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铁骑能横扫欧亚大陆,为什么到了元末却败的那么快?

元朝军队其实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就已经不是蒙古铁骑了,真正要算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鼎盛时代应该是在成吉思汗到蒙哥时代,到了忽必烈时代他麾下的主力军队已经是由汉人组成。


元初的蒙古军队中汉军占了很重的比例,在蒙哥大汗战死钓鱼城后,忽必烈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中原的汉军世侯支持忽必烈,蒙古北部的诸王支持阿里不哥,忽必烈在汉军的支持下击败了阿里不哥,又以汉军为主力攻灭了大宋。


至于元军为什么到了元末会败得这么快,很简单被糖衣炮弹腐化了而已,这个可以参考清末的八旗军与明末的明军。


而且到了元末至正年间,元军就是由王保保的蒙古集团,李思齐、张良弼的汉人军事集团组成,元庭中央政府并没有掌握实际的兵权,并且朝中各方利益集团相互争权,诸王叛乱,政治倾扎层出不穷如名相脱脱就被陷害至死。


最终来自社会底层的朱元璋乘着元朝内乱层出不穷统一南方,整合手下军队,拜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人南方北伐历时一年攻破元大都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由南方统一天下的大业,将残暴统治中原百年的蒙古人赶到了草原上。





其实关于蒙古铁骑,很多人都是有误解,蒙古铁骑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蒙古人,还有突厥人,色目人等,这一杂,就是容易出问题,另外,不管是蒙古帝国还是元朝,他们内部都是保持自己传统,如以部落划分势力,并不是铁板一块,否则也不会在元朝灭了后,迅速分为三大部!因此,当有一个强大如铁木真这样的部族首领出现,他们自然是可以团结在一起,无往不利,但是当这样的人物没有了,各方开始争权夺利,那么即使军队再强,也难以发挥威力!还有就是,蒙古人终究是人少,加上在中原时间久了,接受汉化一些蒙古人自己都是会不满,以及,常年无战事,战力下降,所以一旦火星被点燃,自然是难以招架!而之后明朝建立,其实同样也是有蒙古人色目人在明朝任职,而这种怀柔政策也是更加致命!而最根本的是,元朝除了开始的几位皇帝愿意接受汉化,之后,排斥汉化还是成为主流,蒙古人和汉人地位相差太远,这促使他们和汉人永远在对立面,自然难以久持!




宋朝时期汉民族国家几千万人,元朝剩下几百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死在了宋元交替期间几十次的屠城中,另外,朱元璋先与陈友谅对决取胜之后很轻松就战胜了元政府军,为什么?凡蛮夷欲征服华夏者,或自取灭亡,或被我们同化,你想想看,一个蒙古贵人手底下不再是穷苦日子,几十上百个汉人奴隶随你使唤,你还有战斗力?就好比今天的沙特,住着别墅有四五房小妾的你指望他卖命打仗?当然,元灭亡很多原因,元末一样有奸臣误国,天时地利人和全占了,徐达常遇春千古名将,大兵团骑兵作战徐达为当时第一人。




写这样的文章以前,要多学点历史,谁告诉你朱元璋的部队全部是步兵?朱棣当时坐镇北京,就是以骑兵为主,元朝的统治太残暴,到了元末的时候几乎是全国皆反,汉族的人口毕竟在那里,到了中原和南方,以城池为主,步兵就显示出威力来了。推翻元朝后,蒙古人的战马基本上都被朱元璋的部队留下来了,组建了一支比较庞大的骑兵部队,后来朱棣就依靠这支骑兵部队,向蒙古开战,其实中原只要真想跟蒙古开战的话,蒙古是顶不住的。首先,蒙古人少,以前汉族人都是以长城为主守之地,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跟蒙古大开杀戒,小敲小打根本动不了蒙古人,你打过去,蒙古人就跑,后来朱棣就是先把靠近长城的全部征服,然后依靠长城边上的蒙古人,一起杀向外蒙,这样就将蒙古征服。其实打蒙古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有一支骑兵部队,专门杀长城周边的蒙古人,夺取他们的战马,再扩建自己的骑兵部队,慢慢的一步一步壮大,蒙古就很容易被征服。后面的皇帝只顾着自己享受,怎么可能会有跟蒙古打仗的动力!一个皇朝一旦进入正轨,就陷入利益之中,谁还会有心思去对付蒙古人,等蒙古人坐大了,再打又要投入非常多的资金,朝廷是不会同意的。




明朝军队由步兵和骑兵组成,其实明朝军队最厉害的是步兵,步兵主要由神机营组成,神机营就是火枪队。每次对阵蒙古骑兵,神机营步兵一排排列队面对蒙古骑兵的快速冲击,几轮齐射后,蒙古骑兵已经伤亡过半,损失惨重,这时候,两翼骑兵立刻快速打击,蒙古军队马上溃不成军,闻风而逃,就像清朝军队面对八国联军一样,毫无还手之力。明朝军队就是这么把蒙古军队消灭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蒙古   铁骑   欧亚大陆   色目人   明朝   中原   汉军   长城   蒙古人   元朝   阿里   汉人   步兵   骑兵   军队   部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