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拥有卧龙凤雏,还有五虎上将,为何却是最先灭亡的?

原因有三,1,蜀国虽有顶级谋事,高级指挥都命不长,人才跟不上。2,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但刘备最后未得人和,在大是大非面前夹带私情,举国为兄弟报仇,不得人心。3,偏居一方,交通闭塞人才得不到补充。后期缺乏刘备式伯乐。




民间传说,蜀国的兴衰与两个人直接有关,这两个人就是丞相诸葛亮和后主刘禅。

先说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聘请为军师,慕其名也。诸葛亮没有辜负刘备一片诚心,出山后小拭牛刀,巧施计谋就借得荆州,让蜀汉政权也暂有一片立足之地。这军师也算名副其实。

孔明的出山协助刘备南征北战,经过几十年的艰苦打拼浴血奋战,使刘备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终于在地处西南的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应该说孔明先生功不可没,可圈可点。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开疆拓土还有巩固和治理后方新生的蜀汉政权,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全部寄希望于一个人身上,未免显得势单力薄,不够全面,也不符合创大业的基本原则,势必也会影响到其他人的积极性的发挥。

尽管诸葛亮智慧超群,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对刘备可谓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多年征战的同时也为蜀国政权网络了不少英才,帮助刘备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很可惜的是大将无能,累死三军,身为蜀汉皇帝的刘备缺乏雄才大略,个人刚愎自用趁诸葛亮暂时脱离前方之时,带着几十万人马顺江而下攻打东吴。夷陵之战,大伤蜀国元气,刘备羞愧难当病倒在白帝城。他贵为天子,身边难道说一个可代替诸葛亮的人也没有。将蜀汉江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孔明先生一个身上,是诸葛亮聪明绝顶了,压制住其他人难以崭露头角,还是蜀中却是没有可用之才?

普通人还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也就是说人们办事情靠个人单打独斗终难成气侯。必须要有一个合作的团队,才能使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反观蜀汉政权,诸葛亮事毕亲躬,街亭失守他不在场,夷陵之战他坐镇成都。而蜀汉政权所取得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胜仗无一不是他指挥得当,可谓是五丈原孔明逝世,也就开启了蜀国灭亡的步伐。

刘禅这个官二代,治理江山乏善可陈,人才使用比他爹还差几许,而疑神疑鬼的本事还是有的。虽然刘备为儿子铺下了锦绣前程,只可惜纨绔子弟终难成大事。难怪民间百姓常说打江山相对容易,而守江山难上加难。蜀国灭亡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创于:2021/06/02)




蜀汉的卧龙、凤雏及五虎大将都是第一代创业者,蜀汉灭亡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死了几十年了。蜀汉最先灭亡,无非两个原因。

第一,第一代创业者没有完成统一大业,没有提前解决后代的危机。这并不是要将蜀汉灭亡的责任推给他们,只是说一个客观条件。富二代肯定比穷二代的日子好过吧。

很多人都知道蜀汉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五虎上将,再多一点还有谋主法正,汉中太守魏延。

一方面是因为《三国演义》或者民间传说对他们的宣扬,让人记住了。

另一方面还是因为蜀汉除了这几个人,也找不出几个牛人了,反而更好记。

无论是曹魏还是东吴,很多名字记不住,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能,而是因为人才太多了,只可能记住其中最厉害的几个。

不考虑蜀汉的国力,在人才这方面,蜀汉跟曹魏、东吴完全没得比。

蜀汉有五虎上将,曹魏有五子良将,东吴有十二虎臣。

武将中蜀汉五虎上将除外,就剩下魏延了,曹魏除了五子良将,还有曹氏、夏侯氏子弟,许褚、典韦、庞德,文聘、李典、李通也不是吃干饭的。东吴除了十二虎臣,还有太史慈、朱然、朱桓及孙家子弟。

文臣更是没法比了,蜀汉上得了台面的也就诸葛亮、庞统、法正,算上被吹捧起来的刘巴,也就四个。曹魏除了熟悉的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相信熟悉三国的都能吐出一串名字来,吐不出来也知道个司马懿吧!

东吴有张昭、张紘、诸葛瑾、阚泽几个熟悉的,还有一大堆如顾雍等文臣,即使不知道这些人的,东吴四大都督总知道吧。

蜀汉的第一代创业者与曹魏、东吴比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除了人才数量上比不上,年龄上、寿命上更没有任何优势。

文臣里庞统、法正、刘巴都早早地死了,剩下诸葛亮累得跟狗一样,撑了十多年也累死了。

五虎将中,除了马超年轻一点,黄忠、关羽、张飞、赵云各个都是一把年纪了。关羽、张飞即使不出意外被杀,还能打几年?

马超,名望太盛,刘备给他名誉上的高官厚禄,也不敢重用。马超自己心里也明白,行事非常谨慎。马超四十七岁就死了,不排除是抑郁死的。

年轻也是非常大的本钱,蜀汉年轻的只有诸葛亮和魏延。其他人不是短命,就是太老。拿什么去和曹魏、东吴去斗?

蜀汉的卧龙、凤雏,五虎上将,虽然名号叫得很响,但是相比曹魏、东吴的人才,实在是没有什么优势,能建立蜀汉,已经不错了。要留给子孙一个统一的江山,实在是没什么机会。

第二,蜀汉的接班人太平庸。

刘备的接班人刘禅,是诸葛亮培养的失败品,刘禅就是个混日子的人,但乱世是容不下混日子的人的。诸葛亮的儿子出生得晚,还没来得及培养,诸葛亮便死了。诸葛瞻继承了父亲的名声,却没继承父亲的才能。

三国中接班最糟糕的其实不是蜀汉,而是曹魏。曹丕、曹叡虽然很优秀,成功接班,但都是短命鬼。曹叡之后,曹操这支曹家基本上就没戏了,之后就由曹爽和司马懿表演了,司马懿取得最后的胜利。

司马家虽然专权,但毕竟魏国根基深厚,不是说想取代就能取代的,军功威望一定得有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杀了皇帝,但他也不敢承认杀皇帝,更不敢直接取代皇帝。司马昭因为弑君,以前积累的功勋威望功亏一篑。司马昭需要再搞点军功,重新树立威望。

曹魏的方针一向是先灭吴,但是打了那么多年,也搞不定东吴。想灭蜀吧,但蜀国山高路远,易守难攻,远征不易。正常来讲,司马昭无论是要灭东吴,还是灭蜀,都是很为难的。

但是偏偏这时候,蜀国内部出了问题,让司马昭看到了机会。蜀汉刘禅昏庸无能,宠信黄皓,姜维躲在沓中屯田避祸。司马昭果断派出兵伐蜀。

蜀国姜维虽然遏制住了钟会大军的进攻,但无暇分身去守卫成都。诸葛瞻带着一群官二代去抵抗邓艾,虽然其中黄崇非常有想法,但没有话语权,诸葛瞻听不进他的话,结果全都战死。剩下成都的一群人,大部分是投降派,刘禅也就投降了。

如果刘禅、诸葛瞻有父辈那样的能力,蜀汉也不是说灭就能灭的,毕竟山高路远的客观条件摆在那,魏军长时间灭不了蜀,就只能乖乖退兵。魏国这次出兵如果没有灭掉蜀国,估计短期内都不敢再出兵伐蜀了。那最先灭亡的可能是魏国,然后晋灭吴,最后晋灭蜀。

但是蜀汉的接班人实在是太平庸,诸葛瞻自己能力不行,还听不进意见。刘禅倒是善于听取意见,不过他先是听黄皓的,无视姜维的警醒,对魏军来犯没有准备,后来又听从投降派的意见,主动献城投降。




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好多遍,已经回答过了,该灭亡的时候,神仙也救不了他们,蜀国的气数到了佞臣当道,刘禅孺弱,又加上连年的征战,值百姓於水火,民补聊生。国家空虚只能灭亡




哈哈,你这是分不开历史和小说。

历史上卧龙凤雏是个屁啊,没那么厉害。

那么杜撰出来的小说,总体框架如果违反了历史,会是什么结果?

你说一个杜撰的东西为什么和预期不一样,那得看作者心情。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本来就是小说的惯用手法。

总之,历史小说不能违背历史大体走向。

也就是结局注定后,他最好的创作办法就是捧高了来个意料之外的结局。

只不过很多没有写出结果。

杨家将是不是很厉害,为啥宋朝还是只能抵抗不能剿灭邻邦?历史不允许嘛。

情理之中的解释,总得先除了心腹大患嘛。

战略上来说,攘外必先安内。

曹操先搞掉的是政权周围的威胁,马超不就是代表嘛。

周边安全了,才能和主要的敌人开战,东吴地利,不好打,只好打西蜀了。

逻辑也没啥错误。

小说中蜀国失败的原因,和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六出祁山,各种失败,虽然维护着诸葛亮的人设,但已经在埋线他的失误了。

不听魏延之计,错用马谡……

这个灵魂人物失误,就是全局失败的先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卧龙   凤雏   蜀国   魏国   蜀汉   上将   东吴   司马   江山   成都   诸葛   政权   皇帝   人才   财经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