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各国君主外,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改变格局的人物?

战国时期由三家分晋开始到秦始皇统一结束,即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各国重视人才,提倡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百家争鸣,百家齐发,在各方面涌现大批人才,这些人才有的改变了格局。


吴起,战国初期魏国成为强国在于吴起训练魏武卒这样的劲旅。吴起在魏国改革,增强魏国实力。


鬼谷子,培养了各方面人才。


荀子、孟子、韩非子、李斯、墨子等提出了各种学说,影响了世人。


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在某种情况下影响了格局。


孙膑,孙膑在齐国为军师,协助田忌,两次打败魏将庞涓,使魏国衰败。


商鞅,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司马错,司马错伐蜀策略,增加了秦国实力。


李冰、郑国,都是水利专家,开垦农田。


尉缭,秦国军事家,贡献很大。


田单,用火牛破阵,重新复兴齐国。


张仪、苏秦,苏秦主张六国联合打败强秦,张仪主张拆散六国联盟。


吕不韦,卫国大商人,秦国丞相,长袖善舞,非常有作为。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战国四大名将,功勋卓著。


屈原楚国大诗人、政治家;邹忌辅佐齐威王达到富国强兵;范雎,秦国丞相,有作为。




战国时期由三家分晋开始到秦始皇统一结束,即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各国重视人才,提倡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百家争鸣,百家齐发,在各方面涌现大批人才,这些人才有的改变了格局。

吴起,战国初期魏国成为强国在于吴起训练魏武卒这样的劲旅。吴起在魏国改革,增强魏国实力。

鬼谷子,培养了各方面人才。

荀子、孟子、韩非子、李斯、墨子等提出了各种学说,影响了世人。

战国四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在某种情况下影响了格局。

孙膑,孙膑在齐国为军师,协助田忌,两次打败魏将庞涓,使魏国衰败。

商鞅,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司马错,司马错伐蜀策略,增加了秦国实力。

李冰、郑国,都是水利专家,开垦农田。

尉缭,秦国军事家,贡献很大。

田单,用火牛破阵,重新复兴齐国。

张仪、苏秦,苏秦主张六国联合打败强秦,张仪主张拆散六国联盟。

吕不韦,卫国大商人,秦国丞相,长袖善舞,非常有作为。

白起、王翦、李牧、廉颇战国四大名将,功勋卓著。

屈原楚国大诗人、政治家;邹忌辅佐齐威王达到富国强兵;范雎,秦国丞相,有作为。




战国时期,除了各国君主外,战国时期还有哪些改变格局的人物莫过于苏秦、张仪、公孙衍等纵横家了。

纵横家被称为“倾危之士”,他们对内参与军国大计,策划邦交,对外“合纵连横”结盟他国,操纵天下形势。孟子曾说:纵横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战国中期,秦国和齐国相继称王之后,仅有方圆五百里的中山小国也开始称王,齐王不服了,认为区区中山国也称王是对齐这样大国的侮辱,想发兵征伐中山国,废掉他的王号。这是纵横家公孙衍出面游说燕、赵、韩、魏中山等五国,结成五国联盟,于公元前323年进行“五国相王”齐国在五国联盟的强大军事压力下,不得不承认中山称王的事实。

公元前314年,燕国内乱,齐国乘机攻占了燕国,后来引起燕国国民的反对,为了救燕,纵横家们出手了,他们纷纷到赵国、楚国、魏国游说,联合三国“伐齐救燕”,齐国只好从燕国撤兵。

秦惠王时期,因为齐国和楚国结盟,对秦国构成很大的威胁,秦国要扩张首先要破坏齐楚结盟,于是,秦国利用纵横家张仪出使楚国,以欺诈的手段离间了齐楚关系,拆散了齐楚联盟,于是大兵进攻楚国,楚国大败。

战国后期,燕昭王为了报亡国之恨,打败强大的齐国,利用纵横家苏秦大搞间谍活动孤立齐国,又游说秦、韩、魏、赵等国联盟伐齐,一举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




战国作为最为精彩的历史时期之一,由于列国之间伐交频频,曾诞生出大量风云人物,其中不乏一些凭借一己之力,便能够改变历史格局的超级人才。那么,战国历史上,除了各诸侯国国君之外,都有哪些改变历史格局的人物呢?

【排名不分先后,以活跃时间为序】

1、李俚:变法强国,为魏国奠定霸主地位。李俚曾在春秋末期在晋国任职,“三家分晋”后继续在魏国任职,魏文侯在位期间,以李俚为相,在魏国主持变法。李俚在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李俚变法”之后,魏国国力迅速提升,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主。而他汇集各国法律编成的《法经》,不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而且对此后列国变法起到了一定参考作用。

2、吴起:佐魏强楚,使楚国重获争霸资格。吴起早年曾在鲁国为官,后入魏国担任将领,为卫国组建了强大的魏武卒,并率军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战绩,而秦国无疑成为了最大受害者,吴起不仅率领魏武卒曾攻破函谷关,而且夺取了秦国黄河以西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后因魏国政局变化,吴起离魏赴楚,受到楚悼王重用,在楚国主持变法,通过完善法律、改变风俗、富国强兵、削弱贵族权力等方式,使得春秋末期以来不断衰弱的楚国国力迅速增强,又攻打百越、击败魏国,使得楚国疆域得以扩张。不过,由于吴起变法损害了贵族利益,当楚悼王去世之后,吴起便被守旧贵族所杀。

3、商鞅:主持变法,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出身于卫国,曾师从尸佼学习杂家学说,后入魏国以中庶子身份随侍相国公叔痤,公叔痤去世之后,因秦孝公的求贤令而入秦国,受到秦孝公嬴渠梁重用,后在秦国主持变法,于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变法法令。政治上,改革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战;军事上,训练新军,收复了河西之地。“商鞅变法”后,使秦国在经济、社会、思想、军事等方面确立了对东方列国的绝对制度优势,为此后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战国中期秦国崛起的最大功臣。

4、孙膑:两败魏国,直接促使霸主魏国衰落。本名不详,乃孙武后代,与庞涓曾为同窗,庞涓出仕魏国后,因深知自己才能不比孙膑,于是将孙膑请到魏国,捏造罪名将其处以膑刑和黥刑,孙膑之名由此而来。齐国使者觉察到孙膑才能后,助其逃往齐国。前354年,魏国围攻赵都邯郸,齐威王在段干朋建议下兵分两路救赵,田忌在孙膑建议下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大败魏军于桂陵,动摇了魏国霸主地位。前342年,魏国为惩治韩国,又出兵攻魏,齐国再度出兵救援,孙膑又采取“围魏救韩”之计,迫使魏军回援,自己则以“减灶之计”诱使魏军进入埋伏圈,大败魏军主力于马陵。经此两战,魏国主力损失殆尽,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战国初期霸主魏国的衰落。

5、邹忌:推动改革,战国中期齐秦争霸奠基者。也称驺忌,尊称“驺子”,历仕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三朝。齐威王田因齐早年不治朝事,邹忌以鼓琴游说齐威王,从而使得齐威王纳谏,并被任命为齐相。担任相国期间,邹忌在秦国推动改革,通过鼓励进谏、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吏等方式,使得齐国国力得以逐渐增强,一举奠定了魏国之后,齐秦东西称霸的格局。此外,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也是在邹忌担任齐相期间修建完成,这为齐国招揽人才提供了极大便利。不过,因妒忌孙膑、田忌声望的提高,邹忌为了保住自己的相位,结果迫使田忌逃亡楚国,孙膑则就此归隐。

6、公孙衍:首倡合纵,迫使秦国放缓东出步伐。战国时魏国人,因曾在魏国担任犀首,因而大家皆以“犀首”称之。公孙衍虽为魏国人,但早在前342年便已经前往秦国参军,并先后在秦攻魏岸门、秦攻韩宜阳和“雕阴之战”中立下大功,因功升任大良造。不过,后来因与张仪的相国之争,随着张仪被任命为相国,公孙衍心灰意冷下离开秦国。彼时,秦国已经迅速崛起,而三晋却日渐衰落,公孙衍离秦之后便开始思考弱国对抗强国之法,最终思索出弱国合纵对抗强国之法,并于前318年促成了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这次伐秦虽以失败告终,但也使得秦国意识到威胁,被迫暂时放弃东出,改为进攻巴蜀和义渠,对东方列国则以外交为主。前311年,因秦国再度东出,东方列国再度恢复合纵联盟,公孙衍出任纵约长,并同时担任齐、燕、赵、韩、魏五国相邦。合纵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山东六国对抗秦国的主要手段,而公孙衍作为此策略的提出者,堪称功不可没。

7、张仪:以“横”破“纵”,避免秦国陷入列国围攻。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后进入秦国,先任客卿,在“濮阳之战”以后,因劝说魏国与秦国交好而立功,得以击败公孙衍担任秦国相邦。后公孙衍于山东列国推行合纵,为避免秦国陷入列国围攻之中,张仪决定利用自己的游说能力,以“连横”策略破坏列国合纵。第一次“五国合纵伐秦”之后,秦惠文王为避免秦国再度遭受围攻陷入危险,不得不暂时放弃了东出,转而将战略重心放在南北两段,也正是这一时期,张仪主要负责出访列国,破坏六国合纵,为秦国争取外交空间。可以说,正是有张仪的外交努力,使秦国得以避免接连陷入苦战,为秦国争取了难得的崛起发展机会。

8、匡章:败秦伐楚,战国中期格局的搅局者。又称章子或匡子,早年曾师从孟子,后于齐威王田因齐末年担任齐国将领。前314年,趁着燕国内乱,匡章率兵攻占燕国,但因齐军胡作非为最终被迫撤军。之后,为了破坏齐楚联盟,张仪以“商於六百里”说服楚怀王,导致楚国背盟连秦,齐国转而与韩、魏结盟。前302年,质秦的楚太子横杀秦大夫后逃回楚国,导致秦楚联盟破裂。借此机会,齐国于次年出兵,联合齐、韩、魏三国出兵伐楚,在“垂沙之战”击败楚国,斩杀楚军两万余,楚将唐眜被杀,齐军乘胜攻占垂丘、宛、叶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向齐国臣服,以太子横质齐,强国楚国实力大损。楚国衰败后,秦国又接连向三晋用兵,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于前298年再度合纵攻秦,由匡章统率联军攻秦,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历经三年苦战匡章最终攻破函谷关,秦国被迫归还攻占的魏韩土地,经此一战,秦国被迫再度放缓东出步伐。秦齐楚作为战国中期三大强国,匡章可以说成为了强国格局的搅局者。

9、乐毅:强燕攻齐,终结了齐秦争霸局面。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乃是中山国人。燕昭王即位之后,大肆招揽有才之士强燕,于是乐毅前往燕国,以亚卿的职位辅佐燕昭王。辅佐燕昭王期间,乐毅通过改革内政、整顿军队、改善吏治、赏善惩恶等措施,使得燕国逐渐摆脱弱小地位,开始逐渐强盛。彼时,齐湣王凭借国力频频对外用兵,惹恼了周围列国,而其攻灭宋国之举更是直接加速了与中原列国的决裂,且国内也是民怨四起。燕国本就与齐国有灭国之仇,趁此机会,燕昭王于前284年起倾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合力攻齐,攻破齐都临淄,连下齐国七十三城,再加上楚国的背刺,齐国差点就此亡国。虽然后来田单成功复国,但战国中期的强国齐国,却也就此衰落,彻底退出了争霸行列,齐秦两强争霸格局就此终结。

10、白起:连破诸国,使秦国得以力压诸国。白起早年从军时,秦国虽然已经迅速崛起,但面对山东诸国的合纵,秦国仍然有些发怵,不得不多次放缓东出步伐。而白起担任秦将期间,采取“以歼敌有生力量”为目的的作战方式,才导致山东诸国元气大伤。白起平生大小70余战,无一败绩,仅史料明确记载歼敌数量的战役便有多场,如前293年“伊阙之战”斩首韩魏联军24万,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战”攻破楚都、淹杀鄢城百姓数十万,前273年“华阳之战”斩首魏赵联军15万,前264年“陉城之战”斩首韩军5万,前262年—前260年“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5万。据不完全统计,六国仅丧生于白起手中的军队,便不下百万,为此白起也得了“人屠”之名,而山东六国由于接连战败,再也难有抗秦之力,秦国开始力压诸国。毛主席更是评价道,“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11、魏无忌:两败秦军,延缓了秦国灭国步伐。出身魏国宗室,因受封于信陵,因而也被称为信陵君,乃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首。“长平之战”后,赵国国力大损,以割让六城为条件向秦国求和,后因拒绝割地,秦昭襄王又于前257年出兵攻打赵都邯郸,“邯郸之战”爆发,赵国军民拼死抵抗的同时,连忙向各国求援。信陵君于是窃取兵符,率领魏军救援赵国,楚国也出兵十万救赵,最终成功击败秦军,秦将王纥被迫退往汾河,秦将郑安平投降。秦国恢复元气后,则又出兵攻打魏国,魏无忌派使者向各国求援,列国得知是魏无忌出任上将军后,纷纷出兵救援,魏无忌于是率领联军在黄河以南大破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退回函谷关闭关不出,魏无忌凭此战声威震动天下。魏无忌两败秦军,可以说对秦国造成了极大震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国灭国的步伐。

以上便是个人认为,改变了战国格局的十一位历史人物,而除了他们之外,庞涓、苏秦、屈原、景翠、肥义、赵奢、蔺相如、田文、田单、冯亭、黄歇、赵胜、廉颇、李牧、王翦、吕不韦等人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战国格局,不过对战国格局的影响并不如以上十一人那么大。




除了各君主外,战国时期改变格局的人,还挺多的,在此我说一下最有名的一些人,他们的事迹我就不说了,因为人实在太多了。

1.改革家、法家(这个改变格局是影响最大的):李悝、商鞅、申不害、韩非子、李斯;

2.军事家、名将(这个改变格局主要在战场上,毕竟国家强不强还是靠武力说话的):吴起、白起、孙膑、王翦、李牧、田单、乐毅、廉颇、赵奢;

3.纵横家(主要在外交方面,弱国无外交):苏秦、张仪、蔺相如、范雎、公孙衍;

当然改变格局的不仅仅是上面这一些人,但是个人认为上述这些人,无论是改革家、军事家还是外交家都是当时战国时期 ,最具影响力且最能改变格局的人。

这些人的存在同时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多样性的可能,哪怕时至今日,他们很多人的学术依旧在熠熠生辉。

2000多年后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定平和的年代,当我们回顾那个纷乱的时代的时候,理应对这些人抱着敬仰的心态。

如果我有哪些遗漏了,还请各位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苏秦   魏国   秦国   楚国   公孙   齐楚   格局   纵横家   富国强兵   列国   齐国   君主   强国   战国   战国时期   人物   孙膑   人才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