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为什么不把咏春拳发扬光大而是自己创出截拳道?

李小龙自创截拳道,其实,也是从咏春拳的基础和各路拳击技术基础变化而来的,咏春拳对李小龙影响巨大,李小龙也因为咏春拳的深入研究才自创出一套截拳道。

当时,老师叶问就问过李小龙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把咏春拳发扬光大下去,还自创什么截拳道,而当时的李小龙的回答是自相矛盾的,他既说自己是没有门派,纯属集各家所长。又说自己研究出自创截拳道。

既然是无门无派,你又为何要自立“截拳道”呢?只要你一天立下新拳种,也就立下了一个“新门派”。

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李小龙自创的“截拳道”,而藐视了咏春拳的存在,我们也不能因为李小龙的截拳道,去评击李小龙的做法有违咏春拳宗派的做法。

其实,李小龙的截拳道多半由咏春拳演化而来,只不过,无论你练什么宗派武功,那都是基本功,能让你真正厉害的武功,那肯定是在基础上再上一层楼的深入研究,得出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武功,那才是最厉害的武功。

自古至今,无论谁,只要武术练到出神入化的造诣,自然而然的就能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打法,如张三丰之“太极”,岳飞的“六合形意拳和枪”,还有宋太祖赵匡胤独创的“鸡拳”,咏春大师的“咏春拳”,霍元甲的“迷踪拳”等等,只要你十分爱好武功,练到出神入化的那一天,一定会有一套可以独步天下的武功,适合你自己,那时,你将天下无敌手,自然的自创出一套厉害非常的新拳种。

不过,再厉害的新拳种,只有最适合的人练而有用,要不,天下无敌的张三丰,如今很多人练太极拳,并不见得多厉害,李小龙的截拳道,如今也有很多人学习,但很多都经不起擂台上的一击,原因就是,再好的拳种派别,只有适合之人练之才是有用的。

或许,昨天的太极拳、咏春拳或截拳道,在未来的学习者上,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后辈,在各家拳种派别上,研究出一套更适合自己的“新拳法”,那时,又将再一次出现第二个张三丰或第二个李小龙。

而只会利用模仿的学武者,无论是“太极拳”、“咏春拳”或“截拳道”,是永远无法自创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武功,也无法逐步天下,所向无敌手的!

因此,真正的好武者,无论学习的是什么门派的武功,当训练和研究到位,自然的,就会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新拳法。这正如李小龙先生一样,从咏春拳的基础上,研究、自创出一套适合他自己的拳法,叫“截拳道”。




李小龙这小子别看他有武功,但是他面相长的不招人喜欢!




李小龙会多种武术,集百家之长,而创造出来的截拳道。




咏春拳有短板,李小龙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技术体系。

在运动训练学里有很多原则,其中“区别对待原则”是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

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包括性别、日历年龄、生物年龄与训练年龄、竞技水平、生理和心理特点、身体形态,四肢,身躯比例,长度,身体的围度,厚实度,脂肌比例、训赛情绪等等,这些方面都对技术,训练的安排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另外,同一名运动员的训练状态在不同阶段、不同时刻的表现,不同训练环境和训练条件也都对训练的内容和组织实施提出明显不同的要求。

一种拳术如果只是复制,粘贴,重复,没有具体的个人风格,那显然不是优秀技法,也不符合“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社会法则。

咏春拳即使在当下搏击盛行的年代,也不是主流的技术风格,它只一种配餐,不是主食,互联网能看到的咏春拳战绩是很差的,丁浩,余昌华,吕刚,杨成章,李枫,关龙等等,视频可看到的技术体系,一般。

这是李小龙的书籍《李小龙技击法》可以明显看到借用了很多现代体育学的概念,耐力,柔韧,力量,速度这些是现代运动训练学的概念。20世纪前期奥地利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设计者和推动者,高尔霍夫尔(1885—1941)他第一次提出要系统地考虑速度、耐力和灵敏的运动学特征。后来前苏联学者完善到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五大素质,这五大素质理论已经被应用到学校体育学,竞技体育学,奥运会共34个大项,339个小项都有应用到这些理论,李小龙显然借鉴了这些理论,结合他自身的见解,创建了属于他个人风格的技术体系。




咏春没学过,截拳道了解和简单练习过,说说观感。

咏春是传统中华武术的一种,其中线理论、无论任何角度距离皆可发力、攻防同时进行等技法极其有效,是最实用的武术之一。但其练习方法、传授模式仍然是师徒制、基本功练习、套路练习,并辅助以口诀式心法。这样的模式使得咏春的发扬光大受限,对练习者基础素质要求较高,也需要漫长的周期,与现代格斗术的学习应用要求脱离甚远。




所以李小龙不想拘泥于和现代化脱节的传统武术练习方式,他用现代空手道跆拳道等商业化包装运作宣传模式来推广中国武术,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学习和应用。所以他给自己的新模式起名为“道”,并建立现代化收徒和练习模式的道馆。






同时,李小龙学习过咏春技法与拳击的练习方法,深知两者的优缺点,所以能创造出全新的体能与技术练习模式。以柔韧性、爆发力、耐力、敏捷度等拳击技术素质来取代传统武术的虚无缥缈的要求,以现代化科学化的练习方法来提高综合素质。李小龙技击术要求以跳绳、杠铃、跑步、力量球、沙袋等练习身体肌群及体能,比咏春的站桩等要科学有效的多。在技法练习上,截拳道不再进行僵化的套路练习,而是进行基本步法、动作练习,保留了咏春木人桩,然后就是大量对练。对练时也不限于“讲手”之类的固定方式,而是以和拳击一样的实战攻防的方式,没有固定架势限制。这远远超出了咏春的练习效率。



而在技法方面,李小龙能吸收咏春的中线攻击、攻防兼备、任意角度距离发力的技术,结合拳击的步法,从而创造出更加有效的攻击技术:截拳道。

所以,李小龙之所以创立截拳道,是因为他系统学习过拳击和咏春,能够总结吸收两者之优势。而且他留洋多年,清醒看到传统武术在现代商业化运作、包装宣传方面比空手道等派系的差距,想更好地弘扬中华武术,所以就创立了截拳道。

所以,李小龙的功绩不在于他的实战能力能不能够打过泰森,而是他以超前的眼光和勤奋努力使得中华武术在世界发扬光大,找回了华人在武术界的至高地位。他是宗师级的武术大师,值得永远被敬仰、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发扬光大   武功   拳法   太极拳   攻防   耐力   中华   拳击   技法   武术   厉害   素质   适合   模式   财经   技术   李小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