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七十三,八十四”吗?

在农村有着这样一句老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意思就是说人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人生中的两道坎。如果,过了这两道“坎”的话,则接下来会平平安安,甚至是长命百岁。那你知道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好好地说说吧!

自汉以来,儒家成了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的主要治国思想和社会思想。儒家的两位创始人物,孔子与孟子两位圣人也被人们所熟知,流传至今。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七十三、八十四”的典故,就和这两位“圣人”有关。相传,孔子,孔圣人是在七十三岁这年去世的;而“亚圣”孟子则是在八十四岁这年去世的。

因为,古代儒学的蓬勃发展,导致两位“圣人”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不亚于“神仙”般的存在,既然两位圣人都没能超过七十三和八十四岁,那凡夫俗子自然也就更不用说了,这也就是“七十三、八十四”一说的最初由来。

再加上,古代生活水平低下,人们能吃饱肚子的年份都不多,医疗条件又差,一个普通感冒有时候都不一定治得好,寿命普遍也都不长,到七十岁都费劲,慢慢地也就有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

虽然这个说法听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据现代科学研究后发现,生命有一个周期性的规律。每个周期中,生命活动高潮与低潮交替进行,一般每个周期约是7年或8年。依次类推,七十三和八十四岁正好处在生命低潮周期内,所以,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为了消除人们的恐惧心理,按照民间传统习俗,家里有老人逢这两个年龄时,儿女要为老人买鲤鱼吃,意寓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越过这个“坎”,或煮两个鸡蛋,煮熟后把鸡蛋放到麦场里滚几下,意寓像鸡蛋一样一骨碌就过了这个“坎”,同时也寄托了儿女希望父母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73,是孔子(孔丘)活的年龄73岁,是孔子(孔丘)活的年龄。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比较深远的影响。84岁,是孟子(孟轲)活的年龄。孟子也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样在历代留下比较深远影响。所以后来,人们把孔孟去世的年龄当成了一个“坎儿”,误认为73岁是一关,如果过了这一关,那84岁又是一关。其实,我认为是不科学的,尤其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活过73岁 、84岁,都很正常。所以,人们不要把73、84当成一个坎儿来看!




中医认为,人生节点为12,,120是寿点,60是半寿,七十三(近似),八十四是第十一,十二的节点。




谢谢提问。

这个说法,在我们社会里是很普遍的说法,很多都知道。这是古人多年观察的结果,古人由于生活条件的恶劣,成年人生活40一50岁基本上新走向死亡。其原因:灾慌不断,因为那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实则算没有多少;二则,疾病难除,过去医疗条件差之又差,病死率特别高,能活过40一50岁的人,活到7老八十的基本上都是不是生产劳作的人,这一说大家都明白。三则,战事频发,基层民众寿命大打拆扣。所认,古时活到70到80多岁的人少,集中在社会中上层。社会中上层的人,有两大特点:①文化程度普遍较高。②生活条件好,生存条件强。所以,多年的观察积累就得出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已去。"这在古医书中有所体现,如《黄帝内经》就讲男子以八年为周期,一八怎样,二八怎样;女孑以七为周期等。如果站在现代人的观点上去看,符合人的生命周期,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有周期性,以八年为基本循环规律(八到十年)。40岁以前,生命力旺盛,看和感觉都表现不出来。45岁是个当囗,以后的生命厉程能表现出来。谢谢你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孟子   儒家   孔子   坎儿   阎王   周期性   学派   圣人   古人   周期   说法   年龄   条件   生命   社会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