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武德九年,太史令密告李渊,李世民可能要造反。谁知,李世民不但不辩解,还向李渊爆了一个大料,说太子和齐王与李渊的妃嫔有染。李渊听后,怒不可揭,准备第二天召三子进宫对质。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太史令匆匆入宫面见李渊,说是有重要的事情要禀告。

原来,太史令夜观天象,发现太白金星有异动,出现在长安上空,正好与秦王府的位置相对应,这预示着秦王李世民有可能要造反。

李渊听了太史令的报告后,不敢大意,立马下令把秦王府中李世民的幕僚杜如晦、房玄龄等人驱逐出府,并下令让尉迟敬德等大将跟随齐王李元吉出征。

当天夜里,李渊传唤了李世民,他把太史令的奏折给李世民看,问他有什么想法?

李世民看后,屈膝下跪说道,太史令说我要谋反,我无话可说,我死不足惜,但临死前,有件事我必须要告诉您,我听说太子和齐王和尹德妃,张婕妤之间有私情。这事关系到您的脸面,您看要怎么办?

李世民这招实在高啊,李渊把他找来,是要问他谋反的事情,他不但不辩解,还有那个闲心去管太子和齐王和李渊的两位妃嫔有染的事情。



都说“知子莫若父”,其实,知父也莫若子啊。

李世民这番话,可是直捅李渊的心窝子啊。

李渊一听,自己的儿子竟然惦记自己的女人,顿时也忘记要追究李世民谋反的事情了,而是让他先回去,第二天一早,召弟兄三个进宫来对质。

给自己争取到时间的李世民,回到秦王府,连夜布局,第二天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据《资治通鉴》记载,"世民遂呼,元吉开弓射世民,屡射不中"。

这意思就是说,当天早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来到临湖殿,发现情况不妙,立刻调转马头准备逃命,却听到李世民在身后喊他们。

李元吉回转身,想拉弓射杀李世民,因为慌乱,连拉三次都没有把弓拉开。

李世民朝着李建成射箭,一箭将李建成射死。

这时候,尉迟敬德率领七十名骑兵赶到,李元吉被射下马来。

不巧的是,李世民的马却摔倒在地,把李世民摔了下来,李元吉见状,拿起弓弦想勒死李世民,李世民和他殊死搏斗。

最终,李元吉丧命于尉迟敬德的箭下。

李世民成了这场宫变的最大赢家。

可谁能想到,这位和兄弟们厮杀得你死我活的大唐未来天子,在三天前,刚中了太子李建成下的鸩毒,吐血数升,才勉强保住一命。

按理说,李世民即便没有被毒死,也得躺上几天吧。可谁成想,仅仅三天,他就和自己的亲兄弟干上了,这哪里像中过毒的样子?



问题来了,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的毒酒后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还能在三天后,一箭就结果了李建成的命?

《资治通鉴》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天夜里,李建成召见李世民,两人在太子宫喝酒,结果,李建成在酒中下了“鸩毒”,李世民喝完酒突然感觉心痛难忍,吐了大约数升血,被在场的淮安王李神通扶着回到了西宫。

鸩毒是一种毒性非常厉害的毒药,东汉霍谞曾如此来形容它的毒性“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如果真是这样,李世民中了鸩毒,居然能活下来,那简直就是奇迹啊。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资治通鉴》中的这段关于李世民中毒的记载,到底该如何理解?



尽信书不如无书。

有人分析说,历史的话语权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中的,也就是对《资治通鉴》中有关内容持怀疑态度。

李世民这个人,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背负着手足相残的骂名。

所以有很大可能,他让人美化了这段历史,把自己说成一个受害者。

因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步步紧逼,把李世民逼上梁山,在被迫自卫的情况下,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种解释,当然说得通。

不过,我个人更愿意相信,历史上,李建成确实想下毒害死李世民。

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这样两点。



李世民功高盖主,威名在外,让父亲李渊很是头疼,他故意和稀泥,让三子内斗,来弱化李世民的实力

李渊能坐拥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二儿子李世民太能打了,他的大半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李世民功高盖主,身边又聚集了一批能人,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武有尉迟敬德、李靖等人。

就像《琅琊榜》中,梁王猜忌祁王那般,只要李世民想反,随时可能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儿子,也不能。

李世民的威望,不但让父亲李渊忌惮,太子李建成更是夜不能寐啊。

李建成这个太子,完全是因为沾了嫡长子的光啊,他自己在能力上,远不及老二李世民。

李建成对这个手握兵权的弟弟,自然是羡慕嫉妒恨,他处处为难李世民,想办法在李渊面前中伤他,想要除掉李世民。

儿子们这种明争暗斗的关系,李渊尽收眼底,但他却不制止,反而还乐意看到兄弟内讧,来借李建成的手牵制老二李世民。

李世民夹在中间,也很难受,他知道,李建成容不下他,如果李建成将来做了皇帝,他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兄弟之间各有小九九,都打着自己的算盘,也正合了李渊的意。



后来,李建成终于下定决心铲除李世民,便约他来喝酒,也确实下了毒,

可作为太子,如果兄弟死在自己东宫,那他一生也会背负杀害手足的污名。

如果小剂量下毒,让李世民死在自己府里,那就和他没多大关系了。

所以,我大胆推测,李建成给李世民下了毒,可这个毒不是鸩毒,毕竟鸩毒会让人七窍流血,这痕迹太明显了。

史书上说的“鸩之”,可能只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毒药。

因为李建成所下的毒毒性发作还有时间,给李世民活命争取到了时间。



吐血数升,并不是我们理解的字面意思,说吐了数升血,那如果吐数升血,不用中毒,也会血尽而亡。

我的理解是,就像我们常说皇帝后宫三千佳丽一样,这个“吐血数升”有很大水分。

我看过一版有关李世民的电视剧。

剧中,齐王李元吉要秦王李世民下毒手,他宴请太子和李世民,给李世民端上了精心准备的毒酒。

正在李世民刚抿了一小口毒酒时,正在跳舞助兴的齐王妃杨氏突然摔倒惊叫,分散了李元吉的注意力。



杨氏盯着李世民,连连摇头,李世民会意,倒地假装昏迷,被手下背着回到了秦王府。

原来,杨氏早知道李元吉的计划,为了搭救李世民,她故意拔下发簪,假装不小心踩到发簪,割破了自己的脚。

回到王府,众人手忙脚乱,给李世民灌催吐汤药,他连连呕吐,吐出来大量黑色如血汁般的液体。

结合电视剧分析,真实历史上,极大可能是,李世民对李建成有防备,知道自己中毒后,回到自己家他就开始催吐,把肚子里的东西吐了出来。

所以“吐血数升”,不是纯血,里面是掺杂着酒和催吐汤药类的液体一起。

这样解释,也就能说得通为什么李世民的身体恢复那么快,三天后,又生龙活虎出现在了玄武门。



写在最后

关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恩恩怨怨,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谁对谁错。

处在他们当时的历史位置,只能说“一山不容二虎”,他们两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宫变,那么,等到李建成得了大唐江山,那李世民可能会死得更惨。

那个年代,兄弟之间,也是弱肉强食啊。

如果换做你是李世民,面对那种局面,又该作何选择呢?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




据记载,李世民被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害,他在喝下毒酒之后吐血数升还没事,而且三天之后就发动宣武门之变。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李世民简直是天神附体,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关于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说起来源头还在于李渊身上。

有一个普遍的说法是,当初晋阳起兵的时候,因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并领导起兵,李渊答应事成之后封他为太子。然而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却食言了,他竟然封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这让李世民十分不满。

李世民因为长期征战在外,功勋卓著,在军中威望很高,再加上他秦王府能臣武将众多,所以他对李建成十分不服气,并开始刻意制造事端,陷害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

武德七年,李世民制造了杨文干事件,他让人密报李渊,说庆州都督杨文干暗中筹集军械,企图与李建成一起谋反,李渊信以为真,将李建成下狱。

事实上,杨文干并没有谋反的意图,不过他在得知李渊已经认定他谋反之后,心中十分害怕,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真造反了,这正和了李世民的心意。

李渊让李世民去平叛,杨文干军中将士十分害怕李世民,所以杀掉杨文干投降。


但李渊其实并不傻,他回过味来之后,命人释放了李建成,只是将东宫属官王珪与韦挺以及秦王府属官杜淹等人治罪,还指责李世民制造事端,致使兄弟不睦。

李渊不是糊涂虫,但是这么和稀泥,不但李建成不满,连李世民也不满,这样下去不出事才怪。

果不其然,李建成为了报复李世民,制造了许多与秦王府的摩擦。

武德八年,李建成担心秦王府势力太大威胁到自己,于是建议李渊将秦王府的许多文臣武将全部赶走,只剩下长孙无忌,高士廉和尉迟恭等数人,李世民顿的实力因此大大被削弱。

当时的情况是,支持李建成的主要是关陇集团,在长安的势力范围很大;而支持李世民的是山东集团,主要的势力范围是在洛阳。

秦王府在遭受打击之后,李世民便想以退为进,他向李渊提出,自己想到洛阳去,这样兄弟之间就不会再出现摩擦了,李渊对此表示同意。

然而李建成看出了李世民的阴谋,所以他就跟魏征一起去找李渊,说李世民如果去了洛阳,就是困龙入海,对皇帝的威胁很大,李建成未来也很难登上皇帝之位。

李渊再次被李建成说服,于是再次对李世民食言,不准他去洛阳。李世民此时就犹如待宰的羔羊,如果不反戈一击,那么他必死无疑。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李建成请李世民去东宫喝酒,据说两人都喝得有点高,但是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毕竟暗地里厮杀得再厉害,表面的和气还是要维持的。

然而奇怪的是,李世民回去之后,竟然让人向李渊报告,说李建成在酒中下毒,致使自己回家后吐血数升,差点就见不到父亲大人了。

李渊把李建成找来了解情况,李建成对于下毒之事矢口否认。李渊见没有证据,而且李世民也并没有死,所以又开始和稀泥,说兄弟二人喝酒是好事,但是要注意度,不要酗酒闹事让人取笑。

那么,李世民真的吐血数升了吗?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这事肯定假不了,但是李世民吐血数升这件事就十分值得怀疑了。

我特意查了一下,唐朝时期的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600cc,如果普通成年人一次出血1000cc就会出现休克症状,不及时补充血液,就会危及到生命安全。

李世民说自己吐血数升,如果按照3升计算,那么他就吐血1800cc了,这个量远远超过了生命安全线,但他居然还好好活着,并且还有精力向李渊告状,你觉得这个可能吗?


所以说,这个事极有可能是编制的。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在称帝之后就曾让房玄龄“修改”史书,他有可能为了使自己的形象显得更加伟岸,所以故意说李建成给他下了毒。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说李建成就一定没有下毒,我们再看看李世民之后的表现,真相就很清楚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也就是李世民吐血数升之后的第三天,大唐太史令向李渊报告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说太白金星在长安上空出现,与秦王府的位置相对应,预示着秦王李世民有可能要造反。

古代人认为天文星象变化与世间万物的变化相对应,所以十分重视。李渊在听了太史令的报告之后,十分惶恐,于是下令驱逐了齐王府属官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还下令尉迟恭和程知节等人跟随李元吉出征。

事实上,李渊如果认定李世民要造反,直接将李世民给抓了就好了,但是他优柔寡断处置不公的毛病又犯了,他当晚就召见李世民,将太史令的报告给他看,还问他对这件事怎么看。


这不开玩笑呢嘛,李世民能认罪吗?

李世民灵机一动,对李渊说,太史令说我谋反,我百口莫辩,死不足惜,但临死前有一件事我要告诉您,我听说太子和齐王(李元吉)暗地里与尹德妃,张婕妤有私情。这件事关系到您的名声,我必须如实告诉您,您看怎么办?

李世民实在太聪明了,李渊跟他说谋反的事,他却顾左右而言他,跟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秽乱后宫的事,直接点中了李渊的要害,实在是厉害。

李渊听李世民这么说,很生气,也不再提谋反的事情了,只是让李世民回去,还叫他第二天早上跟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起进宫对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李渊跟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发动政变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建成和李元吉以为是李渊找他们商量处置李世民谋反之事,于是毫无防备地准备从宣武门入宫面圣。

不料,李世民早已率人埋伏在宣武门,他骑在马上一剑射杀了李建成,后来还与李元吉相互厮杀了好几个回合。

李元吉拼命要用弓累死李世民,李世民孔武有力,让李元吉对他无可奈何,最后尉迟恭及时赶到,射杀了李元吉。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亲自上阵厮杀,英勇神武,威风凛凛,怎么看都不像是三天前吐血数升之人,又岂有李建成下毒之说呢?

事实上,李建成也不可能下毒残害李世民,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敢。

我们都知道,李渊一直在给李建成和李世民和稀泥,因为他心中对李世民有亏,跟李世民也还是有父子之情,而且还要依仗李世民打仗,所以他不想因为夺嫡之事,造成两个儿子之中任何一个人丢掉性命。

李渊有多次机会可以杀掉李世民,但他都没有果断地下定决心。在李渊不情愿对李世民动手的情况之下,李建成作为太子,他怎么敢毒死李世民呢,残杀兄弟这个罪名可不是他能够承担得了的,除非他以后不想做皇帝了。

当然了,李世民残杀兄弟并不代表他就可以承担这个罪名,事实上,玄武门之变一直都是压在他头上的一座山,不但让他在生前饱受诟病,即使是在他修改史书之后,千百年来,杀害兄弟之后也一直没有因为贞观之治而被遗忘。

李建成之所以请李世民喝酒,其实也是想缓和一下关系,稳住李世民,但是要说他敢将李世民毒死在东宫,这件事说出来都没人信。


更何况,李建成如果贸然下毒残害李世民,那就显得智商太低下,手段太拙劣了,而且魏征等人也未必会同意李建成用这样的办法铲除李世民。

但玄武门之变之所以会爆发,除了李世民的蓄意谋划之外,其实还在于李渊太过优柔寡断了,不懂得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他妄图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和稀泥,但没有一个人领他的情,最后导致两个儿子被杀,自己也被迫禅位。

据说,李建成之所以找李世民喝酒,是李渊让他这么干的,因为他的表兄弟杨广和杨勇自相残杀的故事让他感触很深,所以他就想让兄弟二人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喝喝酒,聊聊天,拉进一下关系。

但事与愿违,兄弟二人显然没谈拢,李世民事后还说李建成给自己下毒,致使自己回家后吐血数升。这个结果让李渊十分尴尬,所以他又接着和稀泥,以阻止事态扩大化。


李建成被状告下毒,他能不有所反击吗?所以太史令就出现了,说秦王要谋反。

至于说太白金星是不是真的出现在秦王府的方位,还不是由着太史令说。但这个计谋显然就比直接下毒谋害李世民要高明,这也说明李建成的智商还是值得肯定的,下毒之事纯属子虚乌有。

有意思的是,李世民在登基之后,对父亲李渊不算太好,将矮小狭窄的秦王府改为太极殿给李渊居住,出去打猎,避暑也不带着李渊,李渊最后只能在宫中吃喝玩乐,拼命造人。

实际上,李世民对李渊还是有很大怨气的,哪怕李世民后来成为一代明君,几乎所有好的进谏他都听,但唯独不纳谏关于李渊相关的事情。而李世民怨恨李渊的地方,一是食言不立他为太子,二是李渊对他偏听偏信,对他处置不公。

李世民对李建成和李元吉更狠,他杀掉了他们的十个儿子,李元吉的老婆齐王妃还被李世民接到宫中居住,关系十分不同寻常。

所以说,任何一个成功者都很难做到没有任何污点,就看你是坦然面对积极改正,还是刻意掩饰遭人诟病了,效果真的会不一样。




看到这么多优质回答,小编作为唐朝历史研究爱好者,也来班门弄斧,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指正。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从武德七年开始显山露水,到了武德九年进入白热化状态,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兄弟俩肯定得死一个。当时许多朝臣都是力挺李建成的,李世民除了自己的嫡系之外朝中只有萧瑀替他说话。可以说势单力孤。

支持李建成的是关陇集团,基本盘在长安,支持李世民的是山东豪杰,基本盘在洛阳。因此李世民曾向李渊提出,为了避免兄弟相残,放他回洛阳,李渊当时答应了,但是魏征跟李建成说,如果李世民回了洛阳,以后你当了皇帝,你能干的过李世民吗?李世民回洛阳,就是困龙入海,不能让他走。李建成于是把这层利害关系跟李渊说了,李渊于是改变了主意,不放李世民走。

于是一件蹊跷的事发生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李建成请李世民到自己家中喝酒,兄弟二人相谈甚欢,喝的都有点高,李世民回去后吐血数升(1升=1000cc,小编每年单位组织献血,献的是500cc,啥事没有,还能吃烤串喝啤酒。李世民吐血数升,意思最低两升,也就是2000cc。其实这里的数升,并非都是血,而是血和食物的混杂物,吐出来都是红的,以为是血。小编有一发小,也曾喝酒吐血,医生说是胃出血,小编亲眼所见,吐出来的绝大多数都是食物和酒水的混杂物。如果李世民真的吐了好几千cc血,当场就死了,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故事。),第二天汇报李渊,李渊说,兄弟俩感情再好,也不要一口闷,喝酒悠着点。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以后舔一舔就行了,点到为止。

李世民后来授意房玄龄编修史书,说是李建成给他下了毒。当时他跟李渊也是这么汇报的,李渊也曾找李建成对质过,李建成当然绝口否认,由于这事没法调查,因此李渊和了稀泥。但是两件事能肯定,李建成请李世民喝过酒,李世民的确吐了血。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上午,太史令向李渊汇报,太白金星大白天在长安上空出现,预示着李世民要造反,李渊立马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调出长安城,还下令程咬金尉迟恭等人随李元吉出征,当夜,李渊紧急召见李世民,拿出了太史令的天文学报告,其实就是向李世民摊牌,你死定了。李世民说,我死不足惜。只可惜李建成淫乱后宫,搞你的女人,我不能不告诉你。

易中天说,这简直是中国逻辑。李渊说的是李世民造反的事,李世民却扯出了李建成和后宫诸妃的绯闻。李渊听了果然没对李世民下手,让李建成兄弟明日对质,第二天,玄武门之变爆发。

回头再看李建成和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吐血的事,情况大体就明了了。第一,李建成和李世民喝酒,肯定是李渊授意的,不是兄弟俩感情好,想喝一杯。因为两人此时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世民不可能轻易涉险。第二,既然两人喝酒是奉了圣旨,肯定李建成不会给李世民下毒,因为喝酒时候肯定有李渊的人在场监督,李建成不会这么没脑筋。第三,李世民的确喝多了,胃出血,还吐了血,这事也是李渊的人亲眼所见,因此李渊对此事进行了冷处理。

李渊为啥要让兄弟俩喝酒,就是不想看到兄弟相残,像杨广和杨勇那样。但是兄弟俩没谈拢。既然谈不拢,就得干掉一个,李世民当然是毫无疑问的牺牲者。因为李建成是储君,又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拥护,脾气又好,不像李世民年轻气盛,动不动吹胡子瞪眼睛,不得人心。但是李世民却能置于死地而后生,不能不佩服,的确是大才。

因此李世民吐血是真的,李建成下毒是假的。




李世民之所以没有被毒死,是因为从头至尾他都在演戏。

武德九年六月,李建成派人找到李世民,邀请他前往太子东宫赴宴,理由是增进感情,有什么事大家坐下来敞开说。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温馨的家庭宴会,但根据当时的局势,明眼人都知道,这恐怕是一场图穷匕见的“鸿门宴”。

毕竟在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双方已经没有了和谈的可能性,要么你死,要么我亡。

因此,这场看似寻常的宴会,对于李世民来说,称得上是凶多吉少,而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此,李世民和李建成在喝大酒的过程中,突然“心中暴痛,吐血数升”。

很明显,李世民中毒了,中了李建成与李元吉下在酒里的毒,李建成就是想借助这场宴会,一举将李世民干掉。

但事情的走向,却并没有按照李建成的设计发展,在李世民毒性发作后,并没有毒发身亡,反而很快痊愈,并且,在三天之后,还精神抖擞的组织了“玄武门之变”。

莫非,李世民有金刚不坏之身?或者,李建成给李世民喝的毒酒有假?

其实都不是,李世民既没有金刚不坏之躯,也喝的是货真价实的毒酒,而他之所以没有毒发身亡,是因为他对李建成这一手早有防备。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局势。

唐朝建立后,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而李世民则被封为秦王,由于他常年在军中领兵打仗,因此在建立功勋的同时,也积累了很高的威望,不少将士均十分拥戴他。

不过,李世民的威望越高,有一个人就越不高兴,这个人就是太子李建成。

为什么呢?因为李世民的能力实在太强悍了,可以说,大唐能够建立,以及能够一统天下,李世民居功甚伟,如果没有李世民,大唐能不能建立,恐怕都是未知数。

如果仅仅是能力强倒也没什么,但问题是李世民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主儿。

毕竟,依李世民的能力,他也不愿屈尊于人下,李建成只不过比他早出生点而已,太子他能当,凭什么李世民就不能当?

因此,双方就展开了明争暗斗,各种小动作不断,目的就是要将对方彻底打下去。

而对于儿子们的争斗,身为父亲的李渊不是不清楚,但当时的他,在处理儿子们之间的矛盾时,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最终让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彻底激化。

李渊的宗旨,就是尽量和稀泥,换句话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比如,在武德七年,发生的“杨文干事件”中,事后的处理结果,就能明显看出李渊和稀泥的痕迹。

当时,李渊正带着李世民和李元吉前往长安城北的仁智宫避暑,但在抵达不久,李渊就接到密报,说留守在京师长安的太子李建成,正暗中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准备起兵谋反。

得到密报后,李渊又惊又怒,一边火速召李建成前来问话,一边安排李世民带兵前去平叛。

最终的结果,是叛乱被李世民剿灭,庆州都督杨文干自刎而死,李建成则是被李渊下狱关进大牢。

按照历史上的逻辑,这种涉及到谋反的事情,通常都会以大量的人头落地结束,只要涉及到这种事情的人,基本上都逃不了被诛杀的命运,哪怕是皇子也不例外。

但在李渊回到长安后,处理的结果,却让人惊讶无比。

首先,他没有废除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只是斥责了他一顿,说他是“兄弟不睦”,其次,李世民的一个部下被责以流放。

这种处理结果,十分的不可思议,有一种说法,是说所谓的“杨文干事件”,是李世民一手策划出来的,李渊在事后也察觉到这是李世民的小动作,因此,才会选择不责罚李建成。

即便是这种说法是真的,但按常理来说,总该责罚李世民吧?问题是也没有,只是流放了李世民的一个部将。

而通过这件事,就足以看出,李渊在处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时,“和稀泥”是他的准则。

但他这种和稀泥的准则,并没有减轻或者化解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矛盾,反而让他们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达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

而李建成的“鸿门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他之所以要在武德九年设下鸿门宴,是因为他再不动手,就没有机会了。

就在李建成动手的前两个月,李世民为了自保,就开始了他一系列的小动作,先是将心腹派往洛阳镇守,之后又派人带着金银细软,广交山东一带的豪杰,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自己有个根据地,给自己留条后路。

李世民的动作,当然瞒不过李建成,对于他来说,是万万不能让李世民去洛阳的,一旦他去了,对自己的将来,威胁会更大。

因此,务必得在他去洛阳之前除掉他,而设宴下毒,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率的方式。

于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的这天晚上,一场有预谋的“杀人事件”,就这样上演了,李世民也果然不出李建成所料,在喝下酒后当场毒性发作。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资治通鉴》

但事情从这个时候开始,不再受李建成控制,而是朝着另一个不可思议的方向发展起来,喝了毒酒,并且还吐血数升,怎么着都应该凉透了的李世民,居然活了下来。

并且,他还在三天之后,也就是六月初四一大早,精神百倍地组织了“玄武门之变”。

这不管怎么看,都十分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逻辑,那么问题就来了,李世民为何会康复得这么快?

有一种说法,是说这场鸿门宴根本就不存在,都是李世民在登基后,为了抹黑李建成,特意修改了史料,无中生有添加上去的。

因为鸿门宴不存在,所以他也就不会中毒,更不会毒发身亡。

初一看,这种说法似乎很合理,但仔细推敲的话,却是漏洞百出,且不说篡改史料的能不能成功,单说李世民中毒这件事,见证并知道的人委实不少。

比如淮安王李神通,正是他背着中毒的李世民返回了西宫。

再比如唐高祖李渊,他在事发后,还来到西宫,看望李世民的病情。并且,李渊在看望李世民的病情后,还特意训斥了李建成一顿,要求他以后不准在夜里找李世民喝酒。

另外,李渊又特意批准李世民前往洛阳,还把陕东一带全部交给李世民管理,让他效仿汉文帝的弟弟梁孝王刘武,当一个高度自治的藩王。

李神通和李渊这两人,就是李世民中毒的直接证人,也是这件事存在的最有力证明。

所以,排除了这起中毒事件造假的可能性后,其真实性就没必要怀疑,剩下的,就只剩下一种可能。

这个可能就是,李世民早就知道李建成会对他下毒手,因此在赴宴前,就做了充足的准备,并且,他中毒确实不假,但中毒时的表现,大部分是演给李建成看的。

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这场宴会,李世民原本是可以不用参加的,众所周知,当时他和李建成的关系,已经恶劣到了极点,李建成想干什么,李世民不可能不清楚。

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就不会安好心,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自然也不可能仅仅是增进感情。

试想一下,一个历来与你不和,几度想置你于死地的人,突然有一天喊你喝大酒,但凡智商正常的人,都会觉得这其中必定有问题,李世民同样也不例外。

所以,从接到李建成邀请的那一刻,李世民就知道李建成没安好心,再结合近期他自己在洛阳的频繁活动,马上就猜出李建成这是等不及要下手了。

既然知道李建成要下手,为何李世民还要去呢?很简单,当时的李世民,对李建成还抱有幻想。

这个幻想,不是李世民认为李建成会对自己手下留情,而是李世民自己还没有克服心理上的障碍,说白了,就是还做不到对亲兄弟下狠手。

因此,李世民在明知道李建成有可能对自己下手的情况下,依旧抱有一丝幻想,认为可以通过相对温和的一种方式,来解决他们兄弟之间的问题。

最起码,能不用你死我活这种惨烈的方式。

当然,这只是李世民的一厢情愿,李建成和李元吉,早就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所以,为了保险起见,李世民还是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

正是这些准备,在紧要关头救了李世民的命。

在来到太子东宫后,李建成与李世民二人开始把酒言欢,按照李建成的计划,李世民在喝下有毒的酒后,就会毒发身亡,那么自己最大的威胁也就没了。

刚开始,确实如李建成所想,李世民中毒了,但就在这个时候,淮安王李神通及时出现,背着李世民回到府邸。

这个淮安王李神通,就是李世民的第一手准备。

要知道,李世民去的是太子东宫,如果带着手下其他人,先不说会不会引起李建成的警觉,就是手下能不能进去,都是一个问题。

而李神通就不同,按辈分来讲,他是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叔叔,和他一起赴宴,李建成也不好说什么,更不会有什么警觉之心。

之后,李神通带着李世民回来后,马上进行了下一步的动作,解毒。

很多人认为,既然喝下了毒酒,那么在毒性发作后,很快就会中毒而死,其实里面,对古代的毒酒存在有一定的误解。

李建成在酒中下的是“鸠”毒,“鸠”毒据记载无色无味,确实是古代杀人灭口的不二选择,但这种“鸠”毒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不会马上毙命。

也就是说,“鸠”毒的毒性,发作起来需要一定时间,人在中毒后,只要处理方式得当,是可以解毒的。

唐朝末期,权宦田令孜意图杀害大将郭琪,采用的也是放有“鸠”毒的毒酒,郭琪在喝下毒酒后,第一时间赶回家里后,就是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解了毒。

“琪知其毒,不得已饮之,归,杀一婢,吮其血以解毒,吐黑汁数升,遂无恙。”---《新唐书》

正是因为知道“鸠”毒不会让人第一时间毙命,因此,李世民在中毒后回到家中,也必定采取了类似的方式解毒。

当然,如果加大“鸠”毒的剂量,也是可以把人直接毒死的,但李建成不敢那么做,第一,剂量太大容易被看出来,第二,李建成不希望李世民死在自己的太子东宫里。

因此,他只能减少“鸠”毒的剂量,期望李世民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喝完后离开死在自己家里,这样他就会减少很多麻烦。

这也就是为何李神通能有时间把李世民背回去的原因,从这一点记载中就可以知道,至少李世民当时并没有马上毒发身亡。

并且,史料中也记载了,李世民毒性发作后“吐血数升”,这吐出来,必然也是和郭琪一样的黑汁,也就是毒酒与胃液的混合物。

不然的话,按照一升约等于600cc来计算,李世民光是吐出来的血,就足以让他因失血过多休克而死。

至于说为何李世民会康复得这么快,别忘了他是秦王,府里不缺各种上好的药材和郎中,并且,李世民年轻时,历来以身体素质强悍著称,是凭一己之力就能在敌阵中大杀四方,斩首上千人的存在,这点中毒的小伤,对他根本不算什么。

所谓艺高人胆大,李世民就是通过周密的准备,才敢以身犯险,明知道李建成有可能要对自己下手,但还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演了这一出戏。

如果李建成只喝酒不下毒,那后面也许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但也正是通过这次毒酒事件,李世民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与哥哥,是绝无任何和解的可能的,更不存在有什么温和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问题,除了你死我活之外,别无他法。

三天后,在玄武门前,李世民搭弓射箭,一箭就结束了李建成的性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李世民确实喝下了李建成为他准备的毒酒,并且也如李建成所愿的那样中了毒,但之所以他没死,是因为李建成减少了“鸠”毒的剂量,所以给了李世民充足的时间可以回到家中,再通过各种解毒方式,最终捡回来了一条命。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已经形如水火,双方都有致对方于死地的想法,但也在暗中观察,伺机而动。六月的一天,李建成晚上找李世民喝酒,这兄弟两人早就貌合神离,这酒必定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作为帝国最强的统帅,李世民当然无所畏惧,他慨然赴会,宴会之上当然需要喝酒,具体我们不清楚李世民喝了多少。但喝完之后,李世民顿感不适,突然捂住胸口痛苦不已,还吐了几升血。

唐朝的一升大致等于现在的600毫升,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液量大于4800毫升,如果失血超过1000毫升,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超过1500毫升就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面临死亡。

如果李世民吐了两升血,那么就有可能昏迷,李世民善于骑射,所以身体素质应该不错,但如果他吐了三升血,那必定会威胁到生命。

李世民吐血之后,淮安王李神通扶着李世民返回西宫,可见李世民还是可以将就着走的,最起码当时还没有危急到生命。李渊得知此事,训诫李建成:

“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意思是,秦王本来就不善于喝酒,以后你不要再灌他酒了。接着呢, 李渊再以好言相劝,希望李世民能去洛阳,负责陕西以东的大部分地区,李世民不想去,但李渊态度诚恳,李世民就答应了。

如果李世民真的去了洛阳,这事情也会变得很复杂,李建成、李元吉害怕李世民到了洛阳拥兵自重,随即再次上疏李渊,最终李世民还是留在了长安。

李渊在儿子们中间一直饰演着润滑剂的角色,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互相残杀,所以每次出了事端,李渊都是两边安抚,是既无奈又悲哀。

那么,为什么李建成给李世民下毒,李世民却没有死呢?

一、毒酒毒性较小

如果真的是李建成下的毒,那么可能酒中的毒素含量较低,众所周知,李建成这个大哥还是比较厚道的,本来就是天子,不出意外的话,皇帝的位置板上钉钉。但李世民风头太大,党羽众多,李建成对此不得不防。

李元吉和李建成不同,心性阴毒,多次劝说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李建成多次阻止了弟弟的行动,可见李建成心还是太软。

史料记载: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

我们可以猜测,这次毒酒事件,很可能李建成顾忌到兄弟感情,在酒中下的毒分量不够。换言之他这可能只想致残李世民,或者让李世民丧失行动能力,以此来解决皇位的争端。如果酒中毒素含量不高,那么李世民自然不会被毒死。

二、李世民之前有所准备,喝得很少

在外人看来,太子和秦王的矛盾早已明火执仗,那么当事人必定会更加小心。在矛盾激化的前夕,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以李世民的城府,难道猜不出这次宴会有诈?

在此之前,李建成和李世民曾和皇帝一同打猎,李建成就送给李世民一匹未驯服的胡马,想以此胡马摔死李世民。李世民艺高人胆大,虽然这匹烈马多次将李世民甩下来,但李世民凭借高超的驭马功底,没有伤到分毫。

这次宴会中,李世民必定也是做了相应的准备的,太子的酒当然必须喝,但李世民可以借酒量不高为由,少喝一点,不论什么毒,摄入量降低,毒性也会相对小一些。

毕竟李世民也熟读史书,鸿门宴的故事,还是听过很多次的。

三、李世民说谎,演戏

这一切也可能是李世民演的一出戏,目的则是继续抹黑太子,在李渊面前彻底揭开太子伪善的面具,借此诋毁对手。也就说是,李建成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在酒中下毒,李建成顾忌很多,如果李世民死在了太子府中,那么这事情很难解释清楚。

在太子府中杀掉李世民,可谓是敌伤一千,自损八百,对于一向以仁厚自居的李建成而言,是不屑于用这种低劣手段的。

李世民凭借高超的演技,还自带血包,等到时机成熟,捂住胸口,将血包刺破,喷出鲜血,搞成一场中毒事件。

那么李世民的目的是什么呢?一方面的确是要给李建成造成一些麻烦,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李渊都是偏向李建成的,这对李建成造成的麻烦比较有限。

史料记载:

“秦王世民既与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有隙,以洛阳形胜之地,恐一朝有变,欲出保之,乃以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镇洛阳,遣秦府车骑将军荥阳张亮将左右王保等千余人之洛阳,阴结纳山东豪杰以俟变,多出金帛,恣其所用。”

另一方面,李世民很可能借此想退守洛阳,以洛阳为跳板,再做打算。毕竟当时太子、齐王的实力要强于李世民,李世民虽说身为帝国最强统帅,但不领兵的情况下,李世民也没有兵权。对于逐步恶劣的形势,如果能以洛阳为根基,或许还能跟太子集团一争高下。

四、李世民胡编的

按常理来讲,本朝皇帝是不允许看本朝的起居注的,但到了这李世民这里却给改了。李世民贵为天子,他就是制定规则的人,所以他执意要看,那也没有人管得了。

李世民曾对谏议大夫褚遂良说过:

“朕有不对的地方,是不是也记在其中?”

褚遂良回道:

“臣职责所在,不敢不记。”

贵为天子的李世民富有四海,他最为关注的就是名声,有时候,古人对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所以很可能为了好名声,李世民修改了史书。

就好比玄武门之变的记载,很多事件都相互矛盾,李世民一身好功夫,却在玄武门当天被李元吉用弓弦勒颈,差点被勒死。李世民可是提前埋伏好了,而李建成是毫无防备,这其中难免还有篡改的成分。

李建成下毒这件事,很可能就是李世民杜撰的,或许根本就没有此事,写此为了就是增加李建成的恶名,借此降低他杀兄逼父的罪恶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毒酒   秦王   鸩毒   淮安   和稀泥   武德   东宫   洛阳   鸿门宴   长安   毒性   神通   太子   事情   兄弟   财经   李建成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