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雍正和十三王爷的关系有多好?

“十三阿哥”胤祥在临终前,曾大口吃了泥土,并且吃完后还喜笑颜开,连连对雍正皇帝谢恩。

这并非是雍正皇帝在故意折磨十三弟,相反地,十三阿哥胤祥吃泥土的这段感人故事,是对“兄友弟恭”最完美的解读。

“四爷”胤禛(雍正皇帝)与“十三爷”胤祥的兄弟情分,早在他们出生时,就已被冥冥注定。

皇家兄弟,情比金坚。

“四阿哥”胤禛与“十三阿哥”胤祥的年龄相差8岁。他们虽同父异母,但人生起点极为相似:生母地位卑微,他们出生一个月,就被被送到皇贵妃佟佳氏的宫中抚养。

胤禛(雍正皇帝)的生母乌雅氏,是黄旗包衣出身,选秀入宫后生下胤禛,甚至连“嫔”都不算。

清王朝一向是“子以母贵”,按照大清的祖训,皇子应该选择被封为了“妃”以上的后宫作为养母。

所以,当胤禛还是个襁褓婴儿的时候,就被送到了贵妃佟佳氏的宫中抚养。久而久之,胤禛幼小的心灵就认定了佟佳氏这位母亲。

8年后,十三阿哥胤祥出生,他的生母章佳氏同样出身低微,年幼的胤祥同样被贵妃佟佳氏抚养。

就这样,这对“难兄难弟”在贵妃宫中,开始了他们朝夕相伴的童年时光。

雍正性格内敛,从小就不太爱说话。而十三阿哥胤祥则活泼外向,精通骑马射箭,是个阳光、爽朗的男孩。

这种性格反差,并不妨碍兄弟俩建立深厚的感情。开朗活泼的胤祥自小就很喜欢粘他的“闷葫芦”四哥。

从尚书房开始,胤祥就喜欢跟在雍正身边,是雍正的忠实粉丝。

就连他们长大后一起跟随父亲康熙皇帝巡幸,也是经常腻在一起。

雍正皇帝登基后,经常回忆与十三弟的欢乐时光,每次想起,都感触颇深:

“忆昔幼龄,趋侍庭望,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 ----雍正皇帝

单纯的年少时光,在成年后依旧没有变质。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被打下神坛,数十年的太子被废,储君之位空悬,让康熙皇帝的众多皇子们看到了机会。

毕竟太子被废,也是暗示皇子们:太子人选并非遵照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每个皇子都有机会成为储君。

在这种心理竞争下,引发了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内斗”事件:九子夺嫡。

在“九子夺嫡”事件中,老十三胤祥依旧坚定不移地站在了雍正的旁边,成为了雍正的最忠诚的支持者。

据史料记载,在“九子夺嫡”期间,原本深受康熙喜爱的皇十三子胤祥,前后接连两次被康熙皇帝圈禁。

要知道,老十三胤祥在少年时期,颇得康熙皇帝的宠爱,他能文能诗,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从康熙四十八年起,每个皇子人都要轮流陪伴康熙帝出巡,唯独胤祥不用轮班,康熙每次游行都会带上他。

而“九子夺嫡”之后,康熙皇帝却对胤祥表现得十分冷落。

据推测,胤祥极有可能是因为在当年政治危机的凶险关头,揽罪顶锅,保护了雍正,这才会断送了十几年的政治前途。

再加上胤祥自1711 年开始身体也出现了问题,身体状况变得十分糟糕。所以一直到康熙帝逝世,胤祥也没有得到被重用的机会。

胤祥在康熙朝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在雍正朝,却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优待。

铁帽子王:雍正朝最结实的台柱子。

俗话说得好: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却很难。

两人的关系铁不铁,还得看雍正当上皇帝之后的态度。

毕竟,权力和利益,最容易让人面目全非。

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皇四子胤禛继位,史称雍正皇帝。

新皇登基,正是朝政最不稳的时候,而雍正皇帝登基初期,他面临的是一个经济、政治、军事等样样有危机的烂摊子。

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只敢选择绝对信任的人,而胤祥就是其中之一。

康熙去世的第二天,雍正皇帝就下了一道令大臣们瞠目结舌的圣旨。

雍正的旨意内容很明确:任命十三弟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时加封他为和硕怡亲王。

之所以让众人瞠目结舌,是因为清朝自开国以来,也就封过八个铁帽子王而已。而雍正皇帝一登基,就直接给老十三封了个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封赏呢?

它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可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在胤祥之前的八位铁帽子王,都是当年为大清建立出生入死的大功臣。

朝臣们诧异之余,纷纷谏言,雍正皇帝视若无睹,依旧坚定执行。

在胤祥晋封铁帽子王的册封礼上,雍正不惜违背规制,要求册封礼正副使必须为一品官员。

要知道,当时册立皇后的册封礼,才会动用一品大员当正副使,而册封一个亲王,居然与册封皇后的规制相同。

这还没完呢,雍正还把胤祥的亲王仪仗翻了一倍,等同于两倍的皇后仪仗。

胤祥也没有让雍正失望,他迅速成为雍正的台柱。其理事之才,识人之明达,手段之老练,完全不像个从未与政的皇子。

从雍正初年到雍正三年期间,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同时还要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

雍正三年之后,情况有所好转,胤祥又转到了议政大臣的岗位上,总理营田水利、八旗禁军,审理重要案件,代行祭祀等。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为了对准噶尔用兵,设立军需房,胤祥及时有效地保证了转运军事供应,不仅理财有方,而且调度得宜。

此外,胤祥主管的内务府全面包揽了武器的制作事项,产品包罗万象,从打钉到铸造大炮一应俱全。

据统计,老十三胤祥前后担任过的职位,一共有十个之多,而这些职位综合起来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集行政权、兵权、财权于一身。

不说别的,单就兵权、财权而言,历来皇帝们均不会把权力集中交给单人负责,但唯独在清朝的雍正年间,全部由老十三掌管。

可以说,雍正皇帝是把自己全部的身家性命,都交到了老十三的手上。

正基于此,胤祥除了是雍正皇帝眼里最信赖的"柱石贤弟",还拥有了一个“常务副皇帝”的称号。

这位“常务副皇帝”,和他的皇兄雍正一样,是个十足的工作狂。

为了处理好繁忙的工作,他经常会整宿整宿办公,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胤祥的英年早逝,绝对与操劳过度有关。

朝政局势稳定,胤祥辛劳有功。雍正更是变着花样“宠”十三弟。可谓是让朝堂上下大开眼界、眼花缭乱。

正所谓“爱屋及乌”,雍正皇帝不仅把所有最好、最高规格的礼遇,都加在这位可亲可爱的弟弟身上,就连弟弟的家人,不论是在世的还是不在世的,一个都没落下。

雍正把胤祥的儿子加封为郡王,同样也是赐予世袭罔替,这一举动,直接让胤祥成为了当时少有的“一门两王”的皇亲。

除此之外,雍正还追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追封为皇考皇贵妃,相当于死后追封连升两级。并且,雍正还让胤祥的生母从葬皇陵。

这也算是开了先河。自此以后,清朝的皇陵之中,可以从葬皇贵妃。

这一切,都只因雍正想要对这个弟弟好一点,再好一点。

到了后来,雍正皇帝对胤祥实在是没什么可封了,就开始变着法子给胤祥赏钱。

没多久,雍正又觉得直接赏银子没意思,就又下令,让老十三可以”支宫物六年“

也就是说,老十三全家人6年的吃喝用度,雍正全包了。

面对每一次的赏赐,胤祥都在尽力推辞。实在推辞不掉的,便谨慎接受,低调行事。

雍正赐他钱粮23万两,他百般谦退,经皇帝再三宣谕,只收下13万两。

雍正赐他”支宫物六年“,胤祥依旧是全力辞谢。

总之呢,雍正皇帝对老十三那是宠上了天,什么物质、荣誉、军权、政务,统统都送,就差皇位没送给老弟了。

雍正将家当全部交给胤祥打理,胤祥也没有辜负"柱石贤弟"的赞誉。他把自己后半生所有的精力,都献给了雍正王朝。

如果胤祥能多活几年,或许雍正王朝会上升到更高的峰值。只可惜,在雍正登基七年之后,胤祥早年的病情开始出现恶化。

胤祥吃土明志。

雍正七年(1729年),积劳成疾的胤祥病倒了。

雍正皇帝焦急如焚,他派出最好的御医给老十三进行诊治,但老十三已经病入膏亡,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

眼见着老十三大势已去,雍正不得不强忍着心痛,开始考虑老十三的身后事。

雍正去看望病中的十三弟,为了缓解老弟的压力,他语气轻松地对胤祥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咱们将来要一起葬在泰陵。

老十三久在病中,听到皇兄的话后,他本就毫无血色的脸,顿时“惊悚色变”。

胤祥挣扎着想要下地跪谢,极力拒绝皇帝的安排。

其实,关于墓地的问题,雍正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很早就做了铺垫。

早在胤祥还未发病之前,雍正皇帝就以勘选皇帝陵址为由,派胤祥前往泰宁山选址。

胤祥经过多方勘察,最终帮皇帝选了一块"上吉之壤"。

雍正帝十分满意,认为胤祥立有首功,就把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

胤祥听后,惶惧推辞。连连婉拒道:这等吉地只有大福大贵者才能受用。

为了转圜雍正的想法,胤祥又在距离那块吉地60公里之外的涞水县境内为自己选定了一块墓地。

选中自己的墓地后,胤祥便虔诚地奏请雍正,说这块地才符合臣下的身份,恳请雍正批准。

雍正既没有驳回,也没有答应,这事就这么搁下了。

后来胤祥病重,雍正又提起了同葬泰宁的事。胤祥拖着病怏怏的身子,婉拒了数次后,雍正这才勉强答应了他的请求。

老十三高兴得手舞足蹈,当日,他就派遣侍卫去墓地取土。

待侍卫带着土回来,老十三仔细看了土色,发觉这土正是皇帝当时要赐予他的吉地。他当即颤抖着手,将土块塞进了嘴里。

胤祥吃完土后,他满面笑容地说道:“这样的话,则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

老十三之所以这么做,就是担心雍正出于对他的感情,执意与他同葬一处。只有他吞了土,才能让雍正明白自己的决心。

胤祥去世后,雍正皇帝泪如雨下。他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可能不明白十三弟的心意。他那么珍爱十三弟,又怎么忍心违背弟弟临终前的请求?

最终,雍正将胤祥的园寝定在位于北京西南大约89公里、涞水县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镇东营房村西云溪水峪,该陵寝也叫十三爷坟。

在历史上,雍正皇帝以多疑心狠著称,关于他的负面传言太多,比如亲情淡薄、杀父弑兄、众叛亲离。但是有一点,不管是历史还是野史,都无人敢否认,那就是他和十三弟胤祥的感情。

而十三爷胤祥最让人敬重的地方,除了他为国家鞠躬尽瘁之外,还有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同时,还能保有“吞土明志”的人间清醒。

古往今来,多少君臣间的情谊,都被“恃宠而骄”和“无端猜疑”给毁掉了。但雍正和胤祥却不一样。他们一个充分信任,一个非常有分寸,最终成了兄友弟恭的佳话,成了皇家手足情深的传奇。





皇帝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人之一,一般来说,他们翻脸比翻书快。雍正和十三王爷允祥的关系再好,也是君臣关系第一,亲情摆在第二。


当他们还是兄弟的时候

允祥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原名为胤祥,其母为敏妃章佳氏。在他14岁那年,章佳氏病逝,允祥便由雍正的生母乌雅氏抚养,这样便开启了他与雍正的缘分。


据史书记载,允祥与比他大8岁的胤禛关系十分密切,从幼年时便经常与四哥胤禛一起练习书法,胤禛还曾教授允祥算术。



后来,即使允祥经常外出离京,也仍与胤禛保持着书信来往,书信当中还有允祥创作的诗词,胤禛特意收在了自己的诗文中,使得允祥的部分诗作流传了下来。


允祥自幼便表现出聪慧伶俐的一面,他能文能武,既会写诗书画,骑射技艺也颇为精湛。所以,年少的他原本也深得康熙帝的喜爱。


据说,康熙特别喜欢带他去围猎。有一次,在围猎时,突然窜出一只猛虎,允祥面不改色心不跳,操起猎刀便将猛虎砍杀,在场朝臣无不惊叹。



在康熙的五次南巡中,有四次都带着允祥,特别在第四次南巡时,康熙还让他特意去祭拜过泰山,器重程度可见一班。


于是,在当时不少皇子的老师们眼中,允祥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然而风云变幻莫测,在康熙帝第一次废太子之后,允祥的处境突然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这是为什么呢?


可惜,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都不详,只是说皇长子胤褆以巫蛊之术魇镇太子胤礽,而皇四子与皇十三子也因牵扯到了争储事件中,因而获罪被圈禁。后来,雍正还特为允祥平反,说他是被皇长子陷害的。



也有另一说,说当时的允祥为了使四哥胤禛得以开释,把所有的罪过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因而被康熙圈禁,随他一起被圈禁的还有胤褆、胤礽等众皇子,只不过允祥一直被禁了十几年。


也正是由于允祥此举,从而为他自己的后半生谋下了一个好前程,也更加紧密了他与胤禛的兄弟之情。


那么,允祥到底是不是被圈禁了十几年?在官方史籍《清圣祖实录》上,的确没有记载允祥是何时被开释的。但是在康熙四十九年,允祥便又重新出现在了康熙的随驾名单中,随同康熙一同去了五台山。



而且在当年的闰七月,他还被派往蒙古去祭奠去世的“三公主”。这些记载又说明,允祥实际也早被开释了,并非如《雍正王朝》的剧情那样,一直被圈禁到雍正登基。


不过,允祥失宠却是真的,总之,自那次事件以后,允祥几乎没有参与过康熙晚年的所有重大活动。虽然他失去了康熙的宠爱,但胤禛给他的关爱并没少。


允祥的聪慧,为人厚道,与胤禛有着相同的喜好,又一心维护胤禛,使得兄弟二人的亲情关系更加紧密。在夺嫡的路上,他不嫌弃四哥势单力薄,积极帮助四哥谋大位,相比同母所生的十四阿哥胤祯,允祥的所作所为深深的感动了胤禛,成为入胤禛的心腹。


在胤禛继位之后,康熙去世的第二天,允祥便被任命为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同时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开启了他与雍正的第二段缘分:君臣之交。



当他们是君臣关系的时候

雍正继位之后,对允祥十分倚重,多项重任都压在他的肩上。康熙晚年各省各部的亏空相当严重,国库空虚,仅有800万两存银。


面对此状,雍正将理财重任担给了允祥。他本着“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的原则,清查钱粮,量入为出,几年内便扭亏为营,不仅使库银达到四千万两之多,而且还支付了在雍正年间对西北用兵的庞大军费开支。可见,允祥的理财能力有多强。


在整饬吏治方面,允祥也取得了突出成绩。对于官员的清查处理,他也一向从不手软,本着秉公办事的原则,从不徇私枉法,发现和处理了一批贪官污吏。



此外,允祥在水利方面也有贡献,由他接管的京畿地区的水利事务,实行分区治理,分散用水,从而实现了河流畅通,良田也得到了灌溉。


雍正成立了军机处之后,允祥出任了首席军机大臣,清军出兵西北,平定准噶尔叛乱,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用物资,都是允祥解决的。


从以上也可看出,允祥就是个全才,他的工作涉及到经济、吏治、刑狱、军事、民生等诸多方面,最繁忙的时候,他一人身兼九职,照样不辱使命,把各类事物打理得井井有条,实属罕见。



但是,允祥对雍正的帮助,还不止于公事,在私事上,雍正也很信赖他。比如,雍正陵寝的选址,各位皇子的事务,甚至小到雍正帝的灯饰,或者眼镜需要修改这样的家务事,允祥也参与其中。


他的辛勤工作,努力付出,不仅赢得了朝野上下的敬佩,也得到了雍正的认可,并称他为“柱石贤弟”。由此可见,雍正对允祥的爱戴。


允祥身居高位,还能够做到勤勉、谦逊、忠诚,从不居功自傲,实际与他本人的品性有很大关系。



十三爷的高尚人格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对于财富的多寡,允祥从不放在心上,这一点足以让他在官场走得更远。


允祥辅政有功,雍正不止一次要对他加以封赏,但都被他辞谢。雍正深知允祥家计空乏,便援引康熙旧例,分封兄弟23万两钱粮,允祥推辞不过,也只收了13万两。


后来,雍正又打算依照旧例,支给允祥六年官物,同样也被允祥固辞。然后,雍正又把封赏扩大到了他的家族身上,想要加封允祥的一个儿子为郡王,不想也被他婉言辞谢了。



雍正只好再变换恩赏方式,增加了他的俸银万两,再比如增加他的仪仗队规模,等等。相比雍正曾经信任的那些亲信,如年羹尧、隆科多等,允祥的谦卑,为人低调,抛开保全雍正帝的尊严不说,实际也彰显了他高尚的人格魅力。


对于允祥的好,雍正都记在了心里。他亲笔书写“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个大字,命人制成榜,赐予允祥。还下谕说:


怡亲王辅佐朕,殚精竭虑,恪尽忠诚,公而忘私,视国如家。朕深知怡亲王的德行,认为这八个字无一有一丝一毫的过量之词。



十三爷走了

允祥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再加上本身有腿病,积劳成疾,于雍正八年(1730年)卧床不起。


五月,病情加重。雍正听说后亲自到怡亲王府探视,谁知赶到时,允祥已经病逝了。在生病期间,他也不忘国事,向雍正保举了十七弟允礼,称其“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


雍正后来果然重用了允礼,但允祥在雍正心中的位置是无可代替的。失去好兄弟好帮手的雍正,连续几天寝室难安,辍朝三日,穿素服一月。



允祥为国事操劳而死,在他死后,雍正也给了他前所未有的政治礼遇,给他议定了超规格的园寝规制,恢复了允祥的原名胤祥。后来,民间有百姓要为允祥建祠堂,雍正恩准后,还划拨三十余顷田地作为祭田。


到了乾隆十九年,乾隆帝为追思允祥当年的赞襄大功,特意下诏命怡亲王的的人为“世袭罔替”亲王。


允祥与雍正虽有手足之情,但允祥在治国方面对雍正的帮助更大,也更令雍正敬佩。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体现在君臣之上,要远胜于亲情的血缘关系。像这样的君臣关系,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也是一分难能可贵的情谊。




历史上真实的雍正跟十三爷的关系好到超乎想象,在古代皇帝和兄弟关系好到如此地步真不多见,甚至没有。皇室关系特别好又最出名的要属朱元璋父子,其次是雍正和十三爷。父子关系最好的朱元璋和朱标,朱标被称为历史上最稳妥的太子,从不担心被废。朱元璋虽然宠爱朱标,但跟朱标好歹还有分歧,还有政见不合的时候。雍正跟十三爷完全没有隔阂,两人从来没有过任何矛盾和分歧,雍正对他是绝对信任,甚至还怕十三爷权利不够大。

十三爷胤祥的母亲是章佳氏敏妃,十来岁就没了母亲,康熙将他交给德妃抚养。德妃就是雍正和老十四的生母,所以胤祥从小跟雍正亲,其实雍正也不是德妃养大的,而是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亲自抚养的。老十四才是德妃其中抚养的,按理说老十三和老十四关系好,一个妈带大。可偏偏老十三跟雍正关系更铁,一直是雍正的跟班。雍正从小得不到母爱,又看着十三爷也是个没娘的孩子,对他特别照顾,后来雍正说过胤祥的数学是自己教的。雍正跟德妃关系可不好,跟佟佳皇后一家关系才好。

雍正从小就对十三爷好,兄弟感情深厚,已经超过同母兄弟,而且这份手足之情维系了一辈子。尤其是“九子夺嫡”的时候,胤祥始终跟四哥站在一起。由于两人患难与共,关系更加牢固。雍正最后夺取成功,登基继位,放开手脚治理天下,实施自己惠民强国的新政。胤祥是强有力的支持者,雍正的政敌兄弟们虎视眈眈,要是没有老十三的话真不知道雍正有多累。

等雍正把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这些最大的政敌、八爷党核心骨干一个个收拾完了,终于可以大干一场的时候,老十三病情加重了。可就算病重十三爷依旧处理公务,最后活活累死了,雍正自己也是被工作给累死的。他是全年无休,只有自己过生日的时候给自己放半天假,所以雍正是清朝最勤快的皇帝,也是最不好色的皇帝,他一心只想怎么治理好国家。

那么雍正对十三爷到底有多好呢?

1、在赐封爵位和各种赏赐方面

老十三在康熙时期只是一个贝子的爵位,雍正上台后直接封为怡亲王。虽然雍正也封了三爷和老八亲王爵位,但那待遇跟胤祥比是天壤之别。雍正赐给胤祥钱粮23万两,十三爷百般谦虚辞让不肯收,雍正就一直给,最后没办法胤祥勉强只要了十三万。这还不算,特准许胤祥分封后可支用官物6年,胤祥仍是辞谢。

雍正觉得对十三弟还是不够好,又把原来只归皇帝本人兼管的佐领人丁全部划归十三爷王府属下,又于亲王定额之外增加一、二、三等护卫共17员,仪仗中也增加豹尾枪、长杆刀各二,老十三已经不受,雍正不许。

这还没有完,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又以胤祥“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从优议叙”,特在亲王之外又加封一个郡王爵位,允许他在儿子中任意指封一人,雍正这是破了祖制封赏老十三,胤祥坚辞不受,又下旨给他增加俸银10000两,以为奖励。雍正称老十三为“柱石贤王”。

2、雍正对十三弟信任到无以复加

雍正对胤祥的信任可以用无以复加来形容,雍正一上台就让胤祥总理大臣,康熙后世交给胤祥。半年后雍正生母孝恭仁皇后的后世也是胤祥处理。后来为了西北战事成立军机处之后,胤祥又被委任为领班军机大臣。不仅这些,还要水利方面,教育,军需,圆明园禁军,还要过问重大案件。雍正还让胤祥负责“会考府”,“会考府”就是核算钱粮这东西,这可是个命脉部门,可见雍正对他信任,甚至雍正让胤祥代行祭祀。凡事宰相做的事情他都要负责,被人调侃为“常务副皇帝”是有道理的,胤祥也是因为责任太重,太繁琐,工作压力太大又累,导致活活累死的。雍正也发出感慨:“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夸十三爷有王佐之才。

3、把十三爷的母亲追封为皇贵妃

老十三的母亲敏妃章佳氏得不得宠不知道,但去世的早,胤祥十来岁的时候就没了娘。康熙可怜他,把他交给比较受宠的德妃抚养。但胤祥从小没娘跟其他兄弟们的关系也不大好,别人都不跟他玩。只有老四跟他同病相怜,两人结下情谊,雍正既是大哥又是老师,什么都教他。等雍正继位后,除了封胤祥为怡亲王之外,又追加其母为“敬敏皇贵妃”,并重新赐葬,按照皇贵妃的标准重新葬入康熙的景陵地宫。这是雍正继位后给老十三第一个恩赐,后面的恩赐还会更多。

4、雍正对胤祥言听计从

雍正对老十三提的意见是言听计从,从来没有不听的时候。由于九子夺嫡太过于惨烈,雍正对兄弟们基本都有防备心理,除了老十三就不信任任何兄弟。胤祥提议:“十七弟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雍正马上重用老十七,而且一直受雍正重用,直到雍正驾崩还被任命为乾隆的托孤大臣。雍正还提议重用岳钟琪,因为年羹尧骄横跋扈,雍正已经不大信任他了,十三爷也看出来了。提拔重用汉人岳钟琪,岳钟琪在雍正和乾隆两朝都深受重用。雍正有时候一高兴想享受一下,胤祥当面制止,说这是劳民伤财。雍正马上取消,然后跟大臣们说,王不让,所以取消,以后只要王不允许,你们都要提醒我,别让王不高兴。

5、胤祥虽然恩宠无比,但进退有度

雍正对胤祥除了封爵就是赏赐财宝,还生怕给的不够多。但胤祥却没有恃宠而骄,而是恭谦礼让,雍正赏给他二十三万钱财,胤祥跪恩,坚持不受。雍正一直要给,胤祥只好要了十三万。雍正又要封给他儿子一个郡王爵位,胤祥觉得这是破坏祖制,如何都不肯接受,雍正只好给他加一万俸禄。更夸张的是雍正甚至要把自己的吉地送给胤祥,这事把胤祥吓坏了,赶紧上书推迟。胤祥病重的时候雍正又想把吉地给他,跪地磕头请求雍正收回成命,不要开这种玩笑,雍正这才作罢。胤祥马上让人去吉地取了些土自己吃了,然后对身边人说,这样我才能安心,子孙也才有福气。就因为老十三从不恃宠而骄,进退有度,工作任劳任怨,为国事操碎了心。雍正夸他“柱石贤弟”。

6、生前尊宠,死后哀荣

胤祥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本来身体一直就不太好,终于在雍正八年累死了,年仅四十四岁。老十三的死让雍正悲伤过度,悲恸异常,吃不下睡不着,还亲自素服一月。这君为臣服素服一个月,古往今来雍正还是第一个。老三胤址因为在胤祥葬礼上迟到被雍正一顿骂,将其削爵并圈禁在景山永安亭。因为胤祥在端午节前夕就去世了,雍正为其撰写祭文,以示哀思。并且下令禁止各地连续三年端午节不得搞大型活动。雍正还特命此建怡亲王陵墓。雍正对十三爷的这份情谊别人可没有。

最最重用的是雍正为了感念兄弟情谊,已经十三弟呕心沥血的为国家卖命和对雍正的绝对支持,将胤祥封为大清国第九个铁帽子王,这铁帽子王的价值那才叫值钱,前面那八位可都是开国亲王,都是建国时期打天下的王爷。不仅如此还把胤祥一个儿子封为郡王,雍正驾崩前叮嘱乾隆一定要善待胤祥后人,像他跟胤祥一样把这种关系维持下去。

总之雍正对胤祥的信任可以说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没有哪个皇帝能做到如此。而雍正和胤祥却做到了,反观雍正对乾隆感情一般般,乾隆继位之前根本接触不到权利核心。而老十三除了皇帝的位置,其他没有什么事他不能过问的,还是雍正特意要求国家大事全部要让胤祥知道。大臣们把奏折交给雍正御批的时候,雍正都要问一句王知道吗?要是大臣回答看过了马上盖章,要是十三爷没看过,他会说先交给王看,或者自己再看一遍。雍正胤祥没有隔阂,没有矛盾,信任到无以复加。这也导致十三爷不仅要管理宗室事物,还要做宰相做的事情,天下所以大事没有他不做的,所给活活累死了。

老十三也是没有愧对四哥对自己的信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为公,为国事操碎了心。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真正做到了权利与能力相匹配。用“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这八个字形容老十三是最合适不过了。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他圈禁到老,但是雍正唯独对他的十三弟胤祥非常得好,非常得信任。

要说历史上的雍正与他的十三弟胤祥关系好的什么程度,这么说吧,如果雍正与胤祥要不是亲兄弟的关系,就凭他对胤祥的好,绝对能让人误会他们是一对男同CP,让后人怀疑雍正是不是有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

胤祥最初是一个锋芒毕露的追风少年

胤祥与雍正在历史上的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两人关系十分要好,其实不仅是两人自幼关系亲密,更难得的是两人志向相同,政见相合,两人的性格都极其务实,因此两人才会如此亲密无间,毫无隔阂。别看胤祥在雍正时期是低调务实的人,实际上他在康熙时期曾经也是一位锋芒毕露的追风少年。

胤祥的生母是康熙的敏妃章佳氏,而章佳氏家族出身极其低微,属于是镶黄旗包衣家族出身,章佳氏最初入宫时只是一名宫女,但由于她姿色过人且品行很好,因此被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推荐给了康熙侍寝,一夜风流之后就怀上胤祥,因此被纳入康熙后宫成为没有名号的庶妃。

章佳氏为康熙生育了包括胤祥在内的一子二女,从生育子女数量来看也能看出她颇受康熙喜爱,但是由于她家族出身低微,入宫资历也比较浅,因此一直没有封号。胤祥也由于生母家族出身低微,因此他自幼就学习十分勤奋刻苦,加上他天资聪慧,所以年纪稍大之后就极受康熙喜爱。

章佳氏在胤祥13岁时因病去世,当时胤祥已经逐渐展现出了才华,获得了康熙的喜爱,因此康熙出于对胤祥的喜爱,在章佳氏去世后追谥她为敏妃,可以说章佳氏是母凭子贵,不过真正的贵还在雍正继位之后。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年轻时很有才华,文武双全,而且还极爱表现,康熙曾经带着胤祥去狩猎,在狩猎时树林中突然出现一只猛虎,胤祥却十分冷静淡定,他命令侍卫保护好康熙,然后自己只身提刀上前手刃猛虎,胤祥的这番勇气和胆魄得到了康熙极大的赞赏。

胤祥除了颇有勇力且精于骑射之外,他还兼具了儒家文士风采,他在诗词和书法方面造诣也非常的高,胤祥年轻时曾与还是皇子的雍正一同在康熙举办宴会上以书法助兴,二人的书法都得到了当时朝臣们的赞赏和认可。虽然其中有大臣们拍马屁的成分,但是胤祥与雍正二人敢在众朝臣面前现场展现书法就足以证明二人书法水平造诣肯定比较高明才能现场展示。

因此从这些都能看出在少年时期的胤祥是一位锋芒毕露的追风少年,但是追风少年的梦想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之后戛然而止。

历史资料中含糊记载了胤祥在一废太子之后失去了康熙的宠爱,甚至还被康熙短暂圈禁起来,但是史料中却都没有记载胤祥为何会被康熙短暂圈禁,只有胤禩的儿子弘旺所著的《皇清通志纲要》中提了一句,康熙在一废太子之后,曾下旨将老大胤禔、老八胤禩、老十三胤祥连同废太子胤礽一同圈禁起来。

一废太子时康熙下令圈禁了四个儿子,但是最后除了胤禔是终身圈禁之外,胤禩被最先释放,其次则是后来康熙下旨复立胤礽为太子,在胤礽复立太子之后不久,康熙才下旨释放了胤祥。

可是胤禔、胤礽、胤禩被圈禁的理由史书中都有明确记载,胤禔是因为诅咒和企图谋杀胤礽才被康熙震怒的下旨终身圈禁,而胤禩则是被胤禔牵扯进来而被圈禁,后来康熙在查明真相后,发现想谋害胤礽的只有胤禔一人,胤禩是无辜的才被释放,胤礽则是咎由自取被康熙废除了太子之位并圈禁起来。

因此胤禔、胤礽、胤禩三人被圈禁的理由在史书中都有详细明确的记载,唯独胤祥为何被康熙圈禁没有记载。而且胤祥在被释放出来之后就立刻失去了康熙的宠爱,康熙不再信任他也不让他再负责朝廷差事,并且此后也不再给他晋封爵位,胤祥作为康熙的亲儿子在这一时期却几乎成了闲散宗室,甚至父亲康熙后来对他的评价还极其恶劣。

据《皇清通志纲要》中记载,在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康熙在给老三胤祉和老十四胤禵的请安折上朱批:“胤祥并非勤学忠孝之人。尔等若不行约束,必将生事,不可不防。”

康熙能对别的儿子说胤祥的不好,足见康熙当时对胤祥已经有多么厌恶。究竟胤祥为何会从极受康熙喜爱,到被康熙如此厌恶,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但是从后来雍正对胤祥这么喜爱和信任就能看出来,胤祥很可能是在一废太子时期替雍正做了某些事,才会引起了康熙的厌烦,因此胤祥很可能是替雍正背了锅,所以雍正才会对胤祥肝胆相照。

不过康熙也不完全是对胤祥绝了父子之情,胤祥在康熙晚年罹患鹤膝风病(类似于现今骨结核的病),康熙多次派御医去给胤祥治病,当御医没法根治时,康熙甚至特意叮嘱与胤祥关系亲密的雍正,让他在民间替胤祥寻找名医治病。

而胤祥也极为孝顺,他从没有因为康熙对自己的厌恶而对父亲有任何怨言,史书记载胤祥每当听到有人当着他面夸赞康熙,他总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甚至欢快的拍手称赞,即便在他病重痛苦之时,有人当他面夸赞康熙他都会精神为之一振,可见父亲康熙在胤祥的心目中就是榜样和偶像。

不过胤祥在康熙时期受到的冷落也磨练了他的性情,这样才让后人见到了在雍正时期谦恭谨慎,低调务实的实干型政治家胤祥。

雍正把除了皇位之外所有能给的全都给了胤祥

在雍正继位之后胤祥迎来了人生巅峰,雍正在继位之后立刻册封三位王爵,第一位就是册封胤祥为怡亲王,第二位册封胤禩为廉亲王,第三位则是册封侄子弘晳为理郡王。

册封胤禩为廉亲王是雍正的一种政治手段,胤禩作为康熙晚年诸子争位中对皇位威胁最大的皇子,他在朝野内外深得人心,因此雍正继位之后为了安抚人心册封他为廉亲王。

而弘晳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也是康熙的长孙,自幼就是被康熙抚育长大,深受康熙的喜爱,康熙在临终前特意交代雍正要晋封弘晳为王爵,因此雍正遵照康熙遗嘱继位之后就册封了侄子弘晳为郡王。

而胤祥在此前一直属于闲散宗室,直接就被雍正晋封为亲王,最关键的是雍正还为胤祥搞了一个非常隆重的册封怡亲王大典,为何说是非常隆重呢?因为胤祥的怡亲王册封大典堪比皇帝登基大典。

据史书记载胤祥的亲王册封大典比雍正的嫡妻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的皇后册封大典规模还要高,还要隆重。这也是清朝历史上独一份的亲王册封大典比皇后册封大典规格还要高的待遇。

雍正不仅册封胤祥为怡亲王,还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出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当时雍正初期的总理事务王大臣共有四人,分别是胤祥、胤禩以及大学士马齐和九门提督隆科多。四人之中马齐负责主理政务,隆科多负责京畿卫戍和兼管吏部,胤禩负责掌管理藩院和工部。

四人之中唯有胤祥职务最多权力最大,胤祥要负责造办处、会考府、户部三库、户部事务、宫廷八旗禁军以及为雍正选择陵寝、谋划筹办西北军务、雍正的潜邸事务外加一些雍正临时交代的差事,而且还经常要代替雍正出席祭祀等大型国家典礼活动,可以说胤祥的权力极大,而且负责的事务极多,因此他是非常的忙碌,甚至比雍正本人还忙碌,把胤祥说成是常务副皇帝都毫不为过。

而且雍正对胤祥的宠爱不仅是对他本人,连他的母系族人和妻系家族的都受到了提拔和恩宠。雍正在册封胤祥为怡亲王之后,同时下旨追封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为敬敏皇贵妃,并且还为了胤祥的生母敏妃打破了非皇后不可陪葬帝陵的规矩,雍正在追谥敏妃为敬敏皇贵妃后,特意命人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敏妃重新葬入康熙的帝陵之中,打破了只有皇后才能陪葬帝陵的规矩。

雍正还下旨将胤祥的母系家族章佳氏全部拔出包衣,编为佐领,胤祥的母系家族也因此从镶黄旗的包衣奴才身份获得了镶黄旗的贵族身份。而这一切按照雍正当时下圣旨的理由就是一句话“其子怡亲王甚贤,特追晋封。”

也就是说这一切全都是雍正看在胤祥面子上做的,就因为章佳氏生育了胤祥这么一个好儿子,所以雍正给她身后及其家族极大的荣誉。

光想着赐予胤祥母系家族各种荣誉雍正还觉得不够,于是雍正又开始打起了胤祥嫡妻兆佳氏家族的主意,胤祥的嫡妻兆佳氏是康熙时期吏部尚书马尔汉之女,马尔汉在雍正继位时早已去世多年,因此雍正就追封马尔汉为太子太傅,并让其入享贤良祠。

可以说雍正对胤祥的关照非常全面到位,从老妈到媳妇儿全部都给胤祥关照到了。不光在至亲方面给胤祥关照到位,雍正还把胤祥个人的护卫仪仗也关照了一番,雍正特意下旨提高了胤祥的护卫仪仗规格。

在清朝护卫仪仗有着很严格的明确规格,如果超越规格就属于僭越之罪,雍正却特意下旨提高了胤祥本已经就是最高的亲王规格护卫仪仗,这也让胤祥成为了清朝历史上除了摄政王多尔衮和载沣之外的护卫仪仗规格最高的亲王,胤祥的护卫仪仗规格远比清朝其他亲王规格要高得多。

除了这些之外,雍正还觉得胤祥在康熙时期没有封爵,日子过得太穷了,他总担心胤祥钱不够花,于是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承包了胤祥的怡亲王府六年内的一切开支。要知道皇子们分府治事之后,要自己独立负责自家府中的开支,通常都是皇帝老爹疼爱哪个儿子,会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承保这个儿子府中的一起开支,但是这只限于父子之间,而雍正和胤祥却是兄弟关系,因此内务府都有点蒙了。

为此雍正还特意举出了老爹康熙与伯父裕亲王福全的事例,当初康熙与哥哥福全自幼一同学习成长,兄弟关系极好,福全后来被册封为裕亲王分府治事,康熙担心哥哥钱不够花,特意下旨让内务府承包了福全的裕亲王府三年的开支,但康熙也只承包了福全的三年开支,而且即便是父子关系,一般皇帝也只让内务府最多承保五年的开支,雍正对胤祥可好,上来直接翻倍,还打破了规矩。

雍正还总是觉得胤祥日子过得穷啊苦啊,因此在赐予胤祥双王俸禄的同时,还经常动不动就赏赐胤祥几万两银子,最多的一笔是雍正有一次心血来潮要赏赐胤祥二十三万两银子,胤祥对于雍正让内务府承包自己全家开支以及经常赏赐银子基本上都是拒绝的,尤其是赏赐这笔二十三万两银子,胤祥坚决不要,最后都给雍正跪下磕头,求他别赏赐了,雍正还是坚决要给胤祥赏赐,最后还是没办法各退一步,胤祥少要一点赏赐,雍正少给一点赏赐,经过胤祥的不断推辞和砍价,雍正给胤祥的赏赐成交价在十三万两白银。

结果胤祥拿了这十三万两赏赐,总觉得太多了,于是胤祥把这笔钱和原来雍正给的赏赐都捐了出来当军费,胤祥自掏腰包花钱研制铁炮,拿这些钱给兵部打造了十尊铁炮,用以提升清军的军备。

要知道以胤祥的皇帝兄弟身份,最不引起皇帝猜忌的方法就是表现出贪财,而胤祥如此拿着雍正赏赐的钱去当军费很有邀买人心之嫌疑,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但是雍正对于胤祥却毫无猜忌,反而更加认为胤祥贤能和品行高尚。

雍正不仅在各个方面对胤祥极好还想着死后能与胤祥合葬,最初雍正清东陵选择墓址,结果发现选好的九凤朝阳山土质不好,容易产生积水,因此雍正废弃了九凤朝阳山的墓址,又派自己最信任的胤祥去帮自己选择新的墓址。

胤祥则在河北易县永宁山帮雍正选好了墓址,也就是现今清西陵中的雍正泰陵所在地。对于胤祥选择的墓址雍正十分满意,因此雍正特意想让胤祥与自己合葬在一起,吓得胤祥赶紧跪地磕头推辞。

但是雍正坚持要胤祥将来与自己一同合葬,胤祥赶紧说自己在六十公里外的涞水县找到了一块好墓地,自己德浅福薄怎么能与九五之尊合葬,雍正当时就不高兴了,他没有批准让胤祥葬到涞水县。

但是后来胤祥又多次上奏折请雍正批示把涞水县的云溪水峪赐给自己做墓地,雍正都是没有直接回复,其实雍正还是想让胤祥与自己合葬。直到后来胤祥病重将死,他担心雍正真让自己陪葬帝陵,于是又多次带病给雍正写奏折恳请雍正让自己死后能葬在涞水县。

雍正一看胤祥都病重的不能下床还坚持给自己上奏折推辞,他担心再不批准会刺激到胤祥的病情,因此雍正只得批准了胤祥葬在涞水县的请求。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胤祥去世,雍正听说胤祥去世的消息之后悲痛万分,他为胤祥的死哭泣很久,一直哭到流出了血泪,雍正后来把擦血泪的手帕命人放进胤祥的棺椁之中陪葬,也是表示自己与胤祥生死相随的意思。

胤祥去世还让雍正大病一场险些丧命,可见胤祥去世对雍正的打击有多么大。在雍正继位之后,为了避讳雍正的名字,因此他的兄弟们包括胤祥在内全部改名为“允”字辈,在胤祥死后,雍正特意下胤祥不用避讳自己的名字,以本名胤祥下葬,胤祥也成为清朝历史上唯一不用避讳皇帝名字的大臣。

在胤祥生前雍正就想册封胤祥的一个儿子为郡王,但是胤祥坚决推辞了,在胤祥去世后,雍正不仅特赐胤祥的怡亲王爵位可以世袭罔替成为清朝第九位铁帽子王,还额外特赐胤祥第四子弘晈为宁郡王,也一并享受世袭罔替的待遇,不过弘晈的宁郡王爵位世袭罔替待遇在乾隆时期被剥夺,否则清朝就会又多一位铁帽子王。

胤祥一人就为子孙获得了两个铁帽子王爵位,可见雍正对胤祥隆宠之重,有意思的是雍正甚至为了胤祥还把三哥诚亲王胤祉褫夺爵位圈禁起来,就因为胤祉在胤祥的葬礼上迟到了,而且还不悲伤。

胤祉是康熙第三子,爵位为诚亲王,胤祉与胤祥关系向来不太和睦,主要在于年轻的时候胤祉瞧不起胤祥的生母敏妃,在敏妃去世时,她属于胤祉的庶母,按照礼仪规矩胤祉应该为庶母敏妃守孝百日,并且百日之内不得剃发。

胤祉对敏妃的去世毫无悲戚之情也可以说得过去,毕竟只是庶母,但是他却故意在敏妃丧礼期间剃发,这是典型的不拿敏妃这个庶母当回事,这件事被康熙知道,康熙也对胤祉很生气,当时胤祉的爵位还只是诚郡王,康熙直接将他降爵成了贝勒,并让他闭门思过。

虽然康熙惩罚了胤祉,但是胤祥与胤祉的隔阂却由此产生,此后兄弟二人极少来往,即便见面都很少说话,可见二人的隔阂有多深。而胤祥去世,作为向来与他关系不太和睦的胤祉当然不会很悲痛,而且胤祉在胤祥葬礼上居然因为前一晚与府内的文人把酒言欢起床晚了而迟到,所以这让雍正十分恼火,因此雍正以胤祉对胤祥毫无兄弟情义为由褫夺爵位,圈禁于景山永安亭,后来胤祉因抑郁死于圈禁之所。

看雍正居然为了在胤祥葬礼上迟到加上不够悲伤就把之前与胤祥关系不太好的胤祉夺爵圈禁起来,真有一种“你可以瞧不起朕,但你不能瞧不起朕的十三弟”的感觉。

胤祥生前生活非常简朴,他生活中最大的开销就是用来买书,胤祥生平唯一爱好就是收藏古典书籍,因此他特意修建了一座藏书楼来收藏古书。因此胤祥去世前曾叮嘱家人不要给自己厚葬,简葬即可,不要过于铺张浪费。

但是雍正却不能让胤祥简葬,雍正为胤祥修建了清朝历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亲王墓葬,按照清朝的丧葬规格,只有皇帝的陵寝才配享有望柱华表,而雍正却在胤祥的墓葬的地面建筑上修建了望柱华表,胤祥墓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望柱华表的亲王墓葬。

雍正给予了胤祥极高规格的墓葬,但是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对胤祥的好也恰恰让他在死后不得安宁,由于胤祥的怡亲王墓修建得极为奢华,因此胤祥墓在民国时期屡遭盗挖,抗日战争时期又遭到日本人盗挖,到新中国成立时,胤祥墓已经基本被盗的所剩无几,墓葬地宫被盗空,连地面建筑都被盗空,曾经奢华一时的胤祥墓当时只剩下曾埋葬胤祥的荒冢坑和一些桥、碑、石柱等大型建筑物,陪葬品和胤祥的棺椁以及尸骨全都荡然无存。

因此雍正对胤祥的好,反而让胤祥在百年后尸骨无存,不过这也是当时雍正万万不会想到的事情。

最能说明雍正与胤祥关系有多么亲密的事情,还得看胤祥死后雍正的表现,在胤祥死后雍正十分怀念他,以至于后来雍正临终时,特意要求乾隆一定要将三件物品陪葬入自己的棺椁中,这三件物品中其中一件就是胤祥生前最喜爱用的鼻烟壶,可见雍正至死都在怀念着胤祥,希望能用胤祥生前最喜爱的物品来陪葬自己,也算是弟弟与自己合葬在了一起。

而胤祥也不负雍正的喜爱,他对雍正可以说是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胤祥一直在临死前还操心着国事,胤祥在生前曾准备修建北运河青龙湾的减水坝,胤祥在病重时期还拖着病体实际勘查,后来病重的不能下床,他才让属下去勘查,临死前还再感叹“本图遍治诸河,使盈缩操纵于吾掌之上,岂期一病沉废,已矣何言。”

胤祥在去世前已经神志不清,不过偶尔清醒之际,他却还在问着病床前的属下河床位置勘查的情况,还在不断叮嘱属下一定要仔细勘查,尽快修建堤坝,否则水患会对运河两岸的百姓造成灾难,结果胤祥却没能看到堤坝建成就去世了。

可以说胤祥一直到死都还在为国事操劳,他也做到了对雍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写在最后

根据《八旗通志》的记载,雍正夸奖胤祥的话几乎是长达十数万字,想一想以古人简洁的文言文记载,雍正居然夸奖胤祥的文字能达到十数万字,这是什么一个体量,雍正怕是把所有的赞美之词都用到了胤祥身上。

所以从这些就能看出雍正与胤祥的是关系真是太亲密无间了,他把世间能用来夸奖的话全都用在了胤祥身上,还把自己所有能给胤祥的赏赐都给了他,如果他们俩不是亲兄弟,真的容易让后人误会二人有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的特殊感情。




关系好到互相送墓地。当年,十三爷为雍正选了块墓地,雍正顺手赏了另一块给他,吓得他连连拒绝:“我不要葬在那里!”不久,十三爷病倒了,他让侍卫去一个墓地,抓了点黄土,一口就吞了下去。

十三爷,又名爱新觉罗·胤祥。他是康熙的第十三个儿子,和雍正不是一个母亲生的,但关系却是最好的。

两人的关系好到可以穿同一条裤子。

按照规矩,新皇登基,要先为自己选择皇陵的位置。

雍正很认真地挑选了一块,但十三爷胤祥一看,就脸色骤变,然后说:“这里不好。”

此后,他领了选墓地的任务,耗费了好几年的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永宁山脚下找到一块上吉之地。

雍正龙颜大悦,顺手就把旁边的中吉之地,赏赐给十三王爷当墓地。

但此话一出,十三爷就吓得连连摆手:“我不要葬在那里!”

原来,懂一点风水的十三爷认为,旁边这块中吉之地,必须得大富大贵的人来入葬,自己福气太薄,配不上。

他很认真地对雍正说:“我已经找到了我的墓地,就在60里开外的涞水县境内。”

雍正一听就皱起眉头。

60里开外,能有什么好地方?

他的兄弟,就应该葬在最好的地方。

雍正没有答应十三爷的要求,心里盘算着,怎么把这块好地方塞给好兄弟。

但没多久,十三爷就大病了一场。

这场病,差点要了十三爷的命。

而在病中,十三爷几次向哥哥请求,准许他死后葬在涞水县境内。

见弟弟如此坚决,雍正也只好同意了。

当天,十三爷非常高兴,立马叫人去涞水县境内取一些黄土回来。

侍卫们都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但还是去取了些金黄色的土回来。

看着黄土,十三爷很开心,一把抓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吞了一口,然后说:“臣心安而子孙蒙福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能够葬在这样的地方,未来子孙后人,会承袭福报,自己也会心安了。

胤祥为何要说这样的话?

他和雍正的关系,到底是真好,还是假好?

这么说吧,在雍正和十三爷的身上,我看到了天子之家的手足情深,不过,最开始,两人的关系,全靠胤祥的努力。

01雍正登基前,兄弟间的相伴

十三爷胤祥的生母,是章佳氏。这是一个不得宠、地位也不高的普通妃子。

按照清朝后宫的规矩,地位低的妃子没有资格抚养皇子。

因此,胤祥一出生,就被抱到了德妃乌雅氏的身边。而德妃,恰好就是四阿哥雍正的生母。

不过,这层关系,并没有让胤祥和雍正有相处的机会。

雍正是康熙的第4个儿子,他出身时,母亲乌雅氏的地位很低,也没有资格抚养皇子。因此,他是被养在佟佳皇贵妃膝下的。

后来,乌雅氏成了德妃,不仅可以养自己的孩子,还可以养别人的孩子。

而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就没这么幸运了。

她虽然生了一子两女,但始终只是个低阶妃嫔。

既然兄弟俩都没有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两人年少相伴的兄弟情是哪里来的呢?

答案很简单,靠的是胤祥的努力。

雍正性格内向,从小就不太爱说话,也不阳光。而十三阿哥胤祥,性格活泼外向,精通骑马射箭,是个阳光、爽朗的男孩。

对于这个弟弟,雍正曾给出过这样的评价:

“朕弟怡贤亲王,天资高卓,颖悟绝伦。如礼乐射御书数之属,一经肄习,无不精妙入神,为人所莫及。”(取自《交辉园遗稿》)

换言之,历史上真实的十三爷胤祥,和《步步惊心》中那个,和敏敏格格在草原赛马的十三阿哥,几乎一模一样。

而且,开朗活泼的胤祥,不缺朋友,却偏偏很粘他的闷葫芦四哥。

从尚书房开始,胤祥就喜欢跟在雍正身边,是雍正的忠实粉丝。

只要是他四哥要做的事情,胤祥一定大力支持。

那会,雍正明面上是太子党,一心维护太子,于是,胤祥就不问缘由,跟着他做了太子党。

对于这个十三弟,雍正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

他的性格内向,父亲不疼,母亲不爱,能有这么一个兄弟死心塌地跟着自己,他也很感动,很珍惜这份情谊。

尤其是,他的亲弟弟十四阿哥,和他关系也不亲近,而母亲乌雅氏对他也是淡淡的,十三弟胤祥就成了雍正生命中绚烂的太阳。

可以说,在雍正登基前,两人的感情就已经好得能穿一条裤子了。

不过,共患难容易,同富贵却很难。

两人的关系铁不铁,还得看雍正当上皇帝之后的态度。

毕竟,权力和利益,最容易让人面目全非。

不过,从史书的记载来看,雍正登基后,两人的感情也没有变质。

02雍正继位后,几度对十三王爷破例

胤祥也不被父亲喜欢。

在康熙一朝,他基本没被重用过,也没得到过任何封赏。

但哥哥雍正登基后,胤祥就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成为了雍正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甚至还有人戏称他为“常务副皇帝”。

这一切,都源于雍正的信任和重用。

“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 登基之初,无条件信任

新皇登基,正是朝政最不稳的时候,而雍正皇帝登基初期,这种情况尤为明显。

因为,谁也没想到,最终登上皇位的,居然是不显山、不漏水的四阿哥。

另外,康熙是个仁慈的皇帝,又活得很久,他去世后,留给儿子的,是一个经济、政治、军事等样样有危机的烂摊子。

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况,雍正只敢选择绝对信任的人,而胤祥就是其一。

l 雍正初年到雍正三年,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负责处理康熙的丧事,还要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参与西北战事……

l 雍正三年之后,情况有所好转,胤祥又转到了议政大臣的岗位上,总理营田水利、八旗禁军,审理重要案件,代行祭祀等。

从职位任免来看,雍正基本上把所有重要的事,都交给了这个弟弟去办。

这充分体现了雍正无条件的信任。

  • 特例封赏,柱石贤弟

雍正登基后,把兄弟们都封为了“亲王”,就连他最仇恨的八爷,也得了一个和硕廉亲王的位置。

而十三阿哥胤祥,也被册封为了和硕怡亲王。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雍正在很多方面,都给这个弟弟特别的对待。比如:

l 在份例上,雍正要多给钱粮23万;

l 在生活上,雍正准许胤祥在分封后可以继续支取皇宫官物;

l 在管理认定上,雍正要在额定之外给胤祥增加一二三等护卫,仪仗也不断增加……

尽管胤祥不断推辞,雍正还是强硬地给他塞了不少好东西。

因为这种厚待,胤祥也被称为“柱石贤弟”。

  • 任性破例,就是要对你好

除了信任和封赏,雍正还为胤祥好几次破例。比如:

胤祥成了开国功臣之外的第一个铁帽子王

清朝王爷的爵位继承,要么是没有继承,要么是降等继承,世袭罔替继承的必须要有特别的封赏。而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罔替的俗称。

当时,铁帽子王只有八个,全部都是清初开国功臣,是打江山式的人物。

但雍正才不管那么多,直接甩给胤祥一个“世袭罔替”的特权,即以后胤祥的后代在继承爵位时,不用降等,起点就是亲王爵位。

亲王+郡王爵位的第一人

雍正三年,雍正认为十三弟劳苦功高,应该继续嘉奖。

可是,该奖的都给了,地位、名利、爵位,还有什么可以给呢?

思前想后,雍正就给胤祥加封了一个郡王爵位,即胤祥在亲王爵位之外,还有一个郡王爵位。

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了这个郡王爵位之后,胤祥的儿子除了可以继承他的亲王爵位,还可以另外有一个儿子继承他的郡王爵位。

这就相当于一人两爵位。

这基本上是破天荒的第一例,完全没有先例可循。

十三爷胤祥一听,觉得加封太重,坚决推辞,最后,雍正撤回旨意,给他增加俸禄万两。

清朝不避皇帝名讳的唯一一人

按规矩,清朝皇帝登基后,他的兄弟们都必须改名字,以回避皇帝的名讳。

比如十七爷果亲王,就从“胤礼”改成了“允礼”。

起初,雍正刚登基时,也让十三弟胤祥无需改名,但胤祥认为这样不妥,坚持改名。雍正八年,胤祥去世,雍正又下令将“允祥”的名字改回“胤祥”。

胤祥也因此成为,清朝臣子中唯一一个不避讳皇帝名讳的人。

除了上述厚待外,雍正还追封胤祥的生母章佳氏,追封为皇考皇贵妃,相当于死后追封连升两级。并且,雍正还让胤祥的生母从葬皇陵。

这也算开了先河。

自此以后,清朝的皇陵之中,可以从葬皇贵妃。

这一切,都只因雍正想要对这个弟弟好一点,再好一点。

《清史稿》:“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

当然了,任何好的关系,都需要双方的维护。

雍正对十三王爷的特别,是历史都无法忽视的。而十三王爷胤祥,也同样值得雍正的特别。

03为雍正,十三爷在拼尽全力,耗尽生命

康熙年间后期,胤祥的身体就已经不好了。

但当哥哥登基,需要他的帮忙,他义不容辞,不顾身体,为朝政操劳。

对于雍正交下来的任务,他不管是否得罪人、是否有利可图,都毫不推卸、拼尽全力。

做户部主管时,胤祥每天都会把库房的钥匙带回家,挑灯批政务。

世人都知道雍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劳模皇帝,可胤祥又何尝不是如此?

雍正四年时,胤祥生了一场大病,好几个月无法痊愈,可他的工作丝毫没有闲着,重新划分州府、管理官兵以及云南盐务,亲自勘探河道,绘制水利图,研究调粮食济民,清查亏空……

说起来,胤祥四十多岁就去世了,很有可能就是积累成疾。

除了能力过硬,胤祥还具有忠心和淡泊名利的品质。

  • 绝对忠心

隆科多和年羹尧,都是帮着雍正登基的重臣。可他们,都免不了作威作福,培养势力,净挑些有利可图的事情来做。

但胤祥从未有过逾矩之举。

他这一生,有理想有抱负,只因不得父亲喜爱,无法在康熙一朝施展才华。

四哥雍正登基,他尽力帮忙,施展才华,却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利益。

  • 守礼仪知进退

人性的缺点就在于,容易得意忘形。

而胤祥从未得意忘形。

不管雍正给他多少特例、多少优待,他始终记得他们之间的关系,先是君臣,再兄弟,从来不会恃宠而骄。

每一次,雍正要给他封赏,胤祥都在尽力推辞。

他不希望自己的风头盖过雍正;实在推辞不掉的,便谨慎接受,低调行事。

雍正夸赞他:

赞襄于密勿之地者,八年有如一日,王之懿德美行,从不欲表著于人,而人亦无从尽知之。(取自《清实录》)

古往今来,多少君臣间的情谊,都被“恃宠而骄”“无端猜疑”给毁掉了。

但是雍正和胤祥,一个充分信任,一个非常有分寸,最终成了佳话。

写在最后

在历史上,雍正以多疑、心狠著称,关于他的传言,杀父弑兄……尤其,亲情淡薄,众叛亲离。亲生母亲不认他,亲弟弟十四阿哥也恨他。

可有一点,不管是历史还是野史,都无人敢否认。

那就是他和十三弟胤祥的感情。

他们之间,真的有皇家兄弟的无条件信任。

在胤祥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渴望亲情、真心待人的雍正。

或许,雍正并非生性多疑,而是愿意真心对他好的人太少。

他的生父是皇帝,毫无父爱,生母偏心,亲弟弟也不关心他。

历经了九龙夺嫡之后,雍正的真心和诚意就更少了。

而这为数不多的真心,他都留给了值得交付的人。

这也是一种智慧。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涞水县   雍正   雍正皇帝   关系   郡王   爵位   多好   生母   阿哥   赏赐   亲王   王爷   清朝   太子   康熙   皇帝   兄弟   财经   雍正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