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如果韩信果断拥兵自立,打得过刘邦吗?

先说结果,他打不过刘邦。

作为“兵仙”,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打天下,但做人王,要能驾驭人心统天下。

韩信能做“兵仙”,但成不了“人王”。因为刘邦可以看透韩信,韩信却不懂刘邦。


前196年,刘邦当天子的第十年,汉朝廷的长乐宫发生一起震惊朝野的杀人案。

淮阴侯韩信被手拿棍棒和竹签的宫女们,围殴致死。

随后,韩信父族,母族,妻族三族的人全部被杀光。


明星战将淮阴侯被杀、还死于宫女之手,这事听着就骇人听闻,所以这事成为西汉重要新闻,传至后世仍然沸沸扬扬。

事情是吕后和萧何策划的,人是萧何诳来的。

杀人采取的是掩耳盗铃的方法。因为刘邦许诺韩信“五不死”,“没有杀韩信的刀,没有捆韩信的绳子,见天见地见君王不死”。

所以韩信被套在了麻袋里,假装天地君王皆见不到,既没用绳子也不用刀,一代战将,卒。

而这个时候,刘邦正亲率兵马在围殴不听话的小弟陈豨。


韩信开挂的从军生涯留下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等等名场面。

继孙武、白起之后一直到韩信出现,在军事才能上,几乎无人可出其右。

连力能拔山的霸王项羽,都被韩信搞得绝望得拔剑自杀了。

韩信开挂之前,刘邦挑衅项羽可是次次被揍,最险的时候差点被项羽“追尾”。


韩信身高体阔,还会武术。呗后世称为“兵仙”,这样一个人物,看着很厉害,但让他造反肯定成不了,有两个原因:


一是城府不够。打天下倚重的是调兵遣将,坐天下倚重了解人性,两者并拥者可称王,韩信善于调兵遣将,但在悟透人性上远远不如刘邦。


曾国藩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22岁,刚好大学毕业的年纪,韩信投军参加工作了。

但因傲字让自己难遇伯乐。在被萧何“月下狂追”之前,韩信多年从军,也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兵甲“一枚。

在项羽身边做郎中,项羽好比韩信的“电风扇”,韩信的点子,见一个吹一个。

刚到刘邦这边,就莫名被别人的案子株连,直接被绑到刑场上准备杀头。

关键时刻,他在刑场上嗷了一嗓子,吸引了刘邦亲信夏侯婴的注意,侥幸捡了一命后就任治粟都尉,然后因“工作关系”认识了他的伯乐——萧何。

《史记》中说,任治粟都尉期间,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和萧何聊了几次天,就被萧何认定是人才,便月下狂追,这几率太小了,而且萧何也不是一般人。

萧何作为秦朝的公务员,有着常人没有的识人眼光,不然他不会辞职跟刘邦“干革命”。

所以这个“奇”字的评价,定是来自韩信做治粟都尉时的工作业绩。

“治粟都尉”这个职务对于刘邦一伙来说,并不是个好干的职务,属于权小责大。跟现在的基层工作一样。

这个职务要负责军粮的生产、转运各种琐碎事务,内容繁杂,做好了未必有功,出问题必有锅。

而刘邦刘邦被项羽封汉王,领地是巴蜀加汉中的四十一县,这里地形条件恶劣,物资转运是大难题。

加上战乱,人们生产热情并不高,所以粮食少,路难走让萧何这个负责后勤的主管也很挠头。

但萧何却被刘邦夸赞,“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说明萧何克服了这些困难。

韩信作为萧何团队的一员,被萧何夸奇才,必然是在这期间做出了工作业绩。

如果韩信是个“嘴炮”,萧何必然不会“月下追韩信,越追越起劲”。


但是韩信城府不够,受不了委屈,爱耍性子,也是他不被项羽重用的原因之一。并不是谁都可以遇到自己的“萧何”。


这种性格,说是任性也不为过,任性就会难容人,因为有才的人都会有些这样那样的毛病。


所以有本领的人是不会跟随他的,即使他侥幸得了天下,也只是过路神仙。


而刘邦恰恰以人尽其才见长,他所做的只是让所有人能最大程度发挥特长,因为他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陈平善于用诡,但他身负恶名,贪财好色,还与嫂嫂有不正当关系,而且是从项羽那里过来的,照我们普通人的标准,是不会愿意与他为伍的。

但刘邦偏偏可以容他,还力排众议让他做了高官。结果陈平用诡计玩命帮刘邦赚取天下,连项羽的第一谋臣项梁,都被陈平搞的和项羽互不信任。


成大事需要容人、容事,韩信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怎么容得下别人?

所以韩信是个将才,当不了统治者。


二是政治“小白”。本领还未被认可,脾气却又上来了,久不见刘邦安排工作,韩信撒丫子又跑了,如果没有萧何,他可能又要去水边钓鱼了。

好在追回韩信没多久,他便开始了开挂之路。

平定三秦,灭魏、代、赵三国,促使燕国降服,打败齐国又在垓下搞的霸王别了姬。刘邦最后夺得天下,韩信功劳甚巨。

但韩信在齐国平定之后,却向刘邦上书表示希望做代理齐王。

当时,项羽正在荥阳围殴刘邦,老板被打的半死,韩信却在趁火打劫,坐地起价。

刘邦很恼火,但为了让韩信这个小弟过来帮忙,刘邦不得不封他为齐王,还去了代理俩字。

这说明韩信的政治智商太低,如果你不造反,关键时候跟老板谈条件,即使救了老板,老板也会认为你不可靠。

更何况老板是刘邦,他从底层一路靠识人用人到称帝,如果没两把刷子坟头草都几丈高了。

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封为楚王,结果他收留敌方旧臣钟离昧被刘邦“拘了”。

刘邦将韩信押回洛阳,并没查到韩信谋反的证据。念在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这相当于给了韩信台阶下。

这时他应该收敛锋芒,夹着尾巴做人了。

但过了一阵子,刘邦召唤韩信拉家常时,谈起了朝中将领的才能,韩信对他们都嗤之以鼻。

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

老板考验你的时候到了,这可能是一道送命题。“陛下能带十万。”韩信想了想之后回答。

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

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急忙解释,但解释什么也没用了。



韩信大概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说他造反,他并没有实际动作;说他不造反,他又处处踹老板的“命门”。


韩信是个军事人才,但不精通政事。军事上聪明,政治上糊涂,如同一匹千里马蒙着眼睛跑夜路,掉沟里是早晚的事。

韩信能成为兵仙,其实得益于刘邦的知人善任,如果刘邦不在他身后支持他工作,依照韩信的表现,稳住队伍都会很吃力,更不用说统兵打仗了。

统兵就是统人心,韩信的表现,可以指挥一支内部稳定的军队,摆出各种阵型;但他做不了带头大哥,因为他不通人性,驾驭不了人心。




韩信本该是开国皇帝齐太祖至少是楚太祖,却落得全家死光夷三族!当年韩信果断拥兵自立,最差三分天下齐、汉、楚,其次平分天下南北朝——楚、汉,最好一统天下齐王朝或楚王朝!

韩信曾一阵见血地支出项王的最大毛病是妇人之仁,在政治上他韩信的妇人之仁简直就是西楚霸王的2.0版!西楚霸王自刎千古留名,他淮阴侯韩信株连家人再无后!韩信军事的强悍和韩信政治上的弱智,造就了韩信及其家人的悲剧!

军事上的强悍

韩信度陈仓、定三秦、虏魏、平代、破赵、收燕、灭齐、围楚!正是韩信,让困于蜀地的刘邦麻痹项羽和他的小伙伴们。做好准备后突袭三秦,占据关中之地,向东擒魏豹。然后配合刘邦突袭代国,效仿当年马服君阏与之战,一举清除了赵国的屏障代国。然后,一鼓作气对赵国发起了井陉之战。大败赵国后,韩信采纳李牧的孙子广武君李左车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修书一封就将燕国纳入囊中。接着韩信就向齐国下手了,本来齐国这时由刘邦的说客郦食其将齐王说服投降了。韩信犹豫着打不打齐国,他的谋士蒯通(本名蒯彻,因为避讳汉武帝的名讳而被改名)意思就是打。他郦食其靠着你威名对齐王威逼利诱让齐王投降,这功劳不救让一个书生给抢了吗?韩信在齐王麻痹,准备投降撤掉边防之际,攻打过来。项羽见势不妙,派龙且助攻。龙且一向看不起韩信,他以为他是神助攻,恨不得要吃掉韩信。韩信为了龙且的神助攻,还专门上游拦水。龙且一看河水更浅,渡河就更兴奋了。兴奋后来就变成了兴奋死,韩信放水了,水淹龙且!最后,韩信、彭越、刘邦、英布他们对项羽完成了合围!

政治上的弱智

项羽死了,韩信倒霉还远吗?不远了!刘邦先把齐王韩信改封为楚王,好能实现调虎离山。有不少答友回答,即使如日中天的齐王韩信反抗刘邦那也是死路一条。理由就是井陉之战后,韩信就被刘邦微服私访夺权了。但您知道吗?被调虎离山后的韩信,刘邦都不敢跟韩信交战,因为刘邦在军事上根本不韩信的对手,所以才有天子巡游召见诸侯的套路把韩信给扣起来,软禁到长安,降为淮阴侯的,这下不是调虎离山而是把老虎关到笼子里了。之前多好的机会,他都因为把刘邦视为知己,感念他的栽培之恩的妇人之仁给毁了,谁劝都不听,对得起良心,对不起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家人和部属。

其实韩信原本是皇帝命,他有上、中、下三策。

  • 上策——一统天下

1、大齐王朝:

韩信灭掉齐国时,他所管辖至少势力范围是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当时韩信的实力非常强大,引发了刘邦的猜忌和项羽的青睐。其实这时的韩信,刘邦不仅是猜忌更是痛恨,早在灭赵时,刘邦就偷偷潜入他的军营收了的他兵符了。而后的收燕、灭齐中,他功高震主,最让刘邦忌恨的有两点。

第一、韩信的争功导致刘邦的说客郦食其在大功告成后落下了被人借刀杀人的下场。

第二、刘邦被项羽打的招架不住,韩信却派人来刘邦这里“跑官”——要做假齐王!

此时的韩信,内有谋士蒯彻,外有项羽暗中支持,必要时联合匈奴,他只要在积极准备地坐山观虎斗,最后坐收渔利轻易而举。

2、大楚王朝:

就是韩信被刘邦调虎离山,调到楚地当国王。他同样可以在楚国励精图治,重视经济和军事的发展,跟九江王他们保持暧昧。在刘邦平叛诸王时,趁刘邦京城空虚,必要时联合百越一下子就端了刘邦的老窝。刘邦前方交战还没得利,后方又被侵占,势必会导致刘邦的失败。韩信自然而然就能对刘邦取而代之,那些诸侯王因为韩信更厉害而只能臣服!

  • 中策——平分天下

1、齐、汉对峙

中策就是韩信保持者齐国、燕国两地,对于楚汉之争,作壁上观就行。等刘邦战胜项羽后,韩信依据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刘邦不敢轻举妄动。加上刘邦是自己的老领导,韩信也会对刘邦高抬贵手,两人平分天下的南北朝,约为兄弟之邦!

2、楚、汉对峙

就是韩信调到楚地为王,刘邦不敢攻打韩信,但刘邦敢攻打九江王英布。那么,韩信就会和刘邦一起灭掉英布。同样的是韩信感觉刘邦有恩于自己,力求两国相安无事,各自罢兵。

  • 下策——三分天下

1、齐、汉、楚鼎立

韩信为齐王时,蒯彻和项羽的使者武涉对韩信说,你现在帮刘邦,刘邦赢;助项王,项王胜。福垊就认为,只要韩信中立,刘邦、项羽他们俩只要有长远的眼光就不敢斗个你死我活,因为他们就怕有人捡漏,左手渔翁之利。而这自然而言就形成了三国时代!

2、楚、汉、九江鼎力

同样的道理,韩信是楚王时,刘邦也不敢对九江王玩命地打,一旦他们玩命了,必然一死一伤。而韩信这个兵仙,必然会趁火打劫,让伤者也亡。他们基于这个因素,同样会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而韩信却选的是下下策,给刘邦送上了好哥们钟离眛(mei,注意不是昧)。眛,就是眼神不好,而钟离眛自杀前还对韩信说自己眼瞎,竟然没看透你,你也会很快玩完的。刘邦见韩信离开了楚国,带着人头来拜谒自己,叫了两个武士,一代韩信就被称了刘邦的囊中物了。韩信悲惨的命运,从此也就决定了!




最鼎盛时期的韩信,如果真的意欲造反,率大军反攻刘邦,那么,汉王朝能不能建立还得两说。

韩信确实是古今罕见的军事奇才。话说刘邦听从了萧何的建议,斋戒沐浴,设坛拜将,封差点开小差逃走的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仔细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他说项羽虽然霸天下而慑诸侯,但一向残暴嗜杀,百姓并不拥戴他,所以其强易弱;相反您汉王入关后军纪严明,与民约法三章,对民秋毫无犯,得到秦人的衷心拥护。因此,假如您能利用将士征战已久、渴望东归的迫切心情,挥兵东进,关中(三秦)一举可定矣。刘邦采纳这一建议,很快就占领了关中。

在楚汉争霸战中,韩信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干。比如刘邦惨败彭城后,韩信迅速率军与汉军残部会合于荥阳,阻挡了楚军凌厉的攻势。刘邦与项羽对峙于荥阳,正相持不下时,又是韩信率偏师在楚军的侧翼发动了一系列袭扰性的攻势,很好的牵制了项羽、策应了刘邦。

韩信在率军讨伐魏国时,先以疑兵佯攻临晋,他亲率主力出其不意地奔袭安邑,生擒魏王豹,平定了河东郡。随即又率军攻伐代、赵。汉三年十月,韩信击灭代,乘势东下井陉攻赵。彼时赵王聚合大军屯扎井陉,对外号称二十万,声势浩大,在兵力上居于绝对优势。韩信在敌众我寡,迅速调整战术,一面派两千骁骑做机动,伺机偷袭赵军大营,同时以精锐万人背水结阵,引诱赵军倾巢来攻。赵军果然中计,聒噪着全面出击,汉军乘机两面夹击,大获全胜,赵军死伤惨重,全面崩溃,赵王歇被俘虏。同时,他再接再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灭掉燕国。汉四年,屡建功勋的韩信被刘邦拜为相国,率大军征伐齐国,很快攻克齐都临淄,活捉了齐王田广,并在潍水一带将楚悍将龙且率领的二十万援齐大军团灭。

彼时的韩信,屡战屡胜,从无败绩,麾下有二十余万能征善战的虎贲,若他起了反心,灭刘邦那数万人马还不跟玩似的。可韩信就是韩信,他并无异心,实力强劲但他只是向刘邦提出封王的请求。

刘邦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为稳定人心,同时从大局考虑,只好派张良去军营拜韩信为齐王。次年(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韩信率大军南下与刘邦会师,与项羽的十万楚军决战于垓下。在这场史上著名的大决战中,刘邦采纳韩信计谋,利用人多的优势,设下十面埋伏,层层包围了困兽犹斗的楚军;他还组织降汉的楚人在四面高唱楚歌,楚军听了思乡心切,更加军心涣散,纷纷相率逃亡。项羽倚仗悍勇杀出重围,后穷途末路,被迫自刎乌江,强大的楚国灰飞烟灭。

此时的韩信若想代替刘邦称帝,乘势反戈一击,定可以一举灭掉刘邦 。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能“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国士无双的他只善谋国,却不善谋身,他自恃功高,且一直把深谙帝王权谋的刘邦当普通人看待。

在此之前,韩信执掌军权、麾下有二十余万百战精锐之师,深谋远虑的齐人蒯彻(又称蒯通)数次劝告他,提醒他吸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和文种的历史经验教训,防止“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鸟兽已尽而走狗烹”的悲剧重演。蒯彻提醒春风得意的韩信,如今您看似志得意满,其实处境非常危险,因为您“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位极人臣,名噪天下”,必然被汉王所忌。蒯彻认为,韩信功高震主,久后必遭其害。于是建议他在“为汉则汉胜,为楚则楚胜”的有利形势下,采取最安全稳妥的办法“两利而俱存之(谁也不得罪,两边获利),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再寻机剪灭刘、项,全取天下。可韩信依然对刘邦刻薄寡恩的为人没有认知,对他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听不进去。

假如彼时韩信采纳蒯通之策,历史必将被他改写。

韩信对蒯通说:汉王对俺不薄,很够意思,“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韩信天真的以为,自己为刘邦立下盖世功劳,他不敢把自己咋样。蒯彻见韩信不听劝告,必然要出大事,害怕受到牵累,就装疯卖傻,乘机逃走,混迹于巫婆神汉中。

楚汉战争刚一结束,刘邦立即解除了韩信的兵权,将他改封为有名无实的楚王。韩信到楚地后,内心惶恐不安,经常带兵出入,被人告发阴欲谋反(最该反时不反,成光杆司令后再反,岂不荒唐?)。汉六年,刘邦采纳陈平毒计,假装游云梦(今湖北荆州地区的湖泊群),召韩信前往谒见,乘机逮捕之,将他带到洛阳,降为淮阴侯。汉十年,代相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前去平叛。韩信本是陈豨上司,两人一直暗通声气,书信来往不断,次年韩信部署家臣诈诏释放囚徒,企图将这些犯人武装起来袭杀吕后和太子刘盈,结果再次被人告发。

萧何献计,伪称高祖平叛班师回朝,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囚禁起来。后来,吕后唆使一群宫女用竹枪将韩信刺死于长乐宫钟室内,诛灭其三族。《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被杀前,追悔莫及,哀叹道:“吾悔不用蒯通(钟离昧也劝过他起兵击刘邦)之计,乃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只可惜,悔之晚矣!

韩信短促的一生,雄辩的证明他的确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大将,对于汉王朝的建立居功至伟。但也正如历代史家指出的那样,由于他不能“学道谦让,不伐其功,不矜其能”,换句话说,就是不能学张良功成身退,反而居功自傲,又缺乏黄袍加身、取而代之的奸雄手段,因而不能见容于刘邦,错过了保命的最佳时机,最后在实力被削夺干净后却被迫图谋造反,结果落得个身首异处、三族被灭的可悲下场。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要是韩信造反,依照当时诸侯王的军事实力,无人能敌,包括项羽。这里面有个基本问题,那就是韩信如果要造反,什么时机最佳,过了最佳时机,韩信造反是没有用的,也是造不了反的。

韩信的谋士蒯通在韩信封为齐王的时候,建议他自立,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建议?是因为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韩信虽然依附于汉王刘邦,但是军事实力最强,项羽奈何不得,刘邦也求救于他,胜负都在他韩信一家,所以,这个时候自立,恐怕刘邦项羽都奈何不了他。

但是这种情况,也可能激起项羽与刘邦的联合,韩信的政治天分虽然赶不上军事才干,但是他也知道,是平齐国才建立了他韩信的威望,若是自立,很可能带来齐国旧势力联合项羽刘邦以及其他诸侯国对韩信进行讨伐。到时候,四面楚歌的就是他韩信了。

这可能是韩信不敢轻易自立的主要原因。成就大业虽然离不开军事,但是仅有军事实力往往并不一定能够成就大业,项羽就是最好的写照。

先秦的诸侯国政治统治的基础是贵族,自商鞅变法,不断打击消灭贵族统治阶级后建立了强大的秦国,后在秦始皇嬴政的努力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沿袭法家思想建立的大秦王朝因为推行郡县制而统一了中国,这在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争霸称雄的局面。然而,由于统治思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法家思想演变成暴力和暴政,短短的十几年,大秦王朝便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从陈胜吴广起义到项羽刘邦等争雄,战争将大一统又拉回到诸侯割据的局面。

诸侯割据政权,或者说是春秋战国时代诸侯称霸的局面开始死灰复燃。大一统政治格局之下的郡县制到底好不好,有不有效,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都成为一个问号展现在新时局之下。

战争在继续,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达到国家的建立和组成同样是摆在诸侯王们面前一个不小的课题。

但是,来自于楚国贵族项梁的侄子项羽却做出了示范,在他强有力的铁蹄之下,巨鹿之战后,十八路诸侯个个封王,开始展现出国家组织形式的雏形。他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以自身的势力遥控诸侯王。

这不是正是先秦国家的组成形式吗?项羽反秦,从反暴政到封王,实际上在走一条复辟之路。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这不仅仅是项羽一人的想法,在秦末汉初的那个时代,在政治思想还处于混沌不明的情况之下,复辟似乎才是最为符合历史进程的搞法。最初的刘邦萧何张良韩信等也概莫能外。

秦国的十五年虽然短暂,但是其国家模式却是大一统的基础,但是因为没有形成有效的政治思想引以巩固,所以只是昙花一现,人们关注更多的依然是春秋战国,即东周时代的贵族统治国家模式。

至于说到后来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之后,建立了郡国制形式的国家政体模式,则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刘邦的团队张良萧何等人吸纳了秦朝有用的管理模式,进行传承和发扬罢了。

而在项羽还以西楚霸王耀武扬威,通过封王来管理诸侯的时候,人们普遍的认识还是“复辟”之路最为光鲜。

韩信俨然也是被这种思想“洗礼”的人。韩信不是贵族出身,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得以封王,已经是一个跃身到祖坟冒青烟的地步,更别说是要建立一个更为强大的帝国。

说到韩信到底有没有野心来实现犹如秦始皇一样的功绩,是很难说清楚的,因为秦朝仅仅存在了十几年。而眼前的项羽才是人人奋斗的目标,赫赫大名的西楚霸王,犹如天大的国王,以分封贵族为王统治诸国郡县,那是莫大的荣耀啊。

历史就是这样,总会选择先进的国家管理组成方式。从秦国商鞅变法起,就打击消灭贵族统治阶级,才有了强大的秦国一统天下,这会儿,项羽又回到了从前,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不言自明。

在韩信的世界里,他选择了和项羽一样的政治理念,注定了他不过是下一个项羽而已,尽管他的军事才能比项羽要强,但是依然不会有所建树,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才是历史的发展规律。

我们不用再去分析刘邦了,因为他最终选择吸纳了大秦帝国的治国精华和要义,所以,最终会建立一个强大的汉朝。韩信,就算他会随着项羽而去,其实也就是做第二个项羽,最终的结果必定也和项羽一样,虽九十九战而胜,最终一战必败。




韩信当年若是拥兵自立的话,肯定是可以打过刘邦的。

那时候韩信刚拿下齐国来,他的谋士蒯通告诉他,最好和刘邦、项羽,三分天下。

韩信占领齐地当齐王,刘邦当关中王,项羽当楚王。

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带领的十万大军,和刘邦的二十万大军,对峙在荥阳。战争进行到了相持阶段,谁都拿不下谁来。

蒯通之所以劝说韩信,让他和刘邦以及项羽三分天下,正是因为这时候的胜负的筹码,完全掌握在了韩信的手里。

那时候韩信手里的大军有三十万,可以说,他若是想帮助项羽,项羽就能打败刘邦。他想帮助刘邦,刘邦就能打败项羽。

项羽曾经派武涉也去劝过韩信,让他最好是保持中立,两不相帮。或者自立为王,他们三分天下也可以。

但是,面对这种形情况,韩信还是选择了放去。

他觉得自己之所以有今天,全部都是拜刘邦所赐。这时候他厉害了,屌丝逆袭了,不能尾巴翘上天去,不管刘邦的死活了。

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帮助刘邦灭项羽。

最终,韩信的三十万大军,联合刘邦的二十万大军,再加上彭越、英布等人的军队,总共六十万大军,发动了垓下之战。

正是因为这一战,他们打败了项羽,项羽兵败之后,自刎在乌江的。

你看那时候的刘邦,连拥有十万大军的项羽,都打不过。他怎么可能打得过拥有三十万大军的韩信呢?

刘邦知道韩信的本事,可以说只要韩信手里有兵,几乎很少人能是他的对手。

刘邦称帝之后,把韩信迁为了楚王,正好项羽的大将钟离眜,就在韩信那里。

钟离眜和韩信是发小,刘邦要通缉钟离眜。

所以钟离眜就跑到了韩信那里,他觉得韩信那里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结果这件事被刘邦知道了,刘邦问韩信,有没有这回事,钟离眜在不在他那里?

韩信告诉刘邦,没见过钟离眜,若是知道钟离眜在那里,他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告诉刘邦的。

刘邦明知钟离眜在韩信那里,但是,听到韩信骗他。他还会十分的恼火的,刘邦扬言要去灭了韩信。

这时候陈平问刘邦,你要灭韩信可以,但是,允许我问你两个问题。

你觉得你的将领,有能打过韩信的吗?

刘邦说没有。

陈平又问刘邦,那你觉得的你的兵能打过韩信的兵吗?

刘邦还是说不能。

陈平说你看这个仗,明摆着是输,为何还要白白的去送死呢?

所以,刘邦才取消了要去灭韩信的计划的。

你看是不是只要韩信手里有兵,他想什么时候反抗刘邦,就能什么时候反抗。

可惜的是,在韩信被杀之前,他被贬为了淮阴侯,侯爵在汉朝是没有统兵权的,所以一旦没有兵权,韩信只能任由人家摆布了。

最后是吕后用了萧何的计策,把韩信给骗到了宫,杀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刘邦   井陉   汉王   秦国   荥阳   楚国   淮阴   项羽   楚王   齐国   诸侯   自立   大军   果断   当年   钟离   财经   军事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