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被活捉前为什么不自杀?

关羽低估了孙权!

从正常逻辑来分析,关羽不自杀的根源是:他认为孙权不会杀他,他也不怕孙权杀他。

而支撑这个根源有三大理由。

带有这种思维,别说是关羽,放项羽都不会自杀。

一、关羽不自杀的三个理由


1、从大局看,从正常逻辑看,孙权不能杀关羽

三国鼎立时期,曹操的实力明显强于孙刘两家,如此,孙刘两家必须进行联盟,才能做到风险最小化。

这应该是孙刘两家的总指导方针。

实际当中,刘备和孙权也是这样做的,而诸葛亮也给蜀汉制定了外交的基本国策:东联东吴,北拒曹操。

虽然,后来发生了不少的不愉快,但是,大敌当前,孙刘联盟才是正道。

吕蒙偷袭了南郡后,关羽得知此事,开始南撤。南撤途中,多次派使者和吕蒙联系。

这是要干啥?

从关羽的角度看过来,就算双方之间有龌龊,最多就是抢些地盘,不会对自己下杀手的,毕竟,两方最大的对手还是曹操。

因此,按正常逻辑来看,就算关羽被擒获,杀头的概率还是不大,毕竟,关羽除了说了些狠话,没主动进攻过东吴。

可是,有些事,不能用所谓的浅显逻辑来分析,孙权就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2、关羽过去的经验,对他应该有影响


关羽关二爷,曾经斩颜良诛文丑,好不英雄。

一不小心,兄弟走失,关羽成了曹操的“俘虏”。

曹操是怎么对待这个“俘虏”的呢?亲自解绑,封其为偏将军,而且非常重视。

曹操何等样人物,俘虏关羽后都不杀,孙权怎么敢杀呢?

何况,此时的关羽已经是朝廷封的汉寿亭侯,还是汉中王刘备的结拜兄弟,这等身份,孙权又怎么敢杀呢?

但是,孙权此人,不是曹操,也不买刘备的账,更不买汉献帝的账,就此,关羽的脑袋落地了。

关羽还是低估了孙权,论能力,孙权不如曹操,论杀人的胆量,孙权不输于曹操。

但论阴谋权术,看起来,曹操好像更高一筹。

3、关羽不自杀,是他不怕出现最坏的情况


自古艰难唯一死,可是,真正的大英雄并不怕死,岳飞也好,关羽也好,这些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对一个大英雄来说,战死沙场是一种非常的荣耀,马革裹尸也是种理想的归宿。

曾经,关羽在敌阵中,横冲直撞,左冲右突,杀死敌将无数;曾经,关羽跟着刘备四处奔走,受尽各种苦难;曾经,关羽刮骨疗伤,震惊世人。

死,对于关羽这样的大英雄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别人笑他“胆小”,可怕的是,他的“忠义之名”不再。

关羽不会自杀,至于别人要杀他,他也毫无惧意。

对于这样的一个人来说,杀不杀他,他都能坦然面对。

所以,关羽最理想的状况是,战死沙场,其次是俘虏后被杀死。这两种都会让关羽流芳百世,至于苟且偷生,或者自杀,这不是关羽的选择。

二、孙权为何一定要杀关羽?

说完了关羽为何不自杀,我们说一说,为何孙权一定要杀关羽?


1、关羽不死,孙权必遭反噬。

孙权如果不杀关羽,放虎归山,那么,关羽要征伐的就是孙权了,毕竟,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利用丑恶的手段进攻了荆州地区,夺了南郡等地。

孙权已经从关羽手上夺走了荆州好几个地方,关羽回去后,势必要进行大反攻。

关羽如果不把失去的土地抢回来,像他这么骄傲的人,是不好意思回去见哥哥、弟弟和军师的,那孙权将是不断受到关羽的攻击,会不胜其烦。

已经偷袭进攻了关羽,并且占了不小便宜,此时,如果放回关羽,势必后患无穷。

2、荆州非常重要,孙权为了江山稳固,想强行拥有荆州。


孙权派吕蒙搞偷袭,杀关羽,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获得荆州大地。

荆州各地,在赤壁之战后被刘备的人占据不少,孙权只占有一部分。

为了直接控制住这个重要的地区,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关羽必须被杀死。关羽不死,东吴夺了荆州也站不住脚。

所以,关羽被抓住后,走向了被斩首俄命运。

看似杀的仅仅是一位大将,实际上是为了获取土地而进行的“必杀术”。

3、孙权对关羽还是有几许仇恨

孙权和关羽有何矛盾?

看似没有,但是孙权曾经派人去关羽家求情,希望关羽把女儿嫁给他儿子。

不嫁就不嫁,关羽却大骂求婚使者!这对孙权的打击太大,就此怀恨在心。

机会终于来了,关羽在前方攻打曹军,东吴的吕蒙白衣渡江,取了南郡。后来,关羽想竭力突围,但很不幸,被东吴的潘璋部将马忠抓住后,得到上级同意,杀了关羽。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关羽和孙权是有过节的,而那个过节就是压死“关羽”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回到开头,关羽被活捉前,为何不自杀?理由有三个,一是关羽没想到,孙权会不顾大局;二是,关羽从经验看,就算被捉,孙权很难下手;三是,关羽重名声,不怕死,自杀是胆小鬼所为。




因为关羽真的没想到有人敢杀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关羽在被害之前的身份,就他当时的身份而言,按规矩来讲,孙权是完全没理由杀他的。

什么身份呢?第一个,就是朝廷正式授封的汉寿亭侯。

除此之外,他还是蜀汉政权的二号人物,官职为前将军,更重要的是,当时的关羽,刚完成“威震华夏”的壮举。

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要杀他,只有三个人能做到。

首先是皇帝,以下达明诏的方式,对关羽定罪,然后昭告天下,列举其犯下何等大罪,最终在诏书里将其问斩。

其次就是曹操,曹操势力最大,挟天子令诸侯,他也可以强行杀了关羽。

最后一个则是刘备,刘备是关羽的主公,更是他的结义大哥,如果刘备真的想除掉关羽,个人认为,依照关羽的性格,他很有可能会慷慨赴义。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述这三个人,没有一个会杀了关羽。

比如,当时的皇帝是汉献帝,而汉献帝则是一个傀儡,所以,他即使下诏要砍了关羽,但大概率是没人会听的。

再说曹操,曹操要是想杀了关羽,就不会在当初擒拿住关羽后,对其礼遇甚厚了。

至于刘备,那就更不可能了,开玩笑,作为与自己一路走过来的兄弟,并且还是一个得力的助手,除非刘备傻了,才会去想除掉关羽。

因此,就当时的局势来讲,是不会有人杀了关羽的,而这一点,关羽自己也十分清楚。

另外,在当时那个时代,除非是在两军阵前因战败被斩,一般被活捉的将领,尤其是高级将领,很少有被杀掉的。

比如于禁,于禁是在关羽“威震华夏”时期被其所擒,而当时于禁在曹魏集团的身份,是左将军加上假节钺,这个身份,并不逊色关羽在蜀汉集团的地位。

而他被关羽所擒后,关羽也仅仅是将他关押而已。

当然,有人会说当时关羽虽说没杀于禁,但却杀了同样位高权重的庞德,但是这里存在的问题是,关羽最开始是准备劝降庞德的,结果庞德不投降倒还没什么,又口出恶言,对关羽、刘备一番痛骂。

他是过瘾了,但却惹恼了关羽,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和自己的大哥被人骂做“竖子”和“庸才”,因此,庞德被杀,也是自找的。

而说回关羽,他自身的身份,以及他曾经对待于禁的方式,都让他认为,自己就算兵败被擒拿,但起码不会被杀,顶多就是像他对待于禁那样,被长期关押,成为政治交换的一个筹码。

不仅如此,就当时的局势而言,也没有杀关羽的理由。

首先,于理来说,关羽所处在蜀汉阵营,与当时的东吴阵营属于联盟关系,虽说两家的联盟有些摩擦,比如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但不管怎么说,孙刘两家正处于联盟状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于情来讲,刘备还是孙权的妹夫。

要知道,当初曹操捉了关羽,那可是好生招待,又是礼遇甚厚,又是上表封侯,给足了关羽面子。

不仅是曹操,还有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他的父亲,那可是妥妥的死在了刘备手里,但在多年之后,夏侯霸走投无路之际投奔了蜀汉,人家蜀汉是怎么做的呢?

史书上记载,当时刘禅拉着夏侯霸的手,指着自己的儿子说,你看,我的丈母娘,就是你的妹妹,而我的儿子,就是你们夏侯家的外甥,所以,大家都是一家人。

之后,刘禅不仅留下了夏侯霸,还让他跟随姜维北伐。

所以,这么多例子,以及当时的局势等因素,同时也曾有过被敌方俘虏经历的关羽,是说什么都不认为自己会在被擒之后,遭到杀害的。

既然认为自己不会被杀,那自然也不会有在被活捉前自尽的打算。

毕竟,很少有人会在刚被俘虏之际,就想着自尽了事,即便是历史上那些最终舍身取义的人,也是到了最后,确认自己除了投降变节,已经没有退路而言之后,才会甘愿赴死的。

万一形势发生了变化,如果早死,岂不是可惜?而这一点,关羽同样十分清楚。

再者,关羽被活捉时,时间为公元220年,这一年,虽说刘备已经成了汉中王,但却没有登基称帝,因此就名义层面而言,他依旧是大汉的臣子之一。

而当时的曹魏、孙吴,与刘备的情况类似,大家都在名义上,臣属于大汉。

所以,既然大家同朝为臣,那么如果是在战场上厮杀的过程中,因为技不如人被砍那也就算了,或者也是被俘,但是个小角色,杀了也能说的过去。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关羽的身份决定了他不是小角色,并且他也不是在战场上正面对决时被砍的,因此就当时的规矩而言,关羽说什么都不应该被杀的。

可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孙权根本就不讲这个规矩。

就在关羽被擒的消息传开后,大家都以为,关羽最坏的下场,无非就是前文提到的软禁,或者是孙权拿他和刘备交换点什么东西。

谁会想到,谁又能想到,孙权居然杀了关羽。

别说动手杀关羽的不是孙权本人,要知道,如果没有他的指令和授意,仅凭他手下的那些人,说破大天也不敢对关羽下手。

只能说,关羽低估了人心,更低估了不守规矩的孙权,估计到他死那会,都没想通孙权居然敢这么做。

而孙权也是“鸡贼”的很,都已经干出了杀关羽之事,却在事后盘算着如何甩锅给曹操,即把关羽的首级给送了过去。

但曹操可不傻,他怎么会上孙权的当呢?当即下令,以诸侯之礼,将关羽安葬于洛阳。

看到曹操这么做,孙权也意识到自己干了什么蠢事,于是赶紧想办法补救,他同样以诸侯之礼,将关羽的躯干,安葬于当阳。

但是已经晚了,刘备最终没有选择原谅孙权,而是举倾国之兵前来征讨,虽说最终刘备大败,但东吴也伤了元气,最终便宜了曹魏。

所以说,孙权不仅是个不守规矩的人,同时还是一个愚蠢至极的人,他不该杀了关羽,不然也不会惹出这么多麻烦事出来。

除了上述几点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关羽没必要自尽的原因。

什么因素呢?就是关羽原本的计划,是突围,而就当时的局势而言,关羽的突围计划,还是有很大希望会成功的。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看一个时间表。

关羽败走麦城的时间,史料中记载的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闰月”,而翻越万年历,可以查到当年的闰月是十月。

而关羽被抓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呢?这一点,同样也有记载,是在当年的十二月,即关羽仅率领十余骑出逃之后。

“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

从这个时间线上就能看出,从败走麦城的十月,到十二月被抓,关羽至少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而这段时间他在干什么呢?自然是想办法躲过孙权的搜捕,并尽可能的逃至益州。

若是放在平时,依照关羽的能力,这么长的时间,他突围出去问题并不大,就算遇上点阻碍,照样也拦不住关羽的脚步。

但可惜的是,孙权为了捉住关羽,真的是下了血本。

当时孙权的布置,可以说是天罗地网,东边的汉水一带是蒋钦,南面的荆州是吕蒙,西面则是陆逊。

如果选这三个方向突围,那无疑是自投罗网,因此关羽只得选择往北,试图从当阳北部的山沟中逃走。

这也是他为何会只带了十余骑的原因,毕竟人带的多了,目标也大,容易被发现,关羽的本意,就是乔装打扮蒙混过关,自然是人越少越好。

但在当阳北部的山沟附近,孙权布置的还有朱然和潘璋,而这也是关羽没想到的,毕竟当时大战已经结束,谁会想到这山沟沟里还有伏兵呢。

而结果,就是关羽被潘璋的部下马忠所擒。

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关羽之所以不选择自尽,是他本身就打算突围出去,并且自认为希望很大,而最终被擒,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而在被擒之后,便是上前文提到的几点原因,让关羽认为自己不会被杀,况且,他还有过被擒后得到礼遇经验,因此,就没必要寻死了。

但世事难料,人心更是叵测,关羽做梦也没想到,会遇到了一个不守规矩的孙权,所以才会惨遭杀害。




因为谁也没想到吕蒙真的敢杀关羽

换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关羽有这样的想法,关羽是什么人?

他可是刘备最亲的兄弟啊,到了关羽这种级别的将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不会第一时间就地斩杀,而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二战的时候,苏德打的你生我死的地步了,捉到了高级将领后也不是第一时间就斩杀的,像到了这种级别的大官,日后一定是在谈判桌上重要的砝码

而且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孙权也不该这样对关羽,曹操在活捉关羽后,好酒好肉的供着,关羽想走也可以随时就走

要知道当时的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而已,曹操也没有想过要斩杀关羽,因为曹操知道一旦惹怒了刘备,那么刘备一定会誓死不休的给关羽复仇,所以非常识相的把关羽给放了

而且在当时孙刘两家还处于联盟关系,刘备还是孙权的妹夫,单单就这两个关系,孙权都没有理由斩杀关羽

但是谁想到孙权竟然真的敢下死手,这完全就符合当时的逻辑,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后,他的儿子夏侯霸被擒时,刘禅也没有对他赶尽杀绝,而是第一时间招降他

哪怕是关羽活捉庞德的时候,也没有第一时间就斩杀庞德,而是先劝降,庞德没有答应,反而咒骂刘备,关羽这才把庞德斩杀的,而庞德仅仅是一个二流偏将而已

不得不说孙权这帮人真的是离谱到家了,在那个时代,关羽的重要性就跟美国的麦克阿瑟五星上将一样,关羽乃是朝廷任命的汉寿亭侯,前将军,当时曹刘孙三家都还名义上属于朝廷管辖的

孙权有什么理由斩杀关羽?

天子没有下诏,丞相曹操也没有叫你孙权直接砍了关羽,而孙权当时的官职还是徐州牧,你哪来的那么大理由斩杀一个大将军的?

关羽这个人虽然傲气十足,但是人家做事也没有那么绝,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时候,捉到了于禁也没有第一时间就斩杀,同样是好吃好喝的供着

关羽被活捉前为什么不自杀?

这个问题很简单,能活着谁想死,而且以关羽自身的脾性他是不屑于自杀的,而且他当时最大的想法应该也是最多把他活捉,并不会第一时间把他斩杀

所以这才有了他拼命突围的举动,在关羽看来,虽然两家都不怀好意,但是最起码明面上还属于联盟关系,东吴最多是夺回一些土地而已,事后再把他还给刘备

这也是关羽厚道的地方,他把人心想得简单了,还以为东吴会按照正常套路出牌,所以没到最后一步,关羽是不会自杀的

原本关羽是不用死的,当时他有两个选择:

当时关羽正在跟曹军对峙,在突然收到东吴突袭荆州的时候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率领剩余的军队退回益州,放弃荆州

以刘备的性子来说,就算荆州丢失了也不会怪罪于关羽,最多就是安慰一下关羽,然后在安慰众人日后在重新夺回来

第二个选择就是:率领剩余军队回援荆州,重新夺回荆州,但是这样的风险很大,很容易陷入两面被围的情况,前有曹军后有东吴

后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关羽选择了第二条,回援荆州也没有错,唯一没想到的就是自家人的背叛

于是在东吴的伏兵和叛军的双重打击下,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吕蒙率军对关羽一路追杀,关羽这才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

关羽抵抗了,也努力了,奈何还是无力回天,关羽在最后关头肯定也是想活的,只是他想不到东吴真的会对他下手

有意思的是孙权得到了地盘并不满足,还做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斩杀了刘备手下第一大将

这个决定只能说东吴真的是鼠辈尽出,不仅让自己失去了一个盟友,还多了一个生死仇家,最搞笑的是,既然做了,那就做好开战的准备,等刘备率领70万大军来复仇的时候,你东吴又害怕了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在孙权当上东吴领主的时候就已经彻底的失去味道了




事实上,关羽在被活捉前,之所以不选择自杀,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一个原因大多数人都能看透,但后面两个原因却鲜少有人知晓!

关羽的结局

关羽是刘备手下的最强猛将,战斗力和军事能力都令众人钦佩,然而在襄樊之战中,关羽却遭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失败,令人唏嘘。

当时刘备刚刚打赢汉中之战,志得意满,竟然自称汉中王,令曹操非常愤怒。在曹操看来,刘备不够资格和自己平起平坐,他自称汉中王的行为,是在挑衅自己,于是曹操决定出兵进攻汉中。然而曹操刚刚在汉中损兵折将,又怎么可能轻易攻下汉中呢?于是曹操在司马懿的建议下,准备联合孙权,共同图谋荆州!

曹操的计划被刘备探知了,于是刘备立马找诸葛亮前来商议,而诸葛亮给出的建议则是派关羽进攻樊城,以此震慑孙曹两家,就这样,襄樊之战爆发!

在刘备和诸葛亮看来,只要关羽出兵拿下樊城,便可以震慑住孙权和曹操,使得两家不敢结盟图谋荆州,哪知道关羽虽然将曹操打得狼狈不堪,但是孙权却在背后搞小动作,偷袭了荆州,致使关羽兵败麦城,最终被俘。面对孙权的劝降,关羽严词拒绝,最终遭到孙权的诛杀,自此,一代名将关羽,黯然陨落!

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为关羽的遭遇而唏嘘,但在感叹之余,大家也不禁好奇,既然关羽有宁死不降孙权的心理,又为何不在被俘虏之前自尽呢?如果关羽在被活捉之前自尽,岂不是可以少却被俘虏的污名?

事实上,关羽之所以不在被活捉前自杀,以全名节,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其中第一个原因大多数人都能看透,但后面两个原因却鲜少有人知晓!

一、关羽误以为孙权是个正常人

关羽之所以没有选择自尽,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错估了孙权的为人,他误以为孙权是个正常人了!

站在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虽然当时的天下被魏蜀吴三家瓜分,但曹魏的实力其实是最强大的,它的国力甚至超过了吴蜀两家之和,在这种局面下,刘备和孙权要想生存,必须得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曹操!赤壁之战就是一个例证!

当时曹操一统北方,又轻易拿下荆州,严重威胁到刘备和孙权的安全。若刘备和孙权任意一方去单独的和曹操作战,结局都将是必败无疑,然而当两人联手以后,竟然成功的击败了曹操,而且反推占领了大量的荆州土地,可见两人联手的实力是多么的强大。也正是因为忌惮孙权和刘备的联手,所以在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几乎再未对孙刘两家大举用兵,反而是出兵去攻打西凉马超、汉中张鲁了。

对于曹操的忌惮,孙权自然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大方地把荆州南郡借给了刘备,并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其目的就是想更好的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即便孙刘两家因为各自的发展出现了小矛盾,最终双方仍然能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一直秉承着共同抗曹的目的行事。

比如当年的湘水之盟,其实就源于孙权和刘备的领土争端,孙权想要回南郡,刘备不愿意给,于是孙权出兵进攻荆州,刘备也率军前来迎战。最终在曹操的压力下,双方握手言和,刘备割让三个郡给孙权,以此换取南郡的归属。

总的来说,虽然孙刘两家时有摩擦,但双方一直秉承着共同抗曹的大方向,最终都能和平解决双方的争端。也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所以当吕蒙率军偷袭荆州以后,关羽才会想方设法地和吕蒙取得联系,他一直不敢相信孙权会干这么蠢的事情,明明关羽在襄樊已经把曹操打了个半死,孙权在合肥继续努把力,完全可以趁机把曹操赶过黄河,他实在想不通,为何孙权会不打曹操,反而出兵偷袭关羽的后方?

怀着对孙权偷袭荆州行为的不理解,关羽一边撤退一边联系吕蒙,希望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就像之前孙权进攻荆州那次一样,结果吕蒙根本不给关羽正面回应,最终活捉了关羽。而关羽在被活捉之前,仍然不相信孙权会杀他!

一方面,关羽乃是天下名将,实力超群,有了他将非常有助于提升己方实力,所以关羽认为孙权不会杀他,而会像曹操一样,对他“上马金、下马银”,努力争取让他改换门庭;另一方面,关羽在刘备集团的地位很高,诛杀关羽乃是和刘备集团决裂的行为,而失去了刘备的配合,孙权不可能打赢曹操,不可能逐鹿中原,所以关羽认为,孙权为了东吴的前途,绝对不可能杀他!

然而,关羽错误地估计了孙权的战略眼光!孙权这哥儿们,压根儿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他压根儿没有想着联合刘备去击败曹操,最终一统天下,他的想法仅仅是偏安一隅而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他才出兵偷袭了荆州,将整个长江防线掌握在自己手中,认为只要拥有了长江防线,便可以彻底的高枕无忧了。

站在正常人的角度来看,孙权本不应该偷袭荆州,即便偷袭了荆州,也不应该诛杀关羽,因为留着关羽,可以让刘备投鼠忌器。然而大家都高估了孙权的智商,他完全就不是一个正常人,有如此强大的敌人曹操在一旁,他还敢去捅盟友刀子,还敢去诛杀关羽,彻底和盟友撕破脸皮,这完全不是一个正常人能作出的事!


二、关羽并不认为自己会被活捉

关羽走南闯北,闯荡天下这么多年,什么险境没有见过,当年的吕布、曹操那么强悍,都没有伤到他一根毫毛,现在的孙权又怎么可能伤到自己呢?所以说从始至终,关羽其实都不认为自己会被活捉!

当吕蒙偷袭荆州的消息传到关羽耳中时,如果他选择逃跑,他完全可以跳出吴军的包围圈。即便他已经确认东吴彻底翻脸时,其实他也有能力跑回益州,只不过他不愿意而已。当时关羽率众撤退至麦城,本可以再进一步,跑到上庸刘封的地盘,结果他却停下了脚步,就地构建工事,想要阻挡吴军,趁机让廖化回去报信,搬取援兵,令人大为震撼!

原文:关公从之,催促残军前至麦城,分兵紧守四门,聚将士商议。赵累曰:“此处相近上庸,现有刘封、孟达在彼把守,可速差人往求救兵。若得这枝军马接济,以待川兵大至,军心自安矣。”

可以看到,当时的关羽以及他的手下亲信们,大多不愿意就此返回益州,他们想的是在麦城拖住吴军,等待上庸援军到来,再等刘备发兵而至,这样不仅可以解了麦城之围,还可以重新抢回荆州,就如同湘水之盟一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关羽才没有选择自尽。而当关羽发现刘封不愿意救援以后,他立马选择了突围,准备回益州去找刘备。反正从始至终,关羽就没想过自己会被活捉!既然他没想过被活捉,自己也就没想过自尽了……

三、关羽的身份特殊,不能够自尽

往大的方面说,关羽是汉献帝亲封的汉寿亭侯,他如果选择自尽,有辱汉室名声。往小的说,关羽乃是刘备集团的二号人物,他对荆州的情况了如指掌,一旦他死了,刘备就彻底失去了对荆州的掌控,而且会极大的伤害刘备集团的人心,所以关羽不能选择自尽。

关羽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同刘备一起创业的元老,是刘备集团蒸蒸日上的象征,他绝对不能轻易死去。即便死,也要战死沙场,这能够激励人心,让更多的人有感于他的忠义,为蜀汉集团效力。而一旦关羽选择自尽,那么这些人将会大受打击,你想,连集团二号人物都选择了自尽,这岂不是意味着蜀汉要亡?

更为重要的是,荆州的得失,还没有最终决定!孙权虽然靠偷袭拿下了荆州,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军力强于刘备,一旦刘备反应过来,派出援兵,孙权不一定能够抵挡。关羽毕竟在荆州经营了这么多年,对当地的地理、人情都非常了解,一旦刘备出兵荆州,关羽绝对是统兵的最佳人选,即便不让关羽统兵,关羽提供的情报也会给予刘备极大的助力,所以说关羽绝对不能自尽,他活着更加有利于刘备集团!

结语

综合来看,关羽在被活捉前,之所以不选择自尽,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关羽误以为孙权是个正常人,不会对他痛下杀手;二、关羽并不认为自己会被活捉;三、关羽身份特殊,不能选择自尽,战死沙场都比自尽好!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之所以没有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意志十分坚毅的人,不到最后一刻都不会放弃,而且他也有机会逃出去,届时就能搬救兵来反攻东吴,把荆州给夺回,再者说关羽自视清高,觉得自己就算被抓也没有人敢杀他,毕竟东吴也可以想结下如此深仇大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汉寿   庞德   益州   蜀汉   当阳   前文   东吴   汉中   荆州   人心   夏侯   规矩   身份   原因   集团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