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光功臣?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朱元璋并没有杀光功臣,比如汤和是病死,算得上是善终了。还有如徐达也是病逝,为此朱元璋还为他辍朝,至于野史里所说的赐蒸鹅无足为凭并不可信。其次诸如武定候郭英、长兴候耿炳文等开国功臣,朱元璋并没有向他们挥下屠刀。


不过朱元璋在建国后的确诛杀了太多的功臣,在明初洪武四大案中几乎将开国的功臣宿将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至于朱元璋为什么要大肆屠杀功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个人心理情感;二是基于政治考量。

一、个人心理情感

“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泱佯……”这是建国后的朱元璋对昔日苦难的情感回忆。

身处黑暗的旧社会,朱元璋连个像样的名字都不配拥有,那时他叫朱重八。生如蝼蚁,渺小得犹如一粒尘埃,是生是死只有自己能够真切感知。自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来到了一片冷漠的冰雪荒原,只有无情的阶级压迫,只有残酷的弱肉强食。

他们一家人算是赤贫,属于社会最底层,本就捉襟见肘的日子很不幸又赶上了天灾和瘟疫(元朝末年,淮河两岸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瘟疫)。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任劳任怨在地主家打工,到头来连家人生病也无钱医治,风里雨里累死累活的劳作却连饭都吃不饱,当灾难降临时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人一个个死去。更为悲惨的是当朱重八的父母亲人饿死后却连个埋葬的地方都没有,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临了却没有一块地是属于他们的。这真是“生为衣食而苦,死无葬身之地”,无奈兄弟俩只能抬着父母的尸体一边哭泣一边无助、迷茫地走着。好在遇到了一个叫刘继祖的好心人送给他们一小块地,这才算让父母入土为安。


一个自幼遭受社会无情暴击、历经生活磨难的人,他会是一种什么心理?失去家人的朱重八为了生存又当过和尚,做过乞丐,小小年纪就饱尝了人间悲欢、看尽了世态炎凉,对于这一系列的人生体验,他的内心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情感?

洪武二年,此时已成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面对大臣时说了这样一段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决不宽恕!”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当年正在苦难中苦苦挣扎的朱重八看到那些脑满肠肥、朱门酒肉臭的政府官员,尤其这帮家伙无视百姓疾苦时,他的心里产生的是怎样的仇恨!

这份仇恨是刻在骨子里的,所以当他君临天下拥有生杀大权时,这份深埋的仇恨怒火便要燃烧起来,所有的贪官污吏都是这怒火的倾泄对象。

朱元璋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实行的。他先后颁布了惩处贪官的相关法令,即便贪污60两以上银子也要杀。更为甚者甚至要剥皮,是的,你没看错,是剥人皮,足见朱元璋有多么痛恨贪官污吏。剥皮的“工作车间”就在衙门的大门和二门之间,那里设置了一个土地祠――剥皮专用,其阴森恐怖程度连恐怖片都要甘拜下风。

最初享用这一特殊待遇的是镇守广州的开国功臣永嘉候朱亮祖,他因贪污腐败且诬陷杀害清官道同被朱元璋发觉,连同他的儿子一并押赴京城,朱亮祖被活活鞭打致死,他的儿子被剥了皮。

据相关统计,洪武一朝因贪污腐败被处死的官员多达几万人。其中包括:空印案,据称被杀近万人;郭恒案,被处死者达3万多人……新朝刚立,能够为官者大多是一起放过羊、抗过枪的伙伴,但朱元璋就是要以铁血还这个乌烟瘴气的天下以清朗。

如此大规模的惩处力度足见朱元璋肃贪之决心。当然,据后人考证这里面也不乏冤案,但朱元璋就是抱着这种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贪官、坏官的决心来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进行到底。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仇恨的力量往往比爱情产生的能量更为强大,久远。他忘不了破败的草屋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忘不了慈祥勤劳的父母临死前的无助,忘不了独自一人流离失所的孤苦。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生来就在天堂,而有的人却活在了地狱。生在天堂的人高高在上,他们俯视活在地狱里的人,看着他们在苦难中挣扎,高高在上的人不仅不施以援手,还要想尽方法去压迫他们,用尽手段去奴役他们。原来,没有地狱何来天堂。

虽然朱元璋不是救世主,但曾经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他痛恨这些为富不仁的人,痛恨这些只知道欺压百姓、吸食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他在创业生涯中曾努力自学过,他深知“君民舟水”的道理。他向众多的贪官污吏挥下了屠刀,为的是江山社稷,也是为了深埋于心底的仇恨。

二、基于政治考量

这一点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事例自古有之。汉高祖刘邦在建国后,彭越、韩信等建有不世之功的人相继被杀。而朱元璋就是一个常以汉高祖自比的人,作为他的精神偶像――刘邦的政治手腕自然也是要拿来用的,只不过他做起来要比刘邦更狠,更决绝,更深谋远虑。就连曾被他比作萧何的李善长也终究没有逃过一死。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胡惟庸案发,此案连同胡惟庸在内有超过1万人被杀。十年之后,受此案牵连,被称为明代版萧何的李善长被杀。此案算是落下帷幕。值得一提的是,在处死胡惟庸后仅一个月,朱元璋撤销了延续上千年的丞相制度,取消中书省设置。朱元璋要铲除的不仅是胡、李等人,更是剑指历史规则下形成的政治制度,任何潜在的威胁都不允许存在,哪怕是无形的“敌人”也不行。敢分老子的权,门儿都没有。他要集所有权力于一身上,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的老乡江夏候周德兴被杀;二十年,昔日威震蒙古的颍国公傅友德被杀;二十八年,能征惯战的宋国公冯胜被杀……在这期间,洪武二十六年,洪武四大案中最后一桩大案――蓝玉案发,那个昔日在捕鱼儿海大败蒙元军队的主帅蓝玉被杀,而且整张人皮被剥了下来。此案涉及面极广,共有一万五千人被杀,其中包括一个公爵、十三个侯爵、两个伯爵,以及各级官员等。

朱元璋不惜对昔日那些能征惯战、拥有超强能力和丰富作战经验的功臣宿将大开杀戒,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加强君主集权,消除潜在威胁,维护天下一统的稳定局面。这其中也包含了他本人一旦过世后,其后人恐怕驾驭不了这些拥有绝对实力的功臣的隐忧。

文如刘伯温,武如冯胜、傅友德、蓝玉,他们一个个直接或间接倒在朱元璋的屠刀下。逝去的终究逝去,迎来的是江山稳固,国泰民安。也消弥了朱元璋的心头之患。

三、

朱元璋在建国后大批诛杀功臣宿将,一方面是由于其长期社会生存形成的个性情感因素造成的,他身身就是从社会最底层拼杀出来的,因此他深知底层百姓的苦,对他们有着深深的同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曾目睹元朝那些饱食终日、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骑在穷苦老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吸食民脂民膏。长期的仇恨积聚让他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另一方面是基于建国后的政治考量,为了君主集权,为了消除隐患江山稳固,不惜大批诛杀昔日并肩浴血的功臣良将。

对于痛下杀手的朱元璋,看似已经接近一种病态的残忍,这种近乎扭曲的人格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既是他个人的悲哀,更是无数追随他的大臣的悲哀,事实证明许多功臣基本上都是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杀。而这种悲哀的始作俑者就是那暗无天日的悲惨环境下生长出来的,并最终锻造出朱元璋这把冰冷的无情利器。


也许在朱元璋的内心深处,曾经的经历太过可怕,那种悲惨境遇犹如一场噩梦,所以当噩梦醒来时,他要牢牢抓住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绝对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闪失,要将自己辛苦拼杀来的成果一直延续下去,要让自己的子孙再也不要经受那样的噩梦。

诛杀贪官是为了安抚百姓,铲除功臣是为了消除隐患,大明的江山在这样的铁血手腕下开启。

一个人若从某种痛苦中解脱出来,他是无论如何也不愿再次经历那种痛苦,也同样包括不愿他的后人去经历。所以他一定会牢牢抓住既得利益。而且这种痛苦的伤害程度愈深,他对来之不易的现实处境会愈加珍惜,这种珍惜的程度甚至足以大到无端形成各种猜忌,进而加以防备。朱元璋就是如此,只不过他所要珍惜的是手中的权力和天下,他排除一切干扰,用手中的权力治理他理想中的天下。




朱元璋小时候很穷,全家都是给地主打工,有几个兄弟和姐姐。元朝是一个想做奴隶而不 得的年代,普通汉人是没有取名字的权利的,只能用出生日期代替,朱元璋是八月初八出生,所以他的原名是“朱重八”,朱元璋是后来为了反元朝而取的,寓意是 做元朝的克星、终结者。历经多年,朱元璋先后解决强敌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大明朝。

然而朱元璋在称帝后,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下手,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后,明显加快了清除功臣的脚步。有以下几个方面:

2、党派之争,以李善长、胡怀庸为首的淮西派跟刘伯温为主的江东派的斗争,让朱元璋决定重拳出击。朱元璋很享受自己手上的权利,不喜欢局面不受他的控制, 于是一大波人受到了牵连诛杀。其中胡怀庸案最为出名,十多万人受到牵连而丢了性命,从此宰相制度被废除,结束了它在历史舞台的角色。

3、为皇太孙朱允炆扫清障碍。朱允炆孝顺仁慈,至少在登基前是这样子的,所以朱元璋不放心死后朱允炆能否镇得住这些开国元老,所以朱元璋决心拔掉朱允炆帝 王权杖上的所有扎手的荆棘,为朱允炆日后登基及坐稳江山扫清道路,用心良苦,帝王之术,无可奈何,只能替开国功臣们叹息。




老朱同志为了除掉开国功臣,加强中央集权,处心积虑地洪武十三年(1380年)酿造胡惟庸案,又在二十六年(1393年)酿造了蓝玉案。老朱同志通过这两个政治大案,将开国功臣们一网打尽,后世又被称为“胡蓝之狱”。这两案又与洪武九年(1376年)的“空印案”(史学界有争议,一说是洪武十五年(1382),另外一说是洪武九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合称为明初四大案,又称洪武四大案。

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为了表彰开国功臣们的功绩,一共封了六公二十八侯。老朱同志通过胡蓝两案,将这六公二十八侯诛杀了大半,我仔细统计了一下。

六公分别为:李善长为韩国公(胡惟庸案),徐达为魏国公,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

二十八侯分别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胡惟庸案),陆仲亨吉安侯(胡惟庸案),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胡惟庸案),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胡惟庸案),郭兴巩昌侯(胡惟庸案),王志六安侯(胡惟庸案),郑遇春荥阳侯(胡惟庸案),费聚平凉侯(胡惟庸案),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胡惟庸案),赵庸南雄侯(胡惟庸案),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胡惟庸案),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胡惟庸案),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跟随徐达西征立下大功,还师途中去世),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蓝玉案),黄彬宜春侯(胡惟庸案),曹良臣宣宁侯(蓝玉案),梅思祖汝南侯(胡惟庸案),陆聚河南侯(胡惟庸案)。

不仅如此,两案还诛杀了永城侯薛显(胡惟庸案)、凉国公蓝玉(蓝玉案)、宣德侯金朝兴(胡惟庸案)、怀远侯曹兴、靖宁侯叶升(胡惟庸案)、景川侯曹震(蓝玉案)、会宁侯张温(蓝玉案)、普定侯陈垣(蓝玉案)、鹤庆侯张翼(蓝玉案)、舳舻侯朱寿(蓝玉案)、海西侯纳哈出(蓝玉案)、东莞伯何真(蓝玉案)、会宁侯孙恪(蓝玉案)、徽先伯桑敬(蓝玉案)等人。

(图为蓝玉的剧照)

可以说老奸巨猾的老朱同志借胡惟庸一案,不仅诛杀了大批开国功臣,而且还彻底废除了宰相一职,并在《皇明祖训》中要求后世子孙禁设宰相一职,彻底铲除了千百年来相权对皇权的危险。

那么晚年的朱元璋为什么要通过胡蓝之狱,屠杀开国功臣呢?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太子朱标的意外死亡。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据说朱标“仁柔孝友”,品德高尚,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也是皇位最理想的继承人。史书上记载,朱元璋登上帝位时,对昔日的功臣大开杀戒,朝中众人怕引火烧身,不敢相劝。这时候,太子朱标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不作声。第二天故意把一条棘杖丢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难色,不敢去拿。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杀了这些昔日的功臣,内部整理好了,你才能坐稳宝座。”皇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掼,并继续追打。太子朱标确实是个有德行之人,而且他也南征北战镇得住开国功臣,是皇位的最佳人选。(图为朱元璋与太子朱标的剧照)

但是,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打算迁都北方,派朱标北巡陕西,考察当地民情地理。朱标回来后却一病不起,第二年便去世了。这时朱元璋已经65岁了,他老来丧子,极为悲痛。朱标的突然去世,谁来继承皇位,镇住这些开国功臣一直困扰着朱元璋。

第二,朱允炆乖巧孝顺,怕被开国功臣们欺负。朱标的长子朱雄英很小便去世了。朱允炆是朱标的次子,从小便十分乖巧孝顺。我们有句古话叫作“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这句话用在朱允炆身上却不合适。史书上有记载,朱标生病的时候,他便日夜守在床前,一刻也不离开。朱允炆生于皇室,从小养尊处优,能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而且朱标死后,他非常悲痛,茶饭不思,人也消瘦了很多,史书上说他“哀毁骨立”。此外,朱允炆对朱元璋也十分孝顺,平时有空,总是过来陪伴朱元璋,晚年的朱元璋十分看中孝道,自然喜爱这个乖巧孝顺的孙子,想要立这个孙子为太子,但是又担心他太过仁善,镇不住这些开国功臣们,所以在晚年,朱元璋决定拿起屠刀,对功臣们下手。

作为一代雄主的朱元璋,为了朱家皇权的长治久安,制造冤案屠杀开国功臣,废除上千年的宰相制度,确实令人惊叹!




朱元璋登基以后,确实是几乎杀尽了大明的开国功臣,他为什么如此狠毒,这要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这些功臣是不是该杀?大明开国之后,朱元璋对打江山的功臣厚爱有加,在政治上封侯拜相,在经济上赐予良田,高官厚禄加身,人间荣华享尽。有些功臣甚至还拥有朱元璋亲颁的免死铁券,有罪可免一死。但是,这些功臣不思居功自傲,骄横跋扈,忘乎所以,利令智昏。曾经的除暴安良的功臣,转而变成杀人伤人、恃强凌弱、霸占土地、逃税漏税、奸淫妇女、吃喝嫖赌、贪污纳贿的恶霸,有的人甚至还私造刀枪、身穿龙袍,总之一句话,无法无天。试问,这些功臣该不该杀?

其次,大明开国以后,百废待兴,治国须得民心,治吏须用重典。朱元璋以严刑治国,既为赢得民心,亦为恫吓刁民。历朝历代,最难治的是官吏,官不清,吏不善,都是祸国殃民的隐患。明初的这些文臣武将开国有功,但任由其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势必激起民变,会以最快速度葬送大明的基业。朱元璋的严刑重典从开国功臣头上动刀,杀一儆百,官民皆可驯服。你是开国功臣,可以给你享受富贵荣华的特权,但是,大法之下,不能纵容你拥有祸国殃民的法外特权。

当然,朱元璋杀功臣,出发点和终极目标都是为己,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为了朱家王朝的延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功臣   大明   宿将   江山   贪官污吏   皇位   屠刀   元朝   宰相   贪官   标的   太子   昔日   父母   百姓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