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编外人员,每天和体制内的人一起工作,心里会有落差感吗?

我的表哥是城管,但是没有编制。

最开始也傻呵呵地每天开心得不行,人家领2000块钱工资表哥也领2000块钱工资,甚至表哥都纳闷了,你说你们辛辛苦苦考个编制,跟我们这些没有编制的人工资是一样的,心里面舒服吗?得劲儿吗?

因为我表哥这个人本身就是个话唠,在公司里面人缘口碑也能说得过去,大家也都愿意跟我表哥聊天,一来二去我表哥交的朋友就越来越多了。

这中间就包括一些有编制的和没有编制的,大家都觉得我表哥这个人还挺好玩的,而且人心不坏。

其实不论是在企业里面还是在有编制的公司里面,对于大家的能力要求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地方工作,是因为你的能力刚好能够匹配得上你这家公司。

但同时只要你的人品好一些,有个好人缘,哪怕你情商低一些,智商低一些,大家也都愿意跟你玩,毕竟工作嘛,天天搞得勾心斗角的也没什么意思。

当时有几个好朋友就乐呵呵地对我表哥说:“没事,你现在就偷着乐吧,可能过不了几个月你就该哭了。”

表哥还以为那些有编制的人是羡慕自己没有编制呢,就在一旁说:“哭什么哭,我就不哭,大家工资都是2000块钱,怎么,还能给你们更多的福利和补贴吗?”

可没有想到等到中秋节的时候就傻眼了,中秋节的时候公司里面准备了一批比较好的月饼,看到卖相也就是100来块。

要求这些人过来去取月饼,每一个人都来领月饼了,包括表哥。

表哥取月饼的时候还纳闷呢,奇怪,怎么只有自己一个不是有编制的人过来了,自己那些好朋友呢?

等到表哥这边出示自己的工作证明的时候,人家那边连头都不抬一眼说:“你又不是正式工,你过来凑什么热闹,这月饼是你该领的吗?”

这个事发生得有个四五年了,虽然如此,但表哥仍然天天说,估计这事给表哥打击得够呛。

表哥那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没有编制,心里面这么不是个滋味。

但同时表哥心里想的是不就是少领一盒月饼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我回家自己在路上买一盒月饼,毕竟我又没有编制还可以理解。

可是表哥那边出了点事,什么事呢?五险一金这个事迟迟没有着落,好像就给了一个什么劳务派遣的义工补贴,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主要是距离时间太远了,最起码得是个五六年前,至于具体多少年前谁也不知道了。

而表哥那些有编制的朋友,那基本上都是五险一金给得高高的,尤其是公积金,那简直是往顶格了去给。

所以人家那边虽然一个月也是2000块钱的收入,但是把五险一金结合在一起,怎么着也得有个4000来块钱了,更重要的是人家那边月收入2000块钱,那是刚刚来到这边的时候,一个月收入2000块钱。

除了这个月收入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高温补贴,吃饭的补贴,饮食的补贴,这些补贴合计在一起就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字了。

更重要的是人家周六周天能放假,而且从来不调休就是周一到周五正常时间点工作和表哥就不一样了,每天辛辛苦苦工作不说,动不动就让加班加点干活,甚至到了晚上8点多10点多了一些脏活累活,也全都是让表哥他们去干。

时间长了之后表哥就不愿意在这个地方干活了,也正是因为表哥当时态度太坚决了,惹到了表哥的父母,按照辈分来说我得喊一声舅舅舅妈。

当时舅妈和表哥两个人为了这个事儿吵得一个头两个大,家里面的锅碗瓢盆该砸的全都砸碎了。

按照舅妈的说法,为了能够给你找到这份工作,咱们求爷爷告奶奶,好不容易抓住了这次机会,体能测试也都说得过去,你在这家公司当中在工作上几年怎么了?总归是有收入,而且还离咱们家近,吃饭喝水什么的都可以直接上家里来。

可是我表哥受不了这个委屈,等我去表哥家里面玩的时候,表哥指着我的鼻子说:“你还来干什么,这家里所有能砸的锅碗瓢盆全部都砸完了,你是来看热闹的吗?”

我没有想到为什么表哥会把我把火撒到我的身上,毕竟我只是找表哥去玩,所以我在一旁战战兢兢地说:“表哥你不要说谎啊,你看那边不是还有一个大彩电吗?”

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你说我闲着没事,为什么非得说那大彩电,表哥一下子来劲了,直接把这大彩电给砸了个稀巴烂,这件事也彻底让我舅舅舅妈生气了。

但是至于后面我舅舅舅妈在外面又乱找人,然后两个人日子过不下去,离婚分手和我表哥有没有关系这事我还真不知道,但无论如何表哥那一次的心情的确是糟透了。

第1点,编外人员会有落差感吗?

其实大多数情况之下编外人员是没有太多的落差感的,我的表哥是个特例,而且这是得有个好几年的那个时候,我的表哥也不知道编外人员和编内人员有这么大的落差。

换句话来说表哥可能只是比较单纯而已,但是就现在这个行情来看,我们这边也有几个人是在编外人员的,有一些是城管的,有一些是教师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编外人员就编外人员,他们早就认可了这个观点或论调。

如果非得把这句话说得再直白一些,那就是对于这些人来说,作为编费人员就已经非常满足了,人家要么就不差钱,要么就是喜欢在这个地方工作,喜欢这个氛围,谁也不是冲着高薪水来的。

但如果你要直接把这句话给咬死,说编外人员没有任何的落差感,他们就非常享受这种编外人员的工作状态,那我只能说有点白日做梦或者有点想瞎了心了。

编外人员在正常情况之下没有落差感,但是一旦遇到发工资了,各种各样的公司福利,无论是五险一金还是企业过年时给的各种礼品礼包,这些东西,指望着编外人员能够心平气和的接受,那不太可能心里面多多少少都会有落差感,而且这些落差感会极大。

因为人家都有了,我没有,咱们都是一块工作一块上班一块干活的,怎么到了我们这边就得少一点,或者就得打一个折扣呢?

第2点,编外人员和编队人员总归会有区别。

有一些人就一直在说要编外人员的补贴和福利提升上来,让编外人员和编内人员他们的补贴收入方方面面都得一样。

但凡有这种论调的都是没有考虑过实际情况的,我就说一句不太该说的话,那就是人家考入编制内可能已经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财力。

可能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一直在为之努力、为之拼搏,怎么着?等你考入编制内,然后我作为一个编外人员就说了我们要共同的福利,我们要共同的补贴,我们要共同的报酬。

这句话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反而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为什么?因为你付出了什么你会收获到什么,但是你一点都没有付出却指望着能够收获一个天大的可能或者天大的利润,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

你总不可能指望着自己没有做过任何贡献,没有任何能力或者没有任何的本事,然后就要拿到更高的工资,哪里有这么好的事。

而且很多情况之下编外人员只是为了作为一种补充的存在,就是编制内的人员他们的工作任务额度太多了,明显已经应接不过来了,而且短期之内又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入职,所以只能采取一些编外人员的措施。

说得再直白你就是一个替补队员,你作为一个替补队员,希望能够获得别人所有的补贴和收入不太可能。

而且现在对于编外人员的福利和补贴已经有所提升了,更重要的是编外人员他们在补贴福利方方面面有所提升的同时会有更重要的额外一点补贴,那就是有转正的机会。

当然这种转正就需要看你的具体贡献了,比如一些非常优秀的成果。

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也成为了编制内成员了,只不过这个比例低一些,大家也能够理解。

不过话说小伙伴们大家有没有认识的一些编外人员?这些编外人员,他们的整体落差感如何?




同工不同酬,肯定有落差啦。

我侄女就是在我们区政府“为民之家”上班,是劳务派遣工,没有编制,每月工资,除了五险,没有住房公积金,拿到手就2000出头,有编制的人员,除了五险一金,每个月都能挣到5000~6000千,我们是三线城市,每天干的一样的工作,拿的钱不一样,从外边看不出谁是有编制,谁是没有编制,都是穿一样的服装,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就是到发工资的时候有区别了,能没有落差吗?

人工作不就是为了挣钱?


就因为有落差,这么多年,我侄女一直再报考公务员,有编制的事业单位,但是,毕竟有孩子了,年纪大了,又加上这几年应届毕业生,工作不好找,都去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有编制,体制内的工作,是越来越不好考了,为了生活,编制外的人员和体制内的人员在一起工作,有落差,又能怎么办?除非家里有矿,不用工作。




有落差 ,甚至很自卑。

那是在我刚毕业的时候,

爸爸托人让我去了一个厅局机关,

在文印室工作,

那份工作在26年之前 ,

电脑还没有普及的时候,

算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

在电脑前打打字,

在复印机前复印文件,

接触的人都是厅长秘书、厅长之类的人 ,

在外人眼里,

那份工作特别好,

我爸爸都是说一个小女孩风吹不着、日晒不着,

在办公室的工作多好,

但是我心里的自卑没有人知道。

由于是一个编外工作人员,

工资比在编人员低一半不说,

就是发福利都不一样。

记得三八妇女节发福利的时候,

办公室主任直接就在楼道里说:

“在编的有,不在编的没有”。

其实就是一提卫生纸、

一套洗发水之类的东西,

就分出了人的高低贵贱。

那时候年轻,面子薄,

感觉心里特别难受。

以至于上下班都不喜欢和他们一起坐电梯,

都是自己走七楼上下班。

回家告诉老爸,

老爸也不理解,

还说我女孩子事多。

让我忍着,

等有机会你就能进去和她们一样了。

但那时候的我年轻气盛脸皮薄,

终于没有忍到那一天,

我自己出去做了生意。

因为有那段经历,

我不管在哪里,对待任何人,

都是一视同仁的,

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情绪,

到现在为止,

所有接触过我的新老同事、

新老顾客,

都说我非常好接触,

特别的亲近人,

因为我不想让别人难过。




也不知道是不是无中生“友”。

我感觉体制内的眼神轻蔑地看编外人员、打招呼都不理人的,这种人应该很少,即便再看轻,表面文章也会适当做好的。你朋友遇到的那种人,绝对是少数。

至于每天和体制内的人一起工作,心里会不会有落差,不用怀疑,绝对有落差!

即便平时工作的时候这种心理落差体现不出来,但在这几个时间节点,肯定会有所体现:

1.发工资的时候

编外人员,一般人事关系都在劳务派遣公司,每月工资也由劳务派遣工资发放。一方面,每月到手的工资待遇,比体制内的编制人员,要低很多。以我所在的市为例,公务员普通科员的月到手工资为5000元左右,而编外派遣人员到手工资仅3000元。对编外人员缴纳公积金也是最低档,200多点的而已。甚至有的地区不给编外人员缴纳公积金。

至于考核奖、绩效等等,很多地区都不给编外人员发放。

当每次发钱,收入差距较大时,肯定是有心理落差的。

2.身边体制内同事提拔的时候

编外人员是没有提拔机会的,当身边和自己干着一样工作的体制内同事一个个地提拔了,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也没有晋升提拔的希望,这种心理落差也是非常大的。

3.工作分配不均的时候

编外人员本来就没有编制,工资又低,又没有提拔的机会,想着少干点活吧,经常一些不太好的岗位又给了这些编外人员,比如窗口单位的窗口服务人员,基本都是没有编制的编外人员,有编制的基本都不在窗口。

多劳多得的情况,在编外人员身上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种情况下,还是会有心理落差的。

总结:

其实,这种种的看似不公平待遇,其实也是公平的,毕竟这一行的大门是敞开的,考试也是比较公平、公正的。只要能考上,大家都能享受同样的待遇,与其嫌体制内的人看不起自己,不如发愤图强也考个编制,或者干脆另谋出路。




你说的这种现象应该很少见。因为这几年机关有大量年轻人,他们的编制身份可谓是五花八门。年龄稍大一点的,根本分不清哪些人是编制内的,哪些人是编制外的。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很难出现你所说的略带轻 蔑的眼神这种情况。

机关内的工作人员目前有公务员、事业、社会工作者、临聘人员、借调人员等多种编制,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工资待遇因身份不同会产生差异。

总体看来,年轻人的工作强度都是很大的,一些编外临聘人员也是一样。

临聘人员的落差感大都来自内心的自卑,内心的不平衡。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是要鼓励自己通过社会公开招录渠道,考进体制内,成为编制内的一员。二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不一定非要在体制内做一个临聘人员,社会上有很多单位,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三是前两个问题无法解决,只是想待在体制内,那么就得承认差别,任劳任怨做好工作。

曾经认识一位编外临聘人员,她在一个小部门工作。一个局只有几个人,她作为局里的年轻人,上传下达,份内分外工作量特别大。刚开始,这孩子还比较适应,时间长了,工资待遇各方面不一样,她的内心出现一种严重的不平衡。情绪郁结在内心里,私下里还会愤愤不平。像这种孩子就不适合继续在机关做临聘人员。心气高,受不得委屈。时间长了,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影响工作。

作为临聘人员有落差感也十分必要。个别临聘人员,工作时间长了,忘记自己的落差,自我感觉已经成为正式人员了,这种情况也是坚决要不得的。临聘人员就是临聘人员,即使你工作成绩再大,即使你在这个单位工作时间再长,依然是一位临聘人员,这个无法改变。

我曾经工作的一个单位有一个司机班,大多数都是临聘人员,其中有几个人在单位工作了十来年。前几年,公车改革,司机大量裁员,司机班大多数人都需要离开单位。这时,有一两个老司机,便串通其他司机一起给单位提条件,他们的出发点是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单位的人了,单位必须管他们到底。

这种情况就是没有落差感,把自己当成自家人所造成的,其结果肯定不能如愿。

所以说,如果题主的朋友有落差感,但还希望继续在机关待下去,一定要有各种思想准备,何去何从还需要从自身出发,祝你朋友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编外   落差   天和   体制   人员   工作   舅妈   块钱   表哥   月饼   劳务   福利   工资   单位   时间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