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该如何理解?

“君子豹变”是一个成语,出自《易经》。这句话的开头两句“大人虎变,小人革面”,是为了“君子豹变”这句话做铺垫的,真正的用意是突出君子豹变这句话。

这句话本来是没有承上启下的含义的,是题主根据《易经》的注解,为了设定该题目而凑在一起的,原始和完整的原文以及解释如下。

易经

  • 大人虎变

首先大人虎变,这句话的上下文原本是“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大人指的是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例如国王、公侯等人物。

虎变可以按照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像老虎那样的变化。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大人物一般具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像老虎那样的具有变化的特征,俗话说的“虎威”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大人虎变

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说大人物应该要像老虎那样能迅速地变化,有着雷厉风行的作风,虎虎生威的气势,总体来说就是要符合老虎的性格。

  • 小人革面

其次小人革面,这句话原本的上下文是这样的“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它与君子豹变是合在一起表述的。

小人革面

这个“小人”指的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革面的意思是不停地变换新面孔,有一句成语叫做“洗心革面”来源就是出自这句话。

小人革面总体的意思就是说,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果要适应社会并且要很好地生活下去的话,就必须要经常变化自己的面孔以此来讨生活,所谓“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说的也正是小人物的这种情况。

君子

  • 君子豹变

再来看君子豹变,上面已经提过,他的原文出处是和小人革面一起出现的,是为了用小人革面这句话的含义来衬托君子豹变这句话的。

君子在古代指的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就是现在所说的“知识分子”,豹变就是要像豹子一样的蜕变。

君子豹变

豹子刚生下来,是丑陋和普通的,而且它的皮毛黏滞,沾满了混浊的脏东西,就像是一团烂泥一样,简直让人无法直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豹子在慢慢长大之后,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身体也变得修长殷实,还有一身靓丽的好皮毛,看上去是无比的精致,也是无比的美丽高贵,气质也升华达到了优雅的顶峰。

所以君子豹变就是说君子要像豹子那样地蜕变,从丑陋到美丽,从幼小到壮大。而且,也要在气质和身份上发生改变。最终可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有品位、有品质的高素质之人。

君子豹变出自易经革卦

  • 结语

所以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整句话的理解就是大人物要有虎性,小人物特点是要善变,只有君子才是需要豹变的。

实际上这是在劝诫众人做人做事,不要像大人物那样虎虎生威,因为普通人很少有机会能成为大人物。也不要像小人物那样为了讨生活而千面千孔,而是应该像君子那样进行豹变。

如何豹变呢?其实君子之道就是修身养性之道,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身养性,不断的升华自我,才能够最终产生豹变,大家是否也认同这种说法呢?




谢邀。

在回答题主这个问题之前, 我敢打赌在没有看过安倍采访说“君子豹变”的新闻之前,99%的人估计都不认识“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这句话。想起也有点悲哀,自家的文化,还要外国人提醒才会去深究(包括本人在内)。包括之前全国抗疫时期,日本寄过来的物质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么美好的词句作为中国人的我,还是从日本相关的新闻上才第一次知道,实在惭愧。

好了,不说题外话了,关于“大人虎变,小人革面,君子豹变”这个话的了解,我还是好好做了一点功课的,但我也不想列举一些文言文的内容抛书包,那就直接用现代白话文来说说我的理解吧。

首先,我们知道这句话出自《周易》就可以了,它是其中的一个卦象,全文是:

“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这里的“变”,通假“辨”,意思是“弁”,弁其实是古人戴在头上的一种礼仪的帽饰。原本的意思应该说的是古代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

我个人的理解如下:

大人(君王,统治者),它的礼冠是用虎皮做的,花纹十分显赫(大概就是说地位很高)

君子(臣子,文化人),它的礼冠是用豹皮做的,花纹十分华丽(大概意思说有身份的人)

小人(随从,被统治者),它的礼冠是用皮革做的,没有花纹(指的没有身份地位),只能听从君臣的指挥。

原文我的理解大概是这样子吧。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正。

但是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引用这句话,其实用的都是它的引申含义,大致的意思如下:

大人物天生就有显赫的地位,拥有老虎一般的气势;

文化人就像豹子一样,出生的时候皮毛并不美观,但随着岁月历练,成长为成年的豹子,拥有一身华丽的皮毛(这里做了类比,豹子出生的时候,身上的花纹挤在一起很难看。但随着成长,皮毛长开后,华丽的豹纹就出现了)

小人物就像皮革一样,没有蜕变资本,只能顺从前面两种人去过生活了。

如果把“君子豹变”代入到安倍他形容的自己的语境,大概就是想说自己作为一个君子(文化人,从政者,政治家,大概是这么理解吧),经历过磨砺之后,最终会完成华丽的蜕变。

如果天马行空一下,这里的言外之音:我虽然现在经受磨难,但以后我还会华丽归来!

说不定安倍现在是以退为进,后续还有他的政坛第三春来着。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我对《周易》了解不深,如有错误,请帮忙指出。




《易经》中,有一个卦叫泽火革,里面的第五第六爻,就说到“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关于这三个形容,应该怎么解释?估计很多人理解上有偏差,于是,我看到问题了,就又要来拨乱反正了。



首先,一个大的基准,就是看卦象,卦叫泽水革,顾名思义,就是改变,变革的意思。这个卦怎么解释,都要以此改变为宗,不可偏离。那么要怎么去变呢?就要重点看六个爻的解释了。但本回答不超负荷解说,仅讲大人,君子,小人,这三变。

大人虎变

原文: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大人,就是领导,在九五之爻,代表位高权重,就是说的上话能发号施令的人。关于老虎,我们都知道,老虎是不会毛手毛脚的,是很威严很稳重的。在他未出动之前,他是可以猫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但一出动呢,就会很迅速,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那么,大人虎变,意思就是讲,身为有为的领导,在变革的时候,会像老虎一样稳重,不会随便乱动。当真的确定可以变的时候,就会很有魄力很迅速的去实行,不会有半点犹豫。那么,真是这样,你当知道“未占有孚”,不用去占卜去揣测,就知道这变,变得很有把握的,会有好效果的。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原文: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君子豹变,是好事吗?豹变可是和小人革面放在一起说的哦。所以,这俩个词要放在一起来解释。

所谓豹变,指的是迅速,快速变化。但因为是在第六爻,又欠缺稳重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考虑不周,然后又变化的很快,这是很容易翻车的。



革面,看字面解释就够了,就是浮夸的表面的改变,内里没动,心口不一,表里不一。这就是小人革面的意思,这个还比较容易理解了。

只要是君子豹变,小人革面,不管是哪一样,都征凶,不吉利,没有好结果。所以,还不如“居贞吉”了,还是不要乱动的好。

本文也算是对泽火革做一个卦的解释,不只是说“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分享给有缘的朋友们,共同学习。听说安倍就曾经拿豹变形容自己,说他不是自私的人,是为了大家,显得好有文化似的。可是,当您真理解了原文的意思之后,您是不是在偷笑呢?




大人是老虎变的?君子是豹子变的?小人的脸是皮革做的?这个扯得有像诗和远方。那究竟是什么意思?《周易》文字古奥,前人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不知道!幸亏我天纵英明,学问高深,这就来探赜钩玄,发微研几。

《周易》中,困卦之后继以井卦,井之为物,久而久之则污浊秽腐,掏洗整理则洁净清澈,不可不作改变,所以井卦之后,受之以革卦。革,变革。革卦兑上离下,泽中有火。水火不容,所以需要变革。革卦所论,即是变革之道:得其时,得其位,得其才,审虑而慎动。

实施变革,人未必立即信从。所以,初九,巩用黄牛,条件不具备,不可以有为。至六二,条件具备,巳日革之,无咎有嘉,可以开始进行变革。到九三,三就而后革,讲究变革方法。九四,变革全面推行。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九五,阳刚之才,中正之德,居尊位,是为大人。以大人之道统领变革,那么所发生的变化,必炳然昭著,如虎纹般光彩夺目。这就是所谓“大人虎变”。虎,百兽之王,用以象大人。未占有孚,即不用占卜,大人已知因其变革得当,而使天下必信。这是自信;天下蒙大人之革,不用占卜,天下人因知其变革相当合情合理而必生信心。这是他信。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变革成功!成功要见到效果哦。主要的成效表现在两方面,即“君子豹变”和“小人革面”。

君子豹变:君子从善如流,从革而变,这种变化,如同豹之纹,蔚然昭彰。这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天下人都可以见到。常言虎豹虎豹,豹,比虎略差一级,以虎象大人,以豹象君子。

小人革面:小人比较麻烦。小人鄙陋顽固,难以进行改造,拒不从内心接受变革。但在表面上,小人表示可以遵照执行大人的教令。小人仅“革面”,不“洗心”。注意,“征凶”!就是对小人不能有过高要求,“革面”就行了,这时变革可谓已经成功,不要再深刻的修理他们(“征”),否则,就失去了革之道,“凶”!大人应该贞固以自守,所以“居贞吉”。

变革之事,在于难以开头,万事开头难矣。变革之后,在于难以知止自守。对于自暴自弃,不信不为的小人,能革其面,使之不敢放肆,不公然搞破坏,能在表面上做到顺从君令,则革道已成。另外,小人之中,并非尽是昏愚之人,有强而有才有力者,宜谨慎对待。

水火不容,所以“革”。虽然水火不可同处,但如能使之相合为用而不相害,岂不妙哉?这种美事,煮肉的鼎做到了。所以,“革”卦之后,继之以“鼎”卦。鼎新革故,移风易俗。易者,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大人虎变”是《易·革卦》的九五爻辞,其辞曰:“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其《象传》释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易·革卦》的上六爻辞,其辞曰:“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其《象传》释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两句爻辞,我们首先应该看看《革卦》是怎样一个卦。



《革卦》是讲革命的卦。所谓“革命”,就是指天命有革。《革卦·象辞》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泽中有火”是天象,水火相息,不是火灭就是泽涸,两者必有一亡,矛盾不可调和,故天道必革。“治历明时”,就是改朝换代。 古人认为帝王承天命而君天下,帝位相承和天体运行相次序,每个帝王皆各有历数。《论语·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历数在谁,则由谁承帝位,帝王易姓,谓改历。天改命,则帝改历。



治历明时指重新计算历数、时间,开始新的统治。《革卦·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就更明确地指出,《革卦》就是天改命、帝改历的革命之卦。



从卦象上讲,《革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的。《革卦》六二原为《大壮卦》六五,《大壮卦》六五本是君王,但柔居刚位而不当,不堪称“九五至尊”。卦变为《革卦》后,《大壮卦》六五之君被赶下台,最终回到内卦中位,回家“卖红薯”去了。赶他下台的就是《革卦》九五,《革卦》九五“治历明时”,完成了改朝换代,开始了新的统治。而《革卦》上六原为《大壮卦》上六,身居高位,本是旧王朝的元老重臣,现在改朝换代了,何去何从,自有演变。



“大人虎变”是《革卦》的九五爻辞,意思说白了就是夺取了王权,登上了王位。 “虎”在《易经》中就是君王的象征。虎是独居动物,有自己的领地。古代君王喜欢称孤道寡,或称“余一人”,可不是谦虚地说自己身孤德寡,而是强调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则说明虎威猛、可怕,二则主要是说虎不允许别人有挑战自己的实力和机会,一旦虎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和挑战,就会不顾一切加以排除。虎是兽中之王,古代是以虎喻王,而不是以龙喻王,在《周易》中,龙只是供人驱乘的坐骑,这一点必须明确。《乾卦》中有“时乘六龙以御天”之语,王是唯一的,不可能同时有六个,更不可能被人驱乘。后代对《周易》的理解逐渐肤浅,自以为是并以讹传讹,不知何时把龙作为帝王的象征,连君王都误导了。



“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是《革卦》的上六爻辞,意思是改朝换代后,身居高位的旧臣遗老的两种选择和表现,也就是说上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象。一是豹变的君子,二是革面的小人。小人革面是表示顺从、臣服;君子豹变是表示避让。虎与豹都是大型猫科食肉动物,都有自己的领地,属于食物链的同一等级,故虎与豹的关系,不属于上下臣服关系。虎一般不以豹为捕猎对象,但虎豹相遇时,豹一般采取避让态度,不敢与虎争雄,不过也不会臣服于虎。虎体型更大,力量更强,但豹更敏捷,且善攀树,豹获得猎物后,一般都要把猎物拖到树上。善于攀高实际上是避让性质的本领。革命之后,上六若为君子,就会对新的帝王采取避让而不臣服的态度,以相安无事为原则;上六若为小人,则会主动笑脸相迎,表示顺从臣服。“革面”就是易容,由对旧君陪笑脸改为对新君陪笑脸。



从卦象上讲,《革卦》九五和上六两爻,一个是阳爻,一个是阴爻。阴爻象点状斑纹,阳爻象条状斑纹。《革卦》九五位居中位,中五行属土,其色为黄;又五位为王位,其色黄而有条状斑纹,位居兽中之王者,非虎其谁?故曰“大人虎变”。这只虎主要是从其斑纹上看出来的,故《象传》释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革卦》上六为阴爻,其纹为断续的点状,又上六居极高之位,说明上六在食物链中居顶层地位且善攀高。上六居食物链顶层地位,有点状斑纹,且善攀高者,豹之象也,故曰“豹变”。又《革卦》 上六是兑体主爻,“兑为说”,“说”通“悦”,喜悦就会面露笑容,故上六有面露笑容之象。《革卦》是由《大壮卦》变化而来,上六在《大壮卦》中居震体,卦变为《革卦》后震体变为兑体。震为雷,令人怖,《震卦·象辞》曰:“震,君子以恐惧修省。”卦变前后,上六先恐惧而后笑,面容易色,故曰“革面”。上六阴柔,《易》以柔为小,故取象为“小人”,故曰“小人革面”。《革卦》上六与九五比邻,上六的笑脸是露给九五看的,表示顺从于九五。九五为君,故爻象传释曰:“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武王革命胜利后,豹变避让者如箕子;革面归服者如微子;而征而反叛者如武庚禄父。商王朝覆灭后,箕子拒绝了周武王的重用,遗《洪范九畴》后避走朝鲜,后在朝鲜建立了箕子王朝,称为“箕子朝鲜”,并得到周王的认可和尊重,并不把箕子朝鲜当臣属看待。早在灭商之前,箕子就对微子说过:“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 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如故。后微子又被封于商代宗邑,建立宋国,称为宋公,使他保持商人的宗祀。武王克殷班师时,封商纣之子武庚于殷,统率殷的遗民。后武庚拉拢不满周公的管叔,蔡叔等又起兵反周,局势一度变得很严重。但周代商而王天下,已是大势所定,周公亲领大军东征,首先集中兵力诛灭了武庚,又杀死管叔,流放蔡叔,消除了叛乱的中心势力。再经三年苦战,相继平定了东方诸国,彻底完成了灭商事业。

把历史事实套进了爻辞里,就是“箕子豹变,微子革面,武庚征凶。居贞吉。”(图片来自百度,若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易经   虎豹   君子   小人   周易   大壮   大人   斑纹   朝鲜   改朝换代   豹子   君王   大人物   小人物   老虎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