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历史上最坑爹的人吗?

不是;郑成功,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他一生致力于保家卫国,带领南明军民奋勇抵抗满清八旗军的入侵。后来,他跨过海峡,收复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为我们华夏民族立下了不世之功。然而在很多人眼里,郑成功也是有“污点”的。影响一位政治人物名声好坏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觉得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看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是否有继承的价值。

如果有价值,那么继承这份政治遗产的一方,肯定会对他是好的评价。反之,则是坏评价。郑成功的神奇之处,就是他所留下的政治遗产,主动或被动,直接或间接的满足了各方势力的需求。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份,在我眼里国姓爷就是中国历史上一条锦鲤。

明朝:郑成功是南明隆武帝赐赏的国姓爷。他驱赶荷兰,打下台湾后依旧奉明朝为正朔。虽然此时明朝已灭亡,但这份精神遗产,依旧可视为明朝政权的延续。所以站在明朝立场上来看郑成功,绝对是一位继绝存亡式的英雄人物。

清朝:“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这是康熙为郑成功写的著名挽联。表彰前朝忠臣是历史上的惯用手段,一是为了表现当朝政府的大度,二是为了宣扬“忠君”的意识形态,可谓一举两得,但清朝表彰郑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想继承郑成功的土地遗产。大陆和台湾虽然早有交流,但郑明势力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是台湾第一次建立的中国人行政机构。清王朝入主中原,以“中国”自居,承认郑成功就是承认台湾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土地。那么清军到台湾,就不入侵,而是收复。

大陆:郑成功一生做的最著名的两件事,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抗击清军。大陆极力宣扬的是第一条,因为大陆想继承的是郑成功驱除列强,谋求统一的政治遗产。所以,某领导退休时送给了海军一个“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战舰模型,在厦门鼓浪屿上有郑成功眺望台湾的雕塑。这些举动所表达的政治寓意就不言而喻了。

台湾:大陆宣扬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宣扬的则是郑成功“抗击清军”。因为台湾想继承的是郑成功恢复中原、反攻故土的政治的遗产。同样一个郑成功,大陆继承的是统一遗产,台湾继承的是反抗遗产。即便是台湾的蓝绿两派,对于这份“反抗遗产”都有不同的继承视角。蓝营表彰是的郑成功不忘故土,绿营表彰的则是郑成功独立政权。虽然都是“反抗”,但却是两种方式的反抗。奇怪的是,这两种反抗形式都能在郑成功身上找到政治依托。

日本:明朝、清朝、大陆、台湾,这不管再怎么争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日本怎么也来凑热闹了?因为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郑成功本人也出生在日本,之后郑成功抗清也经常在日本筹备军粮。所以日本有不少郑成功庙,还有很多以郑成功为主角的小说和影视剧。日本继承的是郑成功的血统遗产,并以此为由在台湾宣扬殖民。当年甲午海战时,甚至打着“郑成功抗清”的旗号。由此可见,血统遗产的背后都是政治阴谋。

这就是郑成功,明朝继承他的政权延续遗产,清朝继承他的土地收复遗产,大陆继承他的统一思想遗产,台湾继承他的反抗意志遗产。连日本人也想在他的血统遗产上做文章。他既是民族英雄,又是孤胆忠臣。他既是统一将军,又是反抗斗士。从古至今,各方政权都在争着转发这条历史锦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不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谁能留下好名声?

根据清朝人编写的《明史》记载,郑成功名为明朝忠臣,实际是明朝之贼。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竟将明朝宗室、监国、鲁王朱以海沉没于大海之中,仅仅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然而在很多人看来,这段历史不过是满清王朝对郑成功的栽赃,朱以海的真正死因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朱以海的祖先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原本镇守在山东。1642年,八旗军从张家口入寇,并且攻入山东、大肆杀掠。其后,八旗军攻陷济南,将鲁王府上下数百口人屠杀殆尽,朱以海通过装死逃过了一劫。死里逃生后的朱以海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承袭鲁王之位,但仅一个月后,李白成攻占北京,并计划向山东用兵,朱以海只能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崇祯死后,北方的半壁江山均为满清所占领,明朝遗臣纷纷拥立各地藩王为帝,建立了数个小朝廷。而朱以海也在众多大臣的拥护下,担任监国之职。当时,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唐王政权和鲁王政权互不统属,相互之间摩擦不断,最终被满清各个击破。最终,失去地盘的朱以海不得不逃往金门,投靠了东南地区的抗清主力——郑成功。

郑成功原本是唐王政权的支持者,一开始他对朱以海并不感冒。然而当时唐王已经被害,满清大兵压境,为顾全大局,郑成功决定与朱以海合作,仍以他为监国,尊奉远在西南的永历帝,号召明朝遗民继续抗清。1661年,永历皇帝在缅甸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政权灭亡。此时,中国急需一个明朝宗室总领全局。而最有资格登基称帝的明朝宗室,无疑就是鲁王朱以海了。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朱以海却猝然去世,死因未知。

而满清朝廷为了打击郑氏集团,声称是郑成功杀害了朱以海。他们还绘声绘色地说:“郑成功将朱以海骗到一艘船上,然后再将船凿沉,害死了朱以海。”对于这个说法,大家都认为这是满清的一面之词,但是又找不到其他证据反驳。因此,朱以海的死因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1959年,金门当地国民党工兵部队,于旧金城东炸山采石,意外在西红土一巨石前挖得一三合土砌成的墓圹。随后,军人们叫来了专家,并进行了挖掘,最终确认这是鲁王朱以海的墓地。这座墓并不算豪华,没有多少陪葬品,但其中有一座石碑,却十分有价值。

这座石碑详细记述了朱以海的生平,并揭示了他的真正死因,那就是哮喘。石碑上是这样写的,“鲁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看到这里,专家们欣喜若狂,一个困扰历史学家数百年的谜题终于被解开。更令人开心的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从此洗清了“逆臣贼子”之名,满清的栽赃自此不攻自破。

专家们认为,清朝为了强调其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在《明史》中对南明君臣、抗清英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摸黑,郑成功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随着考古文物的不断出土,满清篡改历史的罪行便将不断揭露,民族英雄们的真实一面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崇祯   明朝   宗室   忠臣   民族英雄   死因   台湾   日本   满清   清朝   中国   政权   遗产   政治   大陆   财经   郑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