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还下地干农活,对此你怎么看?

马斯洛的5个需求层次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生理需求,为了能够生活下去。有些老人无儿无女又不想去养老院,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小县城的菜市场,70岁左右的老人大清早挑着自己种的菜去卖,这种是为了生活。有些人有子女,可能子女较多,在抚养老人方面都在比较,老人为了不讨人嫌,决定自己自力更生自己给自己养老。有些是自己的儿孙辈有病或者是因为读书买房欠了债,淳朴的中国农民决定子债父偿。

现在农村里种田的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2、安全需要,为了能生活的更好。有些老人能够勉强生活下去,但是为了帮扶一下子女或者身体还比较好,想把生活质量搞上去,想把家里面装修的更好,于是70多岁还想做一点事。

3、社交需求,为了和乡邻居打成一片。二喜的三叔从年轻时就出去当铁道兵,然后就地复员统一安排在中铁25局工作,在外面工作了40多年,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三叔就向回老家生活,于是把老家的房子翻修一新,退休2年后就回到了老家。可能是因为在外时间太长了,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很多人都没有共同语言,心理比较失落,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三叔决定和当年的发小一起上山砍柴,下地干活。

4、尊重需要,为了赢得家人的尊重。大成本科毕业后在深圳打工工资还是比较高的,前年媳妇生小孩后就回老家生活带小孩了,大成的父亲很高兴,有孙子带了。大成交代他的父亲,你也60多岁了就不要下地干活或者去打零工了。一天,大成媳妇再跟别人打电话,被大成的父亲听到了,意思就是说大成的父亲60多岁,身强力壮就不工作了,大成既要养老,又要养小,自己又没有工作挺难的。大成父亲听到后,第二天就决定出去打零工。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元成,1970年入伍,1972年入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他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先后担任师作训科副科长、科长、集团军战勤处处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1996年11月始任广东省深圳警备区副司令员,大校军衔,2004年退休。

  经历过战火洗礼的人,似乎对于人生和价值有着独到的见解。“活着就是一种幸运,如何让活着的价值最大化,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农村需要我,我的价值就在农村。接下来,我要新农村建设作为第二战场!”

  军人作风搞建设 一切为了致富

  当回乡建设的想法成型,李元成就开始规划构思,刘炎村一不靠路,二不临水,三不近城,远近闻名的穷村究竟如何打造?李元成请教农村建设专家、教育专家,并召集村干部和几位党员、村民代表商讨刘炎的未来发展大计,大家七嘴八舌、踊跃发言,但字里行间都离不开一个词——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刘炎村也不例外。2005年正月初一,李元成带着从深圳一位企业家那里引来第一笔给家乡修路资金,一个人顶着零下2度的严寒在刘炎村口开始填整路基。村民李虎成发现后感动得鼻子酸酸的,赶快喊上家人及村民随司令一起出门修路。“副司令回乡修路”的消息传出,湖南省一位副省长被李元成感动了,亲自批示拨款30万元用于修建刘炎村到县城的公路,如今,刘炎村已经形成了上接国、省道,下通各村民小组的道路网。

  有了路,如何致富?这是从军人转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者的李元成遭遇的头号难题。这场硬仗如何去打,李元成想过很多办法,最终决定以柑橘大市场和水稻合作社为建设新刘炎的战役突破口。覃建成,刘炎村水稻合作社第一分社社长,之前他还不是刘炎人,只是覃家湾村的一名小组长,“2011年,覃家湾村并入刘炎村,就像小门媳妇嫁入高门富户。”一到刘炎村,覃建成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水稻合作社,“李司令流转了1000多亩水田,希望实现农民向产业工人,农业向产业化的根本转变。”随后,覃建成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忙时管理100亩水田的耕作,农闲时成为产业工人,收入组成也由以前的纯工资变为工资加奖金,一年一万到一年三万。

  随后,他投入120万元建成刘炎柑橘市场。他还从沿海引资,也向上争取资金,花了300万元建成了全市一流的集基础教育与成人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刘炎学校,并硬化水库骨干塘近20口……李元成用自己各方力量牵线搭桥,近些年来,为刘炎村共引进各类建设资金近500万元,基本上每年都为村里办上2至3件帮村民致富的实事。“农民们只要实实在在的变化,拿到手的钱,就是实实在在。”李元成说。

  再借五百年 实现刘炎梦

  李元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式可以总结为“乡情+战术+市场”。在这个模式中,李元成还充当了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沟通的桥梁,他的成功离不开深圳的支持。

  又到八一建军节,今年深圳再次邀请李元成回深参加深圳警备区老干部座谈会,经过再三考虑,李元成决定暂时放下刘炎去参加座谈会,一慰籍自己的老兵情怀,二是为刘炎争取外援,“希望能在觥筹交错间化点缘”,李元成自嘲自己为了刘炎练就了“厚脸皮”。

  “今年我还要围绕提高村民素质下功夫,看能不能在教育上喊点钱,还有两个合作社和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钱……”出发前,李元成心里已

  有了一副小算盘。“这都是今年的想法,今年过后还有明年,明年过后还有往后的十几年,要是能活过一百岁,就能实现更多对于刘炎村的梦想,如果可以,我要向天再借五百年!”他希望刘炎村的梦想能经过他和大家的思考规划,逐渐变成幸福的现实。




钱六爷借钱、眼泪随着眼圈转!

二00七年早春,一向勤劳的钱六爷起床后没有下田间劳动。而是坐在门前的老槐树下“吧嗒!吧嗒!”心事重重的吸着旱烟,还咳声叹气!

钱六太知道老汉心里有啥解不开的疙瘩,她便上前:“他爹!你有啥心事?”老汉连头也没抬答道:“上世记七年代修梅七线铁路的挚友老胡病重在省城住院,咱没钱探望你说急人不急人?”虽说庄稼汉钱老汉他姓“钱”,但是他口袋就缺少“钱”。

这老婆一句阳怪气的话提醒梦中人:“活人还能用尿憋死?你不是还有二个儿子吗?你这倔驴老汉在他们那里借点钱,这一河水就开了吗?”倔驴老汉的脸从阴转晴。随着老婆的指挥棒就去了儿子家里借钱。

虽然钱老汉听了老婆的话去借钱。你想老人要向儿子借钱,那心里还不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他进了小儿子的门,不巧儿子不在家。媳妇“喜呼呼!”迎着老公公:“爹!你有啥事?”他开门见山就向媳妇借钱。媳妇慢声细语道:“刚才给你孙子在幼儿园报了名!”她又补充了一句:“幼儿园的学费比大学还贵。”

人常说:“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小儿子家沒借下“钱”的钱老汉又去了大儿子家。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东方不但没亮、而且西方还黑着哩!”你可知道大儿子俩口怎样应付老爹的:“给你孙子买婚房、贷款利息钱还不够。”

现实生活中的新三座大山(看病、教育、房货、)压的人们透不还气来。子女是:“水淹龙王庙——自身难保”,那里还能照顾上老人?六七岁的老年人不下田间干活行吗?




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文化,农村老人只要能干动、就不会在家玩或享受、还是下地干农活、多勤劳普实的人民、真伟大!




习惯性贡献,

农活下地干,

儿女已完成,

生存要吃饭,

经济不富裕,

孩子自创收,

事情还很多,

亲戚朋友走,

交流古今有,

卖菜钱到手。




其实我俩明年就要步入七十岁的的老人行列中。仍耕作着少量农作物作为口粮。

农村的农田中,六十多岁的农妇还是农活的主力军。闽北地区有人到我村承包栽培草莓果,从培畔、植苗、管理到最后每天收成果实,几乎全是六十以上老年人。集中干活好像给予相聚唠叨的机会,而且活儿轻松既可练练身体又能增加收入,工时不长按点计酬。

六七十岁的农村老年人,都是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是共和国体力劳动最为艰辛的一代。如今虽然老了,但只要身体能动就闲不住,他们知道一辈子劳动所得并没有为儿孙后代创造多少财富,如今力所能及的田间劳动,还可以减轻一些儿女们的负担。这是农村老人的共识。我也因此而选择了每天上山耕作,自由又健身。耕山成了每天早上的预备课程,生活节奏的安排,集娱玩休闲劳乐于一体。但这也是本人的暂时兴趣而己,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不会很久需要转让他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农活   大成   老人   农村   孙子   田间   水稻   老汉   新农村   深圳   合作社   村民   媳妇   子女   对此   父亲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