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韩信之死,在其踏上“国士无双”的“名将”之路时就已注定。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无论是智谋诡诈之士,还是谦卑自守之人,既没有挑战皇权的勇气,更没有揭竿而起帝制自为的胆量。而军事将领则不然,他们不仅有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影响力、更有驰骋疆场蹈死不顾的轻剽悍勇。两千年来,凡改朝换代再立新朝者莫不是睥睨当世的“武人”或者“文武兼资之人”。

刘邦作为造反派而奄有天下的典型代表,自然知道韩信的威胁到底有多大:

1、年轻自信。韩信比刘邦小近30岁,“陛下将兵不过十万, 臣则多多益善”。面临青春澎湃且自信满满的韩信,刘邦不得不有所顾虑,毕竟大汉终究是股份制集团,并不是完全意义上家族企业,自己一死,柔弱的儿子哪里镇得住这群骄兵悍将?

2、战功赫赫有威望。汉家三分天下,有两分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的赫赫战功不仅给刘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令刘氏集团的其他将领战战兢兢,即便粗莽如樊哙在面对韩信时也不由自主的两股战战行跪拜之礼。

3、反复犹疑居心不定。不管是楚汉相争时的挟功邀赏,垓下决战前的趁势要挟,还是收容战犯钟离昧的妄上之举,抑或是被幽居长安时的愤愤不平,都让刚打下偌大家业的刘邦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4、智谋卓绝人才无二。韩信的才能并不仅仅只是善于作战而已,他还兼有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料敌如神;萧何镇抚地方、供给粮馈、收拾兵源的稳如泰山。

此外,他还有礼贤下士、收揽人才以为己用的战略意识和大度能容、善于纳谏的广阔胸怀。不然的话,楚汉之争的后期项羽阵营的武涉又怎会劝韩信拥兵自立?帐下的蒯通更是直言不讳的让他割地自守呢?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所谓名将不正是天下太平时,胆敢触摸龙之逆鳞的必死之人吗?更何况是“国士无双”的韩信呢?所以说,韩信之死虽有其取死之道,但归根结底还是军权和将权的矛盾所致。




谢谢邀请!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功劳太大,一国的军事主帅,吕后、萧何害怕韩信谋反,所以密谋擒获,加上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杀害。虽然说是背着刘邦,刘邦心中也是有数的。刘邦、吕后对待张良和对别人就不同了,刘邦就是用张良的谋略才成就了霸业,每走一步都离不了张良的谋略。鸿门宴脱险、下邑画策、借箸代筹、定都长安这些功劳,使刘邦对张良格外器重,若杀张良,今后就难以找到像张良这样的忠臣献策了,何况张良是文官,不掌军权。萧何也是文官,没有军权,但他和吕后关系亲密,刘邦要杀萧何,吕后也不同意。




汉初三杰,只有韩信被除掉,个人看法是:

1,萧何丶张良是文人,不直接掌控军队,也就是说他们两位对汉高祖的帝位威胁很小。而韩信手握军权,直接掌控军队,对汉高祖帝位的威胁要大得多。

2,自古以来军人对将帅比对皇帝要忠诚得多。同生共死丶以命换命得来的情谊要远高于所谓的权势。

韩信是统帅,为汉朝立下不朽的功勋,所以三军敬畏他,部下信任他,很多将士对他的尊崇要高过对汉高祖的尊崇。

自古以来谋朝篡位者,多数在三军将士中有威望,而且手握重兵。韩信不但在军中有威望,同时也手握重兵,与军中将领关系不错,在朝中也有不错的人脉,还是开国功臣。因此说韩信是悬在汉朝头上的一把铡刀,也不为过。

汉高祖对韩信起杀心,一是韩信狂妄而不知回备,二是韩信既是开国功臣,而且手握重兵。

后来韩信死后,汉高祖又对樊哙起了杀心,樊哙是汉高祖的连襟加好友,也是大汉开国功臣。若不是陈平游滑,恐怕樊哙也难逃一劫。

相对而言萧何、张良虽有才能,但是在军中的威望、人脉都不够,不太可能造反,所以汉高祖并没有除掉两人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韩信之死,有一定的必然性。汉高祖虽然有点不光彩,但是也不是完全没道理,汉高祖只是在信义与江山难以两全之时,选择了弃信义保江山。

关于防止将帅政变这个问题,历代王朝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最终设计出了文官制度,并且传之于世,为当今世界各国防止军事政变,维系世界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为韓信有称王称霸的野心和能力,而且功高盖主。必为主人所忌,所以被杀。在加上大臣们的馋言忌妒,正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




山野老人回答这个问题:

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这个问题太复杂,山野老人分别从韩信、张良、萧何等三人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

韩信必须除掉是必然的!

有人以为韩信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有这样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韩信必须除掉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韩信是异性王,在劫难逃。

刘邦称帝之初,先后有九个异姓王存在,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赵王张傲、韩王信、燕王臧荼,燕王卢绾、吴王吴芮等,这九个异姓王不但占据大量土地,还手握兵权,还享有部分官员的任免权力。

这些异姓王的存在威胁西汉朝廷的生存,刘邦为了西汉王朝的安全,是不会允许异姓王长期存在的。从这个角度看,楚王韩信在劫难逃!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刘邦最后对这九个异姓王都采取了措施。

仅仅是吴王吴芮因为实力弱才幸免;只因为张傲是刘邦的女婿,才留下性命。

第二,韩信为人不地道,自作自受。

韩信是军事天才,但是人品不咋的。

成名之前的胯下之辱等故事,韩信就让人诟病。

投靠刘邦之后,得到刘邦信任,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为刘邦攻城略地,战功显赫,显示了韩信军事家的天才。

从做人的角度看,韩信为人不地道。

韩信占领齐国后,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盼望韩信带兵救援。

此时韩信却威胁刘邦,要刘邦分封他为齐国代理国王。

刘邦无奈,只好违心分封韩信为齐国国王。

之后,刘邦在追歼项羽过程中,命令韩信与彭越带兵围歼项羽。

韩信与彭越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按兵不动,致使刘邦被项羽痛揍了一顿。

刘邦躲在山沟里,问身边的张良:“我与韩信、彭越约好了的,让他们带兵围歼项羽,他们为什么按兵不动?”

张良说:“他们要土地?”

刘邦为了歼灭项羽,不得不划出一大片土地给这两人。

由此这些,刘邦早已对韩信心怀不满,恨之入骨!

韩信要挟刘邦册封他为齐国国王的时候,刘邦就想除掉韩信,只是刘邦当时没有这个能力。

第三,韩信最终还是反了,非死不可!

当年,刘邦与项羽争天下处于胶着状态,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希望韩信倒向项羽,或中立;后来齐国人蒯通也游说韩信中立,韩信都严词拒绝了。

理由是刘邦对他太好了,自己不会变叛刘邦。

尽管韩信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变叛刘邦。

刘邦对韩信十分不信任,先后四次对韩信敲响警钟,一次比一次严厉。

刘邦从项羽包围的荥阳逃出来之后,偷偷来到赵国。

此时韩信正在赵国,手里有不少军队。

刘邦趁韩信不知情的情况下,夺走了韩信的军队。

在乌江边上,韩信歼灭项羽后,刘邦独自一人闯进韩信军营,剥夺了韩信的军权。

之后韩信回到齐国,刘邦又以韩信是楚国人,熟悉楚国情况,将韩信从齐国调到楚国,由齐王变成楚王。

韩信回到楚国不久,刘邦以韩信有反叛之心,设计抓捕韩信,将韩信贬为淮阴侯。

尽管如此,韩信还是执迷不悟。

韩信以为自己是军事天才,为刘邦夺取天下,功勋卓著,刘邦不会把他怎么样!

尽管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刘邦对韩信还是不放手。

有一天,刘邦忙完公务,去韩信那里,一探究竟!

韩信还得意洋洋,炫耀自己的军事天才。

韩信夸耀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刘邦顶多只能指挥十几个人或几十个人。

刘邦反唇相讥,既然这样,你怎么被我抓住了呢?

此时,韩信意识到自己闯祸了,连忙解释说:“自己是将兵,陛下是将将”

之后,韩信一直惴惴不安。

后来,陈豨被刘邦派往代国,担任代国相国,统领代国、赵国边防军队。

陈豨临行前来见韩信。

韩信抓住机会,与陈豨合谋造反。

最后事情暴露,吕后联手萧何,处置了韩信。

二,张良也没有善终!

张良与韩信比,早就意识到,刘邦登基后,一定会诛灭功臣。

刘邦评功行赏时,张良没有称王的欲望,也没有财富的欲望,只要求刘邦将留县封给他,做个留侯,以此纪念他与刘邦第一次相见的缘分。

尽管如此,张良还以寻仙问道为理由,离开官场。

由此,刘邦没有对张良采取任何措施。

在更换太子的问题上,张良背着刘邦,帮助吕后,刘邦也没有追究张良的责任。

因为刘邦知道,自己对张良手下留情,吕后不会手下留情。

刘邦死后,吕后召回张良。

张良此时追求成仙,饮食很节制。

吕后对张良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何苦要对自己过不去呢?”并强迫张良加大饮食,最后张良由此忧愤成疾,不久就撒手人寰。

三,萧何日子也过得很煎熬!

对于萧何,刘邦其实是很不放心的,多次对萧何进行试探,刁难,都被萧何巧妙化解了。

尽管如此,刘邦后来还是找到借口,关了萧何的禁闭。

读者如对此感兴趣,可以去翻阅史书。

综上所述,汉初三大功臣,为什么只有军事天才韩信必须被除掉?最关键的一点,是韩信“念栈”,贪念权势;萧何与张良对此看得很淡薄i!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吴王   荥阳   楚国   淮阴   项羽   天才   军权   汉高祖   楚王   军事   文官   齐国   重兵   刘邦   功臣   军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