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明明能打败金国,赵构为何非要议和?

这是把小说当历史了,事实上宋军真打不过金兵,整个南宋时期宋军的战斗力始终弱于金军。即使到了金军最后的时刻,己经被蒙古大军按在地上磨擦了,宋军依然不能与金军单打独斗。宋军基本上是属于防御性的军队,勉强自保。岳飞北伐基本上是与伪军作战,其与金军作战的规模都不算大,战果也没有小说写的那么夸张。宋军根本没有全力北伐的实力,南宋时期鼓吹北伐的除了部分道德家外,大部分是搞政治斗争的,在朝廷里争权夺利,在地方上拥兵自重,岳飞被杀的主要原因也是如此,历史上岳飞多次争权抗命,对皇权造成了威胁,岳飞被杀本质上就是皇帝与地方实力派争夺军队的控制权,当时的主要实力派如张俊韩世忠都被解决了军权,但他们并没有明显的抵触,所以相安无事,岳飞却抵触较大,所以皇帝就下手了,这与所谓的岳飞要迎二圣,皇帝害怕丢了皇位根本无关,第一岳飞从来没有这样说过,也没有这样的想法,第二迎回二圣也根本影响不了赵构的皇位,根据古代的宗法伦理,赵构的皇帝己经是得到一致认可的,君臣名份己定,不可能再还给前任皇帝。




那都是为了权力,

抗金英雄岳飞是能打败金国,能收复失地,口号是"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圣"这就和主和的那些奸臣产生了矛盾。

秦桧奸贼能让迎回二圣吗?如果迎回二圣,那他的相位能保吗?他会成为阶下囚的。

所以他向赵构进掺言,出面议和,割让土地求和平,这也正中赵构的心怀,因为如果迎回二圣,那皇位得还给二圣。江山根本没有他的份。

这就放纵了奸臣秦桧,豪无顾忌的杀害了岳飞等主战派,致使宋提前走囟灭亡。




岳飞能打败金国是基于岳飞1140年在河南取得的战绩,评书和民间传说把此次战事夸张为"北伐",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北伐,是我们主动出击,是全国动员,充分准备,甚至需要启用像"张浚"这样能协调全局的主战派来指挥,但历史上这次这战争是金国挑起来的。

背景是金兀术杀死了金国主和的挞懒,撕毁了头一年刚签订的和议,出兵收复"和议"中还给南宋的河南、陕西之地。

收复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因为南宋在河南几乎没有驻军,开封副留守刘锜带领部队去开封上任刚走到顺昌。

当时河南陕西的地方官大多数是刘豫伪齐的班底,金兀术收复也就是申明主权,更换少数的官员,并没有派多少军队驻守。

金兀术主力部队则是虚张声势的大举南侵,给南宋朝廷制造更大的压力,制造对自己更为有利的和谈条件。

由于南方不利于北方骑兵作战,金兀术围住顺昌城,希望围点打援,歼灭南宋的有生力量,逼南宋服软。

面对金兀术来势汹汹,刘锜被围顺昌,南宋朝廷当然是急令韩世忠、岳飞等出兵救援解围,连被免职的刘光世也重新启用,临时拼凑了五千多部队开往顺昌,结果士兵中途就跑光了。

岳飞不愿直接去顺昌解围,因为那样就会面临着和金兀术决战,因为北宋军队就是金兵以这种战术,一支支被打残的。但军令难违,岳飞采取了围魏救赵的策略,进军河南,名为北伐,其实就是想以此调动金军,解顺昌之围。

评书中说起岳飞北伐就说岳飞收复了多少城池,其实收复没有意义,因为没有多少金兵驻扎,也就是你没有歼灭多少金兵,城池也守不住。

又说岳飞打了多少打胜仗,但看看《宋史。高宗本纪》就知道,当时宋军四处出击,打了二三十场胜仗,收复了很多城池,但都是避实就虚的骚扰战,目的就是牵制金兵,防止金兵进一步南下,岳飞的几场所谓的"大捷",都是评书语言,历史上和其他二十多场胜仗没有多大区别,都是骚扰战。

试想一下,如果南宋军队真有那实力,就会集中兵力在顺昌和金兀术决战,歼灭金军,而残酷的现实是刘锜盼不来救兵,南宋各方面军不是顺昌解围后才赶到,就是一直不见踪影。

金兀术目的很明确,就是围点打援,单独攻下一个顺昌对他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而河南则尽量制造空虚的局面,以诱使岳飞孤军深入,《宋史。刘锜传》记载的金兀术就是充满了表演成分,金兀术听说顺昌久攻不下,恼羞成怒,亲自赶往顺昌,其真正目的就是引诱岳飞深人河南腹地。

当金兀术觉察到合围岳飞的时机到了,顺昌之围就解除了,临撤兵还要表演一下,狼狈不堪的撤退,希望刘锜追击,以伏击刘锜。

诱敌伏击也是金兵惯用的战术,来年的淮西之战,金兵先败后胜,歼灭了南宋几万精锐部队。

《宋史。岳飞传》也有引诱岳飞决战的记载,岳飞传充满神剧的成分,很吸引人;但回避了杨再兴之死。

杨再兴之死据《宋史高宗本纪》记载"甲寅,岳飞谴统制杨再兴、王兰等击金人于小商桥,皆战死",很可能是掩护大部队撤退的死战。

真实的历史,岳飞并没有重创金军,能全身而退已属不易。

《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撤回后,自庐山入朝觐见高宗,高宗问他,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

除了拜谢之外别无他言,什么意思,也就是并没有责备岳飞,试想如果岳飞真是像评书中写的那样,打了那么多大捷,不是拜谢的问题,而是要大大的奖赏,因为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有功不赏,将士也不干哪!

所以岳飞打败金军只是评书演义之言,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因为半年之后金兀术又南侵,挑起来淮西之战,并歼灭了几万宋军;而这次淮西之战各方面军互不配合,不听号令等等表现,也使赵构下了和谈,然后整军的决心。

如果宋军在淮西之战中,配合得力,合围金兀术,打痛金军,赵构未必想和谈,即使和谈也不会如此"屈辱"。





岳飞民族英雄一首“满江红”是他的真实写照!但他只是“臣子”不懂皇帝家庭内部矛盾!和赵构内心的小算盘、打败金国、迎回老皇帝、赵构只能边上休息!




客观地说,金国本来就比北宋版图大很多,起码大一半,而南宋却是北宋半壁江山,差不多南宋好比现在的越南,中国好比原来的金国那样面积。

岳飞是军事家,赵构是政治家,二人看问题不一样,虽然岳飞打了很多胜仗,但都是一些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获胜,集团军以上规模战争也没有打过,即使王师北上中原日也没有完全收回北宋沦陷的领土,整个南宋所有战争还在沦陷国土作战,根本没有打过金国国境。

而赵构不是不想打而是无法打,因为老虎斗不过大象,就像蚂蚁憾大树,最好将老虎驱赶离我远点而已,过安稳日子,战争打的是钱,国库长期空虚也不行,金国也需与南宋的贸易和进贡,所以边打边收平安费和保护费,也没有将南宋赶尽杀绝意思,而赵构也想当太平王,二者就是一个默契,反而是岳飞不明就里破坏这样的平衡,杀红眼后连十二道金牌召回都视而不见的欺君大罪,所以被杀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满江红的!结果是风波亭莫须有的!

一句话伴君如伴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宋史   满江红   顺昌   目的   胜仗   皇位   作战   评书   河南   南宋   北宋   朝廷   军队   部队   皇帝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