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甲亢这种病,有什么副作用小、比较好的药?

甲亢病临床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吃的药物包括甲巯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药物特点如下:

1、甲巯咪唑:药物起效平稳,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疗效比较好,但怀孕期间不能使用甲巯咪唑;

2、丙硫氧嘧啶:起效迅速,在甲亢危象、妊娠,和哺乳期间,可以服用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不是对胎儿100%没有任何致畸作用,只是此方面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疗效没有甲巯咪唑持续、稳定,对肝功能的影响也没有甲巯咪唑小。因此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药物有共同的副作用,包括抑制骨髓造血引起白细胞下降,有一定肝功能损害,以及比较容易过敏,产生皮疹。




可以试试碘131。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什么办法?除了吃药、手术,还可以试试碘131。这种和食盐长相几乎一样的神奇物质,其实是一种放射性药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核医学科主任欧阳伟教授介绍,少量的辐射不但不会危及健康,相反在检查诊断和治疗中还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碘131对于部分甲状腺疾病,就是重要的“核武器”。

  欧阳伟介绍,“甲亢”是一种甲状腺腺体功能失调,生成过多甲状腺激素并释放到血循环中,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等病症,部分患者还常常同时伴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甲状腺是人体唯一以碘为主要“食物”的器官。碘131被吃进去后,释放出的射线会破坏甲状腺细胞,使其失去生产甲状腺激素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甲亢的目的。

  空腹口服两三周可起效

  欧阳伟说,碘131治疗很简便,空腹口服即可。通常要2~3周后会逐渐出现疗效,症状缓解。但是,根据所用剂量的不同和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有所不同。大部分患者3~6个月治愈,有些患者则要1年。约三分之二的患者1次可治愈,部分则需经2个甚至2个以上疗程进行治疗。

  不适用于孕期和哺乳期患者

  据介绍,目前甲亢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内科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核医学科碘131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内科ATD治疗相对温和,但治疗持续时间长,复发率相对较高,外科手术治疗缓解症状迅速,但是有创伤。总体而言,欧阳伟表示,除怀孕、哺乳期甲亢外,其他所有甲亢患者,只要其甲状腺吃碘能力强,碘131能在甲状腺内停留一定的时间,都可选择这种方法。对ATD过敏或出现其他不良反应、ATD疗效差或多次复发、有手术禁忌证或手术风险高、甲亢手术后复发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都适合使用核医学科碘131治疗。

  此外,对于甲亢伴肝脏功能受损、心脏受损、神经精神症状表现突出等患者,在有效护肝、护心、抗精神病治疗的同时,碘131治疗也可作为首选。

  对于育龄期女性,欧阳伟建议,一般情况下治疗后6个月以上再考虑生育计划,而且备孕前建议监测甲状腺功能。

  欧阳伟介绍,碘131治疗一般不会引起肝肾等功能损伤,部分患者会出现颈痛、头晕、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但大多表现轻微,无需特殊治疗,严重者可对症治疗。

  碘131治疗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低或甲减。“担心治疗后变成甲减需终身服药,是目前部分患者不选择碘131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欧阳伟称,其实,欧美国家目前都主张将甲亢患者治成甲减,因为甲亢患者在ATD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均自发地发展为甲减,甲减比甲亢容易控制,多数口服左甲状腺素片(如优甲乐),补充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即可,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也相对较少。

  碘131治疗前后应避免用碘剂

  欧阳伟提醒,甲亢患者服用碘131前1~2周,要注意避免用碘剂及其他含碘食物或药物(如胺碘酮等)。因为人体内稳定碘与碘131都能被甲状腺摄入。如果摄入的碘太多,甲状腺已经“吃饱”了,再用碘131就会无效。如果服用了这些食物和药物,可能需要3~4周后才能进行治疗。有条件时可监测尿碘含量。

  以下食物药物需要避开:

  高碘食物:海带、紫菜、海产品、加碘盐等。

  碘制剂:如消毒用的碘酒、碘汀、卢戈氏液。

  药物:如胺碘酮,医院放射科用于CT增强检查的增强药、造影检查用的造影剂等。

  治疗后,日常生活需注意忌碘、按时吃药、注意休息、防病治病、辐射防护和准时复查。建议服碘后1个月内禁吃一切水产品及高碘食物或药物,多吃水果、蔬菜、肉类等食品。另外,不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发生重感冒、发热、腹泻等。

  因碘131本身有数天的半衰期,未被甲状腺吸收的射线会通过小便排出体外,因此患者服药后2周内要注意辐射防护,即不要与孕妇及10岁以下的儿童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拥抱和同床睡觉;小便后应多冲水。另外,一定要注意按医嘱定期复查。

广报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




甲亢,全名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其本质是甲状腺产生了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基础代谢率大大增加,也就是说甲亢会促使机体代谢活跃。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消瘦、心慌、多汗、凸眼等症状。

那么甲亢有哪些治疗方法呢?

一、药物治疗

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亢的常用方法,其主要适用于甲亢初始治疗、放射性核素辅助治疗、合并多种情况的甲亢治疗、摄碘率低下不能131治疗的甲亢等情况!药物治疗的优点就是不需要放射性核素摄入,不需要有创操作,但因为药物治疗撤药麻烦,而且需要长期服用,会减小患者的依从性!

二、碘131治疗

碘131治疗,放射性核素——同位素碘治疗也是最常用的治疗方式。其原理就是服用仅仅能被甲状腺摄入的一种放射性核素——碘131,而碘131被甲状腺吸收后,甲状腺会被部分破坏,使得甲状腺功能被破坏后减退,从而治疗甲亢!其大多数一次性服药,服药后仅仅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即可!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但其导致甲减概率较高,而且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服用!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多是将甲状腺切除或者部分切除,所以手术通常不作为首选方法。但如果患者甲状腺过大,或者合并较大甲状腺结节或者其他需要外科干预的甲状腺疾病!又或者是药物治疗和碘131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选用外科手术治疗!

不管是哪种治疗方法,都有可能导致甲减。而甲减是一种需要长期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的疾病。但甲亢不治疗的危害,是我们无法承受的。




凡是药物都有副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正确使用,把副作用降到最低。国内治疗甲亢的药物主要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两种。这两种药的作用机制机制类似,引起的副作用也基本相同。今天,“问上医”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药物,把副作用降到最低。


抗甲药物的作用机制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都是通过阻碍碘的氧化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是对已经存在的甲状腺激素没用。这也是为什么抗甲状腺药物见效慢、治疗的疗程比较长。


抗甲药物的治疗方案

(1)强化治疗期:控制甲亢症状。抗甲状腺药物一般起效比较慢,患者需要服用1-3月甚至半年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注意:这两种药的副作用主要在强化治疗期间出现,过了这一阶段,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什么危险的副作用了。

(2)减药期:甲亢症状控制后,开始根据甲状腺功能,每2~4周减药一次。待甲状腺肿、突眼等体征明显好转后,才能减少至最小有效剂量。

(3)稳定期:维持最小剂量,防止复发。


甲状腺药物有哪些副作用?如何消减?

1. 肝功能损伤,转氨酶升高

甲亢是一种高代谢疾病,本身可能会引起肝功能障碍,引起转氨酶升高。而且,抗甲药物也会造成肝功能损害。因此,处在强化治疗阶段的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肝功能。

  • 如果转氨酶在正常值的3倍以内,密切监视,继续服药;

  • 如果转氨酶超过正常值的5倍,就得停药。

2. 白细胞降低

抗甲药物引起的白细胞降低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严重的感染,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刚开始服药的患者应该在服药后的2周以内去医院检查。

  • 如果白细胞数量不减少,可以逐渐增加剂量;

  • 如果白细胞有下降趋势,就要减少剂量,甚至停用。

3. 药物过敏

服药患者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皮疹等药物过敏问题。

  • 如果症状轻微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抗过敏药或换一另一种抗甲药物。

  • 而症状严重者,像全身皮疹,剥脱性皮炎等,则必须停药,换用其它的治疗方法,像手术切除、放射性碘131等。


以上内容由“问上医”为您编辑整理,想了解更多权威健康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在临床上中医治疗甲亢有很多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选择中草药煎煮口服,而对于中草药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四诊合参,对于痰热型的甲亢应该选择一些化痰的药物,包括陈皮、青皮或者桔梗;而对于肝火旺盛的甲亢患者,可以选择一些清肝泻火的药物,比如石决明、决明子等药物;而对于气阴两虚型的甲亢患者可以选择浙贝母、夏枯草、半夏等药物来进行治疗。

第二,对于一些中医的传统理疗方法也是能够缓解甲亢的,比如临床上常常会选择艾灸,穴位放血,耳尖放血,穴位贴敷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理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是有着很多优势的,西医口服抗甲亢药物或者碘131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与口服汤药结合,用中医理疗方法来调理甲亢,毒副作用小,两者结合效果相对更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副作用   核素   咪唑   转氨酶   肝功能   甲亢   白细胞   甲状腺   放射性   剂量   激素   症状   药物   患者   甲状腺功能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