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妻子亲,还是兄弟姐妹亲?

27岁湖南小伙刘松,穷得叮当响,可是却找了个有钱的老婆,老婆不仅不要一分钱彩礼,反而带来10万现金嫁妆,跟他过日子,还买了房、给他找了工作,可是婚后11年,刘松发现儿子非亲生,要离婚,可是母亲死活不同意,她说:“我对儿媳很满意,是她养着全家,你要是敢跟她离婚,我就跟你断绝母子关系”


刘松跟妻子夏红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夏红不是个势力的女人,她愿意嫁给一贫如洗的刘松,不嫌弃他一无所有,没有要一分钱彩礼,反而还倒贴了10万嫁妆,她把这10万嫁妆带过来跟刘松一起过日子,并且还掏钱买了新房子,把婆婆接过来一起住。


之前,刘松一直没有工作,婚后,夏红帮他找了一份工作,不久之后,两人有了一个女儿,再后来又生了个儿子,儿女双全,很是幸福。为了多挣点钱,夏红还开了个麻将馆,生意还不错,夏红勤劳贤惠,不仅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和婆婆相处得非常好,婆媳俩亲如母女。一家人住在一起其乐融融。


夏红是个聪明能干的女人,不仅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养着一家五口,而且还愿意花时间陪伴婆婆,她经常跟婆婆手拉手去逛街、散步,还经常给婆婆买好吃好穿的,婆婆对自己的小孙子也是一百个疼爱,一家人相处很融洽,每当跟左邻右舍说起自己的儿媳,婆婆都是满脸幸福地夸奖道:“我这个儿媳,聪明能干又孝顺,打着灯笼都难找”


可以说,婆婆对这个儿媳,比对她儿子还亲,婆婆早年丧夫,一直孤身一人,儿女大了,都忙自己的事情,无暇顾及她,在她眼里,儿子无能、女儿嫁出去后很少来看望她,陪伴她最多的就是儿媳夏红了,因此她对儿媳既信任又依赖,把她当成了自己最亲的人,比亲闺女还亲,一些邻居看到她们婆媳俩那么亲密,还以为是母女俩呢。


一家人就这样过着安稳幸福的日子,不知不觉过了11年了,有一次,刘松的妹妹刘默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她嫂子私生活不检点,还有邻居说她哥哥的儿子,不是亲生的,这让刘默大吃一惊,她悄悄地拿了哥哥和侄儿的头发去做了亲子鉴定,结果出来后,哥哥和侄儿竟然真的没有血缘关系,果然不是亲生的。


刘默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哥哥,刚开始刘松不相信,后来又带着儿子去做了一次亲子鉴定,还是一样的结果,刘松很是伤心气愤,妻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可是遇到这种事他实在是气愤,刘默知道哥哥老实无能懦弱,担心他吃亏,就劝他和嫂子离婚,她说,你一个大男人被戴绿帽,说出去不好听,还是离婚吧,要活得有尊严。本来顾及夫妻情分还在犹豫的刘松,听了妹妹一番劝,也动了离婚的念头。


他怒气冲冲地把鉴定报告拿给妻子看,并提出了离婚,可是母亲周美娥得知后,死活不同意儿子儿媳离婚,她还对自己的女儿刘默说:“都是你在煽风点火,本来我们过得好好的,你却怂恿你哥离婚,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一个外人少管别人的家务事。”


周美娥说儿子太无能懦弱、没钱没本事,这些年多亏了儿媳维持这个家庭的开支和稳定,儿媳能干会挣钱,把老人和孩子都照顾得很好,虽然做错事了,但是她对这个家是付出了很多,为这个家做出了很大贡献。如果离婚了,儿子肯定娶不到这么好的老婆,也无法养活孩子,更没能力赡养老人。


虽然小孙子不是亲孙子,但是周美娥一直把他当亲生看待,这个孩子自从出生后,就给她带来很多欢乐,对于她来说,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可是儿子却坚持说自己一定要离婚,看到儿子这样,周美娥气不打一处来,她跑进厨房拿出一把菜刀要砍儿子,并且说,如果非要离婚,就断绝母子关系。


夏红也说,其实丈夫不想离婚的,就是小姑子在挑唆,她深知丈夫性格软弱懦弱,不敢提离婚。所以夏红和婆婆对刘默的挑拨离间很是怨恨。周美娥更是直言:自己的儿媳比闺女好多了,儿子闺女平时都很少陪伴自己、关心自己,只有儿媳关心她。


周美娥说要是儿子儿媳离婚了,儿子就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媳妇了,每个月才一两千的工资,拿什么养家,要是找了个二婚带孩子的女人,还不是帮别人养孩子吗,那还不如跟夏红继续在一起,虽然儿子不是亲生的,但是女儿好歹是亲生的。何况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孙子,有很深的感情了。她真的舍不得这个小孙子。


对于妻子出轨的事,其实刘松也并非一直蒙在鼓里,早在几年前,他就发现了妻子有出轨的苗头,当时妻子另外买了一套新房子,她说这套房子不是她的。而是她妹妹买的,只是登记在她名下。装修好之后妻子就带着儿子偶尔过去住,房子里还有另外一个男人,就是妻子和别的男人幽会的地方。那个男的就是她的相好。他当时很气愤,但是看在孩子的份上,还是忍了,当时他还不知道儿子不是亲生的,为了家庭的安稳和睦,性格懦弱的他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如果不是现在妹妹一直让他离婚,他也决定就这样难得糊涂过下去算了,说实在的,妻子除了出轨,其它方面都没得说,能挣钱养全家,勤劳贤惠,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孝顺父母,跟婆婆相处融洽,如果不是妹妹把他妻子出轨的事告诉他,并让他离婚,那他的生活可以说是很平稳幸福的。


周美娥觉得女儿刘默打坏了这个平衡,属于无中生有、挑拨离间、挑唆使坏,她严厉警告女儿不要坏了她哥哥嫂子的好事,说她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对女儿说:“你一个外人,轮不到你来指指点点,破坏别人的家事”


但是刘松还是听了妹妹的劝,决定离婚,妹妹说,如果不离婚,背后被别人指指点点不太好,一个大男人没有面子,刘松就决定还是离婚算了,看到儿子仍然“执迷不悟”,周美娥就说,如果非要离婚,就让儿子净身出户,房子车子存款都给儿媳,因为儿媳为这个家付出太多了,不能让她损失太大,刚开始结婚的时候,儿媳从娘家带了不少钱过来,房子也是她买的。


周美娥一直偏爱那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孙子,从小带着他长大,现在4岁了,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如果儿子儿媳离婚,她希望小孙子跟着儿媳,10岁的孙女跟着刘松,而她继续跟儿媳和孙子一起过,不跟儿子过。


最后,刘松还是跟夏红离婚了,结束了11年的婚姻生活,在法院的判决下,作为过错方,夏红弥补刘松3.5万精神损失费,并补偿刘松四年的儿子抚养费。


有网友说:人都是根据自身需要来做选择题的,女儿多管闲事了,这样无能的儿子,撑不起一个家,离婚之后孙女谁养?老人谁照顾?女儿会赡养吗?所以这个母亲其实是从实际考虑问题,这个儿子会后悔的。因为他没能力赡养照顾母亲女儿。


还有人说:本来稀里糊涂的能过一辈子,也算有儿有女,老婆能干,现在好了,自己也没能力,没媳妇,还得照顾女儿,照顾妈。不知道他妹妹能给提供什么帮助,难得糊涂,这妈用心良苦。


夏红出轨确实是违背了婚姻的忠诚,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她对家庭的付出是挺多的,能挣钱,对婆婆还很孝顺,这就是婆婆为什么处处偏袒她的原因。如果刘松有本事能挣钱、能养儿育女、赡养父母,扛起一个家庭的重担,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那妻子也不会这样了,总之,夫妻双方都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大部分人都是对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比较亲,甚至超过了对妻子或者丈夫的爱,像周美娥这样,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子和儿媳,都好过自己儿女的婆婆,还是比较少的,哪怕儿媳出轨,也是偏袒儿媳,可见这个儿媳在她心中的份量,归根结底,是因为长期以来儿媳对她的关爱和陪伴,这份感情超过了血缘关系。


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亲生儿女指望不上,刚好这个时候有人对自己无微不至地陪伴和照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依赖,也会对对方产生好感和感激。夏红婚内出轨是不对的,但是刘松刘默兄妹俩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对母亲不够关心?没有尽到儿女的责任,才让母亲的精神无处寄托,从而对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儿媳和小孙子产生依赖和好感,甚至不惜跟他这个亲生儿子翻脸,也要处处偏袒儿媳、维护儿媳的利益。




我们家和姑奶奶家,老死不相往来已经超过30年了。逢年过节,姑奶奶给亲戚小孩红包,看到我,连理都不会理会,眼神越过我,摸着亲戚小孩的头,亲切地给他派红包,是100块钱的。

我很羡慕,回家就问爸爸:那个是不是我的姑奶奶?怎么她不理我的。爸爸没回到我,妈妈把我拉到一边,骂我不懂事,小孩子不要管那么多,以后看到姑奶奶不理你们,你们也不用凑上去。

这个疑问扎根在我心底十多年,从幼童时期到高中,我终于从四姨婆口中得知当年亲情关系破裂的真相。

爷爷年轻的时候比较穷,娶了家在深山里的奶奶。爸爸总说,我现在享福了,他小时候去上学前要去山上割一捆草回来才能去上学,放学还要做很多农活才等到晚上那一顿饭。

结婚的时候没什么好东西,就是借了一辆自行车把妈妈驮回家,妈妈的陪嫁就是一个保温瓶,用了十几年都还可以用,不得不感叹当初东西的质量很好。

奶奶脾气不太好,家里穷,不得不样样都计较,经常为了一点干草柴火和肥料和村里人人争吵半天,大家背后都说奶奶坏话,然而奶奶还是我行我素,毕竟,一捆柴火可以烧好几天了,实在大方不了。就这样,村子里有一小部分人是看我们家不顺眼的。

我们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爸爸和大哥、堂妹都有心漏症,我是唯一幸免的。爸爸小时候因为心漏住院,到大哥出生,没熬到小学毕业,突然跑步就晕倒了,去医院才知道大哥又有心漏症,需要钱做手术。

本来手术钱不算多,攒攒拿出来就是了。可大哥住院前,爸爸借村长儿子的摩托车去乡村拉货,在回程的时候连人带车摔进路旁的深坳,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流。

爸爸说,那天下雨,路面很滑,突然路面就冲出一条狗,他也不知道深山老路怎么会有一条狗,还冲得很快,爸爸一转方向避让,就滑倒,摩托车拖着人滑行到路边的深坳。

人可以受伤,摩托车不能丢,90年代初一辆摩托车特别贵,村子里也就村长儿子和另一个人刚买了摩托车,是稀罕玩意儿。

爸爸抓着路边伸出来的枝桠,脚拼命踩进泥土里,另一只手拖着摩托车车位的铁架,牙齿都咬出血了,不肯放手。最后还是没坚持多久,摩托车掉进深坳底下的河流,连车架子都没找回来。

爷爷和爸爸拿出积蓄赔钱,还损失了一批货,也要赔钱,大哥住院手术,也需要钱。这么大一笔钱对于种田的家里来说,是巨款。好在,姑奶奶嫁了有钱人,生活滋润,爷爷第一个想到找她借钱。

上门,喝茶,寒暄,直入主题,说你侄子闯祸了,还有孩子在医院,可能需要找你借钱,还是比较大一笔钱。姑奶奶喝着茶,一直劝爷爷试试新茶叶,是谁谁从哪里带回来的,本地轻易喝不到。

爷爷说茶就不喝了,喝不习惯,在家都是喝白开水。

姑奶奶面露难色,说家里都是丈夫管钱,她做不了主把钱借给娘家,不过她有几百块私房钱,可以借给爷爷,说着就要上去拿钱,还让爷爷写个借条,免得她丈夫对她花钱有意见。

爷爷没有要那些钱,回家后,爷爷去找村长,就差当场跪下了,说足了好话,让缓一缓,一定会赔钱,绝不会赖掉,签借条算利息都行。

一向斤斤计较看起来寒酸又穷的奶奶,转身回了娘家,找她娘家借钱。奶奶有3个舅舅,做酿米酒的,都是做村里人的生意,偶尔把米酒拿去市集卖,赚不了多少钱。奶奶娘家在山上,远到什么程度,开着车绕着山一直转一直转,转足3个半小时,能把人转到吐。

奶奶的妈妈差点没把家底掏空,几个舅舅把压箱底的钱都拿出来,借给奶奶,让她先过了难关,钱的事以后再慢慢算清楚。爷爷奶奶那个年代就是单纯过日子,不太会表露情感,奶奶脾气不好,骂人时声音能传出很远,又抠门。

经过借钱这件事后,爷爷对奶奶很尊敬,是那种无论奶奶怎么得罪村里人,怎么骂人,爷爷都会低着头去找人家道歉,让人家多包涵一点。我以前也很奇怪,有时候吃饭,奶奶会嫌弃爷爷这个嫌弃爷爷那个,可爷爷从不反驳,也不会跟奶奶吵架,赚的所有工资每个月如数上交给奶奶。

风水轮流转。我们家没多久,环境变好了,把债一点点还清了,姑奶奶家的儿子做生意被骗,来我们家借钱,爷爷只借了一千块,姑奶奶气呼呼走了,一如当初爷爷上门借钱给大哥做手术。

之后姑奶奶逢人就说爷爷不念亲情,再也不要跟爷爷来往了。

只有我知道,爷爷很重恩情。奶奶50多岁生病不在了,爷爷还是坚持每年去奶奶的娘家看望,直到爷爷走不动路,还叮嘱我们过年了,要给奶奶的娘家捎钱捎礼物,要给那几个舅舅带点好东西,不能怠慢了。

从我爷爷的经历来看,妻子比兄弟姐妹。

当初姑奶奶算是有钱人了,住大房子,面对大哥住院,爷爷去借钱,姑奶奶拿出的几百块钱,爷爷说,还不如不拿。

从奶奶的经历来看,她的兄弟姐妹更亲。

奶奶勤俭抠门了一辈子,视钱财如命,二话不说回娘家借钱,本来爷爷也没指望奶奶能借来钱,奶奶家那么穷,能借来什么钱,可就是住在山里的奶奶娘家,把积蓄拿出来,还说不够的话他们可以去借。

这也是为什么爷爷后来心甘情愿把所有的钱给字都不识的奶奶来管,即便奶奶倒贴一点钱拿回娘家,爷爷也不干预。

最后:

一种米养百种人。是妻子亲,还是兄弟姐妹亲?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见仁见智,我只能说,没有经历过大事,你永远无法得知到底是哪一个最亲。




大哥你都这样了,还来找我们借钱?兄弟姐妹们也都成家了,动用家里的钱借给你治病,给家里另一半知道了轻则鸡飞狗跳,重则家破人散,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借给你了,你要是没治好癌症怎么办?你走了我们找谁要钱?一个十三岁的儿子和一个工人嫂子?这里还有四千块,我们四兄妹一人一千,算我们的心意,不要你还了,大哥!

这不是演电视剧,这是一九九五年夏天发生在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住院部病房的真实片段,里面的大哥是我老婆的大姨父,里面的二个弟弟和二个妹妹是大姨父的亲弟妹!这个故事从一九五六年开始说起,那时候大姨父出生在城里一对工人家庭,那个年代还没实行计划生育,大姨父家里三男二女,大姨父排第一,作为长子,老二老三是闺女,老四老五是儿子!

从小大姨父就很顾弟弟妹妹,舍不得吃,每次有好吃的或糖果都会留着给弟弟妹妹,因为他父母从小就教育他,长兄为父,他也一直奉行着这一优良传统,从他十多岁进入汽修厂那一刻拿到工资时,他就肩负起顶梁柱的使命,养家,养弟妹。

因为父母走的早,基本上弟弟妹妹的衣食住行和读书参加工作和成家,都是他供养出来的,说句难听的话,他既为兄长又身兼父职!

一直到一九八零年,二十四岁,最小的妹妹高中毕业到酒厂参加工作,他才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打算。

他在汽修厂工作,那年已经是个小领导了,人又长的高大帅气,附近厂区总有些漂亮的女职工主动搭讪或说媒。

他谁都没要,有次下班时天空突然毫无征兆的下起了大雨,恰好他之前下午天带了把伞,下班时雨停了,他丢办公室忘拿了,这下派上用场了。

那天他单手打着伞,单手骑着二八自行车,嘴里哼着咱们工人有力量潇洒的往家的方面蹬着自行车。

不远处麻纺厂跑出一个姑娘,拿着装饲料的塑料袋顶脑袋上一路撒腿狂奔,乌黑黑的大辫子,168的个子,一双穿着布鞋的大脚丫子健步如飞。

大姨加快了速度,骑行到女孩边上笑着说:同志,急冲冲的赶回去吃饭吗?跑这么快,需要我稍妳一程吗?

大姨看了看大姨父一眼,鬼使神差的说了声:谢谢。然后丢掉塑料袋子,坐到自行车后座,左手拿着大姨父的那把伞,右手紧握姨父自行车作座位下的杠子固定好身体,做了个鬼脸笑着说到:同志出发,碳素厂家属区,谢谢你!

就这,大姨父和大姨的第一次见面,大姨父被这大辫子性格活泼可爱的姑娘勾了魂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魂不守舍的大姨父鬼使神差的骑着单车骑到了昨天送大姨的厂家属区玩起了顺便过来偶遇的桥段。

大姨一出来,大姨父二眼发光痞里痞气嘴里叼根稻草慢悠悠的骑过来拍了拍后座:同志,搭便车吗?为人民服务!

大姨望着大姨父红着脸骑上去一言不发,大姨父一路自言自语的介绍自己,很快就到了麻纺厂,刹车,反头望着大姨笑到:同志,安全护送妳到达目的地了。

大姨红着脸说了句谢谢掉头就往厂区跑,大辫子在后面上下摆动!

到了下午大姨父提前出来假装偶遇,就这样他们在那个年代谈起了自由恋爱,踏青,看电影,然后叫上朋友们摆了几桌家宴二个人就搬进了大姨父单位的福利房里。

婚后生活,大姨父的暴躁脾气,大男子主义都暴露无遗,没有往日恋爱的浪漫,回归了生活,但是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大姨父有责任心和担当,大姨家不论出了什么事,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家里红白喜事,他总是安排的坦坦荡荡,妻弟和妻妹但凡被人欺负了,他都会叫上几个好友去把场子找回来!

大姨家里几个弟妹心痛姐姐为奴为婢总是怂恿着她离婚,说姐夫脾气暴躁,不做家务,妳喜欢他那点,大姨为了这件事指着几个弟弟妹妹骂到:你们的姐夫再坏,脾气在暴躁,再不做家务,至少他对我,对我们家,对我们的爸妈还有你们,他问心无愧,家里什么事他没出钱出力过?我愿意和他们过日子,你们瞎操什么心?你们只需要做到像尊重我一样去尊重你们的姐夫!跟他过一辈子的是我这个妻子,你是你们这一群弟妹!等你们什么时候组建家庭了还能像你们姐夫这样好再说!

有些人说不清楚哪里好,但是谁也取代不了!

转眼到了一九八二年,大姨生下了一儿子,小二口日子过的那是争吵不断,但是恩爱也不断,期间大姨家父母隔了五六年都相距离开了这个世界,全部都是大姨父一手操办的,反而大姨父的亲弟妹们除了过年来拜年,基本上都没和他走动。

这些年,大姨父在家里还是一样屁事都不做翘着二郎腿抽着烟喝着茶看报纸看电视,大姨总是笑着惯着他,偶尔还吵个架,气的大姨父每次都叫她滚出去!

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一九九五年,大姨父被确诊肠癌!

大姨父听完以后主动放弃了治疗,并且还在病房里扇了平生第一个耳光给大姨,平时都是吵架从来没有动过粗口,大姨被打后还笑着说:医生说肠癌是幸运癌,发现得早,很容易治好,为了孩子和我,你连死都不怕,为什么不愿意赌一把?

大姨父抱着大姨说到:我怕钱花了人没了,你们母子以后的生活会过得很惨!

假如没有你的陪伴,我们母子的余生才叫惨,即使砸锅卖铁我也会给你治下去!

于是开头的场景就上演了,等大姨离开后,大姨父电话通知好了家里的四个弟妹明天上午过来商讨一下自己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大姨父叫大姨去菜市场买菜叫她回家做好中午送过来,顺便把她支开了,等弟妹们来了,他说要治疗,怕费用不够,问几个弟妹开口说一人借个一二万应急。

结果得到的是弟妹们连夜串通好的说辞,一人一千不要还的心意给打发了也堵了他的后路,遥想当年他的无私付出,大姨父心凉了一截,望着他们的离去久久不能平复!

等中午大姨带着饭菜过来,望着沉默不语的大姨父,她一脑袋问好,早上还好好的怎么了?

后面是隔壁床的好心人偷偷摸摸使了眼色,大姨出去病友说明了上午的情况后大姨才知道什么事,她也装着一无所知,下午回去后通知了她的弟弟妹妹们到家里开家庭会议。

弟弟妹妹带着爱人和孩子一进大姨家里就问姐夫怎么样了,医生说成功的几率多大?然后就开始和爱人们商量着家里还有多少可以用的现金和银行卡里的定期存款,不够就立马去取,不要利息了,活人总不可能让屎给憋死不!先治疗,救人要紧,其他的到时候再说!

大姨默默的望着她的弟弟妹妹沉默了许久红着眼说到:你们姐夫没白疼你们,明天你们把能取的现金都带上吧,定期先别动,我这里还有些积蓄,实在不够了,我在向你们借,这钱我一分钱不会少你们的,哪怕你们姐夫不在了也是一样的!

弟妹们挨个上去抱了抱大姨说到:姐,不会有事的,姐夫没倒下之前妳可别倒下了,还有我们那这群亲人在,别怕,我们就先回去了,妳自己简单吃点,别招呼我们了,这段时间妳会很辛苦,等到时候我们轮班给姐夫做好吃的,妳也好休息下,大外甥这段时间就住我们家吧,妳安心照顾姐夫,我们就先走了!

第二天大姨一家拿着钱去了医院,看望坐病床上发呆的大姨父,看到他们拿着钱嘘寒问暖的那刻,大姨父哭的像个孩子,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欣慰,也许是自责...那时的内心,也许只有他清楚!

尽人事听天命,很快做完手术,并且恢复好后进行了化疗!一切很成功,到如今大姨父还健在!

大病痊愈后的大姨父回到了家中,戒掉了不良嗜好,除了抽烟。

毕竟鬼门关走了个来回,脾气温柔了很多,做起了家务,炒起了菜,没事就手牵手的像初恋时一样。尽量帮老婆负担力所能及的事!

他总是说着:这辈子,只有老婆靠得住!

大姨总是笑着怼大姨父:我觉得亲人才是最靠得住的!




以我的经验看,是妻子亲!老公上面有两个哥哥,大哥一家一直在苏州做生意,二哥一家之前在老家种地,在打零工,后来也来了苏州。有个婆婆一直跟着大哥在苏州,我和老公认识的时候听老公说他们全家有十多亩地都是他二哥在种,每年种两季一年收成好的话可以卖几万块钱,所以这十多年他二哥种地差不多也攒了二十多万块钱。

后来我和老公认识了,婆婆和大哥一起和二哥商量地给我和老公种几年,大哥说这些年家里的各种补助和种地的钱加起来也够多了,按理说地是二哥种着,但是家里各种补助哥三个应该平分,但是因为大哥不缺钱,我老公又没媳妇,所以就没和二哥计较那么多所以都没要。二哥和二嫂在厂里上班,每年收麦还得请假回家,所以二哥就答应了大哥和婆婆。

就这样我和老公在安徽老家住了下来,种着家里的十亩多地,老公和朋友也在打着零工。因为我怀孕要生孩子,老公哪都去不了。到了收麦的时候,因为干旱只卖了5000多块钱,后来老公赌气就把地包出去了,他去福建干活,我自己带着孩子在老家。老公走之前和包地的说把钱给我,可是后来发生的事让我想都不要想。

有一天我在大街上带着孩子溜达,那个包地的叔叔说,包地的钱让我二嫂拿走了,我说怎么可能,她不是在苏州上班吗?包地的大爷说,二嫂亲自去他家里拿的钱。因为我和二哥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不长,所以还有些陌生。我就打电话给老公,后来老公打电话问了二哥,二嫂说是拿了买了三轮车了,后来婆婆和大哥说算了,买车就买车吧。

又过了一年,包地的钱又让我二嫂拿走了。这次我们还没有什么,婆婆和大哥生气了,去找二哥说理。大哥说地你们已经种了十多年了,现在老三有媳妇了,又生了孩子,手里正缺钱的时侯,本来想着让他们种地手里能有点钱给孩子买点奶粉啥的。你也答应的好好的,可是这两年的钱怎么都让你们拿走了,怎么也得给老三分点吧。二哥在一边没有说话,二嫂说了起来,她说,二哥之前没有和她商量就答应我们了,不算数,又没分家,这两年的钱买了车,以后家里有啥事可以用吗。其实车买好就骑到二嫂娘家了。

大哥和婆婆说,老三之前没媳妇,你大哥又不缺钱,所以老家的地和任何政府补助的钱都给了你们。这些年你们也攒了不少了,老三现在正是用钱的时候,你做哥哥嫂嫂的不帮忙,谁会帮忙呢,不能让外人看笑话吧。后来婆婆说之后包地的钱就给老三,你们不要在拿了。

过了几天,二嫂和二哥吵架回了娘家,二哥下班就去婆婆那里吃饭,婆婆一直给大哥带着孩子,所以零花钱都是大哥在给。过了好久,婆婆说为什么吵架,二哥说还不是因为地。说实话包地没有多少钱,一年才6000元,二嫂的意思是要和我们平分这6000元,让二哥和婆婆说,但是二哥没好意思说,就这样两个人吵架了,后来我和婆婆说不行的话包地的钱还是给二哥吧。两个人吵架,孩子都没有人管。婆婆说不可以,给二哥的已经够多了。二哥听着就火了和婆婆吵了起来,二哥说婆婆偏心,不帮助他带孩子,其实二嫂生的孩子和大哥的孩子差不多大,由于大哥大嫂忙着生意,所以孩子就婆婆来带,那个时候二嫂也没上班,所以孩子是她自己带的多,后来来苏州也是婆婆带的多。

就这样过了不久,二嫂自己回来了,见到婆婆也不说话。后来二嫂执意让二哥回老家盖房子,然后他们就回老家了,后来听人说二哥去福建干活了,家里盖房让二嫂看着,可是二嫂每天都去玩麻将,孩子上学都让别人接送,后来二哥回来看到房子建的不合格,用的材料不对,都裂纹了,后来就和二嫂吵架,最后两个人离婚了。可怜的是两个孩子,大的男孩每天玩手机打游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和外面的人接触,性格都变的孤僻了,都不爱说话。小的女孩让二哥惯的没有样子,不能说,一说就哭。要啥买啥,一直和婆婆在一起睡,也不听婆婆的话,还总是在二哥面前学舌。

看着两个孩子真的心里很难受。后来听二哥说,他们俩离婚不久,二嫂就找了一家,开始那个男的对她挺好,可是时间久了,二嫂怀孕总是掉了,男方开始打骂她。后来就偷偷给二哥打电话说想复婚,但是二哥说了,“好马不吃回头草”所以二嫂经常给二哥打电话哭。后来二哥就把联系方式都删掉了,一切都该重新开始了,只是苦了孩子!!




我们家和大姑姑家已经三十多年都没什么来往了,十年前父亲从生病到去世,他们家不但没有一个人来探望,更没有人来送父亲最后一程,在电话里,大姑姑甚至明着对我们说:我没有这个哥哥,他的生死与我何关?

小时候,我们最高兴的莫过于家里来亲戚,因为,那暗示着又可以吃到好吃的了。记得在我七八岁那年的春节,大姑姑带着表哥回娘家。

那天特别冷,还下着细雨,大姑姑和奶奶在屋子里烤火,我带着弟弟想要去看看她和表哥。可是,那门被从里面反锁了,无论我们怎么拍门,屋子里的人好像没听见似的。

后来,弟弟见门一直没开就哭了起来,还坐在地上。那么冷的天气,地上都是又湿又凉的,而弟弟就坐在地上哭。我好像听见奶奶说:你就把门打开吧,跟一个孩子计较什么?万一冻出病来可怎么办?到时候你嫂子能饶过你?

大姑姑不以为然地说:难道我还怕她不成,我就不给他们开门,他们能拿我怎么样?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害怕什么,只想着赶紧把弟弟拉回家,可是,弟弟却不愿意起来,他好像和我僵上了,最可恶的是他还把鞋子弄到水里了。对门的大伯看见弟弟一直哭着坐在地上,就出来把弟弟抱到他家里去,还让我们一起烤火。

可是,到了半夜,弟弟真的发烧了,父亲就给弟弟吃了退热片的药粉,那个晚上我们都没有睡好,因为弟弟不愿意吃药,又哭又闹,父亲和母亲就强行把药给他灌下去。

好不容易把弟弟哄睡着后,天就亮了,而母亲就拍响了奶奶家的门,我知道母亲这是找大姑姑算帐去的。

两个女人大吵了一架,母亲问大姑姑是不是姓“李”的,是不是不要娘家人了?大姑姑直接说:我姓什么都与你无关,再说,我不是不要娘家人,而是不要那些不相干的人。

母亲被气得说不出话,最后,母亲问奶奶:他(我弟弟)是不是你的孙子?他们在外面拍门你们都听不到吗?你们都知道冷在屋里烤火,却任由他坐在地上哭,有你这么做奶奶的吗?

母亲可能是气急了,有点口不择言,她甚至问奶奶:难道孩子爸就不是你亲生的?要不然,你的心怎么就那么狠?

大姑姑看见母亲找奶奶的麻烦,她当然不同意,二话没说就打了母亲一个耳光,当时,所有人都没想到大姑姑会做这样的动作,连奶奶也懵了。奶奶反应过来时,抬手就想打大姑姑的,可是,手举了半天也没舍得打。

而母亲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委屈,再说,小姑子动手打嫂子本身就不对。母亲第一件事就是回去向父亲告状,而父亲一直都比较疼爱母亲,他自己都不舍得让母亲受委屈。再说,作为一个男人,天生就应该保护自己的女人。

所以,父亲来问大姑姑:你打她了?

大姑姑可能并不觉得自己有错,马上就承认了:对,我是打她了。

父亲说:她再不好也是你的嫂子,我的妻子,什么时候轮到你来打她?

奶奶在旁边劝大姑姑说:快向你哥认个错吧,你动手就是你不对。

可是,大姑姑却说:我就是打了,你能把我怎么样?

父亲沉默了很久,然后说:去,跟你嫂子道歉去。

奶奶也不希望这件事越闹越大,就推着大姑姑出门说:快点,去跟你嫂子认个错。

大姑姑就是站着不动,无论奶奶怎么推她,都无法让她去向自己的嫂子道歉,还大声说:我凭什么给她道歉,你们算什么东西,你不是我哥,她也不是我嫂子。

大姑姑边说边骂,还用力推了奶奶一把,把奶奶推倒在柴堆上,她的话刚说完,脸上就挨了父亲一个耳光,这耳光像打雷一样,把大姑姑的嘴打流血了,可见父亲有多生气。

而打完人的父亲并不理会大姑姑,而是转身想把奶奶扶起来,可是,奶奶推开了父亲的手,说:你们一个个的翅膀都硬了,完全不把我这个母亲放在眼里,自己的亲妹妹都下得去手。

父亲还是强行把奶奶拉了起来,看了一眼大姑姑后就一言不发地回去了。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觉莫名地悲伤,感觉父亲好像比大姑姑还要难过。

只是,自此之后,我们家和大姑姑家好像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恨了。就连奶奶和两个叔叔对我们家也是有很大的意见,哪怕我们还小,但是,仍然能感觉到他们的排斥。

记得小时候,每年农忙时节,不管是收割还是插秧,我们都是忙完自己田里的活,父母就会让我们到叔叔家去帮忙。

父亲总说:早一点插秧,稻谷也会饱满一点,收成也会好点。哪怕我们不想去,可是,也敌不过父亲的眼神,每次都是不情不愿地去帮叔叔插秧和收割水稻。

而在我们家和大姑姑发生了剧烈的矛盾之后,大姑再也没来过我们家了,在我们家落难的时候,大姑姑不但没有伸出援手,甚至还各种嘲笑和落井下石。

第一件事是:在我大概十岁的时候,我们家在建房子。那天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父亲和母亲到街上去买石灰水泥,身上仅有的几百块钱却被扒手偷走了。

父亲发现时,那人已经跑远了。为了把钱追回来,父亲不知追了几条街,可惜,还没是被他跑掉了。那天,天已经黑了很长时间了,父亲才垂头丧气地回到家,而母亲,不但没有安慰父亲,反而劈头盖脸把父亲狠狠地数落了一顿。

从母亲的数落声中我们才知道钱被偷的事情,而没有了这笔钱,我们才动工了的房子就建不起来了。

为了把房子建起来,父亲只能找亲戚借钱,而在当时,只有大姑姑的家算是比较富裕一点的。父亲在大姑姑回来给奶奶过生日的时候就向大姑姑借钱,没想到不但没借到钱,还被大姑姑羞辱了一番,大姑姑甚至提出把我们家小妹送给她,她才会考虑借钱的事情。

我们家虽然很穷,孩子也不算少,但是,父母都没有想过把孩子送人,况且,小妹还是父亲最贴心的小棉袄。

后来,无奈之下,母亲只能厚着脸皮回娘家问外公和舅舅们借钱。这间平顶房虽然延迟了一段时间,好在还是建起来了。

经过这件事情后,母亲也在我们面前经常说大姑姑,不过,大姑姑家比我们家好太多了,母亲也不敢当面数落,可能心里还是抱有幻想。

父亲呢,依然沉默,可能父亲也在为自己打了大姑姑这件事情上过意不去,只是,自己一直没有找到台阶,关系就这么一直僵着。

第二件事是:在哥哥考上大学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自骑着行车把我们自己种的辣椒拉到街上去卖,在马路上的一个转弯处时,可能是为了躲避车辆,他自己连人带车翻到了路边的水田里。

老家的马路本来就小,可能父亲自行车上装的东西又太多,有车辆来时,自行车的车头就有点摆动,而对方又开得太快。这一翻车,父亲不但摔断了腿,连肩膀上的骨头都摔断了。

送到镇上的医院时,医院都不敢收,连夜被送到了市里的医院抢救,医生检查后发现,父亲的胸骨断了两根,而且不但伤到了肺,胸腹内还有严重的积液。

医生说需要马上做手术,不然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可是,我们却拿不出那一大笔手术费用,怎么办?

母亲也顾不了自己的面子了,一心只想着救父亲要紧,她又一次向大姑姑借钱,求着大姑姑说这是救命的钱,希望大姑姑能帮帮忙,还说以后会按利息算还给她。

可是,大姑姑只是冷淡地说:“我没钱,我又不是开银行的,再说,我凭什么要帮你?”说完,转身就走了。

母亲连哭的时间都没有,不会骑自行车的她,只能走路去外公家借钱。后来,还是出去帮忙借到钱,再一起和母亲到医院交钱,才把父亲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而父亲在医院里的那段时间,也是我们家最黑暗的时候,我们几个小的在家里,都是大的照顾小的。

也是在那时候我们感受到了人情冷暖,父亲在生死边缘挣扎,他最亲的妹妹却袖手旁观,得有多大的仇恨才会如此,难道当初父亲打她的那一记耳光就真的可以仇恨至此?

可是,要说有错,双方都有错,父亲动手是不对,但是,做一个小姑子更不应该打自己的亲嫂子。如果不是大姑姑动手在前,父亲又怎么会发怒而打了她呢?

小时候不懂大姑姑的底气是从哪来的,慢慢长大后才明白,那是因为大姑姑家比较有钱,而我们两家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在大姑姑眼里,我们就是一群穷鬼,甚至都不配和她一个桌上吃饭。

明白这些道理后,我们基本上是互不打扰,直到十年前,父亲被查出肝硬化中年晚期后变肝癌,不到三个月就去世了。在此期间,我们给大姑姑打电话,希望她能回来看望一下父亲,更希望父亲能有机会解开这个心结。

可是,大姑姑却以需要照顾孙子为由,说自己脱不开身,来不了。直到父亲去世都没有等到大姑姑回来看他一眼,父亲就带着这个遗憾走了。

其实,我不知道他们上一代人还有些什么恩怨,但是,我却看到了大姑姑对亲兄长的冷漠无情,她甚至可以对兄长的生死完全不当一回事,而从她身上来回答“是妻子亲,还是兄弟姐妹亲”?我觉得:“关键时刻还是妻子亲。”

我们家发生的每一件大事时,都是母亲在忙前忙后,而我那些叔叔和姑姑没有一个会伸出援手,他们总道德绑架说父亲是兄长,就要懂得多包容、多容忍。

可是,父亲也会受伤,他的心也会痛的。在他攸关生死关头时,他的手足没有一个愿意为他做点什么,只有母亲,为了父亲吃了太多的苦。为了借钱救命,脚底都磨出血了。

以前,经常听到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而我却想说:患难见真情。

当然,我也见过很多兄弟姐妹感情非常和睦的家庭;同时,也见过很多为争夺或者说为了利益而大打出手或者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家庭,像我们家的情况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例。

也许这就是人生百态吧,都说:最复杂的就是人性,只有经历过才能感同身受。

而父亲不在之后,叔叔和姑姑常常为赡养奶奶的事而闹得不可开交,特别需要为奶奶花钱的时候,个个都说自己没钱。

因为奶奶年纪大了,一些老年病非常严重,加上奶奶患有老风湿,几乎每天都断不了药,而且,普通的药还没有作用,必须买那些特别贵的药还有疗效。

也许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吧,曾经在我们眼里是有钱人有大姑姑,如今也落魄了,不但大姑夫患上胃癌,两个表弟也欠了一百多万的外债。所以,她更没有钱为奶奶出治疗费用了。

只是,哥哥和弟弟觉得奶奶可怜,有时候会瞒着母亲偷偷给奶奶钱,也算是尽一份自己的心意了。

最后我想说:做人真的不能做得太绝了,都说风水轮流转,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做人留一线还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孙子   姨父   大姨   儿媳   娘家   姑姑   婆婆   爷爷   奶奶   大哥   弟弟   妻子   儿子   父亲   母亲   孩子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