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唐僧看孙悟空不顺眼,所以借机教训。

白骨精出现之前,唐僧和孙悟空就已经发生了点摩擦,虽然问题并不大,但足以让唐僧“记仇”。

事情是这样的:

师徒四人正走在路上,唐僧突然撒娇说肚子饿了,于是让孙悟空去化斋。

这荒山野岭的,去哪找人家化斋?

孙悟空心生不满,但又不便发作,只得陪笑说:“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

一听徒弟说自己“好不聪明”,生性高傲的唐僧就不高兴了:

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如果没有我,你现在还在五行山下呢,怎能如此懒惰?

孙悟空在取经上勤勤恳恳,被人说自己懒惰,他当然不服了,于是反问唐僧“我怎么懒惰了?”结果被唐僧怼得无话可说。

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

孙悟空被教训后,只得去找吃的。

孙悟空错就错在“没大没小”,你说化斋难就是了,非要加上一句“师父不聪明”,小心眼的唐僧听了当然会计较。

白骨精出现后,唐僧和孙悟空辩论:这女子到底是不是妖怪?

在这之前,唐僧也亲眼见到一些妖怪,比如双叉岭三妖怪,黄风岭群妖,但这些妖怪给他的只是青面獠牙之类的印象,就没见过妖怪变成人的例子。

妖怪就是妖怪,怎么可能变成人呢!

唐僧宁愿相信眼前看到的,也不相信孙悟空说的。

孙悟空辩不过师父,干脆讽刺:

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

你不就是觉得人家漂亮吗!

这番话,把唐僧羞得无地自容。

从那刻开始,唐僧暗中发誓,一定要给这猴子点颜色瞧瞧。

如果只有孙悟空一个徒弟,唐僧可能还会相信“妖怪变人”,但那时候,猪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并落井下石,沙僧则站在一旁看热闹……都是神通广大的徒弟,猪八戒和沙僧都没说“妖怪变人”,你孙悟空胡说什么呢!

孙悟空实在没办法,只得当恶人了。

唐僧之所以不相信孙悟空,“没见过”是一个原因,猪八戒和沙僧的表现也是重要的原因,但最主要的,其实是唐僧“看孙悟空不顺眼”,所以借机教训。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写了一个专栏《晨曦小荷大话西游之旅第一部》,里面有更多更详细的西游记解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观看。

唐僧为什么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那因为唐僧善良,更准确的说是愚善。他没有火眼金睛,他肉眼凡胎,分不清妖魔鬼怪,所以唐僧死活不让孙悟空打白骨精,因为这个时候在他的眼里,那不是白骨精,而是妙龄女孩、老妇人、老者! 我们知道佛家讲究不杀生,走路怕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何况是活生生的“三个人”呢?

其实这个白骨精所幻化的三个人,代表着人的贪、嗔、痴三毒,要拔除这三毒,就要用戒、定、慧。他们本身就是人身所具有的东西,所以打在他们身上,却痛在唐僧的心上。首先是白骨夫人变成的十八岁美丽少女,带着吃喝而来,这就是食和色,而见到这两样,猪八戒依然第一个把持不住,符合了他的本性,其实唐僧此时也饥渴难耐。这就是“贪”,贪什么呢?贪色,贪口。结果被孙悟空一打,吃食都变成了癞蛤蟆、青蛙和长蛆,美女变成了一具尸首,想想这个场景就可怕和可憎。这是一打,打得就是贪念。

由贪而生嗔,唐僧不干了,念紧箍咒;猪八戒不干了,串掇唐僧收拾孙悟空,趁机报复被菩萨们穿珍珠汗衫的怨恨。虽然最后平息了师徒间的争执,但是一念既生,二念即来,嫌隙算是加大了。这个时候白骨夫人就变成老妇人,来寻女儿了。孙悟空依然照打不误,因为他有火眼金睛,可是唐僧没有。这还了得,这还不嗔怒!所以唐僧怒了,猪八戒也怒了,连之前不知道该怎么站队的沙和尚都有些怒了。老妇人也怒了,杀了自己的女儿自然要怒。这里里外外全怒了。结果就是老妇人依然被撂倒,成为一具尸首,孙悟空依然被念咒,除了孙悟空其他三人结成了统一战线,大家得到的结论:孙悟空嗜杀成性,使用障眼法蒙骗他们。师徒几人的嫌隙加大。为后续的分裂做了铺垫。

贪嗔既过,痴迷就来,这个时候白骨夫人化成老者,颤颤巍巍地来寻妻女,八十多的老者怎么会有十八岁的姑娘?荒郊野外的怎么会有这么三人?老者拄杖数珠念经?这一切都透着古怪,可是唐增已经痴迷不悟,当人从贪到嗔自然而然就到了痴迷的境地而不自知。人有各种痴,有情痴、武痴、书痴等等,唐僧就是佛痴、法痴、空痴。孙悟空抡棒照打,白骨精无处遁形,只留下一具脊梁上写着“白骨夫人”的白骨骷髅。三打之后,矛盾逐步升级,师徒分裂,取经团队残缺。

贪、嗔、痴虽然不算多难见的“毒”,就如同白骨夫人一样,没有多少道行,连猪八戒和沙和尚都尚且不惧,但是他对于人的修行来说却是开始的大障碍,只有用戒、定、慧来拔除。

说点题外话,在中国的禅宗里有个白骨观,是佛家修持法之一,为佛教五门禅法之一种,通常由不净观、白骨观、白骨生肌和白骨流光四步组成。主要的目的是息灭对色身的贪恋。这大概也是白骨精的一个出处。 如是观照:玉体横陈,如骷髅一具;骷髅当面,栩栩如生。只有金刚不动的念力才能有这样的修为。所以历来白骨观难以修持。稍有不慎,就落“魔道”。

世上事没有“捷径”,有师师度,无师自度,总归是:善调身口意,菩提日日增。不是吗?




电视剧只能演个大概意思,表达不出来原著的细节。要想品味精髓,还是得看书,才有味道。实际上原著中唐僧并不是单纯的出于慈悲,“死活”不让打白骨精。

原著中这段叫尸魔三戏唐三藏,戏曲中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的三打和三次被唐僧制裁是各有原由。

白骨尸魔最先登场是变成了少妇,假装去给丈夫送饭,偶遇唐僧师徒,于是决定饭不给丈夫了,用来供养唐僧。此处对她外貌有这样的描写: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那是相当的性感,尤其还是少妇,风韵没的说。二师兄当场就发起了猪癫风,倒也属于正常。但这时候唐僧的表现也是不淡定: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他看见这位少妇的时候是跳起来,这就有点失态了,而且上去就是查户口,你家在哪,家里都有啥人。好奇心也是有点重。就像现在俩人邂逅,都会假装不经意的问一下:家里都有什么人呀?其实就是想知道对方是不是单身。

受电视剧影响,大家都觉得唐僧在女儿国里动了凡心,险些没闯过情关。跟国王情意绵绵,最后斩断情丝,忍痛西行,这是不符合原著的。在女儿国,唐僧是半点凡心都没动,他非常不喜欢这个国王。而且在什么蝎子精、耗子精、兔子精、花仙子面前,唐长老那是经得住了考验,都没动心,意志很坚决。

就像经常有朋友问,西游记里哪个妖精最漂亮?在猪八戒的眼里,都很漂亮。在孙悟空的眼里,都不漂亮。在唐僧的眼里:白骨精最漂亮。这是他唯一一次动心,而且还有所流露,更尴尬的是被孙悟空看出来了。

孙悟空赶回来,看见妖精,自然是不由分说扯棒就打,这时候唐僧上去拦住,问个原由这也正常,你打可以,但这是人命关天的事,你是不是得先解释明白?问题是孙悟空这破嘴惹了是非: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啪啪啪。一下子把唐僧的小心思给揭穿了,还是当着另外两个徒弟的面。

大家仔细品一下孙悟空这句话:你见他那等容貌。说明即便是孙悟空,石头里蹦出来的,也承认白骨精漂亮。可见白骨夫人生前对美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对美的理解,西游记里所有人,白骨精那是大姐大。

就在唐僧面红耳赤的时候,孙悟空打倒了这个女子,于是唐僧开始念咒。

走到这里,孙悟空已经陪伴了唐僧许久,并且上一站就是万寿山五庄观,刚吃完人参果。孙悟空火眼金睛的本事,唐僧是很了解的。实际上此时绝对不存在孙悟空说这是个妖怪,唐僧不信的问题。真正让唐僧恼羞成怒的是孙悟空看穿了他对女色动了心,还不留情面、大庭广众的说了出来。

第二打,是尸魔化成了老妈妈来寻女儿。孙悟空是二话不说上去就给打倒了。又被唐僧念了几十遍紧箍咒。首先唐僧是刚才的气还没消利索,你说你,看见老妇人过来,也不跟师父解释,上去就打,太不把师父放在眼里了。

最后是尸魔化成了老丈,等唐僧一行上门。孙悟空准备打之前有过这样的心理活动: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孙悟空想的是先打了,然后再哄哄唐僧也就过去了。然后念起咒,招来土地山神,把尸魔围住,一棒打死,一代美学大师,香消玉殒。而后来的发展也是按照孙悟空预期来的,唐僧看见地下躺的是粉骷髅,也就信了孙悟空。

按理说这就没事了,但孙悟空千算万算没算到这时候猪八戒捅了他一刀。猪八戒告诉唐僧,孙悟空就是打死了人,骷髅是他使的障眼法。这唐僧才又发作的,在念咒的时候,他还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唐僧最后之所以一定要赶孙悟空走,是怕他再打死人连累自己。而且大家仔细再看看前半句,荒郊野外你打死三个人,没有报案,没人作证。实际上唐僧这句话的后面按照现在的语法应该再加上几个字:这倒也无所谓。

在荒郊野外打死人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是跑到城里再打,就会连累了我。这是唐僧这句话的意思。

电视剧、戏曲里面演的热闹,给人的印象是唐僧死活拦着孙悟空,不让他打。原著中,就第一次稍微拦了一下,然后被孙悟空一顿抢白,在唐僧惭愧的时候,孙悟空就下手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唐僧压根就没拦。

而唐僧之所以恨孙悟空,第一次是因为被说穿了心事。第二次是孙悟空擅自行动不尊重自己。第三次是受了猪八戒的挑拨,怕以后受连累。白骨精的死活,唐长老并没有特别在意,动凡心也是对着尸魔的假相,而且还是一瞬间。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相信很多人都对唐三藏再三阻挠孙悟空打杀妖精的事有所不满,而更令人发指的是,之后竟对孙悟空念了数十遍“紧箍咒”,让孙悟空头疼得满地打滚。究其缘由,原来是因为唐三藏前世与白骨精有过一段情缘。

话说佛祖选定他的弟子金蝉子作为取经人投胎入世。然而金蝉子前八次取经,都被道教派的天庭势力所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天庭派下卷帘大将守在流沙河将其吃掉了。后来,金蝉子(注:投胎为人后当然不叫金蝉子,但为了便于叙述,依旧以金蝉子相称)第九次投胎,落户在白虎岭一户农家。都知道,金蝉子每次投胎为人都是克父克母的,这毋庸置疑,从《西游记》就可得知。因此很快就成了孤儿。在孤苦无依的情况下,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了。这户农家的主人姓白,夫妇俩只有一个女儿,闺名为白孤静,生的丽质可人、活泼伶俐。于是金蝉子就与白孤静一块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后来年纪渐长,金蝉子变成了一个白面长身、玉树临风的英俊后生。白孤静也出落得明眸皓齿、亭亭玉立,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大美人。白氏夫妇见两人的感情亲密无间,也打算为两人筹备婚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村里有一名恶霸早就对白孤静垂涎三尺,想娶来做他的二房夫人,但白孤静誓死不从,那恶霸自是恼羞成怒。正好那时恶霸家一头牛病死,便借机诬陷是被白家老人毒死了的,扬言要告官。古时的耕牛看得极重,堪比一条人命,白孤静被逼无奈只好含泪答应了这场不情愿的婚事。两人在婚后自然也相处不合谐,恶霸因见白孤静与金蝉子旧情不断而虐待她。白孤静在那里度日如年,不久便含恨自缢了。那恶霸人财两空,便在一怒之下将白氏两老夫妇残害至死,又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屋。

于是金蝉子又变成孤身一人了,后来看破红尘,觅了一家寺院出家为僧了,再后来发愿去西天取经,但在过流沙河时,仍然被吃掉了。之后便第十次投胎到秀才陈光蕊家了。

而白孤静因冤情郁积,以致阴魂不散,便化作厉鬼将恶霸一家治死了。久而久之便心性大变,后来因自身冤孽过重,就破罐破摔,干脆化名为“白骨精”,驻在白虎岭以吃人为生。

又过了许多年以后,十世投胎的金蝉子也就是玄奘,俗称唐僧。此次,佛界吸取前九次的教训,安排了法力超强的三个徒弟作为取经护法,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在路过白虎岭时,恰遇白骨精(原来的白孤静)。那白骨精一看原来江湖上盛传,吃了长生不老的唐僧便是自己前世的情郎,一颗芳心又不由得被撩了起来,于是便化作当年的白孤静来见唐僧。然而此时已经是阴阳相隔,又是佛妖两界,何况唐僧身边还有三个凶神恶煞又手段高强的徒弟,连近身都难,哪里还能如愿两情相谐呢?

话说那唐僧此时本来已经佛法高深,于俗世早已毫不萦怀,但毕竟前世有过那么深的一段情缘。待见过“白孤静”之后,就像贾宝玉初见林黛玉那样,霎那间便觉得似曾相识,心中腾起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因而极力劝阻孙悟空打杀白骨精。

那白骨精也是用尽了心思,为了更加唤起唐僧前世的记忆,又接连化身为抚养唐僧前生的养父养母,也就是当年的白氏老夫妇。

那唐僧本是灵山金蝉子转世,慧根远超于常人。于是前世的记忆便慢慢找回来了。想那时在白家,养父母将自己视为己出,一饭一汤一针一线点点滴滴都攒给自己,可惜养育之恩丝毫未报便撒手人寰了;还有我那可人的白孤静姑娘,与自己两情依依,本已相约共度一生,只可叹那命运的安排……唐僧此时已经完全忆起前世的往事了。想到这里,唐僧突然间凡心大起,什么取经拜佛?什么西天灵山?都去它的,这些都是浮云!前世的恩一定要报!前世的缘一定要了!

唐僧下定决心之后,看了看身边的三个徒弟又觉得有些泄气了。这哥仨名义上是保护自己,但同时也是监视自己。八戒沙僧还比较好对付,但那只在身边蹿来蹿去的猴子却委实可恨可恶,那尖嘴猴腮、红着眼眶的样子真是怎么看怎么讨厌!相比之下,自己宁愿去瞧八戒那张糊满鼻涕与粘涎的猪脸,而且就算那把自己吃了九次的沙僧也要比猴子可爱得多。想到这里,唐僧不由得对观音娘娘也心生恨意了,要去西天派什么人不好?偏偏派了一只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孙猴子!

而当孙悟空最后一次终于灭了白骨精之后,唐僧是既感到天旋地转一般的绝望,又转而怒火大炽,将孙悟空叫到面前,一边心里痛骂这这遭瘟的、挨千刀都不死的烂猴子!一边开唇摇舌不停地将“紧箍咒”念了下去,一遍两遍不知道多少遍……

欲了解更多精彩回答,敬请多多关注头条号悟空问答“阙兴明”!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相信很多人都对唐三藏再三阻挠孙悟空打杀妖精的事有所不满,而更令人发指的是,之后竟对孙悟空念了数十遍“紧箍咒”,让孙悟空头疼得满地打滚。究其缘由,原来是因为唐三藏前世与白骨精有过一段情缘。

话说佛祖选定他的弟子金蝉子作为取经人投胎入世。然而金蝉子前八次取经,都被道教派的天庭势力所阻。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天庭派下卷帘大将守在流沙河将其吃掉了。后来,金蝉子(注:投胎为人后当然不叫金蝉子,但为了便于叙述,依旧以金蝉子相称)第九次投胎,落户在白虎岭一户农家。都知道,金蝉子每次投胎为人都是克父克母的,这毋庸置疑,从《西游记》就可得知。因此很快就成了孤儿。在孤苦无依的情况下,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了。这户农家的主人姓白,夫妇俩只有一个女儿,闺名为白孤静,生的丽质可人、活泼伶俐。于是金蝉子就与白孤静一块长大,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后来年纪渐长,金蝉子变成了一个白面长身、玉树临风的英俊后生。白孤静也出落得明眸皓齿、亭亭玉立,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大美人。白氏夫妇见两人的感情亲密无间,也打算为两人筹备婚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村里有一名恶霸早就对白孤静垂涎三尺,想娶来做他的二房夫人,但白孤静誓死不从,那恶霸自是恼羞成怒。正好那时恶霸家一头牛病死,便借机诬陷是被白家老人毒死了的,扬言要告官。古时的耕牛看得极重,堪比一条人命,白孤静被逼无奈只好含泪答应了这场不情愿的婚事。两人在婚后自然也相处不合谐,恶霸因见白孤静与金蝉子旧情不断而虐待她。白孤静在那里度日如年,不久便含恨自缢了。那恶霸人财两空,便在一怒之下将白氏两老夫妇残害至死,又一把火烧了他们的房屋。

于是金蝉子又变成孤身一人了,后来看破红尘,觅了一家寺院出家为僧了,再后来发愿去西天取经,但在过流沙河时,仍然被吃掉了。之后便第十次投胎到秀才陈光蕊家了。

而白孤静因冤情郁积,以致阴魂不散,便化作厉鬼将恶霸一家治死了。久而久之便心性大变,后来因自身冤孽过重,就破罐破摔,干脆化名为“白骨精”,驻在白虎岭以吃人为生。

又过了许多年以后,十世投胎的金蝉子也就是玄奘,俗称唐僧。此次,佛界吸取前九次的教训,安排了法力超强的三个徒弟作为取经护法,一路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在路过白虎岭时,恰遇白骨精(原来的白孤静)。那白骨精一看原来江湖上盛传,吃了长生不老的唐僧便是自己前世的情郎,一颗芳心又不由得被撩了起来,于是便化作当年的白孤静来见唐僧。然而此时已经是阴阳相隔,又是佛妖两界,何况唐僧身边还有三个凶神恶煞又手段高强的徒弟,连近身都难,哪里还能如愿两情相谐呢?

话说那唐僧此时本来已经佛法高深,于俗世早已毫不萦怀,但毕竟前世有过那么深的一段情缘。待见过“白孤静”之后,就像贾宝玉初见林黛玉那样,霎那间便觉得似曾相识,心中腾起了一种莫名的好感,因而极力劝阻孙悟空打杀白骨精。

那白骨精也是用尽了心思,为了更加唤起唐僧前世的记忆,又接连化身为抚养唐僧前生的养父养母,也就是当年的白氏老夫妇。

那唐僧本是灵山金蝉子转世,慧根远超于常人。于是前世的记忆便慢慢找回来了。想那时在白家,养父母将自己视为己出,一饭一汤一针一线点点滴滴都攒给自己,可惜养育之恩丝毫未报便撒手人寰了;还有我那可人的白孤静姑娘,与自己两情依依,本已相约共度一生,只可叹那命运的安排……唐僧此时已经完全忆起前世的往事了。想到这里,唐僧突然间凡心大起,什么取经拜佛?什么西天灵山?都去它的,这些都是浮云!前世的恩一定要报!前世的缘一定要了!

唐僧下定决心之后,看了看身边的三个徒弟又觉得有些泄气了。这哥仨名义上是保护自己,但同时也是监视自己。八戒沙僧还比较好对付,但那只在身边蹿来蹿去的猴子却委实可恨可恶,那尖嘴猴腮、红着眼眶的样子真是怎么看怎么讨厌!相比之下,自己宁愿去瞧八戒那张糊满鼻涕与粘涎的猪脸,而且就算那把自己吃了九次的沙僧也要比猴子可爱得多。想到这里,唐僧不由得对观音娘娘也心生恨意了,要去西天派什么人不好?偏偏派了一只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孙猴子!

而当孙悟空最后一次终于灭了白骨精之后,唐僧是既感到天旋地转一般的绝望,又转而怒火大炽,将孙悟空叫到面前,一边心里痛骂这这遭瘟的、挨千刀都不死的烂猴子!一边开唇摇舌不停地将“紧箍咒”念了下去,一遍两遍不知道多少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唐僧   白骨精   灵山   西游记   凡心   紧箍咒   恶霸   白骨   西天   妖怪   师父   死活   徒弟   悟空   猴子   前世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