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保长做什么的?有工资吗?

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村长,或者我们亲切的称之为居委会网格员。

不过民国时期的保长,主要任务就是为有钱人马首是瞻。

为什么这么说呢?保长的组织选择权利归属于县政府,而县政府就是县长到任,一般第一件事就是去结交当地有钱人,不然就会被刁难,工作没法开展。

老话说就是:流水的县长,铁打的老爷。

县长都要看老爷脸色行事,更何况保长,啥也不是。

再说工资,按照34年《保甲条例》保长不给职。

是的没错,你猜对了,就是:没钱。

一个跑腿打杂的还想要工资?现代话说叫:想得美。

想要钱就只能狐假虎威,去搜刮下层群众了。

所以,你想当保长吗?




全国各地可能有所不同,我对本地民国时的保长情况进行调查和搜集,现向大家報告如下,一,保的范围与现在的行政村范围基本一样,如我所在村民国时期叫蒋山保,现在为蒋山村。二,编制全保只有一名保长和一名保丁,保长相当于现在村长,保丁相当于通讯员为保长服务,跑跑腿送送信。三,保长选拨机制,一般由当地先生推选,上级委派,都是有钱的人和有文化的先生,贫下中农確实也沾上边,就是选你也胜任不了。四,保长的工作职责,保长的工作量是很大,並不轻松,保内没有文书保长就代替文书,如催缴公粮,那年代叫完粮,每家每户要发放完粮通知书,由保长算好填写好通知书,由保丁送达到每家每户。又如征兵,那时叫抽壮丁保长要根据三抽一的政策标准计算出本村有多少兵源,这是得受人的差事,年轻人不愿意当兵,要带人去抓。还调解本保的民事纠纷和与外界交往都由保长一人担当。五,工资水平一年为1500斤稻谷,按照14年粮价只有2715元,只有现在村长的十分之一的工资,没有额外收入。六,保长的当年的真实情况由于工资低,又得受人,当地有一句顺口溜不闻公事不劳累。大家都不愿去当,在我地出现抽签和代理保长的情况。L




提到民国时期的保长,许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由李保田饰演的保长形象:带着瓜皮帽子,中山装的扣子从来没系上过,手里拿着旱烟杆,对上级唯唯诺诺,对身边的老百姓却十分凶恶。

然而,这只是影视作品中的保长形象。真正的保长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是旧中国的组织架构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这个职位的含金量可是相当的高,不是一般人想当就能当上的。

要知道,旧中国的政治架构可是皇权不下县的,因此,保长可以说是统治者在基层的代言人。

保长的由来

我们都知道,先进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网格化的,一个省份下面有很多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又分为很多县,县下面就是乡镇,乡镇下面就是村,每个村又由户组成。

那么,这些户由谁管理呢?沿用千年的“保甲制度”应运而生,保甲制度最早的雏形出现在商鞅变法时期,商鞅变法将秦国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

在《商君书》中有明文规定:五户为伍,双伍为什。也就是说全国的户籍凡是有五户就编成一个“伍”,其中一户为“伍长”,两个“伍”被称为“什”,其中一户为“什长”。

这样一来,这十户人家就绑定了,如果这十户中有一个人犯罪了,其他的九户知道情况却没向官府举报,那么犯罪者被抓住之后会收到什么惩罚,和他在一起的其他九户人就也会受到同样的惩罚,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保甲制度。

从商鞅之后,历朝历代可能在户数上、规则上有过一些变化,但是保甲制度却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由于各大军阀还没有划分好势力范围,基层还是一片混乱,为了加上控制,在1930年,国民政府规定:凡是10户划为一甲,10甲成为一保。

而且,国民政府还实行野蛮的连坐法,重新规定了保甲内一人有罪,别人就要主动告发,否则全保都同罪。商鞅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制度会延续这么多年,一直到了民国还在使用。

保长的职责

在历史上,中国的高级统治者是无暇治理乡村的,但是,权力如同流水和空气一样,哪里出现真空,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哪里。

有两大势力占据着基层,其中之一是族权,是以族长的权力为领导,以血缘、姓氏、祖先为联系方式的一种社会人际关系。在当时的农村,族长的权力是相当大的,就像《白鹿原》中的黑娃、田小娥夫妇一样,一辈子的苦难,就是名声不好进不了祠堂造成的。

第二大势力就是政权,保长就是统治阶级在乡村的代表,保长通常负责宣传政策、收公粮、抓壮丁、抓罪犯、调解邻里纠纷等工作。

保长在基层的权力并不比族长差,甚至有的地方族长也兼任保长。保长的工作看起来非常吃力不讨好,但是,这只是是普通的保长。

有些“能耐”比较大的保长,负责的东西更多,要知道,中国在解放前一直是有土匪存在的,有些保长自己的亲戚朋友很有可能就是土匪,保长还要定期给土匪交保护费。

如果有人被土匪绑架了,还要出面找土匪要人,甚至土匪下山抢粮之前也会考虑到保长的面子,不去熟人的地盘作案。既然保长的作用这么大,那么,什么人才能当保长呢?

在民国时期,保长还起着监督地方的作用,能够当好上级的“狗腿子”,有什么情况能够及时汇报,还能借着上级的名头狐假虎威,这种“职业需求”,首先就把正人君子排除在外了。

因此,一些地痞流氓头子、投机倒把、阿谀奉承的人就通过种种方式当上了保长。而且,由于这些人往往没什么原则,谁拳头大就听谁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有很多保长当了汉奸,帮着日本人欺负老百姓。因此,在很多地方,保长就成了恶霸的代名词。

保长的收入

在了解保长的收入之前,我们先要知道一点就是,保长并不是光杆司令。民国时期设立了保公所,保长是一把手,手下有很多跑腿的,被称为“乡丁”。

这些乡丁的人员构成很复杂,有的是地痞无赖,也有的是没有地的良民。不过在吃人的旧社会,好人呆在那个环境里也会变坏的。

整个保公所是没有工资的,所有的乡丁都要靠保长养着,但是,保公所有一项权力就是能够截流税收。比如某年县里需要五百斤公粮,保公所只上交四百五十斤就算完成任务了。

而且,保长们不会规规矩矩地只收五百斤公粮为止,他们会在指标的基础上加三成甚至五成,多出来的这些自然就成了保长的外快。

其次,当地修桥、铺路、办学等公共事业都是需要通过众筹的,这些钱也是保长负责收集。如果一旦打仗,就需要在基层征兵,抓壮丁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落在了保长头上。

有钱人家的儿子交了钱就不用去当兵了,穷苦人家的孩子只能去战场上当炮灰。以上只是保长们敛财的常规操作,有的保长更加丧心病狂。

由于保长们在村里负责情报工作,谁得罪了他们,他们就给谁扣上一顶“通匪”甚至是“通共”的帽子,被冤枉的人很快就会被抓到牢里去严刑拷打。

旧社会的刑罚都是很不人道的,被抓走基本就别想活着回家,哪怕被放出来也会被折磨的丧失劳动力了,这个家基本上也就完了。

如果想要不被上刑的话,家属就必须给保长送礼,不把人弄得倾家荡产不罢休。所以,保长们的合法收入相当微薄,背后的灰色收入才是他们收入的主力,就是因为当保长有这么多好处,才会有很多坏人趋之若鹜去当保长。

总而言之,旧社会的保长们在基层是民政、治安、教育、财务等一系列工作的负责人,同时也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吸血鬼,国民政府的基层都掌握在一群这种人手里,只能说是自取灭亡了。




我曾祖父就是保长,而且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大夫,在附近口碑特别好。在给国军当保长的同时也暗地里帮助共产党,时不时地就有一段时间人就不见了,别人问起来就说是去外地采购药品了,实际上是去山里给八路军看病疗伤去了,听村里人说最有意思的是当时我家在一个亲戚无儿无女,国共双方的人都欺负他,最后在我曾祖父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求我曾祖父帮帮他,不然活不下去了,然后有次曾祖父带了一队国军官兵到亲戚家村里,找到亲戚说了几句话,村里人一看原来有国军背景的亲戚,国民党的人就没在欺负他,又过了段时间曾祖父又带了队解放军官兵到亲戚村里,村里人一看原来他家国共双方都有背景,从此就再也没挨过欺负,只是曾祖父去世的早,即将解放的时候去世了,解放后定成分的时候本来我家可以定上中农,因为曾祖父和共产党的关系还有我爷爷的二哥参加解放军成了烈士,给我们家定的下中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保长   乡丁   保甲   民国时期   工资   公粮   曾祖父   国民政府   旧社会   族长   土匪   村里   基层   权力   收入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