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运动性障碍,又称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严重者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等症状。

抽动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大部分患儿是以眨眼、吸鼻子、耸肩等面部的运动性抽动,或清嗓子、咳嗽、吐痰、打嗝等发声性抽动为首发症状。

因此,如果孩子出现以上的‘小动作’,却没有其他全身症状,家长就要小心抽动症了。

怀疑孩子有抽动症?

私信我,输入“抽动症”,获取【儿童抽动症筛查量表】,在线评估孩子是否有抽动症!

当然,抽动症障碍的症状不仅限于此。还有些复杂性抽动症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说脏话,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注意的。

面部肌肉抽动: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

  1. 头颈部肌肉抽动: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
  2. 躯干部肌肉抽动:挺胸、扭腰、腹肌抽动。
  3. 上肢抽动: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
  4. 下肢抽动: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5. 喉部肌肉抽动: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

很多家长认为,“不就是小动作吗?长大肯定就好了。”

确实,90%-95%的患儿的抽动障碍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但在抽动症状出现的过程中,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学习和身体上的不同损害。

面对抽动症儿童,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抽动障碍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医生的事儿,更需要学校、家庭、孩子等全方位的关注、支持和参与。

各位爸爸妈妈,其实你们能做的真的很多、很简单,却也常常是非常有效的:

  1. 不要过于关注孩子症状,不要紧盯孩子表现,相信经过治疗他会慢慢好起来。
  2. 给孩子平和稳定的环境和家庭支持。
  3. 尽量让孩子忙碌起来,不过度关注自己症状,不要沉溺电子产品,国外报道可以尝试每天擦地板。
  4. 做好睡眠管理,保证充足睡眠。
  5. 做好孩子的学校管理,尽量不要让周围同学嘲笑和歧视他,以免出现心理问题。
  6. 让孩子学会适度放松,可以每天进行户外活动。

什么情况需要就医呢

  1. 抽动症状每天都发生,持续超过2个月。
  2. 抽动部位增多,出现秽语。
  3. 同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强迫行为。
  4. 伴随焦虑抑郁情绪。
  5. 入睡困难、咬手指等等。

因此,我们要多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行为,不要小觑任何一个动作。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我是@儿科医生孟青,关注我,了解更多抽动症有关知识,和我一起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抽动症,是突然发作的、快速的、重复或交替出现的、且仅限于一组肌群的不随意运动。这种活动无目的性。性别差异明显为男女比例约3:1。

临床表现:眨眼、皱眉、蹙额、努嘴、擤鼻、摇头、吞咽、耸肩、打嗝等症状,或单独出现、或交替出现。

性格特征:敏感、羞怯、不合群、易激动等,个别儿童伴发尿床、夜惊、口吃等。

病因:排除眼结膜炎、衣领过紧等,多为严管带来的压力、惊吓所致。

药物治疗:小剂量镇静剂安定、或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有效。

心理干预:无条件地包容以营造安全,避免提示、纠错、批评、惩罚;只赞美对的,不批评错的。保障充分的睡眠。

另有一个亚型“多种抽动秽语综合征”,起病于儿童期,临床上以头、面部、肢体或躯干部的肌肉抽动,伴有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多部位的、不自主的、突发性肌肉抽动,伴有爆发性发声(如吼叫、犬吠、喉鸣音、啊哈等)和秽语词句,并有强迫性意向及个性改变。治疗: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有效。




抽动症 是抽动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以反复发作的不自主多部位抽动、声音(语言)抽动为主要特点。抽动症的起病年龄多为 5~10 岁,10~12 岁最严重,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抽动表现是抽动症的主要症状,这是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通常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然后波及到躯干及四肢




抽动症是一种以慢性、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伴有强迫、多动等行为和情绪障碍的神经性精神疾病,男性多于女性。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

抽动症的临床表现复杂,主要包括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以及伴随的心理行为症状。 往往病程比较长、病情容易波动,时好时坏,有周期性缓解和复发的倾向。通常先以眼部、面部和头部的抽动为表现,如点头、眨眼、耸鼻、歪嘴或摇头等,之后会逐步发展为颈、肩、肢体或躯干部位不自主的抽动,如摆臂、扬手、握拳捶胸、蹬足等四肢抽动,可从简单运动发展为复杂运动性抽动。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

抽动症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观点认为是由于原发性的遗传因素和继发性的非遗传因素综合导致的。 家族遗传和先天体质等生理原因使得患儿脑部神经传导物质不平衡, 脑部功能失常,心理和环境都会对病情产生影响。

(1)遗传因素

抽动症的发病可能与常染色体 5 号的着丝粒结构功能异常有关,且男性较女性多

(2)精神和心理因素

精神因素多与家庭有关,父母过多的干预、要求过高致使儿童发生情绪障碍,精神上的刺激诱发孩子焦虑、紧张、恐惧,从而出现抽动,也是心理应激的一种表现。

(3)环境因素

研究表明患儿父母的过分干涉和保护,在教育方面惩罚严厉、拒绝和否认使得孩子心理压力增大,情感表达受限,家庭成员间缺乏关爱等不良因素多诱发患儿发病。 长时间看电视、迷恋游戏、紧张和学习等心理压力都是诱发抽动的环境因素。

(4)神经生化因素

抽动症与中枢神经递质失衡有关,比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及 5-羟色胺等。

(5)其他方面

比如药物刺激或者某些微量元素长期缺乏,引起脑组织代谢异常,神经递质代写失调,

血铅浓度高等都与抽动症的发生存在关系。


抽动症的症状比较复杂, 家长容易误认为是孩子的不良习惯而忽略,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期,及时的发现和识别此病显得非常重要。


以上是查阅资料,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供大家参考,欢迎评论和留言 !!!

参考文献:戚拥军,赵晓忠,国春玲.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的研究[J],中外医疗,2013.10:197.




抽动症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与遗传因素、神经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并且抽动症还会因为如紧张、焦虑、恐惧、兴奋和反复提醒等情绪和话语而病情加重。

抽动症可分为三种类型:

1、发声性抽动

抽动症会涉及到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和抽动时,它们会发出声音,如“哦,哦,啊”的声音,也可以表现为清喉、咳嗽、吸鼻、吐痰、吠叫等声音,更有复杂的声音抽搐是由有意义的单词、短语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一致的无意义的单词或无缘无故的骂人。

2、运动性抽动

抽动症的运动性是指突然、快速、毫无意义的运动,如眨眼、摇头、皱额、吸鼻、撅嘴、张嘴、歪颈、耸肩、腹肌抽动、手臂摆动、手上小动作多、腿动或足动等。复杂的运动抽动是指突然、有目的、复杂的运动,如“做鬼脸”、拍手、挥舞上臂、弯腰、扭动躯干、眼球旋转、嗅东西、蹲下、跺脚、跳跃、扔东西、敲打东西、走路或突然停止、反复触摸物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等。复杂的运动抽搐还包括模仿和猥亵。

3、声音与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经常从面部轻微抽搐开始逐渐影响颈部、肩膀、四肢和躯干,可形成多个部位的复杂抽动,部分抽动和突然冲动动作、声音抽动和运动抽动同时存在。

声音与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病程慢,症状反复,发作频繁,对儿童身心健康影响很大。

抽动症儿童会因为抽动症而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甚至留级。它给孩子和父母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它也会影响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抽动症儿童,应早检查,早治疗。在青春期之前发现和治疗对孩子们会更有帮助。但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躯干   秽语   面部   临床表现   肌肉   症状   部位   障碍   异常   自主   因素   声音   儿童   孩子   环境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