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在真实历史中武功排第几?

罗成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不过有一点需要明确,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罗成其实是一个小说人物。而关于罗成的原型是不是历史上的罗士信,网络上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罗成就是罗士信,这点毋庸置疑。

隋唐小说中的罗成

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罗成武力定位不尽相同,大家比较熟悉的版本通常有三个。第一个是单老的评书《隋唐演义》,这部书中的罗成排名天下第七,枪法出众,为人心狠毒辣,曾经逼死义父丁延平。到了后期,随着李元霸、宇文成都等人相继去世,加上裴元庆、罗松隐退,故而罗成一度无敌于天下。可惜最终在征讨刘黑闼时误中苏定方之计,乱箭穿身而亡。

第二部是评书《兴唐传》,罗成在十六杰中排名第八,不过书中交代十六杰仅仅是力量排名,不代表武艺高低。这是一部得姜家枪者得天下的评书,罗成精通罗家枪,而罗家枪又是姜家枪的残篇,所以罗成凭借此枪法一跃成为全书武艺前三的存在,高过他的只有同父异母的兄长罗春和罗春的徒弟东方伯。强如李元霸在罗成手下留情的情况下也仅仅抵挡了两招便重伤而走。

第三部是两部评书的创作蓝本——古白话小说《说唐全传》。网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改写版,一个是原版。在原版小说中,罗成是白虎星官临凡,大隋朝第七条好汉,使一杆家传丈八滚云枪,重两百四十斤。这部书中的罗艺由于父亲早逝,所以十几岁就继承了爵位与官职,罗家枪乃是家传武艺,不再有出自姜维枪法的狗血设定。

书中的罗成性情狂傲,武艺高强,曾在扬州日不移影,连杀十八路反王麾下四十二员大将,一举夺魁。另外还在龙鳞山以回马枪枪挑靠山王杨林,一生只在紫金山败给过李元霸一次。

所以,无论在哪一部小说中,罗成的武艺无疑都很高。不过小说就是小说,和历史是两回事,所以想要知道罗成在历史上的武艺水平,我们还要从他的原型罗士信入手。

罗成与罗士信

对于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很多人是持否定态度的,因为二人身上确实有很多大相径庭之处,不过还是那句话,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小说,小说塑造的人物总是有不同程度改编的,所以经历、事迹不同并不奇怪。而且准确的说罗士信并非罗成的原型,而是罗成和罗士信根本就是同一个人。

刚才我们说过,知名度最高的隋唐小说是《隋唐演义》《兴唐传》和《说唐全传》,但这些并不是全部,也不是最早的。最早的隋唐类文学作品叫做《大唐秦王词话》,这部书虽然小众,却堪称隋唐类文学作品的开山之作,在这部书中罗成文学自徐茂公,武学自秦叔宝,而且在自报家门时曾明确说过自己“姓罗,名成,字士信”,也就是说,在最早的隋唐小说中,罗成和罗士信根本就是一个人,只不过将历史上的名改成了表字,额外又以“成”字为名。这种情况并不是唯一。我们熟知的单雄信在历史上就叫做单雄信,但是到了小说便成了“姓单,名通,字雄信”。

有人会说罗成和罗士信的事迹根本就不一样,怎么能把两人混为一谈呢?但是小说事迹和历史不同的又何止一个罗成,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单雄信不都是除了名字基本没有相同的具体事迹吗,所以并不能因此否定罗成就是罗士信的事实。

历史上的罗士信

既然罗成就是罗士信,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罗士信入手,看看在历史上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公元613年,长白山贼王薄、左才相、孟让等攻打齐郡,齐郡通守张须陀率军征讨,年仅十四岁的罗士信毅然从军,得到张须陀的赏识。罗士信虽然年轻,却作战勇猛,无惧生死。潍水之战,罗士信趁贼军刚刚布阵,立足未稳,纵马冲阵,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人的首级,抛向空中,再用长矛接住,在阵前往来冲突。贼军见状皆不敢上前,结果被张须陀乘势杀得大败。罗士信当先追击,将斩杀的敌人鼻子割下带回报功,这让久经沙场的张须陀都颇为叹服。

此后的一段日子里,罗士信一直跟随张须陀征战,立下无数战功,杨广曾亲自遣使慰问,并派人画下张须陀、罗士信英勇杀敌的画像送入京师。

公元616年,张须陀战死,罗士信归入裴仁基麾下。617年裴仁基战败,罗士信随裴仁基归降李密。之后李密在与王世充的战斗中被杀得大败,罗士信突围时中箭被俘,不过王世充素知罗士信骁勇善战,所以对他大加封赏。不过随着李密被彻底击败,王世充得到了大批瓦岗旧将的效忠,罗士信便不再得到恩宠。到了后来,王世充变本加厉,甚至直接夺了罗士信的坐骑送给自己的侄子。终于在唐郑交锋时,使得忍无可忍的罗士信率所部千余人归降了大唐。并于公元621年助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

公元622年,罗士信随李世民与刘黑闼交战,自告奋勇替换被困的王君廓守城,最终城破被俘。面对刘黑闼的招降,罗士信宁死不屈,以致被杀,年仅二十三岁。

罗士信的死令李世民悲痛异常,以重金赎回其遗体,赐号为“勇”。

罗士信的武力地位

历史不同于小说,战斗的主旋律从来都不是斗将,所以判断一员战将是不是骁勇善战只能从冲阵和名声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按照史书记载,罗士信堪称隋末唐初的一流战将,颇有声威。无论杨广还是李渊、李世民父子,甚至李密、王世充等所谓的“反王”都对罗士信的勇猛十分认可。就当时的综合评价来看,只有秦叔宝、尉迟敬德能与之比肩,程知节、裴行俨、单雄信等恐怕都要逊色一筹。所以,个人认为罗士信堪称当时排名天下前三的猛将,实力极其强悍。


综上所述,小说中的罗成其实就是罗士信,只不过随着小说的不断发展演变,使得一个人物被分成了两个。所以用历史上的罗士信来替换罗成分析是没有问题的。至于罗士信是否配得上唐初排名前三的猛将,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毕竟历史不同于小说,并没有官方给出的所谓武力排名。




罗成在真实历史中虚无缥缈,有人说是隋唐罗士信的原型,但查无实据。

假如在真实历史中有罗成,应在隋唐第一号人物李元霸之后,都是空手道超人。

隋唐演义中,他和秦琼是表兄弟,秦琼可是为朋友不怕两肋插刀之硬汉,是与尉迟恭并称为李世民手下的哼哈二将。

那罗成的武艺自可与秦琼不分伯仲间。秦琼和罗成在相互切磋中武艺长进飞快,但两人恰恰同时保留了家传绝技,相传罗成就恰恰死于被保留的部分,也是殊为可惜,连秦琼扼腕长叹。

有了李元霸,就有了罗成,活在虚拟的隋唐英雄谱中。

质疑了李元霸,李世民只有李玄霸之弟,早年就夭折了;还有齐王弟李元吉,被尉迟恭射杀了。两弟合成元霸,也不一定比李世民强。

但只要怀疑了李元霸,也就怀疑了罗成。空对空的高手,只有在云上碰撞了。




罗成隋唐演义排第七位




  在《隋唐演义》里面给好汉们进行了武功排名,前七名依次是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罗成。罗成能排到第七名也是厉害,但要是放到真实的历史中,他的排名恐怕要变成零了。

  因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罗成这个人!也没有原型。


  罗成是否有原型

  有人说罗成的原型是隋末名将罗士信,因为这个罗士信跟小说里的罗成一样勇猛,战功颇多,也同样的是二十多岁就英年早逝了,而且还是降唐后为李唐战死沙场的。但是呢似乎持这种观点的人忘记了,褚人获老先生的小说里本来就有罗士信啊,难道是复制了一遍?

  而且小说里罗成是占着幽州地盘的军阀头子罗艺的亲生儿子,跟秦琼还是表兄弟关系。但历史中的罗士信跟他们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完全沾不上边啊。就算罗士信跟秦琼之间有什么交情,史书里也没有记载,两个人如何搭上关系的也很值得深思。

  再说了,历史中罗士信的死因是主动替别人守城,而且还是李世民的安排的,根本也不是李建成、李元吉陷害的。这点也跟罗成被李建成、李元吉陷害沾不上边。

  所以我认为作者根本没想过把罗士信当作罗成的原型,而是为了小说创作的需求,“凭空”创造出了罗成这一号人物。


  虚构出来的罗成在小说中的作用

  读过《隋唐演义》的朋友都应该能感觉出来,褚人获老先生在小说的前期用了很大的笔墨来写瓦岗英雄们,尤其是程咬金、秦琼、单雄信、王伯当等好汉。其中秦琼是绝对的主角,甚至不输后面的秦王李世民。

  为了写好秦琼,增加故事性,褚人获老先生可谓是绞尽脑汁。先是改了秦琼的出身,由隋朝将领改为低级捕快;然后又设计让其落魄一番,跟后来的瓦岗英雄们一一互动,为日后聚义瓦岗寨埋下伏笔。期间又觉得秦琼的戏份不够,又安排了幽州的军阀头子罗艺成为秦琼的姑父,让秦琼在幽州磨练了一番。

  也就是在幽州磨练期间,罗成作为罗艺的儿子出场了,与秦琼互相交换了武艺。在这里你是不是看出了点端倪,秦琼的故事线走的随剧情升级成长的一种套路。在幽州之前故事,秦琼是在升级身份地位;幽州这里就开始升级武力值了,罗成起的正是NPC等作用,帮助秦琼完成一次升级蜕变。

  在之后罗成的英雄事迹除了勇猛与耍帅,就没其他特别的事情了。一直到北方的刘黑闼入侵,罗成被李建成、李元吉陷害死于敌手,才完成了悲剧英雄的收尾。这里罗成的作用,就是为了体现李建成、李元吉的奸诈与歹毒,来反衬李世民阵营的正义性。除了感人与愤恨不平,就没其他的了。

  所以总体来说,我认为罗成的形象其实是很单薄的,只是一个工具人的作用。前期是给秦琼做工具人,后期是给李世民做工具人,仅此而已


  罗成必须英年早逝且战死沙场的原因

  前面说了罗成的死是为了突出李建成、李元吉的奸诈与歹毒且反衬李世民阵营的正义性这两个原因,但在这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影响到了罗成的结局,跟他的父亲罗艺有关。

  真实历史中的罗艺,不仅在隋末是幽州的军阀头子,投机取巧占地为王。在唐朝建立后又加入唐朝阵营,跟李建成交好,介入东宫集团与秦王府集团的皇权斗争。也就是说罗艺后来成了李建成的亲信,站在李世民的对立面!

  可惜的是玄武门之变发生了,罗艺知道自己会被清算,索性就在李世民继位第一年(贞观元年)起兵造反,最终兵败被部下所杀。

  如果是放在真实历史中,要是有罗成这么一号人,那就尴尬了。宝贝儿子罗成被颇具实力的老子罗艺站队的主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陷害致死,这罗艺是脑袋被门挤了还站在李建成阵营?而且还处处跟罗成站队的主子秦王李世民做对?

  这说不通!


  所以《隋唐演义》小说虚构出来的罗成存在着极大的BUG,李建成、李元吉要拉拢罗艺,肯定不会害死罗成,巴不得他活得好好的,并且会极力拉拢。但小说又很明确表示,罗成是坚定地站在李世民这边的,跟他的父亲罗艺是相反的,这可怎么办?

  至此我们大概可以推断出,本来褚人获老先生没打算写死罗成。但写到刘黑闼入侵的时候,褚人获老先生突然发现了罗艺与罗成政治对立的BUG,好像又很难圆回来。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让罗成活到玄武门之变之后,索性让他早点死吧,嫁祸给李建成、李元吉,完成工具人的使命。

  虽然这样仍然存在BUG,但管他三七二十一呢,一般的读者肯定是发现不了的,糊弄糊弄一下得了。

  所以我说,罗成这号人在真实历史中是没有原型的。正因为不存在,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工具人角色,在真实历史中的武力排名当然为零啊。

  




罗成在真实的历史上是没有的,而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

要是按真实的历史上来说,罗成的原型是罗士信,罗士信十几岁就和秦琼一起跟着张须陀领军作战,比秦琼还猛的存在,可以算的上隋末唐初第一武将,应该说那时的单挑王一般的人物。

因为作战勇猛,冲刺在前,身先士卒,杨广听说了后,让画师画了两张画像,一个是张须陀,而另一个就是罗士信,这两张画像的含金量可是比凌烟阁牛犇多了,因为杨广手里就只有这两张画像,这比李世民的凌烟阁的画像含金量可高多了呢!

罗士信投降李唐后,你知道李渊是怎么对待罗士信的吗?那可是把罗士信当宝贝一样供着啊!罗士信这么年轻只要半路不夭折,那成长空间,顶顶的绝世猛将啊!

619年(武德二年),罗士信投了李唐就封为了陕州道行军总管,从瓦岗过来的人就他一过来给的待遇最高。

他到了李唐的第三年,王世充投降,洛阳平定,罗士信因功被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这可是实打实的国公爵位啊,20岁左右的小伙子有前途啊!

不过可惜的是英年早逝,罗士信守城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被捉誓死不降被杀,才仅仅22岁!他的死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的原因,反正李世民没有支援,按李世民逼宫喋血玄武门的做法,也有可能是李世民招揽没成功,想法子借力打力把罗士信给害了!史书记载那几天大雪无法行军,李世民支援不及时~

本人觉得罗成的原型罗士信的武艺!在唐初绝对是顶级猛将,看他从投了李唐以后,因功封为国公,那他的武艺绝对是一流往上的顶级猛将!至于排第几那没法衡量啊,死的早武艺正在成长过程,巅峰期还没来呢!在隋唐演义上罗成只是第七条好汉,原型更厉害啊!

仅供参考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秦王   武功   真实   幽州   历史   猛将   隋唐   评书   武艺   勇猛   画像   原型   演义   老先生   人物   财经   小说   罗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