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是因何事被贬到滁州的?

1067年,61岁的欧阳修,与儿媳妇吴氏有了不伦之恋。一时间,群情激愤,欧阳修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欧阳修面色平静,25年了,他们整人的手段一点也没变。

1043年,一个妙龄女子将欧阳修告上了府衙,二人的不伦之恋顿时大白于天下。

这个妙龄女子,不是别人,竟是欧阳修的外甥女!

原来,欧阳修不仅霸占了她,还企图侵吞她的财产!


此事一出,满朝哗然!


谁也没有料到,久负盛名的大才子欧阳修,私生活竟如此不堪!


大文豪苏东坡一生敬仰欧阳修,在他看来:“先生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盗甥案”纯属子虚乌有;


可宰相晏殊却对得意门生欧阳修痛骂不已:“他文章虽好,为人却不怎么样!”言外之意,“盗甥案”也不算冤枉了他。


“吾重修文章,不重他为人!”——《东轩笔录》


为什么时人对欧阳修的评价反差如此之大?

“盗甥案”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欧阳修被贬官滁州之后,最终结局如何?


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一代文宗”欧阳修得多面人生。




1、底层逆袭、连中三元


欧阳修,字永叔,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1007年出生于四川绵州,是一个时运不济的“基层官二代”。


其父欧阳观是绵州的一个九品军事推官,直到56岁,才有了欧阳修这个老来子,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也其乐融融。


然而,四年后,欧阳观猝然离世,欧阳修美好的童年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为了生存,欧阳修只得跟随母亲,投奔远在湖北随州做官的叔叔欧阳晔


叔叔位卑俸低,养活一大家人已属不易,便无余财供欧阳修读书。


没钱上学,母亲郑氏便在沙地上,拿着芦苇亲自教欧阳修识字;


没钱买书,欧阳修便废寝忘食、日复一日到城南李家借书来抄读。


贫穷,给了这个少年无尽的苦难,却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逆袭动力。


一日, 欧阳修偶然读到韩愈的《 昌黎先生文集 》,顿时眼前一亮、奉为圭臬,这样朴实而内涵深刻的文风,才是真正值得读书人效仿、学习的啊!


可当时社会流行骈文,就连科举考试也以骈文为主,这种文体重格式,大于重内容,很多人写的骈文看似花团锦簇,其实一点内涵也没有。


欧阳修从骨子里,反感骈文。


于是,生性自由的他决定独树一帜、“师从韩愈”,复兴古文。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无情的一击。




1023年——1026年,欧阳修勤学苦读,从17岁考到了20岁,没成想却在乡试中接连落榜,导致他落第的原因只有一个——写作格式不符合骈文规范。


对一个读书人来说,考不上科举,就意味着没有前途、没有官做。


欧阳修实在不甘心,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人——胥偃。


胥偃,时任正二品汉阳知军,是当地有名的文人,一向喜好结交青年才俊。欧阳修忐忑不安地将自己的诗文和自荐信,呈到知军府,希望知军大人能指点一二。


出人意料的是,几天后,胥偃不仅亲自将欧阳修请到府上读书,还保举他直接就试开封府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甚至要招他为婿!


在胥偃的大力扶持下,欧阳修终于得以崭露头角。


1030年,欧阳修连中监元、解元、省元,一时风头无两,在接下来的殿试中,他又高中进士,成功进入了北宋的公务员队伍。




2、大胆用人、变革文风


胥偃独具慧眼,发现并提携了欧阳修,当欧阳修在朝堂上拥有一席之地后,他也广施恩泽,破格提拔和重用了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后生。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是他的学生;

包拯、司马光、韩琦、文彦博等北宋名臣,曾受他提携之恩;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载、程颢等著名文学家,受他影响颇深……


因为有幸被那道光照亮,所以选择继续照亮他人。


1057年,51岁的欧阳修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被任命为礼部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人才。


作为韩愈的忠实粉丝,欧阳修一直主张,做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自然”,如果一味追求格式工整或辞藻华丽,写出来的东西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是假大空。


欧阳修决定以此为契机,彻底变革北宋的文风:凡是写不知所云”太学体“、”骈文“的考生,一概不予录用。


在欧阳修的大力提倡下,北宋的科举考试开始注重策论,考核重点也从追求形式,转而追求内容是否言之有物。


欧阳修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却也意外发现了苏轼、苏辙、曾巩等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由于欧阳修的坚持,北宋文臣开始百花齐放、绽放出非凡的魅力。


鉴于欧阳修本人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以及对后世文坛的深远影响,所以,人们一致尊称他为“一代文宗”




和很多人想象中不同,欧阳修虽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大才子,但一点也不“玉树临风”。


据史书记载,欧阳修身材瘦小,不仅颧骨突出、“面白过耳,唇不包齿”,而且眼睛高度近视,当年参加殿试时,这副尊容差点把宋仁宗吓个半死。


相传,欧阳修小时候,一个相士曾意味深长地对欧母郑氏说:“此儿日后必成大器、官至公卿,但他嘴唇包不住牙齿,一生都会有诽谤之祸。”


郑氏不以为然,谁知日后竟一一应验!




3、仕途坎坷、三遭贬谪


1031年,欧阳修25岁,被吏部任命为从九品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初入职场的欧阳修,官阶虽然不高,但运气着实不错,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给力的上司——钱惟演。


对欧阳修这样才名在外的青年才俊兼下级,钱惟演有且只有一个要求——吃好、喝好、玩好,工作什么的,交给其他人干就好。


所以,在洛阳任职的三年,是欧阳修40年官场生涯中最惬意的一段时光,他也为此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牡丹专著——《洛阳牡丹记》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牡丹记》




钱惟演给了欧阳修足够的宽容和信任,洛阳也成了欧阳修一生的创作源泉和宝贵回忆。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然而,好景不长,欧阳修的磨难就接二连三地来了。


1032年,新婚一年的妻子胥氏难产而亡,又过了一年,再娶的杨氏也因病离世。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未到而立之年,便已尝尽了生死离别之苦。


1033年,钱惟演被逼调离洛阳,欧阳修也被召回京城,任职正八品馆阁校勘


官场波谲云诡,一上来就给欧阳修上了生动的一课。




1034年,欧阳修一向敬重的开封府尹范仲淹,给宋仁宗画了一副《百官图》,弹劾宰相吕夷简任用私人、把持朝政,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吕夷简立即针锋相对,以辞职为要挟,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一时间,朝中大臣纷纷站队,“景佑党争”就此形成。


结果,范仲淹落败,被贬官江西饶州。


本来,这事跟欧阳修没多大关系,但看着偶像吃了败仗,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听说谏官高若讷背后对范仲淹落井下石时,欧阳修气愤难当,于是果断出击。


大才子洋洋洒洒,很快写就了一篇《与高司谏书》,高若讷看完,差点背过气去。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文忠公文集》


高谏官,你不去揭发贪官污吏,反而嫉贤妒能,陷害忠良,还知道世上有“羞耻”二字吗?


字字如刀、刀刀见血。


高若讷自知在行文上不是欧阳修的对手,于是,他另辟蹊径、做了一招绝的。


他转手就把欧阳修的信呈给了宋仁宗,并添油加粗说欧阳修“诽谤朝廷、对皇上不满”。


毫无悬念地,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




四年后,范仲淹重获重用,欧阳修被当做“范党”,也重新回到了京城、复任馆阁校勘。


不久,在晏殊的推荐下,欧阳修升任从四品右正言,成了一名谏官。


欧阳修满心欢喜,自己的才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当时,北宋官场有一条不成文的升职标准:“文官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升”,不管干的政绩好坏,只要熬够时间,就能够升职。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量官员终日碌碌无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推诿甩锅成风、办事效率极其低下。


为了重振朝纲,范仲淹在仁宗的支持下,开始施行“庆历新政”,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建立一套完整的官员考评制度,让尸位素餐的官员,再无漏洞可钻。


范仲淹在朝中大刀阔斧的改革,欧阳修就利用自己的职权优势,怼天怼地怼皇帝,力求把一切反对新政的人和事,扼杀在摇篮之中。


历朝历代的改革,向来是没有一帆风顺的。庆历新政也一样。


改革持续了不到两年,主持者范仲淹就以“结党营私”等罪名被贬官外放。


而“新政旗手”欧阳修,也迎来了人生中一次最猛烈的攻击。


欧阳修有一个妹妹,嫁给了张龟正,不久,张龟正因病去世,欧阳氏就带着继女张氏前来投奔欧阳修。


后来,张氏长大成人,欧阳修就做主,将她嫁给了自己的远房侄子欧阳晟


谁知,张氏行为放荡,竟和仆人陈谏有了私情,欧阳晟气不过,就把妻子和仆人一起告到了开封府。


好巧不巧,当时担任开封府尹的杨日严,曾因贪污受贿,受过欧阳修的弹劾。

为了报仇,杨日严对张氏百般威逼利诱,最后在公堂上,张氏矛头一转,竟供出自己的情夫,还有舅舅欧阳修!


“张惧罪,且图自能免,其语皆引公未嫁时事,语多丑异。”——王铚《默记》




更有好事者,拿出了证据:欧阳修早年写的一首词——《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欧阳修立即解释说,这首词,以物拟人,只是初春时节的应景之作,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判官们虽拿不出更有力的证据,却还是以“有伤风化”为由,将欧阳修贬官到滁州。


这一年,欧阳修38岁,仕途正好之际,却突遭横祸、声名狼藉、再遭贬谪。




当欧阳修再回到朝堂上时,已是十年以后了。


彼时,欧阳修被挫折磨炼地愈加圆融,与人相处,也更加淡定随和。不管是在心里上,还是为官之道上,欧阳修都积累了充足的资本。


这一次,他强势归来,荣升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 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他变革文风、选拔人才、出使契丹……他真真正正想为大宋的朝廷、大宋的子民做点事。


可不久,他又受到攻击了。

1067年,年已60岁的欧阳修,被人弹劾,说他与儿媳妇吴春燕有染。


“士大夫以濮议不正,咸疾欧阳修,有谤其私从子妇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承流言劾奏之”。——《涑水纪闻》


欧阳修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继任的宋英宗立即下令彻查,结果发现此事纯属造谣,造谣者御史中丞彭思永、殿中侍御史蒋之奇被赶出京城,欧阳修得以躲过一场无妄之灾。

可经此一事,欧阳修彻底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和主政的王安石政见不合,于是,多次上书,请求辞职。


按照规定,北宋文官年过七十岁,方可致仕。当时,欧阳修刚过六十,且为官清廉、没有大过,所以,朝廷没有批准他的辞职申请。


君恩浩荡,可欧阳修的心境不复从前了。


1069年,欧阳修因拒不执行“青苗法”,被外放到蔡州,2年后,欧阳修终于如愿以偿,全身而退、定居到颍州。

这一年,欧阳修65岁。

在过了一年惬意的养老生活后,欧阳修与世长辞,宋神宗悲痛异常,为他辍朝一日、特赐谥号“文忠”。




欧阳修一生文学成就斐然,为官尽心尽力,但为什么仕途坎坷,屡遭贬黜呢?


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欧阳修不拘小节、风流成性。


早在担任西京留守推官时,欧阳修与歌妓的绯闻,就传遍了京城内外。


有一次,钱惟演做东宴请好友,左等右等也不见欧阳修。


过了好大一会,欧阳修才携着一名歌妓匆匆赶来,当时歌妓面色潮红、鬓发凌乱,有人故意打趣道:“你二人为何迟到?”


歌妓低眉答:“奴家金钗丢了,欧阳官人心善,为寻它,耽搁了不少时候。”


钱惟演哈哈大笑,转头对欧阳修说:“若你能以这金钗为题,做一首好词,我便送她一支金钗!


欧阳修乐得成人之美,略一思索,便吟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欧阳修作诗必饮酒,饮酒必有歌妓相伴,自然“风流”名声在外。




第二、欧阳修秉性直率,敢于仗义执言。


欧阳修前两次被贬,都与维护范仲淹有关。


范仲淹失势,朝中人人避之不及,欧阳修原本也可以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但他多次逆流而上,不计个人得失,为范仲淹伸冤叫屈。


当范仲淹否极泰来、官至副宰相时,曾力邀欧阳修到自己身边工作。但欧阳修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说:“我之所以站出来为你说好话,不单单为了保你,更为了公义。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安排,那便违背了我的初心。“


这样的欧阳修,真是率真的可爱。


第三、欧阳修的改革主张、触动了保守派的既得利益。


不管是变革文风,还是支持庆历新政,欧阳修一直都是一个坚定的革新派。


变革的力度越大,遇到的阻力越强,遭受的攻讦也越多。


再加上,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代当权者,在“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摇摆不定,欧阳修自然就无法独善其身了。




欧阳修的贬官生涯,是如何度过的?


欧阳修被贬官后,好友梅尧臣曾写信安慰他:“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

没想到,欧阳修早已看开: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因为常处困境,所以他早就学会了苦中作乐。


1036年,欧阳修被贬到夷陵做县令,闲暇之余,他遍查史料,撰写了《新五代史》,后来,这套史书被编入《二十四史》,成了私人修史的巅峰之作。


在改任到乾德当县令时,欧阳修又开始收集、研究前代各种碑文,他以一人之力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门新学科——金石学


1043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太守,他设计了一套“宽简之政”,不仅裁撤了大量冗员,还省下了不少办公经费搞基础建设。


春末夏初之际,他就带着手下和老百姓去山间玩耍,“临溪而渔,酿泉为酒”,在山水间,与民同乐、酒醉半酣之际,再做一首《醉翁亭记》。

何其美哉!


1069年,欧阳修外放蔡州,远离朝堂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起了个雅号——六一居士。


他调侃道,自己已经过上了理想的退休生活:家有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古琴、一局棋、一壶酒、外加一个老头子。


当妥协成了从容,坚守成了雅致,这世间还有什么苦难,能够打败他呢?




总结:


欧阳修一生多灾多难、苦不堪言,人生三大悲:早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欧阳修不幸占全了。


他4岁没了父亲,3个妻子,早逝了2个,8个儿子夭折了4个,3个女儿全部夭折,为官40年,被贬20载,命运并不曾因他的绝代才华而格外眷顾一二。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欧阳修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他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却疯狂热爱着生活,琴棋书画诗酒茶,他样样喜爱、无一不精。


他爱诗、爱收藏、爱喝酒、爱品茶、爱歌妓、爱山水、爱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交管弦作离声”。


对喜欢的人和事,他一如曾经的那个少年,心底纯净、毫不讳言。


岁月可以摧残了容颜、官场可以磨圆了棱角,但改不了他的一颗赤子之心!


这样达观的欧阳修,这样率性的六一居士,哪怕过了1000多年,也依然值得人们仰慕啊!




公元1043年,开封府衙内,妇人张氏‬将其‬与‬欧阳修‬的恋情‬曝光‬,人证物证‬俱在‬,欧阳修瞬间‬成了‬众矢之的‬,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欧阳修“盗甥案”。

欧阳修有个妹妹,早年出嫁,丈夫亡故后,她只能带着年幼的张氏投奔娘家,这个张氏便是这次“盗甥案”的女主角,她是妹夫与前期所生的女儿,并非欧阳修的亲外甥女。

被自己抚养长大的亲人状告,这是欧阳修的悲哀,可他的死对头们却弹冠相庆。只因,这完全是一场针对欧阳修的政治绞杀

他曾站在人生的巅峰,也曾被摔落谷底,这些于他不过是一场“秉持自我”的修炼,他比常人更懂得人生的滋味。

走进欧阳修的一生,你会发现,文坛宗主并不是他所想,他更愿成为“人间自在啼”的醉翁。


01

年少风雨

欧阳修,公元1007年出生于四川绵州,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文坛宗主”。

欧阳修出生时,父亲欧阳观已经56岁了,老来得子,自然爱若珍宝。即便是远赴外地上任,欧阳观也一直将欧阳修带在身边,悉心教养。

与父亲相处的时光没有几年,4岁时,欧阳观便一病不起,终是撒手人寰,只留下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父亲生前是个六七品的小官,家中没什么积蓄,母亲郑氏为了料理父亲的后事,将所有家产都变卖了,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欧阳修投奔远在随州的叔叔。

此时的欧阳修只是个懵懂的孩童,便迎来了人生的第一场苦难!

叔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亦是清贫。虽然欧阳修一家的生活有了着落,但是孩子的教育他也负担不起了。

好在,母亲郑氏出身于江南士族,从小知书识礼,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她深知,读书才是欧阳修的唯一出路。


一日,郑氏带着欧阳修来到涢江岸边的沙滩上,小小少年不解母亲的用意,好奇地询问道:“母亲为何带我来这里?”

郑氏看了看欧阳修,温柔地回道:“你不是想学写字吗?母亲今日就来教你!”说罢,郑氏以荻代笔,以沙为纸,教欧阳修读书认字。

从此,少年认识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也开始慢慢展露出文学天赋。

欧阳修聪颖好学,不仅能一目十行,还能过目不忘,很快就将家中的藏书看尽。买不起书看,他就去借书。城南李家,家中藏书众多,欧阳修常常硬着头皮前去借书。

10岁那年,少年第一次读到了《昌黎先生文集》,只觉耳目一新。韩愈的文章这般平易近人,潇洒恣意,与他从前读的那些晦涩难懂,雕章琢句的文章完全不同。

于是,他连忙将文集借回家中,抄写吟诵,日日钻研,废寝忘食。少年的创作水平与日俱增,写出来的文章也变得成熟老练。

叔叔欧阳晔见此,十分欣慰,夸赞欧阳修道:“小小年纪便能写出如此文章,日后定能入仕为官,名扬天下!”

少年闻言,面带羞涩,心中却悄然埋下了梦想,他要去汴京


公元1023年,17岁的欧阳修在随州参加乡试,考试的题目是《左氏失之诬论》。欧阳修见此题目,即刻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写得十分畅快。

踏出考场的那一刻,他踌躇满志,哼着小调就回了家,只待金榜题名。然而,放榜那日,少年寻遍了角落,也没有看到自己的名字,失望而归。

原来,欧阳修的文章写得虽好,却不愿落俗套,文章中的韵脚超出了官韵规定的范围考官们泥古不化,将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欧阳修黜落了。

欧阳文忠公年十七,随州取解,以落官韵而不收。

三年后,20岁的欧阳修再一次参加了乡试,顺利通过后,被荐往礼部应试,这一次,他还是落榜了。

少年有些苦闷,他收拾行李回到家乡,看着满屋的书籍,想起那些寒来暑往,刻苦读书的日子,少年的眼中蒙上了一层忧郁,他何时才能去到汴京。

少年心中茫然,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梦想。他明白,自己没有背景,想要一朝成名,入仕为官,进士及第是不够的,他需要得到名家的提携。

公元1028年,22岁的欧阳修带着诗作来到了汉阳,拜会了知军胥偃


胥偃是个爱才惜才之人,他接纳了欧阳修,将其留在门下。胥偃十分欣赏欧阳修的才华,每日与他高谈阔论,把酒吟诗。

没过多久,胥偃带着欧阳修来到了汴京,在他的大力举荐下,欧阳修就试国子监。少年终于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汴京,京中的繁华他不曾见过,他想,他的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这一年,欧阳修23岁,他仿佛是开了挂一般,国子监就试,他一举夺魁,国学解试,他再登榜首,次年的礼部考试,他再次夺魁。少年没有辜负恩师的提携,一战成名,名动汴梁。

人人都道,他定是今科状元的不二人选,少年内心也是笃定的。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人生巅峰,连中三元的欧阳修为自己定制了一件长袍,以备殿试之用。同宿舍的考生,时年19岁的王拱辰瞧见了,一把抢过袍子,披在了自己身上。

朝着同窗好友炫耀道:“你们瞧,我就是新科状元!”欧阳修一笑而过,没有放在心上。

那日殿试,宋仁宗亲自主持唱名仪式,欧阳修信心满满,考生们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欧阳修。谁知,宋仁宗金口一开,状元却是王拱辰,而自己只取得了甲科十四名

欧阳修登时如遭雷劈,愣在了原地,随后自嘲起来,自己果然不适合走科举。


原来,殿试之时,欧阳修意气风发,言语犀利,丝毫不懂得低调,于是,主考官晏殊以“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为由,未能让欧阳修夺魁,借机给欧阳修上了官场的第一课。

没能成为新科状元,欧阳修虽然内心苦闷,但他也很快就释然了。进士及第后,恩师胥偃便将女儿许配给了欧阳修,虽然没能成为新科状元,但是他已经释然了。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谓是人生巅峰。欧阳修的童年过得太苦,他过早的见惯了人情冷暖,看清了世态炎凉,但他从未被生活磨去锐气,依旧长成了潇洒恣意的少年。

我想,如果欧阳修从来都是这样的少年,那该有多好,可惜,在北宋的朝廷,向来都不是能独善其身的。

欧阳修出生的时候,曾有相师断言:“耳白于面,名满天下;唇不著齿,无事得谤。”

没想到,真的一语成谶!


02

风流才子

入仕后,欧阳修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在洛阳,他结识了人生的挚友梅尧臣,遇到了照顾他,欣赏他的上司,时任西京留守的钱惟演,娇妻相伴,知己共游,领导赏识,这是欧阳修最春风得意的一段时光。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钱惟演爱才如命,十分厚待刚上任的欧阳修,不让他埋首公务,还鼓励他多享受生活。他对欧阳修说:“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便是,创作!创作!创作!”

少年总是喜欢风花雪月,向往自由,自此,欧阳修终日游山玩水,呼朋引伴,对酒当歌。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有人说,钱惟演对欧阳修不是包容,是放纵。

殊不知,钱惟演年少时亦有雄心壮志,但是,他随父亲归顺北宋,身份敏感,从不敢锋芒太露。他深知,人生很长,青春很短,纵使日后高官厚禄,但是青春难再,年少纵情又何妨!


欧阳修与好友共游嵩山时,大雪纷飞,银装素裹,众人被景色所迷,纷纷驻足赏雪,待到要回去时,已是天色将晚,大雪封山,寸步难行。

欧阳修正为难之际,只见风雪中行来一队人,领队的人见到欧阳修,俯身一拜道:“府衙公务简易,不必夜以继日。郎君既已乘兴而来,何必败兴而归?不妨安住。”

钱惟演不仅给他送去了美酒佳肴,还有歌姬与厨子。自此,欧阳修在钱惟演面前更加纵情恣意。

一日,钱惟演邀请同僚好友参加宴会,欧阳修与一名官伎恩爱缠绵,姗姗来迟,席间两人更是眉目传情。

钱惟演见状,开口询问:“今日宴会为何来迟?”

官伎柔柔答道:“金钗丢了,因寻它,故来迟些。”

钱惟演心下了然,笑道:“若你能得欧阳推官一首词,今日我便赔你这金钗,何如?”

欧阳修听罢,也不推辞,略加思索,写就了《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情意缱绻,温柔小意,诗语如画,钱惟演赞叹不已,当场赔了金钗,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然而,快乐的日子没过多久,妻子胥氏难产而亡,钱惟演被调任他处,欧阳修自己也要离开洛阳了,他万般不舍,写下: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欧阳修是个有情人,他深情却不滥情,自有一派风流。

其实,北宋对官员的生活作风考察得非常严格,官伎可以歌舞助兴,却不能私侍枕席,但欧阳修却与官伎有了私情。

你说他风流也好,好色也罢,他都坦坦荡荡地写进了自己的诗中,他拥有极度的欲望,却又极度诚实,这就是属于欧阳修的魅力。

但是,在风云诡谲的朝堂上,这些都成为了政敌们击杀欧阳修的证据!

公元1034年,欧阳修受诏命回京,任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欧阳修十分喜欢这份工作,这里有天底下最珍贵的文史典籍,都是千金难买的孤本,他可以名正言顺地翻阅。

闲暇之余,他与三五好友相约游山玩水,吟诗作赋,美酒佳肴,好不快活。就在大家以为,欧阳修即将平步青云的时候,他的人生却直接荡入谷底。


公元1036年,时任开封知府的范仲淹进献《百官图》,弹劾宰相吕夷简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皇帝盛怒,将范仲淹贬至饶州。

朝中官员见状,纷纷落井下石!

欧阳修一向将范仲淹视为自己的偶像,见他如此遭遇,这个热血青年终于坐不住了,于是,他满怀愤怒,写下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修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言语犀利,极尽讽刺,大骂言官无耻。他不怕皇帝降罪,他要用自己的死洗刷范仲淹的冤屈。

一时间,帝王震怒,欧阳修被贬官至夷陵。


这一年,他30岁了,而立之年,官场失意,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因病去世了,他终是感受到了无边的寂寞。元宵佳节,欧阳修走在街头,火树银花,行人如织,他想起了妻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在夷陵的日子里,欧阳修并未丧心殆志,经过四年的励精图治,夷陵很快就出现了移风易俗,时合政清的局面。

这一次,欧阳修重新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受召回京,重任馆阁校勘,但他仍旧坚定不移地支持范仲淹的改革。

这让守旧派的官员再也坐不住了,上书皇帝,称范仲淹与欧阳修等人皆为“党人”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这样的言论让宋仁宗坐卧难安。

这次,欧阳修再次出手,直呼:“君子无党,小人有党,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朋党论》一出,言辞直击要害,无人敢与其争锋,这既宽了宋仁宗的心,也灭了保守派的嚣张气焰,官员们害怕被牵连,只能暂时退缩,但他们从未停止对欧阳修的攻击。


03

君子之悲

公元1043年,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这一举措再次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范仲淹再遭贬谪。此时,已经任职谏院的欧阳修再次上书,为范仲淹辩护。

为了扳倒欧阳修,保守党们开始罗织罪名,将一张大网撒向了欧阳修。

没过多久,一名张氏妇人将欧阳修告上开封衙门,称其霸占自己的家产张氏受人挑唆,以欧阳修的名义购买了大量田产,然后将买卖的契约当做证据来指控欧阳修。

可是,这样的证据显然是经不起审查的,很快就露出了马脚,霸占家产一事更是无从谈起。张氏知道自己即将要承担诬陷的责任时,直接反咬一口,控诉欧阳修道德败坏,觊觎后辈

一下子,整个案件被推向了高潮!

欧阳修的风流,人尽皆知,案子还未审理,几乎就坐实了欧阳修的罪名。欧阳修辩解道:“此女入府时,年仅7岁。”

可是,保守党早有准备,他们翻出欧阳修的《望江南·江南柳》。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著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保守党牵强附会,斥责欧阳修人品低下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况且这把杀人的刀,出自自己的亲人。一代文坛宗主,背负着这样的丑闻,被贬官滁州

这一变故,可谓是小人之庆,君子之悲!

人生大起大落,欧阳修早已看淡,他从此自号醉翁,远离朝堂,寄情于山水之间,这大概是古代文人失意时,统一的姿态吧!

在滁州时,欧阳修写下了名动大宋的《醉翁亭记》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时间,天下莫不传诵,家户至到,当时为纸贵。仅仅两年时间,欧阳修就将滁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自得其乐。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宋仁宗,庸人为官,是阻碍国家壮大的绊脚石。


一时间,宋仁宗也觉得对欧阳修的处罚过于重了,于是,他重新启用了欧阳修,授予他起居舍人的职位,将他调往了扬州。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别滁》

离任时,百姓们前来送别,他们喜欢这位心地仁厚的太守大人,不愿意放他离开。欧阳修却说:“你们不必难过,我到哪里都会是快乐的醉翁!”

此时的欧阳修不再有刺人的棱角,他开始走向了圆融,走向了另一种人生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想,这大概是他实现理想的另一种方式吧。


公元1049年,欧阳修再次被诏回京,先后担任翰林学士,副枢密使,参知政事等官职。虽然,他曾遭受诬陷,但他仍不改本色,遇到不平,仍旧仗义执言。

彼时,仁宗皇帝驾崩,赵曙继位,史称宋英宗。英宗继位后,想要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这一决定得到了欧阳修、韩琦等人的赞同,却遭到了御史等人的反对。

为了将欧阳修拉下台,反对派显示斥责欧阳修对皇室大不敬,更是如法炮制,制造了“盗媳案”。

欧阳修多次上书,为自己辩解清白,但是,谣言四起,更何况此事乃儿媳亲口承认,欧阳修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好在皇帝召见了御史,想要问清是由,奈何御史们始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英宗大怒,斥责其不择手段,诬陷良臣,将他们全部贬黜。

然而,此时的欧阳修已然对朝堂失去了信心,他多次向英宗请求外放,却被英宗拒绝了。此后,朝廷多次想要重用欧阳修,都被他婉言拒绝了。

公元1057年,欧阳修被任命为吏部主考官,选拔人才。当时,大多数的举子都偏爱"太学体”,为了彰显学识,文章写得晦涩难懂。

欧阳修看到此类文章后,决定概不录取。放榜后,考生们愤愤不平,认为科举考试不应仅凭个人喜好,扬言要当街痛打主考官。

然而,欧阳修并不在乎,他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为璀璨的北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元1071年,志在改革却心灰意冷的欧阳修,前后六次向神宗皇帝请辞,神宗无奈,只得恩准。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欧阳修回到颍州定居,从此,世间少了位高官欧阳修,多了位寄情山水的六一居士。一万卷书,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还有一个快乐的小老头。

经历了人生的起伏,欧阳修不再执着于曾经的理想,既然不能实现,那么归隐田园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他终于体会到了人生的滋味,有人说他过于消极,我觉得,这是世人对他的误解。欧阳修从来不曾放下他手中的剑,他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

只是他看清了这世间的激荡,将心归于平静,于一室中怡然自得,他放下了曾经,放下了执念,但从未放下热血和情义。


最后

公元1072年,欧阳修在颍州病逝,终年66岁,谥号“文忠”。

欧阳修的一生,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曾高官厚禄,曾引领北宋文坛,他生前名扬四海,死后连天子都为他写赞歌。

他一生有情有义,他的情给了知他懂他的人,他的义给了大宋社稷,他一生从未负人,却被北宋朝廷不断辜负。

好在,他懂得了,放下一切,万般自由!先生,若有来生,愿你能成就生前功名,一生不被辜负!




【文藏来答】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在滁州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至于欧阳修被贬滁州的原因,则是他替大宋名臣范仲淹鸣不平。

(欧阳修像)

欧阳修虽然比范仲淹小十八岁,但他非常钦佩范仲淹,称赞范仲淹“每以天下为己任”,而且不惜多次以贬官为代价替范仲淹说话。

庆历年间,范仲淹带头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也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新政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惨遭失败,范仲淹被贬。

(网络配图)

欧阳修替范仲淹上书申辩,说:“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四人(主持新政),天下人都知道他们有治国才能,而没有听过他们有什么罪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敌国振臂喝彩,臣真替朝廷感到悲哀!”因此,朝中有人更加忌恨欧阳修,到处罗织他的罪名,最后非常牵强的用欧阳修外甥女犯罪一事往欧阳修身上套,导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

欧阳修在滁州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无独有偶,范仲淹这次被贬为邓州太守,也在邓州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由此而观,范仲淹与欧阳修还真是心有灵犀。

(范仲淹像)

另外,这已经不是欧阳修第一次因范仲淹申辩而被贬。早在景祐三年(1036年),当时欧阳修刚刚做了馆阁校勘,负责编修书籍,可以说是个无足轻重的小官。而彼时范仲淹已经是吏部员外郎,兼任开封知府。范仲淹弹劾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向宋仁宗进献了《百官图》,劝皇帝改革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结果范仲淹反被吕夷简诬蔑、排挤,被贬为地方官。

朝中多位官员设法替范仲淹申辩,而身为谏官的高若讷却对此事不发一言,明哲保身。欧阳修非常气愤,写信谴责高若讷,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连贬三次。

(醉翁亭)

景祐年间的这场范吕之争,牵连甚广。更有侍御史火上浇油,列出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宋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因为欧阳修等人替范仲淹出头,便被人诬蔑为“党朋”,世人对此议论纷纷。于是,欧阳修不得不写了一篇《朋党论》呈给宋仁宗,加以申辨。

因此,当后来范仲淹带头推行庆历新政时,欧阳修作为他得力干将,自然成为保守派和小人的眼中钉。至于利用欧阳修外甥女犯罪一事往欧阳修身上泼脏水,纯属于欲加之罪。好在欧阳修虽然被贬官了,但在这件事上证明了清白。

(岳阳楼)

参考书目:《宋史·范仲淹传》《宋史·欧阳修传》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六家之首,更是宋朝绯闻之王。

一桩外甥女乱伦、一桩与儿媳妇乱伦的绯闻险些让他身败名裂。

他曾被贬滁州,然后他写下了千古名篇《醉翁亭记》。

欧阳修画像

开篇五个字,“环滁皆山也”,让滁州这个小城闻名遐迩,成为千年名胜之地。

而欧阳修这次被贬滁州,就因为与外甥女乱伦的绯闻。

事实上,背后的真相远非如此简单,背后的水很深。

01、欧阳修乱伦?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时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欧阳修贬知滁州(今安徽滁州)。

从表面上看,欧阳修是被一桩桃色新闻卷进来的。

这个桃色新闻比较离奇。

欧阳修有个妹妹嫁给了张龟正。

张龟正在娶欧阳修妹妹之前有过一段婚姻,和原配还生了个女儿张氏。

欧阳修妹妹嫁给张龟正不久,张龟正就病逝了。

欧阳修看妹妹可怜,就把妹妹和这个便宜外甥女张氏接到自己家中,欧阳修算是成了张氏的监护人。

张氏成人后,欧阳修将其许配给了自己远房侄子欧阳晟。

可是,张氏婚后不久,竟然与家仆私通。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家仆与女主人私通在当时不仅是伤风败俗,而且触犯法律。

按照宋朝法律规定,家仆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两人私通东窗事发后,被送到开封府衙,

当时主管此案的权知开封府杨日严是欧阳修的政敌。

《清平乐》欧阳修剧照

欧阳修曾经弹劾杨日严为官贪婪暴虐,搞得杨日严很狼狈,后来杨日严走了当朝宰相章得象的门路,才勉强脱身。

当欧阳修把柄送了上来,杨日严喜出望外,马上报告给了章得象和参知政事(副宰相)陈执中。

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张氏突然被告变原告,状告欧阳修和她有不伦之情,并图谋欺占她张家的财产。

这事一出,立马轰动整个开封城。

欧阳修什么人,当时文坛领袖,风流天下知。

这样的大名人出现这样的狗血离奇的八卦,想不火都难。

02、真相大白

这个时候,章得象派心腹钱明逸亲临现场,提供了两个证据。

第一:钱明逸用张氏的家财置买田地,并写上欧阳修的名号,因此作为欧阳修侵占张家财产的证据。

第二:钱明逸找来欧阳修写的一首名为《望江南》的词。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哪忍折,莺怜枝嫩不堪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行。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他说,这词就是欧阳修写给外甥女张氏的。

多缠绵啊,多悱恻啊,欧阳修和张氏肯定干了不可描述的事情,这就是证据!

但实际上,这件事是钱明逸栽赃陷害,制造伪证,罗织罪名,诋毁欧阳修。

这下欧阳修没招了,只能上表为自己辩白。

可能这事,章得象,陈执中等人的手段太过卑劣,连宋仁宗也看不过去了。

宋仁宗虽然看不惯欧阳修之前的种种所作所为,但对他的人品还是相信的。

或者说,宋仁宗也不想自己的治下出现这么严重的丑闻。

《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于是,宋仁宗先下诏成立专案小组,由太常博士、权发遣户部判官苏安世担任调查小组组长,宦官王昭明担任监察官,调查此案。

这个苏安世为人正直,经过一番调查,欧阳修与张氏的奸情,完全是子虚乌有。

这个调查暂时还了欧阳修一个清白。

但是宰相章得象、贾昌朝,参知政事陈执中等人不高兴了。

尤其是陈执中,反对最激烈。

他指出,苏安世在进行调查的时候,发现了欧阳修家中的一些田契。

据张氏招供,这些田契乃是欧阳修用她的首饰购买的。

可是苏安世竟然隐瞒了这一情况,明显是刻意包庇欧阳修。

苏安世对此反驳道:并无其他证据证明购买田契的钱财出自张氏,不能仅仅凭借张氏个人言辞,定欧阳修的罪名。

但是,陈执中等人不管,发动御史连番弹劾欧阳修。

宋朝御史弹劾官员,可风闻奏事,他们是不需要证据的。

宋仁宗没办法,又使出独门绝技——和稀泥。

宋仁宗亲自给欧阳修写了手诏安抚,诏书中明确表示,欧阳修和张氏是清白的,欧阳修既没有图色,也没有图财,通奸谋财之罪不成立,维护了欧阳修的名声。

然后,宋仁宗又知情不报、违规操作的罪名,将苏安世、王昭明贬官了事。

而主人公欧阳修自然也不能幸免,被贬知滁州。

这样一来,案子就此终结,但这种八卦所带来的轰动性影响,不是宋仁宗一两句话就能消弭得了的。

欧阳修私通外甥女,多劲爆的新闻,管他是真是假,先聊嗨了再说,一个个说得亲眼目睹一样。

欧阳修就这样被人冤枉了,以至于后世一些不明所以的人都在指责他。

03、庆历新政

现在问题来了,欧阳修只不过是一个转运案察使,为什么章得象、贾昌朝两位宰相,陈执中这位副宰相要致欧阳修于死地呢?

这要从庆历新政开始说起。

欧阳修与范仲淹剧照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从抗夏前线回京,先后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韩琦、富弼担任枢密副使,组成三巨头。

此时大宋王朝并不平静。

首先,这年是宋仁宗朝的大灾年,从开春到深夏,中原大地遭遇一场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其次,宋朝在之前宋夏战争屡屡惨败,财政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再次,宋朝此时立国83年,冗官、冗费、冗兵日益严重,各种矛盾开始爆发,农民起义频繁,各地方官府执政效率非常低下。

最后,宋朝此时农民起义频繁,这年五月,王伦起义爆发,区区两百人就从山东闹到江苏,同时陕西南路张海、郭邈山等人发动起义,竟然击败宋朝西北正规军,震惊整个开封。

《清平乐》欧阳修剧照

欧阳修对当时农民起义曾有过描述:殊不知前贼(起义者)虽灭,后贼更多。今建昌军一火四百余人,桂阳监一火七十人……其余池州、解州、邓州、南京等处各有强‘贼’不少,皆建旗鸣鼓,白日入城。”

北宋全国有240个州,起义军在这年攻入了40个州。

如此频繁的起义,证明大宋王朝已经必须要做出改革了。

这年九月,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在宋仁宗大力支持下进行了著名的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时期,东西两府宰执分贝是:

东府中书省:

宰相章得象、晏殊;

参知政事贾昌朝、范仲淹(范仲淹只是在东府只排名第四,他从来都没有担任过宰相);

西府枢密院:

枢密使杜衍;

枢密副使韩琦、富弼。

首相章得象是个老狐狸,他并不是很赞同庆历新政,但他不轻易表态,就像看小孩过家家一样看范仲淹等人的表演,等时机成熟再行雷霆一击。

晏殊剧照

次相晏殊是个富贵宰相,老好人,老滑头,做事没担当,就一混子。

他是富弼的老丈人,但翁婿俩感情一般。

而且他对范仲淹这一帮人有举荐之恩,是范仲淹恩主,算是范仲淹等人可以拉拢的对象。

参知政事贾昌朝排名在范仲淹之前,但他步入官场是因为天禧元年(1017年),他道左献颂辞,被宋真宗赐同进士出身,

他的发迹过程,是被范仲淹等人看不起的,搁古代叫幸进之徒。

因此,贾昌朝和范仲淹等人格格不入。

可他曾是宋仁宗的老师,和宋仁宗关系十分亲密,有师生之谊。

他对庆历新政的态度是只要范仲淹等人不招惹他,他就不反对。

枢密使杜衍,杜衍字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贤臣,范仲淹曾以父礼服侍杜衍,杜衍非常支持庆历新政。

总的来说,庆历新政开始时,无论是宋仁宗还是两府宰执,都不会阻拦新政推行。

庆历新政剧照

而且,庆历新政得到了朝中一帮年轻官员的大力支持。

欧阳修作为范仲淹的死党,自然就是庆历新政的铁杆支持者,也是庆历新政的喉舌。

可恰恰就是他,让庆历新政走向了失败。

04、满朝皆敌

当时欧阳修担任右司谏、右正言,成为知谏院一把手,掌握了宋朝一半的弹劾权,另外一半在御史台手里,御史台一把手则是王拱辰!

《清平乐》王拱辰剧照

王拱辰是天圣八年(1030年)的状元,欧阳修也是这年的进士,两人是同榜进士。

而且,他和欧阳修都曾拜在晏殊门下,算是晏殊的学生。

更妙的是,王拱辰先后娶了参知政事薛奎的三女儿和五女儿为妻,欧阳修薛奎四女儿为妻,两人是连襟。

此时,这对连襟一个掌握御史台,一个掌握知谏院,都有弹劾权。

当时,王拱辰想投靠范仲淹,曾和欧阳修等人一起将范仲淹的老上司夏竦从枢密使位子上拉下马,范仲淹才得以回京。

可庆历新政一开始,欧阳修上书抨击御史台。

欧阳大才子认为,近些年来,御史台没一个人是合格的,“近年台官,无一人可称者。”

很不幸,欧阳修就此得罪了一大帮御史,还有现任御史中辰王拱辰以及前任御史中丞贾昌朝!

与此同时,欧阳修还上书弹劾两制官,“今两制之中,奸邪者未能尽去”!,他又把离宋仁宗最近的两制官给得罪了。

而且,欧阳修还公开宣称要裁掉很多冗官:“去冗官,则不过期月,民受其赐……今若尽去冗滥之吏,而以能吏代之,不过期月,民必受赐,此臣所谓及民速、于事切者也。”

这样一来,拜欧阳修所赐,很多本来支持庆历新政的人走向了对立面,欧阳修得罪了一大批人。

欧阳修的两封奏章成为把庆历新政玩死的两记重锤,直接引发了庆历党争。

王拱辰和贾昌朝马上发动御史,开始由内而外地对庆历新政围追堵截。

后来大名鼎鼎的包拯就是这个时候被王拱辰叫到开封,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在朝廷指出庆历新政存在的巨大问题。

王拱辰还派人从外地无孔不入地拿下了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修岳阳楼的那位)。

最为致命的是,欧阳修还让宋仁宗反水,不再支持庆历新政。

宋仁宗剧照

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七日,宋仁宗召集群臣,公开问道:自古以来只有小人才结党,君子也结党吗?

结果,范仲淹直接回答道:我在西北带兵的时候发现军队里,勇敢的人结为一党,懦弱的人也结为一党,现在朝廷里也是这样的。君子结为一党,对国家没什么坏处!

范仲淹不仅承认自己结党了,而且说他们结党对国家是好事。

这个回答让宋仁宗恶心坏了,君臣不欢而散。

范仲淹剧照

欧阳修回家之后,见范仲淹发话了,自己得表示表示,一来附和老大的意见,二来教训教训宋仁宗。

他回家之后,马上写了一篇千古名文——《朋党论》!

文章主旨就是小人之党害国,君子之党利国,文章气势恢宏,无懈可击,令人叹服。

这篇朋党论一出引发后世的讨论,文章很美,大家都认。

但对于皇帝来说,简直胡说八道,大臣结党,置皇帝于何地?这是对君权的一种践踏,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容许大臣结党。

因此,后来雍正皇帝看到这篇文章就直言不讳地说,欧阳修要活在大清,就砍了他的脑袋。

雍正:欧阳修,你就庆幸活在宋朝吧,搁大清,你死定了

宋仁宗更是被欧阳修这篇《朋党论》恶心到了极点。

这样一来,宋仁宗也不再支持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失败,从这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05、一网打尽

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二十二日,在王拱辰、贾昌朝、夏竦等人设计下,范仲淹离京,不久富弼、韩琦都离京了。

八月九日,欧阳修被调离知谏院,担任河北都转运案察使。

九月十二日,晏殊被罢相(晏殊罢相是被欧阳修是被欧阳修好友蔡襄等人拉下马的)。

九月二十六日,枢密使杜衍升任宰相,继续主持庆历新政。

首相章得象见时机成熟,终于出手了。

在章得象、王拱辰、贾昌朝等人对庆历新政展开联合绞杀。

庆历五年(1055年)正月二十八日,范仲淹被罢参知政事,富弼被罢枢密副使。

正月二十九日,宰相杜衍被罢相,他只做了120天宰相就被拉下马。

三月初五日,韩琦被罢枢密副使。

这标志着庆历新政的正式失败。

当时,欧阳修还不甘心新政失败,上疏《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杜衍、范仲淹、富弼、韩琦辩解求情,同时猛喷新上任的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陈执中。

欧阳修剧照

殊不知,他就是下一个倒霉蛋!

于是,在多方势力联合下,爆发了欧阳修这件外甥女乱伦案。

此案对欧阳修打击极大,他被贬官不说,几乎是身败名裂。

于是39岁的欧阳修自号醉翁,整天醉生梦死,放浪形骸。

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欧阳修在贬知滁州写的。

这是欧阳修的不幸,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幸。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是个很严重的罪名,就是乱伦。

之前,欧阳修曾经两次被贬值,都是因为政治斗争,属于范仲淹的支持者。

而范仲淹的新政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集团,当然要恶整他。

不过,第三次流放滁州,却是因为一项乱伦额指控。

当时欧阳修有一个外甥女张氏,自幼父母双亡。欧阳修帮她处理的父母的后世,随后将她收养。

不过,这个女孩仅仅是欧阳修名义上的外甥女,两人并没有血缘关系。

她是欧阳修妹夫的前妻所生,其实同欧阳修只有名义上的亲戚关系。

据说张氏长得很美,而且生性比较风骚。

长大以后,欧阳修将她嫁出去。

新婚当天,新郎发现这个女孩不是处女,勃然大怒,对其殴打拷问。

外甥女受刑不过,承认曾经在少女时代同家奴发生过关系。

新郎狂怒不已,随即报告开封官府。

当时私通家奴是重罪,而且是两厢情愿,女人一般会被严惩。

张氏为了脱罪,竟然在公堂之上张氏竟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

王铚的《默记》中说:“张惧罪,且图自能免,其语皆引公未嫁时事,语多丑异。”

也就是说,张氏在公堂之上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竟坦白交代出她未嫁前和欧阳修“有一腿”。

而且张氏说是自己年幼,被欧阳修欺骗的。

这样一来,主要责任就是欧阳修的。

在宋代的礼法严格,虽两人没有血缘关系,也属于乱伦。

而乱伦在宋代一般是处死,大部分还是要凌迟。

这也是极大的丑闻,就算是下三滥的地痞流氓,也不敢做这种事。

此事一出,舆论大哗,欧阳修始终不承认。

官员两度审理此案,都判定并无其事,了结此案。

欧阳修虽免除死罪,却仍然因为所谓侵吞外甥女嫁妆,被贬官滁州。

话说回来,欧阳修的人品恐怕真的有问题,还特别好色。

晚年,欧阳修母亲的叔伯兄弟薛宗孺,检举欧阳修同媳妇吴氏有扒灰通奸行为。

欧阳修拒不承认,折腾到最后,宋神宗不信指控,断定本无其事。

但欧阳修毕竟已声名受损,政治上已无领导力量,朝廷终于让他外放,任亳州知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滁州   神宗   太守   朋党   欧阳   洛阳   政事   御史   外甥女   宰相   北宋   朝廷   皇帝   少年   人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