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停水停电停气,居民怎么生活?

参加过抗战的老爷爷跟我说,战争一旦爆发,千万不要只想着屯钱、屯黄金。只要屯了这样东西,比黄金还值钱,既能保命又能疗伤,可谓价值不菲。

提到战争,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它离我们很远,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而不是一个和平的年代。在我们强大祖国的呵护下,我们才得以安居乐业。

作为当代年轻人,即使没有经历过战争,也能了解战争的残酷性。眼下的俄乌战争也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尽管战争是国家之间的战斗,但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看到乌克兰人民的流离失所,因为战争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国家,不得不与家人分离的场面,不禁让人泪流满面。暂且我们不去谈论战争谁对谁错,无论如何,战争都无法忽视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和动荡。

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都会造成一定的伤亡,给人民带来的都是痛苦的生活。真的很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伟大祖国妈妈的怀抱,让我们可以安然入睡,不用经历战争带来的劫难。

即使眼下是和平的,我们也很有必要去了解战争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战争会带来哪些影响。

战争下的状态

1、交通瘫痪

战争是有预警的,当人民得知战争要来临,很多人会慌忙逃离,造成交通堵塞,甚至瘫痪。加上战争无眼,交通的基础设施很可能会遭到破坏,所以有的车站、机场就会出现限运、停运的情况。那个时候,想要成功逃离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也只有少部分有条件的人能够做到。

2、通讯中断

战争很可能会将通讯装置破坏掉,很多机站会被毁坏,从而出现信号中断,我们的手机也就变成了一块砖头,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

3、医、药难求

有战争就一定有伤亡,有伤亡就得求医,医院一定是人满为患,药店也因战争而停运。所有的人都会赶往医院,而不是每家医院都有条件正常运营,正常运营的医院也因人手、场地有限会造成大部分病患医、药难求,惨面不忍直视。

4、停水、停电、停气

因为战争,很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水、电、气无法正常供应,人民的生活就会陷入黑暗之中。像我们习惯了那种有水有电有气的日子,怎么煎熬是一个大问题。这对于很多现代人来说,是非常不习惯的,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没有办法,除了调整心态好好面对,别无选择,战争不会因为你的不习惯而停下。

5、流离失所

战争来了,我们所住的地方随时都有被误伤、被轰炸的可能,呆在家里自然是不安全的。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往附近的防空洞赶,那里会稍微安全些。在防空洞,可不比在家里,什么都没有,还有一堆人住在一起,细思极恐。

是的,战争很残酷,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无法直视的,战争会让我们平稳的生活瞬间陷入泥沼,暗无天日。

作为普通老百姓,战争来临时,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1、听从指挥、听话照做

任何时候,作为老百姓,都要听从党的安排和指挥,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能护我们周全,困难是暂时的,战争迟早会结束。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听从指挥、听话照做,不给国家添乱,以一己之力奉献一份爱心,也能换来一丝和平。

2、不传谣、不信谣

越是慌乱的情况,越需要冷静,不要轻易去相信谣言,要学会去辨别真假,一切以官方通告为准。不信谣言,不传播谣言,不制造慌乱氛围。

3、尽力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战争中,身强力壮者可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身边弱小的人,也算是给国家做出了一份贡献。如果身边有孕妇、小孩、老人者,自己有能力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

都说战争无情人有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下别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也是在给国家做贡献。

如果发生战争,城市停水停电停气,居民怎么生活?

刚才有提到,战争时期,城市的基础设施都会遭到破坏,作为普通居民该如何生活呢?除了响应国家政策,听话照做,服从安排以外,自身也需要做些准备,以备不时之需。以下这几样生活必需品在战争时期显得尤为重要。

1、速食食物

在战争时期,不要奢求跟平时一样,每天可以按时做饭、吃饭,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不但没有水、电、气的供应,也要担心因为做饭的动静大带来的生命安全问题。

这个时候,你平时不吃的速食食物是相当有必要储备的了,例如一些方便面、牛肉干、卤蛋、罐头食品、巧克力、饼干等,品种可以多样化。

2、饮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哪怕有食物,也很难生存下去。这个时期,可以把家里的容器都装满饮用水,并做好随时添加水的准备,家里是一定不能断水的。人一天不喝水,再多食物也是吃不下去的,哪怕不吃食物也要喝水。

3、食用盐

人不吃盐会没有力气,吃过多盐又会给身体带来不利,盐可以适当储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盐稀释了再饮用。

4、手电筒、打火机等

战争时期,到处都是漆黑一片,不像平时一样灯火通明,准备一定的火源是很有必要的,例如打火机、火柴、蜡烛、手电筒等等,手电筒的话,一定要准备些备用电池,因为不可能有地方充电的,而且还要省着点用。

5、药品

战争时期,哪怕不参加战争,也是很有可能受伤的,备用一些药品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药店很可能就歇业了,想要用药没地方买是很正常的事。自己可以备些消炎药、感冒药、创可贴、纱布等等。如果家里有常规病人,需要多备些专用药。

6、口罩

口罩已成为了我们的常规生活品,在战争时期尤为重要,到处弥漫着弹药的味道,还可能会遭受生化危机的可能,戴着口罩,可以减少感染的机率,很有效地保护自己。

7、防身武器

战争时期,难免到处流离,很可能会去到深山之中,深山随时窜出野兽都有可能,备着防身武器,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保护自己,也可以当敌人来临时可以奋力一搏。

8、收音机

因为基础设施的破坏,通讯不可能正常,重要的一些信息都是通过收音机来播报的。准备收音机,并备好电池,随时关注战争动态,方便响应国家号令。

9、白糖

说到白糖,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白糖有什么用呢?其实只是你没有留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吸食一定的糖份,糖是每个人身体内不可或缺的元素。白糖在战争时期显得最为重要,是因为白糖还有另一个功效,就是可以消炎止痛,有效治疗伤口。在伤口洒些白糖,可以消炎杀菌,减少感染,有利于伤口的复合。要知道在战争的情况下,医、药都是非常难求的,而白糖成本低、易储存、方便携带,保质期长,是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之一。

写在最后

战争无情,作为普通老百姓,需要做的就是听从安排、不信谣、不造谣,尽己之力努力帮助身边的人,既是助人为乐,也是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战争时期,基础设施都会遭到破坏,停水、停电、停气是大概率的事情。在非常时期,我们需要的是冷静,是尽可能地储备一些必需品,不要光想着国家的安排和救济,自己准备好了,才有余力去帮助身边的人,才能在万难时期度过难关。




如果停电停水,城市居民将无法生活,还记得当年美国发动的科索沃战争吗?南联盟总统米洛赛维奇苦苦支撑了77天后就放弃抵抗了,原因就是美国用石墨炸弹攻击电网,导致全国停电停水,导致人民无法生活,米洛赛维奇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即使停电,农民还能维持生活。从这次疫情就可以看出,在农村生活更有利于防疫抗疫,农村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些年来,过度讲究城市化,折迁拆迁再拆迁,赶农民进城,是该值得反思了。一旦战争、瘟疫来临,都挤在城市,停电停水,就是灾难。所以,用毛主席的话说“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大有作为”,我们一定要重视农村建设,那可是大规模战争来临时,我们退守的最后的一道安全防线!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欧洲和美国人最先想到的并不是隔离与防护,而是疯了一样抢购各种生活用品,包括食品,常用药,电池,枪支,子弹,小型发电机,香烟啤酒打火机,瓜子饮料矿泉水,甚至手纸和安全套……欧美人的紧张与恐惧让我们深刻感觉到一个事实:快了,欧美国家大难临头可能也就是这几天的事。

然而这是欧美人在灾难可能来临之前的一种惯性表现,只要有点风吹草动,他们就紧张到不行。当时甚至连约翰逊首相都对民众发出了悲观的警告:“我们已经无法阻挡新冠病毒进入我们的国家,届时,政府能做的将非常有限”——绝对的自由主义,将意味着所有人必须分担不可抗力造成的风险与灾难。



二战时期,欧洲人非常清楚战火蹂躏之下的大城市是什么样。尤其是沦陷后的柏林,白天盟军轰炸,晚上红军空袭,炮火之下,几乎所有的城市供需系统悉数被毁。威胁人们的不光是子弹和炮弹,还有断水断电后的生存危机——战争的规律让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旦爆发战争,城市将首当其冲。尽管疫情不同于战争,但他们必须为可能来临的灾难做足准备。

美国人虽然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但很多美国人仍然热衷于储备“粮草”。有一位美国老爷爷花了15年时间,在自家后院构建了一个资源丰厚的地下小堡垒。地堡里卧室,厨房,厕所,壁炉,健身房,台球室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条从水井连接的自来水管。他表示,如果灾难来临,这间地堡里的物资能够为他们一家人提供4—6年的生存安全。



美国人的危机感并不是天生的。

我们知道,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之后,为了规避可能发生的核爆,“深挖洞,广积粮”的不光是第三世界,美国人也在恐惧中开始了未雨绸缪的生存准备。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是政府在挖,他们是自己在挖。

美国政府推出了相应的免税政策,动员民众主动修建地下室,充当核战避难所。同时,美国民防部门开始向民众派发各种工程手册加以指导。普通避难所的标准是:地下室的生活配置,必须让避难者生存2个星期时间。美国政府印发的《生存手册》中,还列出了“紧急食品”和“紧急饮用水”的清单与最低标准。

一时间,美国家庭(尤其是那些DIY的崇尚者)利用周日全家总动员,在后院大兴土木,开始了长期作战的准备。我们还发现,好莱坞拍摄的很多战争片或灾难片,其残酷性简直让观众不忍直视,莫名的恐惧甚至会笼罩人们很久很久。然而这也是美国国家宣传的一部分,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了灾难的真相,才知道如何自我救助——这种危机意识一直传承到了现在。因为,如果战争或者其他灾难来临,政府救助有可能缺位,除了自救,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



去年12月中旬,广州短暂出现大规模停电,但经过一个小时的抢修,供电系统就恢复了正常。然而仅仅一个小时的停电,很多网友就表示已经“完全受不了了”。互联网出现之前,停电的后果最多也就是“黑灯瞎火”,大家早早睡觉也就完了。然而现在的人们一旦失去五彩斑斓的网络和灯红酒绿的夜晚,马上就不知道如何安置六神无主的灵魂。

今年2月份,美国德州遭遇了50年不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超强冷空气导致供电设施被冻坏,城市大面积停电。停电意味着供暖系统不能运转,很多德州人不得不点起篝火取暖,期间甚至发生了祖孙三代一家4口,因室内点火取暖,引发火灾不幸罹难的悲剧——注意:这只是和平时期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人们就如此的不知所措,如果战争破坏了眼前生活的便利,我们该怎么办?是高科技宠坏了人类?还是我们的城市太脆弱了?

科技越发达,城市就越先进,然而最先进的部分往往经不起破坏。因为先进意味着系统复杂,系统越复杂,对资源和科技的要求就越高,抗风险能力也会随着高度的便利而递减。水电是城市的血液,城市是国家的筋骨,水电一断,城市必将崩溃。破坏者只要毁掉几座大城市,国家的管理系统就有可能瘫痪。因此,所有的战争发动者,都会把重点打击目标集中到柏林,东京,广岛,伦敦和莫斯科,而不会选择撒哈拉沙漠或斯拉夫草原,以及人烟稀少的农村和山区——上海解放后,陈毅市长下达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要求10万工人纠察队,配合人民解放军保护城市供电与供水系统的绝对安全。



78天的科索沃大轰炸告诉我们,城市的水电系统一旦被破坏,意味着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被剥夺。我们设想一下,一家人如果住在20楼,一旦停电,只能从楼梯上下。停电意味着停水,不要说解渴,甚至连上厕所都成问题。人们只知道饮水来自水龙头,但如果水龙头没水了,人们竟然不知道哪里可以得到水(就像现在很多城市孩子会天真的说:苹果来自冰箱,大米来自超市)。

这个时候人们突然发现:诺大的城市居然连一口水井都没有。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有一位叫克里瓦瓦茨的赛尔维亚导演,在科索沃大轰炸期间,因断水断电断粮生生饿死在了自己家里。这位伟大的导演曾经拍摄过经典电影《桥》和《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炮火连天的贝尔格莱德城区,很多人刚刚抢了一桶水,转眼就死于敌对者的枪下——战争是多么的可怕。

还有,停电之后,高度智能化的城市运作系统将瞬间崩溃。人们无法完成电子支付,但手里又没有现金,银行的智能业务系统,将不能提供正常的人工服务……金融挤兑一旦升级,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涌向超市,粮店以及所有能够获得生活资源的场所。

更严重的是,没有电,所有的通讯工具将成为摆设,人们将不能获得外界的任何信息。没有可供参考的信息,人们就会猜测,有猜测就会有很多种结果,而人们最愿意相信的,恰恰是最负面的那个。惶恐与无奈的相互叠加,人们就有可能在等死般的恐惧中铤而走险——城市越发达,文明程度就越高,但抗风险能力就越低。



我们在电影中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台词:“战争开始的时候,我们就逃到乡下去避难了……”。

没错,在和平年代,城市的便利与繁华的确令人向往。但如果爆发战争,农村反而会因为经济落后,结构简单而能够幸免于难。战争时期的农村,将成为城里人趋之若鹜的避难天堂。

农村是粮食的天然源头,河流与水井的广泛分布,基本上能够保证最基本的活着。更重要的是,敌人的导弹和战机只会对大城市感兴趣,不大会光顾毫无价值的农村,山区和牧场。如果有人在战争来临时选择农村,建议带一本《瓦尔登湖》,也许你会从梭罗的感悟中重新理解这个世界——“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种文化,一旦与荒野脱离,就会变得孱弱和愚钝。于是,人类有必要在文明的沙漠中保留一小片荒野和绿洲”。

因此,我们现在懂得了一个道理: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美军深陷阿富汗战场20年,最初的时候,他们也试图以破坏大城市,瓦解大系统的传统战略,让这个国家快速陷入瘫痪。然而很遗憾,阿富汗根本没有大城市,也没有重工业,甚至没有大型发电厂。很多时候,美军昂贵的巡航导弹最多只能炸死几头驴或一群羊。塔利班不会用电脑,但手里的AK47玩得出神入化。他们不用自来水,因为他们知道隐密的水井在哪儿。20年来,美军对这个国家基本上没有更好的办法——这是文明的尴尬,还是落后的优势?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对灾难的恐惧,就应放弃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追求,因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只能是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高超的科技和先进的管理,保护好我们的城市。其实在一战以前,西方就已经意识到对大城市的保护。巴黎,伦敦的下水道宽敞的可以开进去汽车,显然不仅仅是为了排水。二战之后的地铁也是按照防空标准建造。



我小的时候曾拿着手电“只身”探索过一条废弃的地下防空通道。长约4公里的地道,有着纵横交错的分支,两边是按照家庭设计的独立屋。还有更大的空间,应该是按照仓库,医院和生活配给站设计的——这只是这座城市其中的一条地下防空通道,据老人说,这样的地道总共有23条。我们非常应该向伟大的父辈致敬!

如果您稍加注意,就会发现每年都会有罐装压缩饼干,听装猪肉(牛肉)罐头和真空包装的脱水蔬菜等市面上不常见的特殊食品,出现在某个不起眼的超市或商店,我建议您买点尝尝,味道非常好。

这是什么?这就是定期撤换,循环补充的战时应急食品。

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无需像美国人那样自己“挖洞”,中国所有的城市底下,都遍布着纵横交错的防空地道,以及配套的生活物资。因此,如果战争无可避免,我们完全可以挺过最初的危险期——因为我们有一个伟大的机构:人民防空。




没法生话,只能远离城市,农民返乡种地,城市瘫痪,城市人口很快将变成难民。

现代战争,第一波摧毁的一定是高价值军事目标。

导弹发射基地,机场,港口,指挥级关,军事基地,雷达基地,军事卫星等。

第二波摧毁的一定是,通讯,电台,数据中心,补给基地,兵工厂,运输线,政府机关等。

第三波摧毁的一定是,城市供水,供电,供气,储粮,储油,储气,破坏水源,桥梁,发变电站,网络中枢,瘫痪城市,制造恐慌,打掉工厂。

当战争发展到攻击民用设施的时候,这就是大规模毁灭性战争。

它的目标就是要把目标国家,打回到非工时代。

催毀目标国家的:军事,交通,制造业,大中城市。

大中城市是国家发展的象征,是军事,交通,经济,科技,政治,文化,工业,服务,通讯,信息等中心,也是人口聚集地,所以逃离城市是规避战争的首选。

而偏远农村,远离重要交通线,会相对安全,而山居人家更是世外桃园

所以战争让城市更悲催,打击城市化,毁灭现代文明。

农民回乡,有水有粮,

城市人口在有组织的情况下,建立临时居民点,采集地下水,食品等待政府配送,或红会救援。

或投靠农民亲友,或自我主动寻找荒地,水源,转向田园。

或展转它地规避战争。




从我的生活经验来分析,在城市里停水停电停气,根本无法生活下去。就以春节前我们城区的一次停电停水事情来举例证明。

我们生活在东北,数九寒天,电力公司的变压器发生事故,导致整个小区没有电供应了。当时屋子里就冷了下来,热力公司说没有电,二次加压的热水顶不到管网里,屋的温度降到了10度左右;我家没有液化气,用电磁炉做饭,没有电饭都没有办法做;想洗脸接点水吧,发现水箱里的水都空了,没有电,水供应都断了。

没水没电没气的日子整整两天,我们晚上盖了两层被子勉强睡觉,到市区饭店解决肚子问题。

这才两天,就把我折磨够呛,要是战争时期,估计一周的时间我就得饿死了,没吃没喝的怎么生活。

因此,当时我就怀念起住平房的生活。家里的水缸永远存着两大缸水;家里的劈柴永远是几十袋的备着;家里的煤永远是五吨十吨的存着。火坑想烧就烧,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有了炉子,什么都可以烤着吃。

这就是城市居民的悲哀,没有电的高楼,想回一次家都得累晕了。

而我们现在的策略确实有问题,把大片的农村住房拆掉,全部拆到城里的小区,看似城市大了,人多了,却把农村变没了。

农村平房多,有地有小园子,遇到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靠着自给自足都能生存下去。城市居民呢,就算是手里有粮,没有自来水没有电,他们吃生米都吃不上了。

所以,对规划好的城市建就建了,不用拆迁的农村就别动了,保留下这片能够养活一大批人的聚居地,对我们的未来是大有好处的。

毛主席老人家说过的一句话,我认为相当地对:深挖地、广积粮。当年面对苏联的危胁,我们就有大批的工厂和人员到了三线地区,才有了根基和底气。农村建设要跟上形势啊,这就是我的看法。

黎涛微世界我在等着你,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感谢您的阅读。更希望您的评论和关注。再次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科索沃   水井   战争   都会   城市   美国人   白糖   美国   大城市   灾难   家里   居民   时期   发生   农村   国家   财经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