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有上千年的建筑,中国却很少见,仅仅是因为材质不同吗?

中国上千年的古建筑有: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千年古刹“天竺佛国”之法喜寺、国清寺、白马寺、悬空古寺等;千年古塔和古村落等。




首先纠正一下,你所谓的荷兰圣尼古拉斯教堂,根本就没有上千年历史,这座教堂所在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最早的历史也只能追溯到13世纪的时候。

那时候的阿姆斯特丹大多数的地方都还沉没在海水之中,当地就是个渔村。

而所谓的千年历史的圣尼古拉斯教堂,是典型的文艺复兴后期风格的建筑,放眼整个欧洲,真正历史在上年前的建筑,也是少之又少,压根儿没有某些人所说的那么多。



去国外的时候通常会给人一种到处都是古典建筑的错觉,西方的传统建筑的确比咱们要密集,相较之下,国内的城市,绝大多数都没有那么多的传统建筑。

除非是一些古镇、古城,要么就是城市当中偶尔的寺庙之类的地方。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传统古建筑,基本都是明清时期,两宋时期留下来的古建筑就已经是非常罕见了,唐朝还有唐朝之前的建筑,那更加是凤毛麟角。



要说的是,唐朝之前的建筑如果还存在的话,那必然就是上千年历史的建筑,这样的建筑不仅是国内少,国外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欧洲虽然给人一种到处都是古典建筑的感觉,但是大多数的建筑根本没有那么古老。

如果你现在给非专业人士看欧洲的一些古代建筑,他们根本是分不清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什么风格的建筑,所谓的前年西方建筑,绝大多数都是讹传,欧洲更多的还是那种百年建筑。



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十分频繁,加上各种战争的原因,还有近现代对于过去的传统建筑大规模的破坏,导致很多的传统建筑都没能保留下来。

不仅如此,中式建筑大多数都是木质结构,时间长了也的确不容易保存下来。

西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的,主要都是教堂、城堡、宫殿这类玩意儿,而像是民居什么的实在非常罕见,而国内的寺庙也保留下来很多,咱们国家又没那么多的城堡宫殿。



我国过去的习惯就是,新王朝建立之后就将过去的宫殿之类毁掉重建,或者大规模改造,因此过个朝代,前面朝代的东西基本上就留不下来了,这跟西方是完全不同的。

西方很少有那么大规模的王朝更迭,尤其是那些城堡、教堂的主人根本不受啥影响。

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王朝虽然更迭,但是那些属于教廷的教堂还有地方土地领主的城堡之类的建筑往往都不会受到破坏,因此很多都最终保存下来,东方则属于覆巢之下无完卵模式。



实际上欧洲很多的所谓传统建筑,也是近代之后重新修建的,只不过是风格上还是传承了过去的那种风格,而在对外介绍的时候,仍旧会标榜这座建筑最初的建立历史。

相对的,这就非常像国内的那种人造古镇、仿古建筑的模式,其实都不是真的。

欧洲毕竟也经历了一战二战,德国很多当年被战火夷为平地的地方如今仍旧遍地古建筑,想想都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些事不要觉得惊叹,在感慨之前想想到底是不是真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以前说过这个问题,今天再说一次。

其实欧洲高大的石质建筑,主要就是教堂、王宫、城堡这三种,其余就极少见了。

欧洲平民的住房同中国老百姓一样,也是以木质或者砖石为主,到了今天也基本看不到了,保存不下来。

而中国从商周开始,无论民间还是皇宫贵族,建筑物也是木质为主,宋代以后出现不少砖石建筑,但一般不高大,而且也以木质和砖石混合结构为主。

中国也有非常宏大的木质建筑,比如应县木塔、大报恩寺塔、紫禁城太和殿等等,但民间的建筑物都比较小。


为什么会这样了?

原因很复杂:

第一,就地取材。

直到今天的人类,也是无法战胜自然环境的。

比如一个大海啸过来,人类就死了好几万。再比如,如果电影《星际穿越》中说到的植物枯萎病出现,人类一样会灭亡。

古代的人类任何生产和生活,都必须依赖环境,必须就地取材。

而中国人发源于黄河流域,后来逐步散布到长江流域。遗憾的是,这两个地方都缺乏优质的石料资源。

以大理石为例,目前盛产于中国沿海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五省。

福建、广东、广西直到唐宋时期才逐步发展起来,而山东、浙江虽有些石料,对不起都在地形复杂的山区。

地雷战的故乡山东海阳就有优质石料,因为那里都是石头山,而且山势陡峭,当年日本鬼子都不敢随便去山区扫荡。但是,在当地开采石料难以程度尚且不谈,怎么运出来就是大问题。

古代欧洲的大型建筑的巨石,几乎都是利用河流和船只运输。


海阳境地表水系不甚发育,只有发源于招虎山山脉的较小河流,根本无法从事运输任务。那么不就是扯淡吗?

搞不到石料,还修建毛的石质建筑物。

相反,中国古代森林覆盖率是很高的,到了秦汉时代,中原腹地还有大片的森林,贵族们乐于在这里狩猎消遣。甚至宋代,河南境内的森林里,还发现过大象。

古人生产力低下,老百姓能够勉强糊口,身上有瓦遮头就不错了,难道不是就地取材用木头盖房,反而花费难以想象的巨资去用石料盖房子吗?

对于国家统治者也是如此,即便掌握国家大权,在中国那种环境下,修建大型石质建筑,代价也太大了。



大家听说过我们南京有一个阳山碑材经典吗?

阳山碑材其实是一块巨石,用该处山体中完整性好又十分巨大的栖霞灰岩开凿,由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构成。碑材总高度达78米,总重31167吨,堪称绝世碑材。

这是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本来试图做成一个高大的石碑。

搞笑的是,这个距离南京市区几十公里的阳山碑材,在完成了百分之九十以后,突然停工了,至今过了600年还是烂尾工程,前后使用了几万名工匠。


为啥?

目前一般认为是无法运输。当时的计划是开挖河道,直通紫金山麓,将碑材通过水运到明孝陵去。

然而,这不知道是哪个傻蛋工程师的主意。阳山碑材地处南京郊区的汤山,这里是连绵的丘陵,修建几十公里运河谈何容易。

由于发现搬运碑材的成本远远超过预计,加上朱棣当时忙于迁都北京,碑材也就只能放弃了。那个建议的工程师,估计肯定脑袋搬家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啥意思?

材料的开采和运输,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很大的问题。

相反,欧洲和非洲就容易得多。

以埃及金字塔为例,它就位于尼罗河附近,而当地就生产巨石。

比如著名的吉萨金字塔,距离图拉采石场仅有13公里左右,开采以后通过河流运输过来很方便。

部分花岗岩则来自阿斯旺采石场,距离不算近,但一样可以通过尼罗河运输到金字塔附近,技术上没有问题。



第二,需要性的问题。

中国和欧洲古代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

欧洲的大型石质建筑主要就是教堂、王宫、城堡。

欧洲的王宫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夸张,很多国家的王宫也只是一二层而已。

以沙俄的冬宫为例,19世纪中叶,当时的俄国有一项特别的法律规定,圣彼得堡市所有的建筑物,除教堂外,都要低于冬宫。

即便如此,冬宫也并不是很高,高度22米。

而且我们今天看到的冬宫,其实不是古代建造的,而是被大火焚烧以后在1839年重建的。


至于欧洲的城堡,花费几代领主的财富和权力制造,其实也不是很大。

早期欧洲城堡也是土木制造的,直到11世纪领主制度确立以后,诸侯们为了自己的安全,才不惜代价建造石质城堡。

其实城堡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本质上只是缩小的中国古代城市的城墙而已,规模上要小很多。



欧洲现存的最大城堡是法国南部的卡尔卡松城堡,城墙全长约为3公里。中国古代任何一个小城,城墙也有3公里。

一个城堡往往只能驻扎几十个骑士,相比中国城市、要塞动辄容纳几百几千人,不能相提并论。城堡由于体积小,建立成高大的要塞自然是没问题的。但中国城市不可能彻底建立成要塞,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还有大量老百姓要在里面生活。

欧洲城堡是贵族的家,农民都是生活在城堡外的,因为农民就是贵族的敌人。



欧洲真正高大的石质建筑,就是教堂了。

这是宗教建筑物,往往花费几代人的时间不断地修建和完善。

对于教堂来说,本来就强调越高越好,这样距离上帝越近,所以确实存在修建的刚需。欧洲传统城市的默认规则是,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教堂就是地标。

而对于中国的宗教建筑来说,没有这方面的需要,唯一比较高的就是宝塔。

修建了600年的科隆大教堂,南塔高157.31米,北塔高157.38米。


而中国的应县木塔高67.31米,大报恩寺塔高78.2米,比科隆大教堂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科隆大教堂的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不过43米,只是两边的塔楼很高而已。

而且,最初的科隆大教堂塔楼也没有这么高,不过是44米。


在随后几百年,大教堂也试图修建得更高,但技术上有很多问题。比如修建的58米高的新建筑,刚刚修建就坍塌了。

由于科隆大教堂最终是1880年建成的,也就是中国的光绪年代了,当时不算是古代而是近代,严格来说这不算是古代建筑。

要知道,300多米的埃菲尔铁塔,不过始建于1887年1月26日,于1889年3月31日竣工。

对于中国人来说,只有佛教的宝塔有必要修建得较高,但木质宝塔也就足够高了,根本没有必要搞石质。


普通的建筑物,修建成太和殿那么高27米,就足够高大了,没必要再高。


第三,技术方面的问题。

中国古代对于石质建筑的技术确实比较差,主要是没有需求,技术自然不发展。

古罗马很早就发明了混凝土,虽然后来失传了,毕竟人家曾经发明过。

而欧洲一直在建造石质建筑,技术是比较高的。

大家看过希特勒的画没有,当时他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们认为这是非常不错的建筑画,符合欧氏几何原理。也就是说,希特勒的画很准确,如果画成透视的,就会成为今天的工程施工图。

也就是说,欧洲古代的建筑物已经大量使用了几何原理,经过数百年磨炼形成的,中国这方面就差多了,主要还是依靠建筑经验。

实际上,中国木质建筑在宋代以后,技术上也没有太大的发展了,因为靠经验就足够了。

但这也没什么稀奇,因为确实没有需要石质建筑技术的刚需,不可能有什么发展。



第四,观念问题。

古代中国人很讲究等级观念和礼教,对于房屋的高低也有明确的限制。

《礼记》里对建筑高度的规定是这样的: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看看,礼教规定皇帝的家,也只能是九尺。

而历朝历代,对于贵族、官员、士大夫修建的房屋和建筑,是有明确限制的。

如果王爷之流修建的王府,超过王爷的规格,就会被认为是僭越逾制。

这是非常严重的罪名,几乎等同于谋反,也就是说你没有把皇上放在眼里,绝对可以满门抄斩。

而皇上的建筑物尚且不能很高大,其他人就更别说了。



第五,性价比问题。

其实欧洲也好,非洲也好,中国也罢,普通老百姓建房子都是要物美价廉的。

无论木质还是石质民居,没有谁吃饱了撑的,建得很高的,够用就行。

这些民居建造技术,其实很简单,也不复杂,这就足够了。



至于任何高大建筑物,基本都是皇帝或者宗教领袖之类,搞得劳民伤财的东西。

以科隆大教堂为例,修建了600年,用了高达40万吨石材,这么多年建造费用不能计算,今天就算定期维修,也要花费上千万马克。

再说印度人的自豪泰姬陵,修建花费了22年,使用了数万名工匠。

从开始建造到最终完成这座陵墓一共花费了大约3200万卢比,相当于今天近百亿美元。

这些玩意说来说去,都是压榨老百姓搞来的资金。

以欧洲为例,中世纪教皇一大敛财手段,就是说要修建教堂。

对于老百姓来说,对于高大建筑其实都不关心,甚至反感。




上千年?也就是中国的宋朝。在泉州,宋朝的留存的石材建筑太多了,清净寺,东西塔,安平桥,顺济桥,洛阳桥等等,太多了




无数证据说新冠病毒就是美国实验室做的,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敢直说,最硬气也只是让美国解释。所有考古学历史学专家都知西方伪史造假,没人敢说,因为徒子徒孙还要发有影响力的论文。如同刚爆出来的阿尔兹海默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欧洲   阳山   中国   科隆   千年   王朝   建筑   石料   中国古代   建筑物   少见   教堂   城堡   高大   材质   古代   传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