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那时候强国少有统一天下的志向和独霸天下的能力。没必要!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弱,政令不行,诸侯坐大 ,强者争霸,弱被蚕食,最后形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其间,强国依靠武力就能“成为霸主”,不需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实际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并获得巨大的政治成功的只有曹操。其余的无论是枭雄还是英雄都不行。春秋战国时期更是不行,豆包认为有这样几点。

首先,春秋战国时代,东周的天子周王虽然是天下共主,但是仅仅是名义上的,其事实上已经没有多少实际号召力。

周朝采取的分封制,周王直接统治着自己的关中以及后来新修建的陪都洛阳。而天下诸侯国则被周朝分封整个中原,西周王朝时期,周王本身有着强大的实力,依靠着实力和威望,周王能够号令天下,各诸侯国平时能够按时觐见周王,遇有战事周王号令一出,各诸侯率军陪同周王出征作战。但是在分封制的情况下,各国实际有着极大的自治权,可以说除了作战之外,各诸侯完全可以自行管理本国的事务,周王一般不插手。西周时期周王的权力较大,周夷王时期有一次看齐国国君齐哀公不爽,直接将齐国国君给煮了,而齐国上下都没有敢说什么。

平王东迁以后,周王的天子招牌影响力逐渐下降

周平王东迁之后,东周的历史开始,此时的周王朝失去了关中之地,仅剩下洛阳附近的狭窄的土地,此后的东周王朝实力完全是比不上一个中等的诸侯国,没有实力的周王仅仅凭借着天下共主的身份,在艰难的维持,而到战国时期以后,周王的影响力继续下降,用来号召有着较大自主性的各诸侯国,越来越吃力,所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际意义不大。

其次,相比较于“挟天子以令诸侯”春秋时代流行的是“尊王攘夷”

周王朝的都城只有镐京和陪都洛阳,西周时代洛阳仅仅是陪都,而到了东周时代镐京成为秦国的领土,而洛阳则转正成为都城。

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纷纷互相攻伐,但是出了春秋初期的小霸王郑国,没有一个其他的诸侯国敢于直接进攻周王,这也是周王在洛阳能够维持数百年的原因。贸然的进攻周王,将周王带到自己的诸侯国,然后用周王的招牌号令天下,这样的做法,必然会成为天下的公敌,没有人敢做的。而春秋时期,想要争霸的大国诸侯们,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尊王攘夷”,齐桓公最先用的就是找个招牌,把周天子的招牌亮出来,去讨伐那些对周天子不尊重的诸侯和犬戎等蛮夷,成为了春秋的第一个霸主,而后晋文公也如法炮制,成为了第二个霸主。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踢出的口号就是“尊王攘夷”

2000多年后的19世纪,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大名们,也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他们一起把日本天蝗的亮了出来,然后将矛头对准了日本的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结束了日本一千多年的幕府统治,然后完成了明治维新的改革,一举走上改革自强的道路。

战国时期,有人确实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意

战国时期,周天子的牌子越来越不灵了。可是还是有人想要一举攻占东周为数不多的地盘,然后姐周王的牌子用用,提出这个想法就是战国时期连横的著名人物张仪,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在秦国为相,围绕着秦国对外发展方向问题,张仪曾经建议秦惠文王向东进攻韩国,然后攻占洛阳,将洛阳城内的周王抓在手中号令天下,张仪的建议遭到当时秦国将领司马错的坚决反对,他认为攻占洛阳,将会成为天下公敌,而秦国应该向西南发展,攻占蜀国和巴国,继而占领汉中,这样可以闷声发大财,而不会引起各国的注意。

秦惠文王没有听取张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而是夺取蜀中、汉中,实力大增

秦惠文王听取了司马错的建议,而后司马错和张仪一起夺取蜀中和汉中,秦国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蜀中的粮食可以凭借水路直接运到秦国关中之地,这为后来秦国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事实上张仪给秦惠文王出的绝对是昏招,如果秦国当时攻占东周一定会承受非常严重的后果,别说进攻东周,就是后来齐国攻灭宋国,就遭到各国的强烈反弹,秦、赵、韩、魏、燕五国出动联军,一起讨伐齐国,将偌大的齐国打得仅仅剩下两个城池,灭掉宋国的齐闵王也被杀死。




有句话说“天高皇帝远”是讲没有管束的可尽情发挥,春秋战国时期更是各國独立发展,有能力便灭它國而不遗余力。强國有实力有军队对弱國虎视眈眈,要周王有何用,取而代之才是强國的想法。

“ 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属权宜之计,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國时曹操而己。周王东迁后实已经名存实亡了,诸候各國自立为王,你征我伐大打出手。不管春秋五霸还是战國七雄,那一个把周天子放在眼中。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几百年的战乱塑造了无数英雄豪杰。孔子,老子,墨子,鬼谷子,等传承千古的历史巨人,确定了中华民族发的大方向而流传百世,令世界刮目相看。

春秋战國时代强國依靠周天子似“挟天子似令诸候”数无稽之谈,爭霸天下是各國首要目标,何来要有名无实的周天子作甚,最终还是秦灭周而迁九鼎,致此周王朝走到历史的尽头。






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很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操作,最著名的就是曹操了。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强国为什么不想办法把周王迁入自己的地盘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制度原因

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是什么概念呢?就是由"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国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别由获得封地的诸侯所有,他们拥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资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缴纳一定的进贡、服从周天子的安排即可,周天子其实是所有国家的共主,同时周天子也拥有自己的封地来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

周天子的想法是,我在中间,把你们分封在我的周围,来保护我、拱卫我。这种制度和后来的郡县制有着鲜明的对比,每个诸侯国都是独立的势力,不用受到周天子的日常管理,所以就没有必要去挟天子。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成了吉祥物

周王室在东迁以前,天子拥有很大的军事实力,不论在哪个年代,都是“拳头大”的说的算。在周王室有实力的时候,诸侯国不敢不尊重周天子,要不然就会被周天子“以礼乐伐之”。但是周王室东迁之后,实力骤减,诸侯国再也不怕周天子“以礼乐伐之”了,这就是所谓的“礼乐崩坏”了,诸侯都有权利“以礼乐伐之”了,自然就没有必要挟天子以令诸侯了。

另一种形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扯上天子的大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扯天子大旗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尊王攘夷”。

分封制的目的,就是拱卫周天子,诸侯出兵攻打想找个理由那就很简单了,就是你是外族,我要收拾你,防止你攻打周天子,我要拱卫周天子,也就是“尊王攘夷”。最先用这个理由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内经济和军事实力大涨,成为当时四海之内实力最大的国家。齐桓公为了向大家“亮肌肉”,于是于鲁僖公九年召集各路诸侯召开葵丘之盟 ,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并"的口号,周天子自然也不敢不服,也派人去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且承认了齐桓公的地位和这个口号。

从此之后,想要当霸主的国家,就有样学样,也学会玩“尊王攘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挟天子以令诸侯   东周   秦国   关中   春秋   战国时期   王朝   洛阳   礼乐   齐国   王室   诸侯   强国   天子   地盘   实力   办法   财经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