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兄弟赵光义成为君主后,是如何对待24岁的皇后嫂子的?

公元976年一个寒夜,皇后宋氏焦急在寝宫等待,没想到赵光义闯了进来,宋氏愣愣看着他感叹:今后母子性命,托付给官家!赵光义宽慰道:嫂子放心,你我共富贵。两人这番话充满了暧昧,此时赵光义三十八岁,宋氏才二十四岁。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宋氏年纪轻轻就守寡,人又生的貌美如花,

赵光义登基后,那么宋皇后和赵匡义又会发生了什么事?宋皇后的结局又是如何?赵匡义守诺了吗?

历史上赵匡胤的去世,是一个千古之谜,公元976年11月一个寒夜,赵匡胤约弟弟晋王赵匡义喝酒,当时赵匡胤非常宠爱小周后,时常让小周后陪侍左右。

兄弟两人喝的有点多,赵匡胤不能酒力,昏昏沉沉的睡去,此时殿内只剩下赵匡义和小周后两人,此时的赵匡义看着小周后,

突然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原来他在第一次见到小周后后,就深深迷上了她。赵匡义看着兄长熟睡,借着酒劲靠近小周后,想一亲芳泽,可没想到小周后却很害怕他,竟然跑到了赵匡胤的卧榻上,瑟瑟发抖的躲避。

楚楚可怜弱小无助的小周后,顿时让赵光义动心不已,也不顾赵匡胤想将小周后拉了出来,没想到小周后却挣扎,无意中踢了赵匡胤一脚。却把赵匡胤给惊醒过来。

看到眼前一幕,赵匡胤想起了花蕊夫人,立刻训斥赵光义,赵光义惊慌失措,忽然看到了卧榻旁的玉斧,一不做二不休,拿起玉斧就向赵匡胤劈去,酒中的赵匡胤没想到,弟弟有如此的举动,躲避不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斧光烛影。

由于斧光烛影只是一个传说,因此到底赵光义是否有做此事,只是一个传说,但他对小周后的喜爱,确是真实的,

历史记载,他登基两年后,也就是公元978年元宵节,赵光义借故召小周后入宫,身为违命候的李煜,在府中翘首以盼,但小周后却一直没有出宫中,在当时小周后此举显然不合体统。

李煜对此是心急如焚,到处找人询问消息,他虽然有一种不妙的感觉,但宫却不敢进宫去找赵光义要人。

过了十几天,突然家门前停下一辆马车,小周后一脸憔悴的被人送了回府。小周后回府后,也不管李后主的各种质疑、问长问短的,只是一头扎房间内,关上房门在里面痛哭。

李煜顿时明白了一切,他呆呆的站在外面,任由雨雪在飘落在身上,当时他心中如打翻了百味瓶,羞愧、悲愤、恼怒、担忧、自责.......

但是,李煜知道他现在的处境,只能忍气吞声,除此以外他能如何?数千里的大好河山,都没有了,又拿什么来保护枕边人?

李煜终于懂得一个中年人的不易,为了生存他只好劝慰小周后,后来这段记载被宋朝人王銍写进了《默记》,

李煜夫妻无可奈何,面对赵光义只能逆来顺受。李煜也因此写下著名的虞美人,这首千古传颂的诗词,却引来杀身之祸,被赵光义借故除掉了李煜

李煜42岁生日那天,赵光义赐了有“牵机药”的酒给他喝,李煜一口喝下后,四肢抽搐,头和脚抵在了一起,流泪倒在了小周后怀中。

小周后后反复的念着他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成为了寡妇的小周后结局可想而知。虽然没有确切记载,小周后因为痛失爱人,又时常违心服侍赵光义,悲愤之中一病不起,最后一代佳人香消玉殒,28岁时陪伴李煜而去。

花蕊夫人和小周后的遭遇,其实只是当时的一个缩影,

朱温灭唐后,众多藩镇乘势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50多年的时间内,中原出现了大小诸侯国十几个,后世历史统称为五代十国。

当时盛行丛林法则,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短短的几十年,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就在后唐,后汉,后周任职,

赵匡胤更是跟随柴荣,看到郭威是如何登上宝座,因此也借鉴了郭威的做法,在陈桥来了一场黄袍加身的好戏,细想一下53年间出现了14位诸侯王,

这些诸侯王的后宫如此众多,她们后来如何,历史鲜有记载,但在如此的乱世,身份尊贵貌美如花的佳人,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举例说五代第一美女王淑妃,她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宠妃,因为容貌俏丽,被时人称为花见羞,后来得到了李嗣源的宠爱

在李嗣源去世后的14年内,王淑妃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等朝代,由于她美貌又有才干,因此总能化险为夷,但最终葬送在后汉刘知远手中。

按道理说,王淑妃对中原人们,还有刘知远顺利登基都是有功劳的,但也是因为她太有能耐了,或者不是刘知远的菜,反而没有得到刘知远的青睐,反而被刘知远除掉。

这样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传说王淑妃去世前悲愤对着苍天喊到:“我母子有何罪?为何不能留下儿子,让他给祖宗祭祀?”在场之听到此话,无不可怜她们母子。

王淑妃,花蕊夫人和小周后不过是那个年代,众多后宫女子的一个缩影,相比之下柴荣的符皇后较为幸运

黄袍加身后,赵匡胤见到柴荣的符皇后,被符皇后一顿数落,先帝把你但成了好兄弟,你倒是忘恩负义,干出这样的事!

通常符皇后这番言语,必然会为后来埋下祸端,但她幸运的的遇上了赵匡胤,赵匡胤为了表示自己也是无奈之举,为了就是守住柴荣好不容易创立的江山,让天下百姓能安居乐业,才有如此之举。

因此还刻下了一个石碑,告诫后世的子孙,善待柴家后人,不加刑,不连坐。赵匡胤对符皇后和对花蕊夫人不同,他对符皇后还是非常尊重,不但没有加害柴家人,还封柴荣的幼子为郑王,尊符皇后为为后周太后,符皇后在宫中安度晚年,结局算比较完美。

不过历史的轨迹却出奇的相似,柴荣英年早逝,赵匡胤也是在49岁去世,两者所不同的,就是柴荣儿子年幼,赵匡胤忽然出世时,几个儿子已经是懂事,但为何赵匡胤没有传位给儿子,反而是赵光义继位。

对于赵光义的继位,历史一直是争议不断,宋史也是说的比较隐晦,围绕此事后世有许多的传说,例如著名的斧光烛影,“烛影斧声”等等,不过这都是民间的野史,

根据资治通鉴和宋史记载,赵匡胤去世比较突然,到至今身体健康,武功盖世的赵匡胤为何突然去世,仍然是个迷。不过赵匡胤的去世,却和晋王赵光义没有关系,当时的赵光义在自己的府邸。那么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原来赵匡胤去世当晚,宋氏知道此事已经是四鼓时分,知道此事后,宋皇后思虑了片刻,立刻唤来心腹太监王继隆,让他去召唤赵德芳进宫。赵德芳是四子,比宋皇后小几岁,当时除了赵德芳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较为年长,应该更有资格继位。

但是由于年龄上宋皇后和赵德昭有代沟,反而她和赵德芳非常的合得来,因此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赵德芳,希望来个米已成炊,推荐赵德芳坐上皇位,她来个垂帘听政。

她的设想其实非常完美,但却忽视了一个细节,原来的她的心腹宦官王继隆,暗地里和晋王赵光义相善,两人还结成了联盟,而且王继隆认为,赵匡胤一直想传位给赵光义,因此出宫后,并没有去传唤赵德芳,

反而是直晋王府。途中遇到了御医贾德玄,两人共同前往赵光义的府邸,将这件事告诉赵光义,并且让他尽快进宫。

不过这时的赵光义,除了表现出吃惊外,还有些犹豫,想和家人和幕僚商议,但是此事牵涉颇大,一时讨论不出结果,

王继隆在外头非常着急,直接扔出了一句,再不去,皇位就是别人的了。赵光义立即随着他入宫。进攻后王继隆跟赵光义说,你在这里等等,我先去禀报一番,

此时御医贾德玄却说,还等啥,直接进去就是了,几个人带着侍卫,一起进入了宋皇后的寝殿。非常戏剧一幕出现了,宋后知道王继隆回来

放下了心头大石,高呼是不是德芳来了,还没等王继隆回复,赵光义已经闯入了寝殿。宋皇后愕然看着赵光义,又看到他身后的侍卫,知道大势已去,无奈的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官家。赵光义走上前哭泣的说,嫂子别担忧,你我共富贵。

两人这番暧昧的对话,也确定了赵光义继位,等赵匡胤出殡后,赵光义登基成为了宋太宗,可能是出于担忧,又或者是害怕,赵光义坐稳宝座后,公元979年训斥赵匡胤的次子,赵德昭在惶恐中自尽,公元981年,年仅22岁的赵德芳也去世。

赵匡胤的几个儿子先后去世,赵光义消除了后顾之忧,但当时支持赵德芳继位的宋皇后还在,宋皇后的下场如何,要知道当时的宋太后,不过是20多岁,恰好是如花的年华,而且她的容貌不逊色于小周后,

赵匡胤的几个儿子去世,她也成了孤家寡人,没有了依靠的宋太后,接下来会如何,会和花蕊夫人和小周后一样吗?

说实在,赵光义对宋皇后还是不错的,继位后封她为开宝皇后,不过其后不久,就让移居到西宫。宋皇后在后宫养尊处优度过余生,公元995年,44岁的宋皇后去世。可见赵光义还是兑现了诺言,让她保有富贵。

为何赵光义不敢对宋皇后造次?

历史学家认为,一是宋皇后毕竟是赵匡胤的皇后,赵光义对其身份存在一些顾忌。二:宋皇后家世显赫,家族势力不小,而且其父对宋朝立国有功,她的兄弟和姐妹,都和当时大将和名臣联姻,盘根错节的关系,让赵光义投鼠忌器,三是宋皇后非常有眼光和智慧,当初她不是走眼错信了王继隆,估计她和萧燕燕一样,会建立一番功业。

虽然赵光义答应保宋皇后一生富贵,但宋皇后去世后,显露出了赵光义薄情的一面,按照规矩宋皇后应该是风光大葬,并且和赵匡胤合葬一起,但赵光义却没有这样做,对她的后事只是草草了之,甚至不让大臣去凭吊,这样的做法让人感觉到他对宋后的不满。

直到两年后,赵光义才消气,将宋皇后安葬在赵匡胤的旁边。当时有大臣看不过去,曾经劝诫赵光义,但却被赵光义贬出了开封,赵光义的种种作为,后世史学家都认为他“薄情寡义”,

毕竟宋皇后是赵光义的大嫂,还是赵匡胤的皇后,在古代地位尊崇,但去世后却被如此的对待,也难怪后世的猜测赵光义登上皇位,确实有点悬疑,推测他是始终不安心,因此才相方设法搞得赵匡胤儿子先后去世,宋皇后去世后,身后事也是草草了之,可见他对宋皇后的恨意,

不过宋皇后是幸运的,起码赵光义让她在后宫度过了余生,相比起小周后,花蕊夫人,她的结局是相当不错了,宋皇后没想到,她去世两年,赵光义也撒手人间,不知在泉下,赵光义又是如何面对赵匡胤一家呢?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娶了一个自己女儿辈的娇美老婆,这个女子十分聪明贤惠,后来成为赵匡胤的皇后,只是可惜这个皇后做的日子还不久,赵匡胤就一命呜呼了,失去赵匡胤之后的宋皇后,日子究竟会怎么样呢?

赵匡胤去世时,宋皇后仅仅24岁,大家都知道继位的赵光义是一个衣冠禽兽,总容易做一些人们不耻的事情,他是否会对年轻貌美的嫂子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历史。


赵匡胤死亡之谜

唐宗宋祖中所说的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可以说赵匡胤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其实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帝王,而且更加传奇的是,赵匡胤得到皇位也实在太简单了,当时天下混乱,跟随赵匡胤的兄弟们一致希望赵匡胤能够成为皇帝统治天下,可是赵匡胤始终不愿意。

终于后来兄弟们没有办法了,就借机把赵匡胤灌醉,并且直接给他黄袍加身,等到赵匡胤醒来一看,自己已经成为皇帝,不得已只能继续推翻之前的朝政,成立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宋朝。

当然,赵匡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君主,尤其是关于赵匡胤的传奇故事杯酒释兵权,经过上千年的演绎,越来越扑朔迷离,让人对赵匡胤更加好奇。不过一个如此优秀的皇帝,在家务事的处理上,就存在很大的欠缺。

赵匡胤成为皇帝之后,他的老母亲尚且在世,这个母亲对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十分偏爱,恨不得想要把赵匡胤的皇位直接拿给赵光义去坐,不过毕竟赵匡胤有那么多大臣支持,他的老母亲才不敢轻举妄动。

虽然没有轻举妄动,但是老母亲提出要求,叫赵匡胤以后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赵光义继承,按照正常的程序来说,一般皇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继承,除非没有子孙,才会传给兄弟等人,当时赵匡胤是有儿子的,比如赵德昭已经成年,比自己的皇后老婆还大一岁,小儿子赵德芳比宋皇后小7岁,不过也不小了。

赵匡胤当然还是希望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可是迫于母亲的压力以及对母亲的一种愚孝,赵匡胤只能暂且答应母亲以后传位给赵光义,对自己两个儿子也没有进行更多继承皇位方面的培训。

这无疑是赵匡胤一个最大的失误,他低估了母亲的寿命,也高估了自己的寿命,母亲没有去世多久,自己的弟弟赵光义早已经在朝廷之中发展自己势力,大有直接逼迫赵匡胤退位之势,再加上赵匡胤打算迁都一事,引起朝中大臣不满,大家都很支持赵光义。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赵匡胤有一天晚上与自己弟弟赵光义举杯痛饮,夜半时分,烛影斧声,第二天天亮之后,赵匡胤就一命呜呼了,至于死因,也许因为当时太过于简单的处理方式,导致成为一个谜底,又或者是有人暗中已经安排好一切。

这个能够左右赵匡胤生命的人,大多数人认为其实就是赵光义,因为从后来的种种情况来看,赵光义是本次事件的最大受益者,并且很多事情的发展有些异常,更加证明了赵光义的嫌疑之大。

赵匡胤去世后,他的皇后老婆年仅24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很多人觉得赵光义可能会将魔爪伸向自己年轻的嫂子宋皇后,毕竟后来赵光义对李煜的老婆小周后就很残忍,大家觉得赵光义本性就这样,那是否宋皇后被赵光义欺负了呢?


宋皇后的下场如何

赵匡胤去世后,因为没有立储君的原因,当时的继承人选择上,最关键的一个人就是宋皇后,换言之,当时只要赵匡胤的任何一个儿子或者赵光义最先出现在宋皇后身边,控制住宋皇后,那这个人就是皇帝继承人了。

宋皇后虽然年轻,不过还是很有经验和头脑的,她明白自己当时处境的特殊性,所以就打算先下手为强,既然没有人到来,自己就主动去喊一个自己希望成为皇帝的人选过来和自己一起商议大事。

谁会是宋皇后觉得最合适的人选呢,毫无疑问不会是赵光义,因为赵光义的很多行为,宋皇后都不看好,何况万一赵光义没有人性,自己这个皇后嫂子不就悲哀了;那赵匡胤的大儿子赵德昭怎么样呢?

赵德昭比宋皇后大一岁,因为宋皇后无子,所以赵德昭将宋皇后当做母亲对待,但是毕竟年龄相差不多,总觉得怪怪的,所以宋皇后与赵德昭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很生疏。与宋皇后真正亲密的是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因为他比宋皇后年幼7岁,所以宋皇后对他像对待自己弟弟一样。

宋皇后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打算派手下亲信宦官王继恩去找赵德芳来与自己商议大事,王继恩出去之后,宋皇后已经想清楚了接下来让赵德芳继位的顺序,可是等到王继恩回来之后,宋皇后却瞬间无语了,因为王继恩喊回来的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宋皇后最担心的人。

宋皇后看了一眼赵光义,又看了一眼王继恩,瞬间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了,于是连忙对赵光义说“我和孩子们以后就交给你了”,简单的一句话,赵光义就明白宋皇后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为难宋皇后。

赵光义急急忙忙登基称帝,妥善安排了宋皇后和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二人,然后就开始稳定政局,根本来不及再去管宋皇后等人的闲事。等到赵光义把事情处理的差不多,觉得自己的皇帝位置基本坐稳了,他就联合赵普搞出一个“金匮之盟”,说这是当初赵匡胤答应母亲立赵光义为继承人的证据,换言之就是昭告天下自己得到皇位是正义的。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赵光义开始对赵匡胤后代下手了,第一个就是赵德昭,被赵光义逼死了,此后又是赵德芳无缘无故睡一觉就没有醒来,最后处置的是自己的弟弟赵廷美,想必赵光义是担心自己弟弟模仿自己吧。

等到这些人都收拾完后,宋皇后也已经去世,这时赵光义想起来收拾自己这个嫂子了,他坚决不承认宋皇后的皇后之位,只将其按照一个嫔妃的标准和礼仪下葬,当然对于宋皇后而言,能够得到这样的结局,已经很幸运了。


结语

为何赵光义会没有对宋皇后有所行动或者迫害呢,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方面是宋皇后当初给了赵光义做皇帝的正义性,要是赵光义杀了宋皇后,无疑就是告诉天下人自己是杀死赵匡胤的凶手。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赵光义当时确实太忙了,一边要站稳脚跟,一边还要霸占小周后,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处理宋皇后,等到自己忙完了想起皇后嫂子的时候,发现她已经人老珠黄,行将入土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题主的问题颇具诱惑性啊,一个皇帝,一个24岁的正值青春年华,容颜娇美的寡居的嫂子,这是最容易演绎出一段艳丽故事的两个人物。那宋太宗与美丽的嫂子有故事发生吗?还真的有,不要走开,听静笃为你慢慢道来。

先来介绍下故事的女主人公皇后宋氏

宋太祖的皇后宋氏,不但人生得娇艳动人,举止端庄,而且还颇有些来头。她的父亲宋偓是后唐庄宗的外孙,她的母亲是后唐的义宁公主,那是典型的皇亲国戚、显贵之家。

公元952年出生的宋氏,自幼就能出入宫廷,自然也见多识广,知书达礼。如此女子,自然讨人喜欢。公元968年,被时年四十二岁的宋太祖纳入宫中,于是,时年十七岁的宋氏成为了宋太祖的第三位皇后。

这宋氏与宋太祖是典型的老少配(我知道你要笑,古时的皇帝都是这样,哈哈),差距有多大呢?宋太祖的大儿子赵德昭比宋氏还要大一岁呢。

虽然,两人年龄相差很大,但这宋氏确是一个好妻子,她性情十分柔顺,和太祖是相敬如宾。只是宋氏没有生育,做为继母,赵德昭比她还大,所以,宋氏和德昭不亲,和比自己小七岁的宋太祖儿子赵德芳很亲近。

再来说说宋太宗。

说实话,在皇位父子传承的古代,宋太宗这皇位来得不是那么明正言顺,况且,宋太祖死时,他的大儿子赵德昭都已成年了,完全可以当皇帝了。

宋太祖赵匡胤取得皇位后,当然是想传给自己的儿子的。但偏偏太祖的母亲杜太后喜欢二儿子,在将死之时,把兄弟两人叫去,非要让太祖百年后把皇位传给他弟,也就是太宗。

杜太后这老太太怕大儿子反悔,还弄了个盒子写了盟誓装在那里,让宰相赵普保存起来。这就是后世所谓的“金匮之盟”。

不过,后来很多的资料显示,这个“金匮之盟”是太宗与赵普捣鼓出来的,目的就是要显示太宗继位的合理性。(有兴趣的可以看我的微头条当中的相关内容)

当然,不管这事是不是真的,反正看得出来,宋太宗并不是光明正大之人,对于这个皇位的得来还是有些心虚的,总想找点东西来证明他得之其所。

再来看下太祖皇后宋氏与太宗的故事。

其他的那些事我们都不说,单说宋太祖死后的事。

话说开宝九年,经过前一晚的所谓“烛影斧声”后,才49岁的宋太祖突然就死了。并且还没有留下什么遗言(诏),最最重要的是没说谁来接他的班。

最早发现宋太祖死了的宋氏,当然有私心了。她既不想太宗当皇帝,也不想让太祖的长子赵德昭当皇帝(前面说了,她和德昭关系并不好),她想让赵德芳做皇帝。

这时的赵德芳才17岁,且又与宋氏母子关系良好,他做了皇帝,宋氏自然就可以皇太后的身份掌握朝政了。她这样想了,于是,就让宦官王继恩立即去召赵德芳进宫来,想让德芳抢占先机,造成既成事实。

可惜的是,宋皇后还是年轻,缺少政治经验。她身边的亲信宦官王继恩其实早就和宋太宗赵光义站在了一起。

这王继恩跑出宫去后,没有去找赵德芳,也没有去找赵德昭,而是跑去找了赵光义,把赵光义叫到了宫中。可怜的宋氏,本想给别人玩一个既成事实,谁知被别人玩了一个既成事实。

至此,宋皇后知大势已去,只得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就交给官家了(宋朝管皇帝叫“官家”)。

看来,宋氏和宋太宗之间并无两情相悦,而是争夺皇位的政治对手。

宋氏,是宋太宗夺皇位路上的一大对手,差点就让太宗和皇位擦肩而过。对于这样的政治对手,两人还想发生点什么,当然不可能了。

但两人之间终还是要发生点什么的。

宋太宗的皇位本就来得不够名正言顺,所以,虽然对宋氏极为不爽,却不好立即下手处置。不但不好处置,还认可了她皇后的身份。将她封为“开宝皇后”,置专门宫殿与之居住。

不过,现在不处置,不代表心中不恨。我们知道,太宗通过种种手段弄死了太祖的几个儿子:赵德昭被他吓得自杀了;赵德芳睡死了;赵廷美被吓得忧愁而死。

这些手段,连太宗的大儿子元佐都看不下去了。元佐想方设法营救赵廷美,在赵廷㺯死讯传来时,他终于被逼疯了。

这样看来,宋太宗肯定不会对宋氏就此放过了。

公元995年,宋氏去世了。地位已经非常稳固的宋太宗开始算起了旧账。他不许按照皇后的礼仪安葬宋氏,就连王禹偁(时为翰林学士)说了句“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就被太宗给贬了。

同时,宋太宗还不许宋氏下葬到宋太祖的陵墓当中,连牌位也不许升祔太庙,可见,当初宋太宗对宋氏的怨恨之深。

总的来说,宋氏还是比较幸运的,在残酷的政治斗争失败后,还能够善终,这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赵匡胤50岁突然暴毙。他有2个儿子,可坐上皇位的,却是他37岁弟弟赵光义。当时,24岁宋皇后低眉顺眼对小叔子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此话一出,赵光义的皇位,算是稳了。



在影视剧中,赵匡胤的初恋是大周后,即李煜的皇后。


因为情难自已,他强行将和大周后容貌一模一样的花蕊夫人抢回了宫中。弟弟赵光义得知后,垂涎花蕊夫人的美色,便霸王硬上弓,得手后,还一箭射死了花蕊夫人。


这是兄弟俩唯一一次对同一个女人动了心,只不过,赵匡胤是情难自已,而赵光义则是为色所迷。


当然,这只是影视剧的演绎。


在真实的历史中,花蕊夫人虽然倾国倾尘,却和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没什么缠绵悱恻的关系。



真正与兄弟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谜案的女子,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宋皇后。


公元976年,50岁的赵匡胤毫无征兆地暴毙,没留传位诏书。


他一生有4个儿子,2个早夭,如今还有2个儿子活着,分别是次子赵德昭(25岁),第四子赵德芳(17岁)。


按理说,皇位继承,应当先儿子,再弟弟。


可最终登上皇位的,是赵匡胤的37岁的弟弟赵光义。



在赵匡胤暴毙后,赵光义迅速跑到宫中,站在宝座之前。而24岁的宋皇后,站在他的身侧,低眉顺眼,对他说:“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取自《涑水纪闻》)


官家,是宋代对于皇帝的称呼。


宋皇后这句话一出,就代表她认可了赵光义的皇位,希望他好好对待自己和孩子们。


就这样,没有遗诏的赵光义,成了皇帝。


但这件事处处透露着蹊跷。


赵光义何以成为皇帝?赵匡胤突然的暴毙是否和他有关?


宋皇后为何要拥护他为帝王?两人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关系?


宋皇后最后的结局如何?赵光义登基后,又是如何对待24岁的寡嫂?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关键人物——宋皇后的身上,来寻找答案。


宋皇后是赵匡胤的第三任皇后。


她的母亲是后汉的永宁公主,父亲是忠武军节度使。因为自小出入宫廷,宋皇后进退得宜,知书达理,广有贤名。



公元968年,赵匡胤的第二任皇后去世,17岁的宋氏就进了宫,被册封为皇后。


这一年,赵匡胤已经42岁了,两人年龄相差25岁,是典型的老夫少妻。


他们的婚姻,是政治联姻,不过两人的感情很好,每次赵匡胤下朝时,宋皇后都会在一旁等候。


《宋史·后妃传》: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



宋皇后没有为赵匡胤生下一儿半女,不过,赵匡胤也无需为子嗣发愁。


他一共有4个儿子,除了2个早夭,还有2个活着的儿子。


  • 赵匡胤的次子名叫赵德昭,他比宋皇后大1岁。


为了避嫌,宋皇后很少和他来往。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后妈和年龄相仿的儿子来往密切,总会让人说闲话。


  • 赵匡胤的第四子,名叫赵德芳,年仅10岁。


宋皇后很疼爱他,几乎把他视为自己的亲儿子。



赵匡胤很喜欢宋皇后,给了她无限荣宠和尊敬。


只可惜,赵匡胤的年纪太大了,7年后,50岁的他突然暴毙,无人知晓是什么原因。


他死得太着急,也没留下传位遗言,更没有留下遗诏。


国不可一日无主。


赵匡胤突然去世,此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继承人。


根据皇位继承制度,赵匡胤的2个儿子,都有机会当皇帝。但奇怪的是,最后当上皇帝的,居然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皇帝驾崩,没有留下遗诏,但皇帝的弟弟迅速入宫,又有皇后的认可,2个皇子也没有提出异议,赵光义的皇位坐得那叫一个名正言顺。


然而,宋皇后真的是心甘情愿让赵光义登基的吗?


我认为,并不是。



赵匡胤刚去世时,24岁宋皇后连忙找来王继恩,希望他能够马上把四皇子赵德芳叫到皇宫里来。


然而,这王继恩自作主张,把赵光义给叫了过来。


《涑水纪闻》:太祖初晏驾,时已四鼓,孝章宋后使内侍都知王继隆(王继恩之误)召秦王德芳。继隆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


这一来一回,赵光义就占据了先机。


他当机立断,迅速带兵 入宫,直接站在大殿之上。而此时,24岁的宋皇后,也带着17岁儿子赵德芳走了进来。


两方对峙,立马决出了高下。


37岁的赵光义,有军功、有兵马,而宋皇后什么都没有,17岁赵德芳名声不错,但在夺位一事上仍显稚嫩,是个未经历练的毛小子。


如果要抢皇位,赵光义基本是完胜。



在民间传说中,赵光义还有“金匮遗诏”,继承皇位,也算师出有名。


所谓的金匮遗诏,是赵匡胤、赵光义的亲生母亲杜太后临终时,逼着赵匡胤做出的承诺,即在赵匡胤百年之后,皇位要留给弟弟赵光义。


《宋史》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儿统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所拥有乎?汝死后当传位于汝弟。四海至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太祖顿首泣道:“敢不如教诲!”太后转过身对赵普说:“尔同记吾言,不可违背也。”


为了让母亲安心,赵匡胤当着母亲的面,将誓言写了下来,并放到了一个金匮里。


赵匡胤真想把皇位传给弟弟吗?


我认为不是。



他的做法,只是为了安抚母亲的无奈之举。


在后来的朝堂中,赵匡胤对此事只字未提,显然并不打算履行承诺。


只是,他没有料到自己去世得这么匆忙,没有新的遗诏,那么,赵光义搬出此前哥哥的“金匮遗诏”,也勉强能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


至于宋皇后为何要改口叫赵光义为“官家”,我推测,这是她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保命之举。


前文提到,赵光义是有所准备,带兵入宫。


若是宋皇后强硬要求让赵德芳继位,恐怕等待她们母子的,将是血溅当场的结局。


因此,她才称呼赵光义为“官家”,并且希望他未来能好好对待自己和孩子们。



由此我认为,宋皇后虽然表面上拥护赵光义,实质只是她的无奈选择。


若是她但凡有一点反抗机会,想必,她也不愿意轻松把皇位让给赵光义。


她一直把赵德芳视为亲生儿子,自然希望后者登基。


而不撕破脸,顺水推舟,或许还能在赵光义面前卖个好,给自己的未来留条路。


只可惜,她打错了算盘。


赵光义的为人,和哥哥赵匡胤完全不同。


或许,他自认为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非常担心皇位被别人夺走。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赵光义对皇后嫂子疯狂虐待,对哥哥留下来的儿子也一点都不好。



公元979年,原来的二皇子赵德昭,因为叔叔赵光义不给功臣封赏,进行劝说,便遭到了赵光义的斥责。


赵光义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


此话,显然是对赵德昭的羞辱。


当年,作为二皇子的他,并没有对叔叔继位表示反对,如今,叔叔却暗搓搓斥责他觊觎皇位。


不堪受辱的他,愤然自尽,享年28岁。



公元981年,原来的四皇子赵德芳,也是备受宋皇后宠爱的孩子,在睡觉时突然暴毙身亡,享年23岁。


有关他的去世,史书上只有3个字“寝疾薨”。


《宋史·卷二百四十四·列传第三》: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到底是什么大病,能够让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就这样去世了?


如果真的是患病,为什么连病的名字都不写一下?



至于宋皇后,她身在后宫,日子就更难过了。


赵光义刚登基时,还封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居住于西宫。但后来,赵光义又让她搬去东宫。


公元995年,宋皇后去世,享年43岁。


按理说,先皇皇后去世,理应居丧。官员们按照规矩,请求赵光义赐皇嫂谥号“孝章皇后”,可赵光义却不理不睬,也不让群臣举丧,完全没给她一个皇后应有的待遇。


有人贬低宋皇后,赵光义也不理不睬,不为皇嫂维护名誉。


有臣子提出要让宋皇后享受应有代遇,就直接被赵光义给贬谪了。


《宋史·王禹偁传》: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



据说,宋皇后在世时,虽然身处后宫,衣食住行却非常凄凉。


作为哥哥的遗孀,赵光义理应好好对待嫂子,照顾哥哥的后人,然而,赵光义却不闻不问,仍由他们自生自灭。


史书无法还原历史的真相,我们也无法得知,赵匡胤2个儿子英年早逝的背后,是否有赵光义的暗中策划。


但无论怎样,赵光义对待嫂子的行为,还是太过分了。


《湘山野录》一书,直接谴责赵光义,并分析,他如此行事,是因为杀兄篡位,心中不安,才着急让哥哥绝后,让宋皇后受尽虐待不敢发声。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宫廷之内无兄弟,充满的是尔虞我诈,刀光剑影。一代人杰赵匡胤,皇帝是被“黄袍加身”得来,他死后,儿子们也把“皇帝之位”丢得不明不白,真是“因果循环”,谁也逃不离。

赵匡胤死时,只有49岁,可谓是“正在当年”,而他的宋皇后只有24岁,年轻极了。面对这么年轻的嫂子,新上位的宋太宗是怎么对待的呢?

宋太宗软禁皇嫂20年

(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和宋皇后年龄相差25岁,但年龄的差距对他们的感情毫无阻挡。但,很可惜,两人没有生孩子。

宋太祖去世时,宋皇后恰好在身边,宋皇后强忍悲痛,把宋太祖驾崩之事暂时压住。

宋皇后很犹豫,因为太祖死前,虽然没有广而告之,但大家都知道,太祖很久前一直是将赵光义当作接班人培养的,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大家,年长的新君更容易稳住形势,因为人脉和支持者更广泛。赵匡胤自己也是从后周年幼皇帝的手里把江山接了过来,所以对年幼皇帝继承江山是不支持的。

但是,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因为赵匡胤的孩子们已经长大了,也有了继位的合理性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赵匡胤没来及宣布新君,就挂了。只要没对外宣布,就说明,赵光义和两个皇子都是有机会、也有资格上位的。

这时候三人当中谁先来到皇帝身边,谁先做好准备,谁就有可能是新任的皇帝了。当时,在世的两位皇子,一位是赵德昭,年龄26,一位是赵德芳,年龄18岁。

经过短暂思考,宋皇后让太监王继恩急招赵德芳前来,因为宋皇后和赵德芳关系最近。

没想到,这太监根本靠不住,或者就是赵光义的内应。出了门,不久就把赵光义找来了。

(赵光义剧照)

宋皇后看到来的是赵光义,大惊,知道赵光义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是要上位了,于是赶紧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从语言当中反映出来,宋皇后认可了赵光义,显然,这是有思想铺垫的。赵光义哭着说道:“共保富贵,无忧也。”(司马光《涑水纪闻》)

就此,公元976年赵光义上了位,成了宋太宗。

宋太宗上了位后,将宋皇后安排到了西宫,过了十年,又安排到了东宫。看似还不错,实际上就是软禁,而且严格控制,和宫外面的联系基本没有,所以对于宋太祖临终前后发生的一些事情,无法和外面人进行交流。公元995年,也就是宋太宗上位20年后,宋皇后去世,年44岁。

太祖之子赵德昭在公元979年,因不堪赵光义的训斥,自杀身亡。而赵德芳在公元981年,病逝。真巧,都在那么年轻时,丢了性命。

宋皇后死后,赵光义做得有些过

(宋皇后剧照)

宋皇后死后,赵光义不成服(穿丧服),也不让大臣们前来临丧(前来吊唁),这还不算,作为皇后和皇帝合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赵光义不同意,宋皇后只能单葬,这到底是为什么?这完全不符合对待前朝皇后的礼仪啊!

这还没完,神庙也不让进,这过分了。

有个大臣看不下去了,他是翰林学士王禹偁,他对来他家的宾客说道:“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宋史·王禹偁传》)谁知隔墙有耳,话传到了赵光义耳朵里了,于是王翰林就此被发配到了滁州。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可以理解赵光义的举动,宋皇后的行为差点让自己的大权旁落,没被找理由杀掉,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赵光义剧照)

赵光义当了皇帝后,对于自己的小嫂子没有优待,主要的冲突就在宋太祖赵匡胤死时,宋皇后要扶持赵德芳的举动惹恼了赵光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宋史   嫂子   皇后   遗诏   官家   皇位   太祖   花蕊   太后   君主   母子   公元   皇帝   弟弟   儿子   母亲   兄弟   财经   赵光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