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自己应该辞职走人了,而不是等领导下“逐客令”?

我的前领导44岁,上周刚辞职,离开了工作9年的地方。本来公司有裁人计划,这下他们部门直接达成了。为什么不等裁到自己,拿到20万赔偿走人,而选择自己主动辞职呢?她说,三个信号表明,她再不走后果很严重。

我前领导的岗位是经理,说实在的,听到她辞职的消息,我是非常震惊的。职场女性,44岁,选择在这个年纪主动辞职,得有多大的勇气,或者说底气?

那天我们一起吃饭,Linda跟我说她辞职了,已经正式提出来了,下个月初就走人了。我当时嘴巴里正咬住一个鸡腿,强忍住才没让鸡腿从我嘴巴里喷出来。

我连忙说,“是接到了一个更好的offer吗?哪家公司呀?能不能带我一起?”

Linda哈哈哈哈笑了一阵,说,“你这么搞笑,你换工作才一年多,怎么就想着换工作?而且,说实话,我手上也没有好的offer, 唉。”这一阵叹息,好像马上就掩盖了刚才的欢笑。看来,她的辞职还是有些无奈。

如果我是她,应该不会选择44岁的时候辞职。虽然我还没到这个年纪,但是想想就得死死把握自己的岗位啊,要不然换工作会多么坎坷?现在市场上自己求职的,这个年纪已经非常困难了。

我说,“哦,那是怎么了嘛,怎么这么突然。”

Linda说,“这个工作我干了9年,说实在的,也有点腻了。”腻了很正常,腻了就要换工作?哦,太任性了。

我说,“可以理解,但是......”

Linda说,“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其实我提出辞职这件事,也是花了两周下了很大的决心,但是最后还是决定自己走。”

最近发生了什么呢?Linda娓娓道来,好像在说别人的故事,而不是自己的经历。她向来谈吐优雅,全程没有说公司一句坏话,这也是为什么我辞职之后还跟她变成了朋友。

我向来以为职场上是没有什么真的朋友的,无非是相互利用而已,我利用你的地位,你利用我的能力,能做到不相互伤害就已经很好了,至于真诚和真心,那可就是奢望了。但是Linda是个例外。

Linda说,主要是三件事,让她对辞职有了新的看法。

第一件事,是她换了一个直属领导,并且经过10个月的磨合,两个人在理念上越走越远。Linda原先是跟总经理直接汇报的,但是组织架构调整之后,她跟总经理之间多了一个分管副总。这位副总倒也不讨厌她,但是想法通常跟她不一样,比如发年终奖,Linda还是希望能在一碗水端平的基础上有所差异化激励,但是副总认为一开始就应该把差别拉大。

今年年初发年终奖的时候,Linda设置的是以每个人1个月的月薪为基础,再以1000元为单位进行微调,比如员工A表现突出,那么在她一个月的基础上上浮1000,另外一个人就相应少1000。

但是副总认为,表现差的员工只能拿0.5个月的工资作为年终奖,甚至0.3或者没有。

这个团队Linda带了很多年,这个模式也实行了很多年,大家都习惯了,如果按照副总的去改变,Linda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有很多人来找她,也许团队会不稳定。所以,她还是尽力去争取。

但是最后副总说了一句话,让她彻底蔫了,副总说,为什么这么部门的绩效永远进不了前三,你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管理方式吗?

人家要这么说,Linda还能说什么?

第二件事,是年度管理会议名单中没有Linda。按理说,经理级别的人都在名单里的,但是部门负责人有权进行名单调整,按照实际的管理需要去改,结果Linda就没有在名单里了。

Linda很识趣,没有去找任何人,为了自己去争取,Linda还没有干过这种事,而且一看就不是无意的,而是故意的。多了副总之后,Linda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自己被边缘化,虽然手下还是有这么多人,但是她能参与的决策已经越来越少了,她离核心管理层也越来越远了。

部门的工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原先的分工做了调整,很多日常的工作被划分到不同的项目里,而每个项目也有了相应的负责人,副总会直接去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甚至下达工作指令。

而项目出问题的时候,承担责任的还是Linda。

这一切,让Linda觉得无力。

但是Linda说,作为一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这些都没什么,挺正常的,公司有公司的考虑,个人不应该去评判或者批判,毕竟我们没有老板的高度。

直到发生了第三件事,他们部门有了一个裁员的指标,Linda很认真地思考了辞职这件事。指标是副总跟她沟通的,具体的筛选方案则是人力资源部跟她探讨的。

要从自己的团队中剔除一个,并且把这个人的工作量分给其他人,很有难度。并不是说没有哪个人是不可替代的,只是大家的角色都挺重要,最好不要动,要不然整个团队的稳定性都会受到影响。

三次分析之后,Linda发现自己才是那个看上去多余的人。这个发现让她很吃惊,像是兜兜转转之后的豁然开朗,像是一下子明白了之前发生了什么,或者接下来要发生什么。

当Linda开玩笑说,“看上去,我才是那个被裁的最佳人选啊,哈哈哈。”

人力资源总监却一脸严肃,说,“说正经的呢,你怎么想到自己头上了。”

Linda也恢复一脸严肃,说,“难道不是吗?”

这之后的两周,Linda没有再去优化部门的裁人计划,按照正常的流程,肯定要分析每个人的角色、工作量、绩效表现、重要程度、可取代性以及裁人的成本等,但是Linda是第一次没有把工作进行细化分工,而是认真思考了一下自己的职业发展。

最后,她自己递交了辞职信。

对,Linda是主动辞职,放弃了极大可能会拿到手的经济赔偿。按照Linda的工作年限和薪资待遇,20万是起码的。

我问Linda,会不会有点冲动?毕竟是个人就会缺钱,就算不缺钱,为啥不把自己应得的拿在手里。

Linda却笑笑,她说,有三个理由。

第一,她并不喜欢自己“被裁”或者“被优化”。虽然现在公司倒闭或者组织架构调整很正常,赔钱走人也很正常,但是落到Linda身上,她并不喜欢这个标签。而她又不想说谎,被优化而不承认被优化,所以她选择了直截了当的辞职走人。

第二,她发现自己确实不再适合这个岗位。她每天做的是非常熟悉的工作,很难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新的领导对她的工作不怎么认可,没有个人恩怨,担忧工作理念上的分歧,那么继续工作,可能也得不到一个十分愉快的结果。

第三,将近十年,Linda觉得自己失去了斗志,温水煮青蛙,而青蛙却不自知。现在幡然醒悟,觉得自己何不跳出这口井,去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以前的Linda雷厉风行,而现在似乎过于委婉,什么时候都希望向着大家一起和谐的方向去发展,但也许这不是真正有利的方向

想通了这些,Linda就爽快地提出了辞职,经过三轮象征性的挽留,又谢绝了人力资源部好心的“辞退”提醒,开始刷新自己的简历。

Linda说,这个决定确实有点冲动,但是自己不后悔。如果再选一次,她还是会这样选择,对她自己来说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在她告诉我之前,我是绝对不会选择自己辞职的,但是现在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不知道换作你,你会怎样选?




坦率的讲,职场是无情的。有的时候,你跟公司讲情怀,但是老板不见得跟你讲感情。其实,我们每个人在一个环境待久了,都舍不得离职,毕竟重打江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可是有时候不想走也得走,你不走,老板就会无情地给你下逐客令。比如以下几种情况。

一,自己被领导边缘化了。以前挺受领导重视和尊重,参与公司核心决策,承担重要工作任务,突然之间,老板对你不冷不热,开会不再叫你参加,你的意见也不再采纳,说明你已经被边缘化了,这是要你走人的暗示!

二,职场发展遇到了瓶颈。如果你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好多年,职务不能提升,薪资不能增长,特别是,比你年轻的,甚而你曾经的部下都得到了晋升,更尴尬的是,以前的部下成了你的主管领导。这就说明你在公司遇到了事业发展的天花板,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了。

三,被领导打上了标签。很多老板喜欢凭个人好恶用人,如果因为一些小小的细节疏忽,被老板打上了不堪重用的标签,那么,你在公司就永无出头之日了。此时,就不应该再混下去了,还是另择高枝比较好。

四,业绩乏力。在一些业绩考核压力比较大的公司,如果你持续业绩增长乏力,完不成公司下达的业绩指标。此时,就不要抱有什么幻想了,应该及早寻找自己的退路,否则让老板辞退你,脸上可就挂不住了。

1.阅后如果喜欢,不妨点赞和评论一下。

2.如果喜欢职场和管理知识,请关注本头条号阅读相关文章。




‬1、当身体“报警”出现不适的时候!

头发,比同龄人白得多,白得快,洗头发的时候一掉一大把,甚至出现间歇性光秃;

眼睛,眼镜的度数越来越高,久坐后起身会有眩晕感,甚至因为熬夜加班导致视网膜脱落;

肩膀,某天突然不能摇头、点头,只要扭动一下就扯得疼……

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隔断时间就会生病,而且间歇期越来越短,该换工作了。


‬2、当压力“弹簧”失去伸缩功能的时候!

压力太大超出人的极限,会出现第一条的身体反应,其实压力太小人也容易荒废,如同弹簧一样,长期伸或者长期缩都不是好事情,因为这个时候人的创造力会下降,对枯燥乏味流程化的工作越来越反感,无事可做的时候压根不知道自己工作为了什么。

工作已无激情可言,每天上班犹如上坟的心情,该换工作了。


‬3、当技能“迭代”止步不前的时候!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不知害了多少人。如今的社会,别说头部行业,就是摆地摊都要引入线上直播,不然都没法活下去,过去一招鲜走遍天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如今要想不被社会淘汰,需要不断迭代自己的技能,否则中年危机会比想象的来得快。

工作技能已经得不到任何提升,每天都被锁定在芝麻大的杂事上面,一旦做了井底之蛙,该换工作了。


‬4、当处境“边缘化”被一只无形的手打压的时候!

“好好干,我看好你”,结果是只要升职靠边站,加薪两眼看,更可气的是比你资历浅的人比你爬得高、爬得快,甚至你曾经的下属成了你的顶头上司,事后一打听,这些人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心腹死党,而你自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升职,未免太天真了。

混基层靠业务硬技能,混管理层可就要靠软技能,比如察言观色、溜须拍马或者找靠山,如果你做不来,该换工作了。


‬5、当架构“被瘦身”成为鸡肋的时候!

曾经待过一家公司,一年要换两次架构,而有些部门就成了牺牲品,有些新部门就莫名其妙冒出来,而换架构就要重新做部门预算,当然有机会做的部门表示还能活,有些直接成了鸡肋,可有可无。

所谓生意不好整柜台,有些公司就好这一口,副总裁一年一换,来个新人就是新思路,等折腾完架构,大限将至,人心浮动人浮于事,该换工作了。


‬6、当薪水“脱离实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时候!

干的最多的活,领的最低的工资,挨的最狠的骂声,还要每天高喊公司好,公司棒,薪水严重脱离行业平均水平,关键领导还觉得员工亏欠公司的,工作量不饱和,物质得不到满足,精神上面也得不到认可,总之干的多错的多,真不如什么事都不干的人。

同岗不同酬已经是不成文的规定,职场需要老实人做事,但是又不想把老实人喂饱,有点情绪的时候摸一下要管很长时间,遇到这样的情况人挪活,该换工作了。


‬7、当公司“偷梁换柱”转移风险的时候!

人事突然来找你,要重新签订劳动合同,除了公司的名字和法人变了外,其它所有的细节没有变化,哪怕工龄我给你转接过去,这时候实际就是公司在开始转移风险的时候,有人说只要工资没少发跟谁签不都是签麽?

一旦公司走到这一步,实际就是大规模裁员的开始,也许你已经在清洗名单中而不自知,有人说我就等着拿赔偿金,那是个人自由,但是真拿了钱公司的信用评级估计也差不多掉没了,还能找到好下家吗?早换工作早打算。


‬8、当团队成为“团伙”的时候!

有个怪现象,公司越是走下坡路的时候,山头文化越严重,应了那句话,就怕公司倒闭得不够快,上演最后的疯狂,攫取利益,榨干最后一滴血,而团伙好成事,相互打掩护。

这个现象不是个例,好的公司团队高效,大家都积极投身到工作中去,而濒危企业,除了老板是瞎子、聋子,其他人比谁都清楚,不浑水摸鱼就没有机会了,工作就是摸鱼,这样也该换工作了。


‬9、当行业“面临洗牌”的时候!

如今的年代,干掉同行的基本都是外行,行业也在高速洗牌中,也许今天你所在的行业还是资本追逐的对象,不出多久行业就成了烫手的山芋,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人说我连公司都不能选择,何来选择行业,这就是典型的思维定式。我觉得我只会扫地,我就只能找扫大街的工作,殊不知人的可塑性是最大的。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内在潜能,人一辈子有时候不能太顺,因为这样不利于潜能的爆发,反倒是那些经历过波折,在大风大浪中摸爬滚打的人,更知道人才是打不死的小强,当面临行业危机的时候,不光要换工作,有时候要换思维,甚至是从打工的角色向老板的角色转变,敢想敢干就已经超过一大半的人,跟成功没关系。


‬写在最后!

对于什么时候辞职走人,个人有几点建议是不妨参考:

1、辞职了,没有固定收入,自己有多少积蓄能度过真空期?一个月?还是一年?

2、辞职后是继续在同行业找工作?还是跨行业?或者是创业?

3、如果一个人还好,如果有家庭,家人是否支持你辞职?

4、工作的不顺,没有位置发泄,除了辞职有没有其它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5、在没想好退路前,哪怕上面所有的原因都逼着你离职,哪怕领导开始下逐客令,那也要忍一忍,因为这也是一种宝贵的经历,辞职是没得选的选择!

人!一定要有居然思危的意识,一辈子没有人总是顺风顺水的,未雨绸缪的人,尽管也会栽跟头,但是他翻身的机会一定比被动等的人多。

当然现在很多情况是,员工明晓得不得不换工作的情况,可就是不愿意走,不敢走,那怕领导下了“逐客令”还对公司恋恋不忘,只能说这是根深蒂固的奴性思维,不愿意打破常规,不愿意求变,当然这样的人最后都淹没在茫茫求职大军中。

‬@职辣老姜汤,人物虽小,视角不小;职场虽大,套路不大;你关心的就是我努力的。职场虽辣,老姜汤解辣,关注我,有你想喝的姜汤。




铁打的公司流水的员工,人员的入职离职是一种常态!工作上总会碰到各种问题,要敢于面对,不能临阵逃脱!但是如果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必须主动辞职:

一.公司全体员工都加薪了,唯独没给你加,而且你去问领导他也没有给你一个合理的说法!这情况无论什么原因,无论发生在谁身上,恐怕都无法接受的!此刻千万不要讲什么大道理,没用!人会骗人,钱不会骗人,领导给所有人加薪就是不给你加,就代表了他"吃定"你了,无所谓你了!

二.由于你的过失得罪了某个大客户,几乎是不可弥补的过失,对方放话了"你不走,他带着生意走"!如果真那样的话,公司损失就大了!你就识相一点,知趣一点,主动离开免得难堪!谁叫你得罪这样的人,到下一家公司就要注意啦,要引以为戒!

三.你实在是无法适应公司文化,无法认同领导的观点,并且在为人处事上与领导出现大的磨擦;那你也就不要再勉强自己留下来了!你就算勉强留下来,迟早也被逐出去!

有时候我们在职场也不必过于委屈自己,此处不合适,自有爷去处!只要自己能力够强,本事过硬,到哪都能找到自己发展的平台!

(我是诸葛教练,分享口才、销售、营销、管理、商业系统等方面实战经验;关注我,有问题在留言区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逐客令   姜汤   副总   主动   团队   技能   老板   员工   名单   部门   能力   领导   情况   财经   行业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