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做“滥好人”,“滥好人”到底有哪些危害?

1、外面怂,窝里横。

2、苛待家人,讨好外人。

3、自己吃糠咽菜,肉也要给别人吃。

4、外人眼中的老好人,其实回到家脾气很坏。

5、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6、在外面屁都不敢放一个,回家后稍不顺心就把老婆孩子打一遍。

7、总是被人甩锅,被人当枪使,替人背黑锅。

8、属于炮兵炊事班的,打-炮别人去,背锅自己来。

9、谁都不敢得罪,对人唯唯诺诺,总是害怕得罪人。

10、软弱无能,总是被别人欺负占便宜。

11、内心不够强大,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能难过好几天。

12、意志力薄弱,一点小挫折就自暴自弃,自怨自艾。

13、没有自信,严重自卑,事情没做就认为自己不行。

14、喜欢自己安慰自己,阿Q的精神胜利法相当熟练。

15、没有原则,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16、总是原谅别人,结果总是让对方得寸进尺。

17、只在乎面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18、相信哥们义气,相信酒肉朋友。

19、为了情面替别人担保,结果别人跑了,自己兜底。

20、父母家人的话听不进去,总是相信外人的话。

21、为了不在外人面前丢脸,总是打肿脸充胖子。

22、喜欢成全别人,还躲在角落里自我感动。





滥好人就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的人。

虽然是个好人,但没有原则地帮助别人,别人不一定会感恩;

这样的人,别人对他一味的索取而不知回报;

一旦不能满足别人,别人就会翻脸不认人。

因此,做人一定要有原则、一定要有立场,能帮的帮、不能帮的坚决不能帮,这样才能在社会上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滥好人”就不是好人!无原则,无好坏之分,助力了坏人,和坏人虽然不是同流合物,站在坏人一边,无疑和坏人已无差别,“好人一生平安”差之万里,因坏人不会放过你,恐还会帮助真正的好人,“墙头草”就是“滥好人”!

“危害”极大!“滥好人”就是叛徒,“东倒吃猪头,西倒吃羊头”,为的是个人利益不受损,民族利益致置肚外,认贼作父,就是帮助了好人也是为了掩盖背叛大意的本质。

“滥好人”不能做就是不能做!做了就是历史罪人,最少是家族不幸。原则是民族脊梁,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走在会主义道路,永远跟党走,开创历史新未来!




1、没有边界,没有原则。

2、过度善良,害人害己。

3、逃避矛盾,规避风险。

4、讨好他人,委屈自己。

5、纵容他人,伤害自己。


6、害怕拒绝,作贱自己。

7、爱和稀泥,丧失立场。

8、成软柿子,任人宰割。

9、丧失人格,替人背锅。

10、得过且过,不堪一击。





所谓“滥好人”,指生活中有一种人,他们富有同情心,对人有求必应,为别人想得太多,以至于忽视了自己的利益或感受,并经常因费力不讨好而陷入痛苦、失望之中。做人当然应该做好人,但应该是有原则、有主见。

古人不反对做好人,但主张做个精明的好人。“升米恩,斗米仇”,“大恩如大仇”,这是古人从生活现象中总结出的道理。在描绘人性方面,没有比这两句更深刻的了。

有个故事说:从前,村里有两个人,一个叫李大,一个叫王二,平时都以种地为生,关系很好。有一年发生旱灾,地里颗粒无收,李大家没有余粮,一家人饿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粮,王二送了一升米给他。李大一家人靠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谢。王二做了好事,心里也高兴,说这样吧,我再送你一升米。李大喜出望外,千恩万谢地带着一升米回了家。如此几次三番,李大陆续从王二那里拿回了一斗米,可是王二家余粮也不多,最后只好说粮没了。李大很不高兴,逢人就说王二小气!这话传到王二耳朵里,他也气坏了。本来关系不错的两家人,就此反目成仇。后来有人由此提出,明智的人济人一时,不济人一世。别人危难时是应当施以援手,但适可而止,切不可让对方产生依赖心理。

明代陈继儒(一说陆绍珩)《小窗幽记》中说:“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智,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指出人心是永不满足的,所以对他人的帮助、扶持、馈赠,都不要一次给予过多,而要留有一定分寸。处理事情也不要把才智用尽,要留有一点余地,才能预防不可预测的变数。曹操就非常擅长此道。他笼络关羽,也没什么大手笔,不过是隔三差五来点小恩小惠,有时候自己吃着饭,觉得哪道菜味道不错,也派人给关羽送去。若非这份恩情在,也不会有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一幕了。总之,话不要说满,事不要做绝,留有余地,方能进退自如。

《增广贤文》中说:“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指出求人应该求助大丈夫,因为扶危救困,本就是大丈夫所为。接济别人,则要以“救急不救穷”为根本原则。别人面临困境无法自救的时候,你伸手拉他一把,他会感激你一辈子。如果是别人自己就能摆平的事,即使有求于你,你又何必插手呢?这个世上总有些人,自己不是没钱,也不是没时间,可是却总想占用别人的钱,别人的时间。而很多人因为面子原因,对别人有求必应,结果是自己耗时耗力耗财,最后反而不讨好,这都是“滥好人”的通病。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并不是付出得越多越好。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何让你的付出,能真正地帮到别人,同时也不委屈自己一味迁就别人,这实在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滥好人把不会拒绝别人当成了一部分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习惯,他们总是过多为别人着想,忽视自己的利益。别人会觉得这样的人很高尚,他们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神圣。

但在社会交往中,人际交往是需要平衡的。有付出就应该有收获,如果只是一味付出,时间长了,心里自然就会觉得不平衡,进而产生自责、内疚,甚至挫折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法相   好人   余粮   有求必应   人心   替人   人际交往   大丈夫   外人   坏人   家人   立场   利益   原则   时间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