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巴彦县走出去的名人有哪些?

张甲洲(1907.5.21-1937.8.28),曾用名张进思,字震亚,号平洋,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历任中国共产党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等职。1937年8月28日在黑龙江省富锦遇害,时年30岁。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李时雨(1908年-1999年12月28日),出生于黑龙江巴彦,中共传奇特工。1931年在国立北京法政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打入东北军,后又潜入西安"剿总"第四处,任中尉办事员。1936年后潜入天津,在中共北方局社会部领导下,以天津高等法院检察官的身份从事地下工作。1939年又按照地下党组织的安排,冒充国民党北方代表去上海参加了汪伪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共搜集了许多汪精卫卖国求荣的第一手情报。1940年3月,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被任命为立法委员。在取得陈公博的"信任"和"重用"后,为中共获取了许多敌伪方面的重要战略情报。日本投降后,李时雨又打入军统内部,任军统上海区第二站第二组组长(少将军衔),就在特务头子戴笠的眼皮底下搜集情报。1946年9月,李时雨被军统以"汉奸"的罪名逮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零6个月。1949年2月被取保释放后,在上海以汇中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的名义从事地下工作。同年4月,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李时雨由上海到达香港后,带着一部用线装书伪装的情报,取道天津来到北平,将情报交给了童小鹏,同时也穿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装,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被分配到中央社会部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李时雨先后在中央党政军机关及统战部门工作过。1982年离休前,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顾问、党组成员兼中国佛学院副院长。

王英超(1910年12月25日-1979年6月28日),原名王毓,字保泰,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永祥村,著名抗日英雄。早年参加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成立巴彦民众抗日义勇队,最早的抗日义勇军领袖之一。1932年春,与赵尚志、张甲洲等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独立师(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并打响了中共抗日武装第一枪。曾在日伪警察署内击毙日寇指导官,曾指挥进行了著名战斗"双山战斗",并且亲手击毙了日本关东军滨北司令岩丸军三郎。日寇投降后,建立东北人民自卫军88大队,并夺取黑龙江省巴彦县敌伪武装。




巴彦县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县,是哈尔滨市的近郊县,旧名 满语“巴彦苏苏”,意为“富饶之乡”。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距哈尔滨市区87公里。巴彦县还有民间艺术之乡、红色革命圣地、中国诗词之乡、全国水产鱼跃的出口基地县、全世界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法制先进县等称号。


黑龙江省巴彦县自古以来名人辈出

1.秦广仁

秦广仁(1885~1948),字振庵,巴彦县民族资本家。秦广仁原籍山东省登州府,后全家逃荒到辽宁省海城县,进而迁到巴彦县城。其父秦玉泉,是锡匠,在广信当(今县食品公司位址)东大墙搭个偏厦子,以焊洋铁壶,做铁活等为生。秦广仁十四、五岁时,便到西集厂"天德昌"杂货铺子当学徒。

秦广仁颇具经商的经验,善于考察人,使用人,同时建立一套严格的店规店约,调动多方积极性。在经商中,坚守信誉,坚持文明经商,取信于人。伪康德8年(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太平洋战争,加紧对后方物资的经济-,原材料减少的形势下,秦广仁的工厂、商店也缩减门面,但他坚持变卖财产,以期偿还借款来取信于人。
1945年解放后,党的工作干部进入巴彦开辟工作,秦广仁主动接受人民政府的领导,并将自己的全部产业,交给人民政府经营,自己则带着妻子儿女迁到哈市居住。

2. 秦广礼

秦广礼(1891~1919),字立庵,巴彦镇中心街人。幼年读私塾,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各地兴办官学堂,秦广礼又先后到省城齐齐哈尔和北京求学。在求学时期,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决心致力于推翻清朝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家的信念。曾任国民政府众议院议员、法制委员,临时大-护国监军等职。

秦广礼到广东后,曾以黑龙江省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第一次国民代表大会,曾任国民政府参议院议员,法制委员,临时大总统府护国监军等职。后因患肺结核病,于1919年病逝于巴彦县家中,时年28岁。

3. 满丰昌

满丰昌(1905~1979),又名满仲文,巴彦县兴隆镇东升村人。1914到1926年在本地私塾和外地读书。1927年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1930年7月毕业回国,被黑龙江督军兼省长万福麟任命为炮兵第九团见习中尉,后晋升上尉,调任督军署参谋兼军学研究社主任。

1951年镇压-运动中,于4月19日被公安机关逮捕,1952年7月8日送到抚顺战犯管理所监押、改造,1961年12月,在第三次特赦战犯中被特赦释放。1979年病故。

4.李廷槐

李廷槐,1906年生于巴彦县城北通达村(现华山乡通达村),1924年入巴彦中学念书,1927年考入齐齐哈尔高级农业学校;武斌,字均一,1907年生于巴彦县城东后长林子屯(今临城乡长林村)。1930年暑假,与武斌、张甲洲等联合巴彦籍在外读书学生回乡开展驱逐贪官污吏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回乡任教,向学生灌输反满抗日思想,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1943年5月,被日伪特务机关继“巴木东大检举”之后,以“八路军嫌疑”为名逮捕,并押送至哈尔滨道里松花江拘留所。1944年7月5日,在遭受了敌人残酷毒刑后,绝食死于狱中。

5.张甲洲



张甲洲(1907—1937),曾用名张进思,字震亚,号平洋。1907年5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张甲洲历任中国共产党北平市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代理书记,巴彦抗日游击队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六军军长等职。 1937年8月28日在黑龙江省富锦遇害,时年30岁。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6. 张进思

张进思原名张甲洲,字震亚,号平洋,1907年5月21日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张进思幼时在本屯私塾和官办小学就读。1923年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24年因反对东北军阀张作霖在学校招兵,上街-,被校方开除学籍。同年入沈阳文华中学,并当选为学生会长。在校期间,因声援上海工人运动,领导学生-,再次被校方除名。

1937年8月28日,抗日将领祁致中为防止日伪当局对他的破孩,派参谋长李景荫、少先队政委郭革一等去富锦接应其转移,离县城行至董老茂村时,突遭伪地方团队武装伏击。在战斗中因腹部中弹,流血过多而牺牲。

7.王家善



王家善(1903-1979),字释之,巴彦县康庄乡大板房屯人。从小就读于本屯私塾,1918年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时值五四运动发生,王家善因参加-被开除学籍,后去营口其叔父王纯嘏处继续学习。

在任军官学校教授期间,参加了秘密组织"真勇社"。不久,"真勇社"被暴露,王家善也受到怀疑,他就效仿古人"韬诲"之法,狂饮豪, ,放荡无羁,骗取日本关东军的信任,解除了对他的怀疑,"真勇社"又恢复了活动。

朝鲜停战后奉调回国,任东北军区黑龙江军事部副部长,热河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转入地方,任热河省体委主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政协副主席等职。先后被选为热河省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第二、第三届人民代表,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

8.孔庆尧

孔庆尧(1907-1943),巴彦县城北孔大屯(今双山乡庆丰村)人。1915年入洼兴桥小学念书,后又到兴隆镇念了两年高小,1922年考入绥化师范,1925年毕业后回本县西集小学当教员。

1942年(伪康德9年)1月孔庆尧被调到五常县当中学校长。孔庆尧的反满抗日思想,早就被日伪特务机关所注意,于同年6月将其逮捕,押往哈尔滨道外监狱。在狱中,他表现的比较坚强,对日本宪兵和特务经常是大骂不止,结果在刑讯时被打瞎一只眼睛。后被送到收审站,在-斗争中牺牲于哈尔滨狱中。

9.李桂林

李桂林,巴彦县兴隆镇人。后随家迁至呼兰县康金镇前进村。8岁开始放猪、扛活、当长工、卖零工。1946年5月,被群众选为康金镇民主街街道主任和土改工作队的片长。194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呼兰县东岗苗圃主任。1956年任康金镇党委副书记,1957年任三胜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1958年8月,任康金镇前进大队党支部书记。

1979年6月,李从前进大队调到县革委会接待站(在康金镇)任副主任,1981年7月退休,1983年6月病逝,终年67岁。

10. 傅荣山

傅荣山(1928-1959),出生于巴彦县兴隆镇太平岭屯的一个贫农家庭,弟兄5人,他排行第四,幼时因家中贫寒,没有读过书。从9岁开始就给本屯赵永刚,大房身屯张玉君等地主家放羊、放马,年岁稍大,即抗大活,饱受了封建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1945年"八·一五"家乡解放,1947年傅荣山积极参加了本屯的反奸清算和土地改革运动。为保卫胜利果实,于同年12月响应祖国号召,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后,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努力完成任务,成为各项工作的模范,1948年8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拔为桥梁团班长,不久又晋升为排长、连长。

1959年9月5日,在修建杭长铁路工程时,因工程事故双腿被撞骨折,送往杭州医院途中,因流血过多而牺牲。




在巴彦县走出的名人中,与大家分享三位,一位是革命英烈张甲洲,两位是新时期的中将。

张甲洲(1907.5.21—1937.8.28),黑龙江省巴彦县张家油坊屯人,抗日英雄。

中学时期,因反抗封建军阀两次被学校开除,进入工业学校后又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捕,出狱后赴北平求学。1928年进入北平大学理学院学习,1930年为因营救被捕的清华大学同学,再次入狱。

1930年8月入党,9月考进清华大学,兼任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北平市委宣传部长、北平市委代书记等职,与胡乔木等人参加《北方青年》《现代中学生》创办工作。
1932年5月回巴彦,与于久公、夏尚志等一起,在巴彦七马架(今镇东乡)小学校组织一支200余人的抗日武装队伍,任总指挥,开展武装斗争。游击队很快发展到1000余人,转战于明水、安达、呼兰、青冈、兰西等地区,给日寇以沉重打击。不久,在党组织的帮助下,巴彦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6军江北独立师”, 张甲洲任师长,吴福海任政委,赵尚志任政治部主任。
1933年初,36军江北独立师在日寇的疯狂扫荡中被打散,当时的满洲省委不恰当地把责任全部归咎于张甲洲、赵尚志,将二人开除党籍,但二人仍继续斗争。张甲洲在富锦中学任教,多次掩护党的地下工作者,为其传递情报,运送军用物资。

1937年8月28日,抗日将领祁致中为了张甲洲的安全,派参谋长李景荫等人去富锦接应他转移,途中遭伪地方团队伏击。在战斗中张甲洲腹部中弹后牺牲。在清华的“清华英烈”碑和北大的烈士纪念碑上都留下张甲洲的名字。

傅秉耀, 1940年11月生,黑龙江哈尔滨市巴彦人,中将军衔。

1959年2月参加解放军。曾任陆军第39军116师347团团长,陆军第39军副参谋长。陆军第39集团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刘世民,1945年3月出生,黑龙江巴彦县巴彦港镇刘光膀屯人,武警中将警衔。

1963年参加解放军,曾任解放军某部宣传干事、副科长、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委、解放军某政治学院副院长,解放军报社政治部主任、副社长,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武警部队后勤部部长,武警部队副司令员、副政委等职。

1996年7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2003年7月晋升武警中将警衔。











介绍几位黑龙江省巴彦县的名人,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左己(1945年1月-2021年6月11日),黑龙江省巴彦县人。1966年9月参加工作,197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俄语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曾任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2021年6月11日,张左己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76岁。

△傅秉耀,黑龙江巴彦县人,解放军中将军衔。1940年11月生,195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团长,军副参谋长、第39集团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94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李文瑞,黑龙江省巴彦县丰乐乡陈林屯人,解放军少将。1930年2月出生,1945年9月参加苏联红军驻巴彦县卫戍司令部“中国学生队”。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员、外军部第四研究室主任、院计划组织部副部长、军制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88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

△李忠文,黑龙江省巴彦县龙泉镇人,解放军少将。1932年3月出生,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军潜水艇副艇长、艇政治委员、支队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政治委员、潜水艇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刘世民,黑龙江巴彦县巴彦港镇刘光膀屯人,武警中将。1945年3月出生,196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解放军报社政治部主任、副社长、武警部队政治部副主任、武警部队后勤部部长、武警部队副司令员、武警部队副政委。2003年7月晋升武警中将警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巴彦县   黑龙江省   巴彦   中国工农红军   武警部队   北平   中国共产党   政治委员   司令员   军衔   少将   黑龙江   中将   解放军   主任   名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