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妃点戏,揭露了《红楼梦》中的哪些秘密?元妃点戏暗示了什么?

元妃省亲点了四出戏,分别是《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庚辰本中,脂研先生逐一点评四出戏的寓意,并特别交代“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这则批注十分奇怪,四出戏应当隐伏《红楼梦》四事,脂砚斋为何说是“牡丹亭”这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呢?何况,这四出戏中,只有一折《离魂》才是《牡丹亭》的大过节、大关键。难道说,《红楼梦》写的就是“牡丹亭”,林黛玉之死才是通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

这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秘密,元妃到底在暗示什么呢?

豪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元妃省亲,所点的第一出戏是《一捧雪》中的一折《豪宴》。脂砚斋在这出戏的后面留下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以《红楼梦》故事发展的顺序,贾家之败应当是全书的归结,这出戏应当最后点,安排在第四出才合适,但元春却最先点出这出戏,贾家大戏尚未开锣就要收场,这是为什么呢?

《一捧雪》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李玉根据话本《一捧雪传奇》,写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倚仗其父严嵩之势,把持朝政,卖官鬻爵,为夺取一只玉杯,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的传奇故事。李玉,字玄玉,这个名字,便能让读者产生联想:寄居在贾家栊翠庵的妙玉,来自玄墓蟠香寺

元妃点的这出戏,其实并不是告诫贾家不要奢靡,也不是说贾家因“豪宴”而败家。《豪宴》其实是要借用一个道具,也就是《一捧雪》中的“一捧雪”。“一捧雪”是一件珍贵的古董玉杯,《明史》和《张汉儒疏稿》都有记载,嘉靖年间失传。据称,这只玉杯已经重现天日,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一捧雪杯身琢为梅花形,五瓣,似腊梅盛开。杯底中心部分琢一花蕊,杯身外部攀缠一梅枝,枝身琢有十七朵大小不等的梅花。如此,也符合栊翠庵的“梅花雪”,妙玉展示各种茶具,正是《一捧雪》第五折《豪宴》中的场景。其实,“豪宴”的真正寓意就是“梅花雪”

梅花,在《红楼梦》中有着特殊的寓意,第四出戏《离魂》中就隐藏和“不在梅边在柳边”。梅边,指的是梅花山的边上,这里是朱元璋的陵墓,梅花山是孝陵的案山,孙权的陵墓,寓意东吴大帝给大明太祖(曾经做过吴王)看门守陵。玄墓蟠香寺,即“元墓蟠香寺”,大明真正的祖陵

蟠,是虎踞龙蟠之“蟠”;香,即书中的“天香”、“冷香丸”等所有香,是朱元璋出世前夜,他母亲陈氏太后梦中吃了黄冠神仙的冷香丸——这其中,实际上已经暗藏了元妃所点的第三出戏《仙缘》。梅花香,是以梅花山暗点明祖陵,而又借用“一捧雪”的梅花飞雪,隐伏了贾家的身世来历。

《豪宴》有一出戏中戏,严世蕃家演了《中山狼》。“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以《红楼梦》灯谜解读,中山狼,其实是“钟山郎”。金陵就在钟山下,孝陵却在钟山上

元妃所点的《豪宴》不过是借用了“一捧雪”,交代贾家出自“天香”之家,与朱元璋“同宗一族”,都是“天香”世家。所以,这出戏第一点出。“伏贾家之败”,点到的是《红楼梦》主题:大明之亡,是朱元璋恢复周制“封建诸子”,为南明藩镇之乱,彻底葬送“朱楼”埋下了祸根。

《豪宴》中,严世蕃的“蕃”,谐音藩镇之“藩”。

乞巧:《长生殿》伏元妃之死

元妃省亲,是“夤夜”的活动,既隐伏了“虎兔相逢大梦归”,又是朱元璋夤夜出生的暗示。贾元春的册页画,画的是弓弦挂在香缘(橼),元春其实暗伏着“玄墓蟠香寺”,有大名元祖的寓意。元妃之死,标志着大明终结。

乞巧,是《长生殿》的一折戏,大致情节是唐玄宗、杨玉环乞巧节时,梦中重逢于长生殿。这个场景,其实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这句话:“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元妃省亲,其实是“梦里相寻告”,故而是夤缘前来,夤夜归去。贾巧姐生于乞巧节,其中也有这样的寓意。

但是,《红楼梦》中真正要暗藏的秘密,并非《乞巧》的情节,而是借《乞巧》以隐伏贾家的结局。这个结局既隐藏在元春的故事中,又写在了薛宝钗、林黛玉的情节里。第二十七回写的是宝钗扑蝶、黛玉葬花,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薛宝钗是被缢杀于马嵬坡的杨贵妃,林黛玉也是“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杨玉环。“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李白的《清平乐》是写给杨贵妃的,杨贵妃就是赵飞燕转世。

钗黛合一,她们的故事中,就隐藏了被缢杀的结局。因为大明藩王林立,到了南明时期,各家藩王假借复明,纷纷称帝相互残杀。江南甄家四次接驾,讲的是南明被承认的四代皇帝,也就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以林黛玉为象征的荣国府,写的是“兴隆街大爷”的后代在南明时期称帝

兴隆街的大爷,暗喻的是朱元璋大哥朱兴隆,也就是靖江王一世祖。靖江王城坐落于桂林漓江,漓江发源于灵渠,林黛玉便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三生石,指的是靖江王三世祖才正式之藩。三世祖族名朱守谦,小名铁柱,靖江王城建在北宋铁牛寺原址上,荣国府的家庙就是“铁槛寺”

林黛玉在荣禧堂见到了实际之藩的第十二代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荣穆王”,荣穆王之子朱亨嘉因篡夺大明皇统,被隆武帝朱聿键缢杀。其孤子(姑子)朱若极被一个太监藏在雪洞之中逃过一劫,随之,来到全州湘山寺出家。这个“姑子”,就是清初四僧之一、大画家石涛,也是“曹雪芹”中的一员。湘山寺在湘江之滨,湘江也发源于灵渠,林黛玉号潇湘妃子,依然在“西方灵河岸上”

靖江王亡于顺治七年(1650年),灭掉靖江王的是孔有德。这一年是农历庚寅年,孔有德属虎,是《红楼梦》中第二段“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历史。第一次“虎兔相逢大梦归”,隐藏的是属虎的顺治入关,大清取代了大明

雪洞,也是“一捧雪”,暗喻靖江王被缢杀,对应了贾元春的册页画。而贾元春的结局,却是千真万确地被弓弦缢杀——康熙元年(1662年)四月二十五日,吴三桂以弓弦缢杀了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这一年是农历壬寅年,“虎兔相逢大梦归”是大明彻底消亡的终极寓意

元妃省亲时所带的丫鬟抱琴就是后来的宝琴,宝琴所讲真真国的故事,就是隐喻的康熙元年。这一年,康熙八岁。

《乞巧》不仅隐伏的是元妃之死,同样隐伏了薛宝钗、林黛玉,以及香菱的结局,更是照应第一出戏,暗藏了贾家之败,大明消亡。如果说,《红楼梦》写的是江宁曹家,这家人又有谁被缢杀了呢?

仙缘:《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甄宝玉送玉”,早就在第一回书中写毕,一僧一道,以及江南甄家几次送玉,就是《仙缘》中的一小段故事,或者说是神话。这则神话,就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朱元璋因“仙缘”降世。仙缘中的“香缘”,荣耀了宁荣二府。

《仙缘》中,隐伏了《红楼梦》作者的真实身份,其中主要说的是来自宁国府的八大山人。

汤显祖《临川四梦》之《邯郸梦》,戏文写的是吕洞宾受何仙姑之托,到凡界寻访一位蓬莱扫花使者,看中了书生卢生。为去除卢生的俗念,吕洞宾送个他一个仙枕,让他做了一个黄粱梦。梦中,卢生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娶妻生子,位极人臣。梦醒之后才知,所娶妻、子都是驴,他自己原来也是驴。因而,这出戏的第一折“标引”就有这样四句道白:“何仙姑独遊花下。呂洞宾三过岳阳。俏崔氏坐成花烛。蠢卢生梦醒黄粱。”

卢生梦黄粱,太祖母陈氏梦黄冠,《仙缘》也就隐藏了“太祖太爷”家的仙缘、香缘。吕洞宾寻访的是扫花使者,《红楼梦》中的扫花使者是通灵宝玉,贾宝玉是它的侍者。通灵宝玉才是顽石,也是蠢物,卢生即是驴生

八大山人《自题画石》中这样写道:“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蒴源应太古,坠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消酒做顽仙。”通灵宝玉这块顽石,“无材去补天”,是八大山人的自喻。

《红楼梦》开篇,以女娲炼石补天神话,锁定了这部书是“家史王说”,明朝两个王子述说家史。女娲补天神话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如何演绎,都是补的颛顼周天。《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朱元璋家是颛顼帝的后裔,得周武王分封,因而,朱元璋在洪武三年(1370年)恢复周制,“封建诸子”,藩镇制为大明灭亡种下了“孽根祸胎”。

八大山人是宁王朱权之后,族名朱统托,又名朱耷。耷,就是“驴”的俗写。朱耷号个山驴汉、驴屋,在《个山小像》题跋中,八大山人自嘲:“没毛驴,生于兔”。兔,指的是明朝,“虎兔相逢大梦归”,虎到大明,红楼大梦归。

八大山人、石涛都是“曹雪芹”,他们家因为“仙缘”而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朱元璋之“璋”,就是玉,“钦差金陵生体仁院总裁”,出自大明两个皇帝的谥号,宁王、靖江王家得封藩王,意味着朱元璋把“玉”送给了他们。

离魂:伏代玉之死

黛玉之死,上文已经讲到,隐伏的是两代靖江王之死。所以,她的册页画中是“两株枯木”。黛玉判词是“玉带林中挂”,《一捧雪》的作者李玉是苏州人,有剧作《挂玉带》。李玉难道也是一个“曹雪芹”?——存疑待考。

庚辰本中,通篇都是“林代玉”,代下无“黑”,恐怕是八大山人的写法。原著中,贾宝玉给林代玉取“妙字”,杜撰《古今人物通考》:“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眉,谐音梅,除了暗喻明孝陵外,在林代玉来到荣国府的情节中,又是煤山的隐喻

崇祯帝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自缢于煤山,八大山人十分悲痛,后来治鹤形印以怀念大明之亡——鹤形印的印文是“三月十九”。

汤显祖《牡丹亭还魂记》中没有《离魂》,《离魂》是《牡丹亭》昆曲本中的一折戏。汤显祖原著第二十折(出),才是脂砚斋在《红楼梦》中提到的《离魂》。剧中的杜丽娘因思念柳梦梅而得病,死后葬在了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父亲升任淮扬安抚使,临行将女儿葬在后园梅花树下并修“梅花庵观”,嘱一老道姑看守。这段戏文,就写在了荣国府栊翠庵的故事中。

薛宝琴“不在梅边在柳边”,是借林代玉隐喻金陵十二钗以及红楼中人,暗示故事背景是南明时期。此时,荣国府远离“梅边”,但是,他们还在柳边。柳是“木卯”,卯即兔,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是木字辈的朱由榔以八大山人的话说,他们都是“生于兔”的朱家人。所以,《红楼梦》不断写“月”。

杜丽娘离魂又游魂,来到了地府,判官问明情由,查阅生死簿,知道她与新科状元有一段姻缘,便准许她返回人间。从此,杜丽娘与柳梦梅魂魄相依。不久,看守梅花庵的道姑发现他们的游魂,请人掘开了杜丽娘的坟墓,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栊翠庵梅花盛开,其实就是梅花庵,妙玉就是成全“不在梅边在柳边”的道姑。妙玉最喜欢的两句诗“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说的是铁槛寺和水月庵。水月,寓意清取代了明。第十四回书中,庚辰本批注:“清,属水,子也”。

《离魂》是元妃点的最后一出戏,寓意红楼中人经历改朝换代,到了清朝。

那么,脂砚斋为何说这四出戏“乃《牡丹亭》中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而不是《红楼梦》的大过节、大关键呢?

牡丹,乃国色天香。天香,是朱家人兴起的仙缘(冷子兴)。《红楼梦》写的就是朱家家史,是“家史王说”。因此,《红楼梦》即“牡丹亭”。这就是元妃点戏的秘密所在,隐伏了一部大明家史。

“牡”指男子,“丹”为朱丹。有人说读《红楼梦》得分清男女,“曹雪芹”以《风月宝鉴》为书名,书中所有的女性都是朱家的男丁。所以,脂砚斋说四出戏不是为《红楼梦》伏线,而是写的“牡丹亭”。




元妃点的四出戏是全书大关键,王熙凤点戏后的一句话让人瑟瑟发抖,贾母点完戏后贾珍吞吞吐吐……《红楼梦》里的点戏场面,充满了未知和诡异。

作为一部描写清代顶级贵族生活的小说,《红楼梦》里不可避免地出现看戏的场景,而且还很频繁。

《红楼梦》四大家族里的主子们,无论男女老少,大多懂戏,有的比说戏的还要精通。譬如贾母,在史侯家做姑娘时,家中就养着戏班子,因此对戏曲信手拈来。而年刚及笄的薛宝钗,就能针对戏曲在众人面前跟贾宝玉侃侃而谈。

作为一个天才作家,老曹在描写到这些戏曲情节时,绝非为了卖弄点小才,更不是为了充字数,而是每一处关于戏曲的描写,都暗伏各种玄机,这些戏曲关乎许多人物的命运结局,关乎贾家的时运下场,因为整部书的格局是盛极而衰,所以凡写到这些戏曲,诡异阴森的气氛便在所难免的弥漫着了。

元妃点戏

贾元春省亲,是书中贾家第二件盛事,第一件秦可卿葬礼极尽张扬了宁府的权势,元春省亲则肆意炫鬻了荣府的富贵。

然而,这不过是外人看到的表象罢了,事实上的元春省亲,是充满了泪水、哭泣、忧心忡忡和诡异氛围的一出闹剧罢了。

贾元春省亲是元宵节,正月十五,正是月圆之时。水满则溢,月圆则亏,冥冥中暗示,这场盛事过后,贾家便进入衰败之路。这一夜,贾元春在贾家逗留七个小时,却哭了六次,这种情绪,已经与场合还有的氛围格格不入,而更诡异的是,她点的那四出戏,每一出都在暗示一场悲剧。

元妃点的四出戏分别是:

《豪宴》、《乞巧》、《仙缘》和《离魂》。

在这四出戏后面,脂砚斋分别批到:

《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这其中有什么道道?

第一出戏《豪宴》,乃明末清初李玉作的《一捧雪》中的一出。故事主要讲述嘉靖时期,一名为汤勤的人得到太仆侍卿莫怀古的赏识,将其举荐给严世蕃。不想这汤勤却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因看中了莫怀古的小妾,欲图占有,便向严世蕃告莫怀古藏有古玉杯“一捧雪”,莫怀古因此惨遭无妄之灾。故事后来,莫怀古的小妾刺死了汤勤,严家则势败。

《豪宴》这出戏,演的是莫怀古举荐汤勤至严家后,严家设宴接待汤勤的情景。这其中演尽严家的熏天权势,“炎炎权势觉天低,朝廷已作家庭事……”

而贾家彼时的情形,正如这戏里的严家,那贾赦、王熙凤之流做下的许多倚权仗势的事,正与严家如出一辙。只是再不可一世,也终归败落倒塌。

第二出《乞巧》,乃清初洪升所作《长生殿》的《密誓》一出。演的是杨贵妃于七夕节在长生殿乞巧,杨贵妃发出日久恩疏的担忧。结果后来杨贵妃果真命丧马嵬坡。

在这里,作者暗示元春之死与杨贵妃之死有相通之处。这一点我们多次提及,贾元春最后也是卷入政治斗争而丧命。那种死亡来得很突然,而且是在贾元春得势不久,她就如一颗炮竹,绚烂过后就是烟消灰灭。

第三出《仙缘》,是明代汤显祖作的《邯郸记》中《仙圆》的一出。演的是吕洞宾让卢生做了个黄粱梦后,将其带至仙境,让神仙们点度他。在仙境,诸神仙将卢生梦中之事一一点醒,告知其方才经历的一番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

按脂批,这是伏甄宝玉送玉。那么在佚稿中,应该会有甄宝玉已经顿悟红尘,后来遇到贾宝玉,将其“点醒”,告知其所谓的富贵荣华,最终不过一场梦,万境归空。

第四出《离魂》,亦为汤显祖之作,乃《牡丹亭》中一出。演的是女主杜丽娘因未能如愿与意中人柳梦梅结合,因此相思成疾至死的情景。

这里暗伏林黛玉最终也是因思念贾宝玉而死,暗示林黛玉死时,贾宝玉不在身边。至于为何,之前我们有过非常细致的分析,此处不赘。

本该是一件喜庆欢腾的盛事,却被担忧、悲伤和恶预所代替,这就是元妃省亲。

而除了元妃省亲,在许多热闹场合中,那些戏曲也无不是让人冷汗直冒的。

贾敬生日,宁府排宴看戏,期间女眷席中,尤氏让王熙凤点戏,文中写道:

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从王熙凤的话可知,彼时正在唱《双官诰》,这是一出什么戏呢?讲的是有一薛姓的人,家中有一妻两妾和一个儿子,薛外出后托朋友带银子回家,谁知友人见财起意,谎称薛死了,那一妻一妾听后纷纷改嫁,仅有最小的妾王春娥留下抚养第一个妾的儿子,后来这儿子中了状元,薛也得军功还家。这三娘因为丈夫和儿子都有了功名,得了双份诰封,谓之“双官诰”。

这双份的尊荣,与宁荣二府的“双官”暗合,只可惜这种荣华不能永世延续,因为这出戏唱到一定时间,就要落幕,后面跟着的就是《还魂》和《弹词》。

《还魂》是《牡丹亭》中杜丽娘死后复生的故事,这里暗示贾家会有一个回光返照的时间,我们非常知道那就是贾元春封妃的时候。

《弹词》是《长生殿》里的一出戏,乃安史之乱后,唐玄宗西逃,当日宫里的乐工李龟年流落江南,以卖唱为生。李龟年历经大唐开元天宝盛世的衰亡,他所弹唱的便是一个朝代的悲歌。

所以,当我们明白这些戏曲的意思,再回头看王熙凤的那句话“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让人不寒而栗,王熙凤一语成谶,贾府很快迎来回光返照的“还魂”时刻,接着便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最后只有被人“谱将残恨说兴亡”的份了。

除此之外,《红楼梦》里的戏曲,都具备非同一般的意义,尤其贾母于清虚观点的三出戏,分别暗示贾府的起势、昌盛和衰败,而类似《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男祭》这样的戏曲,更为文中人物埋下命运的伏笔。因为篇幅有限,所以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评论区讨论呀。




元妃点戏出现在《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按照脂砚斋"草灰蛇线,伏延千里"的评语,对于元妃省亲这样的"大场面",曹雪芹是断不会随意安排。元妃到大观园点了四出戏,不仅为后文中最重要的四个情节埋下伏笔,也暗示了贾家由盛转衰的命运。

要寻得元妃点戏这一情节中隐藏的秘密,先要从这四出戏说起。

元妃省亲是《红楼梦》中为数不多大喜的场面,贾元春是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嫡长女,年少入宫,在加封为贤德妃之后,被恩允回家省亲,对于久居深宫的女子,这算得上无上的荣宠,为了迎接元妃,贾家不惜耗费巨资建造大观园,贾府上下都明白,全家人的荣辱几乎都系于这一女儿的身上,然而在元妃省亲这一情节中,贾家的衰败已初漏端倪。

省亲有三个环节,先是共叙天伦,其次同游大观园、题匾赋诗,等到谈倦了,游累了,便是坐下来听戏。

元妃一共点了四出戏,分别为《豪宴》、《乞巧》、《仙缘》、《离魂》。小说中,曹雪芹只写了剧目却并没有写戏文,但是,脂砚斋却在旁边评论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牡丹亭》中,伏黛玉死。

之后再来一句总评: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也就是说,这四出戏暗示了《红楼梦》整本书最为重要的四个情节。

这四部戏究竟讲了什么呢?

第一出戏《豪宴》是清代剧作家李玉创作的戏剧《一捧雪》中的一出,讲的是一个名叫莫怀古的人藏有家传珍宝"一捧雪"玉杯,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听闻后一心想占为己有,莫怀古迫于严世蕃淫威既不敢不给,又舍不得传家宝,就用赝品做了替代。

没成想,此事被门客汤勤告发,严世蕃对莫怀古起了杀念,结果与莫怀古长得相似的仆人成了替死鬼,莫怀古的侍妾刺杀汤勤后自杀。直到严家父子倒台后,莫怀古才从躲藏的戚继光家中走出,官复原职,厚葬了仆人和侍妾。

《一捧雪》全剧最关键的人物并非是反派严世蕃或者弱者莫怀古,而是汤勤,他原本为莫怀古门客,为了攀求富贵主动讨好严世蕃,出卖朋友,后来又屡屡作梗,最终让莫怀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如果按照脂砚斋"伏贾家之败"的说法,贾家的衰落最有可能是源于小人进谗,这个小人或许就是贾雨村。

在小说中,人言贾雨村"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贾家兴隆时,贾雨村想尽办法攀附倒贴,而在贾家衰败之时,以其阴险卑鄙的为人也很有可能勾结贾家的政敌,出卖贾家。高鹗的续书中也确实安排贾雨村陷害贾家这个情节,这与曹雪芹的原意较为相符。

除此以外,《红楼梦》中有一个与《一捧雪》类似的情节——"石呆子古扇",穷苦人石呆子藏有二十余把精美的古扇,贾雨村得知后逼迫石呆子卖给他,结果石呆子不愿卖扇,贾雨村便诬陷他拖欠官银,把石呆子的扇子全部抄没,最后石呆子也下落不明。

这个没有明确交代结局的小人物石呆子很有可能就是解开贾家衰败之谜的钥匙,会不会因为石呆子的报仇,加上"中山狼"贾雨村的出卖最终让贾家沦落不堪?

第二出戏《乞巧》源自清代剧作家洪昇的《长生殿》,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唐明皇与杨贵妃爱的惊天动地,可是面对安史之乱时,唐明皇还是一条白绫赐死了杨玉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若以此"伏元妃之死",那么元妃最终的结局是被赐死,结合元妃的判词"虎兕相逢大梦归",虎和兕都是猛兽,学者刘心武认为虎指皇帝,兕指的是太监,元妃应该是在某一处远离家乡金陵的地方因为宫闱斗争而被赐死。

"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也许元妃早有预感,皇宫无非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纵使大观园建造的再奢靡,锦衣玉食,颓败不过是顷刻之间的事,要想抽身去还须早点醒悟。

第三出戏《仙缘》取自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得戏剧《邯郸记》,山东书生卢生在梦中经历了中状元娶娇妻,加官进爵又惨遭陷害,最后平冤昭雪,享受富贵荣华等一系列事情,梦醒之后发现一切皆空,随之顿悟,跟随吕洞宾修道去了。

"伏甄宝玉送玉",暗示甄宝玉送"玉",此处玉字,既指代贾宝玉,又指代通灵宝玉。一般认为,在传说中吕洞宾渡卢生是受到了何仙姑所托,那么,甄宝玉也可能是受到跛脚道士和赖头和尚的托付去送玉,或者是将通灵宝玉还给贾宝玉,或者是由甄宝玉点化贾宝玉出家。

第四出戏《离魂》是出自汤显祖的另一部剧作《牡丹亭》,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于梦境中邂逅,醒来时杜丽娘依旧难以忘怀,以至于思念过度而亡。所以,"伏黛玉死"不难猜测,黛玉寄情于宝玉,却无法长相厮守,带着遗憾去世了,这与通常理解的黛玉之结局非常吻合。

元妃省亲原是喜事一桩,可是她所点的这四出戏不论如何都难算得上喜剧,曹雪芹苦心安排,就为的是让读者能够顺着线索找到《红楼梦》真正的谜底,看懂故事深层次的内涵。

所以,只是一个元妃点戏的情节,曹雪芹已经巧妙地将戏文寓意引申为故事走向,贾府衰落是因为小人陷害,元妃结局是死于宫廷斗争,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命运息息相关,而黛玉最终会因"情"郁郁而亡。

高鹗的四十回续书尚不足以揭晓曹雪芹所埋下的伏笔,《红楼梦》的结局到底是什么,还待后人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线索。




《红楼梦》中有很多影射和剧透。如书中藕官,菂官,蕊官,三个小戏子,假凤虚凰,影射了贾宝玉,薛宝钗和林黛玉三个人的爱情结局。如第五回,宝玉梦中遇警幻仙姑,在警幻仙境得见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副册,又副册等,预示了很多女子的命运,这是剧透。而元春省亲时所点的四部戏,则是另一种形式的影射和剧透。

《红楼梦》中元春省亲也算是一个重要情节,它既象征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也象征着贾府即将走向没落前的回光返照,贾元春省亲一共点了四出戏,而每一出戏,伏贾家之败毋庸置疑。因为曾经有幸见证《红楼梦》全本并将之读完的读者脂砚斋曾经这样点评贾元春省亲时所点的这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之《一捧雪》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之《长生殿》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之《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之《牡丹亭》伏黛玉死。

一,《豪晏》暗示贾府被权臣忠顺王爷所迫,最终家败人亡。

《豪宴》出自名剧《一捧雪》。一捧雪乃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玉杯的名称。《一捧雪》是明末清初李玉创作的戏曲,讲述的是明朝嘉靖年间,严世蕃依仗其父严嵩之势,为夺取一只价值连城的玉杯“一捧雪”,害得玉杯的主人莫怀古家破人亡的故事。《豪宴》是《一捧雪》的第五出,讲的是莫怀古拜见严世蕃,向严世蕃推荐了古董行家赏鉴颇精又会裱补的汤勤,而汤勤却向严世蕃告密莫怀古有玉杯 “一捧雪”,引起了贪婪成性的严世蕃的注意,为莫家后来因玉杯而遭受严世蕃迫害埋下了祸根,最后以至于家破人亡。但最后严世蕃因权势过重,为朝廷所忌,被朝廷问罪,流放蛮荒之地。

《一捧雪》既是伏贾家之败,想来那贾府当权之时,也曾如严世蕃一样巧取豪夺石呆子古扇,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其结局也如严世蕃一样,被朝廷所忌,最后也会家破人亡,落得一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的结局。

《乞巧》暗示贾元春是因皇帝逼迫而自尽。

《乞巧》出自《长生殿》,讲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跟随唐玄宗逃难,而唐玄宗因六军不发被迫逼迫杨贵妃在马嵬坡自尽,安史之乱过后,唐玄宗还朝,日夜思念杨贵妃,于是在七夕之夜,长生殿上借助道法,以求再见杨贵妃一面的故事。

《乞巧》伏元妃之死。元妃是贵妃,杨贵妃亦是唐玄宗妃子。杨贵妃随时唐玄宗的爱妃,可是关键时刻亦是被当做弃子而被逼投缳自尽。而同样身居贵妃高位的贾元春的结局想来也是被皇上所逼,最后不得不自尽。

三,《邯郸梦》既是伏甄宝玉送玉,那么甄宝玉可送玉,而贾府之富贵则已如黄梁一梦,一去不会再返了。

《仙缘》出自《邯郸梦》,《邯郸梦》是汤显祖四梦之首。写的是邯郸人卢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入睡后做了一场享尽一生荣华富贵的好梦。醒来的时候小米饭还没有熟,因有所悟。后世说的“黄粱梦”或“邯郸梦”,都从此而出。

《邯郸梦》既是伏甄宝玉送玉,是不是意味着甄宝玉虽然送回了贾宝玉的通灵玉,贾宝玉过去的一切仍然是黄梁美梦,一去不返了呢?

《离魂》暗示林黛玉最后因情抑郁成疾,泪尽而亡。

《离魂》是《牡丹亭》中的一折,写的是官宦之女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梦中相遇。梦醒后杜丽娘不忘梦情,后因思念过度,抑郁成病。最后药石无治而死。《离魂》既然预示着黛玉之死,想来黛玉最后也会因思念宝玉而抑郁而泪尽而亡,以证"还泪》之说。

元妃省亲所点四出戏,都是为后文伏笔,可是一直到前80回结束,依然不见呼应,可见,《红楼梦》一书"草灰蛇线,伏脉千里"的说法不虚。




《红楼梦》与其他小说最大的不同是,其他书最后揭示人物和故事的结局,《红楼梦》早早就暗示了人物和故事的结局,然而我们就是找不到人物和故事的结局。因为《红楼梦》没有结局,其结局原稿遗失了。

《红楼梦》里埋藏着许多秘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元春点戏就隐藏了许多秘密,揭示了人物的结局。

《红楼梦》中元春省亲一共点了四出戏,而每一出戏,都是一种暗示。埋伏着许多秘密。脂砚斋这样点评: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二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关于这四出戏的解释,许多名家都给出了答案,润杨完全赞成,在此不再赘言重复,只说说润杨自己的小看法。

第一出戏,《豪宴》之《一捧雪》伏贾家之败

贾府本来是一场豪门盛宴,“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然而就在这鼎盛之时,薛家来了,他们住在贾府,成为贾府身上的蛀虫和攀援的凌霄花。借着贾府的高枝炫耀自己,保存自己。

王夫人相中了薛宝钗,把薛宝钗当作宝贝一样捧在手里,非要让宝玉娶宝钗。以为这样就能成就什么金玉良缘,两家互惠互利。其实呢,所谓的宝贝不过是假象,是害人的东西。无论多珍贵的雪雕,无论多么漂亮的雪雕,都见不得阳光,见光就死,就会融化。

王夫人以为手中的一捧雪珍贵无比,却是害人害己的东西。贾府因此而败落。王夫人因此而失去了儿子贾宝玉。

第二出戏,《乞巧》之《长生殿》伏元妃之死

元春就是杨贵妃,杨贵妃虽然与唐玄宗,曾经在长生殿祈祷,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可是在生死关头,唐玄宗为保护自己还是赐死了杨贵妃。杨贵妃被白绫缢死。

杨贵妃的结局就是元春的结局。元春的判词里,她背着弓,弓上挂着香橼。就是暗示她被弓弦绞死。

第三出《仙缘》之《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

《仙缘》,是明代汤显祖作品。故事梗概是吕洞宾让卢生做了个黄粱梦后,将其带至仙境。在仙境,诸神仙将卢生梦中之事一一点醒,告知其方才经历的一番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场大梦而已。

脂批说是伏甄宝玉送玉。那么在佚稿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甄宝玉捡到送还给了贾宝玉。贾宝玉得到玉后,做了一个梦,明白了目前经历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还泪的劫数。当前的富贵荣华,爱恨情痴最终不过一场梦而已。梦醒后,贾宝玉撒手悬崖,出家为僧。

第四出《离魂》之《牡丹亭》伏黛玉死。

《离魂》,同样是汤显祖作品。杜丽娘因未能如愿与意中人柳梦梅结合,相思成疾,最后香消玉殒。

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可是最终他们的爱情还是镜花水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林黛玉依然想着宝玉,念着宝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最后泪尽而逝。

结论

元春省亲本来是热闹的盛会,可是因为这几出戏奠定了贾府的悲剧结局和主要人物元春、宝玉和黛玉的人生轨迹。

正如《红楼梦》第一回所云:“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润杨阆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红楼梦   靖江   宝玉   暗示   大明   玉杯   邯郸   中伏   贵妃   呆子   戏曲   寓意   结局   秘密   故事   财经   牡丹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