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如何?

进程这个,我不方便直接给你百分比,但是如果你想国际化,需要符合几个条件。

第一条件,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因为你要国际化,那肯定乌干达一个人拿着人名币去巴拉圭,也是可以使用,才叫国际化,如果只是到河南才能用,那肯定不叫国际化。所以自由兑换,是必须的,目前人民币是不可自由兑换的管制货币。

第二条件,有信用基础,就是外国人拿了你的货币,你不能随便多印,因为你就5个苹果,5元钱,那一个苹果1元,结果别人拿了你一元,你又印了五元,那一元只能买半个苹果了,那人家用你的货币就亏了,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国际化的都是信用比较高,不乱发货币的。如果你非要抬杠说某国就是乱发,大家还抢着要,那你自己回家多看看书。

第三条件,贸易逆差。就是你要买别人东西,给他人民币。可是目前咱们是顺差,就是人家买你东西,给你钱,你挣的钱存起来,你是收人家的货币,所以就没办法国际化。

第四条件,使用占比达到30%以上,目前只有2~3。




人民币国际化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1年时间,期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绩,但与世界其他一些主要货币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经历的几个阶段。

回想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过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大家是没法携带人民币出境的。

1957年和1987年国家曾先后两次发文,分别允许携带5元和200人民币现钞出入境。

1993年2月,我国公民出境和外国人出境,每人每次携带人民币限额提升到了6000元。

2003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明确规定,境内机构在签订进出口合同时,可以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但在实际对外交割的时候仍然是折算成等值外汇进行收付和结算。

2003年9月,外汇局在此发文,允许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和办理进出口核销,允许境外贸易机构在我国边境地区银行,开立人民币边境贸易结算专用账户,办理边贸结算项下的资金收付,同时鼓励边境地区银行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商业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开通银行直接结算渠道,并可加挂人民币兑毗邻国家货币的汇价。

2003年11月,人民银行宣布,将为在香港办理个人人民币存款、兑换、银行卡和汇款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安排。其中,银行卡业务的推出,带动了内地“银联卡”的“出海”。

2005年1月,国家又将出入境携带人民币现钞标准进一步提高到2万元。

2004年8月,比照香港,人民银行正式为澳门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

以上这几个关键节点都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基础的阶段,人民币真正的国际化,是从2008年开始。

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始试点,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承担了试点任务。2014年,人民币经常项下跨境使用基本实现了地域范围、交易项目和使用主体的全覆盖。

2010年7月,内地与香港货币当局签订补充合作备忘录,明确只要不跨境,香港可以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

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货币对中国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进行了初次评估,当时差距尚远。

2011年6月,香港财资公会推出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定盘价,即结合15家报价银行的中间价而公布的平均价。这使得离岸人民币市场(CNH)定价更为透明,并为洐生品定价提供了依据,降低香港人民币外汇洐生品的结算风险,迎来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大发展。

2014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官方文件中首次将人民币国际化明确为国家战略。

2015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对人民币的评估符合“可自由使用”的标准,将人民币以10.92%的权重纳入SDR货币篮子,成为该篮子的第五种、第三大权重货币。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成为SDR篮子货币,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2017年3月,IMF首次公布人民币外汇储备。 2017年7月3日,“债券通”的“北向通”通道正式开通,中国债券市场开放也迎来了新的突破。2017年全年,境外机构共增持人民币债券3477亿元,持有总量首次超过万亿元,年末存量达到1.15万亿元,刷新历史新高。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债券市场整体中的占比也由2016年末的1.26%提高至1.99%。

2018年3月26日,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正式上线交易,成交量一直稳步扩大,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到现在,市场份额达到15%,排名世界第三,这为石油人民币定价创造一个好的开端。

我们再来看一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成绩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全球外汇储备占比1.89%

截止2018年底,全球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2027.9亿美元(1.4万亿人民币左右),占1.89%,同比上升0.44%。同期全球美元外汇储备65511.6亿美元(45.5万亿人民币,占62.25%,同比下滑0.22%;全球欧元外汇储备21316.4亿美元(14.8万亿人民币),占20.26%,同比下滑0.14%;全球日元外汇储备5225.9亿美元(3.6万亿人民币),占4.97%,同比上升0.15%;全球英镑外汇储备4710.4亿美元(3.3万亿人民币),占4.48%,同比下滑0.2%。

境外持有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4.8万亿

截至2018年年底,境外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总额4.8万亿元,较2016年年底的前期低点上升了1.8万亿元。其中,分别增持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和存款5026亿、8590亿、3082亿和1437亿元。

人民币互换总额3.47万亿

截止2018年末人民银行与38家外国央行签订货币互换协议,互换总金额3.47万亿元,较2015年8月底增加了3095亿元;

全球货币支付占比2.03%

截止2018年在全球支付货币中,人民币占比2.07%,较前期低点回升了0.61个百分点,排名世界第五位;

国际跨境支付中所占的份额为1.22%

截止2019年3月,人民币在国际跨境支付中所占的份额为1.22%,这使得人民币排在第8位,仅次于瑞士法郎。同期美元所占份额从两年前的45.44%升至45.58%,欧元的份额从两年前的32.28%上升到32.8%。

全球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支付

截止目前全球有超过1900家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

人民币国际化成绩喜人,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通过多方面数据对比人民币跟世界其他主要货币之后,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人民币跟世界主要货币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特别是跟美元跟欧元的差距更大,这两大货币在短时前内的国际地位是很难撼动的。所以人民币要想实现全面国际化,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达到。人民币国际化注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进程也相对比较艰难,特别是在当前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大家对人民币的信心可能会有影响。

当然,在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对人民币来说也是一个机会。目前包括欧盟,以及俄罗斯等国家在内都在强调去美元化,朝多种货币方向发展,国际货币的格局会进入到一个新的调整期,这个对于人民币来说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但美国肯定不会乐意看到人民币的崛起,所以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去控制美元的国际货币,给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添加一些障碍。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想要进一步扩大国际化了,在国际货币当中占领更大的份额还得看几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任何一种国际化货币的强势肯定是建立在国家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最近几年人民币之所以逐渐被国际所接受,也是因为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所以想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我国的经济必须持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这是国际对人民币信心最基本的保障。

第二、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场。

纵观目前国际一些主要货币,他们的国际化程度比较好,往往是伴随着比较发达的金融市场的诞生,而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仍然有很多地方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建设还需要加一把劲。

所以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当中,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比如进一步放宽外资投资我国金融市场的门槛,建立更加完善的外资投资保护制度(比如前段时间重启的股指期货)比如将内地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延伸一部分到香港,放宽赴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额度,简化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审批流程。推动东盟、中亚、西亚等地区人民币结算,清算,信贷网络的建设等等。

第三、充分利用我国对外贸易优势,加强人民币的结算占比。

目前我国是贸易进出口总额最大的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优势,在贸易进出口当中要求配置一定份额的人民币支付。

第四、建立更加畅通的人民币流通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大家在使用人民币的时候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人民币使用的便利性不够,人民币使用所搭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民币交易的成本相对比较高等等。想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一步提升,必须加强人民币流动体系的建设,让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流通成本更低。

总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道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进步速度惊人,但是目前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份额仍然比较小,所以人民币国国际化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我们相信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再加上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金融环境的不断改善,我们相信未来10年左右,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货币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人民币国际化目前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靠着国内经济的辐射推动了人民币在邻国的结算。

第二个阶段、是靠投资,推动了人民币在非洲地区的结算。

第三个阶段、是靠“一路一带”推动了人民币在一路一带沿岸国家的结算。

第四个阶段、通过能源需求推动双边贸易关系,能源出口国在美国结算系统中出现结算障碍,推动了这些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

第五个阶段、美国打贸易战所产生世界的风险,催生了世界各国对人民币的结算需求。

人民币结算目前已经和世界上38个国家和地区产生关系。但是人民币目前在世界上的结算份额只有2.04%,这个数据比2015年的时候低了一点,2015年的时候达到2.17%。

英国是人民币结算的海外第一大国,人民币结算占了英国贸易结算中的5.58%。

人民币现在已经成为新西兰结算货币中的第一大货币。

另外非洲的赞比亚全面使用人民币结算,全国流通。

其实人民币结算地位还很弱,只有28个国家地区实现了贸易结算,而剩下的国家都只是只签订了为期三年的货币互换协议,是为了对冲美元风险的。

人民币国际结算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很多人很乐观,但我一点都不客观。

目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货币可以挑战美元的地位。美元国际货币结算的地位是他的工业体系奠定的。

世界没有国家敢放弃美元,因为高端的工业产品只有在美国才有购买,其他国家是买不到的,由此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无可动摇。

也许很多人很看好欧元,会代替美元,我只能说这是做梦,美国的先进的飞机航母世界上有哪个国家有?

军事装备是世界最高端的工业产品,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高端军事装备的潜在需求国,美国只要牢牢的保持军工世界第一,世界上就无人能够撼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欧洲无论他怎么发展也无法在军工领域超越美国。世界上任何一种货币的结算份额再大,也只是暂时性的侵占美元的结算份额,但是这种份额是非常不稳定的,必要时美元翻身易如反掌。

人民币结算看似取的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些份额是非常不稳定的,就像2015的时候达到2.17%,但是现在又下降为2.04%,原因就出在工业体系上。

我国工业体系所生产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可代替性太强,人家不一定要从你这里购买,所以造成了人民币结算份额不稳定。

我国虽然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产品还是太低端,很容易被别国的同类产品冲击,所以导致了其他国家对持有人民币的信念不够坚定,阻碍了人民币结算率的发展。

而美国的高端工业产品在世界没有可代替性,而且是各个国家在发展途中都有潜在需求的产品。一旦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这些产品就会成为必须品,要是他们手里没有美元,到时候如何购买,你觉得他们会安心吗?

所以美元地在所有国家潜意识中都非常重要,这也是美元国际地位坚固的原因。

只要美国的高端工业产品具有不可代替性,世界结算无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多少会持有一部分美元,作为后备之需。

人民币要成为世界第一结算货币的地位,路还长着呢,只有工业体系成长到打破美国工业体系中的所有垄断,才能代替美元,成为国际第一结算货币。

(图片来自互联网)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序次上从我国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到投资,金融市场交易到资本市场开放,逐步推进。 目前主要进程如下:

一、货币互换。从2008年开始,我国先后与韩国、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阿根廷、日本、泰国、欧元区等3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扩大了人民币使用范围,是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有利于减少美元汇率波动风险,促进双方贸易健康发展。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从2009年广东开始,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方案正式启动,目前全国境內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均可与境外公司进行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上海等地自贸试验区试点后,跨境贸易结算不断增长,截止2018年底,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当年发生5.11万亿元,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投资等。

三、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从2010年开始,央行开始新疆试点到全国推开,开展了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ODI)和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这几年不断增长,2018年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量为2.66万亿元。

四、人民币金融市场业务。包括清算行安排。目前在香港地区、美国等设立了23家人民币清算行。同时设立了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目前有28家直接参与者、560家间接参与者,成员分布世界各地。2010年开始,允许国外金融机构参与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资本市场正式对外开放。同时中国财政部、汇丰银行等在伦敦等开始发行人民币债券,外汇交易中心直接可交易20多种币种。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又一大步。

五、跨境项目贷款与融资。允许境内银行对企业“走出去”项目提供融资,允许对跨境贸易进行人民币融资业务。

六、加入SDR。2015开始,正式加入IMF的SDR,加入特别提款权对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性突破,可以与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一起成为SDR蓝子货币。



截止2018年底,人民币全球支付市场占比为百分之二点零四,排名第五位。虽然这几年进步很大,但与中国的经济地位还是不相称,需要高度智慧,继续推进人民币投资融资交易、丰富人民币金融产品。最终成为世界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主要币种。

一孔之见,谢谢点赞关注评论。

编辑




2019年8月23日, 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在美利坚世界央行行长会议上强烈呼吁,建立全球央行联盟,创建类似比特币的储备货币,以此不断减少对美元的依赖,进而降低全球性金融风险。小编认为,建立全球性电子货币短时间很难实现,更为现实的是,作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中国,让人民币进行深度国际化,进而完备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体系,是一种更为现实的可替代方案。

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从现实性和理论上结合来看,构建多元的国际货币储备体系是一种较好选择。

第一,各储备货币间的竞争与制衡将对储备货币发行国形成市场纪律约束,减弱主要储备货币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

第二,新兴市场国家在某一储备货币汇率变动时,可配置和运用其他储备货币,有利于维持经济金融的稳定,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

第三,构建多元国际储备体系有助于减少美国霸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如近期美国利用美元霸权和银行结算系统(SWIFT)制裁伊朗,并威胁任何与伊朗存在经济交往的国家都将遭到制裁,直接损害其他国家正当利益。近来,德国、法国决定创造一个独立的金融支付系统,让其他货币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避免欧洲企业继续充当美国单方面对伊朗金融制裁的“牺牲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举措。

多元储备体系和支付系统将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但目前美元国际储备占到60%左右,外汇市场交易额稳居第一,美国金融市场深度、广度仍具有巨大的优势,注定储备货币多元化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应继续维持欧元地位,稳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逐渐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三足鼎立的新局面。IMF公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19年第1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各国或地区的外储中已经达到了2128.7亿美元规模,占参与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成员外汇储备资产的1.95%,目前排在第5位,成长的空间还十分巨大,人民币占比的逐步提升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前行。那么,我们究竟如何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呢?

一是推动人民币交易市场国际化,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功能。2018年上半年,我国相继推动原油期货和铁矿石期货的国际化。长期以来,我国是原油和铁矿石的最大进口国,原油和铁矿石交易市场能够直观反映中国市场的供需情况,并通过以人民币计价的期货价格传递给全球的参与者,这对于扩大人民币的交易和投资功能意义重大。

二是稳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落地,不断增加人民币储备需求。近几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联系稳步提升,未来还将取得更快的发展。仅2018年1-7月,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增幅为11.3%,远超对欧、美、日等主要市场的进出口增速,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已经占到我国外贸总值的27.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为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提供了空间,也将增加沿线国家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近期14个非洲国家正在考虑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并扩大人民币在非洲大陆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努力让人民币发挥“货币锚”的作用。2017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起伏不定,但相对于黄金价格来说较为稳定。并且最近几个月新兴经济体货币在对美元汇率异常波动情况下,对人民币汇率却比较稳定。这实际上告诉我们,人民币汇率开始呈现与黄金挂钩的新动向,并可以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发挥“货币锚”的作用,这不仅有利于相关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也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人民币   工业体系   美国   金融市场   外汇储备   份额   货币   进展   地位   美元   我国   国家   财经   贸易   全球   国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