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还有三个哥哥,为什么是他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

“唐国公”是李虎赚来的家产,后来被传给了李昺,李昺又将他传给了李渊。可是李渊有三个哥哥,作为幼子他是如何“违规”获得爵位的?


同时,爵位继承要逐代递减,即李昺授封时应该降为“郡公”,李渊再被降为“县公”。李家怎么能打破规则,将“唐国公”一路继承下来的?

这段历史很少有人关注,我们要从李昺谈起。

01.李昺:重新夺回“唐国公”的牛人

后人把目光过度聚焦在李虎头上,却忽视了早逝的李昺,其实他很重要,因为李家“唐国公”的大帽子是失而复得,这个功劳就属于李昺。


李虎去世时(551年)尚在西魏时期,八柱国们还都是“郡公”。五年后宇文觉建立北周,八柱国加官进爵,他们全都被晋升为“国公”,李虎虽然已经去世,但也被追封为“唐国公”。

不过,按照“逐代降封”的原则,李昺并未授封“唐国公”,而是仅仅得了个“陇西郡公”。

李昺是个有志青年,他用了十三年时间,重新夺回了“唐国公”的封号。

李虎尚在世时李昺就得到宇文泰的赏识,受封汝阳县伯,出任抚军大将军、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不久又转任车骑大将军。

李虎去世后,他袭封陇西公,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


开府仪同三司简称“仪同”,意思是享有跟太尉、司徒、司空同样待遇的官员,是散官的一种,地位很高但没有实职。八柱国设立时,二十四大将军府下各设两名仪同,合计四十八位。

侍中在北周时期虽然还不是宰相,但已经是朝政决策的参与者,那时候李昺还不到20岁,可见他的才智相当突出。

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李昺出任御正大夫,并受封“唐国公”。御正大夫是五府之首的“天官府”的副职,天官府总揽政务及军国大事,类似于后来的尚书省。

也就是说,尚不到30岁的李昺已经是朝廷中枢机构的重要成员。


从袭爵陇西郡公到“夺回”唐国公,李昺用了十三年,此后他又用了四年时间重回“柱国大将军”的地位。这个速度要远超父亲李虎起家的速度,可见李昺绝非等闲之辈。

因此,李昺绝不是躺在父亲功劳簿上的“富二代”,人家在父亲的功业基础上,又凭本事自己赚来了“唐国公”。

看起来李家即将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然而李昺却不想干了,四年后他撒手人寰,享年不到四十岁,非常令人惋惜。

02.李渊为何越过三个哥哥继承爵位?


李昺去世时留下四个儿子,长子李澄,次子李湛,三子李洪,四子李渊,还有一个独生女后来嫁给了随州刺史王裕。

作为幼子,李渊能承继爵位,无非是两种情况,第一种,李渊是唯一的嫡子,第二种三个哥哥都死得早。

按照两唐书记载,李澄和李洪都早逝且无后,李湛有两个儿子,分别叫李博乂和李孝慈,李渊登基后他们都被封了王。

按这个记载推论,李湛应该是庶子,讨论李澄和李洪是不是嫡子已经没有意义了。


不过从其它史料记载看,李澄、李洪都有子嗣,李湛至少有三个儿子。李澄有子李士衍、李世证、李世训,李洪有子李盘陀。

此种情况下只有两种解释,一是李澄和李洪也是庶子,即李渊是唯一的嫡子,第二种解释是,李澄和李洪本来无子,李渊登基后给他们过继了儿子。

既然两唐书只介绍了李博乂和李孝慈,而不介绍李澄和李洪的儿子,我认为他们是过继子的可能性较大。

有一个证据能证明此事,那就是在唐朝开国系列战争中,没有看到这几位侄子的身影。


从年龄推算,李士衍、李博乂、李盘陀等人都应该成年了,李氏家族的男子全都赤膊上阵了,亲侄子怎么会袖手旁观?

史书交代过,李博乂和李孝慈是窝囊废,不堪重用,吃干饭的。那么李士衍、李世证、李世训、李盘陀呢?哪怕是吃干饭的也该提一提嘛。

所以我认为,这几个侄子应该是过继的,李澄和李洪去世时并无子嗣。

03.李渊为何没被降封为“郡公”?


讲一句不太严谨的话:李昺的早逝便宜了杨坚,杨坚的上位又便宜了李昺的儿子。

这话怎么解释呢?以李昺展现出来的才华,他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的话,北周的政坛能由杨坚呼风唤雨吗?说不定禅代北周的可能就是李昺,隋朝很可能就不会出现。

而现实的历史是杨坚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不过杨坚也没有亏待李昺,给了他的儿子特别的待遇,理由是,李昺是他的连襟,二人都娶了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一位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当世潮男,“集天地之精华”的完人,他不光将独孤家族带向了巅峰,在品行、学识、气度、能力等诸方面都无可挑剔。


遗憾的是完人独孤信的下场不好,他遭到权臣宇文护的猜忌,被逼自尽于家中,享年54岁。

独孤信还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他的三个女儿在三朝贵为皇后,比北宋的符彦卿还要领先半个身位(符彦卿三个女儿在后周、北宋两朝为皇后)。由此,后人给独孤信取了个亲切的称呼:“天下第一老丈人”。

巧得很,独孤信有七个女儿,号称“七仙女”,大仙女嫁给了北周第二任皇帝周明帝宇文毓,史称“明敬皇后”。七仙女就是大名鼎鼎的独孤伽罗,嫁给隋朝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史称“文献皇后”。


四仙女就是李昺的嫡妻,李渊的生母,史称“元贞皇后”。

“四仙女”和“七仙女”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但二人的关系非常亲密。李昺去世后,“七仙女”对姐姐和小外甥李渊多有照顾。

正是这份亲情让李渊因祸得福,他年仅6岁就继承了父亲的“唐国公”爵位,而没有被降封。

15岁那年,李渊又入宫充当千牛备身,给姨夫杨坚当起了保镖,从此步入他的仕宦生涯。


我发现很多人有一个论调,说李渊能当皇帝是“拼儿子”,全靠李世民打天下。其实这很扯淡,准确说,李渊能得天下,凭借的“唐国公”身份所带来的的政治资本,没有这个资本,十个李世民也白扯。

命是上天给的,路是自己的走的。李渊能成就大业,除了父祖、兄弟、母族给他创造的条件外,离不开他个人的努力,所以,请不要轻视这位大唐开国皇帝。




李渊之所以能够以非嫡长子之身,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其实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上面的几个哥哥,要么死得早,要么没资格继承爵位,所以顺位就轮到了李渊的头上。

想要解释明白这个事,得先简单说一下老李家的历史。

唐朝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身为唐朝开国皇帝的李渊,庙号只是高祖,而非太祖。一般来说,一个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大多都是太祖。比如宋朝的太祖是赵匡胤,明朝的太祖是朱元璋。但是唯独唐朝有点例外,唐朝不是没有太祖,只不过太祖不是李渊这个开国皇帝,而是李渊他爷爷李虎。

在唐朝的宗庙排序当中,唐太祖是李渊的爷爷李虎,然后李渊的父亲李昞是唐世祖,李渊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是唐太宗。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李虎才是李家真正的奠基人。李渊后来能够造反成功,很大程度上都是建立在爷爷和老爹的基础之上。甚至就连唐朝的国号,都是来自于他爷爷的封号。

李渊的爷爷李虎,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南北朝时期,中原长期分类,南北对峙。北边当时是由北魏政权统治,南边则是由南齐政权统治。李虎他们家祖上也是显赫过的,但是到李虎这一辈已经衰败得不剩多少东西了。所以李虎后来的成就,基本上都是靠自己拼出来的。

李虎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军入伍,最开始的时候,追随一个叫贺拔岳的人,南征北战。贺拔岳当时受北魏朝廷的委托,在关中地区征战,身边逐渐聚拢了一群很优秀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后来抱团产生的这个团体,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关陇贵族集团。李虎正是因为追随贺拔岳比较早,而且自身能力也很强,所以成了关陇集团最早的核心人物。

可惜贺拔岳这个人运气不太好,后来一不小心让人给暗杀了。贺拔岳虽然死了,但是他麾下的那些年轻人,还是选择继续抱团活着。于是大家就又推举出来一个人做领袖,这个人叫宇文泰。

在这帮人的支持下,宇文泰在北魏的势力越来越大。不过同时,当时北魏还有一个很厉害的人,叫高欢,势力也不小。一般来说,一个朝代出现一个这种级别的大权臣,基本上也就离关门歇业不远了。但是北魏是真的点背,一下子碰上了两个。碰上两个的结果,就是两大权臣过招之后,发现谁也奈何不了谁,所以最后就只能分家单过了。

于是,北魏分裂,变成了东魏和西魏。

西魏建立后,宇文泰和那些重量级的年轻人,是这个国家真正的支柱。当然,这里面宇文泰是最有分量的。西魏开国之后,自然要犒赏一下这些国之柱石,于是就封了个八个人柱国大将军的头衔。李虎在里面就占了一个位置。

东魏和西魏各自分家单过以后,谁都不服谁,于是双方就打了十几年的仗。但遗憾的是,这期间仗虽然没少打,但是谁都奈何不了谁。公元551年,李虎死了,此时还是西魏时代。李虎的爵位,一概由他的儿子李昞接替,也就是李渊他爹。

说起来,李虎的这个爵位,其实也不该落到李渊他爹头上。因为李虎一共八个儿子,李昞排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照理来说,老爹的爵位是怎么也轮不到他来继承的。但巧合的是,李昞的大哥当时并不在西魏这边,而是在东魏那边。李昞的二哥,则是之前和老爹一起打仗的时候战死了。

老大老二都不在,爵位自然就落到老三头上了。

李昞继承爵位之后,又过了几年,那个权臣宇文泰也死了。宇文泰死之前,西魏其他几个开国的大将军,都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所以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宇文家手里。所以后来,宇文家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自己做皇帝比较好。于是,西魏就变成了北周。

在西魏改名换姓变成北周的同一年,南边也同时改朝换代,变成了南陈。而东边的东魏,早在几年之前,就已经被高家人给篡了,变成了北齐。

历史进入到南北朝末期。

李渊他爹李昞继承老爹爵位的时候,年龄也不算大,所以也没法插手宇文家的改朝换代,只能老老实实的看着。但北周开国之后,宇文家觉得还是有必要封赏一下李家这些大家族,毕竟人家家族势力大,不招揽一下皇位也未必坐得稳。所以,宇文家最后就封李虎为唐国公。因为此时李虎已经死了,所以唐国公这个爵位,就等于是直接封到了李昞的头上。

历史上对李昞的记载比较少,李昞一生好像也没有过什么大的功绩。唯一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他娶了当时名门独孤家的女儿。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也娶了独孤家的女儿,所以就成了李昞的妹夫,

据史书记载,李昞至少有四个儿子:李澄、李湛、李洪、李渊。这几个儿子当中,照理来说,李渊是最小的一个,本该是最没机会继承老爹的爵位。但是阴差阳错之后,偏偏就只能由他来继承了。

李渊的大哥李澄,死得比较早,比他们爹死得还早,而且也没留下后人。所以他这一支就算是断了,自然就继承不了。

李渊的三哥李洪,同样死在了老爹前面,同样没留后,自然更不能继承爵位了。

至于老二李湛,史书上没记载他具体的去世时间,只是记载了他有两个儿子。但是从史书上的种种蛛丝马迹来看,李湛应该不是李昞的正妻独孤氏所生,也就是并非嫡子。按照古代传承制度,嫡子的继位权,是要排在庶子之前的。所以,老二也争不过李渊。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李渊虽然年纪最小,但是最后却继承了老爹的爵位。李渊继承唐国公的爵位后,没过几年,北周的大权又被杨坚把持,继而篡位建立了隋朝。虽然再次改朝换代,但是李渊反倒更占便宜了,因为新任皇帝是他小姨夫。

不得不说,李渊的运气,实在是好的有点过分了。




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十一月二十四,北周都城长安,柱国大将军、少保、安州总管、唐国公李昞的嫡妻独孤氏为他生下了第四个儿子。时年五十二岁的李昞老来得子,大喜过望,为这个儿子取名“渊”,寄希望其长大成人后能够心性深厚、心思缜密,继续壮大李氏一门的荣光。

李昞,是西魏重臣、柱国大将军、陇西郡公李虎的第三子。李虎因追随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数十年出生入死、屡立功勋,所以深得宇文泰信任,被授予西魏最高军事将领“柱国”之衔,与其他七人(包括宇文泰)合称“八柱国”。

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陇西郡公李虎去世。因长子李延伯、次子李真都在之前征战中于沙场阵亡,所以第三子李昞承袭了柱国大将军、陇西郡公的官职爵位。

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宇文泰侄子宇文护废黜西魏恭帝,扶立宇文泰嫡子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孝闵帝追念李虎当年追随太祖(即宇文泰,孝闵帝即位后追尊)的功劳,于是追赠他为唐国公。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唐国公李虎的嗣子、陇西郡公李昞从郡公晋封国公,得以世袭唐国公爵位。

李昞在承袭唐国公爵位前后,迎娶了同为柱国大将军的卫国公独孤信第四女为嫡妻。而独孤信长女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则嫁给了柱国大将军、随国公杨忠的嫡子杨坚。因此,李昞和北周皇室、及权势相当的随国公家族都有着亲密关系,这层关系对于他在仕途上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助力,是非常重要的依仗。

李昞有四个儿子:李澄、李湛、李洪、李渊,除了李渊可以明确为唐国公嫡妻独孤氏所出外,其余三人都没有注明生母是谁,或者在有的史料中被一概记载为独孤氏所生。

不过李澄、李湛、李洪如果都是独孤氏所生,那么就不会出现最后唐国公的爵位被最小的李渊所承袭的情况出现。如果三个哥哥和李渊都是嫡子,那么在李昞去世后,一定是按照年级大小,来决定唐国公爵位的归属。

李渊的大哥李澄、三哥李洪都英年早逝,很早前就不在了,也许都没有成年,史书上也记载着他们没有后嗣。但是二哥李湛并没有早夭,平安长大,还生下了两个儿子李博乂、李奉慈。如果李湛是独孤氏所生,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李昞去世后,唐国公的爵位一定是由次子李湛继承,而不是四子李渊来承袭。

但是,北周建德元年(572年),五十八岁的李昞去世,遗留下的唐国公爵位却是由时年八岁(实际还不满六岁)的幼子李渊继承,次子李湛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李博乂、李奉慈并没有获得继承权。

所以,这里就可以得出结论:要么,李湛是李昞的妾氏所生,身为庶子,当然没有继承权。要么,李昞在迎娶独孤氏之前,另有正妻,生下了李湛(或许还有李澄、李洪),但是,这位正妻很早就去世了,而且家世也不如独孤氏那样显赫,为了与北周皇室及随国公家族保持密切联系,所以李昞将后娶的独孤氏所生幼子李渊立为嫡子,承袭了唐国公爵位,以其母家的势力,来保证李氏家族的显赫地位不被削弱和替代。

还有,李澄、李洪的早逝是明文记载在史书的,在李昞去世前,他们就已经不在人世了,没有和李渊竞争继承权的条件。而李湛的离世时间也没有确切记载,只是留下了他有两个儿子的史料。

也许,李湛也是独孤氏的儿子,但是在生下两个儿子后,年纪轻轻的也离开了人世,走在父亲李昞之前。于是,李昞去世时,只剩下一个八岁的幼子李渊可以承袭爵位,这就是李渊得以继承唐国公爵位的原因所在。

以上所猜测的诸项理由,在史书中都没有确切答案,最终还是李渊越过三个哥哥,承袭了唐国公爵位。李湛作为兄长,为何没有承袭唐国公,目前没有明确的资料显示是什么理由。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两个儿子身上,探寻到一丝丝讯息。

大业十三年(617年),时任晋阳留守的唐国公李渊在隋末大乱的局势下,起兵南下,准备夺取天下,追随他起兵的李氏宗族数不胜数,堂兄弟、堂侄如李神通、李孝恭、李道宗、李瑷、李道玄、李孝基等,都纷纷起兵响应,在李渊建立大唐、平定天下前后,屡建功勋、战功卓著,不愧同为柱国大将军李虎的后裔。

这些李氏宗王都是李虎的后代,李渊叔父们的儿子、孙子,和李渊本人血缘并非最近。李渊二哥李湛的两个儿子李博乂、李奉慈,才是李渊嫡亲的侄子。但是,这两个亲侄子,在李渊起兵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全程隐身,没有立下半分功劳,坐享其成。

凭借宗亲身份,在大唐建立后,李博乂受封陇西王、李奉慈受封渤海王。但是史料记载他们兄弟“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於声乐以自娱”,数十年骄奢淫欲、荒纵不法,品性低劣、为人鄙视。唐高宗在位时,还特别下旨申饬他们:

“吾仇人有善且用之,况亲戚乎?王等昵小人,专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学,何以为善哉?”,几乎就差直接说他们烂泥糊不上墙。

所以,从这二人的为人来看,他们的父亲李湛,很大概率也是一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不能承担延续唐国公世序的重任,所以其父李昞才下定决心,将继承权交予幼子李渊,指望他能够不复所望,维系李氏家门,发展壮大唐国公这一尊贵崇高的贵族门阀顶级世家地位。

最后,也是最简单的一种猜测:李昞的四个儿子,都是独孤氏亲生,但是在李昞生前,长子李澄、三子李洪早早夭亡,次子李湛在留下两个儿子后,也走在了李昞前头。所以,在建德元年(572年)李昞去世时,只剩下李渊这唯一的儿子。李昞便按照长幼有序的原则,不考虑李博乂、李奉慈两个孙子,直接让四子李渊承袭唐国公爵位,以符合礼法宗族传承的制度,这也是遵循了最符合礼仪的家族传承制度。

四十五年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第二代唐国公李渊在五十二岁的年纪举兵,并迅速自晋阳南下,攻克关中,随之登基称帝,建立新兴的帝国。

即位后,李渊追尊祖父李虎为太祖景皇帝,父亲李昞为世祖元皇帝,其余李氏宗族也一一晋封。这就是后世光耀千秋的大唐帝国的开端,李渊即唐高祖。




李渊从小就含着金汤勺出生,是陕西李氏后裔,祖宗是汉朝时著名的飞将军李广。

李渊这厮是隋末不折不扣的官n代,父亲李昞被封唐国公,母亲是鲜卑族独孤信之女,也是当时鼎鼎有名的望族。

说到这独孤信,也挺厉害,最狠的就是太会生女儿了,总共生了七个女儿,其中四个女儿分别当了四个朝代的皇后,这在历史上也是没谁了。独孤信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四女是李渊的妈,后来被追封元贞皇后;五女儿嫁给了宇文述,这宇文述不是很出名,他有个儿子叫宇文化及,后来杀了杨广当了几个月皇帝;七女独孤伽罗是隋文帝杨坚的皇后,谥号文献皇后,也就是说李渊和隋炀帝杨广其实是表兄弟,说起来这独孤伽罗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奇人。

她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唯一坚守一夫一妻制的帝后,她和杨坚结婚时才十四岁,结婚后没多久她就遭逢巨变,从天之贵女沦为父母双亡,家族零落的罪女。十七岁的杨坚倒是很有担当,用他十七岁的小肩膀告诉独孤伽罗:“誓无异生之子”。杨坚不仅说到了还做到了,杨坚宠爱孤独伽罗到什么程度呢?

据史料记载杨坚当皇帝时,独孤伽罗已经38岁了,两人依旧同起同居,形影不离。不仅后宫大小事情都随她性子,六宫形同虚设没有一位后妃,还让她亲自参与制定后宫妃嫔制度,并实践了他当初的诺言,无异生之子。

他一生有五个女儿,五个儿子,全都独孤伽罗一人所生。关于这对小夫妻的感情生活,史书上记录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小片段,说这杨坚每天上朝独孤皇后就在殿外听着,杨坚上完朝就领着妻子一起回家,当时人将帝后共称二圣。还有一件事是说,有次杨坚和独孤皇后带着小孙子在宣武门玩狮子,杨坚突然腰疼病犯了,顺手就抱着妻子,这一抱就抱了很久,懂纪守礼的小孙子回避了两三次,杨坚腰疼病好了之后才想到这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才依依不舍放开了妻子。

只是人嘛,难免有疲倦的一天,独孤皇后老了后,有次杨坚玩心大起,也想顺便试探一下妻子的底线,宠幸了宫女尉迟氏,独孤皇后这个被杨坚宠爱了一生的女人,当然忍不了,一怒之下当即就把尉迟氏傻杀了。杨坚傻眼了,没想到妻子性子如此刚烈,觉得自己这皇帝当得太窝囊,连宠幸一个女人都不行,他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也甚是可爱,竟然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了。

是的,你没看错,是离家出走了!好在两人感情深厚,又有大臣从中和稀泥,两人很快就和好如初了。

只是独孤伽罗,这个被丈夫宠爱了一生的女子终究被爱情伤透了。杨坚这次对爱情的不忠,给独孤伽罗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这事儿发生后没几年,独孤伽罗就病逝了。

独孤皇后病逝后,杨坚不顾年迈的身体,冒着严寒亲自送妻子去几百里外的陵寝安葬。独孤皇后病逝后一年,杨坚也一病不起,死前对儿子和大臣说:“丧事随便你们怎么办,只是我和伽罗相守了四十五年,是在忘不了她,死了以后你们把我和她葬在一起。”

独孤伽罗的故事我们有些扯远了,总之这李渊是不折不扣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官二代加富二代,但是好像父母命有点不好,年纪轻轻就死了爹。他爹死时他才六岁,因为没爹了,才七岁的李渊不得不继承他爹的爵位,受封唐国公。

我们前面说了,李渊他妈和独孤伽罗是亲姐妹,隋文帝又把独孤皇后宠上了天,爱屋及乌,作为独孤伽罗的侄子,李渊的待遇当然不会差哪儿去。

因为隋文帝的宠爱,李渊十五岁时就在杨坚身边当千牛备身,千牛备身是说白了就是皇帝高级的贴身侍卫,专门护卫皇帝安全并执掌千牛刀的人。

因为后台够硬,李渊的官场之路,走得一路顺风。隋文帝在位时李渊就分别担任了谯、陇、岐这三个地方市长,杨广即位后,又调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这两个地方的市长。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卫尉少卿,看起来是地方官升中央官,但其实殿内少监,卫尉少卿,是管皇帝衣食住行的内官,要是想谋杀皇帝这官还有点方便,除此之外并没什么实权,所以李渊这次升职其实是明升实贬。

这次升职我们不得不提到李渊老婆窦氏,窦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侄女,从小就被周武帝养在宫中,熟谙政治,喜读史书。话说当年窦氏选夫的时候,她爹看她长得国色天香,又在宫里养大,又识文断字,见识不凡,就想哄抬物价。于是就在她们家屏风上面画了两只孔雀,说这谁要能射中这两只孔雀的眼睛我就将女儿嫁给他。话说这天李渊来了,抬臂挽弓,一支箭穿出去,眨眼又一支箭射出去,两支箭不偏不倚刚好射中了孔雀的眼睛,窦毅一开这人长得龙睛凤颈的,将来定是不凡之人,于是开开心心的把女儿嫁给了李渊。

话说这李渊和窦氏结婚后也是夫唱妇随,夫妻感情不错,恰好这年李渊得了几匹宝马,没有献给杨广。窦氏一看这坏了,要搞事了呀,窦氏这从小在宫中长大的人,蕙质兰心,知道宫里的眼线无处不在,于是就劝说李渊:“宫里眼线无处不在,你得到了宝马得赶快献给皇上,不然容易引发皇上猜忌,引来祸患”。李渊觉得我就这儿的土皇帝,这儿又天高皇帝远的,就几匹宝马多大点事儿啊,也就没在意。

别以为人家杨广就知道淫乱后宫奸污嫂子,到处出游调戏良家妇女,当皇帝的没点本事能把他哥拉下诸位当上太子?这屁大点儿事儿还真捅到杨广那里了,杨广一点不念这李渊这表哥的情,借机发难,对李渊明升是降,就把李渊调宫里管杨广的吃喝拉撒了!

李渊这时候才追悔莫及,托人送礼打点关系,宝马献了一匹又一匹,隋炀帝这才渐渐减轻了对他的猜忌。

后来隋炀帝出征高句丽时,李渊受命督运粮草,同年又赶上杨玄感起义,李渊奉命镇守甘肃,在这期间李渊广交天下豪杰,又再次引起隋炀帝猜忌。杨广就诏命李渊去觐见,李渊因病没去。

那时候流行近亲结婚,估计也因为隋炀帝和李渊都有鲜卑族血统,觉得伦理纲常这都不是事儿。反正当时情况就是表哥李渊的侄女嫁给了表弟皇帝当妃子,李渊因病没去,隋炀帝老大不高兴了,就问李渊侄女王氏:“你舅舅怎么还不来?”

王氏说:“舅舅病了,因此没来。”

隋炀帝一听更不开心了,随口说:“什么病,这么严重,是病得要死了吗?”杨广这是想要他死啊!李渊听到这话后天天喝酒抽烟受贿腐败,把自己爱才贤明的名声败光了,这才打消了杨广的疑虑。后来又替杨广摆平了几次叛乱,杨广这才渐渐恢复了对他的信任。

公元617年,五十一岁的李渊担任晋阳太守。李渊这辈子运气不错,除了爹早死外没啥大挫折,做官也因为有后台,一路过关斩将,五十一岁当上了一方诸侯,到了这关键时候,四方豪杰并起,到处都是起义军,生个好儿子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李渊生了个坑爹的好儿子,这一坑就直接把李渊送上了皇位。

话说这李渊当上晋阳太守后,想要镇压全国源源不断的叛乱那是有心无力,但是安稳坐一方诸侯荣华终身那时一点问题都没有,再加上李渊又和杨广是表兄弟,他爹早死杨坚对他也着实不薄,他着实没啥理由造反。

最重要的是,李渊一出生就是官二代加富二代,从不缺衣少食,现在也荣华富贵就是在眼前,你让他舍弃优渥的生活,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它能同意吗?明显不会同意嘛,再加上李渊秉性固执,一生戎马,对国家一向恪尽职守,对皇权也及其敬畏,就算想造反也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主,这样的人必须得用釜底抽薪的办法。

反倒李世民,是颗造反的好苗子。李世民从小就随他爹到处出征,性子野,胆子也大,看现今天下大乱正是起兵造反的好时候。这坑爹的娃,当即找到了因和瓦岗寨李密联姻被李渊关进大牢的晋阳令刘文静。

这刘文静也是一个不甘平庸之辈,一听李世民打算造反当即就给他分析了这天下局势,说:“如今天下纷争,群侯并起,各地起义军数以万计,李密攻破洛阳,但皇帝却远在淮南,想要打回来困难至极。如果令尊能顺应天意,揭竿而起,则大事不难。况且,如今避难百姓都到晋阳来,召集起来可得十万之众,况且令尊领兵十万,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据了,只要令尊一声令下,天下有谁不服,到时候趁虚而入,不到半年,就可成就霸业。”

两人一拍即合,聊得很是愉快,可难就难在李渊不愿意造反啊!刘文静脑袋通透,眼珠子一转说,我知道有个人可助你成就大事。

然后刘文静就向李世民介绍了他的狐朋酒友——裴寂。裴寂是晋阳宫监。裴寂与李渊同朝为官,不仅政见相和,私交也极好,经常一起通宵下棋喝酒、侃大山、讲点小黄段子。

这裴寂贫农家庭出生,从小过惯了苦日子,也想升官发财,但是让他造反,却得下点功夫。于是李世民就让手底下一个县官,赌博时故意输钱给裴寂,这裴寂收钱收开心了,自己也想干点事,不想在这晋阳宫监的位置到老,于是就答应了李世民,同意造反。

这天,他如往常约李渊到宫里喝酒。老友相约,李渊开心的吹着口哨酒进宫了。进宫后裴寂不仅好酒好肉好菜的招待李渊,还叫上宫女助兴,又宫女唱歌跳舞,还有宫女不断向李渊敬酒,美酒美肉美人鱼,李渊喝了一杯又一杯。

酒过三巡,裴寂看差不多了,又拍了手,两个绝色美人从宫闱后面走来。这美人从宫闱后面走出来后就像没生骨头一样,直往李渊身上扑。醉眼朦胧中,李渊见两个绝色佳人主动献身,这哪还控制得住洪荒之力,当即翻身上马,娱乐逍遥去了。

这丛宫闱后面走出来的二位美人不是别人,正是杨广巡游到晋阳时,当时晋阳地方官献给杨广美人中的两位。杨广当时宠幸美人后,给两位美人赐了封号,可还没等到将美人宠幸一遍,杨广就走了。裴寂长期呆在宫中,深知深宫寂寞,张、尹二妃又无子嗣,于是拉拢张、尹二妃爬上李渊的床。虽说这两位和杨广只是露水情缘,可两位美人也是杨广正正经经封了名号的妃子啊!裴寂将她们送上李渊的床,这不是要李渊的命吗?

张、尹二妃不愧是历史的搅屎棍,不仅在李渊反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后来玄武门之变也留下了身影,此外和李渊儿子皇太子李建成私通!

言归正传,面对两位美人,李渊这五十多岁的身子骨哪受得了啊!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这一醒吓一跳,身边睡着两个赤身裸体的绝世美女,别说,这两美女看着还挺眼熟。

李渊甩了甩还在发昏的头,又搓了搓昏花的老睛,开始仔细观摩起美女全身来,对着那脸观摩了许久,李渊这才想起来这不是杨广巡游时地方官献上的张、尹二妃吗?怎么搞到我床上了,这不是要我命吗?

当即吓得跳起来,抱着衣服就去找裴寂。裴寂和李世民这时正悠哉悠哉的吃着大饼,吹着小曲等他呢,李渊见到裴寂后,顾不得衣服刚穿了一半,冲上去拉着裴寂地衣厉声质问:“裴寂,你害死我了!我当你是好兄弟,你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裴寂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拍了拍被李渊扯皱的衣领,顺便将大饼咽下肚,这才不慌不忙地说:“是在不是我要坑你啊!是你儿子要坑爹,找到我这儿来了,我只是顺手帮你一把。你我多年好友,我还能害你吗?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起兵造反的好时候,你不要再犹豫了!况且,如今你睡了张、尹二妃,你别无选择,要么起兵造反,要么死路一条。”

李渊气得把衣袖一甩:“裴寂啊!裴寂啊!你这不是逼我造反吗?”

李世民趁机将全盘计划禀告了李渊,李渊气得抓住他衣领说要拉他去见官。

裴寂这时候进言:“别再犹豫了,二世子召集了十万兵吗,早已谋划好一切,就等你一声令下了!”

李渊无奈,只得同意。

这年三月太原副守王威和高君雅看到李渊到处招兵买马,觉得李渊这厮肯定是要反了。于是私下密谋想要除掉他,好向隋炀帝邀功请赏。可两人似乎运气不到好,密谋得事儿被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了,这人也是李渊铁杆粉丝,转身酒告诉李渊了。李渊、李世民早就暗中谋划多时,怎么可能被两人搞倒,于是指使开阳府司马刘政暗中搞王威、高君雅二人。刘政随便给他们安了一个勾结匈奴的罪名告到了杨广那里,这两人也是霉得发慌,刚被告了没几天,就有几万突厥兵进攻晋阳,就这样李渊父子毫不费劲酒把高、王二人搞死了。

同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发反隋檄文,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为名发兵进攻关中,同年十一月平定关,拥代王杨侑为帝。

第二年三月,杨广在江都被杀,杨侑禅位李渊,自此李氏父子完全掌控关中局势,并于三年后统一天下。

李世民这坑爹的娃,设计逼爹搞了一夜情给亲爹下了个一夜情的套,这关键的一夜情不想却催生了中国历史上最繁华强大的李唐王朝。




唐高祖李渊在起兵建立大唐之前,本身就是贵族出身,可追溯到西凉王室,虽然这个可能有往脸上贴金的成分,但是从李渊祖父李虎开始,确实已经跻身贵族之列,李虎跟随宇文泰建功立业,成为西魏八柱国之一,成为关陇贵族的代表人物,而其勋爵也代代往下传。

李虎生前被封为陇西郡公,被赐了大野姓,北周建立之后,李虎又被追封为唐国公,自此之后,唐国公这个爵位世袭,其子李昞袭唐国公,李昞死后,其子李渊又袭唐国公。但真正说起来,李昞和李渊都不是长子。

李昞是李虎的第三子,而李渊是李昞的第四子,但是他们都袭爵了,而在古代,我们知道,大部分时候实行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那么,李昞和李渊又是如何袭爵的呢?

李虎有八个儿子,长子为李延伯,死的比较早,次子李真是战死的,两人都没有子嗣留下来。所以李昞这个第三子就在李虎死后袭爵,至于李昞是不是嫡长子,我们不得而知,但能肯定的是,他是嫡子,所以能继承唐国公这个爵位。

李昞有四子一女,即李澄、李湛、李洪、李渊和同安公主。《旧唐书》记载:“高祖长兄曰澄,次曰湛,次曰洪,并早卒。”也就是说李渊的这三个哥哥死的都很早,但是这算不算是李渊能袭爵的原因呢?

恐怕并不是,李昞死于572年,而李渊也是在这一年袭爵的,即便他的三个哥哥都死的很早,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二哥李湛在这一年是还活着的,而且他还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李博义和李奉慈。《旧唐书》记载,李博义死于咸亨二年,即671年,而李奉慈死在显庆年间,比哥哥死得早。

根据这个年龄来推测的话,李昞死的时候,李湛是一定还活着的。但是袭爵的却是李渊,那么存不存在李渊争夺继承权的可能呢?毕竟后来他的儿子李世民就和哥哥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而且还成功了。

不过这种可能性在李渊身上同样是不存在的,因为李渊生于566年,他袭爵的时候只有7岁,如此小的年纪,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哥哥争夺继承权的。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种可能了,那就是李渊是嫡子,而李湛是庶子,甚至李渊的三个哥哥都可能是庶子。

只有这样,七岁的李渊才可能在李昞去世后袭爵。李渊的母亲就是独孤信的第四女独孤氏,同时也是杨坚之妻独孤伽罗的姐姐。独孤氏嫁给李昞之后至少生了两个孩子,即李渊和同安公主。至于李昞的另外三个儿子,很可能都是李昞的妾室所生。

李渊七岁袭爵却能够在后来起兵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李渊的母亲,因为她和独孤伽罗的关系,所以杨坚和独孤伽罗对这个外甥比较照顾,李渊成年后,就在杨坚身边做了千牛备身,然后一步步开始建功立业。后来其表弟杨广继位,杨广对他的信任虽不是特别深,但到底还是有些信任的,所以李渊才能够在隋末在太原有了自己的力量。

以至于这个力量最终成为李渊起兵的重要依仗,而在李唐王室夺取天下的过程中,除了李渊的三个儿子尤其是秦王李世民的南征北战外,还有不少李唐宗室参与了这些战争,比如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淮安王李神通、庐江王李瑗等等,都在平定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战功。

这其中又以李孝恭和李道宗为最贤,《新唐书》记载:“国初宗室,唯道宗、孝恭为最贤。”而这些李唐宗室其实说起来绝大多数都是李渊叔叔们的后代,有他们的儿子,也有他们的孙子。而李渊亲兄弟和亲侄子们则因为子嗣太过单薄,并未参与什么大战。

李渊的大哥李澄和三哥李洪死的很早,很可能在李昞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也没有留下子嗣,而二哥李湛虽然留下了两个儿子,但他自己死的时候也很年轻,至少,李渊起兵的时候,他已经不在了。

至于李湛留下来的两个儿子李博义和李奉慈则托付给李渊抚养,并没有参与平定天下的战争,但是胜利的果实却是跟着享了,李博义和李奉慈在唐初的表现就是单纯的纨绔子弟。

不过《旧唐书》和《新唐书》对于他们为官的时间并不统一。大唐建立之后,他们都被封了王,但是对于李博义“累擢礼部尚书,特进”的时间,《旧唐书》说是李渊时期,而《新唐书》说是李治时期。

此处《新唐书》的记载比较可信,而且李博义和李奉慈的表现都被李治所看不起。李治曾说:

“我怨仇有善,犹擢以不次,况于亲戚而不委任?闻汝等唯昵近小人,好为不轨,先王坟典,不闻习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爵位   陇西   西魏   哥哥   北周   太祖   史书   大将军   长子   皇后   宇文   皇帝   儿子   女儿   两个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