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北洋水师交给左宗棠来管理,是否能避免甲午海战的失败?

左宗棠来管理,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里面,也不会赢。在那个时代,北洋水师在谁的领导下都不会赢,制度的失败已经决定了,这种级别的战争,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变化,而改变。

都知道海军历来是最花钱的,曾经张召忠在节目中泪洒现场,哭诉忍气吞声多少年,才迎来了中国海军的爆发,才有了现如今我们看到的中国海军的下饺子。这句话,在甲午海战也一样,经历了鸦片战争的惨败,清政府就海防和陆防,在帝国的上层展开了深刻的讨论,最后显然是主张海防的李鸿章赢了,清政府开始举全国之力,修建海防事业,在全世界买买买,买来了当时在世界上排名前五亚洲第一大北洋水师,看似海防已经牢不可破。而失败的左宗棠,为了陆防,不断上书朝廷,最后政府拨款一半,自己筹款一半,开始抬棺进军新疆,为自己赢下了一片美名。但是左宗棠进军新疆,通过胡雪岩这个红顶商人,先后从外国银行借了1800多万两白银,而且还是高利贷,用这些钱来买洋枪洋炮,筹建枪炮局,最后赢下了新疆收复战。

如果北洋水师换成了左宗棠,先不说别的,钱从哪里来呢?海军的花费比起陆军来说,那可是翻几番都不止,而且不同于那些陆军的大头兵,海军的军官大部分是留学生,士兵也大部分都是帝国培养的优秀学生,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兵员,想要管理,可不是简单的依靠军纪就行,必须要有折服他们,可是海军的知识,完全就是另一片天地。其次,甲午海战是在工业革命最火热的时候,这个时候,科技快速的发展,体现在军事武器上,就是在北洋水师成立二十年后,新建立的日本海军,无论是在速度,航程,舰炮射程,速度,火药威力,远不是北洋水师那些老旧武器可以比较的,没错,二十年前还是亚洲第一,可是就短短二十年,这些军舰已经全面落后了。

换成了左宗棠也没有办法来挽救的,除非继续保持不断地更新,而大清没有能力建造大型军舰的能力,而设计建造世界一流的军舰,要等到100多年后了,没错,就是民国,甚至我们国家早期,都不具备这种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军舰,如何打赢这场海战。




李鸿章典型的旧官僚打仗根本不行,都靠雇佣洋枪队,手下人草包太多。天天算计利益,把自己腰包捞足了,无心国事。左大帅才是民族英雄,他若掌管水师,早做战争准备,以左大帅才能,水师装备会更为先进,日本根本不适对手。




不能。以新中国立国之战为例吧,明面上志愿军主帅是彭德怀(当然彭德怀的战功,功不可没),但真正决定这场战争胜利和中国命运的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结论,左宗棠掌管北洋水师可能会打得更惨烈,但不会改变甲午海战失败之命运。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换成甲午战争,而不仅仅是甲午海战。

历史的进程往往是有很大的偶然性的,对于一场战争的胜负就更是如此,比如赵括换廉颇才有长平之战的惨败,比如昆阳之战,没有刘秀绝不会胜。

如果换做左宗棠,能不能够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呢?我认为是能的。

怎么样分析换成左宗棠就能够取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呢?我要从甲午战争为何失利的三个败因来分析,为什么换作左宗棠会取得胜利。




甲午战争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高层没有决战的决心。

众所周知,李鸿章是鸽派,左宗棠是鹰派。

李鸿章最热心的是做官!喜欢结党营私,而不顾国家的利益。

李鸿章总把北洋舰队和淮军,当成自己的私产,恐怕这些本钱赔光,而不敢和日军决一死战。

一味的想通过英、法、德给日本施压,想用外交手段让日军有所收敛,幻想着不进行战争就可以取得和平。

慈禧也是一样,慈禧此时一心想过他的60大寿,朝政基本上已经放权交与光绪,她不想和日本在朝鲜进行决战,也没有决战的决心。

只有翁同龢一个嘴炮,天天喊着要和日军决战。可是你问他如何决战时,他却拿不出一个方法。

翁同龢竟然私下里和他的清流们说,和日本人的这一战,赢了固然能彰显皇帝的英明神武,输了也不怕,输了也打击了李鸿章的淮军北洋水师。

朝廷在这样的局势下,焉能不败?

可是换做左宗棠就不一样。左宗棠是一个以国家为己任,自诩为诸葛亮式的人物。

左宗棠绝不能容忍国家受到外敌威胁,更是在中法战争以和谈的形式结束后,痛骂李鸿章卖国,说李鸿章的可恨是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的。

左宗棠常以“今亮”自居,极有才干。看看他在收复新疆的表现。

与虎谋皮向英国人借钱,向俄国人买粮来打大清的仗,可见左宗棠的算盘打得多么精明,而且缓兵急进的战略,也奠定了收复新疆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两宫皇太后以及翁同龢对左宗棠都有好感,不像慈禧对李鸿章有防范之心,翁同龢和李鸿章更是有私仇。

大凡做一件事,决心很重要,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敢战才能避战,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如果是左宗棠作为全军统帅,那么必然会使朝廷上下一心,同仇敌忾。发动举国力量对日军进行决死一战。




陆战的失利是主帅选择不利

甲午战争输得最彻底的,是陆战。从平壤开战,旅顺,刘公岛等一系列战争,陆军无一胜绩。

节节败退,溃不成军,导致了大清不得不坐在谈判桌上,屈服的接受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实,当时中日战争开战之前,朝廷定的全军主帅并不是叶志超。而是功勋卓著、战功累累的刘锦棠。

刘锦棠素有飞将军之称。从平叛陕甘回民之乱,到平定南疆北疆,把俄军赶出伊犁,作为前敌总指挥的刘锦棠居功至伟。

翁同龢也多次谈到:“如果中日开战,我们并不怕陆战,我们有飞将军刘锦棠,足以保证不败”。

可见朝廷上下对刘锦棠的推崇。可惜天妒英才,刘锦棠在开战之前病逝。

刘锦棠可是左宗棠的第一爱将,甲午战争爆发之时,左宗棠已死,刘锦棠也已死,如果是左宗棠能够取代李鸿章,那么刘锦棠也必然是陆军主帅。

平壤战争,清军和日军打的是一场消耗战,两军伤亡接近。而且清军使用的武器毫不次于日军。

是因为清军主帅叶志超临阵脱逃,狂跑500里。于是全军上下才失去了斗志,一战而溃不成军,导致了不可收拾的结果。

如果是刘锦棠,刘锦棠的军事才能胜叶志超百倍,更是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与日军决战,如果是刘锦棠治兵统帅,在陆战上绝对不会吃亏。

如果日军和清军在朝鲜,在平壤能够打成平手,我们就可以处于不败之地,最多是两国同时从朝鲜撤掉驻军。

而且,甲午战争,如果日本陆军战败,日本的国力,弱于大清何止十倍,日本的国运恐怕也将改写,彻底地退出了世界强国的舞台,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海战失败是没有购置新型舰艇及速射炮

大东沟海战,日军虽然战胜清军,清军失去了制海权,可是并没有完全失去战斗力。并且不要忘记是日军最先退出的战场。

北洋舰队稍事追击,也收队返回旅顺。历时5个多小时的黄海海战到此结束。海战的结果: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此役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夺取了黄海的制海权。

这一战清军损失了四艘战舰,死亡官兵一千余人。但日军也是五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日军是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

清军和日军都是师从英国,而且清军还号称世界第五舰队,亚洲第一。可以说无论是舰船数量还是吨位,两军差距都很小。

大东沟海战失败,主要原因是因为朝廷或者说是李鸿章没有购买航速更快的舰艇,也没有购置更多的速射炮。

导致在舰艇数量和吨位并不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还是因为在舰艇的航速,以及速射炮的数量上居于下风,才让清军在战斗中处于绝对的劣势。

如果是左宗棠执政,一定会上表朝廷,让朝廷拨付款项,购置舰艇,购置速射炮。

当时的清廷财政并不十分困难,大清开关以后,虽然是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但也并非全无好处。

不再闭关锁国,让大清的海关收入连年翻番,已经接近了全国的赋税,使原来单一的赋税财政,变成了双向财政。

而且购置的舰艇,比如吉野号和速射炮,只需要花费区区二三百万两银子,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什么承担不了的负担。




结语

如果海战占据优势,陆战又不吃亏,那么左宗棠不就扭转了甲午战争的战局么?

中日甲午战争,一旦中国军队取胜,势必振奋上下的信心,鼓舞全国的士气。

通过这一战,清政府再进行进一步的军事、经济上的改革,清朝政府延命数十年并非不可能。

通过民主立宪,使国体改为类似于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也并非全无可能。

日本经过这一次战败,必将一蹶不振。从此退出列强的舞台。彻底地沦落成一个三流国家。

恐怕因为这次战败,日本还会发生更大的动荡。

可惜左宗棠去世得早,使这种假设只能是存在想象中。




在晚清时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被合称为“晚清中兴四大臣”!其中曾国藩与左宗棠分属于湘军势力,曾国藩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

而左宗棠则平叛了盘踞在我国新疆的地区的阿古柏政权!所以他们在历史爱好者心目中的声望比较高!然而淮军势力的代表人物李鸿章因为甲午战争的惨败,并作为大清代表签署了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这两个卖国条约,而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其实甲午海战的惨败的原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问题,不能把惨败的责任给归结在某一个人身上!在甲午战争爆发前,北洋水师已经有6年时间未添一舰一炮了!再则就是军舰所使用的炮弹,大部分都是天津机械局制造的实心穿甲弹。像“定远”、“镇远”需要的305毫米开花弹以及“平远”主炮需要的260毫米炮弹数量明显不足!

而此时日本集全国之力建设海军,日本天皇带头节衣缩食,一天只吃两顿饭,并且捐出其个人的三十万银元以资助海军的建设。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则下,内阁大臣们争相捐款捐物,帮助海军购买欧洲的先进军舰,而日本国民也自上而下掀起了一股狂潮,为建设强大的海军而纷纷捐钱。以至于赶在甲午战争前日本联合舰队的总吨位超过了北洋水师!而且因为后发优势,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都比较新式,在航速火力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

李鸿章号称“李大明白”,他知道此战在此时万万不可开!但却架不住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派”与光绪皇帝的嘲讽与挑唆!最终才导致了甲午之败!

其实左宗棠也曾参与管理过一支舰队,这支舰队就是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不同的是福建水师是以聘请洋人工程师自己建造的木壳轮船为主!在先进性上比不了北洋水师,但是福建水师的最终覆灭可以说是比北洋水师还惨得多!大东沟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然而马江海战历时不过三十分钟,福建水师军舰被击沉9艘,伤两艘,被毁兵船十余艘。

所以说晚清朝廷是腐朽到骨子里去了,不是换一个人管理就能力挽狂澜的!甲午海战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北洋   水师   甲午   东沟   海战   甲午战争   平壤   舰艇   新疆   军舰   日本   日军   舰队   朝廷   海军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