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气最大的将军:巴顿将军,他的死是意外?还是另有原因?

如果提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大家一定会想到艾森豪威尔、马歇尔、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等人。当然,还有一个人也必不可少,他就是“诽誉满天飞”的巴顿将军。

1997年12月,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由冯小刚执导并由葛优、刘蓓和何冰等人出演的《甲方乙方》欢喜上映,从此确立了中国电影“贺岁档”的概念。其中,由英达饰演的“巴顿将军”更是令人记忆犹新,连带这位四星上将被更多的国人所熟知。

本着尊重事实和还原真相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这位名气也大、脾气也大、战功也大和遗憾也大的四星上将。他为何没能成为五星上将?又怎样死于意外的车祸?带着种种疑问,我们共同回顾历史。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1885年11月11日——1945年12月21日),二战时期的功勋将领,美国最著名的四星上将,不接受“之一”,也不接受“质疑”。他毕业于西点军校,历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第七骑兵团团长、第二装甲师师长、第一装甲军军长、第七集团军司令和第三集团军司令等职。

由于战功卓著,以至于性格严谨而极少夸人的欧洲盟军最高统帅和前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都这样评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在这些璀璨的将星当中,有一个人永远不会被后世遗忘,那就是巴顿。在他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简直就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

1885年冬,巴顿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中产家廷,父亲虽然是律师但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并且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幼年时期,他就开始接触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许多军事将领都被视为心目中的偶像。

只不过,在少年巴顿无忧无虑的同时,父母亲却在忧心忡忡中度过。原来,这个孩子已经被确诊为“难阅症”,因为阅读能力部分丧失而影响到记忆、理解和分辨等方面,很可能终身都无法治愈而被人视为白痴或者傻子。

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不断鼓励下,巴顿并没有感觉到自己与别的小孩有所差别,最多也就是记忆力差点而已。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他不仅可以正常阅读,而且还能流畅写作。

1897年,巴顿被父母送入中学就读,虽然成绩算不得优异,但“难阅症”已经被逐渐克服了。在父亲的支持下,他先是考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次年就借助家族关系成功转入了西点军校就读。

西点军校是美国的第一所军事院校,位于纽约州哈德逊河西岸的西点,占地面积大约在6500公顷左右。这里是“美国将军的摇篮”,像格兰特、罗伯特·李、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和布莱德利等名将均毕业于此,也成为了巴顿梦开始的地方。

或许是水土不服!或许是得意忘形!总之,巴顿在西点军校的第一年过得并不顺利,或者说很糟糕。由于数学成绩倒数第一名,由于法语成绩不及格,他不得不留级一年。

作为“退班生”,巴顿不得不振作起来努力学习,否则将会遭到学校的劝退。幸亏,他在第二年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在骑马、射击、击剑和赛跑等测试中也是名列前茅,成为同期学员中的佼佼者。

西点军校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同班学生必须要和睦相处,甚至违反校规时都要相互包庇。不过,性格固执的巴顿却对这一“默契”非常排斥,只要自己执行勤务时就会严格查处,完全不会偏袒违反军纪和校规的任何学生,得到了“豪猪刺”的绰号。

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巴顿被调往第一集团军第十五骑兵团担任少尉军官,由于军服的肩宽、胸围、袖长和衣长等尺寸都与祖父完全一致,他竟然相信了灵魂转世之说。老巴顿是独立战争期间的著名将领,还是洛杉矶市的首任市长,更是小巴顿的奋斗目标。

虽然说,朝中有人好做官,但军人的快速晋升依然需要战功,巴顿也不能例外。1916年,墨西哥起义者袭击了美国并且造成人员伤亡,他跟随潘兴将军率兵远征,因为击毙敌方二号人物卡德纳斯而名声大噪,还被《纽约时报》夸赞为国家英雄和“强盗杀手”。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协约国最先生产出了坦克并且投入到实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之后,法国送给美国20辆坦克,而巴顿就被任命为这些坦克的指挥官,堪称“美国坦克之父”。

对于这种新生事物,美国军方非常重视,还在马恩河上游一个名叫朗格勒的地方设立了坦克部队训练中心,由巴顿全权负责。期间,他手把手教会了美国的第一批坦克兵,还先后组建了6个坦克连远赴欧洲参战。

1917年11月,巴顿在法国参加一战期间受命组建美国的第一个装甲旅,从而积累了丰富的坦克实战经验。不过,由于目中无人和脾气暴躁,他在军队中过得并不开心,战争结束后就被闲置了。

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突然出动了58个师,在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的掩护下对波兰发起了“闪电战”。通过对铁路枢纽、交通干线、通信设施、重要城镇和军事阵地的突袭,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便攻入了华沙,展现出装甲部队的超强机动力。

见识到纳粹德国以坦克横扫欧洲战场后,美国军方终于意识到装甲部队的重要性,巴顿临危受命重新组建之前被裁撤的装甲旅。1940年7月,马歇尔签署命令晋升他为准将,已经55岁的他显得老当益壮,立志要续写自己的辉煌。

当带着满腔热血来到驻地时,巴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里都是刚入伍的新兵蛋子,而且对于坦克完全不懂。好在,当时的美国政府并不缺钱,需要的坦克外购也行,自产也问题不大。

利用短短半年的时间,巴顿成功打造出一支初具规模的装甲师,而且配备了许多先进的武器。为了检验自己的成果,他组织了一次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长途拉练,命令由坦克、装甲车和各类保障车组成的钢铁编队在佐治亚州与佛罗里达州之间往返奔袭。

在1940年以后,美国虽然没有正式参加二战,但遏制“轴心国”的态势已经日益明朗。尤其是,资源贫乏的日本遭到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打压,严重危及到对方战争机器的正常运转。

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海军组织六艘航空母舰悄悄抵达预定海域,向毫无戒备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发动空袭,史称“偷袭珍珠港”。第二天,愤怒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对日宣战,从此加入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队伍。

1942年初,经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磋商,同盟国决定在“德国人的屁股上踢一脚”,秘密制定了“火炬计划”。美军准备在法属北非的阿尔及利亚和卡萨卡布兰登陆,然后向东抢占突尼斯后与英军会师,从而共同消灭北非的德军部队。

1942年夏,美军开始陆续前往英国准备发起“火炬计划”,其中就包括了巴顿率领的装甲部队。到了同年11月,他终于在横渡大西洋后兵分三路登陆北非战场,派遣北路军攻打奥特港,派遣南路军攻打萨菲,而自己则亲率中路军攻打卡萨布兰卡。

“火炬行动”进行得很顺利,法属非洲的20万部队都投靠了盟军,这让战场形势变得极为有利。在此背景下,盟军向退守突尼斯的德意联军继续追击,但巴顿所在的装甲部队却被要求原地驻防摩洛哥,以保证这处战略要地万无一失。

由于盟军的轻敌大意,被称为“沙漠之狐”的德军将领隆美尔出其不意展开突袭,导致美国第二集团军伤亡3000多人,被俘3000多人,坦克损失200百多辆。在此危急关头,巴顿奉命去重组这支已经溃不成军的部队。

巴顿到任后,发现第二集团军已经被吓破了胆,厌战和避战的氛围很浓重。很显然,只有通过整顿军纪才能焕发出士气,他随即要求所有的士兵都必须配戴钢盔和扎绑腿,就连后勤人员也不例外,否则军法严惩。

为了使这支部队能够适应沙漠的严酷环境,巴顿开始推行“魔鬼训练法”,进行最接近实战的长途急行军。很快,士兵们开始抱怨自己的非人待遇,甚至上升到了人权的高度,引得国内政客和媒体都纷纷谴责他缺乏起码的人道主义精神,一度闹到了军事法庭。

事实证明,巴顿对于第二集团军的改造是成功的,这支部队在短短两三个月后就焕发了生机。以至于,当艾森豪威尔视察时,完全认不出这就是曾经被隆美尔打烂的部队,高度称赞了他的军事才能。只不过,由于暴躁的脾气和糟糕的形象,他在政界和军界的名声都不好。

北非战役结束后,美军和英军就下一步的进攻方向产生了分歧,巴顿在战场拒绝执行英国人蒙哥马利的指令并且引起了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关注。基本上,这二人属于相互看不上,谁也不服气谁!为了顾全大局,艾森豪威尔最终做出了妥协的决定,这才算是结束了这场纷争。

1943年6月,西西里战役正式打响,巴顿的装甲部队受到了德意部队的“重点盯防”,凭借惊人的战斗力才突破防线建立起牢固的滩头阵地。之后,他率部展开急行军,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推进到巴勒莫,最终拔得头筹。

1943年以后,二战的天平已经出现明显倾斜,苏军在苏德战场转入反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英美联军也在欧洲战场转入攻势。在这种背景下,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最终敲定了“霸王行动”的计划,准备在1944年春夏之际在法国北部地区登陆欧洲大陆。

1944年6月,随着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巴顿也指挥部队进入法国,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面对如此规模的攻势,希特勒也意识到自己末日将至,为了增加未来在谈判桌上的筹码,纳粹德国组织了阿登战役,也称为突出部战役。

由于盟军没有充分准备,面对德军的局部反攻时竟然手足无措,遭遇了二战以来最血腥的一次惨败,仅阵亡士兵就有两万人左右。事前,巴顿已经预感到危机降临,上报盟军总部后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1945年4月,美军的钢铁洪流已经踏入德国境内的图林根州,得知一个名叫莫克斯的村落附近隐藏着德军的大量储备。巴顿派兵终于找到了洞穴的入口,还发现了大量的金条、金砖以及名贵字画和珠宝,基本上都被拉回到美国国内。

随着二战进入尾声,所有人都在企盼战争能够早日结束,重新恢复到平静的格局。但是,已经打红眼的巴顿却明显不合时宜,甚至还公开发表了一段极其“反动”的言论:

与战争相比,人类的一切奋斗都那么相形见绌。上帝啊!我是多么热爱战争!

美军、英军和苏军共同占领德国后,巴顿参加了盟军举行的阅兵,事后被苏联方面邀请共同用餐以增进同盟国联系。不过,这位“战争狂人”竟然口出狂言这样叫嚣:

告诉俄国狗崽子,我把他们当成敌人,宁愿砍掉脑袋也不同敌人去喝酒。

据说,这次极为尴尬的外交事件引得各方都很被动,双方外交人员竭力磋商才保住了来之不易的反法西斯同盟。迫于压力,巴顿虽然进行了道歉,但还是被免去了集团军总司令和驻巴伐利亚军事长官的职务,改任了有名无实的第15集团军司令留在德国。

1945年12月9日清晨,巴顿和盖伊少将一起乘车外出去森林打猎,心情愉悦的他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当车辆行至一处铁路轨道时,司机伍德林发现一辆大卡车迎面冲来,虽然紧急踩刹车还是迎面相撞了!

等伍德林回过神后,看到后座的盖伊少将貌似伤情不重,但巴顿却趴倒在后座,而且头部还大面积出血,微弱地表示自己喘不上气。到了12月21日,在德国海德堡医院被抢救十二天后,他还是因为伤重而不治身亡,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巴顿将军生前曾经表示:“好的军人应该死于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的最后一发枪弹”,可自己竟然死于一场车祸,这或许是他最大的遗憾吧。而且,没能像同时期的马歇尔、艾森豪威尔、尼米兹和麦克阿瑟一样成为五星上将,也成为了另一个人生遗憾。

遵照“与我的人埋在一起” 的遗愿,巴顿被安葬于位于卢森堡的美军公墓内,与5076名美军士兵长眠于此。他的墓碑非常简单,既没有肖像,也没有浮雕,只是简单地刻着: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第三集团军上将。

欢迎您关注支持@文史不假,欢迎留言评论巴顿将军!




巴顿是因车祸受伤最终去世的,美军高层对此事进行了一番调查。最终,此事被认定为一次交通意外。

不过,有不少巴顿粉丝却对这个说法不买账,他们觉得巴顿死因蹊跷,很像是一场谋杀。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官方认定巴顿的受伤原因,是撞击到了驾驶室与后排之间的隔板,从而造成了脊椎断裂。那么,为什么伍德林和后排的盖伊会没有大碍呢?

其二,卡车司机喝了一晚上酒之后行车,他先说打了转弯灯要转弯,后来自己又否定了这个说法。他不仅是一个肇事者,更是一个重点嫌疑对象,为什么美军却莫名其妙地放他离开了呢?

其三,领路的那辆吉普车跑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救人,反而是由路边群众来寻求帮助的呢?

巴顿的死亡疑点重重,当时的人们也在不停地探究他的真实死因。

有人推测,巴顿是由于在战后向政府提议进攻苏联,并且数次在公共场合就进攻苏联一事大放厥词,因而被人害死的。

又有人推测,巴顿的死是因为断了一些人的财路。美军曾有士兵在米滕瓦尔德发现了纳粹藏起来的黄金,但巴顿得知后立即收缴了全部黄金,并且还对士兵进行了处罚。士兵由此怀恨在心,这才酿成了惨剧。

如果真的是谋杀,那么不得不说,凶手的作案时机实在掌握得太好了。在美国军队回国前夕,士兵们全都归心似箭,根本不会把心思花在这样一次意外上。并且战争已经结束,战将的去世也不会引发轩然大波。这样一来,巴顿去世的影响就被降到了最低,而凶手逍遥法网的概率,就相应地提高了。

当然了,巴顿的真实死因,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巴顿   艾森豪威尔   麦克阿瑟   西点军校   美国   北非   罗斯福   集团军   盟军   将领   装甲   坦克   名气   美军   将军   部队   意外   战争   原因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