杨秀清为何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太平军北伐?

2万精兵覆没,26位悍将殒命,林凤祥北伐令人叹息不已。太平天国号称百万大军,但2万人已经是北伐能出兵的极限,杨秀清把“家底”押了上去。

一、太平天国兵力不足,2万人是北伐的极限

1853年3月,太平军进入南京,号称百万大军,虽说夸大,但适合战斗的成年男子也有20多万。“圣库制度”和“分营制度”下,除了老弱,太平天国全民皆兵,编入不一样的“营”,随时参加战斗,包括妇女。

能抽出20万成年兵丁,为何北伐只有2万人呢?这问题得从头说起,杨秀清能拿出2万人,已经很不简单了。

1851年1月,金田起义爆发,太平军总计2万人,包括家属在内。2万人转战广西一年多,期间也得到补充,但损失也不少,整体维持在2万左右,很难有突破。

太平天国初期,有一个显著的矛盾,就是“土客矛盾”。太平军的主力,也就是核心力量,是广西、广东的客家人,他们在械斗中失败,故而参加太平军。

“土客矛盾”的存在,使得太平军很难扩充队伍,否则自己内部就打起来。再则,太平天国信仰拜上帝教,否定其他偶像的存在,对天地会、三合会等传统的反清力量有排斥心理,也很难将其吸收进来。

张国梁,“江南大营”第一猛将,被咸丰皇帝誉为“江南长城”,此人差点毁灭了太平天国。张国梁是天地会出身,在广西投奔太平军,因为信仰的冲突,后率部离开,投奔清军主帅向荣。

1852年6月,太平军在蓑衣渡遭遇江忠源所部“楚勇”埋伏,阵亡3千精兵,南王冯云山也被打死。如此,进入湖南之后,太平军能战斗的不足5千,可谓元气大伤。

湖南天地会活跃、矿工起义频繁,太平天国为了补充兵力,也只能淡化拜上帝教信仰,大量吸收天地会、矿工。如此,太平军在湘南扩充到6万人,具备了攻打长沙的能力。

长沙解围之后,太平军继续北上,在岳州、益阳、武昌吸收大量渔民、挑夫、船夫、水手,得到十几万人。再则,攻克武昌后,裹挟民众,又得数十万,这才东征,夺取了南京。

进入南京之后,太平军能战斗的兵力,估计10万,但并非全部精锐。能跟清军正面交战,算得上精锐的也就6万左右。其中,部分是从广西出来,大多是湖南招收的天地会、矿工。

6万精兵,需要防守南京、镇江、扬州,拱卫京师安全的同时,还要分兵北伐与西征,确实压力很大。所以,杨秀清能出动2万人北伐,对当时太平天国而言已经是极限了。

与北伐同时进行的西征,才1万人,且一半是新兵。主帅胡以晃、赖汉英的军事素养以及战斗经验,也远不如林凤祥、李开芳、朱锡琨、黄益芸、吉文元、黄懿端等猛人。

无论是兵力精锐,还是主帅的素养,北伐军的阵容都要强于西征。如此看来,北伐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偏师”,而是主力精兵,是太平天国的家底。

二、太平天国内部博弈,北伐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

2万人北伐,是否可行呢?显然,成功概率非常低,杨秀清是军事家,战略把控能力非强,怎会相信2万人就能打下燕京呢?

1644年,清朝定都燕京,太平军北伐时,清朝已经在燕京经营了两百多年,且从未遭遇敌军威胁。区区2万人,想要拿下燕京,概率几乎是零。

纵观历史上的北伐,唯一获胜的就是朱元璋,但明军出动25万,且元军北方军阀相互厮杀,这才提供了千载良机。

庾亮北伐、殷浩北伐、桓温三次北伐、刘裕两次北伐、元嘉北伐、绍兴北伐、隆兴北伐、开禧北伐,至少也有5万人,且后方非常稳定,但并未如愿。

相对之前的北伐而言,林凤祥2万人北伐燕京,确实非常冒险,人数也是少得可怜,况且太平天国并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因为,连京师南京,都处在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包围之中。

既然兵力不足,后方也不稳定,为何非要北伐呢?太平天国内部权力博弈,北伐的政治目的,大于军事目的。

太平天国在“定都”问题上矛盾重重,大家不太认可杨秀清定都南京的方案,北伐无疑是调和彼此矛盾的一种方式。

太平军走出广西后,对于在何处定都,是太平天国内部争论的焦点之一。石达开主张进入四川,效仿刘邦、刘备;洪秀全、韦昌辉、罗大纲主张河南,以中原为基地;杨秀清则是主张南京。

洪秀全、韦昌辉、罗大纲属于一个阵营。其中,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嫁给西王萧朝贵;韦昌辉、罗大纲、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悍将,都是萧朝贵的铁杆亲信。

萧朝贵、杨秀清是“死敌”,经常掰手腕,他们曾经的友谊在权力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萧朝贵是“天兄”,杨秀清是“天父”,两人都拥有绝对的“教权”,故而能主宰太平天国局势,但一山不能容二虎。萧朝贵身体好,经常表演“天兄”下凡,杨秀清身体素质不行,“天父”下凡频率低,逐渐被边缘化。

金田起义,为何选择在“金田”这个并非拜上帝教中心的地方,主要原因就是萧朝贵“天兄”下凡,将起义的地点定在自己的亲信韦昌辉的势力范围。

1852年9月,萧朝贵率2千兵马奔袭长沙,林凤祥、李开芳等追随。长沙城池坚固、高大,垛口就五千多,即便一个一个垛口,太平军也拿不下。

2千兵马自然拿不下长沙,但杨秀清坐镇郴州,却并未发兵增援,即便洪秀全屡次劝说,也无动于衷。结果,萧朝贵兵力不足,只能亲自上阵,被炮弹打死。

史载:“天王欲拔队,秀清曰:西王刚愎,不稍挫之,后不听命,俟其自归可也。天王曰:设有不测,奈何?秀清曰:“西王勇悍,纵有小挫,清妖不敢逼,必能自脱。”

西王集团、东王集团之间矛盾尖锐,且洪秀全一再要求定都中原,杨秀清也是很为难,即便他表演“天父下凡”力排众议,但内部依然不稳定。

北伐军团,几乎都是西王的人,杨秀清派他们出去,也是为了减轻压力,其目的不言而喻。如果西王的人都在南京,对杨秀清专权非常不利,洪秀全也许可以借此机会翻身。

三、杨秀清树立个人权威,束缚林凤祥手脚,北伐全军覆没

2万人北伐,结果是全军覆没,包括林凤祥在内的26位将领殒命,对太平天国而言,可谓是重大损失。

为了北伐,太平天国总计出动了3次人马:林凤祥北伐、曾立昌援军、秦日纲援军,结果都是惨败。其中,秦日纲半路返回,其他都是全军覆没,横尸遍野。

兵力不足,孤军深入,固然是北伐失败的原因,但不一定会全军覆没。纵观林凤祥北伐的经过,清军不堪一击,八旗、绿营的战斗力都很差,但地方的团练武装比较强。

林凤祥北伐,出兵才6个月,已经杀到天津郊外。此时,清朝才临时组建僧格林沁军团、胜保军团,总计6万人,但两人矛盾重重,也没有相互配合。

胜保名气很大,但军事能力有限,而且喜欢“养寇自重”,对太平军压力不是很大。僧格林沁,晚清满蒙第一名将,武力值强悍,但此时才刚出道,且整体实力不如林凤祥。

僧格林沁、胜保南下之后,林凤祥、李开芳依然取得不少胜利,为何最终还是全军覆没呢?主要原因是:杨秀清树立个人权威,林凤祥被束缚手脚,不能自己决定。

杨秀清出身低微,虽说有“天父”下凡加持,但短时间内很难与韦昌辉、石达开等家族力量强大的诸侯抗衡。如果大家都撕破脸皮,穿拆“天父”的谎言,然后正面决战,杨秀清会死得很惨。

太平天国内部派系林立,诸侯手握重兵,杨秀清名义上“节制诸侯”,但都是靠表演“天父”下凡,才勉强让他们屈服。韦昌辉、石达开等人服从,并不是因为害怕杨秀清,而不是不想“掀桌子”,否则大家都玩不转。

没有一个绝对的核心,太平天国很难取得胜利,杨秀清也知道。如此,杨秀清决定利用“天父”下凡的优势,逐渐树立个人权威,牢牢控制各地将领,不允许他们擅自做决定,而是一切命令听从东王。

杨秀清发布军令之后,绝对不允许别人改变,否则就“天父”下凡,对他们施加杖责。可以说,杨秀清在遥控前线,把将领控制在手中,却栽了跟头。

客观看待,林凤祥、李开发若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北伐军可以主力返回江南,即便损失严重,但骨干尚存。北伐军覆没,关键是杨秀清遥控,束缚了林凤祥的手脚。

从天津撤退之后,林凤祥在阜城、连镇都停留了几个月,而不是直接南下。北伐军停留,不是因为清军追击,因为僧格林沁、胜保都刻意保持必要“距离”,太平军退守营垒,他们才跑过来挖掘壕沟,打持久战。

林凤祥的“停留”,不是因为害怕清军,而是担心被杨秀清处置。林凤祥停留的目的,是希望杨秀清派来援军,然后继续北伐,制定“攻打燕京”的既定战略计划,结果多次错过南下的最佳时间,最终全军覆没。

杨秀清遥控指挥,是北伐全军覆没的关键,西征也同样如此。1854年10月,曾国藩率湘军主力攻打田家镇、半壁山,与秦日纲的10万大军交战。此时,武昌空虚,湘军后路不稳,韦俊(韦昌辉弟弟)建议奔袭武昌,焚毁湘军粮草,但秦日纲不敢答应。

秦日纲得到的命令是“坚守田家镇、半壁山”,打一场防御战,要听从杨秀清的绝对指挥。结果都知道,秦日纲作战不利,不但丢失了半壁山、田家镇,四千多艘“民船”也被湘军一把火烧掉,湘军抵达九江城下,气焰嚣张。

九江危机,杨秀清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便派翼王石达开督师,让他全权负责前线军务,可以灵活变通。杨秀清舍得“放手”,石达开、罗大纲、林启荣赢得了九江之战、湖口之战的胜利,太平军西征再次转入反攻,韦俊第三次夺取武昌。

林凤祥全军覆没,关键就是不能“灵活指挥”。那么,为何林凤祥不敢违抗杨秀清的命令,灵活应对战局变化呢?很简单,林凤祥的段位不给力,如果北伐的主帅是萧朝贵(前提是没死),太平军保存主力问题不大,萧朝贵抗命,杨秀清也不敢有异议。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太平天国的北伐可以说是其前期的一大失误,虽然损失的人马不算多,2万人左右,但这2万人也基本是太平天国的精锐主力,按照当时的说法,这2万人都是清一色的从广西出来的老兵组成,也就是太平军常说的“老广西”。丧失这样一支精锐生力军对于太平天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北伐的大概经过

在北伐之初,当时太平天国高层对于北伐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不但派出的部队不多,而且领头的也不是太平天国的真正高层人物,根据李秀成在其《自供状》中的排名来说,林凤祥和李开芳在当时的太平天国中排名在六、七位的样子(第二位为东王杨秀清、第三位为西王萧朝贵、第四位为南王冯云山、第五位为北王韦昌辉、第六位为翼王石达开、第七位为燕王秦日纲,因为之前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都先后战死,所以排名就往上顺了两位),如果要真的重视的话,那么派出的至少应该是一位带王字的高层人物。如太平天国的西征,领头的就是翼王石达开。

而北伐军能一路打到北京附近,也并不是说一路上攻城略地,然后一个一个地占领着打到北京的,而是按照杨秀清“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战略方针作战的。按照这样的作战方针,其实就是流动作战的意思,这种作战方针在一开始就决定了北伐军必然失败,因为以2万人的人马即便是运气非常好,一路打到了北京,就算占领了北京,北伐军也要面对清军大批部队的围攻,而一路上没有占领城池,那么这支深入的孤军就得不到任何的后勤供给,增援部队还要从南京一路打到北京,增援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后来杨秀清连续派出增援部队没能成功的原因,孤军深入的北伐军最终只能被困死。

当然,在北伐的途中北伐军也招了不少人加入到队伍当中,整个北伐军也一度扩张到了号称几十万人之多,但是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这么多的部队也就没有足够的后勤保障,这种情况下人数多就是累赘,也起不到战斗力的作用,其实北伐军在一路上招募的部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不过这一切在北伐军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明显,北伐军从浦口出发,经安徽进入河南,之后横渡黄河,一路转战打到了天津附近的静海,这一举动一度震惊了整个清廷。当时北京就有十多万人迁出了北京,繁华的前门大街也一度冷清。

北伐军能一路打到北京附近,还有一个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清军战斗力实在太差。根据当时的记载,即便是号称清军精锐的黑龙江马队,在对战北伐军作战的时候也是直接就丢盔弃甲,一路行乞回到了北京,一时间北京城乞丐遍地,这些乞丐其实都是组团跑回来的八旗精锐。

在这样危机的情况下,咸丰任命了八旗中唯一还能打的僧格林沁为主帅,全权负责对战北伐军。而僧格林沁则改变了战法,以往都是派部队跟北伐军死磕,他不这样做,而是采用了围困的方式,这个方式被证明对付北伐军是非常奏效的。

当时林凤祥的北伐军打到静海、独流的时候便陷入了僧格林沁的重围,恰好这个时候北伐军的运气也不好,遇到了大雪天气,北伐军由于缺衣少穿,冻死冻伤了不少(其实这也是流动作战的缺点,部队缺乏补给)。而僧格林沁围困北伐军以后也不与北伐军作战,就是围困,等到弹尽粮绝了再发动进攻。面对僧格林沁的围困,林凤祥最终选择了突围,而僧格林沁一路也只是追打北伐军,并不断地围困,林凤祥撤到埠城的时候再次被僧格林沁围困,然后就是车轮战,打的北伐军精疲力尽。

到了北伐的后期,清军方面的战术是对路了,情况就直接扭转了,哪怕当时咸丰不断地下命令要僧格林沁总攻,但僧格林沁还是按照着他既有的战术去打,最终拖垮了北伐军。

在面对北伐军的危机局面,东王杨秀清其实也是压力山大的,毕竟派出去的是2万多的“老广西”,是太平军精锐中的精锐,王牌中的王牌,真损失掉了打击就太大了。但救援的时间也很晚了,直到北伐军打到天津的时候才开始派兵救援。杨秀清先是派了曾立昌等人前去救援,曾立昌也打到了山东临清,一度离埠城只有200公里,结果被清军打败,曾立昌也在战斗中战死。之后的救援就都没有曾立昌这么顺利了,连燕王秦日纲前去救援都被打了回来,北伐军最终也就彻底断了援军。

只派2万人北伐的原因分析

个人观点,杨秀清只派林凤祥、李开芳的2万多人北伐,其目有以下几点:

一是杨秀清打削弱西王萧朝贵的存留势力,确保自己在朝中一家独大。其实林凤祥和李开芳都是原先西王萧朝贵的势力。在太平天国的高层领导人中我们也知道,能够附体的只有两人,一人是东王杨秀清,属于“天父附体”,另一人就是西王萧朝贵,属于“天兄”附体,这种附体的把戏虽然今天我们是不会信的,毕竟都属于“跳大神”那种事情,但当时的人都非常相信,可以说如果西王萧朝贵能一直活着的话,他也一定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东王杨秀清,不至于会让杨秀清后来一家独大,连天王洪秀全都完全不放在眼里了。不过想来也有些滑稽,如果杨秀清“天父”附体的同时,萧朝贵再来个“天兄”附体,不知会是什么场景?

虽然萧朝贵在长沙战死了,但他还留下了相当的势力,林凤祥和李开芳就是这股势力的班底人马,他们在当时的太平天国朝中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能制约杨秀清。

如果林凤祥和李开芳留在朝中,那么对于杨秀清的大权独揽其实是个威胁,或许一开始杨秀清也只是想把这班人马派出去打,并没有想置他们于死地,只要他们不在南京附近就行了。或许杨秀清一开始也不指望他们真的能打到北京,也不指望他们能拿下北京,只要牵制住北方清军的部队,减少南京方面的压力就行了。不想北伐军真的打到了北京附近。

二是当时太平天国的精锐部队并不多,动员北伐的2万精兵已经是下了很大力气了。当时太平天国的精锐来说,总共在5万人左右,2万人西征,2万人北伐,留了1万人驻防天京,也就是说,派2万人北伐其实是动员了能动员的所有精锐,虽然我们看起来人数不多,但对于当时的太平天国来说,是拿出了家底了。

三是当时太平天国的重点并不在北伐,而是在天京周边及西征上。当时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直接威胁到了天京城的安全,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天京的安全就要攻占长江中上游的城市,于是就有了西征。对于天京的安全和西征,是当时太平天国最为重视的地方,北伐的目的恐怕也不是要攻占北京,而是牵制北方的清军,使其不能南下而已,说白了,北伐还是为保证天京安全和西征服务的。

杨秀清作为一位出色的战略家,他心里其实非常清楚,2万人不可能能拿下北京,要林凤祥等人打到北京,也只是让他们去尽量扰乱清廷的部署,一开始杨秀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指望他们拿下北京。

所以综合以上,我认为最接近太平天国北伐真相的情况应该是,一开始太平天国就制定了以天京的安全为中心的战略,确定了北伐和西征。北伐其实是为天京的安全服务的,目的其实是为了牵制北方的清军。至于要他们打到北京,流动作战,其实就是为了搅乱北方清廷的战略部署,用最少的人马,达到最大的牵制效果。只是没想到林凤祥和李开芳太能打了,竟然真的打到了北京附近,只是打到这个份上,要叫他们回来也来不及,救援也救援不了,最终才导致了北伐军的全军覆没。




仔细回顾当时的形势,太平天国的这个决策就不难理解了。

1、太平天国的北伐是在认真思考当时形势下做出的慎重决策;

2、北伐的第一个目的基本得以实现;北伐对太平天国中期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3、太平天国北伐的总体规划中,林、李的这2、3万人只是其中的先头力量,但因整个战局影响,后续计划没有展开,导致北伐彻底失败。

北伐的直接起因:保卫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取金陵后,又分兵攻取了镇江、扬州,声势大振。

起初,杨秀清的本意是“声言欲至苏州”,继续东下,打下富庶的苏浙地区。

此时,从广西一直追过来的向荣所部围追而来,17000人在天京、镇江附近扎下,建立了江南大营,不但阻塞了太平军东下苏南的路途,还直接威胁着天京、浙江;

同时,琦善所部17000人建立了江北大营,围攻扬州。

此时,太平天国面临着两个选择:

(1)、集中兵力,打攻坚战,歼灭江南、江北大营的重兵。

(2)、继续打运动战,向清军薄弱地区发展,赢得战争主动权。

这两种打法,洪秀全、杨秀清都不陌生。

太平军军兴之初,就曾与向荣长相对峙,一耗就是几个月。但结果无一例外:大清各地援军源源不断开来,地盘狭小的太平军难以为继,被迫转移。

此时,尽管太平军已与军兴之初不可同日而语,但敌强我弱的总体力量格局依然没有改变。太平天国只有天京、扬州、镇江三地,地盘狭小、物资匮乏,大军在天京周边长相对峙绝非上策。

这些清军,尤其向荣所部,是从广西一直尾随过来的精锐,如果太平军能吃掉他们,恐怕早就吃掉了!

而在后来的战争实践中,也一再表明:在水网纵横、地形复杂的金陵周边地区,想通过直接进攻,歼灭立稳脚跟的敌军绝非易事。

后来的雨花台大战中,李秀成曾以绝对优势围攻曾国荃湘军,就是打不下。

而两次大破江南、江北大营,无不是以运动战,削弱、调动严密驻防的敌人后,才一举取胜(而不是通过漫长、艰苦的拉锯战)。

此时的洪秀全、杨秀清,如果贸然对江南、江北大营发起直接进攻,很可能既无法歼灭敌人,反而会在对峙中形势进一步恶化:清军各处援军、物资陆续抵达,围攻天京。

而第二个方案,则是太平天国对过去战争经验的汲取。

永安突围后,太平军正是果断改变策略,果断发起运动战,向大清广大防御薄弱区域大胆机动,才不断发展壮大。

因此,太平天国此时的总体战争指导思想是:

(1)、天京战场附近,收缩防御,加强江防,防御清军精锐;

(2)、分兵向敌人防御薄弱区域进军,打乱清军部署,进一步发展太平天国力量。

此时大清能调动的精锐悉数布置于天京周边,太平军具备避实击虚,向敌人薄弱地带发展的条件。

北伐、西征正是太平天国高层在这个大背景下做出的慎重决策。

北伐十分必要,且最多只能拿出2、3万人

太平军攻入天京时,浩浩荡荡,号称五十万大军,可是,实际上,大多数是随军家属、女兵,能战之兵也只有10万左右。

这10万军队,承担着多样的战略任务。

(1)、天京、扬州、镇江三地不容有失。

既然太平天国要建都天京,那这三地就不容有失。由于面临着35000清军的直接威胁,同时,还必须进行复杂的防谍、治安等基本工作,太平军留下了约5万军队防御。

(2)、西征在所必行。

几十万人在天京附近,不管是战斗部队还是普通居民,都需要吃饭,靠这三城的粮食显然不足以支撑!

因此,即使仅仅是为了保卫天京,太平军也必须向安徽、江西产粮区发展。

(3)、北伐势在必行。

由于西征的一大目的是为了获取粮食、物资,因此,西征军攻取一地,就必须有效控制一地、稳扎稳打,因此,如果没有北伐,西征仍然是一种正面对抗,对敌人的牵制有限。

而就全国局势而言,大清的统治中心在北方,仅仅进行西征,不能打乱山东、河南、直隶等地清军的部署。也就不能起到通过运动来调动、削弱清军的目的。

因此,北伐军的作战特点是:不贪攻城,兼道疾行,打乱清军在北方的部署,牵制清军的力量。

而且,受限于当时太平军的总兵力,以及保卫天京和西征所必须投入的军力,太平军初期最多拿出2、3万人进行北伐!

北伐军的第一个战略目的基本实现

从结果上看,北伐军牵制、吸引清军的目的基本上实现。

(1)、牵制了清军对天京战场的增援力量。

北伐开始后,太平军横扫淮北、河南,使两地的物资、粮饷难以供应江南、江北大营。其中,大清的规划中,河南、淮北,就是江北大营的大后方。

而大清为了围剿、防御这支飘忽不定的北伐军,从陕甘、察哈尔、直隶、黑龙江、吉林各地不断抽调兵马,使这些部队不能南下威胁天京。

(2)、吸引了天京附近的清军。

同时,江南、江北大营的清军不但无法得到补充、加强,反而要不断抽调力量到北方攻击北伐军。

北伐军一出动,原属江北大营的胜保立刻领军堵击、尾随。

而江南大营向荣在1854年的奏报中也提到:臣军精锐,尽已调出。存营不足不满五千,出去疲病守营,出队仅一千余人。

看来,在北伐军的牵制下,天京周边清军大幅削弱,原本是主战场的天京周边,已经沦为次要战场。双方攻守已经易势!

北伐的总体构想并未展开

当然,北伐的终极目的,自然是要推翻清朝。以这个战略目标而言,2、3万人实在是不够。

有证据表明,在太平军的总体规划中,林、李的这2、3万人,绝非原计划的全部力量,太平军本计划不断补充、加强北伐力量,但因总体战局影响,未得以实现。

1853年5月29日,杨秀清诰谕林凤祥:

其左军及右军诸路兵士,于初十日起行,至十一日俱各回朝,现在铺排镇守天京···尔等速急统兵起行,不必悬望。

此时,距太平军启程北伐不过一月!

看来,从北伐一开始,太平军就计划了其他兵马用于北伐。但因各处战事紧张,增兵一事不断北搁置。

而据林凤祥、李开芳被俘后的供词。在太平军攻入直隶后,奉命驻于静海、独流,等待天京援军到达,再一起攻破北京。

在后来太平军援军期间,太平天国对亲日纲、胡一晃的封号,也可见太平军的计划。

经营庐州的胡以晃被封为豫王,北伐援军主将秦日纲被封为燕王。

此时,湘军尚未崛起,太平军西征已在安徽、江西、湖北取得重大进展,直入湖南,发展迅速。如果一切顺利,太平天国似乎有从皖北发起经略河南,秦日纲统军入直隶、山东,领导林、李作战的构战略构想。

可惜的是,湘军崛起,太平军湘潭大败,西征转入守势,太平军必须紧急调兵巩固西征成果,秦日纲在舒城失败后,就只能以“北路官军甚多”,无法北进了。

洪、杨的决策认清了大清的虚弱实力,低估了大清的战争潜力。

太平天国北伐及兵力分配是洪、杨在评估各方力量后的慎重决策。

事实上,由于大清的虚弱,整个北伐期间,北伐军大部分时间并未落入明显的兵力劣势。

一方面,由于大清兵力多而分散,北伐军往往能以其机动灵活,获得兵力优势。而大清则始终未能在战场上形成绝对兵力优势。

即使是在北京受威胁最大的时候,清军的僧格林沁、胜保,也只凑集了4、5万人的机动部队。

另一方面,由于大清统治无方,太平军所到之处,往往很容易就招集起数万,甚至十万大军。

在林凤祥的奏报中,也曾表示:兵马红药(火药)都不缺,只缺谷米!

因此,洪、杨对北伐、西征的部署并不是头脑发热。

但是,洪、杨,低估了大清的战争潜力。

如果没有民团等“体制外”力量的参与,太平军原本有机会在北伐、西征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取得更大的战果!

北伐、西征中,大清的正规军队常常表现一般,但民团等“计划外”力量给太平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而最终,正是湘军“计划外”的崛起,埋葬了太平天国。

这些团练,他们原本是大清体制外的力量,他们本来与满清贵族并非铁板一块!如果太平天国的政治主张、施政方法靠谱一些,他们未必会死死跟随大清!

因此,我认为:太平天国以2、3万人北伐,不算大错特错。北伐对太平天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从单纯军事角度来说,当他吸引敌军目的达到,而后续部队迟迟无法抵达时,是否应该继续原计划(尤其是否应在静海、独流死守等待千里之外遥不可及的后续部队),值得反思。

从总体说,他们在政治主张上的离经叛道,使他们与整个中华传统文化为敌,无法充分动员民众、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失败不可避免。




太平天国当年的北伐,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一个严重的失误,因为整个北伐过程中,不仅安排的军队数量过少,想要达到清廷的国都北京,却仅仅安排2万多人,这样的战略布局,看起来有点像个笑话。

不仅如此,作为太平天国中军事才能数一数二的杨秀清而言,在这次北伐中,只是安排了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个不算多么厉害的将领去进行北伐,可以说所有的安排,看起来都显得有些不太合理,那么杨秀清究竟是为何会这样安排呢?


太平天国北伐的大概过程

在太平天国去到南京之后,杨秀清经过深思熟虑,开始布局北伐,试图安排2万兵马进行北伐,直逼清廷国都北京,杨秀清对北伐军的战略要求十分简单,整体就是遵从“师行间道,疾驱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的原则。

这种战术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流动作战,不会在任何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过久,也不会贪恋攻城,每个地方就是随便打一下,打得过就胜利,打不过就迅速逃跑,就算胜利了也不会留下人来继续守住城池。

太平军就是按照这样的战略方针,从浦口出发,途经安徽、河南、天津,最后直逼北京,在开始阶段,太平军还只有2万多人,等到打到北京的时候,这支队伍数量已经达到十多万了,不过这十多万人当中,真正能够打仗的,其实数量还是十分有限。

正因为战斗力有限,去到北京之后,清廷自然会引起足够重视,立即安排大军应对林凤祥以及李开芳率领的太平军,在清军的火力攻击下,最终太平军全军覆没了,北伐就此拉下帷幕,宣告结束。

对于这段历史,很多人都是充满疑惑的,当时太平天国内部其实还有很多厉害的将领,为何杨秀清要安排林凤祥和李开芳呢?还有太平军军队数量其实还是很多的,为何只安排2万人去北伐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分析。


杨秀清为何安排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北伐呢?

从各种关于太平天国的史料记载中,我们会发现,在北伐之际,杨秀清安排的两个将领林凤祥和李开芳,其实不仅没太多战争经验,在太平天国的将士排名中,也不算多么靠前的。

当时太平天国中,厉害的将领有杨秀清、韦昌辉、秦日钢、石达开等人,这些人除了石达开被安排率领大军去西征之外,其余的都没有什么事情做,可是杨秀清却没有安排其中任何一个去北伐,足以说明,在杨秀清看来,北伐是不重要的,至少没有西征那么重要。

既然北伐不算重要,那么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安排特别厉害的将领去领导了,可是剩下的可用之人也不算少,为何杨秀清偏偏安排林凤祥和李开芳呢?实际上在我看来,这就涉及到杨秀清的野心了。

林凤祥和李开芳是肖朝贵的部下,当年跟随肖朝贵一起南征北战,深得肖朝贵的信任,肖朝贵在太平军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他没有去世前,甚至一度超过了杨秀清,就算是他在长沙战死之后,部下李开芳以及林凤祥,还是基本可以代替肖朝贵的,曾经的那些队伍,依旧还是会听从两人的号召。

也正是这一点,对杨秀清而言是十分不利的,因为当时杨秀清打算军政大权一手抓,要是肖朝贵的旧部继续支持李开芳和林凤祥,将会对杨秀清的大权独揽产生威胁,这样一来杨秀清的野心就难以得逞。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杨秀清安排李开芳和林凤祥两人去北伐,就是最合适的了,在杨秀清看来,北伐可谓凶多吉少,可是为何没有人站出来阻止杨秀清北伐呢,太平天国内部难道看不出来杨秀清的野心?

事实上这个问题也是比较有趣的,我们可以结合杨秀清安排2万军队去北伐一事来继续详细分析一下这次北伐为何非要进行呢?


为何只安排2万人去北伐

前边分析了,杨秀清安排李开芳和林凤祥去北伐,其实是有自己私心的,这种私心大家应该都看得出来,可是为何太平天国内部的那些高层不去阻止呢?难道是这个时期杨秀清已经大权独揽了?

事实上这个时期杨秀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大权独揽,只是北伐一事,原本就是太平天国用来忽悠清军的一个手段而已,为何这么说呢?

当时太平天国虽然定都南京了,但是南京周边,清军早就建立了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以此来威胁和制约南京城中的太平军,要是太平军没有办法转移清军的注意力和火力,南京此时的处境是十分危险的。

正是考虑到了南京的安全,太平天国高层才会决定用北伐这样的手段来转移清军注意力,可是北伐不能严重损耗太平天国的实力,也不能太过于随意,无法引起清军的注意力,因此才会派出2万太平军开始北伐。

当时太平天国内部虽然兵力还是比较多的,至少也有十几万,可是面对当时太平天国的处境,南京内部需要有人保卫,还有石达开的西征也需要军队,这样分配下来,北伐的军队数量自然是很少的了,能够分配到2万军队,都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想要更多军队参与,从太平天国当时的实力来看,是不允许的。

安排了2万军队之后,杨秀清明白这些军队要是和清军硬碰硬,估计很快就会团灭,因此才会制定了流动战术,这样一来太平军才可以有效制约清军和引起清军的注意,只是杨秀清没有想到,李开芳和林凤祥两人的战斗力还是很不错,居然真的一路打到了北京。

这支队伍,能够顺利打到北京,实际上已经算是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清军也确实被分散了很多注意力,南京也安全了很多,可是这支队伍打到北京,也就意味着他们无路可退了,当时太平军想要派出军队去支援北伐军队,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才导致北伐军队最终全军覆没。


结语

太平军的这次北伐,不管是从杨秀清本人的利益而言,还是从太平天国内部的利益而言,实际上都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他们虽然只有2万多人,但是却有效转移了清军注意力,让南京转危为安,杨秀清安排李开芳和林凤祥去北伐,一开始就存在私心,可他们两人的表现完全超出杨秀清预期,这样一来,就算杨秀清利用了他们,太平天国内部的高层也不会有所怀疑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定都南京后,杨秀清只派林凤祥、李开芳北伐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当时太平军控制的范围很小,只有三座大城。而清军的江南大营就设在南京城外的孝陵卫附近,离洪秀全的天王府,直线距离还不到十公里。

也就是说,清军就在洪秀全、杨秀清的眼皮子底下。

对于这个腋下之患,杨秀清当然想拔除。

但奈何,当时的土木工事较成熟,而火炮威力一般。太平军攻击数次,均无功而返。

而当时清廷又在调兵遣将,打算把太平军围歼在南京附近。这让杨秀清意识到,主力不能耗在江南大营了,必须分散作战,把清军都吸引走。

于是,太平军也就放弃了对南京城外江南大营的围攻,然后又一分为三,一部留守,另外两部,分别西征、北伐。

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1853年3月底。围攻江南大营是4月初。北伐是5月13日。胡以晃和赖汉英等人率部西征是5月19日。

第二,林凤祥、李开芳的地位确实不如开国六王,但他们是萧朝贵的部将,堪称西王左膀右臂,是萧部人马的大哥级人物。

萧朝贵生前又几乎与杨秀清平起平坐。杨是东王正军师,萧是西王又正军师。杨只是名义上的领导,实际上根本管不着萧。

虽说北伐时,萧朝贵已经战死,但他的旧部人马(就是北伐的两万多人),是由洪秀全直管的,林凤祥、李开芳等人,也是直接听命于洪秀全。杨秀清仍然只是名义上节制西王旧部。实际上他还是管不着。

而北伐开始时,林凤祥和李开芳分别官居天官副丞相和地官正丞相。在太平天国中,他们的地位仅次于洪、杨、韦、石四王,以及后来封为燕王的秦日纲。地位相当高。

况且,林、李二人均擅长打硬仗。此前太平军破武昌、南京等坚城时,他们都是一马当先的悍将,多次立下战功。

因此,杨秀清只让林凤祥、李开芳带本部人马北伐,实际上一点毛病也没有。

网上说的,类似“太平军高层怕死,让两个没多大名气的炮灰去送死”的说法。

纯粹就是扯淡。

要知道,虽然林、李不是王,但他们代表了西王萧朝贵,也代表了洪秀全。况且他们均为悍将,在当时威名显赫,不存在让他们北伐,缺乏号召力的情况。

说他们是小角色,更是典型的臆想。

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的号召力、名气就一定比林凤祥、李开芳大吗?

以当时那个节点来看,未必。

另一方面,林、李的能力,完全能胜任带队北伐之重任。根本没必要在他们之上,再安插一个所谓的王爷去指挥作战。

毕竟,林、李与地位高于他们的韦昌辉、石达开等王,向来只有尊卑之分,不存在上下级领导关系。

除非是洪秀全,否则就算是杨秀清,也领导不了林凤祥、李开芳。

既然领导不了,那杨秀清只派他们去,就是合理选择。

反之,为了所谓的号召力,硬塞往林、李头上塞一个王,就是没事找事,故意捣乱。

第三,太平军北伐时,杨秀清也实在是抽不出更多的兵力了。

因为当时太平军的实际兵力只有十余万人。

所谓对外号称的五十万大军,实际大都是家眷和随军老百姓。没什么战斗力。

其实想想也能明白。1852年6月,杨秀清在湖南道县制定“专意金陵,据为根本,然后遣将四出,纷扰南北”的战略方针时。

算上了女兵和随军老幼,太平军拢共也就七八万人。真正能打的男丁,才两三万。

短短九个月,杨秀清能把两三万兵力扩充到十余万,已经很厉害了。

五十万,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就算杨秀清有能力拉到壮丁,他也没粮食养活这么多兵。

因此,十余万人,就是杨秀清当时最多能派出去的兵力。

而前面也提到了,太平军北伐前,实控大城只有三座,南京城外就是江南大营。杨秀清为了持久发展,把兵力一分为三。

留一部,约五万人在南京,将两江地区的清军铆死在了南京附近。

派一部,约四万人向西发展,既承担引走两湖清军的任务。同时还承担攻城掠地,扩大控制范围,获取粮食和战略物资的任务。

派一部,约两万人向北攻击,不贪攻城,只在通过疾行,打乱清军在北方的部署,牵制北方清军,不让清军南下参与围困南京。

所以,别看两万人这个数字很少。其实这已经杨秀清手上仅存的两万人了。

更何况,林、李统帅的北伐军,大部分是两广老兵,长期承担攻坚任务,是太平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在杨秀清看来,两万人其实也够了。

总体而言,要说太平天国该不该放弃全力北伐战略,转而向东南发展,定都南京,尚还有争议。那既然已经定都南京,必须要分兵了,杨秀清派林、李北伐,能有什么争议呢?

杨秀清不派林凤祥、李开芳北伐,他还能让谁担当此重任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太平军   西王   太平天国   僧格林沁   北伐军   人马   目的   天父   作战   江南   全军覆没   南京   精锐   兵力   北京   财经   杨秀清   林凤祥   李开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