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刽子手的收入如何?砍一颗头相当于多少钱?

“三年不砍头,砍头吃三年”,说的就是这个行当。刽子手是一个“损阴德”的工作,以至于古代很多刽子手在行刑前,总要对着犯人的后脑勺嘀咕几句,以此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没人敢干,所以只能用高薪吸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往往有些从小孤苦无依,胆子又大的人就会看上这门生意。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刽子手邓海山,就是这样的人。


邓海山,是清末民初的刽子手,一生砍了二三百颗脑袋,钱多的几辈子花不完,但是老来却十分凄凉。

邓海山从小就是孤儿,吃着百家饭长大,饿得瘦骨嶙峋。但他有一个特点,就是胆子出奇的大,也正因为如此,邓海山才走上了刽子手这条路。

邓海山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刽子手佟绍箕,因为穷得没饭吃,所以想当个刽子手讨口饭吃。在古代,刽子手往往都是祖传的职业,刽子手也不愿意教外人,因为干这活就是一个缺德事,教别人更缺德。

但是,邓海山没办法,不然就得饿死。佟绍箕想让邓海山知难而退,就抛出个条件,只要他在“鬼屋”呆一晚,就收他为徒。


这屋子从来没人敢进,说是有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一来二去传的很邪乎。邓海山还真不怕,还真在屋子里待了一晚,邓海山出来后,佟绍箕就收他为徒。

佟绍箕每次“出大差”,就带着邓海山,告诉他很多规矩。这行规矩很多,刽子手入场后,不能见犯人的脸,要干净利落地一刀解决。随后,刽子手必须迅速离场,不能回头。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这辈子砍的犯人,数量绝对不能超过99颗。

这行也是要训练的,因为讲究的就是一刀落地,绝不能拖泥带水,不然就得被追究责任。邓海山先是拿着南瓜练,南瓜上画一条线,必须贴着线砍下去,而且切口必须整齐,这是为了到时候方便家属缝好。

学徒一年又一年地练,南瓜上的杠画得越来越细,邓海山也就到了出大差的时候了。


在古代,犯人被判后,被押入死牢,等到秋后问斩。但是犯人根本不知道到底是秋后哪天,因为这日子是秘密,就怕有人劫狱。

到了日子,刑部会把条子批下去,衙役会带着好酒好菜,在牢门口吆喝一句“爷,您今儿大喜,官司今天算完了。”

随后就是一包酱肘子,还有大饼,有的还有半生不熟的肉。吃饱喝足了,就被押上车,很多犯人在这时就浑身软了,任由衙役拖拽上去。


去菜市口的路上,会有一个石头,上面写着“后悔迟”三个字。有人在这里,就会大喊一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但有的人会呆若木鸡。

这个时候,刽子手的“生意”就来了,一些家属就会拼命给刽子手塞钱,让刽子手给个痛快。有钱人家,甚至会包一个很大的红包,比刽子手本身工资都要高出很多倍。

那刽子手收了红包,具体要怎么做呢?

1.干净利落,让犯人少受痛苦

刽子手有个规矩,那就是从不磨刀。因为刽子手觉得,杀人的不是自己而是刀,如果磨了刀那就会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因此,往往刑场上一刀还真解决不了,这不仅增加犯人的痛苦,也增加了家属的痛苦。

因此,就会有家属给刽子手塞红包,让他们用快刀,这样的话能让人少受痛苦。

2.胸前挂印


“身首异处”是人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结局,很多犯人都想留个全尸。因此,一些家属就会给刽子手塞点钱,让他们不要完全斩断,而是颈部还有一段皮肉相连,这就叫“胸前挂印”。据说,晚清时期,慈禧身边的太监寇连材犯了事,就是总这样的方式处置的。

但是,这种形式对技术要求很高,没有点真本事还真搞不了。所以,往往想要这种结局的,都是大户人家,而且给刽子手的油水也不少。

3.宰白鹅

“宰白鹅”就是找人顶包,用来顶包的人就叫“白鹅”。在古代,一些有钱的人往往会找人顶替,用来逃避刑罚。一些家里穷得叮当响的人,养活不起孩子,或者是得了重病,就会去做顶包。

“宰白鹅”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当时沿海一带出现过一些重金收买寒门子弟顶包的事情。后来到了道光年间,这类事情层出不穷,两广和江浙一代,冒名顶包的事情不下数百起。


他们会把官府上下打点妥当,用一大笔银子收买官差衙役,最后把犯人换了出来。因为他们怕“白鹅”刑场反悔,就会重金收买刽子手,让他们见机行事。所以,很多刽子手在这时也会收到一笔钱。

行有行规,这行的规矩就是不能过百,出大差最多99次,就必须金盆洗手。但是,邓海山却没有收手,他不愿意放弃这些,直到99次还仍然不收手。到了民国期间,邓海山已经连续砍了二三百颗。

据说,当时每次出大差官府都会给一块大洋,也并不算太多。但是,让他真正发财的是家属给的红包,往往有的人家一次性就给他几年的开销。因此,这行也有“三年不砍头,砍头吃三年”的说法。


邓海山赚的盆满钋满,但是他的晚年却是十分凄惨,没有一家人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因此,他到老也没有一个媳妇。老的时候,他身患重疾,邻里之间也没有人愿意看望,很多人说他这是遭了报应。

刽子手作为封建旧时代的一个行当,这行您要问赚钱不赚钱,那当然是盆满钵满,有的人光是收到的“打点”就能够他们大半辈子。但是刽子手的晚年没几个是幸福的,无儿无女、重病缠身,往往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古代的刽子手,属于高收入人群。

高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大清朝最后一名专业刽子手邓海山,据他回忆,在他当刽子手的那几年,手里的钱多的根本花不完。

还有,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中,主角赵老甲,也是一名刽子手,他在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居然成了当地的首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无一例外地都说明,古代当刽子手的人,大部分还是比较有钱的。

那么,这些刽子手的收入来源都有哪些呢?简单来说,除了朝廷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是来自犯人家属们的贿赂。

在古代,刽子手可不是一份什么好职业。

刽子手这个行当,在古人的意识里,属于一个比较阴损的职业,干这个会影响自己以及家人的气运,因此,正经人家很少有人会愿意干刽子手这个行当。

而干刽子手的,无非是几种,要么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下才入行的,要么是世袭,祖上也是干这个的。

像前文提到的邓海山,就是因为他在年轻时,家中父母皆亡,导致他四处漂泊,但由于他生的面目丑陋,找工作谋生时又处处碰壁,无奈之下,才进入了刽子手这个行当。

包括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与邓海山的情况也差不多,也是因为生活所迫入得行。

但即使入了行,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

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需要有两个先决条件,而第一个,就是要胆子大,这个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操作起来,却非常难。

在不少人的意识里,刽子手无非就是砍头嘛,手起刀落不就行了?但要知道,在刀下的不是一只猪狗羊之类的动物,而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

杀人本身就是一件有违天和的事情,何况还是自己杀的呢?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刽子手,首先就是必须要过心理这一关,也就是胆子必须要大。

据说,当年佟绍箕在决定收邓海山为徒弟之前,为了测试邓海山的胆子,还专门找了一处著名的”鬼宅“,要求邓海山在那里住一晚。

等到次日,邓海山神态自若地从鬼宅里走出来后,佟绍箕才最终同意收他为徒。

由此可见,在古代当一个刽子手,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胆子要大,不然,吓得连刀都不敢动,还谈什么杀犯人?

而第二个条件,就是要技术好。

古代的行刑时砍头,是一个相当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不是说随随便便拎着刀砍下去就行了,这里面有很多门道。

首先,在每次行刑之前,刽子手都会先拜祖师爷。

刽子手的祖师爷是皋(音告)陶,皋陶是尧舜时期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相传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五刑、五教)架构,就是出自于他,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司法始祖”。

拜完祖师爷后,就是刽子手展现技术的时刻了。

由于古代的死刑分好几种,比如有需要一刀毙命的,还有需要慢慢折磨的,而这些都需要刽子手来操作,因此,针对不同的刑罚,就要求有不同的技术。

比如,针对一刀毙命的,刽子手需要做到一刀砍下去,就让犯人的人头和身体分开,如果技术不过关,或者力度、部位等拿捏的不好,就会出现一刀下去,犯人的脖子只被砍掉了一半。

如果这样,在古代可是属于十分严重的事故,是要问责的。

再比如那种凌迟处死的,皇帝要求割多少刀,那必须得按照这个数量来进行,如果一个不慎,割的不是地方而导致犯人提前死亡,同样也是要受到责罚的。

因此,不管是哪一种刑罚,对刽子手的技术要求都很高,而为了达到这种技术水平,每个刽子手在正式行刑之前,都会进行十分严格的训练。

还是以邓海山为例,据记载,在他拜了佟绍箕之后,佟绍箕为了训练徒弟的准头,在最开始的时候,每天都会找来一个冬瓜,并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要求邓海山照着这条线去砍,什么时候一刀下去,不偏不倚的刚好沿着线砍下冬瓜方才算合格。

仅此一项,就已经很难了,但即便是合格,也只不过是入了门而已。

砍完冬瓜后,接下来就是砍香火,具体的方法是点上一根线香,然后用刀去劈,要求一刀下去,能把线香的发光部位砍下来,同时保证线香发光出以下整体不断为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训练刽子手在行刑时,能做到一刀就能准确地将犯人的头颅砍下来。

另外,还有训练怎样行刑凌迟的诸多方法,总之,每一个都相当严格,只有这些全部达到要求之后,才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刽子手。

除了技术上有诸多要求和标准之外,古代的刽子手在真正行刑时,也要遵守不少行业独有的规矩。

比如,刽子手们都会遵循”防前不防后“这个原则。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这个犯人被官员验明正身后,就会被押赴刑场,并跪在刑场上指定的地方,这个时候,在犯人的前面,会站着一个刽子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实际上并不是真正行刑的,真正砍这个犯人头颅的刽子手,是在犯人跪好,并且官员下令处斩后,从犯人背后悄悄的摸上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刀将犯人的头颅砍下。

之所以要这么做,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人本能的都会防备自己前面,而忽略背后,那个站在犯人前面的刽子手,只不过是为了分散犯人的注意力而已。

同时,如果在犯人前面砍头的话,犯人容易出于本能的躲闪,导致刽子手砍偏,而从背后砍,就不会有这种问题。

民间对此还有一种迷信的说法,是说站在前面砍的话,会让犯人在临死前,记住刽子手的模样,如此一来,冤魂在日后就会找这个刽子手的麻烦。

当然,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真正的原因,实际上就是”防前不防后“。

除了这个规矩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特殊的规矩,如刽子手在砍完犯人后,必须离开刑场,并且还要一路往前走,不能回头看不然就会被犯人的亡魂上身。

还有,杀头的时间必须是在正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午时三刻“,因为这个时候阳光最烈,人的阳气也最盛,在这个时候行刑,对监斩官和刽子手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虽说这些规矩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在内,但在古代的刽子手行业里,却是几乎人人必须遵守的规矩。

像前文所说的邓海山,据说就是没有遵守行业规矩,导致自己晚景凄凉。

根据民间的一些传闻记载,说邓海山的师傅佟绍箕在收邓海山时,郑重其事的要求他必须遵守”刀不过百“这个基本原则,意思就是最多砍九十九个人,如果再多,那就会遭到报应。

但邓海山呢?据记载他一生共行刑了有三百人之多,当然这个数字无从考证,但超过一百绝对是有的。

正是因为他砍了这么多人头,因此,才会在他不从事这个行当之后,本想着能进家乡的善堂却遭到拒绝,理由是他杀人太多,手上沾满了罪恶,不适合从善。

邓海山为何被拒绝进入善堂暂且不说,我们就从他入手,去分析一下为何他在知道”刀不过百“的原则下,依然违背师傅的叮嘱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干刽子手,来钱真的太快了。

前文也讲过,古代一个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朝廷的俸禄,一个则是犯人家属的贿赂。

先说朝廷的俸禄,根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末民初时,一个刽子手每行刑一次,会得到四块银元,看似不多,但在当时,已经很高了,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的苦工,辛苦一个月,最多也就挣一块银元。

而刽子手一刀下去,就是四块银元,这钱挣得容易啊。

而在清朝之前,刽子手的俸禄具体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应该与清末时差不多,总之就是朝廷给的俸禄都还算不错。

不过,俸禄虽说看似比较高,但却是”计件“的,也就是只有砍人了才有,如果没砍的话,那就没有。

而在古代,行刑砍头也不是天天都有的,一般来说,古人由于讲究天时,因此,在春、夏、冬这三个季节,通常是很少会处决犯人的,只有到了秋天,才会统一处理,这就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听到的”秋后处决“。

除非是那些犯了类似于谋反等大罪的人才会”斩立决“,大多数犯人,都会等到秋天。

季节是一个方面,还有就是天气,阴天不行,刮风下雨同样也不行,必须得在天气晴朗的时候才能进行。

这样一来,刽子手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处于一种比较闲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即便是朝廷给的俸禄再高,但由于属于”计件提成“,刽子手自然也就拿不到。

那么,刽子手高额的收入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要说犯人家属的贿赂了。

之所以犯人家属要贿赂,主要是犯人在行刑时所承受的痛苦大小,基本上都掌握在刽子手的手中。

比如,同样是斩首,刽子手可以一刀让犯人当场毙命,也可以让犯人在极度疼痛中死去,而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犯人家属给的钱多钱少了。

如果那些犯人家属为求犯人速死,想减少犯人的痛苦时,只要在行刑前,塞给刽子手一些银子,那刽子手就会手起刀落,迅速结束犯人的生命。

另外,古人还有”留全尸"观念,就是有些家属想让犯人在死后不至于身首分离,但刽子手需要将犯人砍头才能交差,这个时候,就有技术高超的刽子手,在砍完头颅后,又留了一点皮肉连着身体,这样既能交差,又满足了犯人家属的要求。

而要让刽子手做到这一点,那就拿钱来。

另外,还有前文所说的凌迟,众所周知,凌迟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需要一片一片的将犯人身上的肉割下来,而一些犯人的家属,为了减轻犯人的痛苦,早点让犯人解脱,就同样会给刽子手送点银子。

而收了银子的刽子手,就会在行刑时,在割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意外”的让犯人死亡,早点结束犯人的生命,从而减轻他们的痛苦。

类似上述的门道,在刽子手的行业里还有很多,正是由于能有各种收钱的门路,邓海山在当了刽子手之后,很快便不可自拔,用他本人的话,就是来钱实在是太快也太多了,根本就花不完。

所以,在这种轻轻松松就能挣到大笔额外之财的情况下,邓海山才会不惜违背师傅的教诲。

总之,古代的刽子手,其收入相当之高,除了朝廷给予一定的俸禄之外,更多的收入来源则是犯人家属各种名目的贿赂,因此,也就不能单纯用砍一颗头等同于多少钱来衡量。




我们村有个刽子手活到上世纪80年代末,真的是一脸横肉,胸毛茸茸,跟电影上没两样,和我沾点亲,听他讲过一些情况。杀一个人官府给一块银元,有钱的家属也给一点求他好好做利落,少让人犯痛苦。他说受过专门的培训,跟师学艺几年,砍瓜瓢瓤子等,杀人的时候,左手臂至手腕处绑住极薄而锋利的弯刀,右手摸着人犯的脖子(其实是摸脖子中有一块颈骨间隙大一点的地方),讲着笑话,待犯人(有两人按着手)松懈时,把口中含的冰水对其脖子猛一喷,人犯受惊自然伸长脖子,这时左手使劲一抹,人头落地,干净利落。他因杀一个共产党员时认识那个人,暗示那人装死,只抹了一圈皮,血喷了一地。验尸官让其补刀,他说断气了就算了,不必死后又补刀,家属会有意见不给好处,验尸官一摸鼻子,那人耷拉着脑袋屏住气憋住心跳混过去了,半夜回家他老婆以为是鬼。因为这事,解放后政府宽大没有镇压他,在我村合作社(小卖部)卖日用生活用品,后人不强,他儿子和我同学,上世纪90年代就死了。用唯心思维看,这种人还是不好吧。




刽子手是很有钱的。

想了解刽子手这个行业,推荐大家看看莫言先生的《檀香刑》,里面的主角赵老甲,就是一名资深的老刽子手。他很有钱,金盆洗手之后回到老家,俨然是本乡的首富。

但是虽然有钱,刽子手在旧社会绝对不是个好工作。

如果从收入上讲,刽子手赚钱是很多的。古代的刽子手杀一个人给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清末的刽子手,每杀一个人给四块银元。这个收入在当年已经很不菲了,普通劳工一个月才赚半块银元。

但是,这个钱不是随时能赚。古人讲究天时,一年之中,冬、春、夏都不能杀人,只有秋天可以杀人,而且刮风下雨都不行,只有晴天才可以。普通的死刑犯,一般都是判死刑之后关在牢里,准备“秋后处决”,在术语里这叫做“斩监侯”。只有极其特殊的人才会马上处决,这叫“斩立决”。不过这种一般只适用于造反的大罪,多少年都碰不上。所以刽子手每年只需要“工作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之外,他们只拿基本工资。

但是,官府的收入并不是刽子手的全部,大头在后头。

根据古人的笔记小说记载,古代官府里的衙役几乎都是靠贿赂过活的。绑人的,打板子的,看监狱的,都有各自的贿赂来源,刽子手自然也不例外。

刽子手的贿赂来自于哪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

首先说,刽子手是个绝对的技术活,不是像看起来那样手起刀落就可以的。人的身体组织是很坚固的,杀人并不好杀,也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

古代刽子手,练的就是刀功。初期会拿冬瓜练手,要求一刀下去正好劈成两半。后来用鸡鸭鹅狗,用杀动物来见血。而据说最厉害的刽子手,是用宣纸下面垫一块肉,一刀下去,宣纸不破而肉尽碎。如果练到这个程度,就说明把功夫练到家了。

为什么要练刀功呢?主要是为了索贿。

同样一个人,同样是斩首,我可以让你一瞬间就死掉,也可以慢慢的把你的脑袋锯下来,生死的痛苦全部掌握在刽子手手中。

这种情况下,只要犯人家里有一点力量,都会行贿刽子手,给犯人求个速死,而且这个贿赂事关重大,数额自然小不了。

至于最有名的大刑——凌迟,这里面的讲究就更多了。

凌迟按照规定,是要割上三千六百刀的。不过按照记录,似乎没有任何一个犯人能够割满三千六百刀。不过只要刽子手诚心,割个几百刀还是做得到的,比如明朝的太监刘瑾,判凌迟之后被割了一千多刀才死。

这种被判凌迟的犯人,家属(如果有的话)一定会给刽子手一笔重贿,让刽子手在割几刀的时候就“意外”一下,早早了结犯人的生命,不要让他遭受太多痛苦。

不过,有资格做凌迟的刽子手,一般都是刽子手中的顶级人物,不会太缺钱。而被凌迟的犯人,大多数都是因为造反,这种情况下犯人不会有家属,就算有家属行贿,刽子手也不敢收。

不过,就算刽子手有钱,但刽子手和衙役、捕快一样,属于贱民。在古代社会中,这些人虽然可以通过权力获得一定的钱财,却被看做是绝对的下等人。唐朝规定,家中有人做衙役的,三代不能参加科举。而刽子手的地位,很多时候连衙役都不如。

所以,现代的死刑执行,很多时候都会由多个人执行(枪毙除外)。在一些国家,电刑和注射死刑,都会由三个人同时按下按钮,只有一个按钮是真的。为的就是让人有安慰作用,防止有杀人的心理阴影。




刽子手一年或许砍不了几个头,但每砍一个,就够他吃大半年的了,绝对属于高收入群体。


刽子手的工资收入为什么高?

所谓刽子手,就是古代专门对死刑犯进行砍头的一种职业,属于是下九流的范畴,但工资收入却很高,远比同为下九流的衙差的工资要高,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在古代,行刑只能在秋冬,春夏是不行的,由于工作时间很短,所以刽子手的工资就高。

历史上有秋后问斩的说法,意思是死刑犯只能在秋天行刑,这个说法最早出现在《礼记·月令》: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后来,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尊崇儒术,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提出,君王的执政行为应该与季节的变化相适应,要做到天人合一。

董仲舒认为“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也就是说行刑应该在秋天,而砍头作为一种刑罚,自然也应该在秋天了,所谓秋后问斩,就是这么来的。

因此,自汉武帝开始,汉朝法律就规定,行刑只能在秋冬进行,春夏不得行刑。


到了唐宋时期,行刑的时间出现了一些变化,法律规定除了犯恶逆以上,以及部曲、奴婢杀主这些罪名,可以在春分到秋分之间行刑之外,其他死刑犯不得在春夏行刑。

到了明清时期,就恢复到跟汉朝一样,所有死刑犯都必须在秋冬行刑,一般而言多在秋天进行。

当然了,对于那些十恶不赦之人,也有可能被判一个斩立决,那就不分春夏秋冬了,随时可以将犯人咔嚓掉,但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从汉朝开始,刽子手工作的时间基本上只有半年,另外半年只能在家休息,这就造成刽子手必须在半年里挣到一年的钱,所以他的工资就很高了。

其二,刽子手虽然是个低等职业,但还有技术含量,一般人干不了、也不愿意干,所以工资就很高了。


刽子手专门负责杀人,这在古人眼中并不是一个吉利的职业,一般认为干这个职业的人会折损阳寿,甚至给自己的家族带来晦气。

因此,当刽子手的一般是贱民或者是为生活所迫之人,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刽子手一般都是世袭的,只不过这种世袭制不一定是父子传承,也有可能是师徒传承。

举个例子说,清朝最后一名刽子手邓海山,他年轻时父母双亡,从小就四处流浪,长大后面目又十分丑陋,因此只能拜佟绍箕为师,进入刽子手这个行业。

佟绍箕的情况跟邓海山其实也差不多,也是穷苦人家出身,走投无路之下遇到了成为刽子手的机会,也就是混口饭吃而已。

不过,虽说刽子手是个下九流职业,但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第一,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必须要过心理关,也就是胆子要大。

刽子手跟屠夫不一样,屠夫杀的是牛羊猪,手起刀落没什么心理压力,而刽子手杀的活生生的人,谁能做到心里不害怕呢?

尤其是古人认为杀人有违天和,所以对杀人就更加畏惧了,哪怕这个人是罪犯呢。

因此,想要入刽子手这个行业,就必须克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做到了就可以成为刽子手,没做到就只能被淘汰。

据说,当初佟绍箕刚收邓海山为徒,他也不知道邓海山胆子怎么样,于是特意选了一处死过人的凶宅,让邓海山去住一晚,结果邓海山在凶宅内酣然大睡一晚,佟绍箕因此感到非常满意,后来邓海山也成为一个优秀的刽子手。


第二,砍头并非简单地手起刀落,也是需要技术的,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那就得在技术上拿捏到位。

刽子手入行之后,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磨刀,刀如果不锋利是无法做到一刀斩的,那么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刽子手。

当然了,磨刀这件事并不是太难,只要不是傻子,照师傅教的去做就行了,很快就可以学会。

刽子手要学的第二件事就是练习精准度,稳准狠是最高追求。

行刑的时候一般选择脖子相对细的地方砍,一般在两个颈椎骨之间,不然一刀下去是砍不断的,所以对精准度的要求非常高,刽子手必须练习很长时间才行。

就拿邓海山来说吧,他当初拜师学艺,佟绍箕就每天给他拿一个冬瓜,在冬瓜上画一条线,让邓海山每天对着线砍,这样做一是为了练习臂力,二是练习速度和准度,要做到稳准狠才算合格。

邓海山经过刻苦练习之后,准度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但也无法做到百分百,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那就是行刑的时候在死刑犯旁边点一根香,对准犯人脖子上下刀的位置,然后瞄准了一刀砍下去,就万无一失了。


如何评判一个刽子手是否是顶尖水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那就是头断了还连着皮肉。

在行刑前,死刑犯的家属为了给他留个全尸,会提前对刽子手进行贿赂,刽子手得了到处之后,就会在行刑的时候手下留情,只将犯人的骨头和筋条斩断,但没有将头完全砍下来,而是留着一些皮肉与身体相连,就算是变相留了全尸了。

要做到留全尸,那就不是一般技术可以达到了,必须长期苦练并积累充足经验,所以这样的刽子手也会被认为是顶级刽子手,其吸金能力也是同行中最强的。

刽子手要学的第三件事就是学规矩,不将规矩理解透彻是干不好的。

刽子手这个行业有自己独特的规矩,总结起来有两条最重要。

首先,行刑的时候要懂得下手的时机,这对人的反应要求是很高的。

古代行刑的时候,会先将犯人验明正身,然后带到刑场制指定的位置跪下,旁边会站一个拿着刀的刽子手,但这个刽子手不是真正的行刑者,而是迷惑犯人的。

真正负责执行的刽子手会站在更靠后的位置,当午时三刻官员下发命令后,刽子手就会从后面悄悄走上来,趁犯人不备的时候手起刀落,将犯人的头颅给砍下来。

之所以要如此,是因为犯人走上刑场后,一般会对正在身后的刽子手有戒备心,如果让个刽子手执行的话,那么犯人肯定会躲闪,这样就会砍偏了,达不到砍头的目的,任务也就失败了,官员和刽子手也将会受到处罚。


但如果是后面的刽子手突然上前行刑,那犯人一般是没什么防备的,这样任务就会轻松得多。

还有一个说法是,刽子手行刑的时候不能站在犯人旁边,尤其是在前面,因为这样犯人会看到刽子手的模样,古人认为这样会让犯人记住刽子手,日后他的阴魂必定会找刽子手的麻烦。

再就是,行刑完成之后,刽子手必须立马离开刑场,而且不能回头看犯人,因为古人认为,人失去的时候灵魂还没走远,因此阴气很重,所以必须在午时三刻阳气最充足的时候行刑。

类似的道理,刽子手之所以要马上离开,且不能回头看,就是怕犯人的阴魂附体,从而对刽子手造成伤害。

第三,刽子手职业生涯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做“刀不过百”。

所谓刀不过百,意思是刽子手的职业生涯最多只能杀九十九人,超过一百人就要遭受天谴了。

以上几点虽然是迷信的说法,但在古代相信的人还是不少的,刽子手当然也不例外。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刽子手这个行业也是很有讲究的,没人愿意干不说,对技术的要求还很高,称得上是一个特种行业,所以朝廷发的钱就多了。

其三,刽子手是有油水的,接受犯人家属的贿赂是行业默认的潜规则。

关于这一点,前面我也有说到,犯人的家属为了给他留个全尸,所以会贿赂刽子手。

古代人受迷信影响,对死无全尸是非常忌讳的,认为这会影响犯人投胎,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犯人家属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贿赂刽子手。

对于刽子手而言,由于朝廷对此持默认态度,所以他们本着有钱不赚非君子的态度,那是来者不拒的。

从另一方面来说,收了犯人家属的贿赂,给犯人留个全尸,也算是做事留一线,为自己积点阴德吧。

就说邓海山吧,他在当刽子手的时候就赚了不少钱,这里面一多半都是从犯人家属那里得来的,因此他的日子过得十分潇洒。


那么,刽子手的收入究竟有多高,他们的结局一般又如何呢?

从前文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刽子手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朝廷发的工资,二是接受犯人家属的贿赂。

明清时期,一个刽子手执行一次死刑,工资的具体数额已经无法得知了,但大约是一户普通人家大半年的收入。

到了清朝末年,开始有一些关于刽子手工资的记载,说一个刽子手执行一次死刑拿的工资大约在四块银元左右,这已经大幅缩水之后的工资了。

四块银元是多少钱呢?

可以横向对比一下,当时一个劳力干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一块银元不到,而刽子手行刑一次就可以得到四块银元,所以这个数目是相当可观的了。

这还只是一次的工资,一个刽子手一年可以执行很多次死刑,所以他的年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比普通人的工资高太多了。

不过,由于刽子手行业里有刀不过百的说法,所以刽子手风光的日子并不长,很多只干了几年就退休了。

但是,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不遵守行业潜规则的人大有人在,很多刽子手一生执行死刑的次数有数百之多!


还是拿佟绍箕和海山师徒来说吧,他们就没有遵守刀不过百的潜规则,据说佟绍箕一生杀掉了三百九十九人,他在临终前告诫邓海山不要超过这个数,但邓海山最后杀掉的人远不止于此。

所以说,刽子手其实也是吃“青春饭”的,在职的时候当然过得潇洒了,但因为数量上的限制,所以这个行业也是有天花板的,除非刽子手不遵循行业规则之人,也可能突破这个天花板。

除了工资之外,犯人家属的贿赂也是刽子手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

当然了,犯人之中也有贫富贵贱之分,所以刽子手得的好处自然有多有少,遇到家境一般的犯人,见好就收就行了;如果遇到富贵人家,那得的好处就相当可观了,可能比工资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

总体而言,刽子手从犯人家属那里得来的钱财还是不少的,再加上工资一起,绝对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邓海山就曾对人说,他当刽子手那几年从不为钱发愁,吃喝玩乐样样都学会了,以至于他养成了大手大脚的毛病,退休后很快就花光了家产。

在莫言先生的《檀香刑》一书中,就写了一个叫做赵老甲的刽子手,他退休之后带着钱财回到老家,竟然成为当地首富,由此可见一斑!


最后再说说刽子手的结局,大多都是很悲惨的。

作为一个阴损的职业,刽子手虽然有钱,却不受社会待见,所以他们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娶妻生子,最后只能孤独终老,断绝香火。

有些刽子手心中有算计,会存一笔钱给自己后半生开销,但其实大多数刽子手都有一身臭毛病,吃喝玩乐样样都会,早早将财产给败光了,因此下半身过得十分凄惨,许多人甚至早早死去。

并且,大多数刽子手退休后就陷入到忏悔之中,他们以前杀人的画面历历在目,无时无刻都在折磨他们,他们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逐渐损害了身体。

就拿邓海山来说吧,他退休之后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斋念佛,祈求平安,还时常去做一些公益事业,比如说给善堂捐款,等等。

邓海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心中的阴影非常大,因为他一生杀的人太多了,以至于给他上了无形的枷锁,一直在折磨他,所以他想通过一些渠道赎罪,从而寻求解脱。

不过,邓海山的下场其实也不太好,因为他花钱太厉害了,很快就将家产败光,最后清朝灭亡后十几年他就去世了。


总的来说,刽子手一般被人们当做是社会的另类看待,他们多数人都没有子女,最后还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其实不是什么阴魂索命,而是社会的偏见,所以不能简单用因果报应来解释这个问题。

总结一下,刽子手的官职总体而言是很高的,主要由俸禄和犯人家属的贿赂组成,总而而言是很高的,但不能但说砍一颗人头多少钱。

另外,刽子手作为饱受社会偏见的人群, 其实他们还是很可怜的,他们作为法律制裁的执行者,却大多数没有好下场,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刽子手   前文   古代   收入   衙役   银元   都会   俸禄   死刑犯   多少钱   犯人   朝廷   家属   规矩   工资   财经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