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亮剑》中,李云龙究竟该不该打平安县城?你怎么看?

现实中不该打,影视剧中随意。

《亮剑》最被观众津津乐道的剧情里,“平安格勒”应该算一个。

就在李云龙独立团围攻平安县城这段戏里,不仅诞生了《亮剑》最感人的一幕(李云龙开炮),还诞生了“意大利炮”、“丁炸桥”和“楚帮场”等多个热梗。

不过,网络上也有一个争议话题,那就是,李云龙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真的合理吗?

一、打平安县城的理由

报仇, 为赵家峪死难的战友和乡亲们报仇!

面对日军尤其是山本特工队的猖狂,独立团需要予以强力反击,而且反击越快越好,越有效越好,不仅能够振奋士气还能沉重打击日伪军。

救人,营救被山本特工队抓走的李云龙新婚妻子秀芹。

八路军一位团长的妻子被日军抓走了,如果独立团没有任何动静,也会影响士气。

围剿,将对八路军总部威胁很大的山本特工队全歼。

山本特工队从《亮剑》开头大夏湾重创独立团开始就是八路军的劲敌,而且他们装备精良行动诡秘,如果不加以歼灭,将是一大隐患。

有利,平安县城的态势有利于独立团围攻。

楚云飞358团不仅用山炮炸毁了山本特工队的汽车,同时还通过阻击重创了山本特工队,再加上他们在赵家峪的损失,山本特工队的编制和战斗力已经严重下滑,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的绝佳时刻。

独立团这边,通过分散发展,兵力已经达到上万之众,再加上各县大队区小队的配合,此消彼长,已经对平安县城形成碾压之势。

从以上几个理由看,似乎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是一个合理的作战计划。

二、不能打平安县城的理由

《亮剑》毕竟是一部影视剧,而且很多情节设计得有些像“神剧”,比如历史上的关家垴之战在《亮剑》改编成了李家坡之战,很多细节就脱离现实严重失真了。

事实上,李云龙独立团攻打平安县城这一仗如果在现实中是很难发生的,因为其中有几个现实问题必须考虑。

1、攻坚问题

日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搞“囚笼政策”,其核心建筑就是各种炮楼,他们利用炮楼、铁丝网和封锁沟来限制根据地的发展。

如果放在欧洲战场或太平洋战场,日军绝不敢这么干,因为那些泥砖结构的炮楼在大炮面前就是个靶子,一炮一个那种。

日军敢在我们根据地建那么多炮楼就是欺负八路军没有重武器,八路军想搞炮楼常用的办法有《地道战》里的挖地道埋炸药,《小兵张嘎》里的火烧炮楼,还有的根据地连前清的红衣大炮都弄出来了。

打个炮楼都这么费劲,可想而知八路军打城墙坚固的平安县城会有多么难,面对高大的城墙,楚云飞那个宝贝炮营的山炮都不好使。在山西这个地界,解放战争打临汾时还用炸药,到了1949年底打太原时还得从四野调一个炮兵师过来。

李云龙手里虽然有“意大利炮”,但那种炮想轰垮平安县城墙也够呛,炮弹更是不够用。

所以,《亮剑》里的平安县是编剧导演打下来的,并不是李云龙。

2、打援问题

如果平安县城只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城,那就不用强攻,光围起来一两年也把山本特工队给饿死了。

但是,山本特工队残留的精锐是日军的宝贝疙瘩,因此平安县周围的日军接到死命令从四面八方向平安县疯狂增援。

李云龙没有将攻击平安县的作战计划上报,所有的友邻兄弟部队都不知情,他们只能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仓促投入战斗。

好在,《亮剑》编剧和导演给李云龙的周围安排了丁伟新一团、孔捷新二团和楚云飞358团等几个有力部队,他们纷纷主动帮李云龙打阻击,也就诞生了“丁炸桥”和“楚帮场”这样的热梗。

但是,如果放在现实中,我们还是能够相信丁伟、孔捷这两个兄弟部队,但楚云飞的358团根本就指望不上了

抗日战争中后期,阎老西的晋绥军频繁发动针对八路军的摩擦,制造了很多起血案。在李云龙独立团围攻平安县城受挫的情况下,别说指望楚云飞帮帮场子替李云龙阻击日军一个联队,晋绥军不在背后捅八路军一刀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平安格勒”是现实中的战斗,李云龙独立团大概率会因为晋绥军的作壁上观导致腹背受敌,甚至也有晋绥军358团趁乱偷袭李云龙部然后栽赃给日军的可能,不论是哪一种结果,平安县都打不下来。

日军对根据地搞“囚笼政策”可不光是围困,他们还在各个大据点建立了机动部队,可以采用铁路、公路以及骡马运输等形式快速调动部队进行增援或突袭,所以抗战期间,想在敌后打下一座县城的难度是极大的。

3、名义问题

山本特工队抓走了李云龙的老婆秀芹,李云龙围攻平安县的目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营救秀芹,他还有三个目的,为独立团牺牲的战士和负伤的政委报仇,为赵家峪死难的乡亲报仇,消灭山本特工队这个巨大的隐患。

但是,不管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的动机再正确,在外人看来还是为了救他媳妇,这可就不太好了。

如果攻击顺利一切都好,如果为了攻打平安县导致独立团伤亡较大,那问题就大了。

本来就存在名义上的问题,偏偏《亮剑》编剧和导演还要让李云龙故意说出来,让独立团战士们喊口号:“打县城,救嫂子”。不是说秀芹不该救,这是这个喊法,显然太业余也太不拿八路当正规军了。

综合来看,如果在现实中,李云龙独立团攻打平安县的行动根本就不成熟,不仅打不下来,还要付出很大伤亡,最可能的结果就是独立团强攻不下,在日军疯狂增援下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战场,然后李云龙被一撸到底或者转地方,连后勤被服厂都没法留他。

三、山本特工队

问题来了,山本特工队杀了那么多人,李云龙不打平安县的话,就眼看着他们溜之大吉?

当然不是,这个仇当然要报,不过不一定需要攻击县城,还可以有其他办法。

《亮剑》山本特工队的原型是历史上的日军益子挺进队,他们从日军各部队选调会说汉语的精锐,化装成八路军的样子混进根据地,其首要目标是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的指挥机构。

益子挺进队在日军扫荡中给八路军和根据地带来了极大损失,其中最严重的事件就是导致八路军总部遭到合围,突围中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牺牲。

由于益子挺进队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八路军也一直想把他们一网打尽,不仅为了复仇也是为了消灭后患。

关于益子挺进队的结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八路军总部派出了秘密小分队,每人准备一把匕首和短枪,在一天夜里混进日军驻守的县城,益子挺进队一个小队在这里有一个宴会,在宴会上八路军小分队将这个小队全部杀死,头颅割下来之后被挂在县城上示众。

八路军的报复行动引起益子挺进队其他人员的恐慌,战斗力大减,日军被迫将益子挺进队解散。

《亮剑》里的山本特工队就是从益子挺进队改编而来,八路军的报复行动则被改编成了李云龙、楚云飞夜闯宴会刺杀平田一郎。

这样一来,平田一郎被杀相当于顶替了山本特工队被消灭的结果,《亮剑》为了给山本特工队安排一个观众能接受的结局,那就只能放弃合理性,虚构出一个“平安格勒大战”了。




该不该打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首先是该打,因为李云龙的老婆被鬼子抓走了,以李云龙的性格,老婆被鬼子抓走屁都不放一下,那还是男人吗?那还是李云龙吗?况且政委赵刚受伤,赵家峪百姓被鬼子屠杀,怒发冲冠的李云龙要救老婆,要为政委和老百姓报仇,所以应该打平安县城。而不该打是因为没有总部命令,在没有攻打县城的具体方案和不了解敌人情况的情况下,只知道战斗人员多少而盲目攻打县城,造成了重大人员的伤亡。如果不是李云龙早和孔团长,丁团长之前说好铁三角有事相互支授以及地方武装的支持,李云龙这次攻打县城恐怕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认为究其竞攻打县城是不应该的。事后,虽然巧合打了一个大胜仗,鼓舞了土气,解放了县城,但李云龙也深知自己犯了错误,还好功过相抵,没有受到处分。文哥影事现正发表电视剧《亮剑》精彩片段,也有攻打县城这一片段,标题是李云龙有情救老婆,有义喊开炮。欢迎关注。




1940年的关家垴战斗该不该打?部分军事爱好者在一些网络文章的误导下,简单的以八路军攻击部队伤亡较大(2160余人)和最后未竞全功,来贬低八路军的战斗力和全盘否定此次战斗,是非常片面的军事观,并没有真正弄清楚关家垴战斗的战术价值。



这次战斗在战役细节上属于“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发生在日军进行报复的10月份。而在第二阶段9月初的娘子关和井陉战斗中,八路军386旅和决死一纵队曾经包围了来援的日寇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的一个大队,经过一天激战将400多日军全歼于双峰地区。

也就是说,虽然装备差距很大,但是八路军两个旅的兵力完全可以歼击日军大队级部队,那么在关家垴,彭总集中了三个旅(决死一纵是旅级单位)另二个团的兵力,是有把握消灭冈崎支队的。同时,彭总的战术目标是:震慑日军以大队(营)级兵力在我根据地腹地内横冲直撞,否则贻害无穷。



这就是《亮剑》李家坡战斗的战史原型,从这个意义上说,关家垴上的500多鬼子兵必须要打。同样,左权参谋长牺牲的“十字岭战斗”之后,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派出便衣队,也在祁县县城格杀了那一次扫荡的元凶,鬼子的所谓“益子挺身队”第1小队,最终迫使敌人解散了这支队伍。

《亮剑》中李云龙发起的攻击平安县城战斗,其实是前述几次战斗(包括386旅攻克榆社县城)的合体。关家垴战后,日军再深入抗日根据地必须维持千人以上的部队;祁县格杀后,鬼子也不再使用化妆成为八路军的所谓“特种战法”,因此,在与日寇的长期战争中,必要的“亮剑”是必须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哪怕牺牲大些也是值得的。



回到剧情当中去讨论的话,日寇第一军山本特工队不过80余人,在深入我根据地的偷袭行动中,先在赵家峪被独立团打掉一部分,后被晋绥军358团将军岭伏击又干掉一部分,不仅减员严重 ,弹药必然也将耗尽。要知道,普通日伪军使用的有坂6.5毫米子弹是无法补充山本特工队冲锋枪的,从几方面看,都是这伙鬼子最虚弱的时机。

平安县城所在的晋西北地区,距离日伪驻防中心的太原180多公里,山本所部已经丧失了所有机动交通工具,人弹两缺,此时不打更待何时?如果让这股敌人漏网逃回太原,经过整补后恢复元气,随时可以对八路军各部甚至总部实施“斩首行动”,其危害极大。胜利的评估,不完全依靠伤亡对比,还要看战术目标是否达成。



独立团虽然伤亡不小,但是歼灭了山本这个心腹大患,仍然“物有所值”,仍然是胜利。古今中外的战役战斗,对于建制部队来说,最怕的就是被全歼,那将意味着一支部队骨干不在、种子不在、作风不在和士气不在,所以李云龙高呼“崩了门牙”也值得。

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整3师和整74师,虽然也都重建过,但肯定“物是人非”,战力不可同日而语,而全歼山本特工队,正是这个效果。从敌人方面看,日寇第一军司令筱塚义男给各增援部队下达死命令,无非担心的也是这个,“特种战专家”山本本人如果毙命以及残部被歼,无论鬼子怎么重建,都难以形成之前的战斗力了。



至于打县城救嫂子、给赵家峪死难乡亲和负伤的政委报仇等理由,其实只是李云龙最朴素的战斗动员方式,八路军不是某个人的军队,也不会为了私仇兴师动众。

但是李云龙非常清楚山本特工队的危害,既然已经捕拿到最难得的战机,作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对龟缩在县城里死守待援的山本残部,那绝对应该是:打它没毛病,打它没商量。




个人观点:该打!作为军事指挥员,李云龙是合格的并且是优秀的!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敢拼,才有生存的机会!只有敢打,才有存在的价值!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赵家峪惨案爆发后,山本特工队经过辗转终于撤到了平安县,按剧中所说,平安城位于正太线附近,地方虽然不是很大,但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如果能一举攻下这座县城,整个晋西北的抗日形势都会大好转。而且这个山本在赵家峪袭击了独立团的团部,杀了八十四名独立团战士,抓走了李云龙的新婚妻子,更残忍的是,他们还杀害了三百余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如果不为这些老百姓报仇,八路军以后还如何立足?所以不管怎么样,这个平安县是打定了。

有人说,李云龙打县城完全是为了救自己的老婆,与其这样说,还不如说他打县城是为了消灭山本特工队,而楚云飞炮击了西集据点,把山本逼到了平安县,给李云龙个消灭山本的机会。筱冢义男对这支特工队寄予厚望,他的存在对总部首长的安全威胁太大了,而且独立团也屡次吃他的亏,不把这个“毒瘤”拔掉,晋西北便不得安宁了。

李云龙打县城时,应该也想过向上级请示,但是通讯设施太差,等请示完毕后山本早就离开县城了。所以李云龙当机立断,集结部队,直接攻打县城,所幸各个友邻部队的围点打援,为李云龙赢得了宝贵时间,不然李云龙还真不一定能拿下平安县。

这次战役不仅全歼了山本特工队,还使各个参战部队获得了大量战利品,一些小点的根据地无意间连成了一片,除此之外,还为八路军在城市攻坚战中积累了经验。虽然平安县战役是虚构的,但是《亮剑》通过虚构这次战役,更能刻画李云龙的形象,突出了八路军的英勇顽强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平安县   平安   县城   晋绥   炮楼   独立团   日寇   政委   根据地   日军   伤亡   鬼子   战役   部队   总部   财经   李云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