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沉舰“靖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大口径炮弹,“炮弹掺沙”无实证,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甲午海战中国失利的原因不是舰队出了个怕死鬼吗?这个叛徒并不倶备当舰长的资格,是通过关系进来的,这就是腐败。晚清政府腐败透顶,怎么会不打败仗?再好的武器也不行。难道这不是真实历史吗?




及无须考证,就应该把甲午之战的当做爱国教育的题材!教育现代人,及后代人。(落后就被欺负!)强我中华!加强国防!




历史始终证明,光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先进的指挥系统和顽强的作战意志,是不可能打赢战争的!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无非是三点:

一是情报收集、分析不足。

战前,满清仅仅从每年军费的投入以及采购先进武器的数量来判断中日海军实力的强弱,上至最高统治者慈禧,下至舰艇官兵,都是自顾自地以俯视姿态看待日本!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战略上蔑视对手”。

然后具体战役开始前,国内对日本参战海军部队的信息、实力没有做缜密的调查和预判。战役中,日本最先进的吉野号射程远超满清战舰,日本海军参战舰艇无论是吨位还是舰炮都要比满清的先进。

二是指挥系统的落后。

脱胎于陈旧的八旗指挥系统的水师作战指挥系统,相比较于明治维新后日本新式海、陆、空军分军种指挥系统,劣势太过明显。

即使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艇及火炮,陈旧的指挥系统和作战思维,也不可能发挥出装备真实的性能和杀伤力!

三是战斗素养和战斗意志不足。

满清末年,朝政腐败,军中也是乌烟瘴气,军队战斗力低下。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训练不足,军舰等新型装备,仓促接收之间,官兵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实战演习严重不足!考古证明,战斗期间哑炮频出并非是炮弹的问题,那就只能说明战斗训练不足了。

战斗中军官尚有效忠君主之心,但基层官兵不知为何而战,惜死保命是普遍想法,战斗中一触即溃的现象并不少见。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武士道精神,清朝水兵的战斗意志相形见绌,失败也就不稀奇了!





打不过别人


不要找借口




落后就要挨打!过去如此,现在如此!腐败者在高位,国将不国!所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靖远   明治维新   甲午战争   甲午   舰艇   作战   海战   实证   日本   炮弹   满清   水下   官兵   陈旧   遗址   战役   海军   腐败   意志   落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