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一对夫妇养七八个小孩,现在的年轻人只养一个小孩,为什么?

七八十年代的人普遍认为“人多力量大”,再者他们没有避孕措施,不懂得如何去避孕,所以一般有人生孕都留着生下来,久而久之,小孩就多了,还有在那时候养孩子,只要活着就行,哪管什么教育不教育上学不上学的问题?有饭吃就行,只要不饿死,活着就可以。

而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那么大,他们养孩子不仅要考虑教育问题,还要考虑以后能否成才的问题,养一个孩子最起码的花费就得几十万,所以养太多反而负担不起。

而且现在的避孕措施也很好,医疗也很发达,怀了孕如果不想要直接去打掉就可以了。

再者,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仅仅是要去面对养孩子的问题,他们还要考虑买车买房,还要去考虑工作方面的问题,怀孕生孩子不仅要耽误工作,还要耽误时间,所以他们选择少生优生。

还有就是他们要面对养老的问题,一对夫妻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即将面临退休,也就是意味着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不仅要养小孩子,还要去给自己的父母养老,经济压力大啊,生了养不起啊。




答:因为六七十年代没有实施计划生育,没有避孕措施所以随便生!传统的老观念生的孩子越多越好,而且六七十年代生活水平好!所以一对夫妻都生四五个孩子七八个孩子!俗话说得好越富越生孩子就是当时的写照!现在的年轻夫妻为什么只养一个?因为现在孩子多了养不起!养七八个孩子就得穷死愁死!为什么愁?因为没有足够的钱养一大堆孩子,所以现在年轻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回答完毕。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正式实施是一九八二年,同年12月纳入法律法规。其实在一九八零年就提倡一对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在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家庭中推广)。六,七十年代生养几个孩子则不受限制。尽管这样,在城市生养孩子的数量也绝非像提问者说的那样,生上七,八个,也就最多二,三个,四个的都不多。而农村可能有这种生七,八个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是当时(现在应还存在)城乡生育率的差异。过去那个年代,物质生活水平不高,计划经济,多生一个城里家庭多发一份票券,大人可以"统筹"使用,使家庭的日子过得过去即可。所谓"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儿女荒"在父母的精打细算下,也就过去了。(此处只指城市)。孩子有书读,有饭吃,跟着时代的脚步前行,很好啦!现在的夫妇则不行,种种原因,给他们指标也不想多生了,(此处不展开细说)。原因小夫妻们都知道。




我是四零后,六、七十年代,家家六丶七个孩子,有的还八丶九个,一般都能养活,还都能上学,因为当时普及初中。象我二姨家大表哥家8个孩子,4个孩子上了大学,2个孩子高中,两个初中。挺不错。当时主要靠我大哥在光学仪气厂工作,一个月六十多元。因为当时物价低,学校上学不花线。住房不花钱,国家对困难户有一定补贴。现在一家生一个,有的叫苦连天,主要是现在攀比,上补习班,还有一个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到初中,每天都要有人接送,造成大人经济精神压力太大,年轻人享乐主义思想严重,造成现在生育的危机。国家要出组合拳解决这个问题。




说此类话的人大多是道听途说,想当熊,少数是别有用心,抹黑改革开放。六七十年代孩子怎么养的,现在怎么养的?天渊之别。那时侯城市里许多是单职工,如果是双职工,夫妇二人去上班,大点的孩子放羊,就是放在外边跑着玩,脖子上戴着钥匙链,小的孩子用棉被围到坑上,等大人下班回来,炕上都是屎尿,有时小孩都抓到手里。现在养孩子,像养太子一样,刚刚怀上就要进行胎教,分娩时要挑最好的妇幼医院,坐月子要请月嫂,餵养要高级进口奶粉,大一点要进高级幼儿园,还要请家教,学外语,学钢琴,学舞蹈,学绘画。怎么能相比呢?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也不好,那也不滿意,时代不同了,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同,这也是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花线   双职工   天渊之别   年轻人   计划生育   夫妇   幼儿园   大人   小孩   父母   夫妻   初中   孩子   家庭   国家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