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那这个“公”,到底是什么意思?

公元220年,东汉末帝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建立魏朝,存在了195年的东汉王朝正式灭亡,刘协以皇帝之身禅让帝位之后,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

公是一种爵位,刘协的山阳公是实际上是魏朝的公爵,有人说山阳公是郡公,实际上是不对的,山阳公是曹丕封的,魏朝时期还没有郡公的说法,到公元264年司马昭控制魏朝朝政时,才创造了十等公侯伯子男的爵位。

司马昭创造的十等爵位是:郡公、县公、大国侯、次国侯、大国伯、次国伯、大国子、次国子、大国男、次国男,实际上就是把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公侯伯五男爵位一分为二,每个爵位分两个就变成了十等。

公侯伯五男五等爵位

公侯伯子男是周朝的五等爵位,用来分封诸侯的,比如齐桓公是公爵,魏文侯是侯爵,楚国国君最早是子爵,只有五十里的封地,而许国国君则是男爵,到了周朝后期,还出现的诸侯们自封为王爵的情况,楚国国君是最早称王的,比如楚武王。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爵位不尽相同,秦国创造了二十等军功爵位制,汉承秦制,但又与秦朝有所不同,汉朝的爵位主要有王爵、侯爵,后来王爵只分封同姓贵族,而且与皇帝的关系非常亲近。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逼迫汉献帝给自己上了公爵,其实两汉是没有公爵的,但为了篡位,曹操又把公爵拿了回来,后来曹操又称魏王,这就是王爵,而且还是异姓王,曹丕代汉建魏后,基本沿用了东汉的爵位。

曹操称魏王

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山阳公可以建立公国,曹丕把河内郡的山阳县(今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划给刘协为其封地,食邑为一万户,曹丕明确规定刘协的山阳公地位在诸侯王之上,魏朝只有同姓诸侯王,比如曹彰是任城王,曹植是陈王,曹彰与曹植的地位都不如刘协的山阳公。

从封地上看,山阳公并没有一郡的土地,只有河内郡山阳县的土地,按实际来说,只是个县公,但他的食邑可有一万户,地位又在诸侯王之上,虽然如此,但刘协所有的特权都是荣耀,他没有任何实际的权力,没有参政权,没有兵权,没有任何政治权力,而且他的公国离魏朝的都城洛阳非常近,有被监视控制的意味。

刘协当了31年的皇帝,又当了14年的山阳公,刘协从他当上皇帝的那一刻起,他就是傀儡,先后经历了董卓、王允、李傕与郭汜、曹操的控制,刘协作为皇帝都是傀儡,当山阳公更是傀儡,他只有富贵,没有权力。

刘协当了31年皇帝

公元234年刘协去世,他的孙子刘康继承了山阳公的爵位,刘康在位51年,公元285年去世,其子刘瑾继承爵位,成为了第三任山阳公,刘瑾在位4年,公元289年去世,其子刘秋成为第四代山阳公,刘秋在位20年,于公元309年被胡人杀害,山阳公国的土地也被胡人占领,至此山阳公国灭亡。

从公元220年建立到公元309年灭亡,山阳公国存在了89年,比曹魏、蜀汉、东汉存在的时间都要长。

公元263年,魏国三路大军合计18万人南下攻打蜀汉,几个月后,邓艾偷渡阴平,直捣成都,刘禅向邓艾投降,蜀汉正式灭亡,随后成都发生了钟会之乱,等到叛乱被平定之后,刘禅及蜀汉重臣都被魏军迁往洛阳。

后主刘禅

刘禅被司马昭封为安乐公,刘禅的爵位是标准的县公,封地在安乐县,在今北京市顺义区西北6里的衙门村(旧名安乐庄),食邑一万户,之后刘禅就在安乐县生活,一直到去世。

关于安乐公还有个故事,就是蜀汉灭亡后,司马昭在洛阳设宴招待刘禅及蜀汉旧臣,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也。

安乐公国建立于公元264年,刘协于公元271年去世,他当了41年的皇帝,当了7年的安乐公,刘协去世后,其子刘恂继承爵位,在位39年,于公元310年去世,第二年就是永嘉之乱,西晋都灭亡了,安乐公国自然也灭亡了。

刘禅乐不思蜀

在永嘉之乱中,刘禅弟弟刘永的孙子刘玄逃到了成都投靠了当时成汉开国皇帝李雄,李雄封刘玄为安乐公,又为安乐公国续命37年,但此时的安乐公国与刘禅时期的封地不同,只是名字相同罢了,安乐公国实际上存在46年。

刘协的山阳公与刘禅的安乐公相比,爵位一样,都是县公,封地也差不多,都是一个县,食邑都是一万户,两人都是富家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他们能活着,只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气氛是不杀亡国之君,他俩还能被视作精神抚慰,可以安抚汉朝旧民与蜀汉旧民。

秦汉二十等军功爵

刘协与刘禅最大的特权就是可以把爵位与食邑延续下去,只要他们有儿子继承香火,只要原来的宗主国(曹魏与西晋)不倒,他俩的公国与公爵就能存在并延续,但很可惜,他们都遇到了西晋末期的五胡乱华,由于胡人南下,连西晋政权都灭亡了,更何况于依附西晋的安乐公国与山阳公国呢!




公自然是公爵,但刘协的山阳公和刘禅的安乐公份量完全不一样。山阳公是郡公,安乐公是县公。而且山阳公是当时的最高爵位,而安乐公就低很多。

(东汉仅有的异姓公爵:魏公曹操)

首先要追溯到汉代的爵位制度。汉代最初爵位中没有公爵。刘邦白马之盟,与大臣盟誓,非刘氏宗亲不得封王,非有军功者不得封侯。侯爵是汉代王爵下的最高等级。侯爵在汉代分两种才,彻侯(武帝刘彻继位后为避讳改称列侯)和关内侯。列侯按封邑大小分县侯、乡侯、亭侯三级。而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进位安汉公,成为汉朝第一个公爵,进而篡位。所以,当刘秀建立东汉以后,公爵成为了禁忌,除了刘秀的几个儿子外(后来也改成王爵了)一直没有人获封,直到东汉末年皇权衰微,曹操获封魏公,还受到了荀彧的大臣反对,可见公爵影响之深。曹操也是东汉唯一异姓公爵。后来曹操进位魏王,死后儿子曹丕接位,最终逼汉献帝禅让。

(汉献帝刘协退位后的山阳公爵位是当时曹魏最高的)

汉献帝退位以后,自然需要一个位分,于是就被授予了山阳公的爵位。但是仅就获封当时而言孝,这个公爵其实地位(至少是表面上)很高。曹丕以兖州山阳郡为刘协封国,后汉书记载“奉帝为山阳公,邑一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车服郊祀天地,宗庙、祖、腊皆如汉制,都山阳之浊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为列侯。”这里就说了,刘协不仅可以在封国内保留天子的仪仗,对曹丕不必称臣外,他还是“位在诸侯王上”。就是说他的爵位是第一等的。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明明在公爵之上还有王爵,为什么山阳公这个公爵可以排最高爵位?其实道理很简单,在曹丕刚刚称帝的时候,曹魏政权没有王爵!只有刘协这一个公爵,其他都是侯爵。因为原本汉室宗亲刘氏诸王都降级成侯了,而曹魏宗亲在曹丕刚刚称帝时一个都没有封王。即使是地位最高且功勋卓著的亲弟弟曹彰,也只封了鄢陵侯。所以,刘协这个山阳公真的是排名第一的爵位。这也算是曹丕对“故主”保持的至少是表面上的尊敬。

(曹丕的弟弟,功勋卓著的曹彰一开始也仅获封鄢陵侯,次年晋封公爵,第三年才封王)

但是,仅过了一两年,曹丕不仅给弟弟子侄们纷纷晋爵为公、王(如弟弟曹彰从鄢陵侯晋升公爵,进而加封任城王,儿子曹叡先封齐公,后晋封平原王等等),连暂时归顺的敌人孙权都封了吴王用来对付刘备。到曹叡继位后曹丕的弟弟们除了早逝的其他都封王了,王爵一堆,公爵也就不稀奇了。

(刘禅的安乐公地位已经很低了)

故而当刘禅投降后被封为安乐公,且不说安乐是个县,他是县公,与刘协的郡公有级别差异,而且刘禅投降时曹魏一群王公,包括手握大权的司马昭自己也是晋王,刘禅爵位就很普通了,跟刘协禅让后的山阳公无法比。当然了,刘协毕竟是原皇帝,而刘禅的皇位曹魏是不承认的,给他个公爵还是看在优待汉室宗亲加上看你主动投降比较听话,加上要给东吴看看罢了。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继位前为公爵中最低的乡公一级)

最后再说一下,就如同列侯按照封地大小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一样,公爵也分为郡公、县公和乡公。比如刘协的山阳公就是郡公、刘禅的安乐公就是县公,还有像曹魏最后两个小皇帝曹髦、曹奂,他们继位前的爵位就是高贵乡公和常道乡公,爵位都是乡公,就属于公爵中比较低级的了。




三国时期汉朝皇室两任帝王皆被废。汉朝最后一位正统的皇帝刘协被迫让位于曹丕后,被封为山阳公;而蜀作为东汉的延续,其帝王刘禅也投降于魏,赐封号安乐公。两代皇帝都被封“公”,那这“公”究竟是何身份呢?

“公”的历史要追溯到周朝,它本是种爵位,仅次于王。最有名的“公”当属周公,虽然他以解梦在民间声名远扬。但他最突出的成就是辅佐周武王两次伐纣,摄政长达七年,可见“公”的地位确实很高。但是“公”这个爵位并没有一直延续,在秦和汉就没有公爵。只是在汉朝末年时,曹操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封自己为“魏公”,这算是一个例外。

到魏晋以后,五等爵开始被设立。当时司马昭称晋王,他认定晋将取代魏成为新的王朝,就着手让大臣裴秀恢复五等爵制来提高司马氏功臣的地位,公爵也就得以重现。至于刘禅与刘协的公爵看似相同,实则大有区别。

曹操一向被看成是心狠手辣之辈,但曹操对弑君称帝一事却是有心无胆。刘协暗中让人携衣带诏出去求救,曹操大怒但仍然不敢动刘协。一方面怕无法继续挟持天子号令诸侯,另一方面也怕被天下人唾弃。到了他的儿子曹丕时,虽然他比曹操更进一步,逼的刘协禅让给自己,但仍然不敢对他赶尽杀绝,反而是封他做“山阳公”。

刘协的山阳公乃是郡公,有万户封邑,仅在曹丕一人之下。同时他可以不称臣,不拜魏王诏书,甚至还能建立汉朝宗庙,身份地位极高。后来刘协因病去世,当时的魏明帝不仅率群臣哭拜,甚至还追谥刘协为皇帝。当年他被封为山阳公时,曹丕对他说:“愿与你共享天下的好东西”,这句话算是做到了。刘协的山阳公也是名副其实的,后来甚至还世袭下来,延续近百年,到五胡之乱时才结束的。

相较于刘协的公爵,刘禅的“安乐公”水分要更大一些,安乐公仅是一个县公,同刘协的郡公无法相提并论。郡下才设县,而且一般一个郡下有四到十五个县,可见郡的等级是在县之上的。刘禅在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著名的史学家裴松之曾评价“刘禅凡下之主,费祎中才之相,二人存亡,固无关于兴丧”。这个评价相对客观,刘禅作为蜀国国君,魏的政敌。本来应保持气节,没想到他却乐不思蜀,让人有意看轻。另外刘禅的帝位并不如刘协正统,他的县公之位其实也只是因为魏看他主动投降之后没有反叛之心才给他的,只是安抚他而已,像刘协那样不称臣之类的待遇一概没有。

公这一“爵位”一直到清朝还没有消亡,像鳌拜就曾被封为武公。近期因《延禧攻略》一剧而被公众所熟悉的傅恒也被封为忠勇公,后面被封为二三等公的更是数不胜数。可见“公”这一爵位不仅历史很久远,同样也很常见。




公是爵位,不是职位。汉献帝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山阳公国的君主,相当于是一方诸侯。历史上记载山阳公国在今天河南省焦作市一带,首都是浊鹿城。

只要是在山阳公国里,刘协还是最高统治者。

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废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建立了三国之一的魏国。刘协最初是汉朝的渤海王,后改封陈留王。权臣董卓进京时,杀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这就是汉献帝。

汉献帝在位一共31年,但从没有掌握过一天的实权。他先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当傀儡皇帝。董卓被杀后,汉献帝又被李傕、郭汜等人挟持为傀儡。后来,曹操迎立汉献帝,并消灭了李傕、郭汜。在曹操手下,汉献帝当了20多年的傀儡,还娶了曹操的三个女儿

曹丕可能是考虑到汉献帝娶了自己的三个姐妹,因此才没有谋害他的性命,随手把他封为山阳公。山阳公就是公爵,而公爵是诸侯分封的最高等级,按照“公侯伯子男”排列。

汉献帝被封为山阳公也是实封,既领有自己封地(山阳公国),也有民户供给衣食来源。在这个山阳公国里,被废的汉献帝依然是一位诸侯君主,只不过他要跪拜魏文帝曹丕,并且自己不能再使用皇帝的礼仪。

蜀国的末代皇帝是蜀后主刘禅,在投降魏国后被权臣司马昭封为安乐公。这个也是爵位,不是职位。爵位可以世袭传给子孙后代,并且有封国内的老百姓上缴的税收粮食作为生活的来源。刘禅的安乐公国国都在安乐县,而刘协的山阳公国国都在浊鹿城。

爵位是爵位,职位是职位。职位是薪水吃饭的工作岗位,而爵位是世袭的封建等级,说白了就是可以不劳而获。

历史上,爵位是皇帝赏赐给大臣或者兄弟叔伯的封建等级,也是身份的象征,依次是王爵、公爵、伯爵、侯爵、子爵、男爵。而每个等级里有分为不同的等级,比如王爵里面分为亲王、郡王等,公爵也分郡公、县公、乡公等等。

郡公的封国(郡国)就是统治一个郡,可以享受一郡百姓上缴的粮食和税收作为生活来源,但是不能插手郡的日常行政和军事。县公的封国(县国)就是一个县,可以享受一县百姓所上缴的粮食和税收作为生活来源。乡公的封国就是一个乡……以此类推

汉献帝刘协被封为山阳公国的统治者,爵位是为山阳公。不过,山阳公只是公爵里面的县公,所统治的地盘只有一个县,因此等级不算特别高,但是娶妻纳妾和荣华富贵是没有问题的。

蜀后主刘禅也被封为安乐公,也就是安乐公国的君主。安乐公同样也是一个县公,只能管理一个县。可是,刘禅名义上是安乐县公,但不能去自己的公国里生活。司马昭为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一直把刘禅与刘禅的家人限制在洛阳城内。

刘禅用蜀国的皇帝位置去换了一个小小的“安乐县公”,怎么看都是亏,不过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反观汉献帝刘协,却能够“就藩”于自己的封国“山阳公国”之中。因为曹丕篡汉之后,汉献帝刘协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了。曹丕把他打发到安乐公国去养老,也算是妥善安置了前朝的帝王。




在中国历史上,周天子就曾经封了不少公爵,像鲁国的国君、也就是周公旦的后代就是公爵。而周成王的姥爷太公望(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原型)的后代则被封为了齐侯,比公爵低一个档次。像后来的秦国,不过伯爵而已;楚国则更低,只是子爵!这就是为何一些史籍中称呼秦国的国君为秦伯、楚国的国君为楚子的原因所在。

但周平王东迁之后,周天子日渐式微,诸侯们僭越的事情也越来越多。到了战国后期,周天子彻底沦为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诸侯们连曾经地位最崇高的公爵都看不上眼了,列国纷纷“相王”,将自己置于了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的王的位置上。再后来,秦昭襄王、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索性连王都看不上眼了,拉上齐湣王田地一起、互尊为帝,秦昭襄王为“西帝”、齐湣王为“东帝”。周天子曾经分封的公、侯、伯、子、男也彻底沦为了“地摊货”……

秦灭六国之后,彻底抛弃了周天子的那一套,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秦国的“二十等军功封爵制度”,封爵全凭军功,没有军功、宗室也不得封爵!在“二十等军功爵”中,彻侯等级最高、其次为关内侯……再后来,汉承秦制,沿用了秦的“二十等军功封爵制度”,彻侯依然是最高爵位,没有公爵。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后,为避其帝讳,彻侯改称通侯、亦被称作列侯。但汉王朝在列侯之上又增设了王这一级,在汉高祖刘邦“刑白马盟天下”之后,王只授予刘姓子弟,异姓不再封王。王以下就是列侯,依然没有公。

直到西汉末年,王莽在即将篡位之前,给自己安上了一个“安汉公”的名头,公才又一次出现。若说这个时候的公是爵位,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就王莽一个人而已、而且他已经把皇帝玩弄于鼓掌了,爵位不爵位的,还有意义吗?其实,个人认为,这里面更多地还是王莽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称王?老刘家已经一大堆了,不值钱!所以,王莽搞出来一个“安汉公”,以示其地位尊贵、与众不同。这里的公,更像是一种尊称、而非爵位,其地位实际上远在老刘家的诸侯王之上!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怎么看公怎么不顺眼!在短暂给儿子封了下公、过渡一下之后,便取消了公这一名号。自此,汉王朝再无公这个名号,诸侯王之下仍然是列侯。但东汉又将列侯进行了细分,根据食邑大小、分为了县侯、乡侯、亭侯。比如东汉末年吕布受封的温侯,就是县侯;而关羽受封的汉寿亭侯,则是亭侯。虽食邑大小不同、地位不同,但都属于列侯。直到东汉末年,权臣曹操才有一次将公这个名号搬了出来,强迫汉献帝刘协封其为魏公、加九锡。不过,到这个时候,公依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爵位,曹操的魏公大体与王莽当年的安汉公类似,主要还是为了彰显自身的与众不同,同时也是为篡位“侦测”风向。

不久之后,曹操进位魏王,公再一次被弃用。后来,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袭封了魏王,继而逼汉献帝刘协“禅位”、自己当起了皇帝。同时,当上皇帝的曹丕将汉献帝刘协封为了山阳公,以山阳郡为其封国。在山阳国内,刘协可行汉正朔、奉祀汉宗庙,对魏不称臣、魏则待之以宾礼,此即所谓“二王三恪之礼”。但直到这个时候,公依然不算一级真正意义上的爵位,他只是曹丕给汉献帝刘协的“荣誉称号”而已,其名义上的地位甚至要排在诸侯王之上。所以,将刘协称作山阳郡公其实并不准确,他就叫山阳公,只不过封国为山阳郡而已。

魏咸熙元年,在权臣司马昭的主持下,重新指定了一套新的爵位系统,称作“五等爵”。将爵位分为郡公、县公、大国侯、次国侯、大国伯、次国伯、大国子、次国子、大国男、次国男,共计十级,以郡公为最高等级。自此,公才正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爵位。第一位、也是彼时唯一一位受封郡公的大臣,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昭的叔叔司马叔达!也就是司马昭那位一直坚持要做“大魏忠臣”的叔叔。

蜀汉后主刘禅降魏大致也是在这一时期,所以在降魏之后,司马昭以曹魏的名义、用新的“五等爵”给刘禅封了一个爵位,叫做安乐县公。也就是说,魏文帝曹丕给汉献帝刘协的山阳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爵位,带有一定“二王三恪”的旧礼在其中;而司马昭给刘禅的安乐县公,则是完全意义上、授予臣下的爵位!或者再说直白一些,曹丕承认刘协是“退位皇帝”、但司马昭压根儿就不承认刘禅曾经是“皇帝”!这也是山阳公与安乐县公最大的区别。当然,后来刘协的后代的确成为了山阳郡公并一直传承到了五胡乱华、西晋灭亡,但这些都是后话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山阳   安乐   王莽   蜀汉   国君   王爵   食邑   司马   公国   爵位   东汉   公爵   诸侯   公元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