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农村里总有几个有威望的老人,为什么现在基本没有了?

以前的农村,确实会有几个德高望重,有说服力的老人,说白了!这些老人就是爱管闲事,敢说敢讲,不怕得罪人,久而久之,这些老人自然而然的就有了威望,村里发生大小事情,说不清,扯不了的,都会请这些老人来主持公道,还别说,真管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呢!现在嘛?没人想去多管闲事,多费口舌,说实话,现在的人,现在的社会,往往都是出力不讨好呀!说了也没人会听,还强词夺理,让你下不了台,把人给得罪了!因此,都是各自为战,谁也不愿意去当什么有威望的人,也不想去当,用不着去为别人操心费神。






三十多前,一个和我父亲同曾祖父的人,村里面的人都称呼他为大佬,我叫他某(他的名字)伯。这是我老家的叫法,一般隔了三代后都是这样称呼。我和他的孙子差不多一样大,都是在一起玩,总觉得他很威严,在他面前不敢放肆。他带着一个狮帮,就是年节舞狮参拜的,平时农闲时练练一些套路武术,有时候他也教教我们几个小孩。那时候也不觉得他有什么特别,有一次选村长,投票结果又是上一任的村长,他就发话不同意了,要求重选,结果出来上一任就落选。那时我虽然是小孩,但是喜欢热闹,整个过程都会观看。

初中毕业后到邻近的镇上打工,工厂附近有一帮烂仔常来厂里讨厂里女工的口头便宜,这帮人中年纪比较大的有一次问我是那个村的,我说是某某村,他说认识我村里的某某人,我说是我伯,他马上对我的态度就变了,掏出烟给我抽,说了和某伯多熟多熟的事。

后来去到方圆十多里的任何一个村,一有人问到我是某某村的,都说认识我村里的某某,似乎以此为荣。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觉得某伯就是一个类似族长的人,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大到和邻村发生纠纷等等总是能看到他出面处理调节。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变化,村里面有钱人越来越多,有钱的人变成村里面追捧的对象,加上他也老了,就再也不是那个说话好使的族长了。




世道变了,人心浮躁。以前(约1990年~2005年之间)村里确实都会有几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在村里主持公道,说的话村里人都认可。因为以前大家都穷,没有分别,出去打工的也少,思想还是比较传统,尊老、尊贤、孝道代代相传。

现在世道变了,村里人去南方或者北方发达城市去打工了,赚钱也比以前多了,见识也广了。每年回家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年挣多少钱,谁挣得钱多,谁混的好。农村人变得现实、势力、浮躁了,已经没有以前的淳朴、忠厚、实在了。在外混的好的,回家之后,大家都趋之若鹜,混的一般的,会被人疏远,比如聚餐、喝酒、打牌、进城购物等,也不会喊你一起了。以前一起过穷日子的,现在也不常来往了。时间久了,有钱的就会有势,说话也算数,大家也愿意去听。老人们的意见呢,也基本没人听了。

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人,我深刻感受到这种变化。我小时候,爷爷在村里开造纸厂,家里有些积蓄,人缘很好,我从小还能穿的起皮夹克,这让很多小朋友都羡慕,家庭条件还比较好。后来造纸厂关闭了,95年以后,大家都出去打工了,我们家逐渐没落了。以前天天找我爸打牌的,来我家串门的,也少来了,都去所谓的混的好的家里打牌喝酒了。父母辛苦供我读大学,一度还被人耻笑,说读书无用,不如学武,这样出去打工没人敢欺负。后来我来广州读研,很多同龄人已经盖了房子、结婚生子,而我依旧靠父母供着读书,在别人看来,很不划算。毕业后至今,我工作五年,现已在广东佛山买了两套房,在那些人眼里我也成了有钱人。很怀念以前大家无猜忌的生活。

现在的农村,只看钱,结婚彩礼要到天文数字,相互攀比成风,孝道丧失,道德沉沦。说媒时,女方只看钱,嫁过来之后,像公主一样被供着,公公婆婆百般供着,而这些女孩子也认为,应该被养着,相互攀比,不出去工作,觉得自己赚钱很丢脸,好似乎这样会让人以为老公养不起自己。这种情况在我老家很普遍,本人也非常看不惯。

再说一下孝道。尊老爱幼本是人伦之理,但现在都农村里,确有很多儿子媳妇,不尽孝道,把风烛残年的父母赶往破旧小屋居住,自己住着两层小楼,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也不缺这点钱,为什么不让父母过的好一点呢,难道曾经的养育之情都不记得,说什么老大(二、三)不管我也不管,难道父母辛苦一辈子,就换来这个结局,实在让人愤愤不平。这种不尽孝道之人,绝对不在少数,而且大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全无羞耻之心。没想到这里,本人甚至都不愿回老家,身边这种案例太多。

近20年来,村里人走出去,赚到了钱,见了世面,人也精明了。但传统的尊老、尊贤、孝道,却流失了。村里的老人说的话,大家也都不愿意听了,威望渐渐也没了。如此种种,令人心痛。在这里,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挽救当前农村的种种乱象,用新时代的新方式诠释农村人的新面貌,摒弃恶习,重拾美德。

(个人所见所闻,想到哪写到哪,如有不妥,请多多包涵。大家可以多多关注我哦,一起交流)




我的爷爷就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古稀老人。今年93岁,身体依然健硕。

爷爷9岁时没了娘,曾祖父在爷爷13岁时做主,和奶奶结婚,在旧社会年代“人”的寿命都不长,爷爷奶奶结婚后没几年,曾祖父也驾鹤西去……,留下十六七岁的爷爷和奶奶生活,听爷爷讲那时候多亏堂哥堂嫂照顾。

我的父亲姊妹八个——我四个姑,三个大爷。我的二伯、三伯从小精神不好。六十年代家里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三伯在火灾中丧失生命,二伯精神从此更加失常。奶奶比爷爷大三岁,在我小姑十多岁时脑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爷爷在公社粮所工作,家里养了驴供粮所磨面,赶上农村家境不顺的那些年,三伯去世、二伯精神失常、奶奶患病、连续三年每年买的驴也无故生病死亡,连死三头。

爷爷一直照顾偏瘫的奶奶二十多年,直到去世,从来没用儿女操过心。傻二伯精神问题严重,可爷爷从来没有放弃过,在我年幼时还想着能为他娶上媳妇,但终放弃,爷爷和二伯一起生活,照顾他的起居,直到二伯现在住进国家敬老院。

爷爷十八九岁的时候,大姑和大伯相继出生,当过几天“八路”也被抓去做过“中央军”,可能命运眷顾他,惦记一家子人,都侥幸逃了回来。后来新中国建立了,在村子里当了好多年队长。爷爷一生慈善,即使在自己贫穷的年代,也救过好多人的命,挽救过多个家庭。村里很多前人的后代,都记得他的好,对我爷爷极度尊重。

在郓城县,爷爷有位干相好(爷爷喜欢这么说,就是结拜兄弟),为了感激爷爷的救命之恩,和爷爷成了亲戚,直到我们这些后代还来回走动。只知道哪位结拜爷爷,时常对他村里人说,“没有我兄弟,便没有我,没有我们这一家人,我如果对我兄弟不好,我一辈子坏良心”。村里的一位70岁的老人,得了偏瘫坐轮椅,每当看见爷爷,就哇哇大哭,后来我才知道这位老人年轻时,村里组织挖河沟时,因家穷吃不上饭偷抹眼泪,爷爷当时任村上队长,后来把自己碗里的饭菜递给了他,而他却感激了爷爷一生。这些慈善的例子有很多……

爷爷现在身体还好,对生活很知足,前段时间村里有人鼓动他,去向国家反应自己情况,“自己也曾为国家做过贡献,为公社粮所磨面、在村里当了十几年队长”。可是他却说:“现在生活都很好,以前逃荒吃不上饭,我很知足,我不需要反应”。

两张照片(我爷爷和我的孩子,爷爷91岁那年拍摄)





在以前农村缺失管理组织的年代,一个家族的长辈就是这个家族的管事,家族的婚丧嫁娶,财产分割,调解矛盾,家庆活动都有这个长辈组织管理,威信也就树立起来了,一个村几个家族的长辈管事人就形成了一个村的管理人。

现在的农村管理组织建全,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组织,村务、财产、民事调解、治安管理等都有村级组织负责,因此这就淡化了家族有威信长辈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粮所   老人   农村   曾祖父   都会   德高望重   孝道   村里   长辈   威望   爷爷   奶奶   家里   父母   家族   组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