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埋没在农村的人才吗?

我觉得有两类人肯定是埋没了

一是大队支书,你可别小看大队支书,农村的事,很多都是没理没表的事,很多的事,得需要连哄带吓唬,比城里的事情还难处理。

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你不公正有人说你,你想公正有人顶你,你想讲理人家不给你论理,你想依法,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

所以,这就需要大队支书具有高超的处理事情的艺术。

当然,大队支书不是谁都能干的,天时地利都不如人和,小门小户人家不用想,你也干不住,只有大家族的精英说话才有分量。

二是农村的风水先生,他们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似乎又无所不知,过去未来尽在掌握之中。

且不管他们的法术灵不灵验,他们却是农村人最大的最后的心理咨询师,农村人文化浅、保障低,不论大事小事生离死别,遇事者起码能有一个解心病的地方。




那是八零年的事,这一天,公社新来一个书记,他下乡检查工作,这时,稻粒已经发黄,各个生产队都在准备秋收,他发现一个生产队场上还在给麦子脱粒。通过了解,这个生产队有一百多户,五百多口人,队长长期身体不好,人心涣散,生产停滞。他和大队商量重新选队长。

选举会上,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选上了他,他叫赵一品,是个老三届的高中生,高考恢复之后,有人考试之后去找他,有一道数学题没有做,他轻易做出来了。他原本也要去考,因为家庭托累没有报名。

上任第一天,他在群众会上表态,一年之内,产量翻一番,人均分配翻两番。有人说他吹牛,有人问他,兑现不了怎么办?他说:兑现不了,一是辞职,二是全家一年白干,不要一分工。

上任后,三天没有一点动静,群众玩了三天,大队催他,他说不忙,有人说他后悔了。

第四天,他开群众会,宣布两项措施,一是改革计酬方法,他说,比如割稻,过去是十分一亩,现在降为二分,每人每天任务是二分地,超额部分,报酬翻十倍。第二项,搞手工业的户,原先定每年交队三百元,记三百工,那时,工分实价只是几角钱,基本上没有人交,现在他宣布,十天内交的,按实际工价记酬,超过一天,按原规定办。以上欠的,在一个月内交,减免一半,报酬同样,过期不交,按原规定。

过去,队长喊破嗓子,群众也是七点上工八点到,现在,没有人喊,天不亮人都到齐了。三天的活,一天就干完了。

他从手工业户那里,筹集了近万元资金,那时,碳铵肥才八元钱一袋,一下子解决了资金问题。

他用队里黄豆打油,把油分给群众,豆饼加上磷肥发酵种麦子。他跑到外地购来良种,结果,仅仅十多天,全大队第一个秋收秋种结束。

他又开垦一块河滩荒地栽油菜,等到忙完之后,他又跑到水利局订了十几万条草包,一个冬天,家家户户打草包,单这一项,平均每户就收入了近千元,是过去生产队一年收入几倍。

第二年,他又在棉花地里套种西瓜,单西瓜收入,就超过了棉花收入,收完西瓜,他又种下罗卜,那一年,每户都分了一千多斤罗卜。

第二年,小麦平均产量超过八百多斤,水稻亩产过千,粮食总产翻了一倍半,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

这个朋友的故事还有很多,这里只讲这一小段,不知算不算一个人才。




1989年,我在一个汾河边的小村里修理电视机时,碰到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衣冠不整,邋里邋遢。他独自一人住在两间破屋里,没有子女,也没有老伴儿。看见他院子里的八木天线很特别,一问,是他自制的。

我不敢自吹是制作电视接收天线的专家,但是读了王国强写的《电视接收天线》一书后,还是很有心得的。我自己制作的宽频带八木天线也很受欢迎,在山区卖了不少。一点儿也不亚于市售的天线。但是他自制的天线看起来比我做的还要好。

当时觉得很奇怪:这么大的年令能有制作八木天线的能力并且做的很精准,不是一个没文化的人能干了的事。仔细一打听,原来他曾是阎锡山的电台台长,不仅精通无线电报收发技术,而且维修电台也十分内行。更厉害的是村里会计的女儿在护村堰外背英语单词,他听见读音不准确,竟然能纠正和示范。有人拿英文文章让他读,他顺口就翻译出来了。据懂英语的老师讲,水平极高,比他们强多了。

那时候的农村有那样的英语水平,的确罕见。




见过,记得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个修鞋的光棍,大约四十岁左右,听父亲说是讨荒到我们这里的,已经在我们村里生活了十几年,具体哪里人也不得而知,平时靠修鞋和农忙时帮人干活为生,因是外地来的,也没有土地,就住在我们村上2间无人住的草房里,这2间草房的主人一家搬走了,反正草房也不值钱,就留下来,修鞋人来之前房子已经空了有一年多,村上人就叫修鞋人住在那里。

平时我们小孩很喜欢到修鞋人家里去玩,因为修鞋人人很好,看到村里任何人都很客气,特别是我们小孩,有时还给我们一点糖果吃,那个年代能吃到糖果也不容易,因是八十年代初。我们小孩喜欢到修鞋人家里去的另一个原因是修鞋人很会讲故事,而且讲的非常精彩,每次都能听的入迷。

通过一件事情,我们才知道修鞋人那么厉害!

那时村里放电影一般会在村部的一块平地上,一年很难得看几场电影,知道今晚放电影了,我们几个小孩早早吃过晚饭,带着小板橙坐在最前面,那晚看的电影记得是刘三姐,正放到对歌的时候,听到有吵闹声,因小孩都有好奇心,我们也去看看什么原因,是几个外村的混子和修鞋人吵起来了,因为每次放电影,修鞋人都会摆摊修鞋,而且生意很好,几个外村地痞想找修鞋人要点钱买烟抽,修鞋人不给,一开始还只是吵吗,修鞋人一声不响,渐渐地对方有一个地痞把修鞋人的摊子踢翻,修鞋人还是一句不响,但已经站了起来,接着一个五大三粗的地痞上来要掐修鞋人的脖子,修鞋人闪开了,这时几人地痞围上了修鞋人,其中一人说:我们向你要几个小钱是看的起你,一个修鞋的,给脸不要脸,今晚叫你知道怎样做人,这时修鞋人说话了,你们真要动手,那行吧,好些年没活动了,活动一下也好,几个地痞首先冲向修鞋人,也没见修鞋人怎么样,就是闪了几下,几个地痞都不动了,我们小孩最好奇,为什么修鞋人只闪了几下,那几个地痞都不动了呢?最后修鞋人说,你们就在站几个小时吧,算是给你们一个教训。说完收起鞋摊走了。

自从这件事以后,村里人再也没见过修鞋人,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次我回村和几个儿时伙伴谈论最多的还是修鞋人,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想找到的一个人!




肯定有的。容我介绍几个老人,你们评论一下是否是被埋没的人才。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认识一个门卫。他现在有八十多岁的样子,读过大学,专业是俄语。写着一手好字,曾经还送过我一幅字,现在我还珍藏着。按照他的年龄,读过那么多书,肯定是有个很好的正式工作,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成了一个门卫。

第二位是我的大姑父。他的才就是他的嘴皮子。他没文凭嘴皮子却相当厉害。出口成章,特别逗乐。每次听他聊天都会被他逗得捧腹大笑。如果生在这个年代,赵本山肯定会收他当徒弟?

第三位是我大伯。和他同学历同年龄的一般都会当个老师或者有正式工作。是他自己的原因,一直在家务农。不过他的地种得不错,自己种的菜到集市上也能卖个好价钱。也有点存款。

第四位我想说说我的老爸。因为受我大伯影响,他的继母不让读书,一边干活一边读书,将就读了三年书。而且他一辈子没走出去过。就靠在家看报纸看新闻了解天下。他会经商,有远见。他是最早一批万元户。他从报纸上看到珠江三角洲要开放认为是个机遇,可惜老妈舍不得家乡,我们还小,不忍心我们受苦就放弃了。曾经有过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邀请他去做管理者,老爸习惯了无拘无束,只想做自己的生意。他靠自己的力量,从小做起,就在我们老家如今拥有15万蛋鸡场。我想说,如果他能走出去,或者读再多点书,可能会有更大的舞台。

以下就是市政府给老爸颁发的证书,拿几个代表分享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草房   都会   生产队   嘴皮子   地痞   村里   天线   大队   西瓜   队长   小孩   群众   收入   农村   支书   人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