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时候的年是怎么过的呢?

现在还蛮想小时候的过年的,因为小时候的年还是挺有味道的,越长大年味越来越没有。

我们小时候的年大概就像莫言老师说的,从腊八开始,我们就开始盼着了。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真正冷的时候开始,小时候不觉得冷,即使脸上冻下有高原红,手上有裂口子,穿着妈妈织的毛衣毛裤或者奶奶壮的棉衣棉裤,还是跑的欢什的很。

玩累了,回来拿着寒假作业装样子,我们姐弟仨个围坐在火炉上,等着奶奶烤个果子,背个馍片或者焖个土豆拿出来给我们解馋。然后奶奶一边用铁勺子搅着锅里的粥,不搅会糊,因为烧煤的火炉开了下面的通风口,是很快的。粥里面凑的东西又多,什么大米、小米、红枣、核桃、花生、葡萄干、黄豆、绿豆、大红豆都是好不容易才找齐了,平时根本舍不得放的,要是糊了就太可惜了,奶奶会很伤心,以前根本没什么莲子、百合、黑米、红米的。

虽然我们经常吃焖米饭糊的锅巴,但是粥糊了味道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腊八粥


喝了腊八粥就真的稀里糊涂到腊月二十三了,家长们在这天会摆几个糖果盘儿献祭灶王爷,其中就会有麻糖。我们仨最喜欢的就是在这天软磨硬泡家长要一块钱,买五根麻糖吃,有白芝麻的、有焦糖色芝麻的,有空心的、也有实心的,吃什么的买的时候拎起来掂量一下就好。村里有老爷爷会背着一个木箱子在当街卖,一边喊:“麻糖儿,麻糖儿,卖麻糖儿来。”一边说:“小花儿,别看了,想吃回家找妈妈拿钱来买,啊!”然后一堆小孩子就跑回家要钱去了。

那麻糖酥脆酥脆的很甜,有点沾牙但是我们就是最爱了。一块钱五根,我们三个一人一根后还有二根,分不公平就开始二根掰四段,再一人一段,然后还有一小段,再接着掰着吃,最后还能把手心里的芝麻舔舔干净,现在想想都能流口水的。

麻糖


再往前走走,就二十四,该家里大扫除了。我们家的流程是:吃完早饭开始,家里能搬的家具都搬到院里来,然后不能搬的直接清洁,搬到院里来的轻的、小的,我们仨就能搞定,大的、重的爸爸、妈妈来;然后全部搬出来后,我们三个院里擦抹,爸爸屋里擦扫,妈妈院里洗床单、被套、枕巾、沙发套等那些;基本折腾完就到天黑了,又抓紧把擦抹干净的家具一件件搬进屋里,可能小些的家具还留在院里,等吃完饭接着搬了。

这时候,你在屋里吃晚饭,会觉得屋里做饭熏黑的墙都变白了呢,都是爸爸踩着梯子用鸡毛掸子掸掉了所有的灰尘后才露出来的,这个寓意是除旧迎新。

扫除


这几天起,村里当街已经开始闹活儿,要宰杀一家养的最肥胖的猪,然后每家每户去买点肉。小时候吃肉真的是很奢侈的事,也就过年能吃一回,平时真吃不着。不吃也就不想,可是真吃一顿,就特别想吃下一顿,尤其弟弟妹妹特别爱吃肉。我跟着我妈学,我妈吃肉浑身过敏,我以为我也是,就跟着吃素。

还好,村里也有磨豆腐卖的,爸爸端个盆去割一大块豆腐,回来吃好几天没问题。我和我妈不吃肉就主要靠鸡蛋和豆腐了。奶奶炸年货肉丸子时也炸素丸子,最后炸的是豆腐,这些加进饺子汤里很是美味。

割豆腐


到二十七了,全家老少基本都要准备洗浴了,小孩子就在家里的大盆里洗一下,大人骑自行车去到乡里面的公共澡堂子里洗个澡,干干净净等着过年穿新衣服。我记得我到初中的时候,因为好友家里是开公共澡堂子的,我才有幸福去洗过澡。

再买买家地里没有菜,比如平菇啊,粉皮呀等等,再买点梨子啥的。就要准备蒸馒头了,黍米面的黄蒸(包红豆),白面的花式馒头,还有菜团子(粉条萝卜)呀什么等,这天基本不做饭,熬个小米粥,就吃这些蒸食了。我们仨就喜欢一掀锅盖,热气腾腾拿出来大馍馍,虚虚的软软的甜甜的,就一口咸菜,好好吃。

黄蒸


然后二十九就要熬浆糊,贴对联。因为家里屋子多,就是那种老式的七间屋子再加一个大门的,爷爷就写好几副对联,写一副我们拿出去晾到院子一副,等晾干再贴,多出去的会送邻居。后来爷爷不在了,爸爸会接着写,偶尔买现成的用。

贴的时候,我们姐弟仨个一个给爸爸端着浆糊,一个拿着对联,等着站在梯子上的爸爸说要哪个,或者帮爸爸看看高低和正不正。

贴对联


一直忙到除夕了,奶奶和爸爸开始剁饺子馅儿,通常剁肉的和素的两种,有时候素的妈妈自己剁,然后到下午五六点就开始包饺子了,这个当然也是全家齐上阵,怎么能少了我们姐弟仨个的瞎搅和呢。我们负责擀皮,按面团,也跟着大人包,我奶奶包的麦穗饺子最好看,我们仨个抢着吃。慢慢的,包一大堆放满两、三个竹帘子,然后火炉上的锅开了,奶奶就开始下饺子,我们就都开始流口水了。

等着吃上饺子,基本也能就上春晚的时间了,一边看春晚,一边吃饺子,真的好不惬意。那时候的春晚很好看,那时候的饺子也好好吃。就算是素馅饺子也很好吃,毕竟是饺子,好吃不如饺子,甭管啥馅儿的。

麦穗饺子


春晚就饺子,就完接着就家里的瓜子、花生和糖果看,然后直到看到春晚放“难忘今宵”了,把新衣服放床头,才肯睡觉。大年初一,又早早起来,迫不及待的穿好新衣服,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爷爷奶奶会一人给10块钱,那时候的10块钱,真的是大钱呢!

拿着钱叫上邻居家的小伙伴,一般妈妈会把我们的10元换成2元的,弟弟跟邻居家的小男生还要一边跑一边滚着铁环,就开心的去当街的小卖部买东西了,买摔炮,买7毛一袋的干脆面,买大大泡泡糖和粘牙糖。

粘牙糖


……

有好多记不得了,但想起来的那些,真的都好有味道,好怀念。




朋友你好:

马上就要过年了,心里还是慌张,过年,哪个人不高兴呢?虽然岁月苍茫,无情的岁月给我们刻下时间的年轮,青春的活力渐行渐远,却依然喜欢过大年的喜气洋洋,喜庆欢乐和一家人的温馨相聚。

忍不住想起小时候,那时候的腊月里,记得大人们早早就开始慢慢准备年货。也许是物质贫乏卖家稀少的缘故吧,就像卖的粉条,只要有人来卖,婶婶们街坊邻居们都是买好多,说是过年待客用~之前,大部分都是大锅烩菜,而粉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调菜品。

像豆腐海带等都会买好多备用。我们家有爷爷奶奶,有表姑表叔们,有长辈,客人也会比较多。其它的馒头都是在地锅烧材火,不像现在都是直接拿钱去街上买现成的。

我家有一套铸铁材质的蒸笼,这一套蒸笼和笼布,几乎用遍了我们的街坊邻居~那些远的近的大娘婶婶们,都是提前来问问谁家二十几用,然后约定她家的可用时间~当然,都是免费使用,所以一直到现在,护栏姐的父母在村子里都是德高望重口碑很好的人。

我们家辈份高,大年初一,我们家一般四点多必须起床,爸爸放鞭炮,我们几个小孩子也要起床梳洗打扮,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服。

有爷爷奶奶,大年初一起五更拜年的,晚辈人很多,他们天不亮就开始转圈给长辈们拜年,走到街上都是三五成群,一家一家的家族成员的大部队人马,看起来非常融洽和睦欢乐的一家人。

小时候,过年,大年初一的五更时分,真是万家灯火边鞭炮齐鸣,远的近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一阵高似一阵,就感觉不起床都不行,特别是邻居家一放炮,鞭炮声震耳欲聋,心里更急~必须起床,今天过年了,而且大年初一这一天,要高高兴兴开开心心,老人都说,这一天管着一年呢!

时间太急,跑的太快,总是在一不留神就走了这么远的人生路程!此时,在新年来临之际,护栏姐提前祝今日头条的朋友们~新年快乐,财源滚滚,生意兴隆,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小时候在湖南乡下爷爷奶奶家长大,冬天特别湿冷,我们都是三天左右洗一个澡。大年三十那天中午吃完饭时,不管天气如何,奶奶都会要我洗个澡然后换上新衣新裤新鞋,象征一年好的开始。


然后吃完晚餐团年饭后,就准备放烟花,爷爷给我买了一大堆,有冲天炮甩炮转炮连珠等,全村的小孩喜欢集中在村里的一个晒谷坪中放烟花,我们互相攀比谁家的更炫,好多放完了的也久久不肯离去。我们有个习俗大年三十晚的电灯是要亮一整夜的,还有正月十五晚上…


到了初一,爷爷奶奶叔叔都会给我压岁钱,说要我存着上学买文具用。我偷偷的背着他们买些零食躲在被子里晚上吃。然后等着爸爸妈妈带着弟弟来拜年,吃完中饭后我就要回自已家了,离得有六里多路。那时电视里经常热播《新白娘子传奇》,我和弟弟特迷剧情,总是走一路看一路,有时扒着别人家的窗户瞄有时在大门口看个两分钟,爸爸妈妈总是催我们快走,他们那里知道,就算回了家,我们也会去村里有电视的人家那去看的…

奶奶会给我备些衣裤啊零食什么的让我背着,我就给弟弟分一些他见得少吃得也少的糖果,每次弟弟都异常认真的分着。


然后就是走亲戚拜年了,我与弟弟在一起度过了愉快的春节。现在想想已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小时候无忧无虑快乐些…




现在的人有的怕过年,因为过一年了年龄就大一岁;有的人过不过年无所谓,因为现在过年和平时除了放鞭炮的区别外已无任何区别。

我小的时候是很盼过年的。

最值得期待的是穿新衣服,新衣服早就拿出来放回去很多次,二十九的晚上要把它们放在枕头边看着,大年三十早上才穿上,对着大立柜的镜子反反复复的照呀,大鼻涕泡都美出来了。

过年的其他项目更是值得期待,兴奋弄的我从小年到二十九晚上都睡不好觉。白天和伙伴们满街转去买鞭炮。我记得那时的小鞭分为快捻和慢捻的,快捻的容易蹦手,慢捻的又不好买,弄到了不容易。晚上趴在床上把小鞭小心的一个个拆下来,如果有拆坏的也舍不得扔,留着当烟花放。

大年三十的白天,我基本都是在家里跑来跑去,一会帮着炒瓜子,炒花生,一会儿把水果糖、奶糖、小人酥糖装盘,还得把冻梨、冻柿子用水泡上,就是个忙……

晚上,我们家统一规定熬夜,晚上开始放鞭炮时,把用空罐头瓶子做的“灯笼”赶紧放上蜡烛点上,兜里揣着小鞭,神气十足的出去放鞭了,小鞭是一个一个的放,罐头瓶子做的“灯笼”是用来在地上找别人没放响的鞭炮当烟花放。有一次,一个比我大的伙伴欺负我,把一个鞭炮点燃后扔进我的用罐头瓶子做的“灯笼”里,瞬间“灯笼”熄灭,我气坏了,奋不顾身地冲将上去和他打仗,可是还没靠近他,妈妈给我做的崭新的塑料底大棉鞋在雪地里帮了倒忙,我一个倒栽葱就把自己放倒在地上,只剩下哇哇大哭淌大鼻涕了!……

初一早早的起床——去拜年,因为去晚了那些好糖好吃的就没了,“过年好——过年好”,我就象个机器似的各家乱串拜年,有时候去了一次发现那家的糖很好吃,就又去第二次、第三次,人家就当我是个孩子就又多给我一块糖。看着衣兜渐渐鼓了起来,我这个高兴呀,箭一般地跑到小伙伴那炫耀自己的成绩去了……

那时候过年真好,真值得回味……!




谢谢您的邀请,很热闹的按照天津老风俗过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麻糖   小时候   都会   村里   饺子   大年   新衣服   豆腐   年初   奶奶   弟弟   家里   爸爸   晚上   妈妈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