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梁漱溟?

一腐儒尔。




通过对梁漱溟先生一生经历的观察,可以发现他的身上有两个醒目的标记,一是“思想家”,二是“实践家”。

上上个世纪末,梁漱溟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贵族家庭,其祖父梁承光,举人出身,做过山西永宁知州,剿过捻军,为挽救腐朽的清王朝,做过他自认为责无旁贷的努力,35岁病逝于任上。

其父梁济,一个为清王朝殉道的刚烈之人,曾任过内阁中书、内阁侍读、民政部员外郎、京师高等实业学堂斋务提调等职务。1918年11月7日,梁济留下遗书说:“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殉之,而后让国人共知国性乃立国之必要……我之死,非仅眷恋旧也,并将唤起新也。”然后,毅然投北京积水潭而死。

一个如此刚烈的父亲,同样生了一个这样刚烈的儿子,其父的思想,也深深印在了儿子的心田和头脑之中。当然,父子政见上有分歧,父亲主张君主立宪,儿子主张革命救国,方向一致,道路不同。尽管有分歧,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则是高度一致的。

梁漱溟虽然主张革命救国,但在文化上,却与五四时期打破孔家店狂飙猛进的思想不同,他既是西方文化的尊重者,更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所以,父亲去世的第二年,他就开始写作,不久即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此书在激烈反传统的时代潮流中,一反众议,竭力提倡儒家文化的真精神。此书于1921年初版后,曾多次重版,被译为十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发行,被学界公认为东西文化论争的经典之作,蒋百里甚至说《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是“震古烁今之著作”。这是梁漱溟作为思想家的一面。

同时,梁漱溟也是个脚踏实地的实践家。他长期主张教育救国,主张从最基础的教育入手抓起,他长于理论,勇于实践,为此他甚至辞去了北京大学的职务,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去山东荷泽去担任一个中学的校长。

对于乡村建设也是如此。梁漱溟致力于乡村建设和发展,实行社会改造,他在山东邹平县成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领导一批知识分子从事于乡村建设工作,与村民打成一片,在提高村民素质、发展农村经济、改变乡村落后面貌等方面不遗余力。梁漱溟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思考。

虽然,乡村建设由于战乱而不得不停止,但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为中国乡村建设提供了一些探索,提供了一些经验,即使是对今天的乡村振兴或新农村建设,都有一些启示作用,功不可没。




如果不是五十年代那场"惊心动魄的大讨论”,恐怕连五六十岁的人都不知道梁潄溟是谁了。在此,想尽可能客观评价一番,欢迎评论。

一、梁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大知识分子,学术成绩是一定的。

二、惟因其是大知识分子,才与共和国主席成了”知心朋友”,解放后他是全国政协委员。

三、梁先生直言敢谏,书生意气,鉴于与主席的”私交”,可以说是不够朋友,但够英雄。

四、都说人吃亏在嘴上,但梁先生却是因祸得福。”大讨论”后,梁先生被众委员轰下台,从此闭门思过,不问时事,巧妙躲过了历次运动冲击,工资照领,怡养天年,寿终正寢。

五、当年的"大讨论”该有结论了吗?个人认为:梁先生与主席的争论是”主义”之争,不是个人意气之争,也是对事不对人,因公不为私,之后他委员照当,工资照领,足见主席是有”雅量”的。那么,梁先生的"九天九地"意见正确吗?一、梁先生的意见是从全局出发来考虑的吗?二、梁先生的意见考虑过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了吗?三、在危及到到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紧要关头,毅然放弃私人感情,所谓公者千秋,私者一时,这不是做为领袖的基本品质吗?

六、如今,吊诡儿的是,梁先生的“学术”生前无人研究,死后无人继承。提起梁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当年那场”大讨论”,再有就《选集》五卷中那篇嘻笑怒骂的宏文。




头脑和骨气的确有,毛主席让位他做试试看,料想他就没那个统领能力,跟某几个人一样,有点东西或白话点子就以为毛不如他们,百般的不服气,一旦被打压或者冷落就怀恨在心。




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追求学问的人,一个追求真理的人。有些人认为他认死理,头脑僵化,甚至敢于抗上,敢于说别人不敢说,由此,他成为那个时代一个典型代表。回过头来,我们以为,和谐的研究之风,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学问,搞攻关是中国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不仅仅要在经济上大发展,在科研学术上,在文学创作上都应该是英才辈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邹平县   积水潭   立命   刚烈   内阁   山东   知识分子   中国   乡村   头脑   儿子   父亲   主席   评价   东西   财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