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属于什么级别?当时地位如何?

在清朝,抚远大将军属于是“超品超级”的存在,也是除皇帝之外,权力最大的人。

抚远大将军这个职位,是清朝首创,专门设置的一个武将官职,不过,这个官职可不比一般的武将官职,其极为特殊。

特殊在哪里呢?首先,其无品无级。

清朝的武官,品秩从高到低,一共有分为十八个品级,最高的是正一品,比如像领侍卫内大臣,以及绥远将军,这类就属于是武官最高的官职。

而最低的,为从九品,具体的官职比如像“额外外委”,其就是绿营军中最低的武官,大概地位,相当于现代的副连长。

当然,还有比这个更低的,也就是那种未入流的武官,也就是最基层的百长之类,如果算上这一种的话,那么清朝的武官官职品秩,就有十九个品级。

而在这十九个品级之中,并没有抚远大将军这一职位,也就是说,抚远大将军是没有品级的,即无品无级。

其次,抚远大将军不在常规武官官职之列。

不在常规武官之列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就是在清朝所有的常设武官职位里,同样也没有抚远大将军这一号。

清朝的武官,除了有品秩高低之分外,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武职京官”和“武职外官”。

所谓武职京官,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在京城任职的武职,像前文提到的领侍卫内大臣,以及我们在看清宫连续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九门提督。另外还有那些一等、二等这些等级不同的侍卫,都属于是武职京官。

而武职外官,顾名思义,自然是在地方上担任武职的官员。

比如,前文提到的绥远将军,就属于是正一品的武职外官,不过,该官职在清朝前期并没有,一直到乾隆时期,绥远城建设完毕之后方才设置,其主要职责,是为了管辖漠南蒙古王公,以及管辖归化城土默特蒙古,另外,也可以调遣宣化大同二镇绿营官兵。

而第一任绥远将军,名字叫做旺昌,不过,史料对他记载不详,只知道出身满洲,是个旗人,具体哪个旗未知。

除了绥远将军外,还有像各地的驻防将军,也属于是武职外官。

比如年羹尧,在被雍正猜忌,并失去雍正信任之后,于雍正三年四月,被调任为杭州将军,这个职位,品秩为从一品,同样属于是武职外官。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都统、各省的提督,以及那些加了提督衔的巡抚(注意,是加了提督衔的巡抚,单独巡抚的话,依旧属于文职外官),这些都属于是武职外官。

但从武职外官中最高的领侍卫内大臣,到最低的“额外外委”,同样没有抚远大将军。

无品无级不说,还不在常设武官官职序列,那么,这个抚远大将军,属于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

如果用通俗直白的话来形容,那这个抚远大将军,类似于一个临时增设的职务。

也就是说,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清朝才会设置这个官职,平时是没有的,这就有点“特派员”的意味。

但是,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特派员”,其权力大着呢。

大到什么程度呢?简单来说,就是有“专断之权”,意思就是,在其所辖范围内,一切人等,都要听其指挥调动,而大小事情,上至官员任免,下至钱粮纳税,统统由这个抚远大将军说了算。

这其中厉害就厉害在,“专断之权”这四个字,可别小看这四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不管什么事情,抚远大将军都可以“先斩后奏”,即先做了,随后再上奏皇帝。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年羹尧来说,他在升任抚远大将军之后,雍正皇帝把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俱降旨交由年羹尧办理”,也就是说,这四个省在当时,年羹尧就是说一不二的人。

而正如前文所说,当时这四个省份,官员的任免,以及赋税钱粮,总之大小事情,都是年羹尧说了算。

可以说,这已经和“土皇帝”差不多了。

除了对所辖省份拥有直接管理权之外,抚远大将军的另一特色,就是可以在战场上根据局势的需要,来进行调兵遣将,而不用等到皇帝批准后方能进行。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高度集权的一个朝代,朝廷对于兵马的调动,历来是拿捏的很紧,任凭你在地方上官职再高,但是若是没有皇帝的批准,是基本上不可能调兵的。

另外,三藩之乱给清朝造成的阴影,更让清朝对于地方上养私兵的情况严令禁止,为此还设计了极其复杂的调兵制度,这都造成了清朝时,来回调兵极其繁琐。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真的是要打仗,通常都是皇帝亲自进行兵力调配,不仅如此,就连在打仗过程中,何时出兵,出多少,怎么打,都是由皇帝下旨后方可进行。

类似于因为私自出兵,事后遭到皇帝问责的事情,在清朝数不胜数,比如康熙时期,准噶尔犯边,当时担任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在没有得到康熙批准的情况下,就主动出兵应战,结果事后,阿喇尼被以违命轻战之罪,被革去议政大臣职位,降四级听用。

所以,在清朝,不管你是领兵打仗的将军也好,还是地方上的高级武官也罢,总之就是几乎没有可能根据战场形势,马上做出调兵应战的决定,必须等到皇帝批准才行。

但如果要是抚远大将军,那就不一样了。

前文提到过,抚远大将军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有“专断之权”,这意思就是,在面临战场瞬息万变局势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决定。

这么一来,打起仗来自然就相对轻松不少,而这也是为何年羹尧能在西北战场上运筹帷幄,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毕竟,没有了权力的掣肘,自然就相对游刃有余很多,也能做到令行禁止。

总的来说,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就是一个无品无级,但却权力极大的官职,其地位,要远高于那些常设的武官职位,甚至在某些时刻,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

如果放在清朝之前的朝代,这种地位的武官,就属于是“假节钺”了。

要是非要找一个类似的人相比对的话,那么可以参照曹魏后期的司马懿,他当时就被授予“假节钺”,可以在战时状态下,不必左请示、右汇报,如有必要,甚至可以直接斩杀自己军中触犯军令的将士。

而担任抚远大将军的年羹尧,在很大程度上,权力就和被授予“假节钺”的司马懿很像。

由此就能看出,清朝的抚远大将军,是一个十分超然的存在,权力之大,已经凌驾于百官之上,但也正是因为其权力之大,所以,这个职位,在清朝才不会被设为常设职位。

毕竟这要是被一个人长期担任此职位的话,那么出现清朝版的司马懿,必然是大概率的结果,而清朝的皇帝自然知道其中厉害,所以,仅在战时才会设置抚远大将军一职。

等到战争结束之后,马上就会收回这个职位,绝不可能让一个人长期担任的。

并且,从上文我们也能看出,即便是抚远大将军是一个临时性职位,但其权力之大也必然会让皇帝心中忌惮,所以,在抚远大将军的人选之上,清朝皇帝是极为慎重。

其中,要想担任抚远大将军,第一条就是必须得被皇帝高度信任。

清朝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九位抚远大将军,时间跨度集中在康熙、雍正两朝,之所以集中在这个期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康熙以及雍正时期,对西北的用兵较多,尤其是对付准噶尔,就发动了数次战役,因此在皇帝不亲征的情况下,有必要设置一个能临时决断的职务。

其二,到了雍正后期以及乾隆登基后,随着军机处的成立以及成熟,军极大臣逐渐就取代了抚远大将军,因此,自打乾隆时期开始,清朝就再也没有设过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了。

所以,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就只有康熙、雍正两朝出现过。

而在康、雍两朝出现的九位抚远大将军,可以说,每一位都是皇帝极其信任的人,其中皇亲国戚的占比极大。

比如第一个抚远大将军,名为鄂扎,而此人,是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直系。

鄂扎的父亲,是和郡王多尼,说多尼可能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但多尼的父亲,也就是鄂扎的爷爷,则大大有名,谁呢?他就是多尔衮的亲兄弟豫亲王多铎。

多铎在清朝初期的战功,就不用多做赘述了,就连乾隆皇帝都评价他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加上有了一个摄政王多尔衮,因此就被封了一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爵位。

只不过,多尔衮死后,被顺治清算,这才连累多铎的亲王爵位被夺(此时多铎已死),改为了郡王,而承袭其爵的儿子多尼,自然也成了郡王。

而鄂扎也是承袭了父亲多尼的爵位,并且在康熙十四年,在清廷征讨察哈尔时,被康熙封为了抚远大将军,负责征讨事宜。

鄂扎之后,第二任抚远大将军,则为康熙时期的图海。

图海出身于满洲正黄旗,不过他在顺治时,是以文职入仕,并且在顺治时期,仕途还比较坎坷,起起落落数次。

真正崛起,还得到康熙时期,先是在平定三藩相关事件上出力较多,获得了康熙的赏识,之后又在跟随鄂扎征讨察哈尔时,更是奇谋频出,加上亲自率兵力战,展现了其军事才能,这就更让康熙对其看重。

也正是因为信任加深,同时图海也是满洲出身,因此在之后的平定王辅臣战役中,图海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全权负责相关平叛事宜。

而在图海之后,第三任和第四任抚远大将军,分别是康熙的哥哥福全,以及出身于满洲正白旗的费扬古。

福全自不必说,这是康熙的异母兄,自然信任度极高,而费扬古同样也不是外人,如果从亲戚关系梳理的话,他还是康熙的舅舅。

费扬古的姐姐,是顺治皇帝的最爱董鄂妃,因此费扬古的全名叫做董鄂·费扬古,也是出身于董鄂氏,他最初是在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之孙,康熙堂伯父)帐下效力,之后在康熙三征噶尔丹期间,被委任为抚远大将军。

这便是清朝的前四任抚远大将军,不过相比于第五任而言,这四位,虽说挂着抚远大将军的名号,但在权力方面,还是受到了皇帝的颇多节制,毕竟当时的康熙还是壮年,他也不可能允许下面人出现权力过大的情况。

比如费扬古,他虽说是被委任为抚远大将军不假,但当时他只负责征讨准噶尔的三路大军中的西路军,而康熙则坐镇中路,只不过,西路军当时是主力部队,康熙所在的中路军,属于是辅助而已。

总之就是,这前四任抚远大将军,权力和地位上还不算太离谱,也没有达到上文提到的“假节钺”地步,但是到了第五任,画面就不一样了。

第五任抚远大将军是谁呢?没错,正是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也就是雍正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胤禵。

胤禵打小就受康熙宠爱,史料记载,他除了经常随父亲出巡之外,还享有一个特殊的权力,即可以支取官物,由大内供给其一家的食用物品。

这个特权,当然不仅胤禵一人独有,但其他皇子一般都是尽可以享有一年左右,唯独胤禵,一直到康熙去世,依然都有这个特权。

总之就是,康熙对于胤禵,确实是有非一般的宠爱。

当然,胤禵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在康熙晚期,由于准噶尔再起刀兵,不得已康熙只得发兵,但由于年事已高,所以不能继续御驾亲征,这么一来,胤禵就成了代父出征的人选。

能选择胤禵出征,本身就说明了他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并且也是得到康熙认可的,而在他受封为抚远大将军,并开展接下来的一系列战役期间,更是展现了这一点。

也正是通过胤禵的运筹帷幄,以及如一拉一打、恩威并施的多种策略下,圆满完成了康熙交给他的“驱准保藏”任务,为当时清朝的边境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毫不夸张的说,胤禵的军事能力,在整个清朝范围来说,都是排在前几位的。

而在胤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后,本就宠爱他的康熙,更是放权到了极致,比如康熙在胤禵起程时,要求所有亲王、贝勒、贝子等,以及二品以上大臣,着蟒服装,齐聚午门为胤禵送行,康熙本人也亲自到场,郑重其事的向胤禵颁授敕印等物,场面极为隆重。

这一点,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就有演绎,而历史上,规模要比电视剧中更为盛大。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康熙对于这个儿子是何等重视,还不止如此,等到胤禵出征之后,康熙更是降旨给青海的各大王公,要求他们“或军务,或巨细事项”,都要按照胤禵的指示去做,并且还毫不避讳的在旨意中说明,要“与我(指康熙)当面训示无异”。

所以,单从康熙的旨意就能再次说明,胤禵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胤禵的抚远大将军,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被称为“大将军王”的,并且这个“大将军王”称号,还是康熙亲自封的。

因此,这么一对比,前四位的抚远大将军,就逊色了不少,远不如康熙的亲儿子胤禵。

而在胤禵平定西北之后,时间就到了雍正时期,由于争储失败,胤禵最终被雍正圈禁,自然也不会再继续当抚远大将军,接任他的人名为延信,此人也是皇亲国戚,乃是豪格之孙,不过他当时能接任抚远大将军,更多是一个过渡。

说白了,就是当时雍正为了解除弟弟胤禵的军权,防止他在西北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临时找了这么一个相对比较信任的人,来顶替了胤禵。

因此,延信的抚远大将军干的时间并不长,没过多久,就被雍正解除了职务,并且还被雍正幽禁,最终在雍正六年,死于囚所。

而延信的下一任,便是大名鼎鼎的年羹尧。

年羹尧的发迹历程,其实在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他也是以文职入仕,由于能力突出,仅用了六年时间,就被康熙升任为四川巡抚,而到了康熙晚期,也就是皇十四子胤禵“驱准保藏”期间,年羹尧在保证清军后勤供给上,更是立下了卓越功劳。

所以,在康熙六十年,他不仅被升为川陕总督,还得到了康熙的亲自接见,此等恩宠,让当时的年羹尧,感动的说这是“极世人之遭逢,非梦想所能到”。

而他最终能位极人臣,则要到雍正时期。

康熙病逝后,年羹尧刚好在西北,正是由他在,极大的牵制了皇十子胤禵,最终得以让雍正顺利登基,所以,这就让年羹尧成为了雍正的心腹重臣。

除此之外,年羹尧的妹妹年氏,则是雍正的爱妃,即敦肃皇贵妃,这么一来,他和雍正,还属于是郎舅关系。

既是心腹,又是亲戚,自然就让雍正对他极为信任,所以,在延信被免职之后,抚远大将军的人选,自然当仁不让的非年羹尧莫属。

当然,年羹尧也确实是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在对付青海的和硕特部酋长罗卜藏丹津期间,年羹尧运筹帷幄,极大的发挥出了主观能动性,最终彻底击溃罗卜藏丹津主力,平定青海。

史料记载,当时在捷报传至京城时,雍正皇帝极为激动,称年羹尧不仅是自己的“功臣”,更是自己的“恩人”。

如此一来,年羹尧就更让雍正器重,在此之后,雍正大事小事都要和他商量,总之就是宠信到了极致。

但俗话说物极必反,加上雍正这个人,翻脸速度快那是出了名的,与此同时,年羹尧仗着宠信也愈加膨胀,所以到了后来,君臣二人出现裂痕,继而发展到猜忌,最终,年羹尧被雍正数次贬官后,赐以自尽。

虽说年羹尧最终是以悲剧收场,但他在担任抚远大将军期间,其权力之大,基本上与当初的胤禵差不多,比如前文提到的,雍正将川、陕、甘、云四省的一切事务,“俱降旨交由年羹尧办理”,还有军中事务,打仗的策略,排兵布阵等等,全是年羹尧说了算。

总之就是,除了没有胤禵的“大将军王”称号外,年羹尧和胤禵,在权力和地位方面,没什么两样。

年羹尧是清朝第七任抚远大将军,在他死后,雍正又先后封了两任,分别是第八任马尔赛(图海之孙)和第九任崇安(努尔哈赤嫡次子代善之重孙)。

不过,这两任抚远大将军,其中马尔赛是因为对付准噶尔时作战不力,被雍正以“延误战机”斩于阵前,另一个崇安,则是在接任马尔赛仅九个多月便病逝。

而在崇安病逝时,时间已经到了雍正十一年,也就是到了雍正晚期,不久之后,雍正病逝,乾隆登基,由于军机处的逐渐成熟,自此,抚远大将军一职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再无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领班军机大臣这个职务。

比如乾隆时期的名将傅恒、阿桂,都曾担任过该职务,并率军出征,只不过,乾隆对于权力抓的更紧,所以,领班军机大臣虽说类似于抚远大将军,但权力却无法和曾经的胤禵和年羹尧相比。

除了抚远大将军之外,清朝还在战时设置过不少其他将军名号,比如岳钟琪担任过的“奋威将军”,就属于是战时临时设置的将军称号,而这种将军,与前文中提到的那种绥远将军,以及驻防各地方的将军(如年羹尧担任过的杭州将军),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

说白了,就是一个属于临时的,用完就取消,而另一个属于常规的,是真正的官职,就是这么个区别。

综上所述,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在清朝属于是一个战时特设的临时职位,其无品无级,但权力却极大,而地位因人而异,像康熙的十四子胤禵和雍正的宠臣年羹尧,就属于是“土皇帝”级别,而其他的几个,相对权力就较小,还会受到皇帝的大部分节制,总之就是,这个职位也得看人,担任之人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不同,那么地位和权力,自然也会不同。




抚远大将军是无品无级,但权力之大,一呼百应,是一个特殊职务,专断之权,先斩后奏,清朝赫赫有名的年大将军就享有这职权,对于皇权威胁极大。

“抚远大将军”一般是亲信大臣为之,是皇帝临时设定的职务,并不常设,在西北只有大规模作战,突发情况,战事频繁时才设的官职,才会临时任命抚远大将军,是一个临时派遣的职务,抚远大将军地位特殊、权力巨大。所以只有满洲勋贵和皇帝近臣才能担任这一职位。

抚远大将军没有品级,但又可以专断之权

抚远大将军虽说没有品级,在辖区内的所有一二品大员、总督巡抚,都要听命于抚远大将军的指挥,有必要时也是要受到节制,而且还掌管所辖区的军权,独自处理军中事务的权力。任命“抚远大将军”都必须是皇帝信任的大臣和倍加倚重的将领。

战事结束后,受任命者这个抚远将军头衔,就要交还抚远大将军信印给皇帝。原来什么职位就是什么职位,原来几品还几品。

清朝的抚远大将军实际上就是大规模作战时的军队统帅,一般都是皇亲宗室担任,即使不是满洲勋贵,那也是属于爱新觉罗家族,或亲信大臣。

因此,抚远大将军的权力是极大的,这也注定了它不能作为一个常设职务存在。抚远大将军可以节制麾下军队和作战区域的总督、巡抚,甚至有临机专断之权。对于皇权而言,是极大的威胁,所以这个抚远大将军头衔不可能给设定品级,只有临时授权的大将军职权。

清朝是皇帝掌控军权的王朝,皇帝不下令,涉及到调兵问题,几乎没人能办到,也没人敢这么做。

但是,抚远大将军特殊就特殊在这里,由于战事频繁,战场情况万变,以前的通讯又不便利,不可能遇到什么事都要随时向皇帝请示汇报,只有抚远大将军来临机专断之权。

因此,皇帝派遣抚远大将军去边疆,都是赋予了临机专断之权,一切都由大将军指挥和下令。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甚至不请旨就可以直接杀了麾下将领及辖区督抚,除了皇帝,就是他说的算了!

所以,抚远大将军这头衔必须是皇帝看上眼的,通常都是由皇帝极其信得过的大臣充任,一般人还真的无法染指,用不对就会威胁到皇帝的皇权,而当战事结束后,要立即交还印信给皇帝,皇帝收回抚远大将军一切职权,之前你该干嘛的还去干嘛。

清朝担任过抚远大将军临时授命有九位,大致相当于代理抚远大将军去平叛战乱。看看这九位抚远大将军的关系网:

1、信郡王(追封豫亲王)鄂扎是摄政王多尔衮的侄孙,豫亲王多铎的孙子。

2、大学士图海是平定“三藩之乱”的名将,更是康熙的亲信。

3、裕宪亲王福全是康熙的亲哥哥。

4、领侍卫内大臣费扬古是清世祖的小舅子、孝献端敬皇后董鄂氏的亲弟弟。

5、恂勤郡王胤禵是康熙宠爱的亲儿子

6、辅国公延信是皇太极的曾孙、肃武亲王豪格的亲孙子。

7、川陕总督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敦肃皇贵妃年氏的亲哥哥。

8、大学士马尔赛是图海的亲孙子。

9、康修亲王崇安是康良亲王杰书的亲孙子、礼烈亲王代善的后裔。

可见,能够出任抚远大将军一职的,要么是皇亲宗室王公,要么就是皇帝绝对信得过的武将和大臣,一般人根本无法染指。

而最著名的就有三位:一个是康熙的哥哥裕宪亲王福全,一个是康熙爱子十四阿哥胤禵,另一个就是年羹尧。

爱新觉罗·福全

福全实际上是顺治皇帝的皇长子,也是康熙皇帝的亲哥哥。福全曾经就是因一句“愿为贤王”,让他爱新觉罗·福全因此而错失皇位。

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福全也随军出征协助平叛准噶尔,所以当时康熙就任命他为“抚远大将军”职务。福全是唯一能让康熙皇帝动真感情的兄弟,在福全病逝时,康熙得知后,还在塞外出巡的康熙立刻赶回京,亲自祭奠,亲自出殡,康熙皇帝还在福全府邸号啕痛哭。

皇十四胤禵

十四阿哥胤禵是雍正皇帝同母的弟弟,也是“九子夺嫡”晚期雍正的最为强劲的对手,也是后期有望继承皇位的“热门”之一。

康熙晚年,西北叛乱不断,那时的康熙已经年岁已高,康熙皇帝想再亲自出征,已不现实,于是便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还是大将军王,这帽子戴着就是康熙给他的特权“代天子亲征”,享受天子之礼仪,在十四阿哥胤禵的抚远大将军职权更高,在西北不仅平叛乱,而且还保卫西藏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雍正继位后,有年羹尧帮他牵制胤禵,轻松就剥夺了胤禵兵权,并召回了戍边的抚远大将军胤禵,然后被圈禁,一直将圈禁到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令将胤禵释放,才恢复自由,封为“辅国公”。后来乾隆十三年封其为“郡王”。

年羹尧

年羹尧这位抚远大将军最为后世所熟知的,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汉族出身被皇帝倚重的“抚远大将军”。

康熙时期,年羹尧就被康熙重任了,任四川巡抚时,年羹尧率兵参与西藏叛乱有功,所以康熙晋升他为四川总督。后来围剿准噶尔叛乱,,在后勤工作做得出色,保障有功,因此升为川陕总督。

雍正继位后,视年羹尧和隆科多,一内一外,为“左膀右臂”,甚为倚重。负责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帮助有效钳制十四阿哥胤禵和西北大军,为雍正皇权的平稳更迭做出了巨大贡献。

十四阿哥胤禵兵权上交后,雍正让年羹尧接替胤禵抚远大将军职务,坐镇西宁,西北一切事务都由年羹尧年总揽,因为当时西北叛乱不断,清朝军事重心主要放在西北,十几万重兵集结,而年羹尧是率兵指挥作战的最高统帅。

雍正元年,遇到青海叛乱,雍正武将当中,除了年羹尧是最亲信的人,就几乎没有第二人选了,再说年羹尧还是雍正皇帝的大舅哥,年妃的妹妹是雍正皇帝最为恩宠的年贵妃。所以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前往青海平叛,剿灭了罗卜藏丹津叛乱,帮雍正稳固了皇位,此后被尊为“年大将军”。

西北大捷回来,雍正给年羹尧加官进爵,雍正高兴的称年羹尧为“恩人”。因此,年羹尧拥立雍正之功、西北大捷战功,加上备受雍正的恩宠,可谓是风光无限,红极一时,很快就成了实际上“西北王”,大权在握,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清朝的总督、巡抚面见年羹尧,都要跪迎,年羹尧却目中无人,视若未见,甚至蒙古王公大臣和驸马来与他会面也要跪拜。而当时年羹尧有多威风后来就有悲惨。

觐见雍正的时候,更是没有恪守君臣之道,在雍正面前不仅没收敛,态度还蛮横,被称为“无人臣礼”,甚至把雍正的恩宠当炫耀,足以看出,当时的功绩有多大,地位有多高。但年羹尧忘了一点,他举动已经损害到雍正的颜面和自尊,他自己的命运不是他说的算,而是雍正皇帝说的算。

而年羹尧是以进士进入仕途的,本身就是文官出身的,却没能让他吸取那些前朝历代“恃宠而骄”和“功高震主”的经验教训,年羹尧就这样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还是要付出惨痛代价,连自己都没想到会被雍正皇帝赐死。

雍正三年十二月,被众多大臣联名弹劾,背负九十二款大罪,其中固然有栽赃陷害,但是也可见年羹尧的跋扈,最后被雍正皇帝下令赐死。

结语

“抚远大将军”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职务,虽没品级,但对于皇权而言,是极大的威胁,一个让皇帝忌惮的职务,注定不可能常设。年羹尧这个“抚远大将军”头衔,终究因为他的“功高盖主”,被雍正剥夺了大权,最终被赐自尽,年羹尧是最为悲惨的“抚远大将军”。乾隆皇帝继位之后,清朝再也没有出现过“抚远大将军”。

—END—






四征,四镇,重号将军,杂号将军,平远,定远,抚远,等等将军名号如此多如何区分级别?年羹尧担任的抚远大将军属于什么级别的,当时地位如何?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将军名号

武馆的职称,随着年代的不同一直在发生的改变,先秦时期武官主要职称是:“大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顺序是按照大小决定的,不管哪个朝代,大将军一直是对于武官最高等级的册封。前将军并不是指前锋而是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

这些一般以重号将军理解,重号可以理解为主要军队的指挥官,拥有实权,相对的重号汉代开始出现了杂号将军,主要是为了赏赐军功。

汉代开始设立车骑将军,汉武帝为了霍去病专门设立了骠骑将军。都属于有实权的重号将军。

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更加泛滥,名目繁多,南朝梁共有三百六十一(包括加封境外人士的一百二十五号)。这期间将军称号也被划分成二类,即重号将军和杂号将军,重号将军职位高,轻易不封,杂号将军职位较低。两汉重号只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 ,三国开始增多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四征将军、四镇将军,皆为重号将军。但亦有例外,如南朝宋四镇亦在杂号之列。杂号加大者亦为重号将军。


后期演变征南征东征西征北为四征将军。四征将军之下,就是四镇将军。四镇将军之下,就是四安将军。四安将军之下就是四平将军。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统称重号将军。

抚远则是清朝自己设立的

为何不是四征四镇?

史书没有记载,本人猜测清朝最早封赏异姓王也就是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虽然康熙时期已经被取消,但是在满清统治者心中,这四征,四平之词已经不适合在使用。所以创造性的以抚远大将军取代原有的四征将军。

抚远大将军属于什么级别?在当时是什么地位?

抚远大将军最早是给皇族子弟设定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爱新觉罗·福全授抚远大将军,联合恭亲王爱新觉罗·常宁分道讨噶尔丹,率领清军古北口,攻打乌兰布通,大败叛军噶尔丹,取胜还师。

这位福全是康熙的哥哥,随后康熙又封自己的儿子爱新觉罗·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出兵进攻西藏,十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讨伐准噶尔部。


年羹尧打破了这一习俗,成为了除了满清宗室人员后的第一位汉人抚远大将军。

级别上当然属于武馆第一梯队。

当时康熙十分喜欢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自古以来大将军王就是人臣巅峰荣誉。

康熙五十年,胤禵随父出巡塞外,时年二十三岁;康熙五十七年春,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清朝发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讨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气派。 当时,康熙决意由皇子领兵远征策旺阿拉布坦,尽快平息西北地区的战火。他环顾诸皇子,选中了年轻有为、颇具军事才干的胤禵,从而给了他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极好机会,引起人们的瞩目。五十七年(1718年)闰八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并由固山贝子超授王爵,“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十二月,胤禵统帅西征之师起程时,康熙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大将军胤禵跪受敕印,谢恩行礼毕,随敕印出午门,乘骑出天安门,由德胜门前往。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并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处。大将军胤禵望阕叩首行礼,肃队而行。”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禵抵达西宁,开始指挥作战。他统帅驻防新疆、甘肃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绿营部队,号称三十余万,实际兵力为十多万人。胤禵在军中被称为“大将军王”,在奏折中自称“大将军王臣”。 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以后,意识到乃父对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来的御座。他临行前,就同胤禟频繁接触,对胤禟说:“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须时常给我信息。”到了西宁后,他和胤祀、胤禟“密信往来,曾无间断,机计莫测”。

这是史书的记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抚远大将军是康熙授予自己喜爱之子的头衔,必然是级别极高。

第二就是抚远大将军出征时的礼仪,需要皇子大臣以礼服欢送。并以正黄旗为纛,是军伍的至高荣誉,象征皇权。都在说明抚远大将军的荣誉和地位。


也因为康熙的赏赐让胤禵对于皇位更加向往,满清自古就是立贤不立嫡,人人都有机会。

这么看雍正给予年羹尧的官职不可谓不高。

雍正擅长捧杀

说了这么多应该说说这位年羹尧抚远大将军的结局了,年羹尧在雍正没有登基之前就是雍亲王府的属臣,可以说雍正能够顺利登基和年羹尧,隆科多的支持有很大关系。


年羹尧的曾祖年有升、祖父年仲隆原是在明朝当官的,松锦之战,被俘虏成为了奴隶。

顺治十二年(1655年) ,年仲隆考中进士,年家因此脱离奴籍,走向仕途。可以说年仲隆还真是有两下子。

在进入雍亲王府不久,年羹尧就被提拔为四川巡抚,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年羹尧的职位仅是广东乡试正考官、侍讲学士,为从四品。而在其投人皇四子胤稹门下的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年羹尧便己成为四川巡抚,为从二品。

这种升级速度,只能说明雍正是真的在提拔,康熙是真的觉得年羹尧不错。

年羹尧因此主持西南工作多年。也为他日后击败西南叛军立下基础。

关于雍正的性格,王锺翰先生在《清世宗夺嫡考实》一文中已有详细分析:“喜怒不定,戒急用忍',尤其天性险诈,似远出诸阿哥之上。"《后宫,甄嬛传》的作者对于雍正的演义,也并不都是杜撰,雍正可以说是喜怒不定,开心的时候,巴不得叫你亲爱滴,不高兴的时候你就是猪狗。


这点从他对年羹尧的奏折就能看出。

雍正元年(1723 年)青海和硕特蒙古贵族首领、顾实汗之孙罗卜藏丹津亲王因不满权力被削弱而大举叛乱。为平息叛乱,雍正帝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任命岳锺琪为“奋威将军",分三路进剿罗卜藏丹津。自雍正二年二月八日至二十二日,清军仅用十五日便彻底击溃叛军。年羹尧因此一役,进爵一等功,地位煊赫一时。察西北战事前后年羹尧与雍正帝来往奏折,更是充满了兴奋乃至肉麻的字句。当年羹尧奏闻罗卜藏丹津同党投降时,雍正帝朱批道:“甚好。观之庆快。所有真是上天怜悯之恩。你能动忠诚之心,此大事出如此之大略,故实不敢指望。惟朕如何施恩于你,朕之心才忍?朕之喜,实无尽"。当年羹尧向皇帝奏报鄂赖办理蒙古事务时,雍正帝朱批道:“不知我君臣有何缘分,似命运相合,相合者数也不尽"。雍正二年(1724年)中秋节时期,雍正帝更言:“将数种食物与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以寄意"


雍正元年(1723年)十二月,皇帝赐给年羹尧四团龙貂皮褂、貂帽、蟒袍,年羹尧深表不安,雍正帝却安慰他:“只管用,当年圣祖皇帝有例的",并说:“朕不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赏尔之待朕;尔不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应朕这知遇。惟将互相囗勉在念,做千古榜样人物也"。

几年后雍正就开始变脸

雍正五年(1727 年) ,雍正帝在谕旨中说道:“至于平定青海,实系岳锺琪之功,年羹尧不过坐镇指挥而已。若非岳锺琪智勇超群,剋期决胜,则年羹尧亦不能成功如此之速。然岳锺琪之所以奋勇直前者,乃为国家殚忠宣力,以靖边疆。岂因年羹尧之私情而遵其调度乎"?


我们有理由相信,雍正用来杀年羹尧的方式就是“捧杀”,你好,你棒,你最棒,朕中意你,你怎么样都喜欢,在巨大的战功,和皇帝的口腹蜜糖下,年羹尧开始飘了。随后就是被雍正一路地贬,杭州将军后,贬到杭州看大门,看大门也不行,我要让你自尽,年羹尧不愿,乞活,还被雍正一顿骂。

“尔既不肯自尽谢罪,朕只得赐你自尽·一· ·朕待尔之恩如天高地厚,且待尔父兄及汝子汝合家之恩俱不啻天高地厚。朕以尔实心为国,断不欺罔,故尽去嫌疑,一心任用,尔作威福,植党营私,如此辜恩负德,于心忍为乎?尔自尽后,稍有含怨之意,则佛书所谓永堕地狱者矣,万劫亦不能消汝罪孽也。"

看看这几句哪里还是“将数种食物与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以寄意"

年羹尧大概会想,四郎你怎么就变心了。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抚远大将军这帽子也只有满清这拉大腿的王朝能整出的玩意。如果您要问这帽子他是啥级别,老梁郑重其事的告诉你,这玩意说好听点是超品,说的不好听点它就是没品。

您把这满清从大到小的红顶帽子挨个捋一遍,就会发现没这东西。

扯到这里估计大家伙就要问了:“现如今那满霸屏的大辫子戏,咋老是说抚远大将军,听着好像官挺大的,难道是电视剧是骗人的?”

那倒没有。这东西其实是个临时设置,您可以把这身份看成是钦差,当然他这钦差是个纯武职,但实际的权限比钦差还高一筹。

那么有多高呢?老梁给大家伙解释一下。

满清那会出现比较大的战事的时候,就找一个大臣来统兵,统筹全局去摆平这战事。因为满清是文武分治,文官管理不了武官,而武官也不鸟文官。但打仗这事是一个动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您在前边和敌人怼,这后边还得靠文官来调度。在这节骨眼上您再来个文武分治,那叫互相拆台,这仗也不用打了,大家伙摇着小白旗直接投降就得了。

所以抚远大将军虽然是个武职,但只要是辖区内的官,您不管是啥一品,二品,文官还是武官都受人家节制,如果不服管教,抡刀子直接剁了你的权利也是有的。

当然抡刀子剁个一品大官,一般的抚远大将军是不会干的,还是会给当权的皇帝打个小报告啥的,让皇帝去剁,毕竟这事牵扯的是皇帝的权威,所以只是理论上有这权限。但您千万别把他当摆设就成,不然遇到一个较真的抚远大将军,您这脑瓜子肯定就下来了,给您整个先斩后奏啥的就完求了。

所以这帽子大到假以时日就能割地一方,成为割据势力诸侯的可能。这帽子一般也只给皇帝的兄弟,儿子或者绝对亲信的人戴戴。

当然这帽子要是戴在了亲王或者君王级别的脑瓜上,这就是俗称的大将军王。

如果是一个大臣想要戴上这帽子,您原先的底子最次也得是个一品大员。

而皇帝也害怕您这玩着玩着就把自己个的小野心玩大发了,真来个割据一方咋整?所以这战事一结束,您这大将军的大印就得立马归还,洗洗回家睡觉就得了。

而满清历经十二个皇帝,前前后后就整出了九个抚远大将军,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有三。一曰爱新觉罗.福全,康熙的异母兄弟,在康熙年间出征噶尔丹,就戴过。二曰爱新觉罗.胤禵(或者叫允禵)康熙第十四个儿子,雍正的同母弟弟,八爷死党,最后被雍正给圈禁了。三曰年羹尧,这主就是本文的主角了。

年羹尧

咋说呢,年羹尧的才华那自不必说,康熙三十九年中的进士,到了康熙四十八年的时候,就已经做了四川巡抚。

巡抚这位置搁满清这就是封疆大吏,大家伙猜猜这时候的年羹尧多少岁?

根据《永宪录》记载,这货的年龄不到三十,想不到吧。老梁不到三十的时候,还满世界为找食吃,苦的脑壳都挤成了大肉包,而人家已经是一方诸侯了。

康熙都夸他是一好官。到了康熙快走的时候,要决定继承人的时候,年羹尧占了一好队,直接就站在了雍正的屁股后面。

这一下子,那身份又是水涨船高啊!和隆科多这就成了雍正的左膀右臂。

而雍正对他也是恩宠有加啊,只要是涉及西部的一切问题,他都可以做主,这还不算能直接参与朝政。直接给雍正打小报告自不必说,还经常性的和雍正讨论朝中的大事。

啥官员任免,啥人事安排了,雍正和年羹尧的交流那叫个频繁。本来雍正是想要和他做个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

可是雍正忘记了,这个世界最缺乏的是谨慎的人,最不缺乏的是娇惯的人。

这一娇一惯的,年羹尧这脑壳就充血了,目中无人不说,还整了很多超越本分的事。

您比如说,那些个蒙古王公老爷,满清那些个封疆大吏,按理说人家不归你管,他倒好非要人家来个跪迎。

跪迎这俩字说的轻巧,可他只能是皇帝享受的待遇,你自己个踹兜里享受,你想干啥?别说是雍正了,只要不是个糊涂蛋,那个皇帝心里不起疙瘩。

毕竟历史上,那些个造反的大臣野心外放的表现,都是使用的规格超过了本身使用的规格。

所以皇帝想和你做朋友,这可以有,但您也得提着点心不是。

您享受不怕,怕的是你要享受皇帝的待遇,这就招人恨了不是。所以最终年羹尧就被雍正给弄死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年羹尧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手握重兵并掌管数省军政,蒙古王公都得向他下跪,入京之时京城王公以下官员全部跪迎,雍正帝更是对她无所不从,地位、权势非常之大。


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西藏拉萨汗向清朝求援,康熙帝便任命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率军十数万进驻青海,并授予他节制文武百官和掌握生杀之大权。

清朝历史上,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并不常设,只有对外征战的时候才临时委派,其品级也不固定,一般由担任此职务之人的品阶决定。

担任过抚远大将军的人中,比较著名的有清朝开国功臣费扬古、名将图海以及康熙帝的兄弟福全,等等,这些中爵位最低也是个三等公爵,因此抚远大将军这个职务级别是非常高的。

不过,胤禵担任抚远大将军的时候,权力比之前几任都要大得多,这主要得益于康熙帝对他的大胆放权,当时康熙帝下达的旨意是这么说的:

大将军王是我皇子,确系良将,带领大军,深知有带兵才能,故令掌生杀重任。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尔等惟应和睦,身心如一,奋勉力行。

重点在“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这句话,意思是百官对待胤禵的时候,就如同对待康熙帝是一样的,这样的权力在清朝恐怕没有几个人享受过吧。


胤禵领兵出征的时候,当时还是皇子的雍正帝对此十分担忧,便通过一番运作让心腹年羹尧当上了四川总督,奔赴西藏协助胤禵平乱,并掌握大军的军需供给。

康熙六十年,在胤禵不懈努力之下,他终于平定了西藏,但他苦于无法直捣策妄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与其进行决战,从而彻底将其消灭。

而造成这一局势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军需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

前面我说了,掌握军需补给的人正是年羹尧,尤其是他在协助胤禵西藏平定之后升任了权力更大的川陕总督,更是完全掌握了大军的补给线。

鉴于年羹尧是雍正帝心腹这一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雍正帝授意他做的,为的就是给雍正帝夺嫡创造有利条件。

因为军需补给问题一直无法解决,胤禵只得继续驻扎在前线,但康熙帝却在当年十一月去世了,雍正帝继位为帝,胤禵自此彻底与皇位无缘。

雍正帝即位之初,根基并不牢固,朝内有皇八子胤禩等人掣肘,朝外又有抚远大将军胤禵手握重兵,雍正帝因此感到如鲠在喉,但他最终决定先对胤禵下手。


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年,雍正帝就册封宗室成员延信为贝子,让其赶往前线接管抚远大将军印信。

与此同时,雍正帝又下令胤禵赶回京城奔丧,并让年羹尧暂时接管军政事务,等延信抵达前线后,二人一同执掌管理抚远大将军印信。

胤禵是个孝顺的孩子,也无通过武力争夺皇位的之心,于是奉命入京,但他刚走不久,年羹尧就通过一番操作,将十几万大军完全掌握在了手中。

胤禵入京之后,雍正帝罢免了他抚远大将军之职,并将他囚禁的景陵读书,他因此彻底丧失了军权。

不久后,雍正帝又下令延信担任抚远大将军,但他其实只是个过渡品,因为他从根本上来说不是雍正帝的亲信,只是雍正帝用来稳定政敌罢了。

真正掌握实权的其实是年羹尧,他与隆科多一起是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隆科多负责在朝中辅助雍正帝,而年羹尧则是雍正帝在前线的代言人,他被雍正帝授予调兵遣将、动用粮草两项大权,并可以节制四川、陕西和云南等地总督。

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


也就是说,年羹尧虽然没有担任抚远大将军,但他的权势是在抚远大将军延信和其他总督之上的,跟胤禵相比,缺少的只是一个王爵和生杀大权。

但是,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年羹尧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将抚远大将军的权势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

雍正元年十月,青海发生了罗卜藏丹津叛乱,西垂战火再起, 雍正帝为了大局着想,便找了个借口将延信给罢黜了,然后让年羹尧接替延信担任抚远大将军,他也由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汉人担任的抚远大将军。

雍正二年年初,年羹尧的高光时刻到来,由于他筹划周详、出奇制胜,最终平定了青海叛乱,罗卜藏丹津只带着几百人逃走,再也构不成威胁了。

雍正帝闻讯后大喜过望,因为年羹尧的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在政治上给了他极大的资本,所以他对年羹尧也不吝赏赐,封年羹尧为一等公爵,赏赐无数。

因为年羹尧的功劳巨大,又是雍正帝的心腹,因此在青海战事结束之后,雍正帝赋予了年羹尧更多权力,其中有些权力是胤禵都不曾得到的,主要有以下几项:


第一,凡是涉及到西部的一切问题上,均由年羹尧独自决定,事后报告雍正帝即可,相当于代天子行事;

第二,年羹尧并非阁臣,但雍正帝让他参与最高决策,并赋予他对内外官员优劣、有关国家吏治民生的利弊兴革等事进行直接上奏的权力,也就是所谓的密奏权;

第三,年羹尧拥有极大的人事权,在军中及他管辖的西部诸省,雍正帝在官员任免问题上基本都听从他的意见,由于他的话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总督们都很畏惧他。

不仅如此,年羹尧的权势还在其他地方有所体现,比如他与雍正帝私交甚好,他及家人如果生病了,雍正帝都会第一时间送去关怀,平时的赏赐就更不可胜数了;

再比如说,年羹尧的妹妹年贵妃是雍正帝的宠妃,他的父亲年遐龄则因为他的缘故而被封为一等公爵,几个儿子也都得到子爵、男爵等不同爵位。

可以说,雍正帝给予年羹尧的地位和权势,在当时所有满汉臣子之中,是没几个人比得了的,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但是,年羹尧对此并不满足,他在功成名就之后开始骄傲自满,专横跋扈,仗着雍正帝的宠信,大肆揽权和敛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

第一,年羹尧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二”,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他给下属赏赐,竟然要他们向北叩头谢恩;给平级的总督、将军的公文,竟然自称令谕;要求蒙古王公贵族每次见他都要行跪拜礼;就连雍正帝派去的御前侍卫,也都被他当做执鞭坠镫的奴仆。

由于年羹尧是雍正帝的大红人,众人都敢怒不敢言,只得选择忍耐。

第二,年羹尧在接到雍正帝上谕的时候,既不迎诏,也不行三跪九叩大礼,负责宣读上谕的使者也不敢多说什么,回去之后更是不敢禀告雍正帝;

第三,年羹尧培植个人势力,他将自己的亲信个巴结他的人推荐为官,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川陕甘官员为骨干的小团伙,这些人中不乏奸邪小人和宵小之辈,但他们几乎都只忠心于年羹尧。

而兵部、吏部对于年羹尧的官员任免建议,几乎无所不从,这在当时叫做“年选”,倒不是兵部、吏部愿意事事都满足他,只不过摄于他的权势罢了。

第四,年羹尧大肆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还侵蚀军队钱粮,他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敛财数额就高达四百万两白银之多。


以上这些事也足以证明年羹尧的权势大到了何种程度,那由于他那时候与雍正帝正处于蜜月期,所以并没有引起雍正帝的警觉,一直到雍正二年年羹尧第二次入京,二人之间矛盾的导火索这才爆发。

年羹尧即将出发的时候,要求蒙古王公贵族全部来跪送他,而在他入京的一路上,还要求直隶总督李维钧、陕西巡抚范时捷等跪道迎送。

等年羹尧抵达京城的时候,自王公以下大臣全部跪迎,他则骑在马上趾高气扬,有王公给他打招呼,他理都不理。

更有甚者,他在见到雍正帝的时候,不但态度傲慢放纵,御前就座无人臣礼,而且提了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比如超规格奖赏将士和提拔官员,等等。

总而言之,年羹尧这一次进京,因为态度傲慢而得罪了不少人,就连雍正帝面子上也有些挂不住,以至于雍正帝在他返回前线之后,破天荒在朱批上批评他,要他收敛行为并谨慎自重。

凡人臣图功易,成功难;成功易,守功难;守功易,终功难。……若倚功造过,必致反恩为仇,此从来人情常有者

但是,年羹尧根本没有听进去,而是依然故我,不但大肆排除异己,还在一些事情上跟雍正帝抢风头,甚至谎报战功。


雍正帝给过年羹尧机会,但他最后发现年羹尧已经完全失控了,尤其当时他已经逐渐坐稳皇位,对年羹尧的依赖度也逐渐降低了,他因此开始考虑舍弃年羹尧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雍正帝开始有针对性地实施一些计划,比如四川巡抚蔡珽因为看不惯年羹尧作威作福,一直在与之抗争,但年羹尧却找借口罢黜了他的官职,并让自己的亲信接任四川巡抚。

雍正帝起初并不说什么,但当蔡珽被押送到京城之后,他却释放了蔡珽,并任命他为左都御史,专门负责找年羹尧的罪状,而蔡珽也不负期望,很多年羹尧的罪责都是他给深挖出来的。

等到年羹尧的罪责收集得差不多了,雍正帝便决定动手了,但还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雍正三年二月,出现了所谓的“日月合璧,五星联珠”祥瑞,按照惯例,内外臣工都要上表祝贺,庆祝大清出了个好皇帝。


年羹尧自然也不能例外,但他在给雍正帝的奏折中字体十分潦草,还把“朝乾夕惕”误写为“夕惕朝乾”。

虽然是同样的四个字,含义也没什么大的差别,但雍正帝却借此机会大做文章,说年羹尧是故意把字写反的,“自恃己功,显露不敬之意”。

于是,雍正帝在朱批中回复年羹尧,说青海之功,“亦在朕许与不许之间”,年羹尧看到朱批后吓出一身冷汗,但他也无计可施。

很快,雍正帝便先将川陕甘地区的主要官员换了个遍,除去了年羹尧的羽翼,然后下旨剥夺年羹尧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之职,该任杭州将军。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雍正帝还没有准备对年羹尧下死手,因为杭州将军的级别也是很高的,相当于分军区司令。

但是,因为年羹尧得罪的人实在太多了,因此在他调职之后,大臣们纷纷上奏弹劾他,最后他的罪名竟然多达九十二款。

不仅如此,年羹尧被贬之后也不低调,竟然带着大量钱财和奴仆上路,还说了不少抱怨雍正帝的话,雍正帝听说之后非常生气,也对年羹尧感到绝望,便下令剥夺年羹尧的所有官职,赐其自尽,其亲信、幕僚数十人被杀。


并且,年羹尧的父亲年希尧也被罢官去职,几个儿子的爵位也都被剥夺,其长子年富更是因为长期跟随年羹尧而处斩。

至此,名动一时、威名显赫的抚远大将军,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结局。

事实上,年羹尧之所以结局如此悲惨,不仅仅在于他自身问题颇多,还在于他手上的权势太大了,已经到了功高震主的地步了。

要知道,年羹尧手上可是掌握着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这是当初胤禵带去的军队,其中有一部分是八旗兵,但更多的是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而清朝统治者本就对绿营兵心存戒心,再加上是由年羹尧这个汉人作为统帅,所以雍正帝只要坐稳皇位了,就一定会对年羹尧不放心的。

再者,雍正帝太过相信年羹尧了,结果让年羹尧在毫无阻力的环境中成长发育,最终成为一个手握重兵、掌握数省军政、有着极大人事权并可以参与最高决策之人,这样的权势实在大得可怕,已经对皇权产生了威胁。

因此,单看年羹尧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这两个职务,并不能体现他的真正权势,他的真正权势其实都来自于雍正帝额外赋予的权力,以及雍正帝对他的极大宠信而给他带去的隐形权柄。


从这方面来说,同样当过抚远大将军的胤禵,他的权势总体而言其实不如年羹尧,毕竟胤禵只能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年羹尧作为雍正帝的宠臣,则可以对朝堂起到重大影响。

而在年羹尧之后,汉将岳钟琪担任过宁远大将军,但同时雍正帝也设置了一个靖远大将军来分权,所以岳钟琪的权势也没有年羹尧大,但岳钟琪最后依然遭到雍正帝猜忌,差点被处死了。

可见,年羹尧从登上抚远大将军这个位置的时候起,他不管好坏,结局都已经注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抚远   准噶尔   大将军   爱新觉罗   雍正   武职   武官   巡抚   总督   大臣   清朝   康熙   将军   皇帝   权力   地位   级别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