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颁布剃发令,百姓必须留辫子,那秃头或者光头的人该怎么做?

我是探花,我来回答。

清代的服饰头型被公认为历史上最丑,没有之一。

就连同是草原狼的蒙元王朝的服色也比满清强上不少。


就以书生为例,宋明时期的读书人,服装飘逸潇洒,腰带外露,上面饰有玉坠等物。头上还可以戴头巾,风一吹,飘然绝伦。

清朝呢,瓜皮帽,马褂子,衣领都没有,直接就露着长脖子,如果不戴帽子,脑门锃光瓦亮,就算带了帽子也是丑态百出。

清代只有带了品级的官员、差役或者皇族、宫人才可以在衣服上加领子,差役、官员为蓝领,皇族和宫人的衣领为其他颜色。

跟官府没有关系的人,再有钱,也不好使。衣服上绝无加领可能,最多加个竖领就不错了。

与清代的服饰相得益彰的就是那条辫子了。可以说是愚昧落后的象征性标志啊。

明朝的掉以轻心、千疮百孔,才得以让清军有了可乘之机。

江山落入鞑虏之手,千千万万的大明百姓受尽折磨和屈辱。

每次改朝换代,必将血雨腥风。

天下大定之后,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维护尊严,宣扬教化。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法令。

其中就包括剃发易服。

在大明朝饱受歧视和白眼的地中海们,终于等到了黄金时代来临。堪称福音。

因为地中海是前额和头顶无发,这根本不影响他后脑勺接着蓄发留辫啊。

正常人还得隔三差五地去剃头匠那里花几个大子儿修修发型,不然头发茬子长出来太难看,地中海好办呀,有的压根就不用管,自带效果,十分方便,省了不少零花钱。

那么秃头厉害的人和头顶寸草不生的人怎么办呢?没辫子不是公然对抗官府吗?会不会被定个谋反的罪名咔嚓了?


不会,绝对不会。

首先,那时候的生意精早就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售卖假发辫。

并且生意还不错,价格很亲民,每逢618,双十一还有折扣活动,凭会员卡积分,量大从优。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秃头和光头都会去买这个发辫。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去买发辫呢?

第一,考取功名的秃子和光头。这类人因为要频繁接触大官,跟朝廷机构来往密切。如果不带发辫,成何体统?伴君如伴虎,搞不好就得掉脑袋。

第二,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秃子和光头。这类人虽然不是官府中人,但也算有头有脸,乡绅一般的人物。他们常常会有应酬,也是非常注重仪表形象的。

第三,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到城镇活动的人。比如小卖部老板,超市采购,网吧老板,连锁酒店大堂经理,卖大力丸卖艺的,耍猴的,卖烧烤的,送外卖的,送快递的等等。因为街面上有公差捕快巡查,发现没辫子的人会盘问一番,先看你有没有72小时核酸,再看你行程码轨迹,接着就问你辫子咋回事。说不出所以然来,就把你东西扣了拿钱来赎吧。

要是有辫子,他们一般也不会去扯扯会不会掉之类的。没那个闲工夫。

至于一些偏僻的地方,一年光头秃头都不带有人查的,除非有人拍照发朋友圈,被当地的知县看到才会派人来调查。

当然,有时候过节或者年底了,会查辫子查得厉害点。不过不要紧,只要确实是秃头光头,不是故意剃的,罚几两银子就放出来了。

清朝的律令并没有明文说病理性或者生理性的秃头光头,没辫子就怎样怎样。

辛亥之后,剪辫子运动起来的时候,还有不少遗老遗少哭天抹泪的,那个撕心裂肺呀。

真是跪久了就站不起来了。


【网络借图,侵删 图文无关】




辫子及腰,闲庭信步,看花开花落,聊天地人生;辫子绕脖,奋战沙场,征东南西北,为江山统一。

大抵是众多清朝热血男儿的现实写照。

与其它朝代的热血男儿不一样的是,他们头上的那条乌黑的长辫子,有时候比女子的满头钗饰还抢眼。

清朝男子一律要留辫子,对于秃顶和光头的人有什么影响?

一、“剃发令”有特权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汉人剃发被视为不孝。

清朝初期,为了打击汉人的信仰,消弱汉族人民的反抗意识,清政府颁布了“剃发令”。

以""不从者斩""为手段,强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改剃满族发型,即头上的头发要被大面积剃掉,只在头顶和后脑勺留一小撮头发扎成辫子。

这个命令限制了修发型的时间,十日的限期内不剃发,或者剃发不合官方标准的,严惩不贷,甚至会被斩首。

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剃发令允许秃顶推两边,光头不需要留辫,前提是得要听话。

秃顶和光头的人脑袋瓜本来就大面积光亮着,在这一剃头运动中,他们倒也省心不少。特别是光头的,只是无法能达到官方“留两小辫子在头上”的标准而已。

二、中期辫子进化

随着清朝势力的逐渐统一和稳固,剃发规定有所放松,辫子也是由前期的留两撮改留头顶那一撮就可以了。

而且头发留的范围可以大一些,这时候的辫子就比较大,有垂感,比较大方得体,不像前期那般小家子气了。

而对于秃顶的人来说,只需要剃后脑后面那小部分的头发,辫子照样可以编。

而对于光头的人来说,也没什么大影响的,只是省了编辫子的工夫,少了甩辫子的潇洒而已。

三、晚期制度松

到了清朝晚期,剃发越来越宽松了,男子剃掉前半部分头发就可以了,后脑勺后的头发全部编在一起,编起一根长长的大辫子。

可以撸辫沉思,也可以绕辫练武。大辫子也成了清朝男子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随着时间的增长,满汉两族之间的相处越来越和谐,社会上自然也就少了很多事端和摩擦,扎辫子也成为了一种习惯。

至于秃顶和光头是怎么样的,已无关要紧了,只要他们不反清就行。

时代在变更,清朝的辫子风景也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了史书的记载,成为后人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想起,留辫子,不由想到了令人发指的清兵“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清兵攻占史可法遵守的扬州以后对扬州城进行了十天的屠杀。嘉定三屠,这是李成栋先后三次对嘉定平民进行了屠杀。高压政策的时候,秃顶和光头肯定会有一些遭到杀害的现象,只不过历史上没有特别的记载因为他们和留头发被杀的情况其实是一样的。当然,如果遁入空门的话,这个是可以躲过劫难的。

而这两次屠杀都跟清政府颁布的“剃发令”有着不小的关系。甚至提出“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孝经》以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铁律被打破,很多百姓一时难以接受,被杀。这是一种当时满族封建统治者为了弱化汉族民族意识的,一种精神压迫。



其实脱发的人,他只是头顶没有头发,但是周围还是有头发的。清朝前期的时候是一,是只有,脑袋后边有一撮小头发叫“金钱鼠尾”。这是脱发也可以实现的。清朝并不是像现在清宫戏里边一样,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阴阳头。网上流传说陈奇瑜是因为晚年秃头然后被杀的,其实不可信因为,陈奇瑜在明朝当官后来南明任命他为东阁大学士时候,清朝还没有灭掉南明,那时就已经病逝了。

到了后来,其实清朝对于留头发的政策也逐渐的宽松起来。甚至,宫廷里边很多的阿哥都喜欢穿汉人的装扮。到太平天国的时候,清政府也只是将太平军骂为“长毛”,也并没有特别强调要头发怎么怎么样。

文/红雨说历史




发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不仅可以修饰脸型,增加时尚感,而且还可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让自己魅力四射,一个好的发型能让自己心情愉悦,精力充沛,如今的发型千变万化,应接不暇。

然而在清朝时期,强制让每一个男人都要留一根又臭又长的大辫子,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发型,千篇一律,死板,看都看腻了,有头发的人还好说,那些秃顶的和光头的怎么办呢?


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巩固满清的统治,摧毁汉人的抵抗意志,树立满清的威望,从身体和精神上奴役和打压汉人,便推出了臭名昭著的“剃发令”,严令要求全国上下所有男人都必须留辫子,不服从者一律问斩。

汉人长期接受的是儒家思想的熏陶,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把爱惜头发提升到孝的高度来重视,无论男女,头发长了都不能剪,而是要盘起来。

满清统治者的倒行逆施自然是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对,几千年的习俗文化不可能靠一纸命令就在全国推行,清朝统治者也采取了血腥的镇压,提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布留头”,凡是清兵所到之处,十日内必须剃头,削发垂辫,改从满人的发式服饰,否则将格杀勿论。

满人对于主动剃发投降者,赏给高官厚禄,抗拒不尊者,全都杀掉,一个不留,像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九九之祸等等都是由此产生的杀戮悲剧。


清朝初期的时候,剃发要求是头顶后脑勺处只留一个铜钱大的头发,编成一根手指粗细的小辫子,要能穿过铜钱中间的方孔才算合格,满人称之为“金钱鼠尾”,又称“鼠尾辫”,不合格的要处死,这一时期最为厉害。

到了清朝中期的时候,脑袋中间留的头发多了一点点,扎的辫子稍微大了一点,就叫“蛇尾辫”;清朝晚期的时候,人们留的头发就逐渐多了起来,只是将头顶前半部分的头发剃掉,后半部分的头发就扎成一个大辫子,称之为“牛尾辫”。


对于秃顶的人来说,只要就脑袋两边的头发剃掉,后边留一点头发扎个小辫子即可,但由于这种发型实在太丑,后来逐渐被阴阳头替代。

对于光头的话,清朝统治者也犯愁,不能因为人家没有头发就把人家给杀了吧,后来他们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可以戴假发,这个东西在清代以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或者向上级、保长之类的人汇报备案,汇报之后会有凭证,在官员检查剃头时出示一下,也就不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剃头令最严格的时候是在顺治时期,哪怕只是鞭子粗了一点点也会被视为犯法当斩,因此很多人被处死,剃发令历时三十多年,到了康乾时期,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剃发,清朝对于留头发的政策逐渐宽松,清朝晚期,满清已经没落了,人们所留的头发也越来越多了。
说到底“剃发易服”是满人对汉人进行文化征服和精神侵略的一种手段,跟“文字狱”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到了清末,汉人反其道而行之,把“剪辫易服”当做摆脱满人统治的一种方式,反倒是满人却不舍得剪掉自己的大辫子。








剃发令

在中国历史上,满清可谓历代王朝忠的另类,其另类的原因在于,满清成功改变了自西周以来,历代华夏百姓的发型和服饰。在清朝,不按照清朝朝廷要求剃发、留辫子的,会被处死。而满清的这个政策无疑和中原百姓原有的观念产生很大抵触,为此,抗清战争因为满清的这个政策而延续了二十多年,时至今日,剃发易服依旧被视为清朝初年的三大暴政之一。


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满清并不是第一个强制要求汉人百姓改变发型的王朝。在此之前,西夏皇帝李元昊为了让西夏实现“文化独立”,也曾颁布诏书,命令西夏境内的汉人百姓,在三天之内换成党项族的发型,否则格杀勿论,根据《西夏书事》等史料记载,当时西夏境内有不少汉人百姓因为修改发型迟延,而遭到李元昊杀害的。

李元昊和清朝统治者之所以要求百姓修改发型,其目的都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政令在民间的执行力度,并借此甄别出哪些人不愿意臣服自己。

但是,在清朝留辫子的政策中,存在着一个漏洞,那就是如果葛优、陈佩斯这样秃顶、光头的人,如果生在清朝,没办法留辫子,该怎么办?

剃发令的豁免人群

事实上,对满清统治者来说,剃发令是为了分拣出反抗力量而推行的一种政策。因此,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对于特定群体,是具备一定的豁免权的。

比如和尚自古以来都不留头发,满清统治者给了僧人免于留辫子的权利,同时,也免掉了道士剃发的义务。

此外,在戏子唱一些古代题材的戏曲的时候——比如《长生殿》(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清朝统治者也允许戏子穿汉服。

从这些不难看出,在推行剃发令的过程中,清朝政策的针对性很强。

因此对于因不可抗力而导致的秃顶和光头,既在主观上,并不打算对抗满清政令的这个群体,清朝也给予他们可以不留辫子的权利。不过,如同和尚、道士的度牒需要官府签发一样,秃顶、光头等人,也需要去当地官府将自己的情况报备一下。

假发的意义

不过,在我国古代,做官讲究官箴,地方实力派乡绅,也讲究风度,而这些,都涉及到形象问题——比如在唐朝,很多才子才华出众,但因为相貌丑陋,而没被授予功名。民间传说中,鬼王钟馗就是这样情况而愤而自杀的。

同样,在清朝,对于劳动人民来说,秃顶、光头并不影响种田牧牛,但是对于想考取功名或者当乡绅老爷的人来说,如果秃顶或者光头,无疑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因此,他们会选择采购假发,然后通过瓜皮帽等工具,将形象营造出留有辫子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秃头   辫子   光头   清朝   嘉定   满人   剃发   秃顶   头发   汉人   满清   统治者   头顶   发型   百姓   政策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