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可能我们很多中国人对科索沃的印象停留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在那场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在此过程中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导弹袭击造成正在使馆中工作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不幸牺牲以及数十人受伤。那么科索沃战争是怎么爆发的呢?战争过去20多年后的今天科索沃又是怎样一种现状呢?

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面积10887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在科索沃的200多万人口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0%左右,其余是塞尔维亚族、黑山族和马其顿族等等。科索沃的主体民族阿尔巴尼亚族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阿尔巴尼亚族同文同种。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阿尔巴尼亚族的祖先伊利里亚人陆续迁徙到巴尔干半岛。大约到了公元4~5世纪左右一部分伊利里亚人开始在科索沃地区定居。

6世纪末7世纪初大批斯拉夫人越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大约到9世纪左右作为南部斯拉夫人支系的塞尔维亚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12世纪塞尔维亚王国征服了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从此科索沃就成为塞尔维亚的领土,但阿尔巴尼亚人仍占据当地人口的多数。科索沃在被塞尔维亚王国征服后当地的阿尔巴尼亚人逐渐接受了塞尔维亚的语言和一些习俗。科索沃的阿族人和塞族人照此发展下去很可能就逐渐同化了。

1345年塞尔维亚国王斯特芬·杜尚被东正教会加冕为"塞尔维亚与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皇帝"。塞尔维亚君主的头衔由国王变成皇帝标志着塞尔维亚由王国升级成为帝国。这时的塞尔维亚帝国所统治的疆域除了今天的塞尔维亚之外还包括马其顿大部分地区以及几乎整个阿尔巴尼亚和希腊中北部的辽阔疆土。塞尔维亚帝国就定都于现在科索沃的普里兹伦,因此塞尔维亚人在民族情感上视科索沃为自己的龙兴之地。

1389年6月15日塞尔维亚拉查尔亲王的军队和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的军队在科索沃荒野开始了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塞尔维亚的民族英雄米洛什·奥贝利克以假意投降的方式混入土耳其军营成功刺杀了苏丹穆拉德一世,然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队随即在王储巴耶塞德的指挥下打着为苏丹复仇的旗帜击溃了塞尔维亚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联军。塞尔维亚从此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近五百年。

本就被塞尔维亚人视为龙兴之地的科索沃从此又被视为捍卫民族尊严的圣地。在此后的岁月中塞尔维亚人创作了无数音乐和文学作品来纪念科索沃战役。科索沃因此被塞尔维亚人寄予了独特的民族感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巴尔干的500年间向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信仰天主教的阿尔巴尼亚人征收高额的人头税。塞尔维亚人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选择逃亡,而阿尔巴尼亚人则选择改信伊斯兰教以获得豁免。

阿尔巴尼亚人改信伊斯兰教后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当局的扶持:奥斯曼土耳其统治期间不断将临近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迁入科索沃。这最终就形成了如今阿族人口在科索沃地区占绝对多数的格局。1804年和1815年塞尔维亚相继爆发两次革命。在这两次革命后塞尔维亚人争取到了高度自治的权利。1882年塞尔维亚人在俄国的帮助下终于彻底摆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成立了独立的塞尔维亚王国。

塞尔维亚王国独立之初的领土仅限于今天塞尔维亚中部地区。独立后的塞尔维亚王国将恢复塞尔维亚历史上的版图乃至统一所有南部斯拉夫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1912年10月9日由塞尔维亚、黑山、希腊、保加利亚四国组成的巴尔干同盟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宣战。阿尔巴尼亚的民族主义者趁机发动起义并于1912年11月28日推翻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这次起义同样也波及到阿尔巴尼亚族人聚居的科索沃地区。

希腊、黑山、塞尔维亚三国打败土耳其后开始密谋瓜分阿尔巴尼亚。1912年12月英、奥、法、德、意、俄六国大使在伦敦召开会议。这次会议后欧洲六大国承认阿尔巴尼亚脱离土耳其而独立,但与此同时阿尔巴尼亚的内政外交被置于六大国的控制之下。在六大国的操纵之下阿尔巴尼亚的领土被缩减一半:科索沃划归塞尔维亚,北伊庇鲁斯划归希腊。在经历两次巴尔干战争后塞尔维亚终于再次得到了科索沃地区。

塞尔维亚试图通过向科索沃地区大举移民改变该地区以阿族人为主的状况,但这在无形中加深了当地阿族与塞族的矛盾:这时阿尔巴尼亚已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但科索沃地区的阿族人却要臣服于塞尔维亚。当初阿族改信伊斯兰教后得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当局的扶持,因此塞族就把阿族当成是土耳其人压迫塞尔维亚人的帮凶。塞尔维亚人剥夺了科索沃地区阿族人的公民权利并试图对他们进行驱赶。

科索沃地区的阿族和塞族就这样结下了积怨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瓦解。在奥匈帝国解体的过程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地都成为了独立国家。塞尔维亚与独立后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合并组成了南斯拉夫王国。1941年以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入侵肢解了南斯拉夫王国:匈牙利与保加利亚占领部分边陲地区;克罗地亚独立国成立;科索沃被并入意大利控制下的“大阿尔巴尼亚”,,,,,,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铁托的带领下赶走了德军后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的新宪法将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这是一个由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6个加盟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阿族人口为主的科索沃自治省爆发了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这一运动获得了同样以阿尔巴尼亚族人口为主的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支持: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然而阿族人的民族主义运动被当时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成功压制,随后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这更激起了阿尔巴尼亚族更大的对立情绪。

1992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等加盟共和国纷纷成为独立国家。科索沃的阿族人也在这时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政府随即派遣军警进入科索沃镇压当地阿族人的反抗。从90年代中期开始科索沃的阿族游击队就以塞族军政人物及设施为目标开始进行游击战。1997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

冷战结束后北约和欧盟开始向前苏东阵营的国家扩张。在这一过程中由米洛舍维奇执政的南联盟被视为是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不受西方国家控制的地区小霸主。欧盟和北约为了维持自己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将科索沃问题视为是打击南联盟的有力工具。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1999年3月24日北约开始轰炸塞尔维亚。北约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以及总计达2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战后科索沃成为一个事实上独立的政治实体,但国际社会仍普遍公认科索沃是塞尔维亚领土。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以公投的形式单方面宣布独立建国,但塞尔维亚始终坚持自己对科索沃拥有主权。目前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承认科索沃独立的有100个,而不承认的有93个,但不承认的国家里有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迄今为止科索沃的独立未得到联合国的承认。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科索沃战争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塞尔维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试图让科索沃独立。

虽然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的传统地盘,因为历史原因,当时阿尔巴尼亚人是绝对多数,占到90%的数量。

1170年,塞尔维亚人战胜拜占庭人后,科索沃就成为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

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步控制科索沃,强迫当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否则就要缴纳高额的税收。

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数万塞尔维亚人在17-18世纪纷纷迁徙到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哈布斯堡帝国的匈牙利地区或亚得里亚海的克罗地亚地区,相反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并且逐步接受了伊斯兰教。

由此,科索沃在这几百年内成为阿尔巴尼亚人的天下。

但塞尔维亚人普遍对科索沃有一种情节,认为他们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随着南斯拉夫解体,以及连续几场战争爆发,1996年科索沃的部分阿尔巴尼亚人组成科索沃解放军,试图武力获取独立地位。

科索沃解放军和塞尔维亚政府军开始交火,1997年以后期间双方都有屠杀对方平民的现象。西方认为至少有数千平民被屠杀。

另外,约30万平民逃离科索沃地区,而该国人口只有100万,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因为波黑内战大屠杀的先例在此,此次北约很快进行调停。

1999年,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上,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进行和平谈判。

北约和美国给出的方案是:

第一,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属于南联盟一部分。

第二,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

第三,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

第四,“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


简而言之,这个方案要求双方停战,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但获得高度自治,但南联盟仍然保有对科索沃的主权,但需要撤退出军队。

对于这个方案,双方都不满意。

米洛舍维奇不允许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也不愿意撤军,更反对北约派兵进入科索沃。

至于科索沃解放军,不愿意解散武装,要求彻底独立,不留在南联盟或者说塞尔维亚。


对此,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北约的军事打击。

谈判非常激烈,到1999年3月15日整整1个月时间,最终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同意方案,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拒绝签字。

在1999年3月23日的最后通牒时效过后,美国比尔·克林顿政府宣告终止外交努力,开始对南联实施空中攻击,南联的回应则是大举进军科索沃。

此次战争规模空前,北约19个成员国中的13国直接参与战争,其余6国以提供后勤工作支援前线。

战争起始共投入各式飞机496架和15艘军舰(包括1艘航空母舰)。战争过程中,北约曾三次增兵,至战争结束前夕,共有1153架飞机和47艘军舰(含3艘航空母舰)部署战区各地。

然而,历史78日的空袭远远超过南联盟领袖米洛舍维奇的预料,造成了该国重大损失。其中,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和平协议。该协议在坚持原朗布依埃方案基本内容的同时,强调了通过联合国机制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并对此作了具体规定。

根据这个协议,进驻科索沃的多国部队将按照联合国宪章精神建立,科索沃未来自治地位的确切性质将由联合国安理会决定,难民返回家园的安排也将在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监督下实施。


由此,科索沃战争结束。


其实科索沃战争的实质,是瓦解原南斯拉夫共产党政权对于巴尔干地区的控制。

而米洛舍维奇在北约强大的武力威胁下,错误估计自己的实力。以当时南联盟的实力,以无力控制诸如波黑、科索沃地区。然而米洛舍维奇不顾己方实力的巨大差距,采用武力对抗,才导致了波黑内战和科索沃内战的两次大败。




科索沃独立如果发生在今天,会有什么结果?

所谓"科索沃独立",其实就是美俄冷战和西方大国双重标准的怪胎。对后来的国际形势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简单讲,就是某一个内,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族群要求"单干",独立出来建国,此举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最后成了。整个过程充满着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意识形态斗争,美俄明争暗斗的闹剧。

第一,西方大国打着"维护人权"大旗,戴着意识形态的偏见,绕过联合国通过武力干涉别国主权,并鼓励分离主义脱离母国严重违反了国际法。这种由大国集团操纵所谓“民族自决”的做法,将会鼓励其他国家的分离主义效仿,导致科索沃独立也并非美、欧、俄、塞、科的私事,对国际形势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第二,美欧等国以意识形态的偏见,先是绕过联合国通过武力侵凌一国主权,继而鼓励分离主义脱离母国的做法成为一种不可宽恕的违反国际法行为。以“民族自决”为幌子,鼓励其他国家的分离主义效仿,将会导致全球性的动荡不安。

第三,,美欧支持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民族自决,但是反对前南地区塞族的民族自决,这就是美欧一贯的双重标准(因塞族与俄罗斯同属斯拉夫文化,宗教也相同)。科索沃独立所引发的欧美俄多边矛盾和利益纠葛必然会引发新的冲突,让人忧虑;只不过彼时的俄罗斯实在是自身难保,没有出手相助。而且,科索沃独立和中国核心国益也有密切关系。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期间,中国驻前南大使馆被“误炸”,引发中美间一场差点擦枪走火的大危机。尤为令人关注的是,科索沃独立没有经过联合国达成批准,属于自行宣布独立,从国际法的角度讲,属"非法行为"。




关于科索沃战争的原因,目前很多人的看法比较简单了,那就是:科索沃要独立、南联盟不允许,最后北约用武力手段介入。

往后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78天的空袭,最终结果就是:科索沃独立成功、米洛舍维奇还被送上了海牙法庭。

不过科索沃战争的前因后果却是比较复杂的,里面的厉害关系也不是很多人想的那么简单的。科索沃战争爆发的直接诱因就是:塞尔维亚境内的阿尔巴尼亚人,试图让科索沃独立。

科索沃问题一直是南联盟内部的一个比较棘手的事情。历史上科索沃地区是塞尔维亚族的传统地盘。不过在当时阿尔巴尼亚人是绝对多数,占到90%的数量。

1170年,塞尔维亚人战胜了拜占庭人后,科索沃就成为了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

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步控制科索沃。此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导致:塞尔维亚人大量地迁出了科索沃地区。可是相反的是:阿尔巴尼亚人则趁机移居科索沃。

自此以后,科索沃在这几百年内成为阿尔巴尼亚人的天下。

二战的时候,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对科索沃的归属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不过在二战快要结束的1945年的时候,科索沃重新被南斯拉夫控制,期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这样,二战后的科索沃又回到了当时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的版图。

不过往后的岁月里面,科索沃内部的阿族人和塞族人爆发了长期的低烈度的冲突。当时科索沃是南斯拉夫国家内部最贫穷的地区。

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GDP只有南斯拉夫总体水平的一半左右,其中文盲占总人口的40.4%。当地阿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极大地落后于塞尔维亚人。

可是反过来:阿族的人口出生率却极大地高于塞族人,阿族人口过多又反过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1974年的时候,南斯拉夫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学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组织机构,都被坚决地取缔了。

不过当时由于有铁托这个强力的领导者在,一时间科索沃地区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乱子。但是民族矛盾还是比较严重的。

往后随着铁托的去世、随着东欧巨变的发生,南斯拉夫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相继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了。

不过塞尔维亚严厉阻止科索沃从南斯拉夫联邦分离出去。这里面主要有一个民族情感在其中:科索沃在历史上是第一个塞尔维亚王国的诞生地,如果谁放弃了科索沃的话,塞尔维亚人都接受不了。

1992年5月的时候,科索沃内部成立了一个自治的政府并选举易卜拉欣·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一个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往后南斯拉夫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动荡以及几场战争的爆发。1996年的时候,科索沃当局乘着有利时机成立了自己的军队,准备用武力的手段让南联盟承认自己的独立地位。

从1997年开始,塞族和阿族在科索沃地爆发了激烈的冲突,一开始的时候阿族是占据优势的。不过随着南联盟军队的大举介入,科索沃问题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1998年3月,南斯拉夫军队开始协助塞尔维亚警察,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有三十万阿族人在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中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随着双方冲突的加剧,这一地区爆发了巨大的难民潮并同时伴有大量屠杀平民的行为。

此后联合国安理会与北约都积极地进行了调停工作。其实调停的目的很简单:双方需要立即停火、对这一地区实行武器禁运、然后避免进一步的人道危机的发生。

往后的矛盾变了:如果说以前是塞族与阿族之间的矛盾,那么现在就变成了北约和南联盟之间的矛盾了。由于欧洲国家害怕难民潮的问题,于是就开始了长达一年左右的谈判与博弈了。

1999年2月由前南问题国际小组安排下,在法国巴黎南部的朗布依埃,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代表开始讨论北约提出的和平协议草案。

北约和美国给出的方案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支持科索沃属于南联盟一部分;第二,科索沃必须享有高度自治权;第三,南联盟军队需要立即撤出科索沃。

第四,科索沃当地的阿族军队解除武装,参与维持当地的治安;然后北约派军队进驻科索沃地区进行监督协议的执行。

总结一下这个协议的内容就是:科索沃还是属于南联盟的一部分不过要保持高度自治、南联盟要撤军,科索沃的阿族武装要解除,最后就是要派遣多国部队去监督协议的实施。

可是这个协议遭到了了南联盟方面以及科索沃当局两边的反对:南联盟坚决反对北约军队进入科索沃并不同意科索沃高度自治;科索沃的代表则不同意自治、他们要的是彻底从南联盟分离出去。

北约方面的答复也很简单:这个协议的80%内容不允许改变,也就是双方必须停火、撤军,外加上北约必须进驻监督协议的执行。要不然拒绝执行协议的一方将遭到军事打击——这相当于一个最后通牒了。

谈判进行得非常激烈,到1999年3月15日整整1个月时间,最终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同意方案,于18日签署了协议。

但塞尔维亚或者说南联盟方面拒绝签字。往后塞尔维亚方面开始加紧在科索沃地区的行动,冲突也就越来越猛烈了。

北约此时的态度就非常明确了:既然协议你不签、行动不停止,那么我就开打了。于是乎,1999年3月24日在最后通牒的时间已过的情况下,北约对南联盟发动了空袭。

当时北约方面宣称:所有的外交努力已经失败;南联盟的回应是:大举进军科索沃——科索沃战争爆发了。

此次持续了78天的空袭战争,北约方面总共派遣飞机1000多架,舰艇40多艘。空袭的飞机共出动32000架次,投弹13000吨,给南联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南联盟共有1800多名平民丧生,6000多人受伤,近百万人沦为难民,20多家医院被毁,300多所学校遭破坏,还有50多座桥梁、12条铁路、5条公路干线、5个民用机场被炸毁,39%的广播电视传播线路瘫痪,大批工厂、商店、发电厂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美元。

1999年6月2日,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接受了和平协议。至此,科索沃战争也就结束了。

目前的科索沃是这样的,2008年的时候,科索沃宣布独立了。这是因为以前按照协议的内容,科索沃还是属于南盟的一部分的。

其实早在2002年的时候,南联盟内部又解体了一次,分为了:塞尔维亚和黑山两部分。

截至到2019年的时候,科索沃地区有人口200万左右,GDP大概是80亿美元、人均4400美元左右。不过塞尔维亚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承认科索沃的独立地位。

总结一下科索沃战争的前因后果:

一是,科索沃内部长期存在的塞族和阿族的矛盾导致的;

二是,北约的调停失败,然后介入导致了科索沃战争的扩大;当然了,北约也有进一步肢解南联盟的企图在里面。

三是,南联盟有点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导致出现了科索沃战争的失败。

最后我想说,这个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不过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存在的。我就不发表个人的看法了,我只陈述事实,剩下的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南联盟由六个共和国组合而成,在铁托手上,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在前苏联眼中,南斯拉夫属于异类,并不待见他!而铁托和西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九十年代,东欧巨变!前苏联的华约国家纷纷融入西方,而南朕盟又成了西方国家的异类,不及时调查政策,反而于西方渐行渐远,于俄罗斯拉近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南联盟的斯洛文利亚,克罗地亚相继独立!而波黑也是塞族,克族,穆族三者互战,而塞族得到塞尔维亚的支持,打败克,穆两族!而克,穆寻求国际支持,得到西方支持后,塞族开始不行了,最后谈和,波黑一分为二,一个是穆克联邦,一个是波黑塞族!收到波黑的鼓舞,从属塞尔维亚的阿族也打起了独立的大旗,遣到了塞族的血腥镇压,大批阿族人被屠杀!这个时候,西方国家又以人道主义名义介入科索沃,一方面打压阿族延迟独立,另一面要求塞尔维亚从科索沃撤军,被南联盟拒绝!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其出手了!轰炸78天,终于塞尔维亚撑不下去,订了城下之盟,无条件从科索沃撤军!科索沃经过自治以后,通过全民公决,宣布独立!而南联盟则土崩瓦解!分裂成斯洛文利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科索沃   波黑   米洛舍维奇   奥斯曼   阿尔巴尼亚   塞尔维亚   南斯拉夫   北约   塞族   土耳其   南联盟   前因后果   共和国   族人   独立   战争   地区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