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二三有所指吗?

一哥“俗人读史”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典出《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实,这段话不是说舜之“孝”的,而是为舜之“不孝”在辩护。

在古人的观念里,“第一孝”是表现在对父母的奉养孝顺上,而舜的“父顽、母嚣、弟傲”,舜不仅不纠正他们的错误,还曲意迎奉、到处躲避,陷他们于不义,当了帝君后,并没有改正他们的错误还给了弟弟象封地,是为“一不孝”;二是常年流浪在外,自己贫困,又不去到君王那里入仕当官,为君王办事,取得俸禄,奉养双亲,是为“二不孝”;到了年龄,不找老婆,不生儿育女,承继家庭祭祀,是为“三不孝”。

虞舜先生,年龄不小了,也终于沽名钓誉成功,赢得了大老板唐尧先生的赏识,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当老婆,或许是尧不懂规矩,没有告诉亲家,或许是舜高兴过了头、抑或心中根本没有爹娘,也就没有告诉那个瞎老头和他的后妈,就自己结了婚。婚姻这事向来是“媒妁之言、父母包办”的,连父母都不知道的婚姻,那是宋江包养阎婆惜,是不被认可的,当然是不孝了。

你说,舜干的这叫啥事?不过,文字这东西向来是能文过饰非的,君子们自然是能解释得通的,说:舜没有告诉爹娘娶老婆这事啊,是怕没有后代,绝了香火,所以“不告”这事,君子认为“犹告也”。意思是说,孔夫子说了,虽然没有告诉,我们也就认为已经告诉了吧。

而到了汉代,经学家赵岐先生注释曰:“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就把这“三不孝”给明确了,也把“君子”的说法给固守下来了。

要说,这事也就定型了,反正大伙都认为,没有告诉他爹娘,就视同是告诉了。可经学大家朱熹先生认为还不到位,“不告”的原因得找找,于是就说:“舜告焉,则不得娶,而终於无后矣。告者礼也。不告者权也。犹告,言与告同也。盖权而得中,则不离于正矣。”什么意思呢?是说,他要是给爹娘说了,爹娘肯定不愿意,不愿意就绝后了,因而,虞舜先生干这事不仅可以原谅,而且是必须的。

嘿,事实总在文字之后,就这样一件事,放到宋江身上,那是搞破鞋,放到陈士美身上,那叫丧尽天良,幸好放到虞舜先生头上,我们才知道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不孝有三,指的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事情时说的。大概意思是,孟子说,一味顺从,见父母有错误时,也不去劝说让他改正,使他们陷入错误的深渊,这是第一不孝;当父母老了的时候,自己不去努力挣钱供养父母,这是第二不孝;在到了年龄,不按照常规娶妻生子,这是第三不孝。




不孝有三,提莫上单;

不孝之二,风男快乐;

不孝第一,一血挂机……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即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其二,指阿意曲从,陷亲不义。这是指有些儿女对父母盲从,愚孝,无原则行孝,如有些不明是非的父母要儿子偷窃财物,做不义之事,如他的儿子盲从顺从,这就是愚孝,最后,也会有损于父母的名声。

其三,家穷亲老,不为禄仕。这种不孝是指懒惰无担当,不行使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当今一些啃老族也即此类不孝之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不孝   忠义   孟子   文过饰非   孔夫子   经学   能事   爹娘   君王   所指   顺从   君子   年龄   父母   错误   评价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