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能可怕到什么程度?

大数据之下,人们不再有隐私可言。

你的所有聊天记录,别以为删除了就没事,那是你看不到了,黑客、平台官方等随时都可以调出来。

上午刚跟朋友说想买双鞋子,一会之后打开手机APP,全都是给你推鞋子的广告。

在电商平台搜了洗衣液,一会之后打开别的手机软件,各种琳琅满目的洗衣液广告出现在你的面前。

有人在上班时跟同事讨论了一下生孩子的事情,结果不久后他的电子设备,隔一会就弹出个治疗不孕不育的广告。

而以上这一切,都是所谓的大数据搞的鬼。

什么是大数据?

通俗点来说,就是如果你使用互联网,用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过各种软件之后,都会留下你的痕迹。

而这些信息,都会被各种捕捉,然后收集起来,通过你的留下的信息,大数据不断完善你的标签,建立起你的用户画像。

无数个人的数据加起来,就成为了一份极大的数据样本,这个就是所谓的大数据。

在此背景下,你的个人隐私暴露无遗。

就比如,你是什么人,出生在哪里,爱好是什么,平时喜欢吃什么,经常浏览什么网站,看哪种方面的内容,消费水平是多少等等,这些信息可能都被大数据获取了。

这些数据在互联网上,可能都是公开透明的了,所以很多平台、软件、网站抓取到你的这些信息后,就开始根据你的喜好推送相应的东西,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这就对我们的个人隐私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感觉十分不安全。如果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获取,那我们就有可能成为其犯罪活动中的受害对象。

例如根据你的消费水平,骗子会把你当做行骗第一对象。根据你的具体信息,例如你的家人电话、你购买的快递记录等,他们就对你的各种细节了如指掌,然后针对性的行骗。

这种精准的犯罪成功率很高,因为对方在暗处,你在明处,只有被暗算的份,辨别力差的基本上都要上当,防不胜防。

但大数据也是双刃剑,除了对个人隐私安全有潜在威胁之外,它在一些数据分析上也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例如某马曾经在一次演讲上说:我国胸围女性最大的省份是哪里?胸围女性最小的省份在哪里?全国哪个地区的男人最爱她的伴侣?全国哪个地区的人消费水平最高?

我们虽然不知道,但他却清楚的知道答案,因为这都是大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推动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

大数据,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动力,但同时大数据之下,也对个人隐私防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可怕归可怕,但没有大数据,可能就没有现在社会的飞速发展。如何在利弊之间权衡,把大数据的弊端尽量规避,同时发挥它的长处,这才是最首要的任务。

在此建议大家,对大数据要有自己的判断,在大数据透明的时代,保护好个人隐私安全。例如:不要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限制各种软件的拍照、录音、打电话等权限,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被大数据坑过、或者是帮助过的经历?




我们老家有一个人,五年前犯事儿了,在老家捅了人跑掉了,捉了几年都没有音讯。可以肯定那个人是隐姓埋名,换了身份躲在某个地方。

今年3月份,听说这个人抓住了。不是因为他用身份证或者银行卡之类的暴露了身份,只是因为他坐地铁,刷了一次卡。就被人根据他的行动轨迹找出来了。

具体如何抓住的外人就不清楚了,这也就恰恰说明大数据的可怕,你的一举一动都会有痕迹留下,如果做了坏事想桃之夭夭那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件事,我老公的一个朋友。在广西打工的时候,砍伤一个人,他就逃到了东莞。也是不敢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的假证。平时需要用身份证的地方都不去,交通工具也不乘坐。找了个小厂子打工。平时就骑摩托车出行。

没想到一次外出的时候,他撞了个人,交警过来一盘查,暴露了,原来是个在逃人员。马上通知广西的民警过来,把人又带回广西了。


所以,现在的大数据真的是很厉害的,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千万别做违背公众良俗的事情。




现在的大数据十分强大,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几乎变成了“透明人”,几乎没有隐私可言。虽然大数据使得很多大数据分析者可以更加精准的挖掘目标客户,但是大数据对于消费者来说个人觉得还是弊大于利。很多行业垄断者掌握着很多大数据,比如用户的消费习惯,活动区域,消费数据,饮食习惯等等,通过多方数据汇总分析,进而得到更精准的数据画像,进而找到自己更精准的目标群体。

这么说恐怕很多人依然意识不到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下面我举一些大数据分析的一些实例,你就知道大数据究竟有多可怕了。

实例:美国某商场的数据分析。

美国有一个家庭曾经收到过一家美国商场发来的孕妇用品促销券,这个家庭有三口人,一对夫妻以及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儿,这对夫妻已经过了生育年龄,所以很显然这个孕妇用品促销券针对的是家庭中十六七岁的女儿

女儿的父亲也是这样想的,但是他认为这是商场对自己女儿的侮辱,毕竟自己女儿只有十六七岁。于是女儿的父亲随即就去找这家商场理论,商场态度也不错,向女儿的父亲立马道歉。

很多人认为此事也就完美结束了,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女儿的父亲真的发现自己的女儿已经怀孕了,而且还是未婚先育。

这就奇怪了,商场是如何知道这位父亲的女儿已经怀孕了呢?原来这家商场会对顾客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位父亲的女儿最近商场的消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评估该女性怀孕的可能性非常高,于是才有针对性地给这位女性寄了一些怀孕用品促销券

这就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通过你的消费数据分析,就能分析出你最近的生活、工作情况,甚至是你不愿意向别人透露的隐私情况。就比如这位父亲的女儿,未婚先孕这件事,她比谁都希望这件事不让别人知道,但没想到最后竟然让商场的大数据给分析出来了。

再比如很多网购平台,注册账号就需要输入个人信息,要想付款还要绑定身份证,还要输入手机号收货地址,另外再加上你的网购平台的购买记录。综合对这些数据分析,几乎可以得到一份非常详细的个人简历。甚至还可以分析出你的年龄,工作,生活习惯,购买力等等,这么多信息暴露出来,你们说大数据可怕不可怕。

总的来看:

大数据分析自然有它的好处,一方面方便快速找到精准客户,一方面消费者也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很多网站、软件都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送内容,这其实也是一种大数据分析。但是如果过度使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隐私将得不到保障,相信没有人喜欢做大数据下的“透明人”!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问题,联系删除!




以前有个搞软件数据的告诉我“没有人比大数据更了解你,包括你自己!”在此不去讨论此话的真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得不“伪装”自己,尽量让我们表现的正常一些,但在网络大数据面前,你的兴趣爱好、行事作风都将被一览无余,甚至很多网站都知道你平时都在浏览什么内容。

大数据能让你的“网络信息”产生价值,从“小”的方面来讲,这些价值可以卖给相关APP,所以我们经常打开某APP,首页就给我们推送“心目中的产品”;从“大”的方面来讲,大数据能加速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真要讨论起来,我认为大数据的恐怖在于“知道的太多”,在这个前提下,它绝对能“先下手为强”,幸运的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有限,如果人工智能脱离控制,诞生自己的意识,再配上恐怖的大数据,科幻电影中的某些情节并非不可能。

言归正传,本文尽量用大白文揭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也会告诉大家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

大数据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把每个人分成两部分,基础部分为人体,你在人体的基础上会产生数据,包括吃饭、逛街、打游戏、购物等等,可以说只要你活着,就会产生数据,哪怕是宅在家,那也能证明你是个宅男(女)。

以前的信息数据大多在现实社会中,如果没有成立小组专门研究一个人,那么数据就很容易“烟消云散”。

但在网络化时代不同,人类在网络世界留下的所有足迹,都会被网络“记住”,包括你每天看了多长时间的购物网站,这些数据慢慢堆积后,逐渐就形成了“个人数据”。

起初,个人数据的用处并不大,但是随着网络化进程逐渐加快,数据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时候有人就会建立一个超级大的数据库,里面装满了很多人的“个人数据”。

他们将海量数据进行收集、梳理、存储、分析、可视化,也就是说他们把原材料(大量个人数据)经过一系列加工后,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大数据。

这些大数据有很多类型,例如“W地区90%的人喜欢吃辣”,那么这条数据就可以卖给某购物网站,接着网站就会在W地区主推“辣椒酱”、“麻辣零食”等等。

所以,通俗的讲,大数据就是有价值的网络数据,其中就包括你的网络数据。

大数据到底有多么可怕?

这是个讨论范围极其广泛的话题,也许一群教授讨论10天10夜都说不完,在此我也就不班门弄斧了。

按照我的理解,大数据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在你联网的状态下,或你出现在他人的“互联网世界”中,你所产生的任何行为,都会被记录。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配偶?

你喜欢吃什么美食?

每年你去过哪里?

平常在家上网,你都干了些什么?

每天你的行动轨迹是什么?几点出门,几点回家,去了哪里?

其实这些都会被记录,哪怕你手机关机,只要你出现在路边的摄像头中,你还是会被“数据记录”。

所以,我认为大数据的可怕之处就是记录并且产生有价值的信息。

然而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地方,大数据充其量是个“无主之物”,最可怕的是被背后运用大数据的人,用得好,大数据能加快人类文明发展,用得不好,后果是毁灭性的。

作为普通老百姓,显然这些东西我们无法控制,我们能做的就是知道“大数据是怎么一回事”,如果觉得被侵犯隐私,咱们还得知道如何尽量防范。

普通人应该如何防止泄漏个人数据?

先说一点,完全保密个人数据是不现实的,下面主要讲三块,即“手机APP”、“电脑端百度网页搜索”、“管理微信广告”。

1.手机APP

在安装APP过程中,系统会弹出“读取通讯录、照片、短信、地理位置等权限”,如果你介意,全部点拒绝,特别是通讯录,我就不明白,软件要读取通讯录权限干什么?

“麦克风权限”最好也关掉,有的软件会读取聊天内容,抓取关键词,然后APP里推送相关产品。

此外特别要注意一些来路不明的APP,像IOS可能好点,它应用商店里的APP都经过严格审批,相对来讲,安卓系统的恶意软件多一些。

还有路边扫码送礼物等活动,能不参加就不要参加,我曾经扫了一下,领了个小玩具给我女儿,第二天就收到了20多个电话,里面有装修、教育培训、贷款、保险的,气的那天直接关机了。

所以陌生APP尽量不要装,手机里也不要存放重要信息,比如身份证照片、房产证照片、护照等等。

2.电脑端百度网页搜索

现在用的最多的搜索引擎仍然是百度,为了防止百度抓取个人上网数据,可以在搜索页面关闭“搜索历史”、“关闭预测”。

当然,在登录状态下,也可以点击“隐私设置”,把“记录搜索行为日志”关掉。

此外,绝大多数朋友都不知道还有个设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下方一行灰色选项中点开“使用百度前必读”。

之后点击“隐私权保护声明”,点击“隐私保护平台”,里面就有百度产品的隐私政策,比如“百度地图”、“百度输入法”,有详细关闭采集个人数据的教程,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查阅。

3.关闭个性化微信广告

很多时候,我们在刷朋友圈时,总会出现一些关联性很强的广告,比如有次我在维修读了几篇关于眼镜的文章,结果第二天就刷到了某眼镜的广告,我当时就懵了。

后来查了下资料才知道,原来这是微信的个性化推荐,以下就是关闭个性化广告推荐的流程。

“打开微信”—“我”—“设置”—“关于微信”—“隐私保护指引”—“个性化广告”(往下拉)—“关闭个性化

推荐广告”(需登录)

结语

总之咱们在网上的数据,都会被记录,目前还没有彻底关闭个人数据的办法,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高警惕性,不随意安装陌生软件,不随意打开各种权限,手机里尽量不要保存重要照片、视频等。

大数据始终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作为一名吃瓜群众,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END——




大数据的可怕,一般人只会想到隐私被侵犯吧?的确,隐私被侵犯这当然是大数据的可怕之处之一。但,这并不是全部。如果实现大数据联网,广义地讲,人是完全没有隐私可言的。因为你所有的可采集的数据,都将成为别人对你研习的工具。这当然有消极的一面,就是一个守法公民的隐私可能被侵犯而不自知。也有积极的一面,那一个网逃,将无处遁形,因为所有的消费记录,甚至是到过之处,都将留有影像记录。

那大数据还有什么更可怕之处呢?其中一个可怕之处,就是所有以信息采集收汇总类的工作将会消失。比如记者、比如会计等等等等。而且一些担负信息收集工作的公司和部门将会消失,你比如办事大厅、中介公司等等。还有一个是贸易的方式改变了。以前是做出东西之后再做市场销售,可以网销或是现实销售。之后不会,之后只会在收集信息之后,按需生产,按需销售。比如,天冷了小王需要一件毛衣,他身上的体感终端感受到了他的需求,然后上传到主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并将结果交于更多的生产中心。生产中心机器人,以需求将毛衣做好,然后将生产信息上传主机。这时候主机将生产信息发送到小王的体感终端,提示小王,现在已经按您的身体特征生产了一件毛衣,价格合理,你确不确定需要?小王按了确定,然后无人机系统在天黑前将快递放到小王家的阳台。于是交易完成。

这还仅仅是一笔交易,如果这样的交易有三四千万笔呢?你想想天上的无人机,会有多少?这还不算,还有更大量的撮合交易呢?比如,无人机送完小王的毛衣,正好他楼下的小李想寄一份快递,主机将指令分发到无人机,无人机瞬间到达小王楼下的小李家的阳台,快递被第一时间取走。想想,如果这样的撮合交易有三四千万笔呢?再想想天上的无人机。

还还有,很多跟异性偶遇的过程,很有可能是主机撮合完成的。因为经主机分析,你跟这位异性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非常契合。于是,异性见面撮合交易完成。你以为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恋爱,其实不过是大数据中心撮合的一场交易。而你们,很可能在交往的过程中,一些消费,大数据中心就已经在你们的消费中收取了佣金。

再多,就不再展开了,目前想到这一步就已经非常可怕了。科幻片分集剧情的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小王   可怕   都会   无人机   数据   大数   精准   程度   商场   父亲   隐私   女儿   主机   广告   财经   信息   软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